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解析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83470740242a8956bece4a2.png)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课程描述中文: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化工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它是一门人们赖以获得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而这些信息对于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分析化学被喻为科学技术的眼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分析(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重量分析法和分析质量保证)和仪器分析(包括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和波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未来进行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种分析技术、仪器及科研中的应用,具备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和分析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英文:Analytical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is course will covers the basic theory, principle and knowledge of classic chemical analysis (including acid-base titration, complexing equilibrium and titration, redox titration, gravity analysis) and advanced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cluding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optical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The 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statistics and its importance to data reliability will also be discussed. Analytical chemistry course aims to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familiar with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struments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in research work, establish the ability of the correct analysis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evelop problem-solving skills applicable to real chemical problems.三、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目标《分析化学》是湖南大学的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是应化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eb67831240c844768eaeeb3.png)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化学专业)课程编码:B100013030总学时:64 总学分:4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一、课程教学目的《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类本科专业学生的主干基础课之一,其理论和方法是其它一切与化学有关的课程以及专业的基础。
分析化学课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
《分析化学》课程的具体教学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与表达;3.初步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工、医药、生物、信息、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其它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对分析化学的促进与发展。
二、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6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和发展概况2、了解定量分析的方法与过程3、掌握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定量分析的基本计算方法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定义、分析方法分类、分析化学的发展2、定量分析过程和方法3、滴定分析法概论教学重点:分析的基本过程、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教学难点: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4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如何采集试样2、理解试样的制备方法3、掌握样品的分解方法教学内容:1、样品的采集2、试样的制备与分解教学重点:试样的制备与分解教学难点:试样的分解方法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10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偶然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有限次测量中随机误差的t分布2、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3、理解有效数字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法则4、掌握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与偏差等概念5、掌握计算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标准偏差的方法6、掌握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分析数据的方法7、掌握置信度和显著性水准概念的含义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4、显著性检验5、可疑值取舍6、回归分析法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教学重点: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置信度、置信区间、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置信度、置信区间的概念;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有限次测量中随机误差的t分布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0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存在形式,及分布曲线2、掌握质子条件方程,简单溶液pH的计算3、理解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及范围4、理解一元强、弱酸碱的滴定曲线、滴定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5、掌握强酸、强碱、一元弱酸、一元弱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6、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教学内容:1、酸碱反应与平衡2、酸碱体系中各型体的分布分数3、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4、缓冲溶液5、酸碱指示剂6、酸碱滴定原理7、滴定误差8、酸碱滴定的应用教学重点:共轭酸碱对的Ka 与Kb的关系、质子条件式的书写、H+浓度的计算、滴定误差的计算教学难点:质子条件式的书写;缓冲溶液H+浓度计算第五章络合滴定法(10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和特点2、掌握EDTA滴定反应中副反应系数、酸效应系数定义式和计算式。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5829dfea300a6c30d229fc8.png)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包括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是药学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侧重于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中定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是分析化学重要的基础。
化学分析法主要内容包括各类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部分电化学分析法以及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等。
重点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计算。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中严格训练学生定量分析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树立准确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化学分析法的基础是无机化学的四大平衡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理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掌握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电化学分析有关内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定量分析中有关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树立准确“量”的概念,对学生后续课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都将受用终身。
