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围棋式思维方式
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的意思
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的意思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随着时代的发展,围棋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历来被认为是智慧人士的消遣,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趣味。
围棋源远流长,其日夜不息的流行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程度。
从汉朝开始,围棋的文化已经广为人知,每年的围棋比赛也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及海外华人对围棋持续关注玩耍,让它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们可以说,围棋的普及属于中国社会的缩影:以一种智慧的游戏,将交流和紧密结合起来,彼此息息相关。
它不仅是一场围棋游戏,更是一种无限想象力和独特思维的联结,定义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精神。
在中国,围棋几乎成为每个人的日常习惯,不管是小时候一起玩的游戏,还是大家在一起坐在茶几边,或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进行U连线,都在不断推动着围棋文化的发展。
而且,围棋与中国文化和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本身也是一种政治思想。
它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也可以从中以及围棋文学中感受到。
在这一点上,围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它不仅仅是文化和政治,还有它关于智慧的内涵,可以说是了解中国思想的重要把握。
传统的围棋文化是散发着诱人气息的,被熟练的棋手追求,它也使更多的人理解了中国古代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
即使在今天,围棋仍然是展示智慧的重要渠道。
就现在来说,向京,又称升级棋,是围棋的一种新型形式,具有让更多的人加入其中的功能。
它以比较简单的棋规,无需太多专业技术技巧,大家都可以轻松上手,使它真正成为一场智力游戏,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它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它拓宽了人们思维的视野,让人们进一步深入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围棋文化也拓展到日常生活当中,将精神和智力融入进来,带给更多的人愉悦的心态。
围棋不仅是一种游戏,它也是一种精神的培养。
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智慧,培养对生活的态度,增强自身的实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记忆力。
总而言之,围棋文化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玄象与数理——围棋思维与中国艺术思维
玄象与数理———围棋思维与中国艺术思维何云波中国传统的知识,往往存在着两套话语,即“道”与“术”,它们都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关。
“道”为“象”的玄妙化,“象”为玄妙之“道”的显现,构成了一种“玄象思维”,而“术”则更多地与“数”有关,所谓术数,虽然也是用于通天地之道,但它更注重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法则,由“象”而“形”,而“数”,更多地借助于“术”,构成了“道”之形而下之域。
因而,对“数”的破解,虽然仍离不开玄象思维,但又包含着逻辑性、分析性思维,我们姑且称之为“数理思维”。
这两种思维,构成了中国古代围棋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同时,它与中国传统艺术思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中国古人常常把围棋与天地之象联系在一起。
班固《弈旨》云:“局必方正,象地则也。
道必正直,神明德也。
棋有白黑,阴阳分也。
骈罗列布,效天文也。
四象既陈,行之在人,盖王政也。
成败臧否,为仁由己,危之正也。
”以下班固又将“弈”与阴阳、天文、四象联系起来,首开了以《易》解棋的先河。
晋代蔡洪《围棋赋》谓棋乃“秉二仪之极要,握众巧之至权。
若八卦之初兆,遂消息乎天文……远求近取,予一以贯”。
梁武帝《围棋赋》称“围奁象天,方局法地”。
围棋与阴阳、八卦、天文相通,兆知天地万物之变化,方寸棋枰也就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围棋之“象”、“数”,被认为正与《易》相通。
象是易传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既指天象,又指象征。
《周易·系辞上传》谓“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设卦观象”,天象与地形、人事又是息息相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大象通于道。
老子论象,“大象无形”①,“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②。
这里的所谓大象、无物之象,事实上就是道。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无论是诗、文、琴、书、画,还是各类棋戏,都与“易象”有关。
“象”之具体化即为“形”。
各类艺术,都涉及造形,只不过运用的媒介不同而已。
“象”的抽象化、玄妙化即为“道”。
围棋中的哲学思想
围棋中得哲学思想围棋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得瑰宝,也就是一项哲理深奥、能给人以聪明与智慧得竞技游戏。
围棋虽然形式上就是一种竞技活动,但从它得本质来讲,却不就是单纯地论输赢、比胜负得竞技,人们自古以来就认为它就是与哲学密切相关得一门艺术、一种文化。
可以说,在围棋这个似小实大,可以小中见大得黑白世界中,既蕴含着无穷得智慧与丰富得哲学思想,也充分体现着传统哲学得现实化与大众化。
(一)围棋中得与谐思想在中国古代,“天”在人们得心目中可就是至高无上得。
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清朝末期,大多数哲学家都在宣扬“天人合一”这样一个基本观点。
《易经》得第一卦叫“乾卦”,“乾”就就是天得意思。
《易经》中提出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得思想,就间接地说出了天与人得关系。
古人认为“天人合一”就是最高得境界。
无论道家还就是儒家,历来都主张人在生产活动中要与大自然与谐共存,人与人之间也要与睦相处,认为只有达到了天人同构、天人一体,才能够天下太平、万事如意。
这种“天人合一”得与谐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人得一种宇宙观,也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一个独特得观点,在中国数千年得历史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大家知道,围棋得棋子只分为黑白两种颜色,远远不如赤、橙、黄、绿、青、蓝、紫那么绚丽多彩。
