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综合疗效评价及心脏超声的动态研究

合集下载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探讨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探讨

3基金项目:广西科技攻关项目(No 1桂科攻0472002-30)△通信作者,@y 1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收稿日期22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探讨3周静文 伍伟锋△ 黄 凯 郭盛兰1 张炳东 吴 棘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南宁 530021)摘要 目的:研究采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15例患者中,房间隔缺损(ASD )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 )7例,室间隔缺损(VSD )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 )3例,VSD 合并PDA 2例。

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VSD 封堵术,再次行PDA 封堵术,最后行ASD 封堵术。

封堵术用国产封堵器。

术后3d 、1、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 TE)、X 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15例复合型先心病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

术后即刻TTE 和造影示ASD 、VSD 、PDA 所有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

7例ASD 合并PS 者,跨肺动脉瓣平均压差由术前(7153±3166)kPa 下降到术后(2143±1113)k P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105)。

术后3d 、1、6个月TTE 示所有患者各水平分流均消失,所有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移位及脱落。

结论:复合型先心病采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 心脏缺损;先天性;心脏导管插入术中图分类号:R54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30X (2008)0320397202 近几年来经导管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先心病的介入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改变,无论先心病是单一畸形还是复合畸形,凡有适应证的病例,绝大部分将为经导管介入治疗所代替[1]。

采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单一畸形先心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但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复合型先心病的疗效如何,报道不多。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卵圆孔未闭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中的卵圆孔(一种连接左、右心房的孔洞)未能在出生后正常封闭。

这种病症在婴儿和幼儿中较为常见,但成年人也可能患上该病。

卵圆孔未闭可能导致血液在心脏中的循环异常,增加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等并发症的风险。

经导管封堵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卵圆孔未闭的方法。

该手术不需要进行心脏开刀,通过导管从血管中插入到心脏位置,用密封装置(常为一种特殊的金属网片)堵塞卵圆孔的孔洞,使血液得以正常流动,达到治疗和恢复心脏功能的效果。

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经导管封堵术在治疗卵圆孔未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将纳入一定数量的患者,并进行术前术后的相关检查和评估,以了解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症状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指标。

研究中,首先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认患者是否适合进行经导管封堵术。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和与其他相关检查。

手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插入导管的血管通道和具体手术方案,并在X线下进行精确操作以确保成功堵塞卵圆孔。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术后检查观察,并进行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

术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观察,了解手术效果的长期持续情况和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是一种有潜力成为治疗该病症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该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该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潜在风险,为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前后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前后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

rsnneiaigJ . eroP ta o,07 2 () 18 eoae g []JN uc h l l20 ,2 2 :1 . m n h m
[1E eanG ,Ty r R, ot B,t 1Pl yt i ae tele 1] vr T al D c r ' oM o R e .o cscds s h vr a y i e o f i
中国实验诊断学
21 年 9月 01
第1 5卷
第9 期
l]Heao g ,04 4 :7 . J . ptoy2 0 ,0 74 l
l Tol B, iri V, u otE e a. vlao fl e d ui 9 au Vl  ̄ D m n , t 1 E a tn o i r i s n J i g n ui v f o
表 1 N C组 与 C HD组 手 术 前 后 各 炎 症 细胞 因 子 的水平变化 ( 均值 ±标 准 差 )
组别
N C组
1 1 研 究 对 象 C D组 :0 8 1 . H 20 年 0月 一2 1 00年 2
月 我 院接受 经 导 管 封堵 术 的 7 0例儿 童先 天 性 心 脏 病 患者 , 3 男 7例 , 3 女 3例 , 年龄 3—1 , 均 ( . 5岁 平 72 ± .) , 中房 间隔缺 损 2 20 岁 其 3例 、 间 隔缺 损 2 室 8例 和 动脉 导 管 未 闭 1 。所 有 病 例 均 经 临 床 、 电 9例 心 图、 胸片 及超 声 心 动 图检 查 确 诊 。并 根 据 纽 约 心 功 能分 级标 准分 为 轻度症 状 组 ( 约 心功 能分 级 I级 ) 纽 4 5例 和重 度 症 状 组 ( 约 心 功 能 分 级 Ⅱ级 )5例 。 纽 2 均符 合经 导管 封堵 术 的适应 症 。N C组 : 院儿 科 保 我 健 门诊健 康查 体 3 例 儿 童 , 1 , 1 , 龄 0 男 5例 女 5例 年

