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_2010年版_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双胍类双胍类药物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常见的有二甲双胍。
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降低血糖。
这类药物不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可能减轻体重,特别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
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常见的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3、格列奈类格列奈类药物也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但作用更快、更短,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
4、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常见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
5、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但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水肿等不良反应。
6、 DPP-4 抑制剂DPP-4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 的活性,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水平,发挥降糖作用,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低血糖风险小,对体重影响中性。
7、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 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 GLP-1 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减少食欲,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
可有效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并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8、 SGLT-2 抑制剂SGLT-2 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还有一定的减重和降压作用,对心血管也有益处。
二、药物的选择选择糖尿病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合并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
1、对于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并发症,且体重超重或肥胖,首选二甲双胍。
儿童和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类似物的应用
mut e te rs et e e ir t ns d I . a ct20 ,7 (60: 072 3. l i nr op ci gs ai vl L e, 09 3398 )22 —03 c p vr t o i n 1 n
【 Hajta ‘SoegL T o lhoJTmet n snteic ec fye1 7 】 r sl u o、 jbr , u mi t . i r d h i neo p e e i nd t da ee i ins i rn a o ot td [ . a ct20 ,7 (66: 771 8. i t Fn i c l e : h rsu y1 L n e 08 3 1 2 )17 —72 b sn hhd c ] , 9 [ E e a , lme s c Wia c M, t 1 C n iu u i c e c f 8 h h lS B u n t kG, l sh A e . o t o s s i i i n e 】 t o l a n r en n d o
【】Weyn ag ImigL ,in igWe ge a Peaec f i ee n 3 n igYn ,u n u J pn n ,t 1 rvlneo a t a a . d b s mo g me n o ni h n [ . n l d 2 1, 6 (2: 0 010 na dw me C ia 1 N E g I n 】 Me ,0 0 3 21 ) 19 —1 1 [】Aco IB ro sNR Mo r e 1Ted ibts rvlnea n 4 tnK, urw , oeK,t . rn si daee eaec mo g a n p Ame i nI da n ls a ai i rn a oec n sa d o n ut[ . r a ina dA ak t ec l e , d lse t, n u ga l 1 c n n v hd y d s]
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
因此 , 治疗 目 标 是在不发 生严 重低血 儿 童 的 速 效 胰 岛素 类 似 物 。赖 脯 胰
2 岁 以上 的 糖 的情 况下, 达 到最 佳 血糖 控 制 , 且 岛素 建 议使 用于 年 龄在 1
相 比NP H, 长效 胰 岛素类 似物 生 长发育 良好。 为了维 持血糖 接 近 正 患 者。 常, 需要及 时调 整胰 岛素剂量 。 ( 甘精 和 地 特) 可 以 减 少 吸收 的变 异
专家。 长期 在临床一 线从事儿科
替 代治 疗 。由于儿 童 及 青 少 年 带 病 常用 于基 础 . 餐时方案, 也常 用于 胰 生存 时 间长于成 人糖尿 病患 者, 而长 岛素泵 。 门冬 胰岛素是 唯一 被我 国食 期 持 续 高血 糖 与 并发症 密 切 相 关 。 品药 品监 督 管理 局批 准用于2 岁 以上
■
素 与每 日2 次 NP H 控制血糖效 果相同。 甘精胰岛素目 童, 早 餐前胰 岛素 占一 E l 总 量 的2 / 3 , 晚餐前 占1 / 3 ; 短 效 前 在 国 内 儿 科 尚处 于 药 物 临 床 试 验 阶 段 。 成 人一 项 胰 岛素或速 效胰 岛素类似物 占每 日 总量1 / 3 , 中效胰 岛素
年的儿科 研 究 显示 , 相对 于NP H基
D K A  ̄ , , . H H S 的抢 救 。 获得首都 医
科 大 学基 础 临床 科 研 基 金 、 金 赛
临 床 常用 的胰 岛素按 作 用 时 间分 为 础 胰 岛素 , 每日 一 次 甘精 胰 岛素 , 可
A 。 水平 , 并且 减 少 速 效、 短效、 中效 、 长效 等。 胰 岛素治 以更 好 地 改善 Hb 疗始 于1 9 2 2 年, 在每 餐前和 半夜注 射 低血糖 的发生 , 在青少年 中满意度 更
儿童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儿童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糖尿病的特点、胰岛素治疗的原理以及在儿童患者中的注意事项。
1. 儿童糖尿病的特点儿童糖尿病指的是儿童患有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状态。
目前分为两种类型,一型糖尿病(T1DM)和二型糖尿病(T2DM)。
一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几乎完全丧失,患儿需要终身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而二型糖尿病在儿童中发病率逐渐增高,常与肥胖和不良生活方式相关。
2. 胰岛素治疗原理胰岛素治疗是指通过外源性注射胰岛素来弥补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缺陷。
