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肠内营养

合集下载

肠内营养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

肠内营养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

肠内营养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直接给予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方式,即人体在摄取食物后,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经肠道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

肠内营养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达到相同的效果,如注射胰岛素、硫酸可乐定、氯化钠和碳酸氢钠,以及使用肠外营养液,这些液体包含所有必需的营养成分,可以直接给予体内。

肠内营养护理学是指由护士进行的专业护理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科学、有效地向病人提供肠内营养,以促进病人康复和重建生理功能。

肠内营养护理学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改善营养不良情况,减少看病次数,减少病人在医院停留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还能减少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

肠内营养护理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诊断、计划、执行和评估。

诊断是根据对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检验结果,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肠内营养护理,以及如何选择肠内营养物质和形态。

计划是制定肠内营养护理方案,明确病人肠内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剂量,执行肠内营养护理,包括个人卫生保健、注射药物、给药、营养液添加、监测营养状态等;评估是指护士在病人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检验结果,不断评估病情,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护理方案,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

肠内营养护理学的主要策略是“全面照料”,其中包括:护士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个人卫生护理,如清洁皮肤、消毒皮肤等;注意检查肠内营养护理插管的状况,如检查插管是否正确、插管是否正常移动等;针对病人营养状况,定期检查病人的血液指标,监测病人的营养状况;科学使用肠内营养护理药物,确保病人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及时发现病人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及做好护士护理记录,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质量。

肠内营养护理学涉及的科学内容较多,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营养学、肠外营养护理学、药物学、肠内营养护理技术等知识,且要掌握一定的肠内营养护理技能,如插管技术、给药技术、营养液添加技术等。

此外,护士还需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传染病学等知识,以及完善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此来更好地支持病人的肠内营养护理。

肠内营养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措施

01
02
03
疾病类型
不同疾病对营养需求不同 ,应根据疾病类型选择合 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消化吸收能力
根据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 选择适合的肠内营养制剂 ,以确保营养成分的有效 吸收。
营养需求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 因素,计算每日所需营养 素摄入量,选择合适的肠 内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的投给方式
口服
适用于有吞咽功能的患者,但需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呛咳、呕吐
身高变化
监测身高变化,评估生长发育 情况。
皮褶厚度
通过测量皮褶厚度,评估脂肪 储存情况。
血液指标
检测血液中的白蛋白、前白蛋 白、转铁蛋白等水平,反映近
期营养状况。
肠内营养效果的评估
消化吸收情况
观察大便性状、排便次数 等,评估消化吸收情况。
能量消耗
通过测量日常能量消耗, 评估营养摄入是否满足日 常活动需求。
联合其他治疗措施
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综 合治疗以提高肠内营养效果。
05
特殊人群的肠内营养 护理
老年人的肠内营养护理
评估营养状况
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营 养需求进行评估,了解是否存在营养 不良或消化吸收障碍。
选择合适的食物
根据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选择 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软食 、半流质和流质食物。
肠内营养的适用人群
01
胃肠道功能不全的患者 :如胃瘫、胃食管反流 病等。
02
消化吸收不良的患者: 如短肠综合征、慢性腹 泻等。
03
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 如口腔癌、食管癌等。
04
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患 者:如重症患者、老年 患者等。
肠内营养的重要性

什么是肠内营养?适用于哪些人群

什么是肠内营养?适用于哪些人群

什么是肠内营养?适用于哪些人群
肠内营养是指需要少量消化过程或不需消化过程就能吸收的营养液,通过消化道置管(或造口)或少量多次口服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所需的营养素。

肠内营养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能够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除为全身和胃肠道本身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外,能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

这些作用对维持肠黏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移位,以及预防肝内胆汁淤积均有重要意义。

(1)肠内营养主要适用的人群:
1)因口腔、咽喉、食管炎症及肿瘤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

2)肿瘤患者放疗及化疗时、大面积烧伤及创伤患者因营养素需要量增加但经口摄食不足的患者。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不能或不愿进食的患者。