然而,正就是这朴素、普通,反差较大得黑白两色,象征着中国古老哲学中得“阴”与“阳”这一非常重要得概念。
棋子之间没有任何形式上得差异,没有丝毫得尊卑高下之分,这也正符合道家“众生平等”得哲学思想。
这黑白两色超脱世俗观念得棋子,在棋盘上演绎得棋局就像就是天地变化不止、万物生生不息得宇宙与阴阳形成万物得过程。
在对局中,无论就是哪一方得棋子,有气则生,无气则亡,这就就是所谓得“天”道,而棋盘四四方方,棋子要落在它得上面,这就就是所谓得“地”道,黑白双方面对棋盘得“手谈”,我们可以称之为“人”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具有万物本原得意义。
古人把围棋分为棋艺、棋理、棋道三个层次,并且认为,不懂得棋理就不能谈棋艺,而不懂得棋道也就不能谈棋理。
围棋中的哲学智慧
围棋中的智慧:生活哲理的缩影围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体现:1.辩证思维:围棋是一种需要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的智力游戏。
在棋局中,人们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在对局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比如整体和局部、进攻和防守、虚和实等。
只有在对这些矛盾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妥善处理,才能使自己的棋局在不断的变化中始终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2.逆向思维:在围棋中,有时候需要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
比如,当面对一个困境时,可能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放弃一些棋子或者采取一些看似损失的行动来获得更大的价值。
这种逆向思维能够锻炼人们的思考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3.无为思维:围棋中有一个著名的格言:“敌之要点我要点”。
这表明在围棋中,要学会从全局出发,把握好大局观。
通过看清棋局中的矛盾所在,调整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才能让自己的胜算更有把握。
这种无为思维强调以平常心对待事物,不强求结果,而是顺其自然地取得最好的结果。
4.整体与局部:围棋中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在围棋的战略和战术中,需要兼顾整体和局部的利益。
整体和局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只有把两者协调好,才能取得最佳的局面。
5.变化与恒定:围棋的规则虽然简单,但千变万化的局面却需要玩家不断适应和学习。
围棋强调变化与恒定的统一,一方面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坚持基本的围棋规则和战略。
6.策略与执行:围棋需要玩家有预见性的思考和决策,但更重要的是准确地执行这些策略。
在围棋中,一次错误的执行可能会全盘皆输。
因此,围棋教会人们在做决策时要有前瞻性,同时在执行决策时要精准无误。
7.竞争与合作:围棋是一种竞争激烈的游戏,但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合作才能取胜的游戏。
在围棋中,只有那些能够同时处理好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综上所述,围棋中的哲学智慧包括辩证思维、逆向思维、无为思维、整体与局部、变化与恒定、策略与执行以及竞争与合作等。
这些智慧不仅在围棋中有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启示。
围棋的理解
围棋的理解围棋,又称为围碁,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策略性棋类游戏。
它起源于中国,被誉为"棋中之王",因其复杂的规则和无穷无尽的变化而被广泛喜爱和研究。
围棋的基本规则很简单,游戏双方使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在棋盘上交替落子。
棋盘是一个19×19的方格网,共有361个交叉点。
黑方先行,双方轮流在空白的交叉点上落子,落子后不能移动,只能在空白的交叉点上下子。
当一方的棋子形成一片围地,将对方的棋子围住,就可以获得这片区域的得分。
最后得分高的一方获胜。
围棋的魅力在于它的无穷变化和深厚的战略性。
棋盘上的每一个交叉点都可能成为战场,每一步棋都可以影响整个局势的发展。
因此,围棋被誉为"智慧的游戏",需要玩家具备深思熟虑的头脑和全局观。
围棋的战略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攻守兼备:围棋中攻与守是紧密相连的。
一方面,玩家需要利用自己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势力,夺取对方的地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守自己的棋子,避免被对方围住。
围棋的攻守要求玩家在局势中灵活应对,既要积极进攻,又要及时防守。
2. 考虑全局:围棋是一个全局性的游戏,每一步棋都可能影响整个局势的发展。
因此,玩家需要考虑全局,预测对手的下一步棋,制定相应的对策。
只有全局观念清晰的玩家才能在围棋中取得优势。
3. 利用势力:势力在围棋中非常重要。
玩家需要在棋盘上布局,形成自己的势力区域,同时封锁对手的势力,限制对手的发展空间。
利用势力可以有效地控制局势,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优势。
4. 妙手回春:在围棋中,有时候看似处于劣势的一方可以通过妙手回春来扭转局势。
妙手回春是指在关键时刻采取出人意料的棋法,迅速扭转局势。
这种战术手段需要玩家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思维。
围棋不仅仅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哲学、一种思维方式。
围棋所蕴含的智慧和战略思维可以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在围棋中,每一步棋都需要玩家深思熟虑,权衡利弊,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围棋式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围棋式思维方式作者●白毛道人综合与分析是人类思维的共同形式。
任何思维都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
但这并不能排除一个民族思维方式偏重某一侧面的事实。
希腊人以几何学为代表的思维方式明显以分析为主,由此形成严密的形式逻辑演绎体系。
一直到近代微积分发现,数学家都用“数学分析”的概念。
把一个对象逻辑地分割再分割,直到最后无限小,再来积分。
这种思维对西方科学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中国的数学与哲学思维都强调把对象作为有机的结构从整体上去把握,强调一个对象与有关事物的关联、渗透和变化。
不重视对各个部分的仔细考察,也不承认各部分的独立性。
这里,可以看到:“善”的内涵和“真”的思维方式间的密切联系。
原来,“善”的内涵和思维方式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它们是相互渗透的。
不重视个人而强调整体的伦理观念,和一般的强调综合观察总体、忽视分析各独立部分作用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
缺乏分析作基础的综合,势必要依靠直觉领悟。