胰岛素通过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需求量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生活习惯进行个性化调整。
常见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包括多次注射胰岛素和连续注射胰岛素泵。
3. 多次注射胰岛素多次注射胰岛素是一种常见的胰岛素治疗方法,通常要求患者进行每日3次或以上的胰岛素注射。
通过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的方式,控制患儿的血糖水平。
多次胰岛素注射方案中通常包括基础胰岛素和餐前快速作用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用于控制患者在整个日常生活中的胰岛素需求,而餐前胰岛素则用于控制进餐后的高血糖。
4. 连续注射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是一种便携式装置,通过连续静脉注射胰岛素来模拟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胰岛素泵治疗在儿童糖尿病中越来越普遍,特别适用于胰岛素需求波动较大的患者。
胰岛素泵可以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食物摄入量来调整胰岛素剂量,提供更灵活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然而,使用胰岛素泵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监测,同时要求患儿及其家属对胰岛素泵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和技能。
5. 儿童糖尿病治疗的注意事项儿童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过程,需要患儿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注意事项:首先,定期监测和评估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和方案。
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2010
只要是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 群,均应行OGTT检查,以降低糖 尿病的漏诊率。需要强调的是 HbA1c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和糖 尿病前期,同样OGTT检查也不能 用来监测血糖控制的好坏。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
1.晨7-9时开始,受试者空腹(8-10小时)后口服溶于 300 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 g,如用1分子水葡萄糖 则为82.5 g。儿童则予每公斤体重1.75 g,总量不超过 75 g。糖水在5分钟之内服完。 2.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2小时分别 在前臂采血测血糖。 3.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 烈运动,但也无须绝对卧床。 4.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5.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 g。 6.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 苯妥英钠等3-7天。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 • 低血糖指数食物有利于血糖控制 • 蔗糖引起的血糖升高幅度与同等数量的淀粉类似,不超过总 能量的10% • 糖尿病患者适量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是安全的 • 每日定时进三餐,碳水化合物均匀分配 蛋白质 • 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个体,推荐蛋白质的摄入量占供能比的 10%-15%。 • 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摄入量宜限制在0.8g/kg/d,从GFR 下降起,即应实施低蛋白饮食,推荐蛋白质入量0.6g/kg/d , 并同时补充复方-酮酸制剂 • 摄入蛋白质不引起血糖升高,但可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反应。
血糖(mmol/L)* HbA1c(%) 血压(mmHg)
非空腹
男 HDL-C(mmol/l) 女 TG(mmol/l) LDL-C(mmol/l) 体重指数(BMI,kg/m2)
胰岛素最新注射指南
胰岛素最新注射指南该指南适用于绝大多数胰岛素注射病人,但是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这些规则仍然需要调整。
在下面的各段里,基本信息和操作建议有部分重复。
卫生保健人员的任务1.目前有三大类注射药物可供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GLP-1因子和胰泌素。
2.糖尿病宣教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导病人如何正确地注射这些药物。
3.在对患者进行理想的注射技术教育之前,首先得对注射部位的解剖有一定的了解。
4.有必要认识到不同组织和部位对不同因子的吸收存在差异。
5.教育正确的注射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肌肉注射。
6.卫生保健工作者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帮助病人克服注射时可能出现的诸多心里障碍,特别是在实施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初期。
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心理挑战儿童1.在开始实施注射治疗时,大多数儿童所产生的恐惧通常来源于早期免疫接种注射经历和关于注射的有关负面社会信息。
2.卫生保健工作者和父母害怕伤害到儿童,通常容易将这种恐惧传递给儿童。
3.父母如果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可以减少相应的焦虑,他们平静而肯定的表现对恐惧的孩子来说是最有效的支持。
4.患儿预期中的恐惧往往比实际注射时的恐惧更严重。
5.一个在给儿童注射时面带微笑的卫生保健工作者可能会被误解为喜欢伤害儿童。
这个时候最适合的是不带有任何表情。
6.注射时可对幼儿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只要不是使用欺骗的手段),而对于年长儿则更适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
7.认知行为疗法包括放松训练,引导性思维,等级性接触,积极的动作示范和强化性训练。
青少年1.卫生保健人员需要意识到许多青少年不愿意在同龄人面前注射胰岛素。
2.在青少年里存在一个更大的趋势是忽略注射,大多数是由于单纯的遗忘,尽管有些时候可能是来自于同龄人的压力或自身的情绪抵触等等。
3.如果存在将减少胰岛素剂量视为一种控制体重方法的危险性行为,忽略注射将可能成为一种习惯。
4.在年轻女性当中,存在更多的故意减少胰岛素注射剂量的行为,只要推荐剂量治疗的效果和HbA1C之间产生差异时,都要找出原因。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在儿童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在儿童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究目的对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在儿童1型糖尿病(T1DM)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