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测定方法,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阐述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学到哪方面知识,培养了哪方面能力,并具体说明本门课程着重完成培养要求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备注:教学方法默认为课堂讲授,使用自主式学习—讨论式教学方法等其他方法时,要在“教学方法”栏注明。
四、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类。
【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分析方法的分类;3.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1.掌握分析化学的定义;2.掌握分析方法的分类;3.熟悉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4.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65f0a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3.png)
平时成绩评定方式说明
课堂表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言,提出有深度的问 题或见解。
作业完成情况
按时提交作业,作业质量高,能体现对课堂内容 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准确,分析深入,结论合理,报告书写 规范。
期末考试形式和内容介绍
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内容
总评成绩计算方式
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 × 40% + 期末考试成 绩 × 60%。
THANKS
感谢观看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实验结果评价与报告撰写
1 2 3
结果评价
根据实验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 期。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分析化学》课程教 学大纲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基本原理与方法 • 仪器分析技术 • 样品前处理与实验操作技巧 • 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培养 • 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分析化学定义及重要性
01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 、结构和性质的科学,是化学学 科的重要分支。
02
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 、医疗卫生、材料科学等领域具 有广泛应用,对于推动科学技术 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毛细管电泳法
利用毛细管内的电场作用将待测物质进行分离和分析,如 毛细管电泳仪测量生物大分子和离子化合物。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85c154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d.png)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现代科学教育中,分析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分析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制定一份全面且科学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技巧;2. 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分析化学实验;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1. 基础知识1.1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与意义1.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3 分析化学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安全知识2. 分析方法2.1 传统分析方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2.2 仪器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2.3 分析化学中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3. 分析实验操作技术3.1 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3.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3.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知识,概念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通过安排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
五、考核评价1. 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的写作和实验操作技术的评估。
2. 理论考核:包括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经典的分析化学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丰富全面。
2. 教学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
3. 教师团队: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化学教学经验。
七、教学评价与改进1.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听取学生的反馈,并针对问题进行及时的教学改进。
2. 加强与实际应用领域的联系,开展实践课程,提高教学的实际应用性。
八、总结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可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a89916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5.png)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化学教育中,分析化学的教学大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规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
一、课程目标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课程的目标。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其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分析化学,学生应能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仪器操作技术,能够准确地测量和分析样品中的组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应明确规定课程的内容。
分析化学的内容涵盖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仪器分析等多个方面。
定性分析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通过一系列试验和反应来确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定量分析则是通过测量样品中某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来确定其浓度或含量。
仪器分析则是利用各种分析仪器进行样品分析,如光谱仪、质谱仪等。
在教学大纲中,应明确规定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和学习要求。
三、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进行样品的分析和测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大纲中应明确规定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实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四、评估方式评估方式是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评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价。
在教学大纲中,应明确规定评估方式和评估标准。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评估标准应明确具体,以便学生和教师都清楚评估的要求。
五、教学方法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中应明确规定教学方法。
在分析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方法主要用于传授理论知识,实验方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案例分析则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c1d81c0453610661fd9f42b.png)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药学>专业(中专)<药物制剂>专业(中专)<医药商品经营>专业(中专)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科学。