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应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应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的患者58例在术前显示缺损位置、大小及其边缘的解剖特点。

术前筛选病例及指导封堵器的选择。

术中引导封堵器放置,术后随访评价疗效。

结果:TTE测量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缺损大小2.0~3.5cm。

在TTE监测下行封堵术,术后仅1例68岁女性感胸闷,于1周内症状消失。

TTE测量舒张期室间隔缺损VSD缺损大小2.0~8.0mm。

在TTE监测下行封堵术,封堵术后2例出现微量残余分流,24~48h消失,随访1个月~1年,发现1例残余分流,57例封堵成功。

结论:TTE在ASD、VSD封堵术的病例筛选、封堵器选择和放置以及在术后进行随访评价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经胸超声心动图;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由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需体外循环等优点而得到广泛运用,超声心动图是介入性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心脏畸形。

本研究重点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 及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的病例选择、封堵器选择和术中引导封堵器放置、术后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目前我院共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28例及室间隔缺损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24~68岁,平均37.57岁。

ASD缺损大小2.0~3.5cm,缺损残端距心底各边缘在0.4cm以上,距上、下腔静脉入口0.4cm以上,距二尖瓣环心房侧0.5cm以上。

室间隔缺损患者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5~30岁,平均10.7岁。

根据VSD分型,其中嵴内型7例,单纯膜部15例,嵴下型8例。

其中5例形成膜部膨出瘤,多孔型4例。

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价值和心功能评价

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价值和心功能评价

面测量 心腔 大 小 及 左 室 收缩 功 能 , 查 残 余 分 流 探 情况 , 残余分流的定量 以分流的起始宽度计算 : 微
量 为 <1 mm, 量 为 1~2 m, 少 a r 中量 为 2 1~3 m, . a r 大 量 为 >3 mm。A D患 者 测 量 A D大 小 , S S 于胸 骨 旁 四腔 观测量 A D前 下 后 上径 , S S A D后 上缘 及 前 下缘 ( 二 尖瓣 前 叶根 部 距 离 ) 并 观察 缺 损 周 缘 距 , 的软硬程 度 。V D患 者 测 量 缺 损 的 大 小 , 察 其 S 观 形态 、 流 方 向 , 者 , 意 有 无 室 壁 瘤 的 形 成 。 分 瘤 注 P A选 择用 C F 测 量 分 流 束 宽 度 , 尖 瓣 口 、 D DI 二 三 尖瓣 口血 流流 速 峰值 及 缺 损 大小 。 每次 测 量后 统
4 2例 , 2 男 9例 , l 女 3例 ; 龄 35~6 年 . 9岁 , 均 平 (3±1. ) 。V D3 3 85 岁 S 9例 , 2 男 l例 , 1 女 8例 ; 年
龄 5~4 7岁 , 均 ( 3±1 . ) 。P A 1 平 1 06 岁 D 7例 , 男
1 例 , 6例 ; 龄 7~5 1 女 年 9岁 , 均 (76±1. ) 平 2. 48 岁 。经 心 脏 超 声 检 查 测 定 轻 度 肺 动 脉 高 压 者 3 9 例, 中度肺 动脉 高压 者 8例 。
心室 内径 (V) 肺 动脉 内径 ( A) 左 心 室射 血 分 L , P ,
数 (F , E ) 心输 出量 ( O) 作 为 心 功 能 超 声 心 动 图 C , 的评 价 指标 。
13 统计 学 方 法 .