4)适宜用肠内营养的胃肠道瘘患者。

5)适宜用肠内营养的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患者。

6)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如慢性胰腺功能不全及短肠综合征患者。

7)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

8)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

9)需要择期手术的营养不良患者,术前2周及术后24小时肠内营养支持均可帮助改善代谢情况。

10)器官衰竭患者,如心力衰竭、肝衰竭、胃肠功能衰竭、肾衰
竭及多器官衰竭等。

对这类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应慎重。

(2)肠内营养的禁忌人群:
1)麻痹性和机械性肠梗阻患者。

2)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

3)严重腹泻或极度吸收不良患者。

肠内营养指南

肠内营养指南

肠内营养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问题1
什么是肠内营养?
答1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方 法,适用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
问题2
肠内营养有哪些优点?
肠内营养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答2
肠内营养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物质,符合人体生理需求;有助于 维持肠道功能和结构;操作简便,易于监测和调整。
问题3
哪些情况下适合使用肠内营养?
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肠内营养的优点与限制
• 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进行个体化配置。
肠内营养的优点与限制
01
限制
02
03
04
对于严重消化道梗阻的患者, 无法进行肠内营养。
对于严重代谢性疾病的患者, 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
整。
长期肠内营养可能导致胃肠道 功能衰退。
02 肠内营养的种类与选择
营养补充
对于无法通过正常饮食满 足营养需求的患者,可适 当增加营养补充剂,以确 保营养均衡。
管饲投喂
适用人群
适用于无法经口进食或吞咽困难 的患者,如昏迷、口腔或喉部手
术等。
投喂方式
包括胃管投喂和空肠造瘘投喂,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投
喂方式。
注意事项
确保投喂的食物温度适宜,避免 过冷或过热;定期检查管道位置 和通畅性,确保管道正确放置;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腹胀、腹泻
应及时处理。
肠内营养的建议
多样化选择
尽量提供多样化的营养液,以满足患 者的营养需求,并避免单一来源的营 养摄入。
逐步增加
在开始肠内营养时,应逐步增加摄入 量,以适应肠道功能和患者的耐受性。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功能,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肠内营养agi标准

肠内营养agi标准

肠内营养agi标准
肠内营养AGI标准是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该标准将肠内营养引发的胃肠功能损伤分为4级,具体如下:
1. AGI 0级:胃肠功能正常,食物通过胃肠道的速度正常,没有任何胃肠功能的异常表现。

2. AGI 1级:轻度胃肠功能障碍,胃肠道的排空速度延缓,但无临床症状。

3. AGI 2级:中度胃肠功能障碍,胃肠道的排空速度明显延缓,伴随一些症状,如胃胀、恶心、呕吐等。

此外,还有更为客观的超声评分系统,如AGIUS评分、GUTS评分等,可用于评估重症病人胃肠功能损伤情况及预测喂养不耐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具体的标准内容,建议查阅医学书籍或咨询专业医师。

肠内营养注意事项

肠内营养注意事项

肠内营养注意事项肠内营养是指经过特殊处理后,通过肠内管道给予患者营养物质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在使用肠内营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症:肠内营养适用于严重消化道疾病、消化道手术后、消化道吸收不良等患者,但也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研究结果来决定是否使用肠内营养。

2. 营养方案:根据患者的需要和耐受能力,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方案。

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疾病状态等因素,确保提供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3. 肠内管道选择:肠内营养可以通过不同的管道给予,如胃管、空肠管等。

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关因素进行决策,同时要注意管道的位置和是否通畅,避免发生并发症。

4. 管理方法:给予肠内营养时,需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包括护理操作、药物配置、检测监测等方面,确保营养物质的顺利输注和患者的安全。

5. 配置计量:肠内营养液的配制要准确,遵循相关的配方和计量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药物和营养物质在配制过程中可能会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配伍实验和检测。

6. 过程管理:肠内营养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并调整方案。

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指标,如体重、血液检测结果等,及时调整营养配方和输注速度,以达到理想的营养效果。

7. 注意并发症:肠内营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腹胀、腹泻、便秘等。

需要及时发现、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还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相关指标,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总之,肠内营养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但使用时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注意营养物质的配置和输注过程的管理,以及及时处理并发症和调整治疗方案。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才能达到良好的营养支持效果。

肠内营养剂名词解释

肠内营养剂名词解释

肠内营养剂是一种医疗营养补充剂,它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支持,用于改善和恢复患者的营养状态。

这种营养剂通常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及其分解产物、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以满足人体代谢的需要。

肠内营养剂的成分可以根据不同的配方而有所不同,但它们通常包含以下几类营养素:
1. 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如葡萄糖、麦芽糖等。

2.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如氨基酸。

3. 脂肪: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如甘油和脂肪酸。

4. 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如钠、钾、氯等。

5. 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

6. 微量元素:参与人体代谢过程,如铁、锌、铜、硒等。

肠内营养剂的给予方式通常是通过口服或经导管(如鼻饲管、胃管或空肠管)直接送入胃肠道。

这种营养支持方式符合人体生理机制,能够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同时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促进肠道免疫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降低感染风险。