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1型糖尿病(T1D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A组)法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A组)法;并选择同期于该院接受治疗的74例T1DM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CSⅡ法(CSⅡB组)与MSⅡ法(MS ⅡB组)。
结果CSⅡA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值、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次数、24 h尿糖达标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MSⅡ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SⅡB组DKA纠正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值、低血糖次数、酮体转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改善均优于MSⅡ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儿童T1DM与DKA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可明显改善患儿机体代谢紊乱,并增强治疗安全性。
标签:儿童;1型糖尿病;胰岛素;皮下注射儿童1型糖尿病(T1DM)为儿童内分泌科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如发现、诊断、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严重后果[1]。
目前,临床治疗主要应用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并降低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2]。
为研究胰岛素最佳给药方法,该文针对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在儿童1型糖尿病(T1DM)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选择该院2011年—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1型糖尿病(T1D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该院2011—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1型糖尿病(T1D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满足WHO制定的T1DW诊断标准[3]。
其中,54例男,46例女,年龄0.73~14.52岁,平均(8.60±3.92)岁。
2010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2010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ADA第一次公布指南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科学依据与循证基础。
指南标注的ABCE的分级决定于循证质量(表1-5)。
表1-5ADA对临床实践建议的证据分级系统证据水平描述A来自实施与总结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明确证据,包括:·证据来自实施良好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据来自采用质量评分标准的荟萃分析来自按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全或无"规则而必须接受的非试验性证据支持性证据来自实施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来自一个或多个研究单位实施良好的临床试验·来自采用质量评分标准的的荟萃分析B支持性证据来自实施良好的队列研究,包括:·证据来自实施良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注册登记研究·证据来自实施良好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支持证据来自实施良好的病例对照研究C支持证据来自对照差或无对照的研究,包括:·证据来自随机临床试验带有一个或更多重大的、或有3个以上小的缺点以致影响结果的可信度·证据来自带有高度偏倚倾向的研究(如前后比较的病例系列)·证据来自病例系列或病例报告在支持建议的证据分量上有争论的证据E专家共识或临床经验Ⅰ.分类和诊断A.分类糖尿病的分型包括四种临床类型:l 1型糖尿病(由于β细胞的破坏,常致绝对胰岛素缺乏所致)l 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进行性的胰岛素缺乏所致)l由其他病因导致的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如,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如囊性纤维化病)及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如治疗AIDS或器官移植后)l妊娠期糖尿病(GDM)(在妊娠期间诊断的糖尿病)B.糖尿病的诊断表1-6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摄入量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范围内是安全的。
(A)l成年糖尿病患者酒精摄入限少量(成年女性每天≤1杯,成年男性≤2杯)。
(E)l不建议常规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C和胡萝卜素,因为缺乏有效性和有关长期安全性的证据。
1型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的研究进展
1 型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的研究进展【摘要】根据最新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报告】[1],2019年全球约有4.63亿20~79岁成人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将会达到7.002亿,糖尿病的患病形势极其严峻。
低血糖、高血糖和血糖波动大是糖尿病血糖管理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特征,其中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的主要障碍[2]。
【关键词】1型糖尿病;低血糖1现状与定义1.1现状低血糖是T1DM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
美国著名的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证实,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的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增高近3倍[3]。
T1DM总体低血糖发生率达73.3次/人年,其中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为4.9次/人年[4]。
1.2定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指出:血糖水平≤3.9 mmol/L可诊断为低血糖;轻度低血糖为血糖<3.1 mmol/L,伴或不伴低血糖症状但可自行处理低血糖事件;重度低血糖为血糖≤2.8 mmol/L[5]。