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人特别发达的综合领悟能力;如果说中国人聪明,那就是聪明在这里。
顾准是一位杰出的现代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在《顾准文集》中,他一再慨叹中国人太聪明,太善于综合,是“先天的辩证法家”,因而不肯像希腊人那样花大力气,下“笨功夫”,对事物分门别类加以分析,深钻细研,因而不能发展出科学来。
这是一针见血之论。
在西方,人们在二十世才纪逐渐认识了直觉的价值。
除了一些哲学家有专门著作外,对直觉的尊重已经为广大人群接受。
中国人的直觉综合领悟能力突出表现之一是善于理解人。
许多不同国别的观察者都一致公认,中国人在生疏环境中能最先掌握别人的特点,并且善于处理好关系,赢得好感:中国人最博得人们赞赏的品质之一,是他们把握外国人感情的能力。
不论是到中国去旅游的,还是多年居住在那儿的,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喜欢中国人。
中国思维像毛笔字。
一笔一笔看看不出好坏。
它不注意精确,只注意总体的配合、气势、神韵。
中国围棋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中国围棋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起源于中国的围棋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从古文献来看,围棋最早被人称为"弈"或"棋"。
据说,这是各地方言不同的缘故。
北人称"弈",南人谓"棋"。
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
我以为学习中国围棋对于个人成长有诸多益处,如果从幼学习效果更佳:一、智慧的煅练:下围棋是煅练智慧的好方法。
对弈时,每下一子就是提出一个问题,就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样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脑象做体操一样,得到良好的煅练。
二、和数字做朋友:围棋当中运用数字的地方特别多,比如气的计算、围地的大小、胜负的计算等。
在学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自然轻松的接触数字,逐渐成为数字的好朋友。
三、陶冶性情:在下棋的过程中,要集中精神,心要静、气要定,久而久谋,可以养成临危不乱的诚定功夫。
同时,棋品的培养可以有助于个人思想品德修行的煅练。
四、训练十种能力:1、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快速抓住问题重点的能力;3、面对现实的能力;4、随时不放弃希望和理想的能力;5、组织的能力;6、果断的能力;7、尊重别人优点、检讨自己缺点的能力;8、眼光远大,不求近利的能力;9、坚韧不拔的能力;10、逻辑科学的能力。
五、助学上进:目前,国内诸多名牌重点院校纷纷推出招收特长生的优惠政策。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规定,围棋业余4段至5段棋手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在河南省内二级运动员高考可加20分。
围棋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性的学习,同时又体现的寓教于乐的学习思想。
我们可以在体会围棋博大精深的同时得到个人素质的提升。
在了解了学习围棋的诸多益处谋后,我们有必要学习围棋的基本技能。
其实围棋的规则说来复杂而同时又很简单。
简单的说就是,第一,黑棋先下,棋子要下在交叉点上,下子后不可移动,以后双方轮流下子、且每次只能下一步;第二,提吃棋子:简单的说就是,谁如果先把对方的棋子紧紧围住,对方的棋子就被吃掉了;第三,围棋胜负:就是双方对比、用棋子包围交叉点(术语叫“地”)的数量,谁围的地多谁胜。
棋艺的智慧中国围棋文化的独特力
棋艺的智慧中国围棋文化的独特力棋艺的智慧——中国围棋文化的独特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围棋是一项博大精深的智力游戏,它不仅仅是娱乐活动,更是一种表达智慧和塑造人格的方式。
中国围棋文化的独特力量在于它融合了哲学、艺术和竞技的元素,通过棋局的布局和对局双方的较量,折射出智慧的光芒。
中国围棋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围棋在古代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智力,还培养了人们的耐心、决策能力和战略思维。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将围棋比喻为人生,通过棋局中的种种变化,折射出人们对于生活和命运的感悟。
而在如今的社会中,围棋更多地被视为一种竞技运动,但其内涵依然与古时相似,代表着中国人对于智慧和思维的追求。
中国围棋文化的独特力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围棋传承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
中国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和墨家等,这些思想对于围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促使棋手在对局中考虑他人的感受并妥善处理棋局,这不仅展现了棋手的智慧,更体现了儒家道德观的核心。
而道家强调“无为而治”,鼓励棋手在布局和对弈过程中保持冷静和自然的状态,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种中国古代哲学融入到围棋当中,使得围棋具有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
其次,围棋被视为一种艺术表达。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将围棋与文学、书画相结合,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形式。
他们认为围棋局势变换万千,每一步棋都承载着情感和智慧的体现。
因此,他们在创作中常会借鉴围棋的布局方式和战略手法,以表达情感和思想。
比如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赵州桥》中就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写照,他将围棋的局势与人生的际遇相结合,显示了围棋在中国文化中的艺术价值。
最后,围棋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竞技精神。
围棋在中国被视为一项重要的竞技运动,每年举办的全国围棋锦标赛和国际围棋比赛都吸引了众多棋手和观众。
围棋比赛既是智力较量,又是心理对决,每一步棋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众所周知,不同民族的思维既有共同相似之处,同时也具有单一特殊之处。
因为作为一种生物,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属性,即人类的大脑功能。
此外,由于人类发展的进程大体一致,很自然地就奠定了不同民族思维的共同基础。
同时,由于人类大脑功能的复杂性,使得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经历的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形成了具有差异性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体现着人类思维方式共性的同时,也呈现出其独特的韵味。
一思维方式的概念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