肠内营养剂适用于多种临床情况,如不能从胃肠道正常进食的患者(如高位肠瘘、消化道大手术、短肠综合征、肠道畸形等),严重烧伤和感染患者,消化道需要休息或消化不良的患者,以及特殊病情患者等。

肠内营养的使用流程

肠内营养的使用流程

肠内营养的使用流程1. 什么是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肠道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方法,通常在口服或通过插入肠道的管道进行。

它可以用于无法正常进食或无法消化吸收的患者,提供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重度消化道功能障碍,如胃肠动力低下、胃肠瘘等•高风险手术前或手术后、化疗放疗后的患者•精神状态不稳定或无法进食的患者•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的患者•长期卧床或运动功能受限的患者•消化系统出现功能受限的老年人3. 肠内营养的使用流程3.1 评估患者的适应性在开始使用肠内营养之前,医生需要进行患者的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营养评估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肠内营养。

3.2 制定个体化的配方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制定个体化的肠内营养配方。

配方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3.3 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途径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途径。

常见的肠内营养途径包括口服、胃管和空肠管等。

口服是最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适用于能够正常吞咽和消化的患者;胃管适用于胃肠功能较好的患者;空肠管适用于胃肠功能障碍或胃出口梗阻的患者。

3.4 插管和喂养操作如果患者需要通过胃管或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医生或护士会进行插管操作,并确保管路的通畅和安全。

根据需要,医生或护士会进行定期的管路更换和维护。

3.5 监测和调整在使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相关指标,如体重、血液检查和肠道排空情况等。

根据监测结果,医生会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配方和流速,以确保患者获得适合的营养支持。

3.6 持续评估和管理肠内营养的使用需要进行持续的评估和管理。

医生会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医生还需要监控和管理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4.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确保肠内营养配方的质量和安全性•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营养不良或超负荷症状•定期监测肠内营养的效果和患者的营养状况•注意预防和管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供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支持,以提高肠内营养的依从性结论肠内营养是一种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有效方法,适用于无法正常进食或无法消化吸收的患者。

肠内营养的分类与选择

肠内营养的分类与选择

肠内营养,也称为肠内喂养或肠道喂养,是通过将食物或特定的营养制剂直接输送到消化道,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肠内营养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目的进行分类和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内营养分类和选择:1. 全胃肠内营养(Total Enteral Nutrition, TEN):- 适用于无法通过口腔摄食或需要全面补充营养的患者,如严重消化道疾病、肠道功能衰竭等。

- 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等途径进行输送。

- 通常使用多肽、混合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制剂。

2. 部分肠内营养(Partial Enteral Nutrition, PEN):- 适用于患者能够部分通过口腔摄食,但仍需要额外的营养补充,如癌症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等。

- 通过口腔摄食和肠内营养制剂相结合,以满足营养需求。

3. 选择性肠内营养(Selective Enteral Nutrition, SEN):- 适用于需要特定营养支持的患者,如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

- 通过选择特定的营养制剂,如酪蛋白制剂、肠道免疫营养制剂等,以满足特殊的营养需求。

在选择肠内营养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一般来说,肠内营养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营养需求: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蛋白质需求、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等,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制剂。

- 消化功能: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和吸收能力,选择能够被充分吸收的肠内营养制剂。

- 肠道耐受性:根据患者的肠道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途径和输送方式。

- 配方特点:考虑肠内营养制剂的成分、比例、浓度等特点,选择符合患者需求的配方。

在使用肠内营养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耐受性,及时调整和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此外,与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肠内营养流程

肠内营养流程

肠内营养流程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给予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机
体代谢和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肠内营养的流程主要包括选择适当
的肠内营养配方、管路的置入和管理、肠内营养的监测和调整等环节。

首先,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配方是肠内营养流程的第一步。


据患者的病情、营养状态、肠道功能等情况,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
的能量需求、蛋白质需求、微量元素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肠内
营养配方。

常见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多种氨基酸、脂肪乳剂、葡萄
糖等成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配方。

其次,管路的置入和管理是肠内营养流程的关键环节。

对于需
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胃造瘘术或
肠造瘘术,以建立肠内营养的通道。

在管路置入后,需要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规范,定期更换管路,保持管路通畅,避免感染和其他并
发症的发生。

另外,肠内营养的监测和调整也是肠内营养流程中不可或缺的
环节。

通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指标,
及时调整肠内营养配方的成分和剂量,以确保患者获得合理的营养支持。

同时,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和临床营养支持团队的讨论,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肠内营养流程涉及多个环节,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进行全程管理。

只有在严格遵循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肠内营养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因此,医疗团队需要加强对肠内营养流程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临床营养支持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服务。

