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语言习得理论及应用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方言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刘洋2015年4月13日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语言学论文选题小范围
语言学论文选题小范围
一、现代语言教学理论与应用1、跨文化交际中母语干扰现象2、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3、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4、翻译与文化5、社会文化因素对中学生语言习得的影响6、中学生第二语言习得问题7、母语习得与中学英语教学8、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9、优秀生与学困生的学习策略比较10、学习者的个体差异11、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1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3、语言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14、中学生英语学习情感培养二、中学英语课程、教材与教法1、中学英语新旧课程标准比较2、中学英语新教材特点研究3、高中课本中文化问题的处理4、充分利用现行教材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5、中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6、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7、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研究8、高中英语教材语篇教学模式9、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10、中学英语口语教学11、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方法12、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13、中学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与提高14、课堂小组互动与交际能力的培养15、高中英语交际策略与口语能力16、中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17、中学英语课堂活动的基本特点18、中学英语课型设计和技能培养19、直观教学、绘画、简笔画等手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0、英语课堂的设计21、教师语言习惯对学生的影响22、自由谈话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3、课堂用语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24、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学知识的渗透25、中学英语教学与课外活动26、培养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
《语言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研究导引教材)述评
《语言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研究导引教材)述评聂 娜南京大学《语言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研究导引教材),罗琼鹏、彭馨葭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624页.ISBN9787305224751,定价:140元(人民币)。
[Linguistics(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Undergraduate Core Course Research Guide Textbook Se-ries).By Luo Qiongpeng,Peng Xinjia.Nanjing:Nanjing University Press,2019.pp.624.IS-BN9787305224751.¥140.]引 言《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研究导引教材》由南京大学组织文学院各专业在核心课程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而成,全套共有8册,包括《文学理论》、《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欧美文学》和《戏剧学》,于2019年8月正式出版。
导引教材中的《语言学》(以下均简称为《语言学》)为该丛书中一册,由罗琼鹏和彭馨葭编撰。
为落实教育部“以本为本”,南京大学文学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语言学概论”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教学形式为“大班讲授+小班研讨”,由单一教师授课变为授课与研讨指引相结合,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语言学》一书正是基于南京大学“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编写而成,既可作为“语言学概论”的大班教学用书,也可用作小班研讨课的导引教材。
一 体系架构与主要内容《语言学》最大的亮点与特色,在于其体系架构。
各章体例均为四个模块:导引,选读,思考和练习,延伸阅读。
“导引”阐述本章的基本概念与知识;“选读”提供与该章主题直接相关的原著原文节选(部分为经典译文),让学生直面一手材料;“思考与练习”紧扣前文概念与原著内容,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延伸阅读”列出相关文献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语言学概论》是中央电大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讲授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使用的主教材为叶蜚声、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课程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涉及多种语言现象和语言事实,要学好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里给大家谈谈如何学习《语言学概论》课程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学习《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的意义第一,语言学的重要性主要是由其研究对象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语言,说它平常它是真平常,说它不平常它是真不平常。
说它平常,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语言,使用语言,语言之于我们,就像水和空气,平常而又平常。