刘长林将思维方式定义为:“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那些长久地、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和公认的观点,就叫作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刘长林,1990)。
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孜孜以求地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思维方式不断地进行研究。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思维方式是一个复杂的双层结构。
其深层结构表现为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这包含人的情感、意志和潜意识等;而其表层结构的外观表现就是我们熟知的语言。
事实上,任何一种类型思维方式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组织环境交织而成的人类生活背景,其形成过程非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的、逐步的演变过程。
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主体,固定了思维的基本属性,包括思维结构、认知形式、民族文化、个性表达以及现实运用等。
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来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恪守着独特的传统形式,固守着极富个性化的文化本位,坚持着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特殊的认知方式。
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认为,原始思维方式是一种“情感的和激情的因素简直不让真正的思维获得任何优势”的思维方式。
冯天瑜先生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概括为“观物取象”,认为“它是以未经分化的表象联系代替因果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尚未分化,人们不承认偶然性,而确信神秘的支配力量”。
显然,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这一特征与其原始的思维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谈谈围棋的思维方式论文
谈谈围棋的思维方式论文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模式。
不同的领域、职业和岗位,不同的运动类型和项目,不同的人群和人,都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态度、方法、途径和价值尺度。
积极适应事物本身规律的要求,不断转变和优化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提出了高思维质量,是取得成功的共同要素。
在传统围棋的思维特征包括中国传统的围棋思维模式,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文化和历史内涵,得到社会公认而被人们所广泛接受。
就此其内容来说,追求均衡的价值取向作为历代围棋大师们力主的围棋理念,这主要是强调把握全局、双方接受、攻守平衡、降低风险等。
一方面注重图形的效率观念,以好的棋形为最高效率,把棋形结构上升为效率标准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崇尚意境的弈趣理念,把围棋高深的魅力蒙上神秘色彩,从崇拜无形利益到模糊正误标准,从看重棋风到淡漠胜负,在弈棋中追求的情趣,达到“天人合一、忘忧清乐”的意境和心态,这是传统围棋具有浓重文化性的重要表现。
特别是在下棋的时候,需要从容充分的思考方式,以往的棋手可以说是在无限时间范围内思考,在有限环境压力下博弈,一盘可以下数日甚至数月,而且传播、知晓的范围十分有限,弈棋心态宽松。
相比现如今的许多棋手面临的竞赛时间、规则和现场直播下的心理压力,可谓是很是幸福不过了。
由于围棋起源和长期发展在中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儒家、道家的许多思想理念,如“中庸”、“和合”、“大道无形”、“无为而治”等等,都渗透到古代围棋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中。
而传统围棋思维模式中大量的因素产生于日本近代理念,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围棋新布局革命以来,吴清泉等围棋大师所倡导的围棋理念。
传统的围棋思维模式包括了合理的内核,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但并不意味着当代人们所全盘接受。
传统围棋具有竞技性却还不是竞技运动,在很多方面已经和现代竞技围棋的发展形态不相符合、不相适应,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沿着围棋历史发展的'轨迹,围棋思维方式转变是时代的要求,毕竟任何思维方式都是时代的产物,是事物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美国人的思维是桥牌日本人的思维是围棋中国人的思维是麻将
美国人的思维是桥牌日本人的思维是围棋中国人的思维是麻将第一篇:美国人的思维是桥牌日本人的思维是围棋中国人的思维是麻将美国人的思维是桥牌日本人的思维是围棋中国人的思维是麻将谈起日本人思维的特点,大概有以下几点:(一)从属的、单纯的;(二)融合的、同化的;(三)现实的、实践的;(四)乐天的、明朗的;(五)宽容的、温和的;(六)敬雯的、重礼节的;(七)纤巧的、艺术的。
不足之处:缺乏理论,思维受到派阀影响,处于闭锁状态中。
善于模仿,缺少独创精神,情绪不够稳定。
有关日本民族的思想形成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有的日本人认为,在儒教和佛教传入之前,日本人没有思想。
有的日本人则认为,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固有的思想及道德——神道就存在。
这两中说法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战后,随着日本的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等诸学科的发展,古代日本人的思想轮廓已经划分出来。
城户幡太郎的《古代日本人的世界观》(昭和五年,1930)和《国语表现学》(昭和十年,1935)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古代日本人的思想。
这两部著作至今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城户幡太郎反对就事论事的立论方法,主张从人民生活方式的角度即从美术、学术、道德、宗教等所谓的文化形态入手,在同外国的有关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后,发现日本民族特有的性格。
他还认为,所有的文化意识都必须通过语言进行表达,所有通过日语的独特表现法,自然可以领悟民族的思想意识了。
对现实持容忍态度的思维方式中村元在《东洋人的思维方法》中指出:“在日本人的思维方法当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原封不动地肯定为了生存所处的自然环境或者是各种客观条件。
他们往往把所有客观现象视为绝对的东西。
”明治以后的哲学家称这种思维形态为“现象即实在论”。
古代日本神观的特点是,相信世间许多事物都存在神灵。
他们习惯将人间神以外的各种神也都一并人格化,祖神化。
