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城南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概念,认识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3. 通过诗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
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
4.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
5.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表达手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景物形象表达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课堂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开场,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景物形象是什么。
3.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4. 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景物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5. 进行案例分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其中的景物形象。
6.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互相交流和学习。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并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运用景物形象。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并尝试创作一首含有景物形象的诗歌。
9.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
10.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作业实践,提高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并在写作中运用所学,提升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分享等,评估学生对景物形象概念的理解程度。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 学案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一、二、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的用词术语。
凄苦、寂寞、惆怅、高洁、隐逸、脱俗、哀怨、欢快、清幽、静谧、阴冷、孤寂、落寞。
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清新明丽、孤寂冷清、恬静优美、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萧瑟凄凉
三、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四、导引试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小结
收获
存在问题
落花:实让人惋惜。
总结: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自己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这就是意象。
从这首诗歌中可以归纳出两点:有些形象可以引发我们的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自
我
检
测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一——形象鉴赏(景物)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中常见形象的类型——景物形象。
2.掌握形象分析的方法与步骤,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3.掌握诗歌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正确答题。
学习重点:1.了解诗歌中常见形象的类型——景物形象。
2.掌握形象分析的方法与步骤,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学习过程一、自学引导(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这些意象合起来共同创造一种意境。
(2)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
(3)“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二、真题回顾(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解析】这道题从题干要求来看,第一问,只要求把诗句中描写的景象描述出来就可以了,属于对诗句内容理解这一层次的考查。
理解时要注意先把不同的景物拆分开(“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再用现代汉语把所描写的景色表达出来。
然后再参照其他三联的内容,首联景物描写所营造的氛围也便呼之欲出。
三、精讲点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题目。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教案教案标题: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并能够用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描述这些形象。
2. 学生能够通过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培养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鉴赏,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的诗歌作品,包括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的诗歌。
2.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素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3. 准备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动材料,包括诗歌分析和形象描述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素材引起学生对景物形象的兴趣,例如播放一段描绘大自然景色的音频或展示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景物形象的感受和想法。
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并引导学生一起朗读。
2.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包括使用的词语、表达方式和意象等。
3. 学生讨论并总结出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实践(20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2.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表演等方式,将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呈现出来。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出鉴赏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5分钟)1. 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描写景物的诗歌作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诗歌,并与同学分享。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绘画、写作或表演作品,评价其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多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培养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感受周围的景物,培养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注和理解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2.1《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案
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容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解析概括人物的形象应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理想抱负等方面去分析。
这首词,形象鲜明,情趣生动。
艺术上很有特色,通俗、风趣。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做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自己的容貌被人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
作者虽然无端被人嘲弄,却不恼不愠,机智应对他人嘲讽,竟幽默诙谐地感谢“良匠”的抬举,自信一旦找到了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下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的情形。
“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
“只疑远赴蟾宫”,还要打算远远地去“蟾宫”折桂。
“雨余时候夕阳红”,雨过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红。
这是形容飞黄腾达的景象。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幽默诙谐、乐观自信、志向高远的侯蒙形象便跃然纸上。
阅读这首词千万别忽略了利用写作背景的介绍。
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
如戏称把他形貌画在风筝上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他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
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
结尾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2.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和主旨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
2. 诗歌景物形象的作用。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引导学生思考景物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准备相关的诗歌文本,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的图片。
3. 学生反馈表格:用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延伸1. 进一步分析其他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并注重景物形象的描绘。
九、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够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艺术。
十、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景物,并尝试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江南春》1. 展示诗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案
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授课时间课时(或上课用时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意象和意境的一般常识2.能力目标:掌握解答意象、意境题的基本方法。
3.素质目标: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鉴赏诗歌意象。