肠内营养定义名词解释

肠内营养定义名词解释

肠内营养定义名词解释肠内营养定义名词解释【导读】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是指通过口服或通过管饲的方式,将营养物质直接送入肠道,以满足机体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相比静脉营养,肠内营养不仅具备安全性和持久性的优势,还能维持肠道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深入解释肠内营养的定义和原理,探讨其及时、适量和多元化的应用,帮助您全面了解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目录】一、什么是肠内营养二、肠内营养的原理三、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意义四、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五、结语【正文】一、什么是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即通过口服或经胃管、肠管进行营养补充的方式,为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素。

它是一种应用广泛、成熟可行的营养支持方式。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肠内营养已经成为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

二、肠内营养的原理1. 肠道动力学:肠道是一个高度活跃的器官,它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通过肠内营养,我们能更好地利用这一理念,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增加能量和营养的摄入,促进康复和治疗过程。

2. 肠道屏障功能:肠道黏膜具有屏障功能,能阻止有害物质的入侵。

肠内营养通过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免疫功能和菌群平衡,有助于减少感染、促进营养吸收。

3. 肠道激素:肠道产生许多不同的激素,这些激素参与食欲、胃肠蠕动和能量代谢等生理过程。

通过肠内营养,我们可以更好地调节激素分泌,提高食欲、增加肠道蠕动,从而改善病情。

三、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意义1. 临床应用广泛:肠内营养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后康复、消化道疾病、肝胆疾病等情况下的营养不足或无法口服进食的患者。

通过将营养物质直接送入肠道,肠内营养可以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加快康复和治疗过程。

2. 减少并发症发生:相比静脉营养,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肠道功能,减少肠道萎缩和黏膜损伤,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肠内营养还能减少感染、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3. 多元化的应用:肠内营养不仅仅是提供能量和营养,还可以通过添加特定的调节剂、增加特定营养素的摄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效果。

聊一聊肠内营养的途径与并发症

聊一聊肠内营养的途径与并发症

聊一聊肠内营养的途径与并发症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存在营养风险或者不良的患者,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

维持和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

1、肠内营养的途径1)鼻饲管鼻饲管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用于短期进食障碍患者(一般短于4周),优点是并发症少,价格低廉,容易放置。

鼻饲管经鼻腔植入导管,管端可置于胃、十二指肠或空肠等处。

根据其位置不同,分为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和鼻空肠管。

鼻胃管喂养适用于胃肠道连续性完整的患者,缺点是存在反流与误吸的危险。

鼻十二指肠管或鼻空肠管是指导管前端位于十二指肠或空肠,主要适用于胃或十二指肠连续性不完整(胃瘘、幽门不全性梗阻、十二指肠瘘、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等)和胃或十二指肠动力障碍的患者。

此法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营养液的反流或误吸。

经鼻放置导管可导致鼻咽部溃疡,鼻中隔坏死、鼻窦炎、耳炎、声嘶以及声带麻痹等并发症。

聚氨酯或硅胶树脂制成的细芯导管比较光滑、柔软、富有弹性,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组织压迫坏死的风险,能保证鼻饲管的长期应用,尤其适于家庭肠内营养患者。

从鼻尖到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即为喂养管到达胃部的长度,一般为55cm,再进30cm则表示可能已进入十二指肠。

置管操作可以在病患者床旁进行,也可在内镜或X线辅助下进行。

床旁放置肠内营养管可以先放鼻胃管,然后让其自行蠕动进入小肠。

置管前给予胃动力药有一定帮助。

导管位置可通过注射空气后听诊、抽取胃液或肠液、X线透视等方式加以确认。

内镜或X线辅助下放置鼻肠管的成功率可达85%~95%。

2)经消化道造口管饲经消化道造口管饲肠内营养避免了鼻腔刺激,而且可用于胃肠减压、pH监测、给药等。

适用于营养支持时间较长、消化道远端有梗阻而无法置管者,或不耐受鼻饲管者。

肠内营养定义名词解释

肠内营养定义名词解释

肠内营养定义名词解释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通过胃肠道途径为机体提供营养支持的方式。

它适用于那些因病理、生理改变或治疗需要而不能经口摄入足够饮食,或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

肠内营养主要是通过口服或管饲等方式,将人工配置的营养液输入机体,经胃肠道消化吸收后满足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支持疗法。

与静脉输入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更适合维持生理功能和恢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肠内营养的能量较高,使用时需谨慎,以避免导致腹泻等不良反应。

同时,人工配置的营养液无法涵盖所有营养成分,因此在进行营养支持时不能单纯依靠肠内营养,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具体的营养液及输入方式。