日本神社便起源于这种思维方法。
同时,日本人在接受佛教影响的问题上也持相同的态度。
围棋与逻辑思维
围棋与逻辑思维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棋类游戏,源自中国,发扬于日本和韩国,如今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传。
与其他棋类游戏不同的是,围棋是一种全局性的策略性游戏。
在棋盘上,黑白两方轮流摆子,目的是争夺更多的地盘,最终以占据更多格子的一方获胜。
这个简单的规则,却蕴含了丰富的思维乐趣,让玩家在其中探索出一套套复杂的策略。
而这个策略的核心,就是逻辑思维。
围棋作为一种全局性的游戏,要求玩家在每一步着子前,都要考虑当前棋盘上所有棋子的分布情况,并在脑海中尝试预测接下来几步的可能变化。
这种大局思考需要玩家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预见性、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
首先,在围棋中,预见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步棋的影响力常常不仅限于它本身,而是会扩散到周围的区域。
如果一个玩家只想到了紧局部分的下一步,却没有考虑到周围的变化,那么可能会忽视掉一些重要的局面。
因此,围棋需要玩家有预见性,能够看到未来几个回合的可能发展走向,并在当前局面中为自己留下积极的策略空间。
其次,分析能力也是围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在一个复杂的局面中,每一步棋都可能对局面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玩家有对局面分析的能力。
这不仅包括直觉上的分析和感觉,更需要借助数学原理、棋理原则等严谨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
比如常见的打吃棋、中央击打等局面,都需要玩家从局面的整体出发,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
最后,围棋中的推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玩家需要从对手的着子中推理出他接下来可能的打算,进而做出自己的下一步棋;另一方面,当棋盘上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局面时,玩家需要通过推理确定其中的失误点,并在日后的类似局面中防止类似错误。
推理能力需要玩家有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能够将种种细节和推理过程组装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
综上所述,围棋能够促进玩家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人的智力和思考能力。
围棋作为一种依赖大局观的全局性策略游戏,借助于它的棋理原则和复杂性,让人在游戏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思考力、判断力和预见能力。
围棋算法思维
围棋算法思维
1.蒙特卡洛树搜索(MonteCarloTreeSearch)
蒙特卡洛树搜索是一种基于随机模拟的搜索算法,它通过大
量的随机模拟来评估每个可能的下子位置的价值。
该算法首先
构建一棵搜索树,然后使用随机模拟来评估每个子节点的胜率。
通过不断模拟并更新搜索树,最终选择胜率最高的下子位置。
2.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CNN)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的算法模型,它可以通过训练
来学习围棋的局面特征。
该算法通过多层卷积和池化操作,提
取围棋局面中的重要特征,并通过全连接层进行决策。
使用卷
积神经网络可以提高计算机在围棋中的水平,并更好地理解局面。
3.AlphaGo算法
AlphaGo是由DeepMind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它使用了一种混合模型的算法。
该算法结合了蒙特卡洛树搜索和卷
积神经网络,通过蒙特卡洛树搜索进行局面价值评估和策略选择,然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局面特征提取和决策。
AlphaGo通过大量的自我对弈和强化学习训练,达到了超过人类职业棋手的水平。
4.基于规则的算法
除了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还可以使用基于规则的算法来制定围棋策略。
这种算法根据事先设定好的规则和启发式策略来进行决策。
例如,使用开局库、形势判断和棋局评估函数等技术来评估每个下子位置的价值,然后选择最优的下棋策略。
围棋诀窍智慧博弈围棋背后的人生哲学
围棋诀窍智慧博弈围棋背后的人生哲学围棋诀窍:智慧博弈围棋背后的人生哲学围棋,一种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人生智慧的棋艺。
在这个古老的棋盘上,蕴藏着无数的奥秘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围棋的背后,不仅是智慧的博弈,更是这个世界的缩影。
本文将探讨围棋诀窍智慧博弈围棋背后的人生哲学。
一、下围棋:微观与宏观的平衡围棋被称为“棋盘上的碎片世界”,每一步棋都是对整个棋局的微观决策。
在围棋的世界里,要同时兼顾短期利益和长远规划,需要在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正如人生之中,我们需要在眼前的小事与未来的大计之间取得平衡。
围棋教会我们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学会权衡利弊,而这也是人生中领导力与决策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阵地攻防:稳中求胜围棋的核心在于攻防之间的博弈。
在进攻时要采取稳中求胜的策略,进退有度,不贪婪。
而在防守时,要尽量保持转势的机会,避免“纵横交错”,守住战略要点。
这种思维方式也适用于人生。
在面对困境时,不失冷静,灵活应对,抓住机会扭转局势。
在追求目标时,要勇往直前,不被挫折击垮,坚守信念。
三、先手后手:主动与应变并重围棋中的先手和后手之争是游戏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先手权通常意味着主动权,可以掌握主动进攻的机会。
然而,后手也有自己的优势,可以适时地应对对手的走法。
这就要求我们在人生中既要有决断力、勇往直前的主动精神,又要有灵活变通、善于应变的智慧。
只有在主动与应变的平衡中,我们才能在人生的大棋局中持续稳定地前进。
四、扬子江以南:尺度与层次的把握围棋中,扬子江以南的布局风格不同于北方,注重局部的小碎步,而北方的布局则追求开放、宏观的大局观。
这在人生中也有启示,我们需要学会在不同的尺度与层次上进行思考与决策。
有时候,我们需要打破边界、超越自我,放眼大局;有时候,则需要细心谋划、一步一步地积累,才能大有所成。
只有在正确的时机、正确的尺度上把握问题,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出类拔萃。
五、门清对局:道德修养与技艺并重围棋对局中,如果一方形势极强,对手无法取得任何优势,就叫做“门清”。
围棋和国际象棋的思维方式比较
围棋和国际象棋的思维⽅式⽐较
⽐赛中⼤量和棋的出现,不是象棋类和围棋⽐较的缺陷!
围棋没和棋,被认为会显得更精彩。
其实,正因此,才使得下围棋时⼈的⼼理上往往更难找到平衡。
所谓胜不骄,败不馁,是很少有⼈能够做到的。
因此,胜利了往往欣喜若狂,失败了则很扫兴!
围棋棋迷就是这样,在⼼理上⼤起⼤落,难以找到平衡,长期下去,⼈的性格,道德都要受到恶劣影响。
象棋类中和棋的出现,能够平衡⼈的⼼理。
围棋是模仿宇宙的,所以没和棋就对了。
当⽕星要撞地球时,我们对着⽕星说“别撞了,我们和了吧”
没⽤的,宇宙间的优胜劣汰从来都是残忍的,⽆情的!
