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含解析_5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经典实验归类高考
教材经典实验归类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必修一P26)实验原理:DNA遇甲基绿呈绿色,RNA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实验步骤步骤器材与试剂作用与原理(1)制片①将牙签刮下的口腔上皮细胞置于载玻片上0.9%的NaCl溶液滴②载玻片烘干1 0.9%的NaCl溶液防止细胞破裂,维持细胞形态。
2 烘干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2)水解8%HCl中30℃保温5分钟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3)冲洗用蒸馏水缓流冲洗10分钟(4)染色2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5分钟甲基绿使DNA染上绿色吡罗红使RNA染上红色(5)观察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注意事项】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的洋葱表皮细胞(或用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
缓水流冲洗目的:冲洗掉解离液(酸性),防止其与染色剂(碱性)作用而影响观察结果,且用缓水冲洗也防止细胞被冲走;3.实验中几种试剂的作用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改变细胞膜等的通透性;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
③蒸馏水:a.配制染色剂;b.冲洗载玻片。
④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现配现用。
4.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5.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分布,只是量的多少不同。
故结论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实验原理: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7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含解析)
专题17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1.(2018海南卷,23)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答案】C【解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高倍镜下可以清楚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错误。
2.(2018北京卷,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答案】A【解析】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1/3的空间,A错误;在DNA鉴定实验中,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正确;用苏丹Ⅲ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到,D 正确。
3.(2018全国Ⅲ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B【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 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
2017年高考生物真题讲解
结构
功能(或异常症)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书写性语言中枢(W 区):失写症
运动性语言中枢(S 区):运动性
大脑 语言中枢失听语觉症性语言中枢(H 区):听觉性
脑
失语症 视觉性语言中枢(V 区):失读症
小脑
调节躯体平衡、协调随意运动
下丘 与渗透压、内分泌、体温、糖代谢、水
脑 分平衡等的调节有关,也与一些本能有关
红 色
紫色
绿色
红色
蓝绿 色
紫 色
蓝变 绿再
灰绿 色
变黄
是否
用显 否 否
是
微镜
观察
否
是
是 是是否 否
是否
需现 是 否
否
配
是
是
是 否否否 否
2.原理解读
(1)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 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 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可溶性 还原糖(如葡萄糖)在水浴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 沉淀,而葡萄糖本身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 操作要点
• (1)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配制、使用方法
成分 鉴定物质
斐林试剂
甲液
乙液
0.1 g/mL
0.05 g/mL
NaOH溶液 CuSO4溶液
还原糖
双缩脲试剂
A液
B液
0.1 g/mL
0.01 g/mL
NaOH溶液 CuSO4溶液
蛋白质
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 用
先加入A液1 mL,摇匀, 再加入B液4滴,摇匀
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卷1)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Ⅰ)理综生物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复习必备】三年高考()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7 课本基本和经典实验(含解析)
专题17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1.(2018海南卷,23)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答案】C【解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高倍镜下可以清楚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错误。
2.(2018北京卷,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答案】A【解析】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1/3的空间,A错误;在DNA鉴定实验中,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正确;用苏丹Ⅲ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到,D 正确。
3.(2018全国Ⅲ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B【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 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
【高考真题】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6分)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2.(6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5.(6分)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二、非选择题6.(16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方式进入胞内,Ca2+与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 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4)图中内容从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7.(18分)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今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因此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发育而来.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表现相应的基因型.(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将得到的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8.(16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写出三类).(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中枢,引起发热.(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1疟原虫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2加入青蒿素603仓鼠细胞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4加入青蒿素97①1、2组结果表明;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6分)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方法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养在上实验课之前的3﹣4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待根长约5cm,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2、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3)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目的: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解答】解:A、盐酸只能使植物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错误;B、使用高倍显微镜时,需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再换成高倍镜,B正确;C、在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没有断裂,染色体在后期才加倍,C错误;D、细胞板只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D错误。
2017年高考生物分类试题及答案汇编知识点17综合知识(模块内或模块间)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7 综合知识(模块内或模块间)1. (2017·全国卷乙·T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解析】选C。
第一次注射某种动物提取液(A),小鼠未见异常,第二次注射少量的A小鼠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降低血糖后小鼠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而非呼吸困难的症状,A项不符合题意;若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使骨骼肌活动增强,B项不符合题意;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发生正常的免疫反应,初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就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一系列的症状,C项符合题意;若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与题干信息矛盾,D项不符合题意。
2. (2017·全国卷丙·T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解析】选C。
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靶细胞的代谢,A项正确;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B项正确;癌细胞消耗动物体内的有机物,属于异养方式,C项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即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项正确。
2019-2017年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选修一专题17生物技术实践含解析