肠内营养的名词解释

肠内营养的名词解释

肠内营养的名词解释肠内营养是利用胃肠道内部的分泌环境,通过肠道直接吸收营养成分,以达到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的目的的一种特殊的非耗能性营养支持技术。

肠内营养的非耗能性特性表现为提供的营养物质能够被肠道细胞立即吸收,从而大大缩减了营养物质的消耗。

因此,肠内营养被认为是正常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之间的一种折衷措施,常被用于治疗肠道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癌症患者的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由肠道内的三种核心成分组成,即流体、氨基酸和脂肪,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和添加剂。

流体是肠内营养的主要成分,一般有水和电解质组成;其次是氨基酸,氨基酸通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最后是脂肪,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

肠内营养中可以添加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α-硫酸钙、铁钙混合物等,以帮助消除体内自由基,预防系统性疾病的发生。

肠内营养的剂量和质量决定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肠内营养的选择和组成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患者的总摄取量应根据年龄、体重、身高、性别等因素确定,并考虑患者的体内缺乏的特定成分的情况,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肠内营养的比例也是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肠内营养的比例应在8:1:1,指流体:氨基酸:脂肪。

肠内营养有许多临床应用,包括:治疗营养不良症、肠道及胆石症、肠道肿瘤以及完全性梗阻等。

肠内营养也可以在非手术患者中使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营养不良、调节胰岛素抵抗以及改善患者的抗感染能力等。

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前景一直是许多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研究表明,肠内营养在治疗肠道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癌症患者的营养不良是有效的,对肠道炎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同时,其不引起机体的耗能。

通过调节营养平衡,提高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病情的改善和恢复。

然而,肠内营养也存在一些风险,包括流体和营养物质的过度积累、肠道的炎症反应、肠道的过度刺激和易感微生物的繁殖等,因此,在施行肠内营养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肠内营养健康宣教

肠内营养健康宣教

肠内营养的食材选择
选择易于消化吸收 的食物,如米糊、 稀饭、面条等。
增加高蛋白食物的 摄入,如鱼、肉、 蛋等。
适量摄入富含纤维 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等。
注意食物的搭配和 营养均衡,避免单 一食物或营养不足 。
肠内营养的烹饪技巧
选择合适的烹饪工具:使用电饭煲、压力锅等易于操作和控制的烹饪工具,确保烹饪过 程中营养素的保留。
持方式。
其原理是利用胃 肠道的吸收功能, 将营养物质吸收 进入体内,从而 达到补充能量、 治疗疾病和促进
康复的目的。
肠内营养具有操 作简便、安全有 效、易于管理等 优点,是临床上 常用的营养支持
方式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可以 选择口服或管 饲等方式进行 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的种类和选择
肠内营养的选择:根据患者的 病情、营养需求和消化吸收能 力进行选择
选择新鲜食材:确保食材新鲜、无污染,以保证营养价值和口感。
合理搭配食材:根据肠内营养的需求,合理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 制作出营养均衡的菜肴。
控制烹饪时间:尽量缩短烹饪时间,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同时,根据食材的质地和口 感,适当调整烹饪时间。
肠内营养的食谱推荐
食谱一:蔬菜汁 食谱二:水果汁 食谱三:豆浆 食谱四:米糊
消耗多余热量,预 防肥胖和慢性疾病
调节心理状态,缓 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注意饮食卫生和安全
保持食物清洁:避 免食物受到污染, 确保食物新鲜卫生
注意食品安全:选 择可靠的食物来源, 避免食用过期或变 质的食品
遵循食品安全规定 :遵循食品安全法 规,确保食品加工 和储存的安全
保持个人卫生:勤 洗手,避免交叉感 染,确保个人卫生 状况良好

肠内营养ppt

肠内营养ppt
广泛性肠炎的病人,易发生脂肪吸收不良
• (一)胃肠道并发症 • 2、恶心、呕吐 • 预防: • 1)若滴速过快、胃内有潴留,则应减慢速度,降
低渗透压 • 2)对症处理
• (二)代谢并发症 • 1、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 1)脱水 • 2)高血钾 • 3)低血钾 • 4)低血钠 • 5)铜、镁、钙等矿物质缺乏
肠内营养定义 肠内营养供给方式 肠内营养制剂分类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目录
一、肠内营养的定义
•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指对于消 化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病人,经口服或 管饲途径,将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由中 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营养液直接注入胃肠道,提 供营养素的方法。
高剂量类固醇药物治疗的病人
六、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一)胃肠道并发症 • 1、腹泻 • 1)营养制剂选择不当 • 2)营养液高渗且滴速过快 • 3)营养液温度过低 • 4)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 • 5)乳糖酶缺乏 • 6)医院内发生菌群失调 • 7)胰腺疾病、胃部手术、肠道梗阻、回肠切除或
顽固性呕吐、严重腹泻或腹膜炎 • 3、小肠广泛切除4~6周内 • 4、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 • 5、完全性肠梗阻及胃肠蠕动严重减慢的病人 • 6、胃大部切除后易产生倾倒综合征的病人
• 慎用肠内营养支持 • 1、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长期少食衰弱的病人 • 2、小肠缺乏足够吸收面积的空肠瘘病人 • 3、休克、昏迷的病人 • 4、症状明显的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病人、接受
• 2.长期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及营养酶系的活性 退化,而肠内营养可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结构和功能 的完整性,从而有效地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

