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专题一学案
高中统编教材选修3教案
高中统编教材选修3教案
我们要明确教案的核心目标。
在制定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
定清晰、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不仅要涵盖知识点的传授,更要包括能力的培养,
如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
同时,教学目标还应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教学内容与国
家教育方针保持一致。
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在选修三的课程中,教师应当精心挑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
例如,如果是语文课程,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哲理的现代文阅读
材料,让学生在学习文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数学课程则可
以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数学概念和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教案编写中的重点。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当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
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进步。
信息技
术的融入也能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比如使用多媒体课件、在线教育平台等。
评价方式的改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
代教育的需求。
教案中应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过程性评价等,这些都能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教案还应包含对教学反思的指导。
每堂课后,教师都应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能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
宝贵的经验。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第1章 基因工程
专题一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教材分析《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是人教版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了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是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基础和前提。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
(2)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4、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课中已经学习过关于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对于本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所以学习起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5、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6、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初步把握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过程(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落实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A.我们以前在哪部分学习过基因工程?(必修二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B.回想一下,转基因抗虫棉是怎样培育出来的?经过了哪些主要步骤?(实质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深入学习基因工程,今天我们来学习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
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课标要求】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考察角度】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分析极端民族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危害【知识梳理】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①政治:英、法、美——民主政治日趋完善;德、日、意——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②经济:美、德、日——经济发展迅速,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德国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英、法发展缓慢;俄、日迅速发展,但仍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的矛盾斗争⑴三大主要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①英德矛盾(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世界范围内的全方位的矛盾)②法德矛盾(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矛盾的缘起: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丧失在西欧和中欧霸主地位。
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为防范法国,极力扩充军备;法国则为复仇做准备)③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3、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4、客观条件:①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思想基础)②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运用于军事领域(物质基础)(思考: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①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②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③现实条件: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帝国主义因争夺殖民地矛盾激化,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二、战争的进程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很快参战,大战全面爆发2、交战双方:两大军事同盟①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意大利、日本、美国(1917)、中国(1917)②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3、过程:⑴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①西线:英国、法国、比利时对德国作战。
选修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试说明:(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原为“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删除)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一、“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概念:(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的原因:【合作探究】1:“诸子百家”的社会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人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高中化学选修三最新版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最新版教案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动力学2. 化学平衡3. 化学电动势4. 其他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概念和相关原理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的计算方法3. 了解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相关计算方法4. 理解化学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 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实验技能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化学平衡条件、化学电动势计算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的计算、化学平衡条件的理解、化学电动势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及化学试剂3. 