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简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病理及临床分型。

4、简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病理及临床分型。
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成;或为急性坏死性中耳炎的直接延续。
本病在临床上是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性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
按病理及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1)单纯型:最常见。
多在反复发作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炎性病变主要位于鼓室粘膜层。
主要病理变化为鼓室粘膜充血、增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
临床特点为:耳内呈间歇性流脓,感冒时流脓发作或流脓量多;脓液呈粘液性或粘脓性,无臭味;鼓膜穿孔位于紧张部,呈圆形或椭圆形或肾形的中央性穿孔;鼓室粘膜微红或苍白、增厚;耳聋为轻度传导性耳聋。
(2)骨疡型:多由急性坏死性中耳炎迁延而来。
病变可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等可发生坏死。
中耳粘膜上皮破坏后,局部多有肉芽或息肉形成。
其临床特点是:耳内持续性流粘稠脓,常有臭味;鼓膜呈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通过穿孔可见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长蒂的息肉从穿孔处脱出,可堵塞外耳道,妨碍引流;多有较重的传导性耳聋。
乳突X线拍片可发现有边缘模糊不清的透光区。
颞骨CT扫描示上鼓室、鼓窦及乳突内有软组织阴影,可伴轻微骨质破坏。
此型中耳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
(3)胆脂瘤型:胆脂瘤为非真性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
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的成份为脱落的上皮、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囊外为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其邻近的骨壁或组织相连。
由于囊内含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
胆脂瘤形成后,直接压迫周围骨质,或其基质的炎性肉芽组织产生的多种酶和前列腺素等物质的作用,致使周围骨质脱钙,骨壁破坏,炎症循此向周围扩散,可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
本型的临床特点为:耳内长期持续流脓,可多可少,有特殊恶臭;听力损失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鼓膜穿孔多为松驰部或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豆腐渣样物质,且有奇臭。
化脓性中耳炎的几种治疗方法

化脓性中耳炎的几种治疗方法发布时间:2022-09-18T06:54:11.94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6期作者:罗倩[导读] 耳痛、耳漏、听力下降以及鼓膜穿孔等症状的出现可能是化脓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具有上述症状表现时应尽早入院接受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化脓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该罗倩成都市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耳痛、耳漏、听力下降以及鼓膜穿孔等症状的出现可能是化脓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具有上述症状表现时应尽早入院接受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化脓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该疾病的发生主要与细菌感染和免疫力下降等有关,很多患者在确诊为化脓性中耳炎后不知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担忧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差、手术治疗的创伤性大,那么化脓性中耳炎到底该如何治疗?哪种方法最为适宜?以下就对化脓性中耳炎的一些治疗方法作一介绍。
1、了解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多与细菌感染有关,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则与患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情迁延不愈,身体免疫力下降或者邻近器官病变等有关。
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这些致病菌可经由咽鼓管、血行感染以及外耳道-鼓膜等不同途径影响中耳。
临床中咽鼓管途径感染的情况最为常见,其次是外耳道-鼓膜感染以及血行感染。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该类患者的病程时间较长,且多数患者具有两种或多种细菌感染的情况。
