7.1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道德与法治七下7 .1《单音与和音》导学案

人教道德与法治七下7 .1《单音与和音》导学案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第1课时单音与和音【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集体,涵养自觉遵守集体共同规则、规范的品格;增强责任意识体会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感。

能力目标理解集体规则和个人意愿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并且学会去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知识目标理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的辩证关系;知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理解让集体的和声更美的做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根据预习提纲,在书中标注相关问题及层次,完成填空)1.我们为什么乐于遵守和维护集体的规则?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集体又必须有一些。

这些规则能够保证集体的和声更动听。

当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更乐于积极。

2.导致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存在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1)原因:这可能是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是个人和集体的不同。

(2)要求: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

实际上,个人意愿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之间往往不是的。

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3.如何对待哪些不和时宜的集体要求?随着集体的发展和进步,原有的某些共同要求变得不合时宜,需要适当、。

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4.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1)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的。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2)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主义。

5.在集体生活中应怎样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矛盾和冲突)?(1)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导学案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促进民族团结课|时|提|要本课时主要讲述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为民族大家庭,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等;二为家和万事兴,明确我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必要性,拥护国家为此采取的措施等。

本课时重点是促进民族团结,难点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措施。

(1)各民族不论________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________、________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________的一员,具有________的社会地位。

(2)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________,承担相同的________。

3.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________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________、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________和________。

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__________。

4.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________,促进民族地区__________,是增进民族________、发展社会主义民族______的必由之路。

5.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1)经济社会: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________、物力、________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社会事业: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________,实施积极的________政策,初步建立________________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古人计数(11 --20 各数的认识) ︳北师大版(秋 )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古人计数(11 --20 各数的认识) ︳北师大版(秋 )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古人计数(11 –20 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秋)一、引入我们在学习数学时,不仅要掌握现代的计数方法,还要了解一些古代的计数方式。

古代人的计数方式有很多的限制,但是他们还是很好地解决了生活中的计数问题。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古代数数方法中的一项——“竹简计数法”。

二、新知讲解2.1 竹简计数法“竹简计数法”是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之一,它是使用竹子或木杆,将其分成等分的小段进行计数的方法。

在这个计数方法中,每一段竹子或木杆都表示一个数字。

例如,在11到20这个区间中,竹简计数法中的每个数字对应的段数如下表所示:数字段数11十一:一条竹子和一段12十二:一条竹子和两段13十三:一条竹子和三段14十四:一条竹子和四段15十五:一条竹子和五段16十六:一条竹子和六段17十七:一条竹子和七段18十八:一条竹子和八段19十九:一条竹子和九段20二十:两条竹子和零段2.2 竹简计数法的优缺点竹简计数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可以帮助古人很好地解决计数问题。

而它的缺点则在于计数范围受到了限制,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竹子或木杆才能进行计数。

此外,在使用竹简计数法时,还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保养等问题,否则就容易导致计数错误或竹子腐烂损坏。

三、巩固扩展3.1 认识更多数字除了本节课中介绍的11到20之间的数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还有很多数字也是我们应该认识的。

比如说,我们一定要熟悉1到10这些基本数字,同时也要学会写11到20之间的数字、30、40、50等整十数以及100以内的数字等。

3.2 制作自己的竹简计数器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竹简计数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以制作一个竹简计数器的示例来介绍如何操作:1.准备竹子或木杆,并将其切割成等分的小段;2.将小段竹子或木杆组合起来,构成不同数字对应的形状;3.使用纸或布等材料将竹简计数器封装起来,以保护其不受损坏。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导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导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导学案7.1 家的意味【学习目标】1.知道家的内涵;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功能以及懂得“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2.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3.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学习重点:认识中国家庭文化。

学习难点: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一、自主学习1.生命的居所(1)家,是我们常常在上使用的字眼。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或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是我们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

2.中国人的“家”(1)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浓厚的意味、丰富的。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是甜蜜、温暖、轻松的。

(2)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

(3)。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

二、合作学习1.家对我们有什么作用?2.在中华文化中,家是什么?3.怎样孝亲敬长?三、复习巩固1.下列对家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家就是我们住的房子,没有其他意义②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③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④家对于我们有着丰富的意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 “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幸福。