专题17 生物技术实践原卷版(第1-12页)+解析版(第12-35页)一、选择题1.(2019•北京卷.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B. 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C. 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D. 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2.(2019•江苏卷.9)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B.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C. 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D. 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3.(2019•江苏卷.10)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同样方法从等体积兔血和鸡血中提取的DNA量相近B. DNA析出过程中,搅拌操作要轻柔以防DNA断裂C. 预冷的乙醇可用来进一步纯化粗提的DNAD. 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需要进行水浴加热4.(2019•江苏卷.12)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 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C. 接种后的培养皿要倒置,以防培养污染D. 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5.(2019•江苏卷.13)下列关于加酶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含有酸性脂肪酶B. 用加酶洗涤剂能减少洗涤时间并节约用水C. 含纤维素酶洗涤剂可以洗涤印花棉织物D. 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是相对耐高温的6.(2019•江苏卷.19)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 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B. 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C. 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D. 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7.(2019•江苏卷.20)为探究矮牵牛原生质体的培养条件和植株再生能力,某研究小组的实验过程如下图。
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 附详解解析 必考知识点 真题再现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3.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琢鄄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B.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苏丹芋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B.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冶型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踿踿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冶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生物 专题17 实验与探究 Word版含解斩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生物专题17 实验与探究1.(2019•北京卷•T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答案】B【解析】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的装片,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A正确;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观察不到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前期逐渐消失,B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据以上特点,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C正确;碱性染料易于与染色体结合,而不易与其他结构成分结合,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2.(2019•北京卷•T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因此,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错误;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因此,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B正确;有氧运动有利于学习记忆,而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错误;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不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17 遗传的基本定律综合-五年(2017-2021)高考生物真题分项详解(全国通用)解析
专题17 遗传的基本定律综合【2021年】1.(2021·广东高考真题)人体缺乏尿酸氧化酶,导致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存在形式为尿酸盐)。
尿酸盐经肾小球滤过后,部分被肾小管细胞膜上具有尿酸盐转运功能的蛋白URA T1和GLUT9重吸收,最终回到血液。
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
目前,E是针对上述蛋白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常用临床药物。
为研发新的药物,研究人员对天然化合物F的降尿酸作用进行了研究。
给正常实验大鼠(有尿酸氧化酶)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获得了若干只高尿酸血症大鼠,并将其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一组设为模型组,另一组灌服F设为治疗组,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1)与分泌蛋白相似,URAT1和GLUT9在细胞内的合成、加工和转运过程需要___________及线粒体等细胞器(答出两种即可)共同参与。
肾小管细胞通过上述蛋白重吸收——尿酸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的边能特性。
原尿中还有许多物质也需借助载体蛋白通过肾小管的细胞膜,这类跨膜运输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___。
(2)URAT1分布于肾小管细胞刷状缘(下图示意图),该结构有利于尿酸盐的重吸收,原因是___________。
(3)与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的正常实验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
与其它两组比较,设置模型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根据尿酸盐转运蛋白检测结果,推测F降低治疗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减少尿酸盐重吸收,为进一步评价F的作用效果,本实验需要增设对照组,具体为___________。
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选择透过性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肾小管细胞刷状缘形成很多突起,增大吸收面积(3)尿酸氧化酶活性低排除血清尿酸盐含量降低的原因是由于大鼠体内尿酸氧化酶的作用(确保血清尿酸盐含量降低是F作用的结果)(4)F抑制转运蛋白URAT1和GLUT9基因的表达高尿酸血症大鼠灌服E解:由图可知,模型组(有尿酸氧化酶的正常实验大鼠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尿酸盐转运蛋白增多,血清尿酸盐含量增高;治疗组尿酸盐转运蛋白减少,F降低治疗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
高考生物 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 专题17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含解析)
专题17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一、选择题1.(2017年江苏卷,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答案】C2.(2017年江苏卷,2)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答案】C【解析】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正确;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32P标记,有的不带有32P标记,D错误。
3.(2017年新课标Ⅱ卷,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答案】C【解析】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只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T2噬菌体病毒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用含有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能将T2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即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为HIV,它的遗传物质是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三年高考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7 基本实验和经
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1.(2016上海卷.16)从种植于室内普通光照和室外强光光照下的同种植物分别提取叶片的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图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室内植物叶片偏黄B.室外植物叶片偏绿C.室外植物叶片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D.室内植物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色素层析结果的分析。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层析后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的位置和名称的对应。
2.(2016海南卷.14)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A.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C.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D.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答案】B【解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其余属于光镜下可以看到的显微结构。
【考点定位】显微镜【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题干中要求的“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只能呈现显微结构,而对于更加精细的亚显微结构,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如生物膜上各种分子的排布特点。
