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元胞自动机探讨商业性CPUE与资源量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cpu资源需求计算公式

cpu资源需求计算公式

cpu资源需求计算公式
计算 CPU 资源需求的公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具体参数
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估算 CPU 资源需求:
CPU 资源需求 = 基准 CPU 使用率× (1 + 预期增长率)× 同时用户数。

其中,基准 CPU 使用率是指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平均 CPU 使用率,预期增长率是指预计的系统负载增长率,同时用户数是指
系统同时处理的用户数。

另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系统特点来确定 CPU 资源
需求的公式。

例如,在虚拟化环境下,可以考虑虚拟 CPU 的数量和
分配策略;在多线程应用中,可以考虑线程数和并发请求量等因素。

总之,确定 CPU 资源需求的公式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根据具
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实际的运行需求。

算力的三大定律

算力的三大定律

算力的三大定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算力的三大定律是指计算力量的三个基本规律,也是计算机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力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下面就来谈谈算力的三大定律,它们分别为摩尔定律、埃姆斯特定律和克劳德-香农定律。

摩尔定律是计算机领域最为著名的定律之一,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在1965年提出。

摩尔定律的内容是指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24个月翻一番,同时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机的速度每两年就会提升一倍,而价格则不变。

这一定律的作用在于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晶体管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极限,摩尔定律也面临着挑战。

埃姆斯特定律是计算机领域另一条重要的定律,由德国科学家埃姆斯特提出。

埃姆斯特定律的内容是指技术的更新周期越短,系统的成本也就越高。

这一定律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在更新技术时应慎之又慎,不可只因为追求新技术而忽视其成本。

一味地追求技术更新对于企业而言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因此需要在技术更新前进行充分的考量和分析。

克劳德-香农定律则是信息论中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提出。

克劳德-香农定律的内容是指信息的传输速率与信道容量有直接的关系,当信道容量越大,信息传输速率也就越快。

克劳德-香农定律对于通信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是现代通信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利用信道资源,可以充分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和速度,从而满足人们对信息交流的需求。

算力的三大定律为我们提供了在计算机、通信等领域中应用的基本规律。

这些定律的提出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也为我们提供了在实践中的指导。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研究和发展这些定律,以推动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本文2000字,已完成】第二篇示例:算力是指一个系统或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执行某一种运算的能力,也就是计算机的性能。

电脑核心部件CPU知识科普

电脑核心部件CPU知识科普

电脑核心部件CPU知识科普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常也称为微处理器。

它被人们称为电脑的心脏。

它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元件,它的内部由几百万个晶体管组成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

CPU作为一个电脑的核心部件,是大家最关注的电脑硬件,甚至将CPU的好坏作为衡量PC好坏的唯一条件,足可见CPU的在硬件中的核心地位,而CPU 制造技术也是IT技术里最高阶的技术之一,下文,将与大家探讨下未来CPU技术的发展方向,如果把电脑比作人,那么CPU就是的大脑,其主要功能是对系统操作指令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如果,对CPU生产厂商了解不深的话,估计只知道英特尔(intel)这个品牌,因为目前主流笔记本电脑市场大多数为intel的CPU,其实,除了英特尔外,还有如超微(AMD)、飞腾、盛威等CPU厂商;其中“飞腾”芯片更是为“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量身定制,由国防科大研制的CPU。

(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高达每秒数千万亿次)。

本文,也主要跟大家科普CPU的相关知识,打起12分精神,下面进入干货时间。

一、CPU的核心——指令处理中心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是核心,也叫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

随着双核CPU的推出,现在CPU已经达到三核、四核甚至更多的核心,很多用户可能还不太明白什么是双核或多核CPU。

一般说来,新的核心类型往往比老的核心类型具有更好的性能(例如同频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 1.8A GHz就要比Willamette核心的Pentium 4 1.8GHz性能要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新核心类型刚推出时,由于技术不完善或新的架构和制造工艺不成熟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新的核心类型的性能反而还不如老的核心类型的性能。

所以大家别太快尝试新品,看看市场再决定。

《cpu及cpu寄存器》课件

《cpu及cpu寄存器》课件

寄存器的种类与功能
通用寄存器
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和运算结果,包括整数、浮点数等不同数据类型。
特殊寄存器
具有特定功能和用途的寄存器,如程序计数器、栈指针、状态寄存器等。
寄存器的作用与重要性
寄存器在CPU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提供高速数据访问,用于存储临时结果和重要状态,提高 CPU的计算效率和速度。
CPU及CPU寄存器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所有指令和进行数据处理。本课件将介 绍CPU的定义、组成,以及CPU寄存器的概念、种类与作用,让您深入了解 CPU与寄存器的关系与协作。
CPU的定义与作用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中控制和执行各种指令的核心组件。它负责从 内存中获取数据、进行数学和逻辑运算,并将结果存储回内存。
CPU的基本组成
控制单元
负责控制指令的流程和操作的顺序,以及管理和协调其他组件的工作。
运算单元
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比较等操作。
寄存器
存储和暂时保存数据和指令,提供快速访问和处理。
CPU寄存器的概念
寄存器是CPU内部的一种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和操作计算机程序中的数据和 指令。密的协作关系。寄存器提供数据和指令的存储和传 输,CPU通过控制单元和运算单元与寄存器进行交互,实现计算和数据处理。
总结和回顾
本课件介绍了CPU的定义和基本组成,以及CPU寄存器的概念、种类、功能 和重要性。通过深入了解CPU与寄存器的关系和协作,希望您对计算机的核 心部件有更全面的认识。