练习题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引入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概念和实际应用,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第二步:学习化学反应动力学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速率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练习题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步:学习化学平衡介绍化学平衡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规律,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第四步:学习化学电动势介绍化学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电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习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注意到学生对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的理解较为迟缓,可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另外,实验环节也需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章节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反应机理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展开,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规则及其性质的探讨,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和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 利用多媒体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强调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3. 实验演示:展示几个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尝试解释反应机理。
5.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制备和性质验证实验。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7. 作业布置: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习题和思考题,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通过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期末考试中包含相关的题目,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专题一 1节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备人:______ 审核人:授课人: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知识梳理】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建立:_________年,______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灭亡: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周少数民族来犯,________被杀,西周灭亡。
2.西周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统治,扩张西周的统治范围。
内容:周王把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_________建立诸侯国。
权利与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对周天子________________并提供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________________,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3.西周宗法制(1)含义:按照_______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
周天子为大宗,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
由于__________的亲疏,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2)最大特点:。
(3)影响: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朝代时间朝代时间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南朝420~589年商约前1600~前1046年北朝439~581年西周前1046~前771年隋581~618年春秋 前770~前476年 唐 618~907年战国 前475~前221年 五代十国 907~960年秦 前221一前207年 宋 北宋 960~1127年汉 西汉 前202~9年 南宋 1127~1276年东汉 25~220年 辽 907~1125年三国 魏 220~266年 西夏 1038~1227年蜀 221~263年 金 1115~1234年吴 222~280年 元 1271~1368年晋 西晋 266~316年 明 1368~1644年东晋 317~420年 清 1636~1840年(鸦片战争前)1.你能根据上面的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吗?图一 图二2.你能分别说出上面两幅图反映的是西周哪两种政治制度吗?二者之间的关系吗?【自主测评】1.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
【人教版】高三政治选修3教学案:专题一 专题小结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瞭望窗]……………………………………(蕴含理论的新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面准确落实基本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大力发展经济、有效改善民生、依法推进民主、维护社会和谐。
进一步扩大内地与港澳合作,促进港澳自身竞争力提升。
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中,香港、澳门一定会实现更好发展。
[请您思考]运用国家的有关知识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什么要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透析镜]……………………………………(新闻背后的道理)(1)从国家结构形式看,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其特征是: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
(2)从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看,中央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地方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
(3)从我国政体特点看,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地方应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
[命题室]……………………………………(命题专家的设计)1.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我国建立特别行政区并不能改变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下列能够表明这一点的是()A.建立特别行政区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体地位B.特别行政区贯彻实施我国所有的法律法规C.特别行政区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政府解析: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府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D项正确。
答案:D2.截止到今天,我国由23个省、4个中央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港澳台三个地区组成。
上述材料表明我国()①是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统一的主权国家②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③地方政府必须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④实行民主共和制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国家结构形式,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讲的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所以选C项。
专题一34节学案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设置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②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③知道世官制、察举制,了解科举制的实行。
2、能力目标: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和腐败。
;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自主预习】一、君主专制政体:法令出一1、皇帝制度: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
3、表现(1)皇帝有的地位,集行、和于一身。
(2)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意志。
(3)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4、影响:A.君主的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法。