本课程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准确树立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1、明确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和原理,正确掌握分析天平的称量技术。
3、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表征,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4、熟悉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沉淀平衡和质子理论。
掌握这些理论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5、掌握各种分析方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正确掌握分析操作。
6、了解仪器分析在分析工作中的意义,熟练常用的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分析仪器的使用。
7、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方法的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绪论一、教学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其发展史。
会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 将分析化学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别;懂得样品分析的一般程序。
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作用。
2、分析方法的分类。
3、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4、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三、教学建议:结合分析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药物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来讲述绪论。
第二章分析天平与称量一、教学要求:1、了解各类分析天平的构造原理,熟悉使用分析天平的性能和注意事项。
2、掌握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了解其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3、了解灵敏度、稳定性、示值变动性和不等臂性的概念。
4、熟悉实验室规则。
二、教学内容:1、分析天平的分类,原理和构造。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7f9706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6.png)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轻工系化工、食品、生物、制药等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制定,符合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分析化学是化工、食品、生物、制药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课程。
它的任务是:在系统讲授化学的基本原理即化学平衡、物质性质的基础上,重点讲述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等基本分析方法。
使学生较好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1.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定量分析中误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等知识。
(2)理解滴定反应的条件及方式、标准溶液的配制及表示、滴定分析法的相关计算。
(3)掌握四大平衡及四种滴定分析方法。
(4)掌握吸光光度分析方法及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运用化学科学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析化学(3)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4)具有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用其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https://img.taocdn.com/s3/m/afd4032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6.png)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是围绕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份教学大纲。
本文将介绍该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五个主要部分:样品制备与处理、指标测定与判定、色谱与质谱技术、电化学分析以及光谱分析。
正文:1. 样品制备与处理:- 样品收集与保存- 样品预处理方法- 样品分离和富集技术- 样品溶液的调制与稀释- 样品化学处理方法2. 指标测定与判定:- 指标物质的选择与应用- 指标测定方法的原理与步骤- 指标测定的仪器与设备- 指标判定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指标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与分析3. 色谱与质谱技术:- 色谱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操作方法- 质谱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质谱仪的操作与数据解析-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4. 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方法的基本原理- 电化学分析仪器与装置- 常用电极的类型与应用- 电化学分析的步骤与操作- 电化学分析结果的处理与解释5. 光谱分析:- 光谱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分子光谱与原子光谱的应用- 红外光谱与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与操作- 激光光谱与核磁共振光谱的应用- 光谱数据的解析与分析总结: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涵盖了样品制备与处理、指标测定与判定、色谱与质谱技术、电化学分析以及光谱分析五个主要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将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同时,教学大纲也为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相应指导。
通过适当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分析化学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并能将其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大纲一、《分析化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9130003(二)课程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三)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四)课程性质: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关于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是化学化工、医学、农学等学科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
其根本任务是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测量各组成的含量以及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因此分析化学被称为是科学技术的眼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五)教学目的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分析化学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测定方法、滴定误差和分析结果的计算,建立起准确的“量”的概念;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专业英语词汇及应用,使学生能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后续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以及科研或国际间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广泛阅读有关资料,紧跟学科的发展,随时补充新的内容,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和发展前沿。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分析化学的语言和基本工具、分析化学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校正、标准化及空白校正、化学平衡、重量分析、滴定分析、光谱分析法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习题课及与实验有关内容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68学时学分数: 3 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及双语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加强教学方法的启发性、针对性、交互式和实效性,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改“单向式”为“双向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和“会用”,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教材使用指南及序言教学要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熟悉和了解本教材涵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本教材的使用方法。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教材使用指南(The guide to using this text)二、序言(preface)考核要求:1.本教材使用方法及涵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The guide to using this text and main content and key feature of this textbook(了解)第一章导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分析化学,分析过程,通常的分析化学问题。