说它不平常,是因为关于语言,我们还有许多弄不明白的地方,语言的起源,语言的发生,语言的习得,语言的运用,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还有许多许多亟待我们探索回答的问题。
其实,语言与我们的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里的生活不仅仅是日常生活,还包括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等。
比如汉语方言分歧,大的方言都有七种,各方言差别很大,因此我国一直在推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而普通话的规范如何制定,如何推广,如何制定相关的语言政策等等,这些都需要对语言进行充分的研究,需要语言学的知识。
第二,学习语言学概论也同我们所选择的专业的特点有关。
我们虽然在专科阶段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那只是围绕某一种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的,理论上还没有达到一个高度。
就像我们学习了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如果我们不学习系统的文艺理论,我们就感觉这些课程犹如散沙似的,分析作品、任务很难深入,而文艺理论则为我们学习具体的文学提供了较高、较系统的理论支持。
语言学概论也是如此,它将使我们的语言理论知识系统化,使我们的语言理论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能力及其认知基础的学科,它通过对人类语言能力的探究,旨在揭示语言的本质及其在人类认知中的作用。
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基本假设,分别是言语认知、普遍语法和认知语言习得。
本文将对这三个基本假设进行详细论述和探讨。
一、言语认知言语认知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观点之一,它强调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人们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并且通过语言来组织和处理自己的思维。
言语认知假设认为,语言和思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理解语言的过程也涉及到了注意、记忆、推理等认知过程。
在言语认知的研究中,语言的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现象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分析语言的结构和语义特点,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
言语认知的观点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他认为人类天生具备一套固有的语言结构和规则,这就是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假设认为,语言的规律和结构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大脑中的一个内在系统。
普遍语法的研究主要关注语言结构的普遍性和语法的内在规则。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可以找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规律。
普遍语法的观点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习得和语言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并且对二语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等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认知语言习得认知语言习得是指人类通过认知过程来习得语言的能力和知识。
人类在早期儿童发展阶段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认知过程来习得语言。
在认知语言习得的研究中,重点关注语言习得的机制、过程和影响因素。
语言习得的机制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的习得。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模仿、归纳和推理等认知活动来获取语言的能力。
此外,语言习得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和认知发展阶段的影响。
儿童英语论文范文10篇(全文)
儿童英语论文范文10篇(全文)儿童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众所周知,英语作为通向世界的大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022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行,使得英语在今后的若干年都会是最为时尚和鉴定人们素质的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
因此,母语非英语的人熟练掌握英语便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另外对于幼儿到底应不应该学习外语,虽然还存在着争论,但是越来越多的专家表示幼儿确实有学好外语的潜力,并有研究表明幼儿期学英语比成年后再学习的效果好很多。
因此探索出一种切实有效的幼儿学习英语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加拿大圣·兰伯特的法语浸入式教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取得了很大效果,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轰动。
近十多年来,加拿大的法语浸入式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榜样。
我国在1997年,引入了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模式。
由我国对外贸易经济部、加拿大联邦政府国际开发署、我国国家教委和加拿大大学联合会共同批准,由加拿大联邦国际开发署资助的“中加大学合作巩固项目”于1996年启动。
其中一个项目为“妇女和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共有两国八所大学为项目单位。
在这个项目的少数民族双语研究中,加方专家系统地引进了加拿大各语种第二语言浸入式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此项目先后在西安、广州、深圳、江门、惠州等城市的十余所幼儿园进行,同时我国许多教育研究机构也开始探索英语浸入式教学法在我国的推广。
那么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适合中国?我国是否应该全面推广浸入式教学模式?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二、概念的界定英语浸入式(EnglishImmersion)教学:是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与课程模式,即儿童在园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浸泡”在英语环境中;教师只用英语面对幼儿,不用母语做中介,而且部分学科课程也要用英语来讲授。
英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