商务智能复习题

商务智能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数据仓库是随着时间变化(de),下面(de)描述不正确(de)是 ( C ).A. 数据仓库随时间(de)变化不断增加新(de)数据内容B. 捕捉到(de)新数据会覆盖原来(de)快照C. 数据仓库随事件变化不断删去旧(de)数据内容D. 数据仓库中包含大量(de)综合数据,这些综合数据会随着时间(de)变化不断地进行重新综合2. 有关数据仓库(de)开发特点,不正确(de)描述是( B ).A. 数据仓库使用(de)需求在开发初期就要明确B. 数据仓库开发要从数据出发C. 数据仓库(de)开发是一个不断循环(de)过程,是启发式(de)开发D. 在数据仓库环境中,并不存在操作型环境中所固定(de)和较确切(de)处理流,数据仓库中数据分析和处理更灵活,且没有固定(de)模式3. 在有关数据仓库测试,下列说法不正确(de)是 ( D ).A. 在完成数据仓库(de)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数据仓库进行各种测试.测试工作中要包括单元测试和系统测试.B. 当数据仓库(de)每个单独组件完成后,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单元测试.C. 系统(de)集成测试需要对数据仓库(de)所有组件进行大量(de)功能测试和回归测试.D. 在测试之前没必要制定详细(de)测试计划.4. 关于基本数据(de)元数据是指 ( D ).A. 基本元数据与数据源、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应用程序等结构相关(de)信息B. 基本元数据包括与企业相关(de)管理方面(de)数据和信息C. 基本元数据包括日志文件和简历执行处理(de)时序调度信息D. 基本元数据包括关于装载和更新处理,分析处理以及管理方面(de)信息6. 下面关于数据粒度(de)描述不正确(de)是 ( C ).A. 粒度是指数据仓库小数据单元(de)详细程度和级别B. 数据越详细,粒度就越小,级别也就越高C. 数据综合度越高,粒度也就越大,级别也就越高D. 粒度(de)具体划分将直接影响数据仓库中(de)数据量以及查询质量6. 关于OLAP(de)特性,下面正确(de)是:( D )(1)快速性 (2)可分析性 (3)多维性 (4)信息性 (5)共享性A. (1) (2) (3)B. (2) (3) (4)C. (1) (2) (3) (4)D. (1) (2) (3) (4) (5)7. 关于OLAP和OLTP(de)区别描述,不正确(de)是: ( C )A. OLAP主要是关于如何理解聚集(de)大量不同(de)数据,它与OTAP应用程序不同.B. 与OLAP应用程序不同,OLTP应用程序包含大量相对简单(de)事务.C. OLAP(de)特点在于事务量大,但事务内容比较简单且重复率高.D. OLAP是以数据仓库为基础(de),但其最终数据来源与OLTP一样均来自底层(de)数据库系统,两者面对(de)用户是相同(de).8. 关于OLAP和OLTP(de)说法,下列不正确(de)是: ( A )A. OLAP事务量大,但事务内容比较简单且重复率高B. OLAP(de)最终数据来源与OLTP不一样C. OLTP面对(de)是决策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D. OLTP以应用为核心,是应用驱动(de)9. OLAP技术(de)核心是( D ).A. 在线性B. 对用户(de)快速响应C. 互操作性D. 多维分析10.某超市研究销售纪录数据后发现,买啤酒(de)人很大概率也会购买尿布,这种属于数据挖掘(de)哪类问题 ( A )A. 关联规则B. 聚类C. 分类D. 自然语言处理11. 分析型CRM(de)( C )功能可以让CRM对所进行(de)销售活动相关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将客户所发生(de)交易与互动事件转化为有意义、高获利(de)销售商机.A. 促销管理B. 个性化和标准化C. 客户分析和建模D. 客户沟通12. 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设计组织关键绩效指标依次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A ).A. 确定关键成功领域、确定关键绩效要素、确定关键绩效指标B. 计划目标、实施目标、评价结果、反馈C. 确定目标、比较目标、收集分析数据、系统学习与改进、评价和提高D. 确定长期整体目标、确定短期目标13.什么是KDD ( A )A. 知识发现B. 领域知识发现C. 文档知识发现D. 动态知识发现14. 呼叫中心是一种基于( D )(de)一种新(de)综合信息服务系统.A IT技术B CTI技术C WEB技术D CRM技术15. 将原始数据进行集成、变换、维度规约、数值规约是在以下哪个步骤(de)任务 (C)A. 频繁模式挖掘B. 分类和预测C. 数据预处理D. 数据流挖掘16. 当不知道数据所带标签时,可以使用哪种技术促使带同类标签(de)数据与带其他标签(de)数据相分离 ( B )A. 分类B. 聚类C. 关联分析D. 隐马尔可夫链17. 使用交互式(de)和可视化(de)技术,对数据进行探索属于数据挖掘(de)哪一类任务(A)A. 探索性数据分析B. 建模描述C. 预测建模D. 寻找模式和规则18. 为数据(de)总体分布建模,把多维空间划分成组等问题属于数据挖掘(de)哪一类任务( B)A. 探索性数据分析B. 建模描述C. 预测建模D. 寻找模式和规则19. 建立一个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根据已知(de)变量值来预测其他某个变量值属于数据挖掘(de)哪一类任务 ( C )A. 根据内容检索B. 建模描述C. 预测建模D. 寻找模式和规则20. 用户有一种感兴趣(de)模式并且希望在数据集中找到相似(de)模式,属于数据挖掘哪一类任务 ( A )A. 根据内容检索B. 建模描述C. 预测建模D. 寻找模式和规则21.下面哪种不属于数据预处理(de)方法 ( D )A. 变量代换B. 离散化C. 聚集D. 估计遗漏值22.下面哪个不属于数据(de)属性类型( D ).A. 标称B. 序数C. 区间D. 相异23. 在上题中,属于定量(de)属性类型是( C ).A. 标称B. 序数C. 区间D. 相异24. 只有非零值才重要(de)二元属性被称作( C ).A. 计数属性B. 离散属性C. 非对称(de)二元属性D. 对称属性25.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特征选择(de)标准方法 ( D ).A. 嵌入B. 过滤C. 包装D. 抽样26.下面不属于创建新属性(de)相关方法(de)是( C ).A. 特征提取B. 特征修改C. 映射数据到新(de)空间D. 特征构造27. 下面哪个属于映射数据到新(de)空间(de)方法 ( A )A. 傅立叶变换B. 特征加权C. 渐进抽样D. 维归约28. 企业所建立(de)预测模型(de)好坏取决于模型在( A )上(de)表现效果.A. 得分集B. 训练集C. 测试集D. 评价集29. 客户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多重身份,下面哪一种不是其身份之一( C ).A. 行为身份B. 所有权身份C. 学习身份D. 决策身份30. 下列四条描述中,正确(de)一条是( B ).A. 企业实施数据挖掘,必须要有数据仓库.B. 企业要实施数据挖掘最好(de)方式是请编外专家.C. 企业购买现成数据挖掘模型(de)一个先决条件是:该企业(de)产品、客户、市场定位和所买来(de)现成模型设计之初(de)假设相吻合.D. 在建模(de)时侯,增益最高(de)模型就是最好(de)模型.31. 数据挖掘算法以( D )形式来组织数据.A. 行B. 列C. 记录D. 表格32. 企业要建立预测模型,需准备建模数据集,以下四条描述建模数据集正确(de)是( B ).A. 数据越多越好.B. 尽可能多(de)适合(de)数据.C. 得分集数据是建模集数据(de)一部分.D. 以上三条都正确.33. K—均值类别侦测要求输入(de)数据类型必须是( B ).A. 整型B. 数值型C. 字符型D. 逻辑型34. 在决策树和累计增益图(de)关系转化过程图中,决策树上某一页节点(de)增益与累计增益图上(de)( D )相对应.A. 线段长度B. 线段斜率C. 相对应(de)线段长度D. 相对应(de)线段斜率35. 企业为提升每个客户(de)价值,应实现( C )最优化.A. 促销活动B. 预算最优化C. 客户最优化D. 三者都不是36. 数据挖掘(de)经典案例“啤酒与尿布试验”最主要是应用了( C )数据挖掘方法.A. 分类B. 预测C. 组合或关联法则D. 聚类37. 企业成功实施数据挖掘, 需要以下( B )知识或技术.A. 预先(de)规划B. 对商业文体(de)理解C. 综合商业知识和技能D. 都需要38. 下列哪个不是专门用于可视化时间空间数据(de)技术( B ).A. 等高线图B. 饼图C. 曲面图D. 矢量场图39. 在抽样方法中,当合适(de)样本容量很难确定时,可以使用(de)抽样方法是 ( D ).A. 有放回(de)简单随机抽样B. 无放回(de)简单随机抽样C. 分层抽样D. 渐进抽样40. 设X={1,2,3}是频繁项集,则可由X产生( C )个关联规则.A. 4B. 5C. 6D. 741. 概念分层图是( B )图.A. 无向无环B. 有向无环C. 有向有环D. 无向有环42. 以下哪些算法是分类算法( B ).A. DBSCANB. C4.5C. K-MeanD. EM43. 以下哪些分类方法可以较好地避免样本(de)不平衡问题( A ).A. KNNB. SVMC. BayesD. 神经网络44. 以下关于人工神经网络(ANN)(de)描述错误(de)有 ( A ).A. 神经网络对训练数据中(de)噪声非常鲁棒B. 可以处理冗余特征C. 训练ANN是一个很耗时(de)过程D. 至少含有一个隐藏层(de)多层神经网络45. 通过聚集多个分类器(de)预测来提高分类准确率(de)技术称为 ( A ) .A. 组合(ensemble)B. 聚集(aggregate)C. 合并(combination)D. 投票(voting)46. 简单地将数据对象集划分成不重叠(de)子集,使得每个数据对象恰在一个子集中,这种聚类类型称作( B ).A. 层次聚类B. 划分聚类C. 非互斥聚类D. 模糊聚类47. 在基本K均值算法里,当邻近度函数采用( A )(de)时候,合适(de)质心是簇中各点(de)中位数.A. 曼哈顿距离B. 平方欧几里德距离C. 余弦距离D. Bregman散度48.( C )是一个观测值,它与其他观测值(de)差别如此之大,以至于怀疑它是由不同(de)机制产生(de).A. 边界点B. 质心C. 离群点D. 核心点48. 检测一元正态分布中(de)离群点,属于异常检测中(de)基于( A )(de)离群点检测.A. 统计方法B. 邻近度C. 密度D. 聚类技术49. DBSCAN在最坏情况下(de)时间复杂度是( B ).A. O(m)B. O(m2)C. O(log m)D. O(mlog m)50. 关于K均值和DBSCAN(de)比较,以下说法不正确(de)是( A ).A. K均值丢弃被它识别为噪声(de)对象,而DBSCAN一般聚类所有对象.B. K均值使用簇(de)基于原型(de)概念,而DBSCAN使用基于密度(de)概念.C. K均值很难处理非球形(de)簇和不同大小(de)簇,DBSCAN可以处理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de)簇.D. K均值可以发现不是明显分离(de)簇,即便簇有重叠也可以发现,但是DBSCAN会合并有重叠(de)簇.51. 使用交互式(de)和可视化(de)技术,对数据进行探索属于数据挖掘(de)哪一类任务( A )A. 探索性数据分析B. 建模描述C. 预测建模D. 寻找模式和规则52.下面哪种不属于数据预处理(de)方法 ( D )A变量代换 B离散化 C 聚集 D 估计遗漏值二、判断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T )1.商务智能指收集、转换、分析和发布数据(de)过程,目(de)是为了更好(de)决策.( F )2.数据分析是整合企业原始数据(de)第一步,包括数据抽取、转换和装载三个过程.( T )3.维是人们观察数据(de)特定角度,是考虑问题时(de)一类属性.( F )4.独立(de)数据集市架构(de)优点是企业内数据一致,不会产生信息孤岛.( T )5. 星型模型(de)核心是事实表,事实表把各种不同(de)维表连接起来.( F )6.企业风险分析是通过对企业(de)经营成本进行综合评价,拟定一个企业成本(de)临界值.( T )7.衡量客户忠诚(de)唯一尺度就是客户是否重复或持久地购买企业(de)产品或者服务.( T )8.在BI中,DW是前提和基础,负责统一数据规则(de)处理和存储.( F )9.客户服务管理是对客户意见或投诉以及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进行管理.( F )10. 平衡计分卡共包括三个层面,分别是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业务流程层面.( T )11.数据挖掘(de)主要任务是从数据中发现潜在(de)规则,从而能更好(de)完成描述数据、预测数据等任务.( F )12.在聚类分析当中,簇内(de)相似性越大,簇间(de)差别越大,聚类(de)效果就越差.( F )13.OLAP是用来协助企业对响应事件或事务(de)日常商务活动进行处理.( T )14.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de)、集成(de)、稳定(de)、随时间变化(de)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管理决策(de)过程.( T )15. 数据预处理是整合企业原始数据(de)第一步,包括数据抽取、转换和装载三个过程.( F )16.C4.5决策树算法是国际上最早、最有影响力(de)决策树算法,( T )17.