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历史复习 秦汉时期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秦汉时期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一、复习主题: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二、考点揭示:1、了解秦的统一及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2、知道“文景之治”;3、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4、知道东汉的建立;5、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6、知道汉朝对西域的管理;7、知道司马迁和《史记》;8、知道蔡伦改进造纸术;9、知道张仲景和华佗。
三、考点默写1、秦朝统一的时间:_______;建立者(名字):_______。
2、秦朝统一的意义: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创立__________,中央设_______、太尉、__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_。
(2)经济:统一________,统一________。
(3)文化:统一文字_______。
(4)交通:南修_______。
(5)军事:北击_______,修筑_______。
4、汉武帝在政治上接受________的_________;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史记》作者:________;体例: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通史。
8、造纸术改进的时间:________;人物:__________。
9、张仲景的著作:__________________,书中提出了__________理论。
10、华佗发明了_________,创编了_________。
四、思维导图1、政治:中央集权制(一)秦完成统一2、文化:统一文字一、秦朝(二)巩固统一的统一货币措施3、经济统一度量衡(三)统一的意义4、交通:统一车轨和修筑驰道北击匈奴,修筑长城5、军事统一南方,兴修灵渠1、西汉初:文景之治统一多民族国家(1)政治:推恩令的建立和巩固(一)西汉(2)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经济:盐铁官营专卖、铁币权收归中央、2、鼎盛:汉武帝平抑物价(4)军事:北击匈奴;漠北战役(5)对外交流:丝绸之路二、汉朝(6)文化:司马迁《史记》1、政治:东汉建立(二)东汉(1)蔡伦改进造纸术2、科技(2)张仲景和华佗1、西汉:西域都护(三)边疆管理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五、例题演练、规律揭示1. (2021·海南)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B.向大一统国家发展C.兼并战争连绵的不断D.统一国家不断巩固2.(2021·广西)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秦汉时期的历史重点(紧密复杂版)
秦汉时期的历史重点(一)秦汉时期的政治1、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设立皇帝制度,特点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为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君主专制造成的重大决策失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提高行政效率,奠定了后世封建社会中央政府机构的基本框架。
(3)地方推行郡县制。
郡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这一制度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4)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背景:①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弊端;②“七国之乱”的爆发。
(2)措施:①建立中外朝制度;②设置地方监察长官;③颁布推恩令。
(3)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选官制度:由军功制向察举制转变(1)察举制:自下而上推举人才为官,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2)评价:察举制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通过选拔官员,有利于彻底摆脱世袭制。
但到了东汉后期,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上升,察举制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二)秦汉时期经济1、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修驰道。
2、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3、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等经济政策,一直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4、汉代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丝国”称号。
5、汉武帝时常年对匈奴用兵,为增加政府财税收入以及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一方面扩充财政实力,另一方面开创了政府“与民争利”的恶例。
6、西汉时期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从汉代起政府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东汉晚期人们成功烧制出青瓷。
(三)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1、董仲舒新儒学(1)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2)新儒学的主张: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知识点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知识点高三历史学科中,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
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变和持久影响。
本文将就秦汉时期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一、秦朝的建立与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争时代,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1. 政治改革秦朝实行了严格的法家思想,采取了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建立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此外,还设立三公九卿,推行郡县制以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等。
2. 建设工程秦始皇下令修建的著名建筑是万里长城,用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同时,秦朝还推行了修筑修整灵渠、开凿蜀道等一系列的灌溉工程,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为秦制。
秦始皇以强制的方式统一了六国的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 中央集权秦朝采取了集权制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消除了封建藩国并推行郡县制,以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通过设立三公九卿等官职,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法家思想秦始皇追求一种强大的统一国家,他采取了法家思想,整顿法律制度,统一文字,以及开展焚书坑儒运动,以达到统治的目的。
三、秦朝的经济与农业秦朝将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
1. 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是秦朝经济政策的核心。
秦始皇推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以确保农民有足够的土地种植粮食。
同时,秦朝采取严厉的措施限制商人对农产品的垄断,使得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 流通与交通秦朝推行了标准化的货币制度和统一度量衡,提高了商品交换的便利性。
此外,秦朝还开凿了蜀道、修筑灵渠等交通工程,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内地的发展。
四、汉朝的兴起与政治制度秦朝的统一国家并没有持续很久,不久后就发生了动乱,最终导致了汉朝的兴起。