象棋类有和棋,因为他们模仿的是⼈类的战争,战争中求和是很正常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这就是围棋的⽆情的⼀⾯!。
围棋的思维方式
围棋的思维方式1.围棋的招法间要连贯。
要有节奏和韵律感,就好象一个鲜活的跳动着的生命。
2.要自始至终对敌人的漏洞保持异常敏锐的感知能力。
一旦发现,一定要狠命的加以追究。
力求造成对方情绪上的失控。
上兵伐谋,攻心是根本。
3.攻左视右。
当直接攻击对方主力部队不能奏效的时候,通过对敌方败退道路上敌军的威胁,达到以敲牛皮糖的方式积小胜为大胜的目的。
4.无事自补。
你收紧拳头,其实是为了更好的打击敌人。
心无挂碍,才能始终心情舒畅,灵感源源不断。
棋本天成,何谓得,何谓失,得中有失,失中有得,了无一物,真性乃现。
5.该硬的时候一定要硬。
这是气势转换的关键,半点懈怠不得。
棋如人生,关键处有可能就那么几步,怎能放松!6.下棋的时候招法要细腻。
粗枝大叶,将使你自己的部队陷于灭顶之灾,怎能不慎重!7.先安定比啥都重要。
“安定”就好比军队的粮库。
要是粮库被偷袭了,军心就会立马涣散,处境维艰!8.要把准敌军的脉搏,每手棋都最好力争打到敌人的腰眼上,或者将来会成为敌军罩门的地界。
当然,这需要一种超前的想象能力。
9.地利:一方面可以攻击敌人,使对手不能很快安定;另一方面可以巩固自己的地方。
这种地界一定要先走到,不能留下遗憾。
10.要随时体会敌方占据不同位置对自己士兵的压力。
因势而动,不要拘泥于小的地方。
11.走出来的棋要大方,舒展,有生气。
切勿呆板。
12.己方落子,对方就迫不及待的逼过来。
假若没有好的应手,就先撂下。
寻找全盘最大,静观其变。
13.要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地方和对手决战,小地方不要和对手做过多的纠缠。
14.要让对手跟着自己的节奏走。
15.孤子外逃的时机应该选在全盘都厚的前提下。
16.每手棋之间要相互照应,形成有机的整体。
17.即使只有一个子遥相呼应,这种厚势也是极为强大的。
否则,就是吃亏。
18.每落一子,场上的气势都会发生变化。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找出其中能够平衡阴阳的点。
19.对“见合”点的体会,对长棋十分有用。
20.学会借力打力。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ppt
评价整体思维观念对艺术的影响
有生有制 美在中和
阴阳看重对立双方的依存与调和,以动态平衡为目 标。阴阳理论也讲阴阳的“博”、“争”,但基本的关 系是互根、互助,而且认为阴阳的调和是变化成物的根 据。
五行理论认为事物的五行结构之间,在一般情况下, 有生有制,相胜和相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把过度的差异和矛盾适当降低,使它们限制在一个 能够协调的范围内,这就是“平”的含义。这和阴阳五 行理论所讲的调节以求平衡是一个意思。
东西方差异
为什么中国屡经战乱,然必定地统一为一个国家,而欧洲却分裂为数十个 国家,根本不可能统一称为一个国家?
为什么欧洲有繁荣发达的奴隶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而封建主义的中世 纪则是一个黑暗的几乎停滞的时代?
为什么中国的奴隶制发展不够充分, 而封建社会却长久昌盛?
为什么欧洲14世纪到16世纪出现了文艺复兴,中国自南宋时代已产生了相 当发达的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却始终未能出现文艺复兴门刚相类的运动?
有生有制 美在中和
在中和思想影响下,中国美学主张“以理节情”、“音亦 有适”,提倡“中声”,而反对“侈乐”、“糜音”。因 此中国民族的艺术作品,总是奋而不激,忧而不伤,慷慨 却不狂放,情浓四溢但不使人志荡。无论绘画、雕塑、音 乐、建筑、舞蹈,一般读不采用过于强烈的对比,处处注 意把握适度,整体布局考究各部分之间的制约,变幻中追 求平和,旋动中给人以宁静,绚丽却含蕴淡雅。
整体思维体现一:《易经》圜道观
《易经》认为,一切矛盾都应在循环的流 通过程中解决,如果事物的循环动转畅然 无阻,顺利完成,也就是按照事物法则运 行,那么就会产生于人于物有利的结果。 能顺利完成往复循环。则一切吉利,出入、 交往、办事都会成功。
历代关于圜道观的思想语录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历史悠久,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多,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几个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起来看看吧!自我超越有形有相的东西终归于毁灭,要实现真正的不朽,就要超越自我这个有限的存在。
中国先哲将“道”作为超越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的永恒存在。
但这个“道”又不是不可捉摸、高高在上的上帝,它“有情有信”,就在万事万物之中。
理想人格的获得就在于与“道”自觉、自然而然地合和。
道虽“有情有信”,它又超言绝象。
要与“道”冥合,就需要超越一切形体和自己的生命。
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中达到无限,在现实中实现永恒。
中国知识分子习惯于自我克制和自我提升,不在躯壳上起念,追求某种精神境界,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中的体现与应用。
自我实现中国先哲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道德人性,从中得到真正的精神享受,即所谓的“心中乐地”。
这种实现完全是现世主义的,它主张在现世人生中实现最高理想,并不需要彼岸的永恒和幸福。
因为永恒和幸福本来就在你的心中,随时可以实现和受用。
中国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定为人生“三不朽”,正体现了中国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现世特征。
然而,也同样由于这种现世的自我实现导致了中国人的功利主义、家族主义和个人主义。
同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正好形成明显的反差。
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把“双刃剑”。
这种着眼于现世的自我实现既解释了中国人易于满足不思进取、长期安于小农生活的弊病,也成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忍耐的美德。
中庸之道中庸作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执两用中,不走极端,如对圣人的描写,“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
(2)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不偏激,追求平和。
最明显体现在中医对身体阴阳二气的调节上。
(3)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
至今仍有关于种小麦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4)允执其中,保持平衡。
(5)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在古代中国农业、医学、政治和人际关系之中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围棋的正确思维