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评价

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评价

The a e tc e a u to fCh ne e m a e a pl t e c l d r r p u i v l a i n o i s — d m a z ro c u e d v c o t e tc ng n t lhe r ie s s e ie t r a o e ia a td s a e
( 95 )无 一 例 急 症 手术 或死 亡 。空 气 栓 塞 0 6 (/ 1 , 过 性 Ⅱ。 室 传 导 阻 滞 0 4 ( / J 。术 后 5 4 /0 , . 3 5 )一 房 . 2 5 ) ~7d和
半 年 复 查 1 残 余 分 流 。 结 论 : 用 国 产封 堵 器 治 疗 先 天 性 心 脏 病成 功率 高 , 伤小 , 亡 率 低 , 全 有 效 。 例 应 创 死 安 关 键词 :先 天性 心脏 病 ;封 堵 术 ; 胸 超 声 心 动 图 经 中 图分 类号 : 5 1 1 R 1 R 4. ; 8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5 5 ( 0 9 0 — 2 80 l0 5 1 2 0 )30 9—2
Re i a hu a o d i c s m m e a e y a l a . N o m ora iy w a b e ve sdu ls ntw sf un n 1 a e i dit l nd haf 3 ye r t lt s o s r d. No s r c l u gia
W U o - o g。J ANG hu b n Zh ng d n I S — i g,XU — hu Lis
( p rmet f C r ilg A i ae a i o a hn s M e ia s i l De a t n a d oo y, o l t Trd t n l iee d clHop t , i d i C a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中的心脏问题。

该手术通过封闭卵圆孔,阻止静脉血液流入左心房,以改善心脏功能和症状。

本文旨在评价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评价1. 技术成功率高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在临床应用中技术非常成熟,手术成功率较高。

研究表明,手术成功率可达95%以上,对于患有卵圆孔未闭的患者来说,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2. 改善心功能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在手术后的随访中,心脏功能有所提升,心脏负荷明显减轻,心脏症状得到缓解。

3. 长期疗效良好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长期疗效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手术后的患者在长期随访中,心脏功能保持稳定,症状不再显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二、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安全性评价1. 术后并发症率低大多数研究发现,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术后并发症率较低。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心律失常等,但发生率较低。

2. 住院时间短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这不仅降低了医疗成本,也减少了患者的康复期。

3. 对心脏功能影响小手术过程中对心脏功能的影响非常小。

这一点对于心脏功能较差的患者尤为重要,手术后心功能并无明显下降。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对心脏功能影响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患者的情况各异,在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综合评估利弊,最终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于临床医生在治疗卵圆孔未闭的患者时有所帮助。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卵圆孔未闭(PFO)是指成人在出生后卵圆孔没有完全闭合,而形成的一种心脏解剖结构。

近年来,研究表明PFO是脑梗死、偏头痛和气压病的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导管封堵术成为了治疗PFO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就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一、导管封堵术的疗效导管封堵术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手段,是将一个细长而柔软的导管从大腿动脉插入至心脏中,再经过支架将PFO进行封堵。

该手术可以有效地闭合PFO,减少发生卒中或偏头痛的概率。

1.1、导管封堵术对PFO的封堵效果导管封堵术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创造一个有效的封堵,避免血液逆流,从而减少卒中的概率。

一些研究认为封堵成功率为100%(Khattab等,2006)。

导管封堵术之后,研究表明约有85%到95%的病人的PFO得以封堵成功(Jensen等,2010)。

这种成功率是很高的。

导管封堵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但是也有风险。

其中一些潜在的风险有:1.2.1、出血由于该手术需要穿刺割开大腿动脉,所以导管封堵术患者可能发生出血。

但是,在现代医学技术下,导管封堵术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非常小(Krumsdorf等,2009)。