”一首《回家的路》不知道拨动了多少游子的心。

游子们想家的原因是()A.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B.家能提供一切物质基础C.家是休闲娱乐的场所D.家是我们食宿的地方3.下列关于家庭的认识中,你不赞成的是()A.家庭必须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而成B.现在的家庭一般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C.家庭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D.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4.小强已经十六岁了,可是他的爸爸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小强,小强忍无可忍,决定和爸爸断绝父子关系,对此正确的看法是()A.可以。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7.1 24时计时法 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7.1 24时计时法 北京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24时计时法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和策略。

2.能够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24时计时法的方法。

2.能够将时、分、秒转换成小时,并进行加减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上节课所学习的时间的概念,提出问题: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地描述时间呢?有同学会说可以用分来描述时间,比如“十分之一过七点了”,但这样过于繁琐复杂。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描述时间呢?2. 24时计时法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现代社会通用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是一种以小时为单位计量时间的方法,它是在日出和日落的周期基础上建立的。

一天较其他单位更自然、更容易理解,而其基数为2、3、4、6、8、12、24等都是整数,易于计算,故成为计时员以及各种计时设备所采用的计时方法。

3. 实际应用那么,接下来我们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理解24时计时法的应用。

例1:现在是上午8点20分,过了3小时20分钟是几点多?解题思路:根据24时计时法,可以将8点20分转换成8.20小时。

然后将3小时20分钟转换成3.33小时。

最后两个数相加即可得到答案。

8.20 + 3.33 = 11.53那么,过了3小时20分钟,就是上午11点53分。

例2:现在是下午5时48分,过去2小时28分钟是几点多?解题思路:根据24时计时法,可以将下午5点48分转换成17.48小时。

然后将2小时28分钟转换成2.47小时。

最后两个数相减即可得到答案。

17.48 - 2.47 = 15.01那么,过去2小时28分钟,就是下午3点01分。

4. 练习同学们现在可以自己试着做以下练习题:1.现在是下午3时50分,过去1小时20分钟是几点多?2.现在是上午9时45分,再过5小时15分是几点多?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24时计时的方法和策略,能够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7.1回望成长 (导学案1)

7.1回望成长  (导学案1)

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第1课时回望成长课时目标·导航[课程标准要求]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核心素养目标]自主发展→健康生活→自我管理:树立信心,形成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慎重对待人生的一些重要选择。

1.初中三年,我们收获了什么?(1)我们在学海中泛舟,掌握越来越多的。

(2)我们参加丰富多彩的,,学会做事。

(3)我们结交一群的朋友,在成长的路上互帮互助,风雨同行。

(4)我们不断修炼自己的,提高自己的,坚持与德并进,与法同行。

(5)我们逐步树立,主动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

2.怎样实现自我超越?(1)有过迷茫、彷徨、忧虑,但始终,。

(2)学会,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每天都在进步。

(3)在学习和探索的道路上,逐渐,发现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实现自我超越。

3.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如何?(1)结果很重要,过程。

(2)过程中的种种经历都是我们成长的,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在所获得的体验与感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4.怎样进行人生的重要选择?(1)我们要理性分析,思考并决定自己的。

(2)我们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自觉践行,走好这重要的一步,用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的美好前程。

(3)学会。

如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掌握选择的策略等。

本框结构图1.【应知应会】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相辅相成。

过程是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而结果是在某一阶段内,事物达到的最后状态。

所以说结果的好坏,都是你在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导致的。

有时候,我们对于一个结果好坏的判断,并不单单是看最后的成败,还要看你在这一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有多少。

有时尽了自己的努力,但并未达到想要的目标,这并不能说明过程也是坏的,至少努力了就不会有遗憾。

2.【易错易混】初中三年的学习,结果很重要,过程无所谓。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结果很重要,过程同样重要。

过程中的种种经历,无论顺利还是曲折,都是我们成长的重要积累,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自由平等的真谛(导学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部编版)

自由平等的真谛(导学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7.1 《自由平等的真谛》导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道自由的含义。

2.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3.理解平等的含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预习要点●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三、预习问题1.自由的意义?(课本99页)2.为什么说自由都是有限制的?(课本99页)3.自由的法律含义?(课本100页)4.法治和自由的关系?(课本100页)5.平等的意义?(课本101页)6.平等的含义?(课本101页)7.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课本102页)四、预习检测1.风筝在风中的自由是靠线的束缚而获得,一旦系着的线断了,风筝就会落地。