描述肠内营养

描述肠内营养

描述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是指经由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它们在肠道循环,并通过血液回流至全身,参与维持机体生理功能与代谢平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营养物质。

肠内营养不仅要满足机体所需的能量,还必须能维持机体有机结构的正常运作。

营养物质的吸收是在肠道中进行的,其中大部分营养物质是通过特定的细胞肠腔细胞完成吸收的。

肠腔细胞利用肠壁内在的抗原受体来与外来的营养物质相结合,形成肠壁内的营养物质分子,并将其通过细胞膜逐渐转运至血液中。

另外,肠道内的消化酶也起到解毒的作用,可将摄入的毒素降解成更容易吸收的状态。

肠内营养物质一般分为水溶性营养物质和脂溶性营养物质两大类。

水溶性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甜蜜物质;脂溶性营养物质包括矿物质和脂质,也称为“脂肪类”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是最重要的肠内营养物质之一,它们通常由面包、面条等淀粉类食物中摄取,在肠道内发生代谢,并被分解为三糖体,然后被消费者吸收。

此外,碳水化合物的糖分也可以经肠道吸收,最后以血糖的形式返回血液循环。

蛋白质是肠道中营养物质的另一重要来源,包括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

蛋白质在肠道中经过消化分解后,就会被吸收为单个氨基酸,以此作为人体细胞的生长及代谢过程的营养来源。

维生素是另一种重要的肠道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有助于润滑血管,保持细胞健康,生成形态,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消化,也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维生素的摄取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其中水溶性维生素可以在大多数水果和蔬菜中找到,而脂溶性维生素一般可以在动物性食品中获得。

最后,肠内营养物质也包括丰富的矿物质和脂质。

矿物质可分为钠、钙、磷、镁等,它们被细胞使用,参与维持机体生理功能,也可参与各种有机反应。

脂质则是脂肪类营养物质,它们可以帮助机体制造膜质,并维持机体的温度平衡。

肠内营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不仅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还可以保证机体有机结构的正常运作,以及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描述肠内营养

描述肠内营养

描述肠内营养肠内营养(intestinalnutrition)是指通过肠道实现的以水、糖、油、脂肪、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免疫成分、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等有益物质的摄取,从而帮助满足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肠内营养是改善病人营养状态,促进恢复和代替非肠内给药方式(例如口服给药、静脉给药)所需的营养物质的一种治疗方式。

肠内营养的给予方式包括经过口腔、经肠天窗(nasoenteric tube)或胃管(gastric tube)给予未消化的营养物质、经肠道的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肠道留置的营养物质以及将其通过肠道给予的营养物质。

肠道营养的实施依据可能有几个方面,即治疗性饮食、营养性辅助以及营养补充。

首先,治疗性饮食是指一种没有经过消化的机械性饮食,给予病患者一种可以满足能量和营养的替代饮食,这可以减少肠道疾病的严重程度,通过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来保护患者的健康。

其次,营养性辅助有时也被称为营养支持,它指的是仅在肠内营养治疗外使用其他营养物质替代品来辅助营养治疗。

比如病人可以暂时停止肠内营养,而是仅通过口服营养物质或静脉给以营养物质来支持其生存、维护其健康。

最后,营养补充指的是在正常营养基础上将某些特定的营养物质的剂量增加以提高某些特定的营养物质的浓度。

这通常包括补充碘、硒、氟、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患者的特殊营养需求,例如高风险新生儿、体重不足老年人等。

以上就是肠内营养的概述,它可以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常规的肠内营养治疗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这些不利的影响包括体内盐和水的过量增加、恶性肿瘤恶化或者再次发生感染、停止肠内营养带来的营养不良、病毒感染与维生素缺乏、B 维生素的缺乏以及出血等问题,因此,在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时,应对病患进行个体化评估,以确定更好的治疗方法。