2原因分析2.1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与危险因素:儿童、老人、病程长、既往有严重低血糖发作或病程较长、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乳糜泻、艾迪生病等)、心理问题等是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6,7,8],应警惕并制定个体化降糖策略。
对于可控性危险因素,如胰岛素治疗方案不合理、饮食运动安排不当、过量饮酒、低血糖察觉意识受损(impaired awareness of hypoglycemia,IAH)[9]等,应做到早期识别,尽可能降低低血糖风险。
有研究提示,HbA1c与低血糖风险呈J型相关,过高的HbA1c亦增加低血糖风险[10]。
2.2血糖调节机制障碍[11]当血糖降低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神经-体液反应,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分泌,同时交感-肾上腺系统被激活,内源性葡萄糖生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随着病程延长或胰岛功能障碍的恶化,上述血糖自我调节机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反复发作还可导致不同程度的低血糖症相关性植物神经功能衰竭,即交感-肾上腺系统对血糖降低的反应性受损,从而阻碍机体对低血糖症的自我调节能力[12]。
儿童青少年1_型糖尿病发病现状及血糖管理进展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发病现状及血糖管理进展祖丽胡玛尔·日夏提,米热古丽·买买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1型糖尿病是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从世界范围内看呈上升趋势。
儿童和青少年作为特殊群体,其血糖控制与成年人不同,多数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控制水平不佳,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其在1型糖尿病中的管理面临着挑战。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和血糖控制状况,为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儿童;青少年[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6(b)-0194-05 Current Status of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Progress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Zulihumaer Rixiati , Mireguli Maimaiti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54 China[Abstract] Type 1 diabetes is one of the diseases that seriously affect the heal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the incidence is on the rise from the world. As a special group,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ave different glycemic control from adults. Most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have poor glycemic control levels, and poor long-term glycemic con‐trol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chronic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management in type 1 diabetes faces chal‐leng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ncidence and glycemic control status of type 1 diabet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glycemic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Key words]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Blood glucose control; Children; Adolescents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症。
防治糖尿病从儿童开始
显 而不 容 易被 儿 童 和青少 年 接 受 , 用 较 少 。 研 究 显示 此 使 但 类 药物安 全性 较好 , 对糖 尿病 有一 定 的预 防作用口 并 】 。
高于 正 常 , 做 口服葡 萄糖 耐量 试验确 诊为 2型 糖尿病 。 再 国外 研究者 提 出 。 凡符 合 以下 条件 中的 3条 或者 3条 以
2型糖尿 病有 明显的 家族及 种族 聚集 性 。胰岛 1 3细胞 分 泌功 能缺 陷在 2型糖 尿病 的发 病机 理 中有 重要 作用 。 B细胞
的功能 在 2型糖 尿 病 早期 即有 损 害 。英 国一 项 长期 研 究 发 现 . 糖尿 病 患者 亲属 中 的非 糖 尿病 患者 的胰 岛素 分 泌也 2型 减少 。研 究认为 : 胎儿 期 营养不 良可损 害 1 3细胞 的功 能并 导 致胰 腺生 长缓慢 , 岛素敏 感组 织尤 其是 肌 肉组织 也 受 到一 胰 定 的损 害。 岛素抵 抗 和糖耐量 损 害是 2型糖 尿病 的特 征圆 胰 。
泵中的应用[. 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0 5 2 ()1. 】 2 0 ,42:0 ( 稿 E期 :0 0 0 — 5 收 l 2 1- 3 0 )
乳腺 疾 病 的现 况 调 查册 . 中国 计 划生 育学 杂 志 ,00,8 1 :7 3 . 2 1 1 ( )2 — 1 [】卫 生 部 , 家 中医 院 管 理 局 , 后 卫 生 部 . 菌 药 物 临 床 应 用 指 导 原 3 国 总 抗 则【】 04 S. 0 . 2
面 系统 的安全 性 研究 . 此 , 多 口服 降 糖 药 物说 明书 中都 因 许 不推 荐 或禁用 于儿 童和 青少 年 。 甲双胍 是第 一个 获得美 国 二 国家食 品药 品 监督 管 理 局 (D 批 准 用 于治 疗 儿 童青 少 年 F A) 2型 糖 尿病 的 口服 降糖 药 , 甲双胍 临床 使 用 多 年 , 对 儿 二 是 童 、 少 年 2型糖 尿 病 安全 有 效 的 降糖 药 , 的安 全性 和 有 青 它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年版)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年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9)2
【摘要】@@ 1前言rn慢性糖尿病幼童不同于一般幼童,她们在持久的治疗中有着特殊的需求并随着发展而不断变化.1992年国际慢性糖尿病同盟(idf)思量到该群体的特殊性成立了专门委员会(task force).1993年9月4日,幼童及青少年国际慢性糖尿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diabetes,ispad)在圣温森特(sl vincent)提出应"提高全世界幼童及青少年慢性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的宣言.