汉朝相对于秦朝来说,更加重视儒家思想,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02讲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教师用书
第二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空定位·通史概览中外历史纲要一、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二、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秦朝: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郡县两级,文书行政制度;官员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考核实行上计制,御史参与审核;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两广地区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2)西汉:汉武帝设立中朝,丞相权力被削弱;地方机构为郡县两级制;察举制分为常科和特科;汉武帝设刺史,巡行郡国;颁布《九章律》和《二年律令》;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设置河西四郡。
(3)东汉:尚书台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被削弱;东汉晚期,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经济与社会生活】(1)秦: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修筑驰道、直道、五尺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凿了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2)西汉:修建龙首渠,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文化交流与传播】(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及贸易繁荣,外来物种如苜蓿、葡萄、胡桃、胡瓜、胡萝卜传入内地;太学是西汉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关键能力·精准特训熟记2大知识清单——落实备考基础清单一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秦的统一:秦国相继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皇帝制: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②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分掌具体事务。
③地方:郡县制全国推广,设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④文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秦汉时期 专题集训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秦汉时期一、选择题1.[2023·辽宁葫芦岛一模]考古学家在辽宁西北部牛河梁遗址中发现了女神庙遗迹,以神庙祭坛为中心,周围分布着众多积石冢组成的墓群。
女神庙、祭坛、积石冢都是一种特权象征,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A.原始先民的手工艺水平精湛B.代表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C.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D.产生了等级分化和神权色彩2.[2023·南通市大联考]西周实行分封制,导致了周代普遍建立地方自治政权,各民族也逐渐融合,各诸侯国共尊一主。
这加强了人们天下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还把中心地带的文化扩散到了周边地区,保证了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
材料意在强调,分封制( )A.促进了民族交融B.隐含着分裂割据因素C.推动了文化繁荣D.有利于统一大国形成3.[2022·湘西自治州三模]下表所示为西周早期至春秋时期“君子”内涵的演变。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西周早期官员、绅士等贵族阶层西周中期有德行的贵族统治者春秋时期有德之人A.官僚政治开始萌芽B.贵族政治开始衰落C.人文意识得到发展D.礼乐文化走向瓦解4.[2023·广东惠州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为吏之道》提出了秦官吏必须遵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严刚毋暴……宽容忠信,慈下勿凌,敬上勿犯”“勇能屈,刚能柔,仁能忍”。
这表明秦代( )A.基层治理完善B.官员素质提升C.儒法思想并用D.儒学正统确立5.秦律规定:若有人在大道上杀人,距离百步以内的路人不加以救援的,应罚缴铠甲两套;若能抓获逃亡盗贼,抓捕者可得其所携钱财。
由此可见,秦朝( )A.传承了尚武的社会风气B.注重法治建设以教化民众C.确立了严苛的法律体系D.强调社会责任以维护安定6.[2023·福州市高三质检]下表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步骤一 通史复习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通史概览·一目了然——时序贯通构建时空观念【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时空定位】【整体感知】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知识纵横把握通史体系[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一、夏、商、西周时期1.政治(1)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与宗法制:(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1)农业:以石器为主。
出现青铜农具,但较少使用。
土地制度:井田制。
(2)手工业:完全官营;商周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3.文化(1)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也有一些是刻在器物上的铭文。
(2)夏商产生了宫廷舞蹈,周朝制定出包括舞蹈在内的礼乐制度。
二、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动荡与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宗法制与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灭六国。
2.经济(1)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包括国家、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等几种形式。
(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直到鸦片战争后才逐步瓦解。
备战2023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二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时训练(学生版)
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021·杭州模拟)如图为古代中国某朝代的中央权力架构示意图。
该朝代是()A.秦朝B.西汉C.西晋D.隋朝2.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表明()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3.(2021·金华模拟)统一货币(如图)是秦始皇巩固统一所采取的重大措施。
秦朝统一货币的名称是()A.布币B.半两钱C.蚁鼻钱D.刀币4.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秦朝的这种做法()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实现了思想统一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D.导致了暴政统治5.(2021·温州模拟)史书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结合所学分析,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的原因有()①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②汉初经济凋敝③尊奉黄老无为思想④“汉承秦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A.利于加强控制地方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C.有利于加强皇权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7.(2021·杭州模拟)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下列项中与之不符合的是 ()A.颁布“推恩令”B.实行盐铁官营C.派张骞出使西域D.设置西域都护府8.(2021·衢州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一微专题3 中国古代的赋税、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赋税大致包括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口赋、算赋)和 徭役 (1)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取泰半之赋”。汉初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直至降到三十税一。 (2)秦朝口赋极重。汉朝人头税分田赋、算赋,还征收财产税。 (3)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与戍卒3种。