这告诉我们()①离开了法律,公民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和权利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③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④法律确认和保护的自由可以随意行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分析】该题考查法治与自由。

依据教材知识,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分析材料可知,①②③表述正确;④错误,法律确认和保护的自由要依法行使。

故选:A。

2.自醉酒驾驶纳入刑法以来,醉驾率减少七成,十年来约减少两万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上述事实告诉我们()A.法治和自由相互对立,二者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B.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违法就要受刑罚处罚C.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D.公民应积极执法,共同打击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分析】本题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

题文信息涉及法治和自由的关系,说明了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7.1奥运开幕丨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7.1奥运开幕丨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7.1奥运开幕丨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一节《奥运开幕》。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包括奥运五环的含义、奥运会的基本项目等。

我们将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我国在奥运会上的成绩。

二、教学目标1.了解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认识奥运五环的含义。

3.了解我国在奥运会上的成绩。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奥运五环的含义。

难点:我国在奥运会上的成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关于奥运会的视频,让学生们对奥运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我会通过PPT向学生们介绍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他们了解奥运会的历史。

3.奥运五环:我会向学生们讲解奥运五环的含义,让他们明白五环代表的意义。

4.我国在奥运会上的成绩:我会通过PPT展示我国在奥运会上的辉煌成绩,让学生们为我国感到骄傲。

5.课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关于奥运会的问题,让学生们通过查阅教材,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奥运会起源:古希腊发展:现代奥运会五环:五大洲的代表我国成绩:辉煌七、作业设计1.阅读教材,了解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画出奥运五环,并写一篇关于奥运五环含义的小短文。

3.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奥运会上的成绩,并做一份手抄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奥运会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课后去了解更多关于奥运会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着重关注了培养学生对奥运会的认识和理解。

这包括了解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奥运五环的含义,以及了解我国在奥运会上的成绩。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第二课时】猜生日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第二课时】猜生日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第二课时】猜生日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排除法猜出对方的生日;
2.能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让别人猜自己的生日;
3.能够灵活运用大小、顺序等数学概念。

二、教学重点
1.童鞋们要掌握排除法的方法,能够理解举例说明;
2.需要培养童鞋们自己设计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需要提供不同程度的提示,引导童鞋们想到关键信息;
2.需要培养童鞋们自我反思的习惯,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猜生日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
1. 猜生日游戏
1.将学生分为两组;
2.所有学生都要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生日,并将其记在心里;
3.学生通过排除法猜出同组中某一位同学的生日;
4.制定规则:每个同学轮流提问,只有对方回答“是”才能继续问下一个问题;
5.提示从大到小排除其他日期,每次提问要结合前面的回答;
6.如果轮到你猜测的那位同学,而你还没能猜出对方生日,那么你的组就输了。

2. 自己设计问题
1.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让别的同学猜自己的生日;
2.点评问题的难度和设计思路,鼓励童鞋们分享自己的思考体验。

3. 总结
1.梳理猜生日的方法和经验;
2.分享解题思路和关键性的经验;
3.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让他们更好地运用到数学中。

五、总结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教给童鞋们“猜生日”这个有趣的数学小游戏。

通过游戏的实践,童鞋们掌握了排除法的方法,能够理解举例说明,并且也能够自己设计问题,让别人猜自己的生日;此外,也能够灵活运用大小、顺序等数学概念。

这个过程让童鞋们不但学会了方法,也更好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

7.1扇形统计图(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7.1扇形统计图(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7.1扇形统计图(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第7.1节——扇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是一种以扇形来表示数据占比的图表,它能清晰地展示各部分数据在整体中的比例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概念,了解其特点和作用,并能够制作和解读扇形统计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难点是解读扇形统计图并能够从中获取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具和扇形统计图模板,以及学生们需要用到的练习册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扇形统计图的模板,并在模板上标注出各个部分的数据和占比,以便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制作和解读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学的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选择一个主题,制作出一张扇形统计图,并在图中标注出各个部分的数据和占比。

答案:由于每个学生的主题不同,所以答案也会有所不同。

但是,学生们需要确保自己的扇形统计图清晰地展示了各部分数据在整体中的比例关系,并且在图中标注了各个部分的数据和占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有了基本的掌握,但在解读扇形统计图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提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们练习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和利用扇形统计图,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扇形统计图的实例。