4.思政目标:感知古代诗歌独特的景物描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掌握解答意象、意境题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鉴赏诗歌意象。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讲练结合;诱导启发五、教学准备1.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整理考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1.课前预习《优化设计》p281——p282,画面描述三步骤。
课中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学习:(约3分钟)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古人给我们留下来许多优秀的诗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在古诗词中,作者描写了许多的景物,往往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也就是说描绘了很多画面,这就是我们常说诗歌的景象,这些画面与诗人的情感史交融在一起的,作者或喜或悲,或触景生情,这些都是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中需要注意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鉴赏诗歌形象(景、意境)。
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二、第一课时:内容精讲(35分钟)一、总体把握:积累知识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诗人的主观思想、情感“象”——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不是纯客观物象)意象=物象+情思燕子----今非昔比、物在人亡嫦娥----孤独、悔恨杨花----离散、漂泊杨柳----离别日----暗喻明君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长亭----离别南浦、西楼—送别之地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识记意象顺口溜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设计精编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设计(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园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作文大全、励志故事、演讲致辞、诗词诗句、口号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essays, inspirational stories, speeches, poems, sloga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设计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设计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具体考查内容;2、掌握解答诗歌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共5篇)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共5篇)第一篇: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诗歌鉴赏二: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一、考点说明二、常见题型题型一:意象题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1、什么是意象?(见金榜)3、通过意象特点准确把握诗人寄寓的情感每拿到一首诗。
都要先解决四个问题: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这些意象组合成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诗中的景与情属于哪种组合方式?这四步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其中的关键是意象特点的把握,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通往作者情感世界的路径。
客观物象本来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对其“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的主观情感。
而诗人“着我之色”往往体现在某些景物描写的修饰语上,正是这些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我们如能注意相关的修饰语,准确理解其表达作用,对正确解读诗歌将会事半功倍。
(1)把握意象前的形容词藤、树、鸦、桥、道、风、马,然后再找出这些物象之前的修饰语:枯、老、昏、小、古、西、瘦,如此一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2、积累一些特殊的意象,领悟其象征意义(见印发的复习材料)很典型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曲中写到的景物:藤是干枯、毫无生气的,树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噪鸦,桥是少人经过的孤桥。
道是荒凉废弃的古道,构成了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落照图,作者那份凄凉悲苦的心境也就不难把握了。
又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修饰“山”的“万仞”和修饰“城”的“孤”字,似乎让人看到在苍茫天地之间,在戍边将士内心的凄凉由此便可直接抵达人心。
(2)关注描写色彩的词语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则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满山对比强烈,由此即可感知作者内心的乐观与昂扬。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采用极为明快的对比色。
使画面显得十分绚烂,使情感表达得透亮而热烈。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 学会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4.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5.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练习和巩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美妙之处。
2. 讲解: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解读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4. 练习:提供一些诗歌作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分析和解读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学生能够解读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独立分析和解读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五、教学资源1. 诗歌作品集:提供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图片和文字。
3. 练习题库: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景物表达情感。
2. 小组竞赛:设立小组竞赛环节,各小组需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并解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首含有丰富景物形象的诗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对景物形象的运用。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联。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2.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诗歌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联。
4. 鉴赏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欣赏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思考景物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概念,分析不同类型的景物形象。
3.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讲解描绘、衬托、象征等手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诗歌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联: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景物形象表达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5. 鉴赏方法与技巧: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等。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及其作用。
3. 练习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对一首诗歌进行鉴赏。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以李白的《庐山谣》为例,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如何突出庐山的壮丽景色。
2. 探讨诗人如何运用景物形象表达自己的豪放情怀。
七、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
2. 讨论景物形象如何体现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八、诗歌创作练习:1.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运用景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互评,教师指导,提高诗歌创作的鉴赏力和表现力。
九、拓展阅读: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人的景物诗,扩大阅读范围。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和作用。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和解题技巧。
三、教学重点1.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和解题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审美。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解题和实践。
教案内容:一、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定义:诗歌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写作手法。
2. 分类:自然景物、社会景物、人物景物等。
二、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1. 营造氛围:通过描绘景物形象来营造诗歌的情感氛围。
2. 表现主题:通过景物形象来表达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3. 抒发情感:通过景物形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三、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1. 直观描写:直接描绘景物的外貌和特征。
2. 象征手法:通过景物象征意义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 修辞手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景物形象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四、诗歌景物形象的解题技巧1. 分析题目: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考查的内容和要求。