1、熟悉了解什么是分析化学。
2、了解分析过程中各个步骤。
3、掌握通常的分析化学问题所属类型。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1 What is Analytical Chemistry?(什么是分析化学?)1.2 The analytical process(分析过程)1.3 Common analytical problems(通常的分析化学问题)考核要求:1.1 What is Analytical Chemistry?(什么是分析化学?)(领会)1.2 The analytical process(分析过程)(了解)1.3 Common analytical problems(通常的分析化学问题)(掌握)第二章分析化学的基本工具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析化学中的数字、浓度单位、化学计算和基本的仪器和装置、溶液的制备以及实验数据记录的重要性。
1. 熟悉掌握与分析化学有关的SI制测量单位;准确把握有效数字的概念、意义;掌握有效数字的记位、修约、运算规则。
2. 充分熟悉和掌握浓度单位之间的换算3.理解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电子对守恒、电子守恒规律;熟练地应用守恒原理进行各种化学计算。
4.熟悉与称量、滴定及干燥操作有关的基本的仪器和装置。
5.掌握溶液的配置方法。
6.理解实验数据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2.1 Number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中的数字)2.2 Units for Expressing Concentration(浓度单位)2.3 Stoichiometric Calculations(化学计算)2.4 Basic Equipment and Instrumentation(基本的仪器和装置)2.5 Preparing Solutions(溶液的配制)2.6 The Laboratory Notebook(实验记录本)考核要求:2.1 Number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中的数字)(掌握)2.2 Units for Expressing Concentration(浓度单位)(应用)2.3 Stoichiometric Calculations(化学计算)(应用)2.4 Basic Equipment and Instrumentation(基本的仪器和装置)(了解与掌握)2.5 Preparing Solutions(溶液的配制)(掌握)2.6 The Laboratory Notebook(实验记录本)(领会)第三章分析化学的语言教学要点:本章主要介绍分析工作者经常使用的重要的专业术语,诸如分析、定量、测量、技术、方法、过程、方案、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选择性、稳健、耐用、常量、微量、痕量、超痕量、装置、时间、费用、干扰补偿、校正、标准化、采样、校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等。
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及校正、标准化等概念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熟悉和了解这些分析化学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后续相关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以及分析工作本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了解和掌握分析、定量和测量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技术、方法、过程和分析草案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分析技术的分类方法。
4.准确把握与分析方法选择有关的概念,主要应掌握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选择性概念的意义;了解稳健和耐用,常量、微量、痕量、超痕量这些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5. 了解干扰补偿方法,掌握校验和标准化的含义;理解采样和校验及分析方法的重要性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3.1 Analysis, Determination, and Measurement(分析,定量及测量)3.2 Techniques, Methods, Procedures, and Protocols(技术,方法,过程及方案)3.3 Cassifying Analytical Techniques(分析技术的分类)3.4 Selecting an Analytical Methods(分析方法的选择)3.5 Developing the Procedure(过程的优化)3.6 Protocols(方案)3.7 The importance of Analytical Methodology(分析方法的重要性)考核要求:3.1 Analysis, Determination, and Measurement(分析,定量及测量)3.2 Techniques, Methods, Procedures, and Protocols(技术,方法,过程及方案)3.3 Cassifying Analytical Techniques(分析技术的分类)3.4 Selecting an Analytical Methods(分析方法的选择)3.5 Developing the Procedure(过程的优化)3.6 Protocols(方案)3.7 The importance of Analytical Methodology(分析方法的重要性)第四章分析数据的评价教学要点:本章主要讨论分析误差的来源,分析测量误差的评价以及测量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误差的来源,实验误差特征与分布,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和可疑值的取舍方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1.了解分析测量和结果的特征。
2.掌握实验误差的特征。
3. 理解和掌握不确定度的传递4.熟悉和掌握常用的测量和结果的分布。
5.掌握常用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6. 掌握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
7. 理解检测限的含义。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4.1 Characterizing Measurements and Results(测量和结果的特征)4.2 Characterizing Experimental Errors(实验误差的特征)4.3 Propagation of Uncertainty(不确定度的传递)4.4 The Distribution of Measurements and Results(测量和结果的分布)4.5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数据的统计分析)4.6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Normal Distribution(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4.7 Detection Limits(检测限)考核要求:4.1 Characterizing Measurements and Results(测量和结果的特征)(掌握)4.2 Characterizing Experimental Errors(实验误差的特征)(掌握)4.3 Propagation of Uncertainty(不确定度的传递)(领会)4.4 The Distribution of Measurements and Results(测量和结果的分布)(应用)4.5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应用)4.6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Normal Distribution(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应用)4.7 Detection Limits(领会)第五章校正,标准化及空白校正教学要点:本章主要讨论校正信号,标准化方法,线性回归及校正曲线,空白校正。
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与定量分析方法有关的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内标法及一元线性回归曲线的建立方法和意义。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5.1 Calibrating Signals(校正信号)5.2 Standardizing Methods(标准化方法)5.3 Linear Regression and Calibration Curves(线性回归及校正曲线)5.4 Blank Corrections(空白校正)考核要求:5.1 Calibrating Signals(校正信号)(领会)5.2 Standardizing Methods(标准化方法)(掌握)5.3 Linear Regression and Calibration Curves(线性回归及校正曲线)(应用)5.4 Blank Corrections(空白校正)(领会)第六章化学平衡教学要点: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热力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的处理,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勒沙特列原理,梯形图,平衡问题的解决,缓冲溶液,活度影响,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计算与应用,能熟练运用勒沙特列原理控制反应条件,理解和掌握应用梯形图快速简单地解决pH、溶解度等与平衡有关的计算问题,熟练解决有关缓冲溶液的各种问题以及离子活度对平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