这个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

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二、讲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在讲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时,我会配合实例进行讲解。

7.1《维护受教育权》导学案

7.1《维护受教育权》导学案

编制人:刘老师审核:_ _ 使用时间:第9周班别组别姓名教师评价第七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7.1《维护受教育权》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引导和教学启示,初步培养维护自己受教育合法权益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对受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第一课时)预习课本P51—52【课前预习】(在试卷上写出想要答案,并在书上划出相应的答案)(一)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1、所谓受教育权利是指2、受教育权利是公民的之一,同时也是公民的。

3、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主要内容(小链接)①②③④4、为什么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呢?(1)就我们个人来说,只有受教育,才能,不断地。

从,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2)从国家的角度讲,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是关键。

所以,从,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5、义务教育是。

、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是。

其他特征:7、我国的义务教育分为和,共。

、我国法律规定:作为我国公民的适龄儿童和少年,无一例外。

任何个人和机构,剥夺他们。

9、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如何承担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1)2)(试一试,你掌握了多少?)完成P40—41选择题【我的疑惑】通过预习你不懂的地方有哪些?(学会提问题会让自己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开动脑筋,方法总比困难多)下列材料分别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什么特征?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

2、凡是作为我国公民的适龄儿童和少年,无一例外都能获得接受从小学到初中教育的机会。

任何个人和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适龄儿童及少年入学就读,剥夺他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7.1世界是普遍联系__导学案

7.1世界是普遍联系__导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导学案【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之间)②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③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整个世界)(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1)(2)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1)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1)要求我们。

(2)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四、易错点理解:1、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

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导学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主备人:霍恩才审核人:张巧英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家的内涵和功能。

(识记)2.孝亲敬长。

(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二、2019年中考考核要求1.家的功能。

2.孝亲敬长。

(评价)三、课堂助学1.什么是家庭? p71家庭是由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功能有哪些? p72①物质生产功能②休闲娱乐功能③教育功能④消费功能3.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家的功能\作用?)① p72 ② p73①家是我们的寄居之所。

②家是我们的港湾。

4.为什么要孝敬父母?p74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是重要的。

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5.怎样孝敬父母\孝亲敬长?p75①尽孝在当下,。

②具体做法:学会。

四、针对性练习1.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为中华家风代言,让家风走心、暖心,充满正能量,引起了海内外观众的强烈共鸣。

以下关于家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②家只是一所房子或某个地域③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④关爱家人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8年“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温暖人心:有人主动照顾卧床不起的爸爸,有人为救白血病母亲排除万难,有人为了让妈妈恢复记忆教她读书写字……这带给我们的感悟是()①孝敬父母主要是在物质上赡养父母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③孝亲敬长仅是未成年人的法定义务④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新时代好少年”樊秋亮,从小坚持照顾患病的父亲,用乐观和坚强给家人带来希望和欢笑。

这启发我们要()①关爱家人,孝敬父母②顺从父母,奉献自我③主动沟通,化解冲突④积极向上,自立自强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文敏,在照顾精神失常的养母的同时还要忙着做农活,但是她从未耽误过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7.1 集体生活成就我(导学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7.1 集体生活成就我(导学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新七上导学案第13课时《集体生活成就我》【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集体,集体的作用有哪些。

2.懂得集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

3.认识集体生活对我们发展个性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集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

2.集体成员间的相互体贴、团结互助,传递着,让我们获得安全感和。

3.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了的平台。

4.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承担不同的。

5.在集体这个平台上,我们得以展示自己,。

二、学习感悟1.回顾:自己在班集体中,为班级做了什么。

在班上进行分享。

2.讨论:小俊是班上的体育委员,学校要举行“三人制”篮球赛,班上要进行训练,但又快期中考试了,组织训练,会牺牲不少的课余时间,可能影响到小俊的期中复习。

请为小俊出出主意,他该怎么办?3.小组讨论,总结:集体生活对我们的益处有哪些?三、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有:【自我检测】【2024·四川乐山】2024年4月25日,搭载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三人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请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单位有110多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有3000多个,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