乳突气化不良也与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有关,尤其是很多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存在乳突气化不良的情况较多。
化脓性中耳炎还有很多诱发因素,比如鼓膜穿孔后某些致病菌通过穿孔影响中耳。
患者接受鼓膜穿刺术,由于器械未能严格消毒或术中操作方法不当可能引起中耳感染。
在不洁净的水池当中进行游泳,可能会使病原体进入鼻黏膜,在进行擤鼻等动作时,病原体进一步侵入鼓室进而诱发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诊疗指南【病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
致病菌进入中耳的途径包括:①咽鼓管途径;②外耳道-鼓膜途径;③血行途径。
【临床表现】1.症状本病之症状在鼓膜穿孔前后迥然不同。
(1)全身症状:鼓膜穿孔前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等。
(2)耳痛:耳深部锐痛或波动性跳痛,可放射至同侧额、颞、顶部。
一旦穿孔疼痛顿减。
(3)耳鸣及听力减退:耳鸣可为波动性,鼓膜穿孔后听力反而提高。
(4)耳漏: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浆液-血性,以后变为黏液脓性乃至脓性。
2.硬性耳内镜检查:早期鼓膜充血,松弛部和(或)紧张部,鼓膜向外凸。
穿孔一般位于紧张部。
乳突尖及鼓窦可能有压痛。
3.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听力损失可达40-50dB。
4.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诊断要点】1.根据病史和检查(硬性耳内镜检查+乳突CT平扫等),不难对本病做出诊断。
2.应注意与急性外耳道疖肿鉴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抗感染,利引流,去病因。
1.全身治疗(1)尽早应用足量的抗生素。
(2)1%麻黄素滴鼻。
(3)一般治疗:注意休息,调节饮食,疏通大便。
注意支持疗法,必要时用糖皮质激素。
2.局部治疗(1)鼓膜穿孔前:2%石炭酸甘油滴耳;适时行鼓膜切开。
(2)鼓膜穿孔后:0.2%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滴耳。
3.病因治疗。
4.注意预防。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可分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
【临床表现】耳痛、耳鸣、听力减退、流脓,严重时可产生颅内并发症,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抗感染、病因治疗。
2、手术治疗:骨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
【护理评估】1、评估病史及中耳炎的疾病类型,了解手术方案。
2、评估鼻部、口咽部是否有慢性炎性病灶及听力退减的程度,观察有无头痛、耳痛、眩晕等症状,耳内有无流脓以及特殊臭味。
3、了解试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X线摄片、CT、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结果。
4、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前做好心理护理,使个、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手术方式、术后注意事项。
对因听力损害而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需加大说话声音,语言简洁明了,可配合手势及文字交流,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2、术前8小时禁食、2小时禁饮。
3、术前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有异常报告医师。
4、做好术前准备:术前一日剃须、洗头、剪指(趾)甲、沐浴及更换清洁衣裤;做药物过敏试验、必要时备血;女患者询问月经史、去除指(趾)甲油。
术日按手术要求备皮、更换手术衣裤。
5、送手术室前核对腕带、手术部位,排空大、小便;取下义齿、牙托及个人饰物,备好病历、术前用药及影像资料随患者一同带入手术室。
6、根据麻醉及手术方式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如氧气、心电监护、吸引器等。
术后护理常规:1、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至病人清醒。
全麻清醒后取平卧或健侧卧位或半卧位。
2、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湿、松脱或过紧,如渗血较多,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饮食护理如术后无恶心、呕吐全麻清醒2小时后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3-5天视病情逐渐改为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无刺激、易消化的。
4、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观察有无面瘫、头痛、呕吐及伴随症状,内耳手术者有无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如出现头痛剧烈、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和瞳孔改变者,提示颅内压增高,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以防脑疝形成。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并发病_耳鼻喉科学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学比较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需氧菌