围棋的正确思维围棋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运动,棋手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去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局中的各种矛盾。
特别是要有敏锐的大局观,无论棋局多么复杂,只要你全局在胸,牢牢地把握住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在每一个战役阶段,都能找出对全局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来,并看清矛盾的转化,时刻注意调整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就必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有时,你虽然赢得了一个战役,却输掉了整个战争;有时,你尽管局部损失较大,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就是不同思维的结果。
经常下棋,对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很有益处的。
一个人棋艺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两种思维不断升华的过程。
围棋中有这样一句格言,叫做“敌之要点我要点”,意思是说棋局中对方的要点,往往就是自己的要点。
当你的棋不知道应该下在哪里时,用这样的思维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辩证法还告诉我们,在某种情况下,一种明智的选择往往可以用否定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逆向思维。
有时与其说取得了什么有价值,还不如说放弃什么更有价值。
在实践中,许多人都有过放弃什么往往比得到什么更困难的体会。
下棋懂得如何吃子并不难,而难的是要懂得如何弃子。
正有所谓“该扔的都扔了,包袱卸掉了,棋也就赢了”。
在围棋对弈的过程中,棋的死与活问题,是对局者必须时时关注、认真解决的大问题,千万不能模拟两可、含糊不清。
你该做活的地方却被对方给吃掉了,而你该吃掉对方的棋却又没有吃掉,那胜负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对局中,首先要保证自己实际控制的地盘超过对方是第一位的。
围棋的统一性在于共存,一方应当允许另一方的存在,如果总是一味追杀对方,而忽略自己的漏洞,就会走出过分的着法,往往会受到严厉惩罚,而得不偿失。
无为而胜,是老子哲学的精髓。
这在围棋里可以得到充分验证。
如果我们把象棋看作是儒家用来追求治国平天下的具体谋略,或者是兵家的实战计谋的话,那么围棋就更像道家所推崇的无为了,无为的目的却是无不为,是为了最后的胜利。
一个急于想要战胜对方的人,往往却会成为失败者,而一个看淡胜负、具有平常心的人,反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会自然地成为胜利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围棋式思维方式作者●白毛道人综合与分析是人类思维的共同形式。
任何思维都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
但这并不能排除一个民族思维方式偏重某一侧面的事实。
希腊人以几何学为代表的思维方式明显以分析为主,由此形成严密的形式逻辑演绎体系。
一直到近代微积分发现,数学家都用“数学分析”的概念。
把一个对象逻辑地分割再分割,直到最后无限小,再来积分。
这种思维对西方科学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中国的数学与哲学思维都强调把对象作为有机的结构从整体上去把握,强调一个对象与有关事物的关联、渗透和变化。
不重视对各个部分的仔细考察,也不承认各部分的独立性。
这里,可以看到:“善”的内涵和“真”的思维方式间的密切联系。
原来,“善”的内涵和思维方式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它们是相互渗透的。
不重视个人而强调整体的伦理观念,和一般的强调综合观察总体、忽视分析各独立部分作用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
缺乏分析作基础的综合,势必要依靠直觉领悟。
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人特别发达的综合领悟能力;如果说中国人聪明,那就是聪明在这里。
顾准是一位杰出的现代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在《顾准文集》中,他一再慨叹中国人太聪明,太善于综合,是“先天的辩证法家”,因而不肯像希腊人那样花大力气,下“笨功夫”,对事物分门别类加以1分析,深钻细研,因而不能发展出科学来。
这是一针见血之论。
在西方,人们在二十世才纪逐渐认识了直觉的价值。
除了一些哲学家有专门著作外,对直觉的尊重已经为广大人群接受。
中国人的直觉综合领悟能力突出表现之一是善于理解人。
许多不同国别的观察者都一致公认,中国人在生疏环境中能最先掌握别人的特点,并且善于处理好关系,赢得好感:中国人最博得人们赞赏的品质之一,是他们把握外国人感情的能力。
不论是到中国去旅游的,还是多年居住在那儿的,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喜欢中国人。
中国思维像毛笔字。
一笔一笔看看不出好坏。
它不注意精确,只注意总体的配合、气势、神韵。
它的美感存在在于总体的组合,而不在于部分,部分的独立性没有价值。
这里,又可以看到:原来审美感也和思维方式有内在的联系。
真、善、美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统一不可分割的。
我们转向对人的精神状态的观察。
中国人爱讲“察言观色”,对人的观察依靠综合直觉。
孔子观察人的方法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共所安,人焉廋哉。
”这是一种既有分析又有综合的方法。
但从《论语》中看,他对学生的了解更多是凭综合领悟,凭直觉。
很少看到他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的例子。
孟子说的方法更具有中国思维的特色: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2一面听他讲什么,一面观察他的眼睛,就能充分掌握这个人的心灵。
这就是把一个人讲的话与他的眼光综合起来,依靠直觉掌握对象。
可见,“察言观色”从孟子开始就成为了一种认识人的理论。
眼睛是一个人灵魂的窗口。
这很难用分析法证明。
可这的确在一定范围内是真理,是世界各民族公认的。
人的目光各式各样。
中国人对此有深刻领会。
什么“目光迥迥”,“死眯羊眼”,“鱼眼”,“两目无光”,“目光逼人”,“目光灼人”,“美目盼兮,勾人魂魄”,“眼神不定”……人的目光,有时像聚焦的光芒,锐不可挡,能穿透你的心灵;有时又昏暗无神,黯弱无光;智者的目光清明、锐利、坚定;贪婪者的目光执着、咬定、纠缠;追求者的目光有神、犀利、明亮;胆怯者的目光闪烁不定、收缩、回避;忌妒者的目光凶狠、穿刺、伤人;失望者的目光灰暗、迟短、无力;挑逗者的目光牵引、缠绵、跳动;淫荡者的目光扫射、阵发、捕捉;陶醉者的目光朦胧、散射、有情……总之,目光有正派、邪恶、善良、凶狠、爱慕、锐利、温柔、挑战、合解、惊恐、哀求、威逼、明智、愚昧、呆滞、灵秀、绝望、兴奋……各种表现,这是无可否认的。