B.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5、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二、从汉到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方进:君权与相权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就是皇帝的主要助手。
皇帝在执政过程中,通常注意限制相权来独揽行政大权。
因此,历代王朝的君主采取措施限制相权:(1)西汉:汉武帝时期为削弱相权频繁更换;同进破格选用人才,设立“”(“内朝”),对抗“外朝”,“中朝”具有决策权。
(拓展:中朝:针对“外朝”而言,指由皇帝的亲信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
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官组成的官僚机构。
)(2)唐代:在中央设置、、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加强了皇权。
高考复习: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专题一《基因工程》经典例题创新应用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专题全套教学案含单元检测专题一基因工程本专题包括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基因工程的应用;蛋白质工程的崛起等部分。
b5E2RGbCAP基因工程是一门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兴的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
也叫DNA重组技术。
它是按照人类的意愿,将某种基因有计划地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去的新技术。
现已成为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最前沿的学科,有关生物工程的内容,己成为近几年生物高考的热点内容。
其中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和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以及基因工程的成果及应用前景将是近年命题的新热点plEanqFDPw基因工程操作的三种基本工具,四项基本操作程序等内容将成为考查学生分析综合问题能力的材料;另外,针对生物工程在医药、食品、农林等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应用,运用有关的生物知识指导生产和实践,对有关的生产方案、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综合评价,这也是高考的另一热点。
有关基因工程的备考,今后高考中可能涉及到本考题的热点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DXDiTa9E3d1•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运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表达的检测与鉴定几个步骤。
RTCrpUDGiT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转基因动植物,如抗虫、抗病、抗逆、抗除草剂,抗倒伏的植物;产肉、产蛋量高、生长快、耐粗饲料的动物;此外,转基因动物为人类异体器官移植提供了可能。
(2)基因药物:如人造胰岛素、人造生长激素、溶血栓的尿激酶原等。
(3)基因治疗:美国对复合型免疫缺陷症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许多科学家希望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正常的合成胰岛素基因导入患者体内,并准确表达,以此来修复或替代失去正常功能的胰岛B细胞,从而维持机体血糖平衡。
(4)利用遗传工程培养转基因固氮绿色植物的展望。
地球上的固氮途径有三条:生物固氮、工业固氮、高能固氮。
其中,生物固氮是植物可利用氮的主要来源。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学案: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含解析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2010年4月17日,法国在一战中两次马恩河战役的发生地、巴黎东北部的莫城隆重举办第一次世界大战博物馆奠基仪式。
这座博物馆以现代技术手段再现一战场景、展示一战实物,以铭记这段历史,教育年轻一代,避免重蹈战争覆辙。
博物馆设计图请思考:你认为在一战博物馆中会展出哪些实物?当看到这些实物时,你会想到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式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是什么?提示:这些实物包括大部分参战国的军服,枪炮弹药等武器装备,战车、炊事车、医疗车、轮椅等战争设备,前后方日常生活物品,当时的报纸、照片、宣传画、明信片等资料,反映一战的雕塑、绘画作品以及大量关于一战的文献资料等。
凡尔登战役。
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一、大战初期的状况1.主要战场(1)欧洲战场:形成三条战线:①西线:从北海往南,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对德作战。
②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主要是________对德奥作战。
③南线:巴尔干战场,主要是________对________作战。
(2)亚洲战场:①南高加索,________军队交战。
②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________军队交战。
2.主要战况(1)西线:________战役中德军失利,双方转入相持阶段,德军妄图速战速决的________破产.(2)东线:①东普鲁士战场,俄军一度突入________,但随后被迫撤退。
②________战场,俄军击败奥军。
1914年底,整个东线也转入________.(3)南线:奥军________侵入塞尔维亚,但被塞军赶出塞境。
(4)其他战场:远东、西亚和非洲战场:①1914年,日本夺取德属太平洋诸群岛,侵入中国________,占领________。
②俄军攻入________,占领阿塞拜疆.③英国占领波斯湾、巴格达、________、叙利亚、阿拉伯、________。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专题1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Word版含答案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外源DNA能在受体细胞表达的理论基础是密码子的通用性。
2.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使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上切割。
4.E·coli 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而T4DNA连接酶既能连接黏性末端也能连接平末端。
5.质粒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需具备的条件有: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保存并自我复制;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具有标记基因。
6.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有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及其诞生与发展1.基因工程的概念[填表]别名DNA重组技术操作环境生物体外操作对象基因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结果创造出人类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2.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1)基础理论的突破: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的确立;遗传密码的破译。
(2)技术的发明:基因转移载体和工具酶的相继发现;DNA合成和测序技术的发明;DNA体外重组的实现及重组DNA表达实验的成功;第一例转基因动物的问世及PCR技术的发明。
二、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又称限制酶)(1)来源:主要来自原核生物。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4)应用:已知限制酶Eco RⅠ和SmaⅠ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G↓AATTC和CCC↓GGG,在图中写出两种限制酶切割DNA后产生的末端并写出末端的种类。
Eco RⅠ限制酶和SmaⅠ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不同,切割位点不同(填“相同”或“不同”),说明限制酶具有专一性。
2.DNA连接酶(1)作用:将双链DNA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教材: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室: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主要内容:1. 化学动力学2. 化学平衡3. 电化学4. 溶液5. 配位化学教学目标:1. 熟悉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 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和相关计算3. 掌握电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4. 熟悉溶液的性质和相关计算5. 了解配位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和电化学现象引入本单元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分别介绍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电化学、溶液和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3. 实验: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动力学、平衡、电化学、溶液和配位化学的应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掌握重点,做到知识点的串联和延伸。