①这种模式是借鉴加拿语浸入式的成功经验,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生理学、语言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创造的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新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
语言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语言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涉及语言的结构、历史、发展、习得、运用等多个方面,是人类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学研究也日新月异,涌现出许多前沿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语言学领域的一些研究热点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语言习得语言习得一直是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语言习得研究中,有许多经典理论被提出和讨论。
例如,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内在的语言能力来完成的,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模仿。
而近年来,一些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研究也为语言习得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
通过分析大量的语言数据,研究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规律和机制。
二、语言变化与语言演化语言是一个活的系统,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演化。
语言变化与语言演化是语言学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语言数据,探讨语言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同时,一些研究也关注语言演化的机制,试图解释为什么语言会不断地演化,并预测未来语言的发展方向。
三、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在语言学领域,有许多研究关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比如,一些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差异,分析语言如何反映和传承文化。
另外,也有研究关注语言对文化的影响,探讨语言如何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四、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语言学领域,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研究者们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际方式、沟通障碍以及跨文化交际的策略和技巧。
他们试图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模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五、语言技术与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技术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语言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多个方面,它们在信息检索、智能对话、智能翻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SLA研究报告的四个领域论文分类
SLA研究报告的四个领域论文分类SL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是研究人们如何学习和习得第二语言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内,研究人员经常进行报告和发表论文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根据研究的不同方向和重点,SLA研究报告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领域:语言习得理论、习得者个体差异、习得者语言能力和习得者在不同学习环境中的发展。
首先,语言习得理论是SLA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这个领域的论文主要探讨不同的语言习得理论,例如行为主义、认知互动主义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论文可能会分析和比较这些理论在课堂教学和实际语言习得环境中的应用和效果。
此外,论文还可能研究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如语言习得的顺序、阶段和模式等。
其次,习得者个体差异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论文可以关注不同习得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等。
这些论文可能研究特定个体差异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教学方法和建议。
此外,论文还可能探讨跨文化学习和习得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个领域是习得者语言能力的研究。
这些论文关注习得者在不同语言层面(如词汇、语法、语音和语用)的习得能力,并试图解释其发展和差异。
论文可能研究习得者在不同语言层面上的特定语言问题,如词义、动词时态和发音等。
在这个领域中,还有一些以特定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如英语习得、汉语习得等。
最后,习得者在不同学习环境中的发展是SLA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这些论文可能通过调查和比较习得者在不同学习环境下的习得结果来研究学习环境对习得者的影响。
这些学习环境可能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移动学习、网络学习和沉浸式语言环境等。
论文可能会讨论这些学习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优化不同学习环境中的语言习得效果。
总之,SLA研究报告可以分为语言习得理论、习得者个体差异、习得者语言能力和习得者在不同学习环境中的发展四个主要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研究人员通过论文的发表和报告,探讨和分享他们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发现和理解,为第二语言习得教育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语言学毕业论文选题
