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上古代诗歌四首复习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复习要点
4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要点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写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huán),返回途中登上了秦皇汉武都曾登过的碣石山,秋风萧瑟,感慨万千之下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融汇了作者的昂扬奋发的精神,表现为苍劲雄浑的风格。
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歌内容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著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本诗选自《曹操集》。
三、重点字词临:到达。
碣(jié)石:山名,在河北昌黎。
沧海:大海。
这里指渤海。
何:副词,起强调作用,意思为“多么”。
澹(dàn)澹:(水波)荡漾。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
竦,高起。
峙,挺立。
萧瑟(xiāo sè):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行:运行。
若:好像。
星汉:银河。
幸:庆幸。
至:极点。
以:介词,用。
咏:歌唱,用诗歌来抒发。
志:志向,志趣。
四、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写景,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五、知识点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本诗写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辽阔表现自己的广阔胸襟和豪迈气魄。
诗人甚至将眼光放在银河和宇宙上,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诗人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
“日月”四句诗写景的高潮,诗人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勾画出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和波澜壮阔的气势。
3、诗歌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复习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复习资料
一、知识结构
《观沧海》
1.文学常识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沛国谯县人。
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
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
2.重点内容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叙事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享年61岁,
2.重点内容
(1)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简答题:1、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修辞是互文。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李白【原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简答题:1、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答:修辞及表达情感角度:拟人。
将月亮人格化,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作者】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背景】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主题思想】《观沧海》描摹了大海气吞山河、笼涵宇宙的雄伟景象,抒发诗人雄浑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统一祖国的愿望。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共36张PPT)21—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读《天净沙 .秋思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 因思乡产生的孤寂愁苦 的 情绪。(3分)
2、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 涌现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啊,庆幸得很,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 己内心的志向。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 “观”字展 开写登山所见。
2、作者“观”了哪些景物?其中哪 些是实景,哪些是想像之景?
.
实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 风、洪波 虚景:日月星汉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
复习内容
1、默写、背诵古诗。 2、识记重点词语解释,理解
诗意。 3、结合课堂笔记,赏析重点
诗句,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文常回顾
1、《观沧海》一诗选自 《乐府诗,作集者》 ,
字 曹操,
孟的德政治家东、军汉事末家年、诗人。他与其
子 、 合称为“三曹曹丕”。其曹诗植大都抒发自己
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
魄雄伟,慷慨悲凉。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 乐府 诗;从四表言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写
景诗(抒情感诗怀)。
作者文常回顾
3、李白, 唐代 诗人,字 太白,号 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 史上伟大的,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 有“ 诗仙”之称.著有 《李太白全集。》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人思乡的孤寂愁 苦情绪。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梳理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字音】碣(jié)石澹澹(dàndàn)竦峙(sǒngzhì)萧瑟(xiāosè)幸甚至哉(zāi)【注释】(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zhì):高高地耸立。
竦:通“耸”,高起。
峙,挺立。
(9)萧瑟(xiāo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幸:庆幸。
甚:极其,很。
至:极点。
哉:语气词。
(15)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16)以:用(歌以咏)。
咏:歌吟。
咏志:既表达心志。
志:理想。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作家、作品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
4.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认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是继屈原以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合称为“李杜”。
他的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汲取营养,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王昌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1)王昌龄:唐代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2)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3)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4)与:给。
(5)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杨花落尽,杜鹃鸟生生哀啼,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一同伴您奔赴夜郎之西。
【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出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渲染了暮春环境,烘托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闻到龙标过五溪”“过五溪”点明贬谪之地的荒远,暗含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牵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拜托明月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主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 重点知识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必须掌握的内容: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
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归纳一、《观沧海》【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并以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遗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
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写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文体知识】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年)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天净沙•秋思》【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4 古代诗歌四首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东临碣• 石(jí) jié B.幸甚至哉• (zāi) C.洪波涌起(yǒng)
• D.风正一帆悬• (xián) xuán
水何澹• 澹(dàn) 山岛竦• 峙• (sǒng chì) zhì 子规啼• (tí) 秋风萧• 瑟• (xiāo sè)
(4)[2018•天津节选]在古代,诗人常常借飞鸟来表情达意。 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乡书何处达? ___归__雁__洛__阳__边____”,用雁儿送信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
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 C )
A汉.朝文时姬,归苏汉武出B使.匈霸奴王,别被单姬于扣留后流放到苦寒地带放 C羊.。苏多武年牧后羊,匈D奴.与楚汉汉朝言相和争,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____。(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补充律诗,要考虑词性相对,结构相 同。“初日”是名词,所以和“高风” 相对应。“在”介词对应“还”。
9.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经典咏 流传》等节目相继在央视热播。于是,“传承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的好处”也成了同学们热议的话题。请你就此 话题发表看法。 开放性问题,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 题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__随__君__直__到__夜__郎__西____”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
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3) [2019•青岛]《次北固山下》中,“__潮__平__两__岸__阔__, ___风__正__一__帆__悬___”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 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考的考点:第1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4古代诗歌四首1.重点字碣.石(jié) 沧.海(cāng)澹.(dàn)竦峙..(sǒng zhì)萧瑟..(xiāo sè)枯藤.(téng) 2.重点词语临:到达,登上。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左迁:降职。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3.词类活用东.临碣石(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行舟绿水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4.一词多义以⎩⎪⎨⎪⎧ 歌以.咏志(介词,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连词,表目的,来)5.古今异义次.北固山下(古义:停宿。
今义:次序) 6.文言句式歌以咏志(宾语前置,即“以歌咏志”)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想象——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拟人、抒情——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景物描写——画面恢宏阔大,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行平稳,同时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壮丽的风景也表现了出来。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哲理句——描写景物节令,蕴含自然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景物描写——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仅仅十八字,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长无尽。
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卒章显志——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想起家乡时肝肠寸断的凄苦之情。
观沧海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勒了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及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课件
夜郎: 地名
诗意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
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
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点明时令:暮春 “杨花”飘忽不定,含飘零之感,暗喻征人前途未卜,奠
习题
● 1、首联中的 客路、 行舟 两个词已暗含 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2、诗中_______海__日__生残夜 、_江__春__入_旧__年_____ 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象,暗示时光流逝, 蕴含自然理趣。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 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复
习
课
目录
CONTENTS
01 观沧海 曹操 02 次北固山下 王湾 0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04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复习方 掌握作者、背景等文学常识。 3.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4. 锤炼字词,赏析名句。
观沧海 曹操
文学常识
体裁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乐府初设于秦代,为当时“少府”下 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 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 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 《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诗体,《陌上桑》和《孔雀东南 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 南飞 》与《木兰诗 》合称“乐府双璧”。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课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意: 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 停地啼鸣,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 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 给天上的, 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 郎的西边。
问题探究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 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问题探究
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 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互文的手法,描画 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 开阔的胸怀和宏伟的抱负。
诗歌情感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 神秘的想象,描画了大海吞吐月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 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 立业宏伟抱负。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秋风萧瑟[sè], 洪波涌起。
竦峙:耸立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萧瑟 :风吹动树木发出的声音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若:好像
幸甚至哉[zāi],歌以咏志。
星汉:银河
译文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 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 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的; 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好像也都诞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 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荣幸到了极点,且让我引吭高 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诗歌背景
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占据在北方边 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 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 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 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重要知识点总结
1 / 4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言知识
✧
重点字 碣.