6.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了解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教学评价:1. 考试:根据本单元内容设计考试题目,检测学生对化学动力学、平衡、电化学、溶液和配位化学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内容并提交,评估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考试成绩、作业质量、实验能力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化学动力学
课时安排:4课时
一、课堂活动1: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速率快而有些反应速率慢。
2.通过实验展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探讨可能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课堂活动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验和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介绍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并讨论它们的作用机理。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课堂活动4: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
1.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并讨论平衡状态下反应速率的特点。
2.引导学生探讨平衡常量和平衡位置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五、课堂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总结:回顾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并梳理知识框架。
七、课后拓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扩展对化学动力学的理解。
以上为化学选修3全册第一单元的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和补充。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目标导航]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重点)。
3.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难点)。
一、大战初期的状况(第一阶段1914年)1.战线(1)西线:从北海往南,比利时、法国北部、德法边境构成西线,英、法对德作战。
(2)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俄军对德奥军队作战。
(3)南线:巴尔干战场沿多瑙河与萨尔瓦河展开,奥军对塞尔维亚作战。
(4)其他:在亚洲的南高加索,有俄土军队交战;在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有英土军队交战。
2.德国的作战计划——施里芬计划先集中兵力打败法国,然后再对付俄国,三个月内结束战争。
3.战况(1)西线:德军于1914年侵入比利时,并于9月初推进到巴黎城郊;法军统帅霞飞重新调配英法联军的力量,转入反攻,展开马恩河大战,挫败了德军的凌厉攻势,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施里芬计划破产。
(2)东线:俄军展开了对东普鲁士和加里西亚的进攻。
在东普鲁士,俄军的突入迫使德军从西线抽调兵力东援;在加里西亚,俄军击败奥军。
年底,东线战事转入了相持状态。
(3)南线:奥军三次侵入塞尔维亚,塞军连续击退奥军攻势,把奥军赶出塞境。
(4)其他战线:日本攻占了太平洋上的原属德国的一些岛屿,并侵入中国山东,占领青岛;俄军攻入奥斯曼帝国,进而占领伊朗的阿塞拜疆;英军攻占波斯湾,占领了中东的一些国家,又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了埃及。
[思维点拨]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形成了三条战线,其中西线和东线是主战线。
英法的军队与德军作战的西线更为关键。
2.第一次世界大战超出了作战双方的预期,打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阵地战。
东西两线双方都陷入相持局面。
3.正确认识马恩河战役: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
它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梦想的破灭,挽救了巴黎,稳定了西线,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堑壕战。
二、凡尔登“绞肉机”与索姆河大战(第二阶段:1915年~1916年)1.1915年:德国把进攻的重点转向俄国,妄图迫使俄国单独媾和,在东线攻势中,虽然攻占了大片土地,但其目的并没有达到,双方转入相持的阵地战。
2020-2021高中生物3配套学案:专题一第一节DN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配套学案:专题一第一节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含解析专题一基因工程〔趣味导学〕当人们的许多奇思妙想成为现实后,又有人想出了天方夜谭式的神话,能否让水稻植株也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能否让细菌也能够吐出蚕丝?能否让微生物也能够生产出人的胰岛素、干扰素等珍贵的药物?想创造这些生物新品种,你认为能实现吗?〔专题概述〕本专题包括了“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基因工程的应用”及“蛋白质工程的崛起”,另外还在专题开始回顾了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教材首先讲述了基因工程的概念、基本工具,在此基础上又讲述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让我们对基因工程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基因工程的应用则主要从植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充分了解基因工程的最新进展,更重要的是以此激发我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
在本专题内容中,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近年高考中经常涉及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
在这些知识中,往往考察用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分析生物技术的原理的能力,并对一些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理解和分析能力,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双重影响。
〔学法指导〕本专题内容较为抽象,在学习时应注意:1.应联系前面已经学过的DNA的结构和功能、半保留复制、中心法则、遗传密码等知识,有助于理解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操作步骤及应用.2.需要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每个图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抽象内容具体化。
〔专题重点〕基因工程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四个步骤;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专题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基因治疗;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第一节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学习目标课程标准1.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3同步学案:专题强化1 变质量问题与理想气体的图象问题
专题强化1 变质量问题与理想气体的图象问题[学习目标] 1.会巧妙地选择研究对象,使变质量气体问题转化为定质量的气体问题.2.会利用图象对气体状态、状态变化及规律进行分析,并应用于解决气体状态变化问题.一、变质量问题分析变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巧妙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使这类问题转化为定质量的气体问题,然后用气体实验定律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 (1)打气问题向球、轮胎中充气是一个典型的气体变质量的问题.只要选择球、轮胎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问题. (2)抽气问题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故抽气过程可看做是膨胀的过程.例1 一只两用活塞气筒的原理如图1所示(打气时如图甲所示,抽气时如图乙所示),其筒内体积为V 0,现将它与另一只容积为V 的容器相连接,容器内的空气压强为p 0,当分别作为打气筒和抽气筒时,活塞工作n 次后,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容器内气体温度不变,大气压强为p 0)( )图1A .np 0,1n p 0B.nV 0V p 0,V 0nVp 0 C .(1+V 0V )n p 0,(1+V 0V )n p 0D .(1+nV 0V )p 0,(V V +V 0)np 0答案 D解析 打气时,活塞每推动一次,就把体积为V 0、压强为p 0的气体推入容器内,若活塞工作n 次,就是把压强为p 0、体积为nV 0的气体压入容器内,容器内原来有压强为p 0、体积为V 的气体,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 0(V +nV 0)=p ′V .所以p ′=V +nV 0V p 0=(1+n V 0V)p 0.抽气时,活塞每拉动一次,就把容器中的气体的体积从V 膨胀为V +V 0,而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就要减小,活塞推动时,将抽气筒中的体积为V 0的气体排出,而再次拉动活塞时,又将容器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从V 膨胀到V +V 0,容器内的压强继续减小,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第一次抽气p 0V =p 1(V +V 0), p 1=VV +V 0p 0.