5.隋统一后,重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政府还会“刮 户”。
6.宋朝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分类原因: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 政策,土地兼并严重。
7.元朝与明朝,都以职业定户籍。明朝户籍称“黄册”。 8.清朝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后, 户籍停止编审,名存实亡。 户籍的作用:是历代封建王朝赋役征发的依据,是为赋役征发服务 的。
四、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历史背景: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 2.表现 (1)政府为主体,民间社会处于辅助地位。汉代建立常平仓制度;隋 文帝置仓积谷,鼓励民间置“义仓”。 (2)有尊老养老的传统。唐朝开始,设有救济的专门机构。 (3)宋朝开始,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如北宋范仲淹创设义 田,赈济族人。 (4)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善堂、善会等机构。 3.特点 (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疏导和安 置流民。 (2)社会救济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2.隋朝主要征收租调役。唐朝继承了隋朝的这一制度,并将其发展 成租庸调制
(1)内涵:租,指地租。调,指绢、布等。庸,指缴纳一定的绢、布 来替代徭役。
(2)基础(前提):均田制的推行。
3.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 4.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多且重。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 实行募役法。 5.元朝基本上沿袭了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在北方与南方实 行;另外还有科差。 6.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主理 1.基层组织 (1)内容: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基层组织。 (2)表现: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唐朝农村设里和乡,城市设坊 和村;明朝实行里甲制。 2.基层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秦汉实行什伍组织,唐朝实行邻保制度,北宋王安石实行保甲法,
高考历史总复习:秦汉时期考点归纳整理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历史总复习:秦汉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秦汉时期的政治: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汉武帝的集权措施2、秦汉时期的经济3、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秦始皇复习建议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般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考查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基本特点。
复习时要注意把握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一般高考会考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措施。
秦汉时期的思想,注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要将其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进行掌握。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1、①前221,②皇帝,③三公九卿,④郡县,⑤焚书坑儒,⑥推恩,⑦休养生息,⑧正统。
考点聚焦考点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秦王嬴政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由皇帝控制。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地位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诸卿;以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监察百官;又设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设有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如图所示:特点: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朝议制度秦始皇统治前期,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4.郡县制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守为郡最高行政长官,上承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归纳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比较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传承制度 诸侯王位、封地、爵位世袭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 官位概不世袭
不 同
地方权力
拥有封地和爵位,封地内有行 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
没有封地,辖区内只行使行政 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点
地方与中 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据材料,指出秦朝 郡县分布的特点, 并分析其原因。
1、特点:郡县分布在 全国范围;主要分布在 黄河中下游的南北各地; 江南及西部边疆地区较 少。
2、成因: 秦统一全国; 黄河中下游的地区开发 程度较高; 秦的统治力量主要分布 在北方
皇帝 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内容: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 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①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4、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
后分邯郸郡设恒山郡(汉设为常山郡),分临淄
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
内郡。这一调整说明
A. 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的开拓 B. 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
C
C. 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
D. 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
初中历史复习秦汉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秦汉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朝和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2)掌握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3)了解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秦朝和汉朝的历史特点。