由于这是一种外科手术,导管封堵术患者也可能会受到感染。

但是,在条件卫生环境下,导管封堵术感染的几率也非常小。

该手术的风险之一是出现缺血和坏死,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出现。

此外,通常可以控制住失血。

导管封堵术被广泛用于治疗PFO相关疾病。

根据过去的研究,导管封堵术可以有效地治疗PFO相关的脑梗死,特别是那些因血栓而导致的脑梗死。

在PFO相关的偏头痛方面,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导管封堵术可以减少症状的发生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同时可有效减少由PFO引发的癫痫的发生率(Kolipaka等人,2010;Amarenco等人,2018)。

由于导管封堵术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手段,所以有很多优势。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导管封堵术的安全性,例如出血风险、失败率、诊断技术和后遗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收稿日期]2005201206; [修订日期]2005201220[作者简介]陈作元(19622),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综合疗效评价及心脏超声的动态研究陈作元1,安 毅1,王志斌2,廉哲勋1,孙 品2,蔡尚郎1,聂 晶2,李 艳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 266003 1 心内科; 2 心脏功能科)[摘要] ①目的 探讨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多因素综合疗效评价。

②方法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 TE )选择适合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46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 )20例,室间隔缺损(VSD )1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 )7例。

在T TE 及X 线引导下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通过T TE 进行动态的随访观察。

③结果 46例病人全部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5例病人有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1例出现阵发性房颤,1例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ASD 、VSD 及PDA 术前T TE 测量值与术中X 线测量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 =0.222~1.136,P >0.05)。

术后50%以上病人接受了3~6个月随访。

④结论 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介入封堵术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T TE 可以准确地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

[关键词] 心脏缺损,先天性;心脏导管插入术;超声心动描记术;治疗结果[中图分类号] R5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0341(2005)0120039204MU LTIPLE 2FACT OR ANALYSIS AN D U LTRASOUN D DYNAMIC RESEARCH OF TRANSCATHETER TREATMENT OF CON 2GENITAL HEART DISEASE C H EN Zuo 2y uan ,A N Yi ,W A N G Zhi 2bin ,et al (Depart ment of Cardiology ,The Affiliated Hos 2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China )[ABSTRACT ] Obj ective To evaluate t 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nscat heter occlusion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t hrough multiple 2factor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 hods Forty 2six patient s wit 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were chosen using tran 2st 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 TE ):20wit h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19wit 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seven wit 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The defect closure was performed under t he guidance of T TE and X 2ray.The patient s were followed wit h T TE after t he procedure.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was 100%in t his study.Trace to small quantity of residual shunt was observed in five patient s ,paroxysmal at rial fibrillation in one ,and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 )in one patie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easurement by T T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 he transcat heter procedures ,PDA ,ASD and VSD pa 2tient s (t =0.222-1.136,P >0.05).More t han 50%of t 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3-6mont hs after t he closure. Conclu 2sion Wit h high success rate and safety ,transcat heter closure has good efficacy and few complications.T TE plays an effective rolein transcat heter closur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KE Y WOR DS] heart defect s ,congenital ;heart cat heterization ;echocardiography ;treat ment outcome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在新生儿中检出率约为0.7%,外科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但外科手术需要开胸和体外循环,对机体的损伤大,并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和留下手术瘢痕,对病人造成长久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微创介入方法治疗先心病是近几十年来心血管专业医生追求的目标。

1967年Porst man 等[1]报道经导管送入泡沫塑料塞子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DA );1976年K ing 等[2]首次使用双伞形装置封堵房间隔缺损(ASD );1988年Lock 等[3]用Rashkind 双面伞封堵器封堵肌部室间隔缺损(VSD )获得成功。

但由于以上方法均需要较粗的输送鞘管,对血管的损伤大,手术操作复杂,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高,临床上难以接受。

1997年Amp 2latzer 型封堵器的问世,开创了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崭新局面,其独特的设计构形及性能特点,大大简化了手术治疗的难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治疗效果[4~8]。

近年来,我院亦开展了先心病导管封堵技术,已完成100多例病人的治疗。

为了从科研角度研究导管封堵技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治疗效果,我们通过多因素综合疗效评价及术前、术中、术后的动态观察,探讨影响导管封堵术疗效及预后的因素,以及封堵术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3年8月~2004年8月,我院行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病人46例,男8例,女38例;年龄3~76岁,平均(23.2±17.8)岁。