第二次抽气p 1V =p 2(V +V 0) p 2=V V +V 0p 1=(V V +V 0)2p 0活塞工作n 次,则有: p n =(V V +V 0)n p 0.故正确答案为D.在分析和求解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时,首先要将质量变化的问题变成质量不变的问题,否则不能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如漏气问题,不管是等温漏气、等容漏气,还是等压漏气,都要将漏掉的气体“收”回来.可以设想有一个“无形弹性袋”收回漏气,且漏掉的气体和容器中剩余气体同温、同压,这样就把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然后再应用气体实验定律求解. 针对训练 用打气筒将压强为1 atm 的空气打进自行车轮胎内,如果打气筒容积ΔV =500 cm 3,轮胎容积V =3 L ,原来压强p =1.5 atm.现要使轮胎内压强变为p ′=4 atm ,若用这个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则要打气次数为(设打气过程中空气的温度不变)( ) A .10 B .15 C .20 D .25答案 B解析 温度不变,由玻意耳定律的分态气态方程得 pV +np 1ΔV =p ′V , 代入数据得 解得n =15.二、理想气体的图象问题名称图象特点其他图象等温线p-VpV=CT(C为常量),即pV之积越大的等温线对应的温度越高,离原点越远p-1Vp=CTV,斜率k=CT,即斜率越大,对应的温度越高等容线p-Tp=CV T,斜率k=CV,即斜率越大,对应的体积越小等压线V-TV=Cp T,斜率k=Cp,即斜率越大,对应的压强越小例2使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按图2甲中箭头所示的顺序变化,图中BC段是以纵轴和横轴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的一部分.图2(1)已知气体在状态A的温度T A=300 K,求气体在状态B、C和D的温度各是多少?(2)将上述状态变化过程在图乙中画成用体积V和热力学温度T表示的图线(图中要标明A、B、C、D四点,并且要画箭头表示变化的方向),说明每段图线各表示什么过程.答案(1)600 K600 K300 K(2)见解析解析从p-V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气体在A、B、C、D各状态下压强和体积分别为p A=4 atm,p B=4 atm,p C=2 atm,p D=2 atm,V A=10 L,V C=40 L,V D=20 L.(1)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 A V A T A =p C V C T C =p D V DT D, 可得T C =p C V C p A V A ·T A =2×404×10×300 K =600 K ,T D =p D V Dp A V A ·T A =2×204×10×300 K =300 K ,由题意知B 到C 是等温变化,所以T B =T C =600 K. (2)因由状态B 到状态C 为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有p B V B =p C V C ,得 V B =p C V C p B =2×404L =20 L.在V -T 图上状态变化过程的图线由A 、B 、C 、D 各状态依次连接(如图),AB 是等压膨胀过程,BC 是等温膨胀过程,CD 是等压压缩过程.例3 (多选)一定质量的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3所示的ab 、bc 、cd 、da 四个过程,其中bc 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 垂直于ab 且与水平轴平行,da 与bc 平行,则气体体积在( )图3A .ab 过程中不断增加B .bc 过程中保持不变C .cd 过程中不断增加D .da 过程中保持不变 答案 AB解析 因为bc 的延长线通过原点,所以bc 是等容线,即气体体积在bc 过程中保持不变,B 正确;ab 是等温线,压强减小则体积增大,A 正确;cd 是等压线,温度降低则体积减小,C 错误;如图所示,连接aO 交cd 于e ,则ae 是等容线,即V a =V e ,因为V d <V e ,所以V d <V a ,即da 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大,D 错误.1.(图象问题)(多选)如图4所示为一定质量气体的三种变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a→d过程气体体积增加B.b→d过程气体体积不变C.c→d过程气体体积增加D.V a>V b2.(变质量问题)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中储有1.0 atm的空气6.0 L,现再充入1.0 atm的空气9.0 L.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做理想气体,则充气后储气罐中气体压强为() A.2.5 atm B.2.0 atm C.1.5 atm D.1.0 atm3.(变质量问题)某种喷雾器的贮液筒的总容积为7.5 L,如图5所示,装入6 L的药液后再用密封盖将贮液筒密封,与贮液筒相连的活塞式打气筒每次能压入300 cm3、1 atm的空气,设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求:图5(1)要使贮液筒中空气的压强达到4 atm,打气筒应打压几次?(2)当贮液筒中空气的压强达到4 atm时,打开喷嘴使其喷雾,直到内外气体压强相等,这时筒内还剩多少药液?4.(图象问题)(2020·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月考)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状态B变为状态C,p-T图象如图6甲所示.若气体在状态A的温度为-73.15 ℃,在状态C的体积为0.6 m3,规定0 ℃为273.15 K.求:图6(1)状态A的热力学温度;(2)写出A至C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情形,并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计算图中V A的值;(3)在图乙坐标系中,作出由状态A经过状态B变为状态C的V-T图象,并在图线相应位置上标出字母A、B、C.如果需要计算才能确定坐标值,请写出计算过程.1.图1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它由状态A经等容过程到状态B,再经等压过程到状态C.设A、B、C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 A、T B、T C,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图1A.T A<T B,T B<T C B.T A>T B,T B=T CC.T A>T B,T B<T C D.T A=T B,T B>T C2.(多选)如图2所示,用活塞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导热汽缸中,用水平外力F作用于活塞杆,使活塞缓慢向右移动,气体由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如果环境保持恒温,分别用p、V、T表示该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气体从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此过程可用下图中哪几个图象表示()图23.(多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着如图3所示的方向发生状态变化的过程,则该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图3A.从状态c到状态d,压强减小B.从状态d到状态a,压强减小C.从状态a到状态b,压强增大D.从状态b到状态c,压强增大4.在下列图象中,不能反映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等温变化→等容变化→等压变化后,又回到初始状态的图象是(A中曲线为双曲线的一支)()5.容积为20 L的钢瓶充满氧气后,压强为150 atm,打开钢瓶的阀门让氧气同时分装到容积为5 L 的小瓶中,若小瓶原来是抽空的,小瓶中充气后压强为10 atm ,分装过程中无漏气,且温度不变,那么最多能分装( ) A .4瓶 B .50瓶 C .56瓶 D .60瓶6.一个瓶子里装有空气,瓶上有一个小孔跟外面大气相通,原来瓶里气体的温度是7 ℃,如果把它加热到47 ℃,瓶里留下的空气的质量是原来质量的几分之几( ) A.18 B.34 C.56 D.78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如图4所示状态变化,方向从状态a 到状态b (ba 延长线过坐标原点),到状态c 再回到状态a .气体在三个状态的体积分别为V a 、V b 、V c ,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图4A .V a =V bB .V a >V cC .V b =109200V aD .V c =32750V a8.蹦蹦球是一种儿童健身玩具,某同学在17 ℃的室内对蹦蹦球充气,已知充气前球的总体积为2 L ,压强为1 atm ,充气筒每次充入0.2 L 压强为1 atm 的气体,忽略蹦蹦球体积变化及充气过程中气体温度的变化,求:(1)充气多少次可以让气体压强增大至3 atm ;(2)将充气后的蹦蹦球拿到温度为-13 ℃的室外后,压强将变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9.用活塞式抽气机抽气,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从玻璃瓶中抽气,第一次抽气后,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到原来的45,要使容器内剩余气体的压强减为原来的256625,抽气次数应为( )A .2B .3C .4D .510.氧气瓶的容积是40 L ,瓶内氧气的压强是130 atm ,规定瓶内氧气压强降到10 atm 时就要重新充氧.有一个车间,每天需要用1 atm 的氧气400 L ,一瓶氧气能用几天?(假定温度不变,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1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变为状态D ,其有关数据如图5甲所示,若气体在状态D 的压强是2×104 Pa.图5(1)求状态A 的压强;(2)请在图乙中画出该状态变化过程的p -T 图象,并分别标出A 、B 、C 、D 各个状态.12.热等静压设备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中.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气体用压缩机压入到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然后炉腔升温,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中的材料加工处理,改善其性能.