厌氧菌
肺炎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卡他莫拉菌等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属
消化链球菌 多形杆状菌属
梭菌属 拟杆菌属
克雷伯杆菌属
耳溢液:
临床表现
➢ 间断或长期持续不停,再感染时耳溢液发作或增多
➢ 分泌物为粘液脓,或稀薄或粘稠,偶可混有血液
预防
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 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
吸道感染。 广泛开展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陈旧性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概述
临床表现——检 查
耳部触诊 乳突部可有轻微压痛,鼓窦区较明显。 并发乳突炎者乳突皮肤肿胀,潮红,耳后沟可消 失。
听力检查 呈传导性聋。 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穿孔
后血象渐趋正常。 颞骨CT:乳突炎患者可见乳突含气量减少,有时
可见液气面。
鉴别诊断
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耳内疼痛,耳廓牵 拉痛明显。外耳道口和耳道内肿胀,鼓膜表面炎 症轻微或正常。一般听力正常。
治疗——药物治疗
全身使用抗生素:炎症急性发作时,可全 身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滴耳液或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混合 液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注意事项:1、使用棉签及吸引器 清除外耳道分泌物及干痂。2、忌用耳毒性 药物滴耳。3、脓液多或穿孔小,忌用粉剂。 4、忌用腐蚀剂。5、滴耳液尽可能与体温 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
中耳炎一直流脓怎么办

中耳炎一直流脓怎么办中耳化脓感染产生的脓液通过鼓膜穿孔部位流出,就出现了耳朵流脓。
根据耳朵流脓这一现象可以判断是属于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可以有耳痛、听力下降、外耳道流脓等症状。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耳炎一直流脓可以采取的方法。
中耳炎有两种,一种是化脓性中耳炎,多由感冒引起。
初耳痛明显,呈胀痛,可有发热待到鼓膜穿孔流脓后,疼痛减轻。
另一种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
这种中耳炎不流脓,只是耳朵发闷,听力下降,或者有耳鸣。
这是由于耳咽管的炎症引起中耳腔的压力变化而引起的。
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是:有条件的进行脓液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或口服或注射。
耳朵局部:如果脓液量大且稠厚的话,用双氧水进行清洗,然后用敏感的抗菌素滴耳液滴耳。
如果是非化脓性中耳炎,那主要是要减轻耳咽管的水肿,滴鼻液、消肿药等应用,并适当地使用抗菌素。
对中耳炎流脓,可以送脓液培养加药物过敏,指导用药治疗。
常规可予口服或输液头孢类抗生素,局部使用3%双氧水洗耳,及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抗感染治疗。
充分抗感染治疗后,查颞骨超薄高分辨CT,了解病变范围,必要时手术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发于儿童。
早期主要表现为耳痛、耳胀、发热等症状,若炎症不能得到控制,有可能引起鼓膜穿孔,耳痛随之减轻。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通过局部双氧水清洗、滴抗生素药水等方式进行治疗,发热患者可使用退烧药缓解疼痛,控制炎症。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若不及时治疗,鼓膜的穿孔则会迁延不愈,进而转化为慢性的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

中耳炎依病理可区分1.化脓性中耳炎2.卡他性中耳炎中耳炎自古以来就一直为医疗上的一大难题,在抗生素还没有发明时代,急性中耳炎很快就会扩张成乳突炎,甚至于侵犯到脑部而死,在那个时代几乎群医束手,亦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还好这种情形在旷胺剂及抗生素相继发明后,就大为改观,许多急性患者都能从死神手中抢救了回来,遗憾的是抗生素、旷胺剂,对慢性中耳炎患者,往往没有多大疗效,使很多慢性中耳炎患者演变成缠绵不已,令人痛苦终生的顽疾甚或死亡。
一、化脓性中耳炎:分急性与慢性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症状:是发烧和胀痛,如果只有发炎而没有脓的话疼痛较轻,有脓时则疼痛非常激烈好像针扎锥刺一般,尤以夜间为然,要等耳膜破穿孔脓液外流(或用小刀割开)耳痛才会减轻,体温也才会随之下降,除了耳痛和发烧外有些患者还有轻微的头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听力不佳等现象。
小孩大多是两耳同时罹患,大人则单耳感染情形较多。
急性中耳炎疼痛的部位是在耳朵深处-如你拉扯耳殻或是用手指插入耳孔是不会痛的。