(2)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对秦朝和汉朝进行比较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
(2)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六国(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 秦朝的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地方制度的实行。
3. 秦朝的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改革。
(2)税收政策。
4. 秦朝的文化成就(1)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2)修建长城、灵渠等工程。
5. 秦朝的灭亡(1)陈胜、吴广起义。
(2)楚汉战争与汉朝的建立。
6. 汉朝的政治制度(1)汉武帝的改革。
(2)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
7. 汉朝的经济政策(1)休养生息政策。
(2)丝绸之路的开通。
8. 汉朝的文化成就(1)儒家思想的兴起。
(2)文学、艺术、科学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朝和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2)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3)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2)汉武帝的改革及其对汉朝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场景。
2.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秦朝和汉朝的历史特点,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 结合时事,联系现实,让学生感受秦朝和汉朝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秦朝和汉朝的历史情境。
初中历史复习秦汉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秦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2. 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创造遗产的历程。
3. 了解汉武帝的统一和疆域扩张。
二、教学重点:
1. 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和创造遗产。
2. 汉武帝的统一和疆域扩张。
三、教学难点:
1. 秦始皇的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 汉武帝的统治手段和扩张战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
2. 学习过程:
(1)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创造遗产: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重点讲解秦
始皇推行中央集权、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重要举措,并且创造了遗产制度。
(2)汉武帝的统一和疆域扩张:介绍汉武帝的统治手段和疆域扩张的历程,重点讲解汉
武帝的“开疆拓土”政策和对匈奴的战争。
3. 活动设计:
(1)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成就和影响。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秦始皇和汉武帝,通过表演来展示他们的执政方式和政策。
4. 总结归纳: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理解了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手
段和扩张政策,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总结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主要政绩和影响,写一篇作文并背诵。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但是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需要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2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
课时作业2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粤港澳大湾区高三联合模拟]秦统一前,“属邦”是管理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中央机构,同时还下辖这些地区的地方县治;至公元前214年后,蒙恬北逐匈奴所设陇西郡和北地郡接管了最后的少数民族县治。
至此,“属邦”成为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这说明秦朝( )A.郡县治理体系不断加强B.大一统实现民族大交融C.分化事权强化君主权力D.地方官吏行政能力提升2.[2022·晋城市二模]2002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秦代里耶古城发现的简牍,系秦王朝洞庭郡迁陵县府的文书档案,内容涵括户口登记、土地开垦、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津渡、邮驿管理、奴隶买卖、司法文书、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学习等相关政令和文书。
这些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A.地方政府管理制度严密B.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统一C.法律制度规定异常繁琐D.地方官总揽军政财一切大权3.[2022·九江市二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接受了邹衍的五行学说,认为周属火德,秦代周,应当属克火的水德;因五色中和水相配的是黑色,于是把礼服和旌旗皆用黑色。
据此可知,秦始皇( )A.践行西周礼乐制度B.寻求立国合法依据C.意图强化中央集权D.具有历史进化思想4.[2022·潍坊市高三三模]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
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
其做法旨在( )A.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C.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D.巩固国家政治统一5.[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4月联考]秦律规定:“若有人在大道上杀人,距离百步以内的路人不加以救援的,应罚缴铠甲两套;若能抓获逃亡盗贼,抓捕者可得其所携钱财。
初中历史总复习第2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初中历史总复习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1·福建)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
这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的增长B.铁制工具的出现C.国家体制的作用D.筑路技术的提高答案:C2.(2021·湖南衡阳)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解读下面的中国历史时间轴,关于古代史上朝代及其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②是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③是隋唐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④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20年,东汉灭亡。
秦汉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的时期,故A项正确。
581年隋朝建立,907年唐朝灭亡,②是隋唐时期,故B项错误;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③是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故C项错误;④是明清时期,但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对外开放,故D项错误。
3.(2021·福建)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