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容积为0.13 m3,炉腔抽真空后,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10瓶氩气压入到炉腔中.已知每瓶氩气的容积为3.2×10-2 m3,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为1.5×107 Pa,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压强为2.0×106 Pa;室温温度为27 ℃.氩气可视为理想气体.(1)求压入氩气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2)将压入氩气后的炉腔加热到1 227 ℃,求此时炉腔中气体的压强.13.一个气球,当球内气体压强p0=1×105Pa时,容积为10 L.已知气球的容积与球内气体的压强成正比.现保持温度不变,再向气球内充入压强为p0=1×105Pa的气体30 L,此后气球的容积和气球内气体的压强分别是多大?参考答案1.答案 AB解析 在p -T 图象中等容线是延长线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且气体体积越大,直线的斜率越小.因此,a 状态对应的体积最小,c 状态对应的体积最大,b 、d 状态对应的体积相等,故A 、B 正确.2.答案 A解析 取全部气体为研究对象,由p 1(V 1+V 2)=pV 1得p =2.5 atm ,故A 正确.3.答案 (1)15次 (2)1.5 L解析 (1)设打气筒打压n 次可以使压强达到4 atm.初状态:p 1=1 atm ,V 1=V +nV 0其中V =(7.5-6) L =1.5 L =1.5×103 cm 3末状态:p 2=4 atm ,V 2=V由玻意耳定律得p 1V 1=p 2V 2代入数据解得n =15.(2)设停止喷雾时贮液筒内气体体积为V ′由玻意耳定律得:p 2V 2=p 1V ′4 atm ×1.5 L =1 atm ×V ′解得V ′=6 L故还剩药液7.5 L -6 L =1.5 L.4.答案 见解析解析 (1)状态A 的热力学温度:T A =t +273.15 K =(-73.15+273.15) K =200 K.(2)由题图甲可知:A 至B 为等压过程,B 至C 为等容过程.对A 至C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 A V A T A =p C V C T C解得:V A =p C V C T A p A T C =2.0×105×0.6×2001.5×105×400m 3=0.4 m 3. (3)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A T A =V B T B解得:V B =V A T B T A =0.4×300200m 3=0.6 m 3 图象如图所示.1. 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知,气体由状态A 到状态B 的过程为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p A T A =p B T B ,p A >p B,故T A >T B ;由状态B 到状态C 的过程为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B T B =V C T C,V B <V C ,故T B <T C .选项C 正确.2.答案 AD解析 由题意知,气体由状态①到状态②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体积增大,根据pV T=C 可知压强将减小.对A 图象进行分析,p -V 图象是双曲线,即等温线,且由状态①到状态②,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故A 项正确;对B 图象进行分析,p -V 图象是直线,气体温度会发生变化,故B 项错误;对C 图象进行分析,可知气体温度不变,但体积减小,故C 项错误;对D 图象进行分析,可知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故体积增大,故D 项正确. 3.答案 AC4.答案 D解析 根据p -V 、p -T 、V -T 图象的物理意义可以判断,其中D 反映的是理想气体经历了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与题意不符.5.答案 C解析 根据玻意耳定律:p 0V 0=p ′(V 0+nV 1)n =p 0V 0-p ′V 0p ′·V 1=150×20-10×2010×5=56(瓶) 6.答案 D解析 初态V 1=V ,T 1=280 K末态V 2=V +ΔV ,T 2=320 K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1T 1=V 2T 2又m 余m 原=V V +ΔVm 余m 原=T 1T 2=787.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知,p a =p 0,p b =p c =2p 0,T a =300 K ,T c =600 K ,t b =2t a =54 ℃,T b =327 K ;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V a =CT a p a =300 K·C p 0,V c =CT c T c =300 K·C p 0,则V a =V c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V b =p a V a T b p b T a =p 0×327V a 2p 0×300=109200V a,故A 、B 、D 错误,C 正确. 8.答案 (1)20 (2)2.7 atm解析 (1)由玻意耳定律得:p 1(V +n ·ΔV )=p 2V代入数据解得n =20(次)(2)由查理定律得:p 2T 2=p 3T 3p 3=T 3T 2·p 2≈2.7 atm.9.答案 C解析 设玻璃瓶的容积是V ,抽气机的容积是V 0,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V =45p (V +V 0),V 0=14V ,设抽n 次后,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256625, 由玻意耳定律可得:抽一次时:pV =p 1(V +V 0),p 1=45p , 抽两次时:p 1V =p 2(V +V 0),p 2=(45)2p , 抽n 次时:p n =(45)n p ,又p n =256625p ,则n =4,C 正确. 10.答案 12解析 用如图所示的方框图表示思路.由V 1→V 2:p 1V 1=p 2V 2,V 2=p 1V 1p 2=130×4010L =520 L , 由(V 2-V 1)→V 3:p 2(V 2-V 1)=p 3V 3,V 3=p 2(V 2-V 1)p 3=10×4801L =4 800 L , 则V 3400 L=12(天). 11.答案 (1)4×104 Pa (2)见解析图解析 (1)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 A V A T A =p D V D T D则p A =p D V D T A V A T D =2×104×4×2×1021×4×102Pa =4×104 Pa. (2)A →B 是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得p A T A =p B T B, p B =T B T A p A =8×1022×102×4×104 Pa =1.6×105 Pa B →C 是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 B V B =p C V C ,p C =p B V B V C =1.6×105×14Pa =4×104 Pa C →D 是等容变化p D =2×104 Pa ,T D =4×102 Kp -T 图象及A 、B 、C 、D 各个状态如图所示.12.答案 (1)3.2×107 Pa (2)1.6×108 Pa解析 (1)设初始时每瓶气体的体积为V 0,压强为p 0;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的压强为p 1.假设体积为V 0、压强为p 0的气体压强变为p 1时,其体积膨胀为V 1.由玻意耳定律得:p 0V 0=p 1V 1① 被压入炉腔的气体在室温和p 1条件下的体积为:V 1′=V 1-V 0②设10瓶气体压入完成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为p 2,体积为V 2, 由玻意耳定律:p 2V 2=10p 1V 1′③联立①②③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p 2=3.2×107 Pa ④(2)设加热前炉腔的温度为T 0,加热后炉腔的温度为T 1,气体压强为p 3,由查理定律得:p 3T 1=p 2T 0⑤ 联立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p 3=1.6×108 Pa.13.答案 20 L 2×105 Pa解析 p 1=p 0=1×105 PaV 1=V 0+30 L =40 L由玻意耳定律:p 1V 1=p 2V 2设容积与球内气体压强的比值为k ,则气球V 0=k ·p 0V 2=k ·p 2联立解得p 2=2×105 Pa ,V 2=20 L.。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大战的新阶段学案人民版选修3
三大战的新阶段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相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成功之门的。
了解苏德斗争和太平洋斗争爆发的过程;分析斗争初期苏军失利的缘由。
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分析其形成的缘由及影响。
通过二战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分析各国对法西斯看法的变更。
一、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1.缘由:一战后三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很多相像之处,它们试图打着“反共”的旗号,达到相互支持、扩大侵略的目的。
2.过程(1)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形成,标记着三国结成了政治同盟。
(2)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由政治同盟扩大到军事同盟。
3.影响: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斗争一步步扩大,相继爆发了苏德斗争和太平洋斗争。
[特殊提示] 法西斯国家结盟的缘由在于它们在对外扩张过程中有共同的利益要求;法西斯国家为了麻痹西方大国,打出了“反共产国际”的旗号。
二、苏德斗争爆发1.斗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攻击,苏德斗争爆发。
它标记着其次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了。
2.莫斯科保卫战(1)概况:1941年10月初,德军进攻莫斯科,苏联开展莫斯科保卫战,至1942年初,苏军取得成功。