语言学毕业论文选题1.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个选题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以及其对沟通的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语言差异和误解,可以提供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和方法。
2. 语言对性别偏见的影响这个选题关注语言对性别偏见的塑造和传播。
探讨不同语言中的性别专有名词、不同性别角色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语言对性别定型的影响。
通过研究可以加深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并提供有关语言使用的建议。
3. 社交媒体对语言变化的影响社交媒体的使用在语言使用和交流方式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个选题研究社交媒体对语言变化的影响,包括缩写词、表情符号和新词语的流行。
通过分析社交媒体对语言变化的影响,可以加深对语言变化规律的理解。
4.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文化差异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文化差异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产生了影响。
这个选题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和策略的差异,探讨文化对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5. 语言在政治和权力关系中的作用语言在政治和权力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个选题探讨语言在政治中的操控、政治演讲中的语言手段以及语言在权力关系中的塑造作用。
通过研究可以揭示语言与权力的关系,加深对政治语言学的理解。
6. 儿童语言习得中的语法发展研究语法对语言的基础作用不可忽视。
这个选题研究儿童语言习得中的语法发展过程,探讨儿童语法习得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通过了解儿童语法习得过程,可以为儿童语言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导。
7. 语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研究语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是一个经典的研究领域。
这个选题探讨不同语言对思维方式的塑造作用,特别关注语言的各种特征对认知的影响。
通过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提供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理论依据。
这些选题都是语言学领域中具有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根据个人兴趣和研究背景选择一个合适的选题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语言习得研究
林焘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语言卷.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20-22.儿童语言习得研究李 宇 明儿童语言研究(Study of Children Language)儿童语言研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儿童语言研究涉及一切有关儿童的的语言活动;狭义的儿童语言研究主要是研究正常儿童第一语言的发展,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语言系统的发展;2、语用能力的发展;3、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大多数儿童语言研究都是在狭义上进行的。
自德国学者蒂德曼(D.Tiedemann)的《婴儿行为日记》(1987)发表,儿童语言开始引起人们的学术兴趣。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德国生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的《儿童心理》(1882)问世,德国心理学大师斯特恩(L.W.Stern)的《儿童语言》(1907)和《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1914年)出版,才使儿童语言真正纳入学术研究的视野。
后经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美国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始人乔姆斯基(N.Chomsky )等人的研究与提倡,儿童语言研究发展成为当今心理学、语言学、认知科学、人类学、教育学等学科共同关切的学术热点。
我国的儿童语言研究发轫于本世纪初叶,但是直到1978年之前,仍然是以引进西方和前苏联的成果为主,并对有关成果进行了一些检验性的研究。
能够反映此期儿童语言研究面貌的论著有: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商务印书馆,1925),郭灿然的《儿童语言之发展》(《铭贤校刊》第8卷第3、4期),高觉敷的《儿童语法中的并列作用》(《东方杂志》第30卷第6期),黄翼、祝雨人的《儿童语言之功用》(《中华教育界》第23卷第7期)和黄翼的《儿童心理学》(正中书局,1941)等。
从总体上来看,此期的研究成果不多,但开创之功不可泯灭。
1978年至今的20年,我国学术界仍然比较注意引进国外儿童语言研究的成果,如桂诗春编著的《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朱曼殊、缪小春主编的《心理语言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彭聃龄等主编的《语言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等,但也对中国儿童的语言发展进行了许多扎实、深入的研究。
我国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策略论文[精选5篇]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我国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策略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我国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策略论文一、语音教学的趣味性语音本身比较单调,机械单一的训练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进行英语语音教学,必须遵循趣味性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变枯燥为有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表演,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歌谣、游戏来吸引他们的眼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玩玩唱唱跳跳中习得语言,总结规律,从而达到预设的目的。
(一)串编歌谣,归类教学歌谣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学生最喜爱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语音教学的好形式。