【总页数】5页(P86-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年版)
2.赖脯胰岛素在儿童及青少年Ⅰ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3.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年版)
4.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解读
5.青岛地区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与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成本效果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2010版指南谈胰岛素使用技巧
从2010版指南谈胰岛素使用技巧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邢小燕问:我国2型糖尿病有什么特点?答: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讨论稿),我国2型糖尿病特点——1.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比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更为显著。
2. <20%新诊断的中国患者为单纯空腹血糖(FPG)升高。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注重分析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及血糖特点,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问:如何判断患者该打胰岛素了?答:起始胰岛素方案的选择: 2010版指南(讨论稿)推荐,胰岛素起始治疗包括基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中效胰岛素(NPH)、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适应症:适应于内生胰岛功能缺乏不十分严重,口服降糖药尚有一定疗效,但血糖不能达标的糖尿病患者。
特点:在原有口服降糖药(OHA)的基础上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
治疗模式: OHA + 晚睡前NPH/长效,OHA + 晚睡前NPH治疗。
在FPG达标后,白天基础血糖仍高者,增加早餐前NPH。
OHA联合睡前NPH/长效机理:胰岛素对夜间肝糖输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抗夜间至黎明升糖激素分泌增多的升糖作用可使FPG下降,继而白天血糖也相应改善;使夜间胰岛β细胞得到充分休息,使其对白天餐后血糖的反应得到恢复。
OHA联合睡前NPH/长效的优势:改善口服降糖药效果,按需调整NPH/长效剂量,发生低血糖风险小,体重增加不显著,简便易行。
NPH两次注射的机理: NPH的作用高峰为5~8h,持续时间不能覆盖24h,两次注射有利于全天基础胰岛素的补充。
2010版指南关于基础胰岛素的使用方法:起始剂量为0.2/kg体重/日,根据FPG调整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一次,每次1~4单位,直至血糖达标。
如3个月后FPG达标,但HbA1c不达标,要调整胰岛素治疗。
问:怎样应用预混胰岛素?答:预混胰岛素制剂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如30/70、50/50;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
儿童糖尿病的强化治疗
基金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1046)通讯作者:巩纯秀 Email:chunxiugong@儿童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吴迪,巩纯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内分泌科,北京 100045)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 )是儿童期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地T1DM 患儿在显著增多,50%T1DM 患者在15岁之前确诊。
由于儿童带病生存的时间长于成人糖尿病患者,长期持续高血糖与微血管、大血管的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治疗的目标是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以延缓或防止血管并发症。
儿童还必须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为了维持血糖接近正常,需要时时面对挑战。
如何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使之可行并行之有效是我们探索的主题,强化治疗即为策略之一。
1 强化治疗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强化治疗这一名词始于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DCCT )研究。
自从1993年DCCT 证明强化治疗能减少糖尿病长期并发症之后,通过强化治疗长期降低血糖已被全世界推广。
DCCT 试验及其后续的糖尿病干预和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 and complications study ,EDIC )一项长达30年的调查表明[1]:糖尿病患者增殖性视网膜病、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在强化治疗组分别为2l%、9%和9%,而在对照组则分别为50%、25%和14%,证实通过强化治疗可以带来良好的血糖控制,从而减少或延缓T1DM 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糖尿病患者实行强化治疗很有必要。