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de)战略落实为可操作(de)衡量指标和目标值(de)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 F )18.客户服务管理是对客户意见或投诉以及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进行管理.( F )19. 企业绩效管理(de)目(de)在于进一步加强成本(de)事前控制,同时有助于通过盈亏分析,辅助产品科学(de)报价.20. 数据仓库(de)数据量越大,其应用价值也越大.F21. 啤酒与尿布(de)故事是聚类分析(de)典型实例.F22. 等深分箱法使每个箱子(de)记录个数相同.T23. 数据仓库“粒度”越细,记录数越少.F24. 数据立方体由3维构成,Z轴表示事实数据.F25. 决策树方法通常用于关联规则挖掘.F26. ID3算法是决策树方法(de)早期代表.T27. C4.5是一种典型(de)关联规则挖掘算法.F28. 回归分析通常用于挖掘关联规则.F29. 人工神经网络特别适合解决多参数大复杂度问题.T30. 概念关系分析是文本挖掘所独有(de).F31. 可信度是对关联规则(de)准确度(de)衡量.F32. 孤立点在数据挖掘时总是被视为异常、无用数据而丢弃.T33. SQL Server 2005不提供关联规则挖掘算法.F34. 决策树方法特别适合于处理数值型数据.F35. 数据仓库(de)数据为历史数据,从来不需要更新.T36. 数据立方体是广义知识发现(de)方法和技术之一.F37. 数据立方体(de)其中一维用于记录事实数据.T38. 数据挖掘(de)目标不在于数据采集策略,而在于对于已经存在(de)数据进行模式(de)发掘.( T )39. 图挖掘技术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扮演了重要(de)角色.( T )40. 模式为对数据集(de)全局性总结,它对整个测量空间(de)每一点做出描述;模型则对变量变化空间(de)一个有限区域做出描述.( F )41. 寻找模式和规则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干扰,使其符合某种规则以及模式.( F )42. 离群点可以是合法(de)数据对象或者值. ( T )43. 离散属性总是具有有限个值. ( F )44. 噪声和伪像是数据错误这一相同表述(de)两种叫法. ( F )45. 用于分类(de)离散化方法之间(de)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使用类信息. ( T )46. 特征提取技术并不依赖于特定(de)领域. ( F )47. 可信度是对关联规则(de)准确度(de)衡量.F48. 定量属性可以是整数值或者是连续值. ( T )49. 可视化技术对于分析(de)数据类型通常不是专用性(de). ( T )50. DSS主要是基于数据仓库、联机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de)应用.( F )51. OLAP技术侧重于把数据库中(de)数据进行分析、转换成辅助决策信息,是继数据库技术发展之后迅猛发展起来(de)一种新技术. ( T )52. 商业智能系统与一般交易系统之间在系统设计上(de)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把结构强加于商务之上,一旦系统设计完毕,其程序和规则不会轻易改变;而前者则是一个学习型系统,能自动适应商务不断变化(de)要求. ( T )53. 数据仓库中间层OLAP服务器只能采用关系型OLAP. ( F )54.数据仓库系统(de)组成部分包括数据仓库、仓库管理、数据抽取、分析工具等四个部分. ( F )55.Web数据挖掘是通过数据库仲(de)一些属性来预测另一个属性,它在验证用户提出(de)假设过程中提取信息.( F )56. 关联规则挖掘过程是发现满足最小支持度(de)所有项集代表(de)规则.( F )57. 聚类(clustering)是这样(de)过程:它找出描述并区分数据类或概念(de)模型(或函数),以便能够使用模型预测类标记未知(de)对象类. ( F )58. 分类和回归都可用于预测,分类(de)输出是离散(de)类别值,而回归(de)输出是连续数值.( T )59. 对于SVM分类算法,待分样本集中(de)大部分样本不是支持向量,移去或者减少这些样本对分类结果没有影响. ( T )60. Bayes法是一种在已知后验概率与类条件概率(de)情况下(de)模式分类方法,待分样本(de)分类结果取决于各类域中样本(de)全体. ( F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商务智能商务智能是融合了先进信息技术与创新管理理念(de)结合体,集成企业内外数据,进行加工并从中提取能够创造商业价值(de)知识,面向企业战略并服务于管理层、业务层,指导企业经营决策,提升企业竞争力.2.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de)、集成(de)、稳定(de)、随时间变化(de)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管理决策(de)过程.3. 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在逻辑上或物理上把不相同来源、格式、特点(de)数据有机地整合,从而为企业提供全面(de)数据共享.4. OLAP(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种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de)、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de)、并真实反映企业维特性(de)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de)更深入了解(de)一类软件技术.5.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从大量(de)、不完全(de)、有噪声(de)、模糊(de)、随机(de)数据中提取正确(de)、有用(de)、未知(de)、综合(de)以及人们感兴趣(de)知识并用于决策支持(de)过程.6. 孤立点:指数据库中包含(de)一些与数据(de)一般行为或模型不一致(de)异常数据.7. 数据规范化:指将数据按比例缩放(如更换大单位),使之落入一个特定(de)区域(如0-1)以提高数据挖掘效率(de)方法.规范化(de)常用方法有:最大-最小规范化、零-均值规范化、小数定标规范化.8. 聚类:是将物理或抽象对象(de)集合分组成为多个类或簇(cluster)(de)过程,使得在同一个簇中(de)对象之间具有较高(de)相似度,而不同簇中(de)对象差别较大.9. ROLAP:是基于关系数据库存储方式(de),在这种结构中,多维数据被映像成二维关系表,通常采用星型或雪花型架构,由一个事实表和多个维度表构成.10. 数据归约:缩小数据(de)取值范围,使其更适合于数据挖掘算法(de)需要,并且能够得到和原始数据相同(de)分析结果.11. 预测型知识:是根据时间序列型数据,由历史(de)和当前(de)数据去推测未来(de)数据,也可以认为是以时间为关键属性(de)关联知识.12. 决策树:是用样本(de)属性作为结点,用属性(de)取值作为分支(de)树结构.它是分类规则挖掘(de)典型方法,可用于对新样本进行分类.13. 遗传算法:是一种优化搜索算法,它首先产生一个初始可行解群体,然后对这个群体通过模拟生物进化(de)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遗传到下一代群体,并最终达到全局最优.14.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de)知识与技能(de)捕获,是为增强组织(de)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de)过程(知识(de)创造、储存、分享、应用和更新). 15. Web挖掘:Web挖掘是从大量Web文档(de)集合C中发现隐含(de)、有用(de)模式P(de)过程:C→P .四、简答题(本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实现商务智能(de)四个阶段是什么答:实现商务智能(de)四个阶段是数据预处理、建立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及数据展现.(2分)数据预处理是整合企业原始数据(de)第一步,包括数据抽取、转换和装载三个过程; (1分)数据仓库则是处理海量数据(de)基础; (1分)数据分析是体现系统智能(de)关键,一般采用OLAP和DM两大技术.(1分)数据展现则主要保障系统分析结果(de)可视化.(1分)2. 数据库系统(de)局限性①数据库适于存储高度结构化(de)日常事务细节数据.决策分析型数据是多维性,分析内容复杂.②在决策分析环境中,如果事务处理(de)细节数据量太大一方面会严重影响分析效率,另一方面这些细节数据会分散决策者(de)注意力.③当事务型处理环境和分析型处理环境在同一个数据库系统中,事务型处理对数据(de)存取操作频率高,操作处理(de)时间短,而分析型处理可能需要连续运行几个小时,从而消耗大量(de)系统资源.④决策型分析数据(de)数据量大,这些数据有来自企业内部(de),也有来自企业外部(de).来自企业外部(de)数据又可能来自不同(de)数据库系统,在分析时如果直接对这些数据操作会造成分析(de)混乱.对于外部数据中(de)一些非结构化数据,数据库系统常常是无能为力.3.数据仓库与数据集市(de)区别是什么数据仓库收集了关于整个组织(de)主题信息,因此是企业范围(de).对于数据仓库,通常使用星座模式,因为它能对多个相关(de)主题建模;(3分)数据集市是数据仓库(de)一个部门子集,它针对选定(de)主题,因此是部门范围(de).对于数据集市,流行星型或雪花模式,因为它们都适合对单个主题建模.(3分)4. OLAP(de)特点①快速性Fast:用户对OLAP(de)快速反应能力有很高(de)要求.②可分析性Analysis:OLAP系统应能处理与应用有关(de)任何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③多维性Multidimensional:多维性是OLAP(de)关键属性.系统必须提供对数据(de)多维视图和分析,包括对层次维和多重层次维(de)完全支持.④信息性Information:OLAP系统应能及时获得信息,并且管理大容量信息.5.简述OLAP(de)基本操作有哪些答:OLAP(de)基本操作有:1. 切片和切块(Slice and Dice):在多维数据结构中,按二维进行切片,按三维进行切块,可得到所需要(de)数据.(2分)2. 钻取(Drill) :钻取包含向下钻取(Drill-down)和向上钻取(Drill-up)/上卷(Roll-up)操作,钻取(de)深度与维所划分(de)层次相对应.(2分)3. 旋转(Rotate)/旋转(Pivot):通过旋转可以得到不同视角(de)数据.(2分)6.简述OLAP 与数据挖掘(de)区别和联系.答:OLAP 侧重于与用户(de)交互、快速(de)响应速度及提供数据(de)多维视图,而数据挖掘则注重自动发现隐藏在数据中(de)模式和有用信息,尽管允许用户指导这一过程.(3分)OLAP (de)分析结果可以给数据挖掘提供分析信息作为挖掘(de)依据,数据挖掘可以拓展OLAP 分析(de)深度,可以发现OLAP 所不能发现(de)更为复杂、细致(de)信息.(3分)7.何谓数据挖掘它有哪些方面(de)功能从大量(de)、不完全(de)、有噪声(de)、模糊(de)、随机(de)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de)、人们事先不知道(de)、但又是潜在有用(de)信息和知识(de)过程称为数据挖掘.相关(de)名称有知识发现、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决策支持等.数据挖掘(de)功能包括:概念描述、关联分析、分类与预测、聚类分析、趋势分析、孤立点分析以及偏差分析等.(3分)8.在数据挖掘之前为什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原始业务数据来自多个数据库或数据仓库,它们(de)结构和规则可能是不同(de),这将导致原始数据非常(de)杂乱、不可用,即使在同一个数据库中,也可能存在重复(de)和不完整(de)数据信息,为了使这些数据能够符合数据挖掘(de)要求,提高效率和得到清晰(de)结果,必须进行数据(de)预处理.为数据挖掘算法提供完整、干净、准确、有针对性(de)数据,减少算法(de)计算量,提高挖掘效率和准确程度.9.简述数据预处理方法和内容.数据清洗:包括填充空缺值,识别孤立点,去掉噪声和无关数据.数据集成:将多个数据源中(de)数据结合起来存放在一个一致(de)数据存储中.需要注意不同数据源(de)数据匹配问题、数值冲突问题和冗余问题等.数据变换:将原始数据转换成为适合数据挖掘(de)形式.包括对数据(de)汇总、聚集、概化、规范化,还可能需要进行属性(de)重构.数据归约:缩小数据(de)取值范围,使其更适合于数据挖掘算法(de)需要,并且能够得到和原始数据相同(de)分析结果.10. 数据挖掘(de)六种常用算法和技术分别是什么①聚类分析;②分类分析;③关联分析;④序列模式挖掘;⑤回归分析;⑥时间序列分析.11. 数据挖掘中(de)数据需要采用哪些格式数据挖掘中(de)数据需要采用以下格式:①所有数据应该在一个表格/数据库视图中②每一行对应于与业务问题相关(de)一个案例③忽略具有单一值/几乎单一值(de)列④忽略所有行(de)值都不同(de)列⑤删除所有同义列⑥对于预测模型,目标列必须是可识别(de)12.简述K-近邻分类法(de)基本思想.答:基本思想:K-近邻分类是基于类比学习(de),每个样本代表d维空间(de)一个点.(3分)。