这说明()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超级团队工程中起不了多大作用②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③只要集体内部精诚团结、目标一致,就能取得成功④借助集体合力,我们可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三人,不仅有相近的年龄和经历,更有共同的使命——跑好神舟太空“接力赛”,他们是使命、责任、荣誉共同体。

三人工作上虽有分工,但分工不分家,团结如一人,所有操作都互为备份。

这表明()A.美好集体的结成需要有相近的年龄和经历B.美好集体就是一个有着牢固利益的小团体C.美好集体内部不允许有个人利益存在D.美好集体有共同的愿景、良好的氛围3.【2024·江苏扬州】2024年扬州市中小学举办“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活动。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7.1制作保护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7.1制作保护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7.1制作保护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青岛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能够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保护牌;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课前预习在这节课开始之前,请同学们自主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其特征,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长方形?有哪些特征?2.什么是正方形?有哪些特征?3.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何区别?三、课堂学习1. 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矩形的特殊情况。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矩形的定义:矩形是一种四边形,它的相对的两条边相等,相对的两个角也相等。

在矩形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定义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两对相邻的边分别相等,但相对的两个角不一定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

2. 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除了定义上的区别,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长方形的特征1.两对相邻的边分别相等,但相对的两个角不一定相等;2.对角线相等;3.对角线平分。

正方形的特征1.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2.对角线相等;3.对角线平分;4.对角线垂直于各自的边。

3. 制作保护牌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我们来制作一个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保护牌。

3.1 准备材料•硬纸板(或瓦楞纸板);•尺子、铅笔、橡皮;•剪刀;•彩色笔。

3.2 制作过程1.用尺子和铅笔在硬纸板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2.用剪刀将画出的形状剪下;3.用彩色笔在保护牌上填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其特征;4.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保护牌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

四、课后作业1.回忆并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其特征;2.回家后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保护牌,并将制作过程拍照记录下来;3.在下一节数学课上,将手工制作的保护牌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

五、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数学中非常基础和实用的概念,在学习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我们除了理解其定义,还要掌握其特征。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导学案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导学案

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导学案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 政治认同:进一步加深对对外开放这基本国策的理解,增强对这一基本国策的高度认同。

2.科学精神:认识到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国际形势下,正确理解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要求。

3.公共参与:结合贸易摩擦以及我国“经济战略”的实例,分析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以及提高对外贸易水平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难点】重点:1.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举措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必要性难点:1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2.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关系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做法自主预习:1.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2.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3.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4.为什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5.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课堂探究:由我国商务部支持投放的,在美国的广告画面中:一名晨练者俯身细鞋带,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

一家人正在吃早餐,身边的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合法国风尚"。

一名商务人士乘坐的飞机机身上写着:"中国制造,全球工程师结晶"。

思考:(1)国际竞争中,中国制造有哪些优势?(2)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当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面临的挑战,并为我国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提出建议。

课堂探究答案分享:(1)“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优势:中国产业链强大,工业门类齐全,产品跨越低端和中高端;基础设施优势:“中国制造”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优势明显,制造能力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开始由中国本地生产;广阔市场优势: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生产;改革开放优势:中国政府以巨大勇气持续推进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市场环境良好;人力资源优势: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成长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认识年.月.日(一)|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认识年.月.日(一)|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 认识年.月.日(一)|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年、月、日的概念;2.了解阴历和阳历的区别;3.掌握通过闰年和平年来计算一年的天数;4.学会将日期转换成数字表示并进行计算。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年、月、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习难点:阴历和阳历的区别和计算闰年天数。

三、学习内容1. 认识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时间的概念。

时间中有年、月、日等单位。

那么,什么是年呢?年就是太阳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

在中国,年有两种计算方式:阴历和阳历。

阴历是以月圆为一月,一年共有12个月,每月有29到30天不等。

阳历中一年共有365天,每4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有366天。

2. 认识月月是地球绕日运动时,由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而产生的受力偏向,从而使得月球的运动轨道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用月球的运动来计算时间,一个月就是从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

在阴历中,一个月有29到30天不等。

在阳历中,一个月有28到31天不等。

每个月份的天数不同,需要认真记住。

3. 认识日日是一天的时间单位,一般来说是24小时。

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今天”、“明天”、“后天”,其实都是以一天为单位来计算的。

在阴历和阳历中,一天的时间是相同的。

但是在计算日期时,需要注意到一个问题:阳历中,每四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有366天,比平年多一天。