耳朵流出黄色或褐色的液体,一天必须擦拭无数次,严重时枕头都会被污染,具有粘液性质,用棉花棒沾拭时会有如抽丝般的情形。
急性中耳炎会造成轻度的听力受损、耳内有脓汁、听力为中等程度,要是只单耳患急性中耳炎时,听力减低对日常生活不会造成不便,由于内耳功能还健全,等中耳炎痊愈,听力便能立即恢复。
急性中耳炎偶而会波及周围组织,并发严重的合并症,例如导致炎,使内耳受到伤害,产生眩晕及内耳性重听,如炎症再进展至头盖内的话,便可能引起脑膜炎、静脉洞炎、小脑或大脑的脓肿,如炎症扩及后方乳样突起时则会引发乳突炎。
原因:大部份的急性中耳炎都因感冒发烧而引起,除外麻疹、百日咳、肺炎、鼻炎、鼻蓄脓症、扁挑腺炎、腺样肥大、用硬或光或不洁的东西挖耳、游泳、洗澡、洗头时细菌侵入或揩鼻涕不慎,用力过猛,感染过分泌物经耳咽管进入中耳都会引起急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当,会迁延成慢性而变成顽疾,易于引起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实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来。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6-8周时,病变可侵及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主要临床特点为反复耳流脓,骨膜穿孔及听力下降。
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病人既往是否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有无鼻咽部慢性疾患,机体抵抗力是否低下等情况。
2.身体状况根据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三型,即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可合并存在。
3.辅助检查耳镜检查、听力检查、乳突X线片和颞骨CT扫描。
4.心理-社会状况部分病人因知识缺乏,不知其严重后果而不予重视。
部分病人因耳流脓、听力下降且伴有臭味,而产生自卑心理。
另因担心手术并发症,如面瘫等。
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护士应多关心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满足其对疾病的认知。
【治疗要点】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恢复听力。
1.药物治疗单纯型中耳炎和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
通常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棉签拭干后再滴入抗生素滴耳剂,常用药物有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液等。
1%呋麻滴鼻剂滴鼻,以保持咽鼓管引流通畅。
炎症急性发作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2.手术治疗2.1 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尽早实施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
2.2 骨疡型中耳炎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须行乳突根治术。
根据病变范围,可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尽可能重建中耳传音结构,保留或改善听力。
2.3 炎症控制,耳内完全干燥后,鼓膜穿孔不愈合且CT证实中耳乳突腔无顽固病变者,应及时行鼓室成形术。
3.病因治疗及时治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积极治疗鼻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
【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舒适受损:耳流脓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关。
2.感知紊乱:听力下降与鼓膜穿孔,鼓室肉芽或胆脂瘤破坏听小骨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症状重:急性病容,高热,恶心、呕吐等; 耳部症状不明显(不能陈述),有搔耳、摇头、哭闹等; 婴幼儿鼓膜较厚,不易穿孔; 2~3岁时不易发生急性化脓性乳突炎(乳突气房正在发
育,有较广泛延伸)。
2021/2/6
13
急性乳突炎
2021/2/6
14
病因
致病菌毒力强、耐药、对常用抗生素不敏 感
病人体质弱、抵抗力差 引流不畅:中耳脓液向外引流不畅;乳突气房
解剖结构的影响。
2021/2/6
15
症状
鼓膜穿孔后耳痛不减轻,或一度减轻后 又加重;
耳流脓不逐渐减少反而增多; 鼓膜穿孔后听力不提高,或耳聋加重; 全身症状加重
2021/2/6
16
治疗
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 可疑并发症时,乳突切开术
– 急性传染病: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 – 污水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 婴幼儿因咽鼓管短、粗、平,奶汁、水等易经咽鼓
管进入中耳。
外耳道途径:鼓膜外伤、切开、置管等导致 病菌进入中耳。
血行感染:少见。
2021/2/6
3
病理
中耳粘膜充血,血浆、纤维蛋白、红细胞及白细 胞渗出,炎性渗出物,形成脓液;
2021/2/6
7
治疗原则
控制感染 通畅引流 去除病因
2021/2/6
8
全身治疗:
– 抗生素 – 支持疗法
2021/2/6
9
局部治疗
– 鼓膜穿孔前
2%酚甘油滴耳、1%麻黄素滴鼻 鼓膜切开引流 乳突切开引流
2021/2/6
10
局部治疗
– 鼓膜穿孔后