uUOS教程第2章

uUOS教程第2章

第2章实时系统概念 (1)2.0 前后台系统(F OREGROUND/B ACKGROUND S YSTEM) (1)2.1 代码的临界段 (2)2.2 资源 (2)2.3 共享资源 (2)2.4 多任务 (2)2.5 任务 (3)2.6 任务切换(C ONTEXT S WITCH OR T ASK S WITCH) (4)2.7 内核(K ERNEL) (5)2.8 调度(S CHEDULER) (5)2.9 不可剥夺型内核(N ON-P REEMPTIVE K ERNEL) (5)2.10 可剥夺型内核 (6)2.11 可重入性(R EENTRANCY) (7)2.12 时间片轮番调度法 (9)2.13 任务优先级 (10)2.14 静态优先级 (10)2.15 动态优先级 (10)2.16 优先级反转 (10)2.17 任务优先级分配 (12)2.18 互斥条件 (13)2.18.1关中断和开中断 (14)2.18.2测试并置位 (15)2.18.3 禁止,然后允许任务切换 (15)2.18.4信号量(Semaphores) (16)2.19 死锁(或抱死)(D EADLOCK (OR D EADLY E MBRACE)) (21)2.20 同步 (21)2.21 事件标志(E VENT F LAGS) (23)2.22 任务间的通讯(I NTERTASK C OMMUNICATION) (24)2.23 消息邮箱(M ESSAGE M AIL BOXES) (25)2.24 消息队列(M ESSAGE Q UEUE) (26)2.25 中断 (27)2.26 中断延迟 (27)2.27 中断响应 (28)2.28 中断恢复时间(I NTERRUPT R ECOVERY) (29)2.29 中断延迟、响应和恢复 (29)2.30 中断处理时间 (30)2.31 非屏蔽中断(NMI) (31)2.32 时钟节拍(C LOCK T ICK) (33)I2.33 对存储器的需求 (35)2.34 使用实时内核的优缺点 (36)2.35 实时系统小结 (37)II1 第2章 实时系统概念实时系统的特点是,如果逻辑和时序出现偏差将会引起严重后果的系统。

多核CPU性能与核心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多核CPU性能与核心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多核CPU性能与核心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智能手机是无疑当前最火爆的移动设备了。

各个手机生产厂商也都是新品不断,营销手段也是千奇百怪的。

 而对于自家手机的参数比拼也是你来我往。

其中最重要的就数CPU的核心数量了。

从最初的单核ARM到现在最多的8核心CPU。

可谓是心脏越来越多啊。

 从一般的感性角度而言,一个核心相当于一个人干活,那8个核心应该相当于8个人干活吧?事实是否如此呢?就让小编今天给大家揭开这个谜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概率论里面的概念:相关性。

什幺叫相关性呢?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件,如果两两彼此之间发生是无关的,那幺就说这两个或者这些事件的关联性为0。