(2)影响:莫斯科保卫战使德军遭到沉重打击,标记着“闪电战”的破产。
[特殊提示] 莫斯科保卫战是苏德斗争中一次特别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重创了德军,粉碎了德军“不行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苏联红军的士气。
这场斗争也把苏德斗争拖入了长久战,这对德国是特别不利的。
三、日本偷袭珍宝港1.背景(1)德国侵占西欧后,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加剧了日本与英、美等国的冲突。
(2)美、英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冻结资产等措施,日本确定同美国开战。
(3)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提出了偷袭珍宝港的方案,得到日本御前会议的批准。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学案: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含答案
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学案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八高级中学徐秀云【学习目标】1。
简述基因工程用到的工具、工具酶分别有哪些。
2。
简述明限制酶的作用特点。
3. 举例说明限制酶的种类、识别序列、切割位点以及切割结果.4。
说明DNA连接酶的种类及其区别.5. 简述作为载体应具备哪些条件,并写出载体的常见种类。
【学法指导】首先翻看目录,整体了解一下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所涵盖的知识。
读一读“致同学们"──生物科技创造美好的未来。
阅读章首页,找到基因工程的概念。
阅读“科学探索之路”了解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
专题1 基因工程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的学习:快速浏览教材的标题文字(包括一级标题蓝色字,及二级标题黑色字),整体了解本节内容,然后5分钟内整体(不间断地)阅读一遍教材内容,包括文字以及图(这样做很有必要,可以帮助你系统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再带着预习案中所列的问题,再次有效阅读,提取有用的信息动笔回答问题。
有能力的同学(指预习案中的问题自己都找到了答案的同学或寻求简单帮助后也很好地解决了的同学)可以尝试完成探究案,寻找解题的依据。
【预习案】(方法指导:“阅读”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必要方法,带着这些问题好好的阅读,范围是从教材开始读到第7页.书中的文字及图形,甚至包括“生物技术资料卡"、旁栏思考题等,运用你的智慧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
时间30分钟内,记录完成的时间。
并完成预习自测.(温馨提示:问题的答案写在背面)〉〉思考题:所用时间:分钟.1。
什么是基因工程?2. 限制酶的来源及其作用特点?3。
列表比较2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切割位点以及其切割的结果。
4。
联系必修1“酶”的有关知识,说出限制酶的化学本质、特性以及合成场所。
5。
DNA连接酶的作用?6。
列表比较DNA连接酶的2种类型、来源及其连接的末端.7. 联系必修2“DNA复制"的相关知识,说出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区别。
人教版高中选修三生物1.3基因工程的应用-学案(附答案)
专题1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应用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能力目标:关注基因工程的进展,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学习重点: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学习难点:基因治疗。
预习导学:一、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能力、以及改良农作物的和利用植物产生等方面。
(一)抗虫转基因植物1、杀虫基因:、、、。
2、成果:抗虫植物如水稻、棉、玉米、马铃薯、番茄等。
3、好处:减轻、有利人类、可以降低生产等。
练习: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也应当。
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二)抗病转基因植物1、病原微生物:、、等。
2、抗病基因种类:(1)抗病毒基因:、等。
(2)抗真菌基因:、等。
3、成果: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和抗病毒的转基因小麦、甜椒、番茄等。
(三)抗逆转基因植物1、抗逆基因:调节细胞的基因使作物抗碱、抗旱;鱼的使作物耐寒能力提高;使作物抗除草剂等。
2、成果:具抗寒能力的烟草、番茄,具抗除草剂的大豆、玉米等。
练习: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
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复制 D.基因分离(四)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1、优良基因: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控制番茄果实成熟的基因和植物花青素代谢有关的基因等。
2、成果: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延熟番茄、转基因矮牵牛花等。
二、动物基因工程的成果(一)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1、生长基因:外源基因2、成果:转基因绵羊、转基因鲤鱼等。
(二)改善畜产品的品质1、优良基因:肠基因。
2、成果:转基因奶牛分泌的牛奶中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教学目标1、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三、教学过程1、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和,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由于基因工程是在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切割DNA的工具是,又称。
(2)这类酶在生物体内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即能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持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
(3)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4)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即和。
例1、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但微生物中很少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后都会形成黏性末端D、限制酶的作用部位是特定核苷酸形成的氢键3、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根据DNA连接酶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得到的,称为DNA连接酶。
DNA连接酶只能将连接起来,不能将双链DNA片段平末端之间进行连接。
另一类是从分离出来的,称为T4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既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互补的,又可以“缝合”双链DNA 片段的,但连接之间的效率比较低。
例2、图1--4为DNA分子的切割和连接过程(1)EcoRI是一种酶,其识别序列是,切割位点是与之间的键。
切割结果产生的DNA片段末端形式为。
(2)不同来源DNA片段结合,在这里需要的酶应是连接酶,此酶的作用是在与之间形成键,而起“缝合”作用的。
还有一种连接平末端的连接酶是。
答案:限制酶 GAATTC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吟脱氧核苷酸磷酸二酯键黏性末端DNA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吟脱氧核苷酸磷酸二酯键 T4DNA连接酶4、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1)基因操作过程中使用载体两个目的:一是用它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去;二是利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的复制。
(2)现在通常使用的载体是,它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独立于拟核DNA之外的环状DNA,有的细菌中有一个,有的细菌中有多个。
(3)质粒通过细菌间的接合由一个细菌向另一个细菌转移,可以复制,也可整合细菌拟核DNA中,随着拟核DNA的复制而复制。
(4)其他载体还有和等。
(5)作为载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如对抗菌素的抗性基因、产物具有颜色反应的基因等。