DCCT (1983~1993年)把糖尿病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
强化治疗的定义为:胰岛素注射每日≥3次(multiple daily injection ,M D I )或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 o n t i n u o u 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CSII )治疗、每日自我监测血糖(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 ,SMBG )至少≥4次,以及根据饮食、运动酌情调整胰岛素剂量,在安全的前提下使血糖长期尽可能达到或接近正常。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1年第19卷第4期•临床医学•37骨折端进行固定。
最后冲洗并缝合手术切口。
从术后第2 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手指屈伸、握拳等功能锻炼,术后2 ~ 3 周指导其进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治疗后3个月 及6个月,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2]评估两组患者腕 关节的功能。
该量表包括疼痛(25分)、功能(25分)、活 动范围(25分)、屈曲/伸展活动度(25分)、握力(25分)五项评分指标,总分为125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腕关节的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 24.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表示,用f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后,保守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腕管综合征,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6%(1/35);手术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发生骨折端延迟愈合,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1%(2/35)。
治疗后,两组 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8, P=0.556 )。
2.2对比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C o o n e y腕关节评 分量表的评分治疗后3个月,手术治疗组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的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详见表1。
表1对比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的评分(分,X±S)时间手术治疗组(n= 35)保守治疗组(n= 35)r值P值治疗后3个月95.42±4.6980.38±4.1214.2532< 0.0001治疗后6个月110.88±6.47108.65±6.350.15010.88113讨论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4·
T1DM 中使用比甘精胰岛素药代动力学重复性更好[12]。 使 用地特胰岛素后患儿体重可减少或者仅有轻度的体重增加 [13]。 地特胰岛素在国内被批准用于 6 岁以上的儿童患者,未 被批准用于妊娠患者。
胰岛素类似物的安全性: 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相 比,结构上有所改变。由于体外实验显示促有丝分裂特性有 所改变,故对其安全性方面的考虑越来越多。在人体内的初 步研究显示其并未改变促有丝分裂作用。 2009 年甘精胰岛 素与乳腺癌的关系的报道曾经引起风波, 但尚无确切证据 显 示 T1DM 患 儿 单 独 使 用 甘 精 胰 岛 素 或 联 合 其 他 胰 岛 素 治疗有此风险。 以上安全性研究的研究者及文章的编辑共 同呼吁目前关于甘精胰岛素研究的资料还不具有结论性, 但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需 要引起重视[14]。 ISPAD 并未推荐 使用甘精胰岛素的患儿更改胰岛素种类, 而对具有癌症前 病变以及乳腺癌家族史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应更改治疗方 案。 专科医生应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 并注意与患儿及家 长沟通。
胰岛素种类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rapid acting analogs)
门冬胰岛素(insulin Aspart) 赖脯胰岛素(insulin Lispro) 谷赖胰岛察(insulin Glulisine) 短效胰岛素(常规/可溶性)[Short acting insulin(regular / soluble)] 中效胰岛素锌混悬液(intermediate acting) 中 性 鱼 精 蛋 白 锌 胰 岛 系 (NPH) 胰岛素锌混悬液(lzs)lente type 基础长效胰岛素类似物(basal long-acting analogs)
甘 精 胰 岛 素 (Glargine) 地 特 胰 岛 素 (Detemir) 长 效 胰 岛 素 (10ng-acting) 特慢胰岛素(ultralente type)