举个例子吧,路人甲与路人乙互不人事,那幺甲与乙之间的关联性为0。

如果路人甲掉了一个钱包,被路人乙捡到了,那幺甲与乙之间的关联性就不为0。

因为乙捡到钱包这个事件的前提是甲丢钱包,如果甲没有丢钱包,乙就不会捡到钱包。

 OK,关联性介绍到这里,回到我们的主题。

CPU的单核工作模式不用小。

服务器CPU主频和内核数量及性能之间关系的探讨

服务器CPU主频和内核数量及性能之间关系的探讨

服务器CPU主频和内核数量及性能之间关系的探讨服务器的主频怎么计算?单颗主频*内核数量吗?服务器cpu 的主频和内核的数量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cpu的一个线程(一个core)的主频是2GHZ的话那么你的服务器的主频就是2GHZ。

对于问题2 服务器cpu的性能依赖于cpu的主频?cpu 的性能依赖于CPU的主频吗?非也,主频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参考依据而已,其中还有其他重要的参数指标决定了cpu的性能。

其中CPU的性能由主频、管线架构或长度、功能单元数目、缓存设计四个方面决定,我扪常将“管线架构或长度、功能单元数目、缓存设计”这三个方面统称为CPU的架构,也就是说CPU 的性能由CPU的主频和CPU的架构这两个方面来综合决定。

从以往CPU发展历史来看,CPU频率的增长带来的是性能上量的增长,而架构的改变往往带来其性能上质的飞跃,所以相对而言同样的架构,主频高低不同,CPU处理能力才有可比较性;而不同架构的CPU之间性能的差别就可能给人们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了。

也正是CPU架构方面的原应才造成了很多同频的AthlonXP比P4处理器更快这一现实。

所以只有在同一家族的CPU中进行比较,核心数量、主频与CPU的运行速度才有正比关系,还有影响的因素是2、3级缓存的大小。

核心版本和工艺的升级也有影响。

一般在同一家族的CPU中,核心越多、主频越高、缓存越多、版本越新的CPU越快。

疑惑3:为什么会出现多核处理器呢?多核技术的开发源于工程师们认识到,仅仅提高单核芯片的速度会产生过多热量且无法带来相应的性能改善,先前的处理器产品就是如此。

他们认识到,在先前产品中以那种速率,处理器产生的热量很快会超过太阳表面。

即便是没有热量问题,其性价比也令人难以接受,速度稍快的处理器价格要高很多。

CPU从诞生之日起,主频就在不断的提高,如今主频之路已经走到了拐点。

面对主频之路走到尽头,Intel和AMD开始寻找其它方式用以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保持住或者提升处理器的能效,而最具实际意义的方式是增加CPU 内处理核心的数量。

CPU逻辑运算原理

CPU逻辑运算原理

CPU逻辑运算原理第一季继电器先不要扯什么图灵,冯诺依曼这些先贤。

因为他们都太遥远。

计算机一切计算的源头其实是源自一个非常非常中二的东西:“继电器(Relay)”。

继电器是什么鬼?看下图,其实就是一个线圈利用电磁感应做成的电磁铁。

原理和“电报机”一样,当开关闭合,黄色电路通电,线圈是金属棒变成磁铁,吸引中间的小开关(Anker),接通右边灰色的电路,点亮灯泡。

简单说,就是你在家一按开关,隔壁老王家的灯亮了。

第二季“反相器”和“非门”为什么说继电器是个很中二的东西?因为这不就是开关吗?我按了它才亮,不按绝对不亮。

但CPU真就是这货发展而来的。

它的变种就开始好玩了。

最简单的一个变种,就是“反继电器”,或者叫“反相器(Inverter)”。

就是隔壁老王家的灯本来是亮着的,我手上的开关一按,灯就灭了。

"反相器"到了现代计算机里,就叫做“非门(NOT Gate)”。

本来开关T1是接通的,Output是1(5V高位电平)。

一旦闭合开关T1,电路中断,输出变为0(1V低位电平)。

“非门”用下面这个符号表示。

简单说,就是输出永远和输入是反的,输入1,输出就是0。

输入0,输出就是1。

第三季逻辑门家族和“非门”一样,我们能得到一堆其他特性的门。

比如,“与门(AND Gate)”,就是两个开关串联。

必须两个开关同时闭合,灯泡才能亮。

“或门(OR Gate)”,两个开关并联,只要其中一个开关闭合,灯泡就会亮。

长话短说,下图是所能得到的几个基本“逻辑门(Logic Gates)”。

虽然看上去比较复杂,但“逻辑门”在本质上和之前讲的“继电器”都是“控制电路”。

或者说都是我手里握着控制老王家花式吊灯的各种开关。

老王一定很郁闷。

第四季逻辑逻辑门虽然被我说得很淳朴,就是控制隔壁老王家吊灯的开关。

但其中却可能蕴含着人类大脑,甚至是这个世界终极奥义的一部分:逻辑(Logic)。

这也是为什么它被叫做逻辑门。

爱因斯坦曾说过: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这个世界是可以被“理解”的。

cpu资源需求计算公式

cpu资源需求计算公式

cpu资源需求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CPU资源需求计算公式是计算机系统设计和优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评估和规划系统的CPU资源使用情况,从而避免资源浪费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在进行CPU资源需求计算时,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系统的吞吐量、响应时间、负载情况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CPU资源需求计算公式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

一、CPU资源需求计算公式1. 最大并发用户数(MU)= 平均响应时间(RT)/(业务处理时间(MT)+ 等待时间(WT))2. CPU利用率(U)= 1 - e^(-MU * S)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系统的最大并发用户数和CPU利用率,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系统的负载情况。

二、应用场景1. 在设计分布式系统时,我们需要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来合理规划CPU资源的分配。

通过计算CPU利用率,我们可以确定系统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CPU资源,以优化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 在进行系统性能测试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响应时间和业务处理时间来计算最大并发用户数,从而确定系统的瓶颈和优化空间。

3. 在进行虚拟化部署时,我们需要根据虚拟机实例的CPU需求来合理分配宿主机的CPU资源,以避免资源浪费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通过以上公式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和规划系统的CPU资源使用情况,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系统需求和场景来调整和优化CPU资源需求计算公式,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CPU资源需求计算公式。

【文章结束】。

第二篇示例: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CPU资源需求计算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不同的应用程序和系统对CPU资源的需求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计算CPU资源的需求,以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和高效。

CPU资源需求计算公式是一种用来估算应用程序或系统对CPU资源需求的数学公式。

cpu-gpu-计算资源方法

cpu-gpu-计算资源方法

cpu gpu 计算资源方法CPU GPU 计算资源方法:在现代计算机领域,CPU(中央处理器)和GPU(图形处理器)是两种重要的计算资源。

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优势。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资源方法,以展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1. CPU 计算资源方法:CPU 是一种通用的处理器,它适用于各种计算任务和操作系统。

通常情况下,CPU 通过串行方式执行代码,它拥有较少的处理核心,但每个核心的时钟频率相对较高,适用于串行任务和需要较高单线程性能的工作负载。

对于CPU计算资源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升性能:- 多核并行计算:利用多核心技术,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核心同时执行,从而提高整体计算速度。

- 缓存优化:通过合理利用CPU的缓存层次结构,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 指令优化:根据具体的任务,优化代码的指令序列,减少不必要的指令流水线浪费。

- 超线程技术:通过增加逻辑处理核心,使每个物理核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线程,提高性能。

2. GPU 计算资源方法:GPU 是一种专门用于图形处理的处理器,它具有高并行性和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

它通过并行执行大量的任务来实现高效的图形渲染和计算任务处理。

对于GPU计算资源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升性能:- 并行计算:利用GPU的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将数据分配给多个计算单元同时进行处理,提高计算效率。

- GPU加速:借助特定的图形处理编程接口(如CUDA或OpenCL),将计算任务委托给GPU来加速运行。

- GPU内存优化:合理使用GPU内存资源,避免频繁的数据传输和内存访问,以提高性能。

- 线程块和线程束:合理划分线程块和线程束,以充分利用GPU的并行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CPU和GPU是两种重要的计算资源,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性。

通过合理应用CPU和GPU的计算资源方法,可以提升计算任务的性能和效率。

深入了解CPU解析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深入了解CPU解析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深入了解CPU解析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承担着指令执行和数据处理的任务。

想要深入了解CPU的工作原理,我们需要从其组成结构、工作方式以及性能指标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CPU的组成结构CPU主要由以下几个重要部分组成:控制单元(Control Unit)、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寄存器(Register)以及内部缓存(Cache)。

其中,控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算术逻辑单元负责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寄存器用于存储临时数据,而内部缓存则提供高速的数据访问能力。

二、CPU的工作原理CPU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取指令、解码指令和执行指令三个阶段。