如在学习五个元音字母aeiou的发音后,可以找蓝猫学唱英语歌中的歌曲《AEIOU》练唱。
学i的发音[ai][i],运用以下材料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Pickapples,pickapples,pick,pickClimbhigher,climbhigher,quick,quick.(二)采用游戏,强化记忆爱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快乐的活动中掌握规律。
如“找朋友”,教师准备含几种发音的单词卡片,每种发音的单词又有若干张,打乱发给学生,人手一张,学生根据卡中单词所含的读音,去找有相同读音的“朋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语音,加强单词的记忆。
二、语音教学的长期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良好语音的培养非一日之功,也非独立的教学内容,语音的教学应该渗透在我们日常教学之中,只有长期的坚持与常规的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词不离句,培养意识牛津英语课文中lookandlearn部分都是呈现新单词的,如:学习动词:swim,write,dive,jump,draw,fly.我在教完单词发音后,就把这些词改成了chant的形式来朗读,并且边念边做相应的动作:Swim,swim,gotoswim.Write,write,writeA,B,C.Dive,dive,Icandive.Jump,jump,jumphigh.Draw,draw,drawapicture.Fly,fly,flyakite.这样避免了单调机械的朗读,不仅朗朗上口,也增添了趣味性。
语言学方向论文
语言学方向论文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语言学方向论文题目:
1. 语音学:语音学理论在不同语言之间的应用和比较
2. 语法学:动词短语结构在世界语言中的变异和一致性
3. 语义学:隐喻和比喻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和理解差异
4. 语境:语境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影响
5. 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在各种日常沟通情境中的应用
6. 方言和语言变体:方言研究和语言变体的社会和地理影响
7. 二语习得: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规律和错误分析
8. 语言接触:多种语言之间的接触和影响
9. 语言变迁:语言的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
10. 语言政策和规范化:语言规范化和语言政策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影响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些可能的话题,具体的论文题目应根据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来确定。
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述评
接触相当频繁 , 少数 民族语言的地位得到了越来 越 多 的国家 和地 区的 承认 , 些 现 象 都 为三 语 习 这
得 提供 了必 要 的社 会 和教育 环境 。在我 国民族教
后期 ( o m n18 ; hm s18 ) , H f a 95 T o a 9 8 其研究 高 f 峰期是在 9 0年 代 末 至 2 1世 纪 初 ( eo 0 1 C nz20 ; K m 0 1Jra20 ) e p20 ; d 05 ] o 。很 多著 名 学 者 都纷纷从各个角度探讨三语习得的理论背景, 给 出定义 , 并针对实际教学 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语言
国 内有 些 高 校 开 设 了双 外 语 专 业 , “ 语 专 业 即 外
、
三语 习得 研 究现状
国外对三语 习得的研究始于 2 世纪 8 O O年代
+ 第二外语” 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看出, 国内对
收稿 日期 :0 1 0 0 2 1 — 7— 5 作者简 介: 李佳( 97一) 女 , 17 , 汉族 , 州安顺人 , 贵 云南大学外国语 学院讲师 , 士。 硕
语产生和习得 的影响较大 : 如果词汇借用 在实义
词上 比在功能词上 L 和 L 1 2在类型上与 目的语越 接近 , 就越有 可能被借用到 L 3中。其次 , 2在 L 语 言类 型 上越 接 近 目的语 , 三语 学 习者 越 有 可 能 使用 L 。也就是说 , 言距离 比 L 2 语 2对三语 习得
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与关键要素论文
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与关键要素1. 引言语言测试在现代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用于评估人们的语言能力,帮助教育机构、企业和政府做出决策。
为了确保语言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关键要素。
本论文将探讨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和关键要素,以更好地了解语言测试的运作机制和优化方法。
2. 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2.1 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理论是语言测试的基础之一。
它研究人类如何学习和掌握语言,包括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建立测试评估工具,以确定受试者的语言水平以及其在不同语言任务中的能力。
2.2 语言测试理论语言测试理论研究如何设计和建立语言测试,以评估受试者的语言水平。
其核心思想是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中,传统测试理论主要侧重于测量受试者的表达能力、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能力。
近年来,基于交互语言能力的整体测试理论逐渐兴起,强调受试者在真实交流环境中的语言能力。
2.3 语言评估理论语言评估理论研究如何评估和解释语言测试结果。
它关注测试结果的有效性、权威性和可靠性。
评估理论的发展使得语言测试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信度。
根据评估理论,我们可以确定测试结果的可信程度,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 语言测试的关键要素3.1 测试目标语言测试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明确的测试目标。
测试目标必须与实际需要相符,并具备可操作性。
例如,对于英语能力测试,测试目标可以是评估受试者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明确的测试目标有助于确保测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2 测试内容测试内容是语言测试中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测试内容必须涵盖所需评估的语言能力和任务。
根据测试目标,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测试内容,包括词汇量、语法知识、交流能力等。