用物理学的方法,从光波波长、频率、相位等等去分析,绝对不可能有什么结果。
这里要靠直觉,靠综合领悟是毫无疑问的。
谁能说这不科学呢?孟子是一位特别聪明的人,他自己说:天下舍我其谁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需要综合领悟能力,其直觉的可靠性因人的聪明程度和经验多少和主观精神状态而异。
最聪明的人,如果有忌妒、偏见、傲慢也会发生失误。
这种方法,常常能产生惊人的效果,但也容3易导致荒唐的结论。
当然真的判断一个人,要靠检验他的行为。
上面说的话,前题是还没有行为根据时凭言谈与眼神作出判断。
但有些时候,行为也不能准确判断人;孟子的方法有广阔的使用余地。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是不善于运用综合直觉的结果。
在更大的范围,对社会、政治的估价,中国人也多用综合领悟方法。
古代信息落后,可供分析的资料不多,人们常凭藉少量事实,靠综合领悟得出重要结论。
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片落叶触动平日积累的信息,灵感来了,就能预先知道局势将有变化。
诸葛亮的《隆中对》固然有不少分析,却更多靠天才的综合领悟。
所谓“见微知几”,“几”不是机会,而是一种兆头,是神妙的预见。
《孙子兵法》是中国人智慧的出色表现,在军事上,中国人善于把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包括天、地、人、经济、政治、军事、物质诸多因素。
古代各国军事著作中,能和《孙子兵法》比美的,恐怕不可能找到。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诸葛亮和周瑜分别在手掌中写下一个“火”字,两位天才将领都对局势有了共同的直觉,综合领悟出必须火攻。
可是当真的准备火攻时,才发现需要东风。
事先没有考虑到东风这一关键因素,正是直觉综合思维的弱点;这只有通过精确的、细致的分析才能发现。
“火攻”是灵感,是综合直觉悟出的道理,是中国式思维的优点;没有考虑到东风这一条件,则是不可原谅的疏忽,是缺乏分析的可怕后果。
如果没有“借东风”这场戏,火烧赤壁就失败定了。
4领悟思维使中国人很早就在数学上有惊人的发现。
十进位的发现是一个突出例子。
我们很难说清楚十进位是怎样发现出来的,只能说是一种非常卓越的领悟。
古埃及人如果要写二百五十三这个数,就只能在最前面画两个百字图形,中间画五个十字图形,最后画三个一字图形。
中国人却很简单地在百位处写2,在十位处写5,在个位处写3,就构成253这个数。
十进位隐含在其中。
在伦理学上,综合方式轻视个别部分的作用和短时期的功能,强调个体服从整体,局部服从长远;一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家庭利益和国家利益,一代人的利益必须服从子孙万代的利益。
这类在中国人看来理之当然的观念,对其他民族则未必被认同。
某种程度不妨把中国人的上述综合领悟式思维称作“围棋思维”。
围棋是中国的发明,它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精确分析思维的影响,把一目半目的胜负视为最终目标,这和中国人原来的兴趣有所不同。
但从整体上看,围棋的思维方式仍然能体现中国的思维传统。
围棋的黑子、白子都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特殊地位。
单个的子没有独立性,无足轻重;一切得看这一子在全盘棋局中的地位--它和其他子的关联而定(这和伦理观念中个人的地位多么相似)。
围棋没有固定的攻击目标,只要能在棋盘上任何一处夺取地盘就行。
国际象棋已经被电脑干预,棋手完全可能被电脑战胜;围棋则不可能。
围棋的下法太多,多到再快的电子计算机也不可能应付(现代最快的电子计算机也要一两年才能走一步)。
下围棋无法用精确分析的方法,只能靠综合领悟,靠直觉的天赋。
比如,围棋讲究“形”和5“势”,似乎占优势,但“形”不好,就可能转化为劣势。
敌方的阵地,本来不可能打入的,一旦自己一方在附近的子多,形成“厚势”,就可以因外势变化而“占势欺人”,乘势打入。
下围棋的人都知道“脱先”的重要。
但何时能脱先却不容易判断。
该抢先手而不抢,就会坐失良机;但不该抢而抢了,就会吃大亏。
这很大程度依靠对全局的综合判断,权衡轻重得失。
围棋不能孤立地考虑一块地盘的得失,必须考虑所有各块棋的关联;常常一块棋本是赢的,因为周围的棋发生变化而转化为败棋。
许多块棋交互作用,形成错综复杂的局势。
这种错综复杂局势从局部说可以精确计算,但从整体上说则无法靠精确分析判断其未来发展,只能靠综合直觉去把握。
围棋中的转化非常多:这块棋交换那块棋,死棋变为活棋,“围魏救赵”、“声东击西”、“虚张声势”、“暗渡陈苍”、“无中生有”、“死中求活”……特别是在布局时,表面分散、互不关联的子,隐伏着未来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不是绝对的,有多种转化可能,再高明的棋手也不能预言其变化,下棋下得好,不可能不靠综合直觉与领悟。
说到转化,应该指出中国的综合领悟思维特别重视事物之间的转化。
老子的《道德经》和《易经》一个强调阳刚,一个强调阴柔,但都共同对对立面的转化作了十分高明的论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坚强者莫之能胜。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6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易》比老子优越之处是它指出转化的条件。
如剥卦六爻中,下面五爻是阴爻,最上一爻是阳爻。
阳爻处于顶端,下一步即将转入最下层;而阴爻呈全面上升之势。
这是一个走向坏结果的形象。
相反,复卦六爻中,下面五爻是阳爻,上面一爻是阴爻,阴爻处于即将崩毁之势,阳爻全面上升,其象大顺。
所以《篆辞》说:“复,亨。
刚反,动而以顺行。
”这种对立面相互渗透转化的思维,已经深入到中国的广大人群中。
中国人运用这种辩证思维观察各种现象,特别是从不利中找寻有利的因素,是形成乐观主义的原因之一。
哲学家讲剥、复,泰、否的转化,讲阴阳两极的交互作用与转化;文学家则说:“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普通人群用通俗的语言发明了大量类似警语:“时来运转”,“天无绝人之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人有旦夕祸福,马有转缰之危”,“舍钱免灾”,“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苦尽甘来”,“乐极生悲”,“置之死地而后生”,“狗急跳墙”,“吃小亏占大便宜”……辩证思维使中国人有一套高明的处世与人生哲学。
顺利时强调:“满招损、谦受益”,强调“居安思危”;不顺利时则强调“韬光养晦、7等待时机”。
皖南事变后,中共曾对处于地下状态、形势险恶的地下党工作提出十六字方针:“长期埋伏,隐敝精干,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全世界的其他民族,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很少看见类似的思想。
这显然和民族文化基因有关。
中国民族灵活的、相信并高度重视祸福转化的思维方式,对其长期稳定并不断有繁荣局面出现,起了重要作用。
直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出色的认识或引发灵感,同样也会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可怕的错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