1. 取指令阶段:CPU从主存储器中获取待执行指令,并将其存储到指令缓存寄存器中。

2. 解码指令阶段:控制单元对取到的指令进行解码,确定指令类型和操作数,并将相关信号传递给其他部件准备执行。

3. 执行指令阶段:根据指令类型和操作数,CPU进行相应的运算或操作,并将结果存储到指定的位置。

三、CPU的工作方式CPU根据不同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单指令流水线处理器、超标量处理器和多核处理器等。

1. 单指令流水线处理器:通过将指令执行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使得多条指令可以同时在不同的阶段上进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2. 超标量处理器:在同一个时钟周期内,同时执行多条指令,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吞吐量。

3. 多核处理器:将多个处理核心集成到一个CPU芯片中,实现多个指令流同步执行,提高并行处理能力。

四、CPU的性能指标CPU的性能指标通常包括主频、缓存容量、总线带宽和指令执行速度等。

1. 主频:指CPU的运行频率,主频越高表示单位时间内能执行更多的指令,性能越强。

2. 缓存容量:CPU的内部缓存容量越大,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和指令,减少对主存的访问次数,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cpu资源的计算方法

cpu资源的计算方法

cpu资源的计算方法
CPU资源的计算方法主要涉及到计算机中心处理器的利用率和负载情况。

计算机的CPU资源是指计算机对中心处理器的使用需要,包括处理器的使用率、负载和处理器的吞吐量等。

在计算机系统中,CPU 资源的计算方法通常使用以下几种技术:
1.中心处理器使用率(CPU Utilization):中心处理器使用率是指中心处理器正在被计算机系统使用的百分比。

计算机系统中,中心处理器的使用率是通过使用CPU时钟周期来计算的。

计算机的使用率通常在0%到100%之间波动,其中100%表示中心处理器正在全部时间内被计算机系统使用。

当CPU使用率高时,系统的性能也会下降。

2.中心处理器负载(CPU Load):中心处理器负载是指中心处理
器的使用量,通常表示为每秒钟处理的请求数或处理器的使用时间。

计算机系统中,负载通常在1.00左右,表示计算机系统非常繁忙,
但还不至于崩溃。

当负载超过1.00,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会严重下降。

3.处理器的吞吐量(Throughput):处理器的吞吐量是指中心处
理器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

吞吐量通常用于检测处理器是否已经达到了最大的工作负载。

在计算机系统中,CPU资源的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管理员了解系统的性能状况,从而采取措施来优化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 1 -。

了解电脑CPU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优化方法

了解电脑CPU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优化方法

了解电脑CPU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优化方法电脑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组件,负责执行和处理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

了解CPU的基本工作原理对于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原理以及优化计算机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脑CPU的基本工作原理,并提供一些优化CPU性能的方法。

一、基本工作原理1.1 寄存器和运算单元CPU中的寄存器和运算单元是关键的组成部分。

寄存器是一种高速存储设备,用于保存指令和数据。

运算单元则负责完成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

1.2 指令执行过程电脑程序中的指令被存储在内存中,CPU通过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将其送到运算单元执行。

指令的执行过程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取指令:CPU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将其存储在寄存器中;- 解码指令:CPU解析指令的含义和操作;- 执行指令:运算单元根据指令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 存储结果:运算结果被写回寄存器或内存中,以便后续使用。

1.3 数据的传输在CPU内部,数据传输是通过内部的数据总线进行的。

数据总线负责将指令和数据从内存传输到CPU中,以及将运算结果传输回内存。

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能够在单个时钟周期内传输的数据量,宽度越大,数据传输速度越快。

二、优化方法2.1 提高时钟频率时钟频率是CPU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衡量CPU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时钟频率可以加快CPU的工作速度,但也会带来其他问题,如发热和耗能增加。

为了提高时钟频率,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法:- 使用更好的散热解决方案,如强化散热器或增加风扇;- 优化电源供应系统,确保CPU稳定运行;- 调整CPU的核心电压和频率设置,以达到最佳性能和稳定性的平衡。

2.2 缓存优化CPU的缓存是一种高速存储器,用于存储频繁使用的数据和指令,以提高数据读取效率。

优化缓存可以显著提升CPU性能,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缓存优化方法:- 提高缓存命中率:通过合理设计程序和数据结构,减少缓存未命中的情况,从而提高缓存命中率;- 使用更大的缓存:增加缓存的容量可以更有效地存储数据,降低内存访问的次数;- 随着技术的进步,当前的CPU已经发展出多级缓存系统,通过合理地利用多级缓存可以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cpu gpu 计算资源方法

cpu gpu 计算资源方法

cpu gpu 计算资源方法【实用版3篇】目录(篇1)1.CPU 与 GPU 的基本概念与区别2.CPU 与 GPU 的计算资源方法3.选择 CPU 或 GPU 的建议正文(篇1)一、CPU 与 GPU 的基本概念与区别1.CPU(中央处理器):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程序指令和处理数据。

它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和逻辑运算能力,适用于处理复杂的数据流和分支跳转等任务。

2.GPU(图形处理器):GPU 主要负责处理图形相关的任务,如图形渲染、纹理贴图和阴影计算等。

相较于 CPU,GPU 在处理大量并行任务时具有更高的性能。

二、CPU 与 GPU 的计算资源方法1.CPU 的计算资源方法:CPU 主要依靠提高主频、增加核心数量和缓存容量来提高计算性能。

此外,CPU 的制程工艺和指令集架构也会影响其性能。

2.GPU 的计算资源方法:GPU 主要通过提高核心数量、增加显存容量和优化架构来提高计算性能。

与 CPU 不同,GPU 更适合处理大规模并行任务,尤其在图形渲染和深度学习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三、选择 CPU 或 GPU 的建议1.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如果主要进行办公、编程或数据处理等任务,CPU 性能更为关键;若主要进行图形渲染、游戏或深度学习等任务,GPU 性能更为重要。

2.考虑性价比: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当性能的 CPU 或 GPU,不必盲目追求高性能。

3.关注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CPU 和 GPU 的性能都在不断提高。

在选择时,可关注厂商的新品发布和技术趋势,以便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目录(篇2)1.CPU 与 GPU 的基本概念与区别2.CPU 与 GPU 在计算资源上的优劣比较3.选择 CPU 或 GPU 的建议4.计算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篇2)一、CPU 与 GPU 的基本概念与区别1.CPU(中央处理器):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程序指令、进行数据运算以及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分。

如何充分利用超级计算技术的硬件资源

如何充分利用超级计算技术的硬件资源

如何充分利用超级计算技术的硬件资源超级计算技术正日益成为推动科学、工程和商业领域发展的关键力量。

其强大的硬件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为解决复杂问题和进行高性能计算提供了更多可能。

而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超级计算技术的硬件资源,将有助于加快科学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推动创新。

本文将探讨几种充分利用超级计算技术硬件资源的方法。

首先,合理划分任务和资源。

将问题拆分成更小的子任务,并根据计算难度和资源需求进行任务调度和资源分配。

利用任务并行性和资源并行性,同时充分发挥多核处理器和多节点的计算能力,可以显著提高计算效率。

通过采用任务流调度算法,合理管理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和通信开销,最大化地利用硬件资源进行计算。

其次,优化算法和数据结构。

超级计算技术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要求往往更高。

通过改进算法的并行性和并行效率,减少计算和通信的负载,可以更好地利用硬件资源。

同时,尽量减少数据的复制、传输和存储,使用高效的数据结构和压缩算法,可以节省宝贵的计算和存储资源。

此外,针对特定硬件架构进行优化,如向量化和流水线处理,可以进一步提升计算性能。

第三,使用高性能编程模型和工具。

超级计算技术的硬件资源往往需要高度并行的编程模型和工具来充分利用。

例如,MPI (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 可以实现多个节点之间的通信,OpenMP (Open Multi-Processing) 可以利用多核处理器进行并行计算,CUDA (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可以利用GPU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进行加速计算。

熟练掌握这些编程模型和工具,可以充分发挥超级计算技术的硬件资源。

第四,合理管理数据。

超级计算技术的硬件资源不仅包括计算能力,还包括大规模的存储容量。

合理管理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和存储利用率。

例如,利用数据分区和分布策略,将数据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可以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和并行性。

计算机cpu 需要的晶体管计算公式

计算机cpu 需要的晶体管计算公式

计算机CPU 需要的晶体管计算公式一、介绍1. 计算机的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和处理数据。

CPU的性能和功能取决于其内部的晶体管数量。

2. 晶体管是计算机中用于控制和处理电子信号的元件,是CPU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晶体管数量与CPU性能的关系1. CPU的性能和功能与其内部的晶体管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晶体管的数量越多,CPU的性能越强大,能够处理的数据量也越大。