2. 理解诗歌:整体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3. 分析景物形象: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4. 联系情感:将景物形象与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联系起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五、练习题1. 请简述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请举例说明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第一章: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与重要性1.1 诗歌景物形象的定义1.2 诗歌景物形象的重要性1.3 诗歌景物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关系第二章:诗歌景物形象的分类与特点2.1 自然景物形象2.2 社会景物形象2.3 诗歌景物形象的特点第三章: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3.1 直接描写3.2 间接描写3.3 对比描写3.4 象征描写第四章:诗歌景物形象的作用与意义4.1 营造氛围4.2 突出主题4.3 表达情感4.4 引发思考第五章: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方法与技巧5.1 观察细节5.2 理解寓意5.3 联系背景5.4 感受情感第六章:诗歌景物形象案例分析6.1 选取典型诗歌进行分析6.2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特点6.3 探讨诗歌景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第七章:诗歌景物形象的创作与实践7.1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7.2 强调诗歌景物形象的描绘与表达7.3 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进行评价第八章:诗歌景物形象的综合练习8.1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8.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互相交流8.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第九章:诗歌景物形象鉴赏的拓展阅读9.1 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进行阅读9.3 分享读后感并进行交流和讨论第十章:诗歌景物形象鉴赏的总结与反思10.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10.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10.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与重要性补充说明:需要明确诗歌景物形象是指在诗歌中通过描绘自然、社会等景物来表达情感、主题等的手法和技巧。
要强调诗歌景物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诗歌景物形象的分类与特点补充说明:需要详细讲解自然景物形象、社会景物形象等不同类型的景物形象,并强调它们各自的特点,如自然景物形象的美丽、恬静等,社会景物形象的繁华、喧嚣等。
三、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补充说明:需要详细介绍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不同的表达手法,并通过具体的诗歌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手法。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2.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3. 诗歌景物形象的意义4. 分析与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实例5. 练习与思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达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诗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景物形象的意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景物形象的理解和鉴赏心得。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首美丽的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讲解: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达手法。
3. 分析:分析具体的诗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景物形象的意义。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景物形象的理解和鉴赏心得。
5.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目的质量和速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达手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展示了对诗歌景物形象的兴趣和热情。
但在个人陈述的评估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景物形象的表达和描绘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描绘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情感表达2. 诗歌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3. 诗歌景物形象与诗人思想感情的联系4. 分析与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情感与象征意义5. 练习与思考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诗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景物形象的情感与象征意义。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意象)复习课教学设计含反思
诗歌鉴赏(意象)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传统意象的寓意。
能力目标:1.教会学生掌握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鉴赏的方法。
难点:鉴赏诗歌的意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先秦的诗经、楚辞,汉、魏晋的乐府古诗,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中一颗颗璀璨明珠。
历代诗歌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堪称我国民族语言的结晶。
我们先看“语文1”第一单元学习要求第二段中一段话“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这说明鉴赏诗歌的意象与把握诗歌的情感是学习诗歌单元的重点。
众所周知,诗歌常常用具体的意象来营造诗歌的意境,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可以说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
二、引入主体内容(一)诗歌意象的内涵(给学生明确什么是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景象,形象。
对于这种蕴含着深厚文化或诗人感情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意象”,即意中之象。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有了“人”“花”“月”“鸟”“涧”等意象的组合,才有了静谧恬然的意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有了“月”和“江”的意象组合,于是就有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宇宙畅想。
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二)诗歌意象的特点(概括常见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1、含蓄性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
以物喻人香草——君子恶禽——小人。
以物寄情杨柳——惜别圆月——思乡落花——伤春浮云——漂泊流水——惜时古迹——怀旧黄叶——悲秋莲花——高洁红豆——相思丁香——哀愁红药——悲苦羌笛——凄切芳草——离恨以物指事舟楫——引荐长亭——送别2、特定性在不同的诗句中,特定的意象都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定稿
教学目标:
1.了解景物形象的设题类型
2.掌握鉴赏景物形象的答题模式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6分)
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答案二:词的上阙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象:田间桑树已长出新芽,邻居家的蚕卵孵出幼蚕,黄犊在山坡上吃草、鸣叫,夕阳斜照,林中乌鸦归巢。
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答案三:词的上阕通过写田间桑树萌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黄色的牛犊在长满细嫩青草的平缓山坡鸣叫,及晚归的乌鸦散落在夕阳斜照的树林中栖息的画面,‖渲染出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考试方向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象)?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4)“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范式】
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景——境——情)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三、达标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①[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
【解析】解答分析古诗意境试题采用“描→点→析”三步法。
【答案】(步骤一)半夜,四野万籁无声,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泉水轻声作响,山中的鸟儿不时传来一声鸣叫。
(步骤二)作者描绘出月下西园凄清寂静的景象,(步骤三)抒发了自己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郁悒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晚唐诗人,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提问: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参考答案: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绘景)营造了一种凄凉败落的意境。
(意境)表达了自己的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怀古伤今之情)(情感)。
四、作业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晚唐诗人,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参考答案:
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
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
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
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
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
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
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绘景)
营造了一种凄凉败落的意境。
(意境)表达了自己的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怀古伤今之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