测试内容的合理选择和设计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3.3 测试形式测试形式是指测试的方式和形式。
常见的语言测试形式包括笔试、口试和面试等。
不同形式的测试适用于不同的测试目标和内容。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张云秋语言习得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张云秋语言习得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共招生21人,有10个专业,分别是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文化经典教育、语文教育、文化创意产业与媒介素养教育、文化研究。
二、考试的科目三、导师介绍张云秋,女,汉族,教授,复旦大学博士。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1990年始从事现代汉语教学18年,1996-1998年连续三年获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
开设的课程还有:语法与修辞、语言学概论(本科生基础课),语法研究、认知语言学、现代语言学流派(本科生选修课、研究生学位课)。
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学、认知语法、儿童语言习得等。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
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
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
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语言迁移与二语、三语习得研究综述
语 言学 习者在 学 习第 二种 语 言 ( 二语 ) 时, 母 语
( 一语) 的语 言 规 则 和 表 达 习 惯 应 用 于所 学 目的 语 的语言 现 象 称 之 为 语 言 迁 移 , 又称 “ 语 际影 响” 或 “ 跨 语 言影 响” 。母 语 在形 式 、 结 构、 规 则 和 意 义 上 和 目的语一 致 时 , 有 助 于语 言学 习 者 更 快 地 理 解 目
输 出和输 入 中 的错 误 , 从 而使 学 习者 不 犯 或尽 可 能
少犯 错误 。 L a d o认 为 语 言 迁 移 现 象 是 语 言 习 惯 中
的 主要 障碍 , 主张在 教学 中通 过语 言对 比 , 促 进正 迁
移 的发生 , 防 止 和纠 正 负 迁 移 。其 建 议 对学 习者 的
主题 的文章 共 有 1 3 8 0篇 ; 以“ 习得理论” 为 主 题 词 的文 章有 2 8 0 0篇 ; 以“ 二 语 习得 ” 为 主 题 的 文 章 有 7 7 1 0篇 之 多 。文 章 来 源 有 学 术 期 刊 、 国际会 议 、 国 内会 议 、 博 士学位 论 文 、 硕 士学 位论 文 、 报 纸等 ; 涉及 的学科 有 外 国语 言 文 字 、 中 国语 言 文 字 、 教育学、 心 理学 、 社会 学 、 统计 学 等多 学科 领域 。
语言迁移 与二语 、 三 语 习得 研 究 综 述
陈桂 华
(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4 6)
摘
要: 2 0世 纪 6 0年 代 以 来 , 语 言 迁移 理 论 、 语 言 习得 理 论 , 特 别 是 二 语 习 得 理 论 一 直 是 应 用语 言 学研 究 领 域 的 重要 课 题 。 在 世 界 文 化 多 元化 、 经 济 一 体化 的 历 史 背 景 下 , 借 助 二 语 习得 研 究 的 成 果 , 三 语 习得 研 究 成 为 应 用 语 言 学 新 的 研 究 热 点 。 三 语 习得 探 究在 一 语 、 二 语 的 同 时 影 响 下 所 涉 及 的 更 为 复 杂 的社 会 和 心 理 因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论文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从情景教学的相关定义出发,以语言习得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脑科学研究依据为支持,分析总结出创设英语情景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期对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应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英语课程目标。
和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情景教学法有下列优点:第一,情景教学法生动形象,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法结合教材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出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景来展开一系列的语言交流,从而打破了传统教学只对语言词汇和语法的朗读和讲解。
在情景教学中通过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等交流活动能将真实的生活情景如购物、问路、看病等引入课堂,缩短了教学与现实的距离,也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外语知识的实用性。
第二,情景教学法将所教授的知识材料隐于情景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了、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第三,情景教学法可以实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而传统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掌握。
第四,情景教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情景教学的理论基础《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管红燕译2000)将情景语言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定义为“以语法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法和词汇分级原理,并且通过情景来提出新的教学项目并进行练习。
”1、语言习得理论chomsky认为人具有天生习得语言的本能是因为人脑中存在一个遗传的“语言习得机制”(lad)。
换言之,人类语言的部分语法在人类的大脑中是生就其位的。
这语法不属于某一种具体的语言,而是人类语言的通则,因此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内,孩子浸泡于一种就习得一种,浸泡于多种就习得多种。
可见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语言习得理论及应用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借助于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组成人类社会生活;人还借助于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语言的作用还远不止如此。
如果我们探讨外语学习心理的主要目的是教好一门语言,是帮助学习者学会用这门外语进行交际,那么,我们应该懂得什么是语言。