2. 晶体管的数量与CPU性能并非线性关系,而是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呈指数级增长。

三、计算CPU需要的晶体管数量的公式1. 计算CPU需要的晶体管数量的公式如下:晶体管数量 = 每个核心的晶体管数量 * 核心数 * 线程数其中,每个核心的晶体管数量是指每个CPU核心内部的晶体管数量,核心数是指CPU中包含的核心数,线程数是指每个核心能够同时执行的线程数。

2. 以Intel Core i7-xxxK处理器为例,该处理器具有8个核心和16个线程,每个核心的晶体管数量为2亿个,则该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为: 2,000,000,000 * 8 * 16 = 256,000,000,000 个四、补充说明1. 实际情况中,CPU的晶体管数量可能会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处理器的制程工艺、架构设计等,因此以上公式只是一个大致的计算方法,具体的晶体管数量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精确的计算。

2. 晶体管数量并不是唯一评判CPU性能的指标,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处理器的主频、缓存大小、指令集等。

五、结论1. CPU的性能与其内部的晶体管数量直接相关,晶体管数量越多,CPU性能越强大。

2. 计算CPU需要的晶体管数量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一款CPU的性能,但在实际选择CPU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六、晶体管数量对CPU性能的影响1. 晶体管的数量对CPU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晶体管数量的增加,CPU的处理能力和速度会得到显著提升。

操作系统的资源利用与能源管理

操作系统的资源利用与能源管理

操作系统的资源利用与能源管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操作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能够高效利用资源,又要能够实现能源的有效管理。

本文将从资源利用和能源管理两个方面,探讨操作系统在提高系统性能和节约能源方面的作用。

一、资源利用操作系统通过合理分配和管理系统资源,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首先,操作系统需要合理分配CPU资源。

CPU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组件,操作系统需要对各个应用程序发出的任务进行调度和管理,合理分配CPU的时间片,提高CPU的利用率。

常见的调度算法有FCFS(先来先服务)、SJF(最短作业优先)、RR(时间片轮转)等。

这些算法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决定,以保证资源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此外,操作系统还需要有效地利用内存资源。

内存是计算机存储和运行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操作系统通过分页、分段等方式,将程序分割为逻辑块,并将这些块存储到内存中,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通过合理的内存管理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并减少内存碎片化的问题。

同时,操作系统还需要优化磁盘和文件系统的资源利用。

磁盘和文件系统是计算机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关键部件。

操作系统通过磁盘调度算法(如FCFS、SSTF、SCAN等)来提高磁盘的利用率,同时通过文件系统的优化,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和访问,减少磁盘空间的浪费。

二、能源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消耗也持续增加。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操作系统需要采取有效的能源管理措施,节约能源,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首先,操作系统可以通过功率管理策略来控制系统的能耗。

例如,通过降低CPU的工作频率、调整电源管理策略等方式来降低系统的功耗。

现代操作系统往往具备动态电压频率调节(DVFS)功能,能够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动态调整CPU的频率和电压,以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说明处理器内核和片上系统的关系

说明处理器内核和片上系统的关系

说明处理器内核和片上系统的关系概述: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处理器内核和片上系统(SoC)是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协作以实现计算机的高效运行。

处理器内核是计算机的主要计算和控制单元,而片上系统则是处理器内核周围的一系列功能模块的集合,用于支持和增强处理器的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处理器内核和片上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1. 处理器内核的功能:处理器内核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负责执行指令、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并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分。

它通常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解码和执行指令,控制数据的流动和协调各个部件的工作;算术逻辑单元则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如加减乘除、位操作等。

2. 片上系统的概念:片上系统是指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系统。

它通常由处理器内核、内存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外设控制器等组件组成。

片上系统的设计旨在提供一种紧凑、高效的解决方案,将各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起,以减少功耗、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

3. 片上系统的作用:片上系统在处理器内核周围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模块,以增强处理器的功能和性能。

它们可以提供多种外设接口,如USB、PCIe、以太网等,使处理器能够连接和控制各种外部设备。

此外,片上系统还可以集成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能够直接访问内存,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还可以集成多个处理器核心,实现多核并行计算,提高计算性能。

此外,片上系统还可以集成一些专门的硬件加速器,如图形处理器(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以提高特定应用的性能。

4. 处理器内核和片上系统的联系:处理器内核和片上系统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处理器内核是计算机的计算和控制核心,而片上系统则提供了处理器内核所需的各种支持和功能模块。

处理器内核和片上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进行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传输,实现各个功能模块的协同工作。

5. 处理器内核和片上系统的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功能,处理器内核和片上系统可以进行优化。

《云计算导论》—章节习题

《云计算导论》—章节习题

《云计算导论》章节习题第一章1. “饿了吗”外卖为了实现优化的送餐路径规划,使用了()服务。

云计算2. 云计算大大加快了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和物理世界走向()三元融合的进程。

•人-机- 物”3. “摩尔定律”:()时间内每单位面积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会翻倍。

18-24个月4. 吉尔德定律: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个月增加一倍,而且认为每比特币的费用将会()。

65. 通信网络的本质是()。

交互6. 通过云计算平台,将一个或多个计算中心中的()整合,形成一种虚拟的计算资源池,并提供()、存储的通信能力,用以支撑各种应用创新的云计算服务的实现。

软硬件资源可动态调配和平滑扩展的计算7. 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与商业模式,云计算具有虚拟化、服务化、()、个性化和()等基本特征。

柔性化社会化8. 云计算作为一种将“计算力”变为公用设备的技术手段和实现模式,正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之一。

产业革命9. 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将更好地满足信息社会中人的高层次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各种生产要秦的利用率10•云计算正成为互联网创新的引華以及全社会的()。

主要基础设施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大众按需、()的新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与能力(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是动态、可伸缩,且被虚拟化的,以服务的方式提供。

隨时随地获取计算资源与能力进行计算11.云计算涵盖了服务和平台两个方面,这二者即可(),又可()。

相互独立、紧虧结厶云计算平台支撑的云计算服务不仅可以()、还可以充分发挥()。

提高服务的效率平台的能力和优势12•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更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云计算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通过云计算,人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极大的延伸和增强,一方面挣脱了时间和距苗的束绚,另一方面从大数据处理得到新知识获取的阶梯上迅速跃升。

随着互联网应用向社交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延伸,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质畳和沟通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云计算大大加快了人类信取社会、信息系统和物理世界走向•人视■物•三元融合的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元胞自动机探讨商业性CPU E 与资源量之间的关系官文江,陈新军(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学院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摘 要: 构造1个集鱼类资源增长、渔船捕捞及鱼群分布与渔船作业间相互作用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以探讨鱼群探捕与渔船作业可能对商业性CPU E 与资源量之间关系的影响。

文中分别模拟了(1)鱼群集中或随机分布,渔船随机分布;(2)鱼群由随机逐渐集中,渔船通过捕捞数据也逐渐集中分布,同时规定每艘船的最大捕捞量;(3)鱼群由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而渔船集中在鱼群分布概率最大区;(4)渔船从随机分布到逐渐集中分布,鱼群集中分布不变等4种渔业上客观存在的情形。

在渔船随机分布的情形下,不管鱼群如何分布,商业性CPU E 与资源量均呈线性关系;在鱼群分布逐渐集中、渔船由于渔民经验积累也随之逐渐集中的情形下,商业性CPU E 与资源量能表现出高稳性和高贫化性的特点。

由于鱼群的集散或渔船进入渔区的时间长短不一,会造成商业性CPU E 与资源量负相关的现象。

上述模拟情况说明,在渔业资源评估中需要关注模型应用的前提条件以及模型的完善。

文中还探讨了元胞自动机在渔业资源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商业性CPU E;资源量;渔业资源评估中图法分类号: S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5174(2008)04 561 06元胞自动机是1种时间、空间、状态均为离散,且空间相互作用和时间因果关系皆为局部的网格动力学模型,其特点是通过简单的局部转换规则来模拟复杂的空间结构[1]。

元胞自动机已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以及生态环境科学、社会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2 3]。

近年来,在渔业管理[4]、鱼类集群[5]、鱼类逃避敌害[6]、鱼类迁移行为[7]等方面也进行了应用研究。

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CPUE)是渔业资源评估中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通常假定CPUE 与资源量呈线性关系,因此被用来表征渔业资源量大小的1个指标。