3.(2016海南卷.15)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B.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答案】B【考点定位】颜色反应【名师点睛】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检测方法(1)淀粉:碘液;(2)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3)CO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4)乳酸:pH试纸;(5)有O2:余烬木条复燃;无O2:火焰熄灭;(6)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7)蛋白质:双缩脲试剂;(8)染色体: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9)DNA:甲基绿;RNA:吡罗红;(10)线粒体:健那绿。
浙江鸭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7讲实验设计与分析练习含解析
2021-4-29 20XX年复习资料教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实验设计与分析1.试判断下列实验分别是属于什么对照类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什么?(1)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1号试管加1 mL 蒸馏水;2号试管加1 mL 盐酸;3号试管加1 mL NaOH 溶液。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以下两组实验:①S 型细菌DNA +R 型细菌――→混合培养S 型菌落+R 型菌落;②S 型细菌DNA +DNA 水解酶+R 型细菌――→混合培养R 型菌落。
(4)在“植物向重力性生长的向性”实验中,将玉米种子放置在不同的方向。
(5)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饲喂药剂。
答案:(1)属于空白对照。
对照组为1号试管,实验组为2号和3号试管。
(2)属于自身对照。
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3)属于条件对照。
①为实验组,②为对照组。
(4)属于相互对照。
没有单独的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5)属于条件对照同时具备空白对照。
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条件对照,丙组为空白对照。
2.(2017·浙江11月选考)为了研究海拉细胞的细胞增殖,以总细胞数和细胞分裂指数(细胞群体中分裂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为测定指标,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要求:细胞培养至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
实验思路涉及的主要用具须写出,但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
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①将已知细胞密度的海拉细胞悬液,用移液管加入各个含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然后置于CO 2培养箱中培养。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7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1.(2018海南卷,23)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答案】C【解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高倍镜下可以清楚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错误。
2.(2018北京卷,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答案】A【解析】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1/3的空间,A错误;在DNA鉴定实验中,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正确;用苏丹Ⅲ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到,D 正确。
3.(2018全国Ⅲ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B【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 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
4.(2018浙江卷,17)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答案】C【解析】甲状态时,水分子仍然通过跨膜运输进出细胞,A错误;甲→乙变化表明,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其内在的原因是:结构①所示的细胞壁的伸缩性比②所示的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要小,B错误;乙→丙表示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变化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所致,C正确;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因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不会破裂,D错误。
5.(2018浙江卷,12)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装置图如下。
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C.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D.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答案】B【解析】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以便使酵母菌在混合液中均匀分布,A正确;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因此应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无氧环境,B错误;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C正确;甲试管中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CO2,因此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D正确。
6.(2018江苏卷,24)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编号实验名称实验材料实验操作或现象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液等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构清晰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③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洋葱根尖、龙胆紫溶液等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可见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在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答案】ACD【解析】①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利用洋葱外表皮细胞、蔗糖溶液作为实验材料,原生质层呈现紫色,可以清晰的可见细胞壁、细胞膜等,但是不能看清楚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A错误;②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B正确;③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不一定是正方形的,如正在分裂的末期细胞不是正方形的,C错误;④在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该多次计数,求其平均值,D错误。
7.(2018全国Ⅲ卷,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答案】D8.(2017•江苏卷.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答案】C【解析】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不能转动物镜,A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可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花生子叶细胞含有脂肪,苏丹Ⅲ可将其染成橘黄色,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正确;新鲜黑藻小叶中含有很多个叶绿体,显微镜下可观察其叶绿体形态,由于细胞是立体的,细胞中叶绿体数较多,会有重叠和掩盖,计数很困难,D错误。
9.(2017•江苏卷.2)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答案】C【解析】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正确; 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32P标记,有的不带有32P标记,D错误。
10.(2017•新课标Ⅱ卷.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答案】C11.(2017•新课标Ⅲ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解析】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错误;样方法都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个体数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增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错误。
12.(2017•北京卷.1)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答案】B【解析】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后作为解离液只能用于植物细胞的相互分离;动物细胞之间的相互分离需用胰蛋白酶处理,A错误。
使用显微镜时,一般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
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C错误。
细胞板只会出现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D错误。
13.(2017•天津卷.5)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
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A.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C.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答案】D14.(2016上海卷.16)从种植于室内普通光照和室外强光光照下的同种植物分别提取叶片的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图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室内植物叶片偏黄B.室外植物叶片偏绿C.室外植物叶片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D.室内植物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答案】D15.(2016海南卷.14)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A.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C.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D.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答案】B【解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其余属于光镜下可以看到的显微结构。
16.(2016海南卷.15)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B.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答案】B17.(2016江苏卷.5)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答案】C18.(2016天津卷.1)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试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