Brown,H列出语言的八个特点,它们是:1.语言是系统,可能是一个生成系统。
2.语言是一种任意的符号。
3.这些符号是声音符号,但也可能是视觉符号。
4.符号有约定俗成的意义。
5.语言用于交际。
6.语言在言语社团或言语文化中发生作用。
7.语言实质上为人类所有,虽有可能不限于人类。
8.所有的人以大致相同的方式习得语言。
语言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的特征。
”①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
然而,人们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兴趣和开展研究的历史却要早得多。
50年代初,Weinreich就在它的著作《语言的联系》中讨论了母语和第二语言两种语言体系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干扰”。
这种干扰可以发生在语音、语法、语义三个层面上。
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发表了具有很大影响的著作《跨文化语言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Lado的著作是对Weinreich理论的补充。
Lado的结论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中最为困难的地方就是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差别最大的地方。
因此,外语教学的重点应该集中在两种语言的差别上。
”②60年代在语言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发生了一场大争论,这场争论被不少人称为一场“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由Bloomfield提出的结构主义和由Skinner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提出的极端的行为主义理论对语言本质和语言习得的基本观点都受到了Chomsky的猛烈攻击。
①Brown,R.1973.Afirst langusge:The Early Stages.Harmondsworth: PenguinBooks.Page89.②Lado,R.1957.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Miehigan:University of Miehigan. Page 53.争论过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体系,要了解这一体系的发展过程,我们不能单纯的从外界的因素中去寻找答案,它有它自己的内在发展规律。
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Lany Selinker 发表了著名的”中介语”一文。
”中介语”一词很快就被广泛接受,用来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立的语言体系。
“中介语(即学习者语言)的某些构成成分既不是来自于母语,也不是来自于目标语。
学习者在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基础上构建自己的语言结构,并通过归纳和推论产生了中介语语言体系,这个语言体系既有别于学习者的母语体系,也有别于他们所学习的目标语体系。
中介语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具有过渡性,他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也就是说,学习者在逐步增加对目标语了解的过程中,实际上在大脑中构建了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者语法,也就是中介语语法。
”③语言的起源与思维并非同时。
从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来看,语言发展中存在非思维阶段,思维发展中存在非语言阶段。
但是语言和思维一经产生后却又常常互相作用和影响,互相推进和制约。
在很多情况下,语言和思维直接联系,但也确实存在语言与思维分离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在语言和思维这对矛盾中,思维起主导的作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但是认知能力本身还不足以解释语言发展,因为语言有其本身的发展规律;语言从属于思维,它决定不了思维,但却可以影响人们的某些思维方式。
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固定一种语言的思维模式。
例如英语教学,老师们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学会用英语来思考。
那么相对应的,如果对外汉语的老师,能够做到让受教者学会用中文思考的方式,那么就是一位相当成功的老师。
以前我们专业叫做对外汉语硕士,现在叫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从名称上来看,对外汉语,分开了内与外,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没有分内外,将汉语教育作为一种国际定位,比以前的名称更大气,更有分量。
与之对应的,对外汉语教学也被称作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这样的称呼,更专业,也更看重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影响。
汉语这门语言,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像英语等语言,是以表音为主。
汉语是一门以表意为主的语言。
语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构词的最小单位。
单音节语素在语素中占绝大多数。
在口头上,一个单音节语素指的是一个带声词的音节; 在书面上是汉字,过去常有说词是由字构成的,那是因为一个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代表一个语素。
科③Selinker,L.1972.Inter 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0209-31学的说法应该是词是由语素构成的。
汉字作为汉语书面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一种语素文字。
语素是语音和语义的最小结合体,是语言的原材料,是不能单独使用的纯粹的备用单位。
汉字和语素有相当强的对应关系,90%的汉字对应于汉语的一个语素,一般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既是书写单位又是意义单位,构成一个认知单元;而且没有语法上的形态变化。
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
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神奇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所以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量可以以字的数量来计,常用的大概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又有三千多个。
六千多个单音节语素,以一定的语法结构组合,可以构成的词当在几万,常用词也会有上万个。
我们说汉语有极强的构词能力,这是由语素这个较小的单位到词这个较大的单位来分析的构词的特点。
那么从词再到语素,汉语词汇相应的也具有非常强的离散性。
也就是说,词汇的意义往往可以分散构成词汇的语素的意义。