四、课堂巩固(一)选择题1、关于限制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限制酶是一种酶,只识别GAATTC碱基序列B、EcoRI切割的是G—A之间的氢键C.限制酶一般不切割自身的DNA分子,只切割外源DNAD.限制酶只存在于原核生物中2、DNA连接酶催化的反应是( )A.DNA复制时母链与子链之间形成氢键 B.黏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氢键C.两个DNA片段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的连接D.A、B、C都不正确分析C还可能有平末端3、作为基因的运输工具——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及理由是( )A、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以便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C.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以便为目的基因的表达提供条件D、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以便于进行筛选4、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见的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能自主复制②不能自主复制③结构很小④是蛋白质⑤是环状RNA⑥是环状DNA ⑦能“友好”地“借居”A、①③⑤⑦B、②④⑥ C.①③⑥⑦ D.②③⑥⑦5、在受体细胞中能检测出目的基因是因为( )A、目的基因上有标记B、质粒具有某些标记基因C、重组质粒能够复制 D.以上都不正确6、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粒是能够自我复制的环状DNA分子B、质粒是唯一的载体C、重组质粒是目的基因D、质粒可在宿主外单独复制7、基因工程中可用作载体的是( )①质粒②噬菌体③病毒④动物细胞核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中所选用的质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能没有标记基因B、是小型链状的DNA分子C、能够自我复制 D.可与目的基因重组9、要使目的基因与对应的载体重组,所需的两种酶是( )(1)限制酶(2)连接酶(3)解旋酶(4)还原酶A、(1)(2)(3)B、(1)(2)(4)C、(1)(2)D、(1)(3)(二)填空题:10、把目的基因与质粒DNA缝合时,中间的碱基对靠连接起来,而两链上的磷酸、脱氧核糖则在的作用下连接起来。
质粒是基因操作中经常用的。
11、基因工程又叫做技术或技术。
这种技术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和,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答案;10、氢键 DNA连接酶载体 11、基因拼接 DNA重组剪切拼接导学提纲专题1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学目标]1、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2、尝试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的研制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2、教学难点(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教学过程]一、目的基因的获取:1.目的基因:符合人们需要的,编码蛋白质的。
2.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①基因文库: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导人受体菌的群体中,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②种类基因组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基因cDNA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基因③目的基因的获取根据基因的有关信息:基因的序列、基因在上的位置、基因的产物mRNA、基因的产物蛋白质等特性获取目的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①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②条件:已知目的基因的序列。
③过程:目的基因DNA受热形成,与结合,然后在__ ____的作用下进行延伸形成DNA。
④方式:指数扩增=2n(n为扩增循环的次数)(3)人工合成法:基因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可以人工合成。
例1 下列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中需要模板链的是( )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③反转录法④通过DNA合成仪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1.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 +标记基因等。
2.启动子:位于基因的,它是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产生mRNA。
3.终止子:位于基因的,终止。
4.表达载体的功能: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给下一代;使目的基因____ 和发挥作用。
5.标记基因: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6.不同的受体细胞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不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上也会有所差别。
例2科学家在培育抗虫棉时,经过了许多复杂的过程和不懈的努力,才获得成功。
起初把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插入载体质粒中,然后导入棉花的受精卵中,结果抗虫基因在棉花体内没有表达。
然后在插入抗虫基因的质粒中插入启动子(抗虫基因首端),导人棉花受精卵,长成的棉花植株还是没有抗虫能力。
科学家又在有启动子、抗虫基因的质粒中插入终止子(抗虫基因末端),导入棉花受精卵,结果成长的植株,有了抗虫能力。
由以上过程推知,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应具备的结构是( )A.目的基因、启动子 B.目的基因、终止子C.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D.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一)转化:目的基因进人受体细胞内,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的过程。
(二)方法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1)农杆菌转化法①农杆菌特点:易感染植物和裸子植物,对___________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②转化:目的基因插人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2)基因枪法基因枪法:是单子叶植物中常用的一种基因转化方法,但是成本较高。
(3)花粉管通道法花粉管通道法:这是我国科学家独创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十分简便经济的方法。
(我的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此种方法获得的)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1)方法:注射技术。
(2)操作程序: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取卵(受精卵) →显微注射→注射了目的基因的受精卵移植到____性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内发育→新性状动物。
3.将目的基因导人微生物细胞(1)原核生物特点: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等。
(2)转化:处理细胞→细胞→表达载体与感受态细胞混合→ _________ 细胞吸收DNA分子。
例3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正确的是(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人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检测(1)方法:标记了的、抗原抗体杂交。
(2)内容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
2.鉴定:鉴定、抗病鉴定等。
课堂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的是( )①利用mRNA反转录形成②从基因组文库中提取③从受体细胞中提取④利用PCR技术⑤利用DNA转录⑥人工合成A.①②③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⑥2、不属于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过程的是( )A.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露出黏性末端B.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露出黏性末端C.将切下的目的基因插入到质粒的切口处D.将重组DNA引入到受体细胞中进行扩增3、分辨基因工程是否成功是通过( )A.提取目的基因 B.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C.目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D.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4.下列不属于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的是( )A.利用DNA连接酶复制目的基因 B.利用DNA聚合酶复制目的基因C.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D.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5.哪项不是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部分( )A.启动子 B.终止密码 C.标记基因 D.目的基因6.在胰岛素的基因与质粒形成重组DNA分子的过程中,下列哪组是所需要的( )①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两者;②不需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两者;③加入适量的D NA连接酶;④不需加DNA连接酶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是一致的B.标记基因也叫做抗生素基因C.显微注射技术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D.大肠杆菌是常用的微生物受体8、下列哪项不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A.基因枪法B.显微注射法C.农杆菌转化法 D.花粉管通道法9.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不包括( )A.人体细胞 B.动物细胞 C.植物细胞 D.微生物细胞10.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采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