3%双氧水清洗 抗生素液滴耳 穿孔的处理
2021/2/6
19
病因
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 不当迁延所致
机体抵抗力差 致病菌毒力强 中耳狭窄的内通风引流通道病理阻塞
2021/2/6
20
分型
按病情分
危险型 非危险型
按病理分
单纯型 骨疡型 胆脂瘤型
2021/2/6
21
临床表现
单纯型
– 耳间歇性流脓 – 脓呈粘液或粘脓性,一般不臭 – 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 – 轻度传导性聋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2021/2/6
1
概述
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 于鼓室,中耳其他各部常亦受累。
致病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 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好发于儿童
2021/2/6
2
病因
咽鼓管途径:最常见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急性鼻咽炎、急 性扁桃体炎等;
2021/2/6
33
耳源性并发症
由于中耳、乳突的急、慢性化脓性 炎症向周围扩散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统称为“耳源性并发症”(togenic ocomplications)。
2021/2/6
34
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的并发症
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病人,一旦流脓突然减少
耳漏:穿孔后血水样分泌物,继为粘脓或纯脓
2021/2/6
5
检查
耳镜检查:鼓膜局限性至弥漫性充血、肿胀、 标志不清;
穿孔有小到大,穿孔处有脓液流出;灯塔征 耳部触诊:乳突区压痛; 听力检查:传导性聋; 血象:白细胞增高,多形核白细胞增加,穿
孔后趋于正常。
2021/2/6
6
预防
– 正确擤鼻、哺乳 – 防上感 – 鼓膜穿孔时避免游泳
先清洗,后用药 3%H2O2 正确的滴耳方法 忌用耳毒性药物、腐蚀剂 少用粉剂、有色药 最好有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2021/2/6
31
骨疡型
引流通畅者,局部用药为主. 有息肉/肉芽者,行清理术(烧灼 、摘除) 鼓室成形术
2021/2/6
32
胆脂瘤型
鼓室成形术 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并重建中耳传音结构 改善听力
2021/2/6
17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2021/2/6
18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概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
特点
– 长期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耳聋,严重者可引起 颅内外并发症.
致病菌
– 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为主 – 菌种变化与地区有关,多有混合感染。
鼓室压力增加致鼓膜贫血、血栓性静脉炎、导 致破溃穿孔;
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者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
2021/2/6
4
症状
全身症状:畏寒、发热、怠倦、食欲不振,小儿 症状较重;穿孔后症状减轻。
耳痛:耳深部搏动性跳痛或刺痛,放射至同侧 头部,吞咽咳嗽时加剧,穿孔后减轻。
听力减退及耳鸣:耳闷胀感,继听力减退,伴 耳鸣,穿孔后听力可改善。
2021/2/6
28
治疗
原则
消除病因,控制感染, 消除病灶,通畅引流, 尽可能恢复或提高听力
2021/2/6
29
治疗
单纯型
局部的药物治疗
抗生素水溶液---脓液多时 酒精/甘油制剂--脓液少时 粉剂--潮湿+大穿孔
单纯的鼓膜穿孔
可自愈或干耳半年手术修复
2021/2/6
30
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2021/2/6
22
2021/2/6
23
临床表现
骨疡型
– 耳内持续流脓 – 脓性、间带血丝、有臭味 – 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
芽或息肉 – 重度传导性聋 – X线片、CT鼓室边缘模糊不清的透光区,中耳有
软组织阴影。
2021/2/6
24
2021/2/6
25
临床表现
胆脂瘤 耳内长期流脓(持续性) 脓性,可含豆渣样物,奇臭 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
孔,可有灰白色鳞屑状物或无定型物,奇臭, 骨性耳道后上壁塌陷 听力可轻可重,可为混合性 CT鼓室,鼓窦,乳突骨质破坏,边缘浓密锐利
2021/2/6
26
2021/2/6
27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耳癌
耳痛,面瘫,张口受限,后组颅神经损害 CT见广泛骨质破坏,肿物活检可确诊
中耳结核
有其它部位的结核病变, 脓液稀薄、听力损害快而严重 CT示骨质破坏及/或死骨。肿物活检可确诊
病因治疗
2021/2/6
11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特点
病因
咽鼓管较成人短、平、宽,咽口位置低,分泌物和 致病菌易进入中耳;
机体抵抗力差,易患各种传染病; 咽部淋巴组织丰富,常增生肥大,咽部易隐藏致
病菌; 中耳免疫功能不完全;
体位不当时乳汁易经咽鼓管入中耳。
2021/2/6
12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