这一举措(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答案:D4.〔2021·湖南湘潭(改编)〕汉代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发展了“治未病”思想的医学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史记》C.《千金方》D.《本草纲目》答案:A5.〔2020·四川成都(改编)〕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实行盐铁专卖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设置西域都护答案:A6.(2020·山东东营)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A.以农为本B.勤俭治国C.以德化民D.轻徭薄赋答案:A7.(2020·四川成都)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
(2017年)二轮复习 第1讲中华民族的奠基、形成时期——先秦、秦汉时期
(二)具体史实
1、政治
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生产力的发展产物)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
(二)具体史实 分封制
1、概念: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 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 巩固西周统治 3、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6、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 4、权利: 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5、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7、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 族融合;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瓦解: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名 存实亡,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
( 4 )伦理观念: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导致“重男轻 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 孝道、重视邻里关系和家庭和睦的观念。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2)科技: 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出现了现存最早星表——《石氏星表》;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法。
(3)文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 分别开创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流派。
(4)教育: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平民阶 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 (5)汉字: 篆书、隶书
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1)在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 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4)从总的方面说,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剧烈的社 会变革与阶级变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一农耕文明的古代中国第2讲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__秦汉时期练习
第2讲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一、选择题1.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
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
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
这反映出( )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解析:题干提及秦朝实行郡县制而东方反抗,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而封国主要是东方,故选B项;西周时期,政府通过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排除A项;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是暴政,排除C项;题干中“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可知汉朝秉承秦制有一定的弹性,排除D项。
答案:B2.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解析:据材料信息得出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故选A项;“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是使地方权力扩大,不利于皇权的加强,排除B项;“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实际上是扩大了监察功能之外的职能,排除C项;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
答案:A3.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
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A.制约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中外朝制。
材料体现建立中朝的原因是三公九卿“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故选B项;中朝的建立有利于制约丞相权力,但与材料建立中朝的原因无关,排除A项;中朝的建立有利于君主专制,排除C项;中朝不属于监察机构,与监察三公九卿无关,排除D 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解 历史
【考点】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例3】 (2011· 山东文综)下图描绘了汉代农 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C.尚未推广牛耕
30
易混易错点 分封制和郡县制 易混易错分析:不能根据材料或情景判断是分封 制还是郡县制。 辨析:(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 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 没有封地。(3)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 割据势力。
29
第二步:弄清分类标准。这个过程中可以做一些双 向练习,如由类型标准来举例说明,或对列出的概念进 行分类,再指出标准。如给上面每一个类型的概念举出 3~5个实例,‚历史事件: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历 史文献:《临时约法》、《论法的精神》等;历史典章 制度: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再讨论分类标准, 即了解‚什么是历史事件、历史文献、典章制度‛。 第三步:知道并理解构成历史概念的各个要素,即 在理解的前提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各个要素。
17
(1)知道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理解儒学成为正统 的影响;(2)理解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通过比较 掌握汉代儒学较先秦儒学的发展;(3)归纳掌握汉武 帝时西汉选官用人的情况、学校教育情况。
18
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汉代儒学 为什么成为正统思想? 【提示】思想主张:(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2)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 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 ‚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12
《汉书》载:‚汉兴之初,海内新 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立二等子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 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 以害身丧国。‛西汉建立后,为什么要 ‚立二等子爵‛?产生了什么后果?