作用起效时间(h) 峰浓度时间(h) 作用时间(h)
0.15~0.35
1~3
3~5
0.5
1.5~3.5
7~8
2~4
4~12
约 24
师治疗糖尿病的宝典。 自 2006 年,《Pediatric Diabetes)连续 刊登儿童糖尿病共识指南,并每 2 年对其进行 1 次更新。
胰岛素治疗是儿童糖尿病治疗的最主要手段。 我国糖 尿病患儿数量不断增长, 但多年来胰岛素治疗尚无规范化 指南而一直以经验为基础。各治疗中心之间差异甚大,缺乏 循证医学证据和必要的更新, 观念和方法与国际上存在较 大差距,严重影响糖尿病治疗和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推进儿 童及青少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规范化, 中华医学会儿科 学 分 会 内 分 泌 遗 传 代 谢 学 组 以 ISPAD 指 南 2009 为 基 准 , 参照多个国际学会的相关指南或共识, 结合国内的实际情 况和各糖尿病治疗中心的诊疗经验, 组织该领域的专家进 行了充分的讨论,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内儿童及 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
·255·
通 常 餐 前 20~30 min 注 射 以 保 证 充 分 发 挥 作 用 ;而 中 效 胰 岛素或基础 / 胰岛素类似物通常在睡前或者每日 2 次早晚 注射,偶尔也可在早餐或中餐前注射。
除上述常用方案外, 尚有各类变通的胰岛索治疗方案。 强化治疗方案也可以通过胰岛素泵实施。
糖 尿 病 控 制 与 并 发 症 研 究(DCCT)及 其 后 续 的 糖 尿 病 干预和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长期的血糖控制,通过强 化胰岛素治疗及体重控制和教育等方式, 可以减少或延缓 T1DM 患 者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这 一 结 论 在 儿 童 中 也 适 用 。 [16-18]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糖尿病中心开始倾向使用基础一餐时这 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式。 随机试验显示基础.餐时方案,每 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比每日 2 次治疗的血糖 控制水平更好[19]。 DCCT 研究证明强化治疗方式的远期并 发症发生率更低[16]。 儿童每天至少应使用 2 次胰岛素治疗。 仅有部分缓解期儿童在短期内通过 1 次中效或者长效胰岛 素即可获得满意的代谢控制。出于安全性考虑,建议 6 岁以 上儿童使用强化方案。
·253·
柳州医学 2011 年第 24 卷第 4 期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 年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前言 糖尿病儿童不同于一般儿童, 他们在长期的治疗中有 着特殊的需求并随着成长而不断变化。 1992 年国际糖尿病 联 盟(IDF)考 虑 到 该 群 体 的 特 殊 性 成 立 了 专 门 委 员 会(Task Force)。 1993 年 9 月 4 日, 儿童及青 少 年 国 际 糖 尿 病 学 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Diabetes,ISPAD)在 圣 温 森 特(SL Vincent)提 出 应 “提 高 全 世 界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的 宣言。 IDF 专门委员会与 ISPAD 共同发布了“社会应对患病 儿童和家庭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包括医疗、社会、公众、政 府的各种努力以及企业的资源及支持”的宗旨。 其后分别在 1995 年雅典,1997 年里斯本和 1999 年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糖 尿病大会上对圣温森特宣言中一些建议的实施计划加以评 价, 并按照计划于 2000 年出版了 《ISPAD 共识指南》(《ISPADconsensus guideline 2000))。 该指南从定义、流行病学直 至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分章节详细论述,特别贯彻了以教育 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敦促所有糖尿病患者,包括儿童、青少 年、成年和老年人都应具备 独立 、平等和自立的意识 。 该指南 出版后得到广泛欢迎,成为儿科内分泌医师乃至普通儿科医
一、胰岛素的种类和剂型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 1 型糖尿病(T1DM)患儿血糖的主要手 段。 临床以 DNA 重组人胰岛素为主要剂型。 近年有新的胰岛 素类似物用于糖尿病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临 床常用的胰岛素按照其作用时间分为速效、短效、中效、长效剂 型(表 1)。
表 1 胰岛素种类及作用特点[1]
柳州医学 2011 年第 24 卷第 4 期
个注射器而无相互问影响, 适合任一比例配比的胰岛索方 案。