其中ASD20例,男4例,女16例,年龄5~76岁,平均(31.0±18.5)岁,ASD直径为12~37mm,平均(24.5±6.8)mm;VSD19例,男4例,女15例,年龄4~41岁,平均(15.2±10.6)岁,VSD直径为3~11mm,平均直径(5.6±2.1)mm,分型为膜部13例,嵴上型3例,嵴下型2例,肌部1例;PDA7例,均为女性,年龄3~59岁,平均(22.6±21.8)岁,PDA直径为2~9mm,平均(5.6±2.4)mm。

PDA合并主动脉瓣轻度狭窄并关闭不全者1例,ASD合并二尖瓣轻度脱垂者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者2例,阵发性房颤者1例。

经心脏超声测定肺动脉压正常者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者31例,中度肺动脉高压者8例,重度肺动脉高压者2例。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ASD封堵术适应证:①左向右分流的继发孔型ASD,其最大伸展直径<40mm;②ASD周围有足够的边缘,缺损边缘距冠状静脉窦、房室瓣、腔静脉的距离≥5mm。

ASD封堵术禁忌证:①原发孔型及冠状静脉窦型ASD;②房间隔组织发育差,有大的房间隔瘤;③伴有右向左分流的肺动脉高压;④并发其他必须手术矫治的畸形。

VSD封堵术适应证:①年龄大于1岁,体质量大于5kg;②有外科手术适应证的膜部、嵴上型、嵴下型和肌部VSD;③外科手术后残余漏;④VSD直经小于15mm。

VSD封堵术禁忌证:①膜周部VSD有自然闭合趋势者;②VSD并发艾森曼格综合征;③干下型VSD;④VSD直径过大(>15mm);⑤VSD并发其他畸形需外科手术治疗者。

PDA封堵术适应证:①直径在2mm以上的PDA;②PDA外科手术后再通或残余漏。

PDA封堵术禁忌证:①PDA合并肺动脉高压,且有右向左分流者;②PDA合并其他心脏复杂畸形需外科手术者。

1.3 仪器与材料超声检查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SONOS55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公司生产的Advant xL C+心血管专用X线介入系统;介入封堵术选用Amplatzer型封堵器,由上海医用形状记忆合金有限公司生产。

1.4 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前所有病人均行T TE检查,测定房室大小,肺动脉直径、压力及有无瓣膜反流、EF值;从多个角度测定病变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边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选择适合封堵的病人。

1.5 介入封堵方法1.5.1 ASD封堵术 局麻或全麻下穿刺右侧股静脉,通过右心导管将直径0.84mm长260cm导引钢丝送至左上肺静脉,沿导丝送入测量球囊至左心房中部,测量ASD直径。

根据球囊测得ASD数值,结合T TE测得ASD数值,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在X 线及T TE引导下释放封堵器。

采用T TE从多切面观察封堵器的形态、位置以及缺损是否完全被覆盖,缺损周边组织是否夹于左右盘片之间;观察瓣膜活动是否正常,有无残余分流,有无血流动力学状态异常,表明效果确切后即可完全释放封堵器。

1.5.2 VSD封堵术 局麻或全麻下穿刺右侧股动、静脉,行左心室造影,确定VSD大小、形态,建立股动脉2左心室2VSD2右心室2股静脉导丝通道,然后在X线及T TE引导下经股静脉途径送入封堵器,经T TE及左心室造影确定封堵器大小、位置合适后释放封堵器。

1.5.3 PDA封堵术 局麻或全麻下穿刺右侧股动、静脉,行主动脉造影,确定PDA大小、形态。

从股静脉将端侧孔导管及交换导丝送至肺动脉,经PDA到降主动脉,然后在X线及T TE引导下经股静脉途径送入封堵器。

经T TE及主动脉造影确定封堵器大小、位置合适后释放封堵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