肠内营养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而且有助于促进恢复,此外,它还可以替代非肠内给药的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普】肠内营养疾病状态下,不能正常进食或进食不足者应采取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手段,营养支持方式选择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或两者联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胃肠道功能和对营养供给方式的耐受程度。

通常是根据疾病的性质、患者的状态及主管医生的判断而定。

本篇主要介绍肠内营养的基础知识及实施原则。

肠内营养的途径肠内营养是一种采用口服或管饲等途径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能量及营养基质的营养治疗方式。

存在营养风险/不良的患者,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

早期接受肠内营养可以增加能量、蛋白和微量营养素摄入,改善厌食和乏力的状态,维持和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

肠内营养的途径主要取决于患者胃肠道解剖的连续性、功能的完整性、肠内营养实施的预计时间、有无误吸可能等因素。

根据途径不同可以将肠内营养分为口服营养补充和管饲营养支持。

口服营养补充是肠内营养的首选,适合于能口服摄食但摄入量不足者,是最安全、经济、符合生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

存在营养风险/不良时,在饮食基础上补充经口营养补充剂可以改善营养状况,但不影响饮食摄入量。

经口营养补充可以减少卧床患者的营养风险和手术后并发症。

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口服营养补充剂,可以减少发生压疮的风险。

如口服营养补充不能或持续不足,应考虑进行管饲营养支持。

管饲的优点在于管饲可以保证营养液的均匀输注,充分发挥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常见的管饲途径有鼻饲管和经消化道造口置管。

鼻饲管鼻饲管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用于短期进食障碍患者(一般短于4周),优点是并发症少,价格低廉,容易放置。

鼻饲管经鼻腔植入导管,管端可置于胃、十二指肠或空肠等处。

根据其位置不同,分为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和鼻空肠管。

☆ 鼻胃管喂养适用于胃肠道连续性完整的患者,缺点是存在反流与误吸的危险。

☆ 鼻十二指肠管或鼻空肠管是指导管前端位于十二指肠或空肠,主要适用于胃或十二指肠连续性不完整(胃瘘、幽门不全性梗阻、十二指肠瘘、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等)和胃或十二指肠动力障碍的患者。

此法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营养液的反流或误吸。

☆ 经鼻放置导管可导致鼻咽部溃疡,鼻中隔坏死、鼻窦炎、耳炎、声嘶以及声带麻痹等并发症。

聚氨酯或硅胶树脂制成的细芯导管比较光滑、柔软、富有弹性,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组织压迫坏死的风险,能保证鼻饲管的长期应用,尤其适于家庭肠内营养患者。

从鼻尖到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即为喂养管到达胃部的长度,一般为55cm,再进30cm则表示可能已进入十二指肠。

置管操作可以在病患者床旁进行,也可在内镜或X线辅助下进行。

床旁放置肠内营养管可以先放鼻胃管,然后让其自行蠕动进入小肠。

置管前给予胃动力药有一定帮助。

导管位置可通过注射空气后听诊、抽取胃液或肠液、X线透视等方式加以确认。

内镜或X线辅助下放置鼻肠管的成功率可达85%~95%。

经消化道造口管饲经消化道造口管饲肠内营养避免了鼻腔刺激,而且可用于胃肠减压、pH监测、给药等。

适用于营养支持时间较长、消化道远端有梗阻而无法置管者,或不耐受鼻饲管者。

消化道造口常见的有胃造口、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造口等。

1)胃造口可采取手术(剖腹探查术或腹腔镜手术)或非手术方式。

2)经皮胃镜下胃造口术无需全麻,创伤小,术后可立即灌食,可置管数月至数年,满足长期喂养的需求。

3)空肠造口可以在剖腹手术时实施,包括空肠穿刺插管造口或空肠切开插管造口。

优点在于可减少反流与误吸,并可同时实行胃肠减压,因此尤其适用于十二指肠或胰腺疾病患者,以及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

为充分利用小肠功能并减少腹泻,插管部位以距屈氏韧带15~20cm为宜。

如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应尽量使用配套的穿刺设备。

肠内营养的配方肠内营养配方同普通食物相比,化学成分明确;营养全面,搭配合理;更加易于消化、稍加消化、无需消化即可吸收;无渣或残渣极少,粪便数量显著减少;不含乳糖,适用于乳糖不耐受者。

根据组分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分为要素型、非要素型、疾病特异型、组件型四类。

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主要是氨基酸或短肽类制剂,这两类制剂成分明确,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不含残渣,适用于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部分受损的患者,但口感较差,更常用于管饲。