但实际中,CPU E 与资源量在很多情形下均为非线性关系,存在高稳性(Hy perstability )和高贫化性(Hyperdepletion)[8 9]现象,产生这种非线性现象的原因很多,如鱼群的行为(集群、躲避渔具)和捕捞行为(捕捞力量的集中、渔具捕捞饱和、捕捞竞争)等。

为此,一些学者对这种非线性关系进行了模拟和探索[10 11]。

本文参考了Moustakas 等[4]提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构造出1个集鱼类生长、渔船捕捞、鱼群与渔船动态分布及其空间动态相互作用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以用来分析鱼群与渔船不同的空间分布可能对CPU E 与资源量之间关系的影响,并以此来进一步探索元胞自动机在渔业资源评估中的应用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1.1规则与算法1.1.1渔场规则 模拟鱼群分布在100 90的方格区域内,以此区域中心点为原点(x 1,y 1),建立二维正态分布函数:f (x ,y )=12 1 2e -(x -x 1)221+(y -y 1)222(1)通过该函数提供网格点(x ,y )对鱼群的吸引力,通过调节 1和 2的大小控制鱼群的分布区域与密度。

对于鱼群,每个网格有SN f 个空间,允许同时存在SN f 个鱼群,前SN f -1个空间留给成鱼,该SN f -1个空间有相同的最大鱼群承载量(N GA,M ax )。

第SN f 个空间留给新生长的稚幼鱼,并具有相应的最大鱼群承载量(N GA,Max )。

网格受到最大的渔船数量(SN s )的限制,达到最大渔船数量,则其它渔船不能移入。

1.1.2鱼群的运动 设定鱼群每次只能移动1个方格,因此,鱼群只有9个可以移动的方向(见图1)。

向各个方向移动的概率可由9个网格点的二维正态函数值f (x ,y )决定。

鱼群移动快慢程度可通过对其所在点的加权系数通讯作者:E mail:xjch en@基金项目:LOPOS 开放基金(200510);上海市重点学科(T 110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NCET 06 0437)资助收稿日期:2007 09 25;修订日期:2008 03 31作者简介:官文江(1974 ),男,讲师,博士生。

E mail:w jguan@第38卷 第4期 2008年7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38(4):561~566July,2008(W f )来决定。

为减少鱼群移动的随机性,可设置一整数参数(D f )来控制鱼群的移动方向数,即从9个方向中选择D f 作为下一步移动方向数,而其它方向移动概率为零。

图1 网格与移动方向Fig.1 Grid and direct ion of movement通过上述计算后,可得到各个方向移动的相对概率。

为了取向方便,可计算累积概率分布,然后通过产生0~1的随机数,便可获得下一个移动的方向。

如果鱼群不能进入该方向,则在其它方向继续寻找,如果D f 个方向(如果不包括原地)都不能移动,则允许留在原地。

鱼群移动的先后次序随机确定,即先对鱼群编号、确定鱼群数(Sch f ),然后随机产生1~Sch f 的随机整数来选择移动鱼群。

为控制循环次数,在超过设定循环次数之后,每次产生1个鱼群号,如果其已经移动过,则向后循环查找,直到找到1个没有移动过的鱼群。

第SN f 空间的鱼群定义为稚幼鱼,稚幼鱼作为特殊种群,其可以移入或并入其它空间,而转为成鱼,但不允许成鱼进入这个空间。

稚幼鱼进入前SN f -1个空间还是第SN f 个空间,由概率域值(f rm (i ))和随机概率决定。

f rm (i)=ex p ((DL -i)/(-DL ) 10)(2)其中,DL 为补偿期长度,i 为从补偿开始计算的次数。

经过1个步长后,鱼群可进行合并,但每群鱼不能超过最大种群数量,对超过的部分另作一群,直到分完为止,稚幼鱼由f rm (i )和随机概率决定是否被并入。

1.1.3渔船的运动 渔船运动与鱼群相似,每次只移动1个网格,共9个方向,其向各方向移动的概率由f s (x ,y ,n,k )决定。

f s (x ,y ,n ,k )的形式如下:f s (x ,y ,n,k )=ni=0q ik N ix y /n(3)其中,N ixy 为第i 次捕捞时x ,y 处的成鱼资源量,q ik 为第i 次捕捞k 船的捕捞系数,n 为捕捞总次数。

船移动的快慢由加权系数(W s )控制,移动方向数由D s 确定,如果D s 个方向(如果不包括原地)都不能移动,则允许留在原地。

哪一艘渔船移动由随机数决定。

1.1.4鱼群资源量的增长 鱼群资源量的增长可设计在统计周期的某一时段进行,其计算如下:dN =r m NN max -N !N max(4)dN !=(0.2Ra +0.9)dN (5)Die =(1-e -M )N !(6)其中,r m 为生长率,N m ax 为整个区域最大承载量,N !为整个区域现有种群数量,N 为该网格成鱼数量,dN 为资源增加量,Ra 为随机数,dN !为受扰动后资源的实际增加量。

该网格的新生鱼群数量直接加入第SN f 空间,但不能超过第SN f 空间的最大承载量,对超过部分看作死亡直接除去。

M 为自然死亡系数,Die 为自然死亡量。

1.1.5渔船捕捞 渔船对其所在网格以设定的捕捞系数(q s )进行捕捞,捕捞量为C =q s f -m N ,C ∀C s max (7a)C =C s max ,C >C s max (7b)C !=q !q s N #(8)其中C 为捕捞量;N 为该网格成鱼数量;C !为稚幼鱼死亡量,不记入产量;N #为稚幼鱼数量;q !为稚幼鱼捕捞系数比例。

C s max 为S 渔船的最大捕捞量,f 为该网格捕捞努力量或船数,m 为相互影响因子[11]。

上述各步按表1算法流程执行,其中参数初始化为:鱼群、渔船位置在网格区随机产生,起始资源量按鱼群数平均分配给每个鱼群。

表1 算法流程T able 1 Flow of computat ion 参数初始化Initialization o f parameter *循环体Cycling unit归并鱼群、统计鱼群分布、建立鱼群索引鱼群移动渔船移动渔船捕捞鱼群资源量的增长计算界面绘制(鱼群、渔船分布位置,执行步数、鱼群数、渔船数、资源量、捕捞量)文件输出、结束1.2模拟情形设定本文主要通过模拟以考察鱼群和渔船的空间分布动态对商业性CPU E 与资源量之间关系的影响,所以主要通过控制 1, 2,D f ,D s ,f s (x ,y ,n ,k )以及初始资源量N 等参数来分析。

因为使用D f 时连续性不好,所以设定D f =9。

模拟考虑了以下4种情形,各模拟情景的参数设置见表2。

模拟情景(1)模拟鱼群从随机分布到集中分布,渔船为随机分布的情形。

模拟情景(2a)与(2b)模拟鱼群由随机分布逐渐到集中分布,渔船随之集中分布,渔船最大捕捞量限制在562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学 报2008年较低(0.025qN GA,Max )和较高(qN GA,M ax )的情形。

模拟情景(3)模拟鱼群由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渔船集中于(x 1,y 1)附近的情形。

其中,f s (x ,y ,100000,k )为在 1= 2=0.25,D s =7,其它参数与情景(3)相同情况下,运行100000次应用公式(3)计算的结果。

模拟情景(4a)与(4b)模拟渔船从随机分布到逐渐集中分布,且鱼群为集中分布,初始资源量不同(N m ax 和0.5N max )的情形。

表2 各模拟情景下的参数设置T able 2 T he values specified for differ ent cases模拟情景Case12D f D s f s (x ,y ,n ,k)N C s,m1x ∃[0.1,1]x ∃[0.1,1]9910.06N max N D2a x ∃[0.1,1]x ∃[0.1,1]97(3)0.06N max 0.025qN GA,M ax2b x ∃[0.1,1]x ∃[0.1,1]97(3)0.06N maxqN GA,Max3x ∃[0.1,1]x %[0.1,1]97f s (x ,y ,100000,k )N maxN D 4a 0.250.2597(3)N max N D 4b0.250.2597(3)0.5N maxN D注:x ∃[0.1,1]定义为x 从1.0随步长降到0.1;(3)表示由公式(3)计算;ND 为没定义;其它符号见正文Notes:x ∃[0.1,1]defined as x decreases from 1.0to 0.1w i th step size;(3)denots the value computed by using formula(3);ND means no definiti on;the other s ymbols are explained i n text1.3数量关系本文模拟的是单一资源群体,其资源的分布空间为整个定义的网格区(不管实际分布是否充满整个区域),所以资源量和平均资源密度是相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