13
【提示】西汉的分封,一方面是汉高祖错误地吸 取秦亡教训(认为秦没有实行分封,因此当各地起义 时孤立无援),另一方面是为了使郡国杂处,互相牵 制,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汉在实行郡县制的 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最大的相异之 处)后果:汉朝惠帝以后,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 大,各自割据一方,觊觎帝位,中央与封国之间的 矛盾日益激化,诸侯王连续发动叛乱,严重威胁到 中央集权政治。
32
【解析】 C。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关键是理 解‚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反 映的是思想统一观念。A项不符合西周历史(西周 时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B项指的是秦始皇创立 的政治制度,与西周无关;C项与题干材料意思一 致;D项没有体现材料的意思。答案C。
33
【方法技巧点拨】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关 键语句 在解答材料型试题时,为了快速且准确地理解材 料、把握材料意思,要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 语和关键语句,即解题的‚题眼‛。‚题眼‛是 题中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信息‛,如特殊 的知识点、各种限定词和特定的称谓等。具体地 说,就是要抓住材料中的时间、地点、范围、程 度等词句。
3
(1)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能够进行具体 的评价;(2)知道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主要内容、理解其特点和影响;(3)能够结合秦 朝及封建社会的历史,正确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4)知道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理解秦始皇 实行郡县制是历史的进步。
4
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提示】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设臵丞 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其职);地方在全国范围内 推行郡县制。
31
【例2】 (2011· 全国新课标文综)董仲舒认为孔 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 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 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 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16
考向三
儒学成为传统
可以通过材料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主张的理解和 认识、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加强思想统一措施的理解和 认识、考查汉武帝独尊儒术与当时政治经济的关系。 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对儒家思想进行 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 儒学逐渐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 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24
【解析】此题可将问题设计为‚‘天下之学士 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什么?‛‚天下学士‛跟 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 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 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 于具有政治敏感的‚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 ‚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答案D。
28
第一步:了解概念类型。历史概念通常可以分为史 实概念与史论概念。史实概念按照历史事物本身的类 型可以分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历史 典章制度与历史物品、遗迹等概念;史论概念也可以 按照所涉及的知识性质,分为政治类概念(如革命、 国家、民族、国际关系等)、经济类概念(如贸易、关 税、生产力、技术等)、文化类概念(思想主张、艺术、 文学创作、艺术流派等)、历史类概念(历史中的时间 与空间、史料、史论等)等。
21
(2)“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 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 封建统治长久的。
(3)“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 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 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 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 ‚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
9
考向二
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一方面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 程的了解;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在巩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的准确理解。 西汉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阶段。汉武 帝采取的相关措施,不仅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2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 ‚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 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 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 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 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23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 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 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1
考向一
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史中一个非常 重要的历史概念,也是古代历史的主干知识。通过材 料考查具体的政治制度,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准确描述 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历史主干知 识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 政治制度。它与古代经济成长历程中如经济政策、文 化发展历程中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等有密切关 系。由于本专题时间跨度大,有助于考查综合运用知 识的能力,为此,今后高考在本专题中将有可能在保 持选择题考查分量时加大对主观题的考查力度。大部 制改革,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 从而提高行政效率。政治制度创新和实施过程中的成 功之处将是2012年高考的考查重点。
19
【提示】原因: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 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采取了一 系列重视儒学的措施,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历代统 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20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 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
【提示】(1)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 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 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 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 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 鸣。
10
(1)知道汉武帝在巩固中央集权方面的措施;(2) 了解西汉王国问题的由来、实质、解决的措施;(3) 了解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政策由‚无为‛转变为‚有 为‛的历史背景及影响;(4)理解汉武帝实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影响。
11
汉武帝在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 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提示】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5
高 频 考点
【例1】 (2010· 全国新课标文综)柳宗元在《封 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 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 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26
【解析】 D。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 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 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 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 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 局的安定。故选D。
14
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地方机构的设臵。以下相关 评论正确的是( )
A.在地方机构的设臵上汉承秦制
B.汉初郡国并行制是对郡县制的发展
C.西汉中央集权潜伏着危机 D.从地方机构的设臵来看,西汉类于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