(jié)石 澹.(dàn)澹 竦峙..
(sǒngzhì) 悬.(xuán) 枯藤.
(téng) 天yá(涯) xiāo(萧)瑟
✧ 古今异义
1.东临.
碣石 古义:到达,登上。
今义:靠近。
2.次.
北固山下 古义:停宿。
今义:次序,等第。
3.乡书.
何处达 古义:书信。
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 一词多义
1.以⎩⎪⎨⎪⎧以.观沧海(来,连词)歌以.
咏志(拿,用,介词) 2.何⎩⎪⎨⎪⎧水何.澹澹(多么,副词)乡书何.
处达(什么,疑问代词) 3.行⎩⎪⎨⎪⎧日月之行.(运行,动词)行.舟绿水前(行驶,动词) 诗文对照翻译
观沧海
东 临 碣石①,以 观 沧 海②。
向东征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水 何 澹 澹③,山 岛 竦 峙④。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耸立在海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材详解(预习、复习、备课参考资料)
4 古代诗歌四首一、字音字形碣石(jié)澹澹(dàn)竦峙(sǒng zhì)萧瑟(sè)没马蹄(mò)枯藤(téng)二、词语解释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临,到达,登上。
以,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3.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以,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歌以咏志,倒装句,宾语前置,应该为“以歌咏志”。
4.杨花,柳絮。
5.子规,又称“杜鹃”。
6.客路,旅人前行的道路。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年已到来。
8.行舟绿水前: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9.断肠人在天涯:断肠,形容悲伤到了极点。
三、文学常识(一)《观沧海》1.诗人简介: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诗体简介: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3.题解:交代了事件“观沧海”。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有“诗仙”之称。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2.七绝:一句七个字,每首诗四句。
3.题解:左迁,贬官。
(三)《次北固山下》1.诗体简介: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2.题解:次,停留。
(四)《天净沙秋思》1.诗人简介: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晚号“东篱”。
《秋思》被人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2.诗体简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是特定时节,“思”是题眼,“秋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学习要点
要求掌握的字词
碣(jié)
字
石 澹澹(dàn dàn)
音 竦峙(sǒng zhì)
字 没(mò)
义
词语积累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词 语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 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释 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
义 节候已到初春。
王湾,洛阳人。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 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 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 地),接着东行去苏州。此诗当于此时写就。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 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
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
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天涯:名词,这里指天边。
断肠人:形容伤心被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
度悲伤的旅人。
相关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要点
预习方法
预习内容
预习目标
1、略读 2、精读 3、研读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掌握基础字词,理解词义。了
解作者,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初读课文
逐字逐段阅读课文
思考诗、词中心思想。划出文 章中有疑问的地方。 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就迎刃而 解了。
看课文视频朗读背诵诗词。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所 Nhomakorabea含的意境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 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 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 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 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 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碣)石澹.澹(dàn)sǒng zhì(竦峙)
萧瑟
..(xiāo sè) 枯téng(藤) 天yá(涯)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我寄愁心/与明月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D.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D项断肠人/在天涯。
)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登上、到达) (2)水何澹澹
..(水波荡漾的样子)
(3)山岛竦峙
..(耸立) (4)海日生.残夜(升起)
(5)乡书.何处达(信) (6)断肠
..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
4.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朝代)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其诗歌大多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3)王昌龄,字少伯,唐代(朝代)诗人。
唐代著名边塞(诗派)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4)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5.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观沧海》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题目,“秋思”是曲牌名。
(解析:D项“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
7.为培养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请你仿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③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田园诗……
④按朝代分:唐诗、宋词、元曲……
(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示例:①让报名的同学们上台朗诵;②让老师和同学评评谁朗诵得最好;③总结诗歌朗诵技巧;④颁奖;⑤结束。
02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8.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
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本诗的诗眼是“观”。
“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
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10.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作为诗的开头。
示例:写已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11.请对本诗的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示例: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12.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13.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解析:A项“次”是停宿的意思。
)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题目。
1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15.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
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解析:C项“小桥流水人家”反衬了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
)
03拓展阅读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6.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17.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示例: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