(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国际市场上有三种速效胰岛索类似物即谷赖胰岛索、 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后两种已经在国内上市。与短效 胰岛素相比,它们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表 1)。 有证据表 明,其迅速起效的特点不仅可降低餐后高血糖,还可减少夜 间发生的 低 血 糖[2]。 ISPAD 指 南 资 料 显 示[1],T1DM 患 儿 使 用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后,加权平均糖化血红蛋 白(HbAIc)下 降 0.1%,用胰岛素泵(CSII)治疗则下降 0.2%;使用门冬胰岛 素及赖脯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有所降低: 严重低血 糖 的 平 均 发 生 频 率 分 别 为 26.8 例 / 100 患 儿 年 和 46.1 例 / 100 患儿年。 儿童及青少年使 用这些类似物治疗 后 虽 然 血 糖控制水平并未有显著改善, 但是低血糖发生频率明显下 降。 门冬胰岛素是惟一被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 于 2 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速效 胰岛素类似物制剂。赖脯胰岛素的建议使用年龄是 12 岁以 上,未被批准用于妊娠患者。门冬胰岛素可以在餐前即刻注 射,必要时也可在进食后立即注射。 即便是餐后注射,门冬 胰 岛 素 对 餐 后 血 糖 及 HbAlc 的 控 制 也 能 达 到 与 短 效 人 胰 岛素餐前 30 min 注射相同的水平[3]。 门冬胰岛素餐时即刻 或餐后应用不受饮食习惯的约束,增加了治疗的灵活性,为 难于规律进食的婴幼儿患者提供了一种有用的选择。 减少 了家长对患儿拒绝进食时发生低血糖的担忧, 提高了患儿 及 家 长 的 治 疗 满 意 度 [3]。 (三)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长 效 胰 岛 素 类 似 物 皮 下 注 射 后 较 NPH 吸 收 更 加 缓 慢、稳定,作用时间更长。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两种长效胰岛 素类似物, 即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的药效学和药代动 力学相似[4],能 够 更 好 地 模 拟 生 理 性 基 础 胰 岛 素 分 泌 ,较 使 用 NPH 的日间变异性更小[5],可 以 提 供 更 加 稳 定 可 靠 的 疗 效和安全性。 甘精胰岛素及地特胰岛素治疗可以在降低 HbAle 水平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这 是其最为显著的 特 征 。 [5,6] 1. 甘精胰岛素:试验观察表明甘精胰岛素不存在 蓄 积 效 应[7]。 在 成 人 中 甘 精 胰 岛 素 可 持 续 作 用 24 h,注 射 20 h 后,其 效 果 才 逐 渐 减 弱[8]。 甘 精 胰 岛 素 是 清 亮 的 制 剂 ,注 射 后原位沉淀。曾有报道儿童注射甘精胰岛素后有烧灼感,与 局部 pH 值偏酸有关[9]。 使用每日 1 次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患 儿 HbAlc 水平较传统胰 岛 素 方 案 有 轻 度 下 降 ,低 血 糖 的 发 生率减少[10]。 甘精胰岛素在国内尚未 被批准用于儿童患者 及妊娠患者。 2. 地特胰岛素:成年人中进行的葡萄糖钳夹试验证实 地特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可以达到 24 h。 在 T1DM 儿童(6~ 12 岁)和 青 少 年(13~17 岁)中 进 行 药 代 动 力 学 研 究 ,并 与 患 有 T1DM 的成人进行比较,显示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差异[11]。 地特胰岛素是酰化胰岛素, 注射后形成双六聚体并与白蛋 白 结 合 。 其 吸 收 度 的 个 体 变 异 性 最 低 [12]; 在 儿 童 青 少 年
(四)预混胰岛素制剂 按照一定比例将不同的胰岛素制剂装入一个安瓿中的 胰岛素为预混胰岛素。一般用于每天 2 次注射,可减少自我 抽取导致的剂量误差,但无调整比例的灵活性。青少年使用 时代谢指标控制较差[15]。 国内可提供的预混胰岛素剂型 有 25:75、30:70 和 50:50。 (五)吸入性胰岛素 2007 年,吸人性胰岛素已经退市。 二、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及儿童胰岛素常用的治疗方案 (一)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1. T1DM 患儿。 2. 需要短期强化控制高血糖的 2 型糖尿病患儿。 3. 不 能 采 用 口 服 降 糖 药 治 疗 的 或 肝 肾 功 能 损 害 的 非 T1DM 患儿。 4. 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 儿童期因年龄、生理阶段和生活规律的不同,要求制定 针对患儿的个体化胰岛素治疗方案。 正常人生理状况下的 胰岛素分泌可以分为较为平缓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和进餐后 高的胰岛素分泌两大部分。餐后分泌量及频度与进食相关。 因此不同生活规律者应采用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二)常用的治疗方案 1. 每日 2 次方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或短效胰 岛 素 与 中效胰岛素混合,在早晚餐前使用。 2. 每 日 3 次 / 多 次 方 案 :早 餐 前 速 效 胰 岛 素 类 似 物 或 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混合, 于下午加餐前或晚餐前使 用速效或短效胰岛素,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进行治疗。 3. 基 础-餐 时 方 案 :一 般 每 日 总 体 胰 岛 素 需 要 量 中 的 40%~60%(对 胰 岛 素 使 用 经 验 不 足 者 ,建 议 从 较 低 比 例 开 始 ) 应当由基础胰岛素提供, 余量分次餐前给予速效或短效胰 岛素。餐时的速效胰岛素通常在每餐前或餐后立即注射,但 餐 前 15 min 注 射 可 能 效 果 更 好 ,尤 其 早 餐 前 ;短 效 胰 岛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