四、学习方法1.记忆和理解年、月、日等时间单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需要认真记住阳历中每个月份的天数,如1月份只有31天,2月份有28或29天,3月份有31天,4月份有30天,以此类推;3.通过闰年和平年的概念,来计算一年的天数;4.学会将日期转换成数字表示并进行计算。

五、学习扩展1.认识一些与时间有关的知识,例如时区、国际标准时间等;2.了解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历史事件,例如万历、崇祯等。

六、学习检测1. 选择题1.阳历中每个月份的天数不同,需要记住。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节约一粒米 |西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节约一粒米 |西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1节约一粒米|西师大版(2012)一、知识点1. 精简数的写法我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很大很长的数字,比如说1,000,000,000(10亿),这时候,为了方便表达,我们会把这个数字简化为1亿。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用类似的方式来简化更小的数字,比如说大米,1粒米也太小了,于是我们一般会用“一滴米”来表示非常小的数字。

2. 节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或者老师的“节约”口号,那么具体的节约方式是什么呢?•减少浪费:家里浪费电、水、饭菜,孩子们的玩具、文具等等。

节约这些东西就是不浪费。

•精打细算:在买东西、吃饭、玩耍等过程中,不乱花钱、不乱用东西。

•爱护环境: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等。

3. 基数和序数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数字的基数和序数的表示方法。

这里再来简单复习一下:•基数:表示数量的意义,比如1、2、3……•序数:表示顺序的意义,比如第1、第2、第3……二、思考题1.如果你现在有1,000,000,000粒米,你会怎么样做才能节约一粒米呢?2.你身边有哪些事情可以节约?3.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在使用电脑时,如何保证它的电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使用呢?三、拓展学习1.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十大家庭节约行为。

2.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看看自己有哪些方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3.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环保的知识,并试着自己写一篇小文章,介绍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的精简写法和节约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节约的意识,不浪费资源,精打细算。

此外,我们还复习了数字的基数和序数的表示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节约”的理念,在自己所能做出的努力中,为保护我们的环境、节约资源尽自己的一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家寨中学“自主、合作、当堂达标”预习导学案(序号 1_1)
班级: 组名: 姓名: 创作王莹莹审核:高攀峰使用时间:课题力
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定义。

2.力的符号和单位。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难点
自主学习内容阅读课本第2页回答下列问题
一.力的概念及单位
1.推土机推土时,对土施加了力;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对施加了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里的“作用”,是指。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物体。

.推土机推土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磁铁吸引铁钉,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磁铁吸引铁钉”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填“能或否”)产生力的作用。

3.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用,单位是简称为,符号是,1牛的力为大约托起个鸡蛋所用的力。

要提起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需要的力大约为10 N,要背起质量是50千克的中学生,需要的大约为500 N。

二.力的作用效果
阅读课文第3页,回答下列问题:
4.观察图7.1--1甲、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5.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或由运动变为、物体运动的或
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发生了变化。

课本图7.1—2现象的发生,都必须有力作用在小球上才会出现,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着的物体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表现为__________ ;受到的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表现为______________。

受到的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表现为______________。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阅读课文第4页,回答下列问题
6. 拉(或压)弹簧时,用力越大,弹簧形变越这说明:力作用效果跟-------有关。

7.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
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 有关。

8.课本图7.1—3推门时,推力分别作用在A 、B 、C 三点,用力最大的位置是点 ,说明力的 ,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我们把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即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

.物理学通常用 表示力。

即在 物体上沿 画一条线段,在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 和 表示力的作用点。

这就是力的示意图。

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 。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10.画出力的示意图:完成课本第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和第3题
(1)用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N,在图7.1-6中画出拉力F 的示意图。

(2)一位同学沿水平方向用75N 的力推箱子,在图7.1-7中画出这个推力的示意图。

(3)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图1中绳子对小球拉力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阅读课文第4---5页,回答下列问题
11.我们提水桶时,给水桶一个向 的力,同时会感到手也受到水桶向 的拉力。

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观察现象是:
12.课本图7.1—5甲松手后看到的现象是
乙图穿旱冰鞋的同学,用手推墙的瞬间会看到的现象是 综合第11题和12题:一
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
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
的 。

也就是
说。

图1
图7.1—5
图7.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