非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也叫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以整蛋白作为主要氮源,临床中较为常见,需要胃肠道部分或全部消化吸收,味道相对可口,渗透压接近等渗,口服与管饲均可,适用于胃肠道基本正常的患者。

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非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从功能上又可分为糖尿病专用型、肿瘤适用型、低蛋白专用型、免疫增强型、肺病专用型等。

1、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配方符合国际糖尿病协会的推荐和要求,提供的营养物质符合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特点,处方的特点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来源于木薯淀粉和谷物淀粉,可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曲线下面积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因此能减少糖尿病患者与糖耐受不良患者的葡萄糖负荷。

适用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或一过性血糖升高者合并有营养不良,有肠道功能而又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

2、肿瘤适用型肠内营养乳剂是一种高脂肪、高能量、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肠内全营养制剂,特别适用于病癌症患者的代谢需要。

其中所含ω-3脂肪酸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够改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此外,内含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胃肠道功能。

在体内消化吸收过程同正常食物类似。

适用于癌症患者的肠内营养。

3、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富含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核糖核酸的高蛋白﹑不含乳糖和蔗糖。

用于满足危重患者在应激状态的特殊营养和代谢需要。

其在体内消化吸收过程同正常食物。

4、肺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本品是专门用于肺部疾病患者的营养制剂,是高脂、低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配方,可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从而减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或急性呼吸衰竭引起的二氧化碳滞留。

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衰竭、呼吸机依赖、囊性纤维化等。

组件型肠内营养制剂仅以某种或某类营养素为主的肠内营养制剂,可以作为某些营养素缺乏的补充,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目前,临床上可以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患者的胃肠道功能。

根据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

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短肽或氨基酸等要素型配方;如消化道功能完好,则可选择非要素型肠内营养配方。

其次,要考虑到患者的疾病情况。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糖尿病专用配方;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以选择肾功能不全专用配方;免疫功能异常患者可以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不耐受高脂肪患者可以选择低脂配方;选择低渗或等渗的配方等。

还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患者应选择高能量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患者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1.5kcal/ml)。

肠内营养的实施患者胃肠道功能减弱,不合适的肠内营养,特别是管饲营养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肠内营养应该让胃肠道有一个逐步适应、耐受的过程,在肠内营养刚刚开始的1~3天内,采用低浓度、低剂量、低速度的喂养方式,而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无明显腹泻、腹胀等并发症,逐步增量。

若能在3~5天内达到维持剂量,即说明胃肠道能完全耐受这种肠内营养。

患者肠内营养的实施需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1、速度目前临床上多主张通过输液泵连续12~24小时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特别是危重患者。

也可以使用重力滴注的方法,来匀速滴注肠内营养液。

速度建议从20ml/h时开始,根据耐受情况逐步增量,如果患者在输注肠内营养液过程中出现腹胀、恶心、腹泻等表现,应及时减慢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

对于采用注射器推注的家庭肠内营养患病患者,建议缓慢推注,且单次推注总量控制在200ml以内。

2、温度输注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过凉的肠内营养液可能引起患者腹泻。

3、浓度肠内营养初期应采用低浓度的肠内营养制剂,而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合适浓度的配方。

4、角度对于长期卧床、吞咽功能不良、误吸风险高的患者,口服或者胃内管饲肠内营养时,应注意保持坐位、半坐位或者将床头抬高30°~45°的体位,以减少反流误吸的风险。

5、导管冲洗所有肠内营养管均有可能堵管,含膳食纤维的混悬液制剂较乳剂型制剂更易发生堵管。

因此,在持续输注过程中,应每隔4小时即用30ml温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在输注营养液的前后、不同药物输注前后也应予以冲洗,尽量避免混用不同药物。

营养液中的酸性物质可以引发蛋白质沉淀而导致堵管,若温水冲洗无效,则可采用活化的胰酶制剂、碳酸氢钠冲洗。

6、其他记录患者的出入量、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等;注意避免营养液污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

肠内营养的监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时,可能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性、胃肠道、代谢方面等的并发症,所以,应进行相关的监测,了解营养支持的效果和重要脏器功能状态,以便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应对和处理相关并发症。

1、监测胃潴留评价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胃肠道有无潴留。

胃内喂养开始应定时监测胃残液量,放置鼻胃管的危重病者胃底或胃体的允许潴留量应≤200ml,而胃肠造口管的允许潴留量应≤100ml。

如发现残余量过多,说明胃的耐受性较差,应暂停输注数小时或者降低输注速度。

2、监测出入量特别是对于高龄、心功能和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

3、监测肝肾功能和钾、钠、氯等电解质水平。

4、营养评估;5、导管定期更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