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给我们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除了汉语的听说系统以外,还有认读的汉字系统。
也就是说,两个系统都教好了,才是完成了对外汉汉语的教学使命。
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让第二语言习得者受到良好的教育,首道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呢?我觉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实施适当的课堂活动,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这种方法特别是在初级汉语教学中,效果更为明显。
留学生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但是总体上来看,好奇心较强。
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目的性,不是强制性的学习。
所以针对他们的好奇心,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各类活动,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他们的活动动机以直接的近景性动机为主。
这种动机主要来自对内容或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课堂活动的趣味性特点恰好能促进近景性动机的形成,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支持。
首先,初级汉语的内容属于起步阶段,学习一门课程,在起步阶段培养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而培养兴趣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
其次,初级汉语的课程是以零起点的标准来设计的,大部分都是基础内容,而且与生活密切相关。
这样的内容安排在课堂活动中,不但容易学习,而且印象深刻。
对于一门新的语言,仅仅看字面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它包括了文化底蕴、眼神交流、身体语言等等各方面的内容。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能够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并培养他们初步运用表达、说服等方式与人交流以及正确获取信息等方面的交际能力。
比方说,角色扮演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型比赛可以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团结互助;通过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培养一定的自律习惯;同时,通过对其他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对照,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逐步意识到自我的修正及完善个性的迫切性,并努力为交际积累素材。
开展课堂活动,必须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这个准备是做好游戏的前提,只有在课前做好了各方面的充分准备,课堂游戏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这个准备包括多方面:道具、游戏环节的设计、知识点与游戏的结合等等都是要在游戏之前考虑好的问题。
道具的准备要少而精,代表性强;游戏的环节设计必须紧凑而流畅;知识点与游戏的结合要自然而紧密。
只有将以上几个方面都做到,才能说是为课堂游戏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进行游戏活动,需要大脑兴奋起来。
初级班的学生刚刚接触中文,具有极大的兴趣,做游戏的时候容易投入,这是保证课堂游戏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
但是这一点有利有弊。
如果学生过于投入,容易在游戏中过于注重结果,就会发生政治或者闹情绪。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善于引导学生,使课堂活动不偏离初衷。
还有一种情况,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时候,因为好玩或者激动,有时候会忘记自己身在课堂,开始嘻嘻哈哈。
这种情况下,也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使课堂教学不偏离正轨。
开展课堂游戏活动的时候,对于学生优秀的表现应该及时给予相应的表扬与鼓励。
在游戏中,鼓励的方式更为灵活多样,语言鼓励,手势鼓励,眼神鼓励,等等。
及时到位的鼓励不但可以推动游戏的顺利开展,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要开展好课堂游戏活动,必须有良好的组织能力。
在课堂上要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及掌控能力。
进行课堂游戏活动不是单方面的传授,而是双方面的互动。
因此,对老师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要做好课堂游戏活动,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
在进行课堂游戏活动时,要讲解游戏规则,发出指令,及时鼓励,适当启发,这些都要求老师的语言清晰易懂,简短明确。
在准确语言的基础上,学会用手势等肢体语言来与学生互动。
在课堂游戏活动中,老师要能够运用自己的观察力,来掌握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游戏活动的策略。
掌握学生的动态在课堂游戏的开展中是很重要的一环。
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会发生的情况可能有很多,就算是做了再充分的准备,还是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因此老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来应对突发情况。
参考书目:《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9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示范教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张和生《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邵宏杰《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韩永昌Brumfit,C.1994.The linguist and the language teaehing profession: In Baraseh and James (eds).1994.Brown,R.1973.Afirst langusge:The Early Stages.Harmondsworth: PenguinBooksLado,R.1957.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Miehigan:University of MiehiganSelinker,L.1972.Inter 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