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中医辨证思路探讨

合集下载

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临床路径

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临床路径

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临床路径一、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肌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ICD-10编码:M3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和《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阻络证寒湿痹阻证脾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患者。

2.对已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维持原剂量并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入路径之前应对病情进行评估,对于有心、肺等重要脏器受累的患者,不可纳入本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醛缩酶(ALD)、乳酸脱氢酶(LDH);肌电图;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心电图;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肉活检;尿沉渣、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肿瘤筛查、甲状腺功能、心脏彩超等以及其他合并系统损害的相关检查。

多发性肌炎的中医探讨_卢虹

多发性肌炎的中医探讨_卢虹

19第15卷 第7期 2013 年 7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7 Jul .,2013多发性肌炎,是一组病因不清,主要临床表现以肢带肌、颈肌及咽肌等肌组织出现炎症变性改变,导致对称性肌无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萎缩的疾病。

多为亚急性起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年以上多见,女性略多。

多发性肌炎伴发皮疹者为皮肌炎。

由于受累范围不同,伴发病差异较大,因而本病临床表现多样。

通常本病在数周至数月内达高峰,全身肌肉无力,严重者呼吸肌无力,危及生命。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本病与中医学中的“肌痹”“皮痹”等病证相似,后期症状则与“痿证”相似[1]。

1 病因病机陈学荣认为[2]本病在发病早期属于痹证范畴,外感风、热、寒之邪,与湿相并,相织为患。

患者多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感受外邪之后热无所化,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邪留经络、肌肤、关节,郁而热盛,以致出现皮肤红斑、发热等,进而形成热痹。

病久由经络伤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侯,其中以心痹较为常见。

外感湿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痿弱不用。

湿热之邪浸淫,使营卫运行受阻,郁久生热,气血运行不畅,筋脉肌肉失润而弛纵不收,疾病后期成为痿证。

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成虚,中气受损,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素来肾虚,或因房色太过,精损难复,或老役操劳无度,阴精亏损,筋脉失其营养,而产生痿证。

久病阴阳气血失调,脏气受损,出现脾肾两虚或阳虚血瘀之证。

金相哲[3]认为本病系患者素体阴虚阳盛,或脏腑内有蕴热加之感受暑湿或烈日暴晒,热毒直射而导致内外合邪,充斥血脉,侵蚀肌肤,亦可发为肌痹。

其病位初在肌肤,与脾、胃、肝密切相关。

其病机概而论之有湿(湿热)、火(火热、火毒)、血(血热、血瘀)、虚(阴虚、血虚)四端。

此四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转化。

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证候特征与临床用药探讨

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证候特征与临床用药探讨
如下。 1 观 察对象
2 1 病 人来 源 : 选病 例为 1 9 . 所 9 6年 1月 ̄2 0 0 4年 1 在 广州 中 医药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住 院 确诊 为 2月 多发性 肌炎 或皮 肌 炎的 患者 ,共 有 5 6例合 格 对象 ,
住 院人 次 为 6 3次 , 分 患 者 不 止 1次住 院 ( 中 5 部 其 例 2次 住 院 。 1例 3次住 院 ) 。其 中男 1 8例 ,女 3 8
维普资讯
福建中医药 2 0 0 6年 l O月 第 3 7卷 第 5期 Fj nJunlo C coe 0 6 7( ) u a ora f M O tbr2 0 ,3 5 i T

学术 探讨 ・
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证候特征与临床用药探讨
刘友 章 , 爱冬 , 以琳 , 姬 杨 宋雅 芳 (. 1 广州 中医 药大 学第一 附 属 医院 , 广东 广州 5 0 0 ; . 14 5 2 广州 中 医药大 学 , 东 广州 5 0 0 ; 广 14 5
3广 州市 中 医院 , . 广东 广 州 5 0 0 ) 1 0 0
摘要 : 目的 探 讨 多发 性肌 炎/ 肌 炎 ( M D ) 中 医证 候 特征 及辨 治规 律 。 法 对 5 例 P / M 患者 一般 资料 、 皮 P /M 的 方 6 MD 中 医诊 断 、 象、 象 、 药进 行 分析 , 讨 其 中 医证 候 特 征 与 临 床 用 药规 律 。 结 果 舌 脉 用 探 3 ̄6 0 0岁年 龄 段 人 群 最 易患 本病 ,
例 。 : 比为 1 21 年 龄最 小 5岁 , 大 7 男 女 :. ; 最 4岁 , 平 均 4 .7 50 52 ±1 . 4岁 ; M3 P 9例 , M2 。 D 4例 22 资料 收 集 : . 根据 纳 入标 准 。 定 统一 的 临 床 观 制 察 记 录调研表 。 内容 包括 : 般情 况 ( 一 姓名 、 别 、 性 年 龄、 型、 血 职业 、 籍贯 、 身份 证 号 、 系 电话诊 医生 、 院号 、 住 转归 )病 史 及 、 外 院诊 断 治疗 情 况 : 院西 医诊 断 、 院 中 医诊 断 、 出 入 辨证 分 型 ; 院时症 状 、 征 特 点 ; 任 医师 或 教 授 入 体 主 首 次查 房所 开 中药处 方 、 院期 间主要 西 医用 药 ; 住 肌 酶 、 电 图 、 肉活检 检查 等 。 肌 肌 23 统 计分 析方 法 : 用 S S l . . 采 PS1 0统计 软件 包进行 数据 管理 和统计 分 析 。先 对所 有 症候 及药 物 的使用 频次 进行统 计 . 对病 例 和药物 进行 相关分 析 。 再

7.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中西医诊治

7.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中西医诊治
2
儿童PM/DM
儿童DM多于PM,约为10倍~20倍,起病急,肌肉水肿、疼痛明显,可有视网膜血管炎, 并常伴有胃肠出血、粘膜坏死,出现呕血或黑便,甚至穿孔而需外科手术。疾病后期,皮 下、肌肉钙质沉着,肌萎缩。
3
包涵体肌炎
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起病隐匿,病变累及四肢近端肌群外,尚可累及远端肌群。与 PM不同的是肌无力和肌萎缩对称性差,指屈肌和足下垂常见,肌痛和肌肉压痛罕见。肌 酶正常,对激素治疗反应差。病理特点为肌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查到嗜酸性包涵体,电子 显微镜显示胞浆和胞核内有小管状的丝状体。
血清肌酶
绝大多数患者在病程某一阶 段可出现肌酶活性增高,是 诊断本病的重要血清指标之 一。
肌红蛋白测定
当肌肉出现损伤、炎症、剧 烈运动时肌红蛋白均可升高。
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抗Jo-1抗体
01 血清肌酶
绝大多数患者在病程某一阶段可出现肌酶活性增高,是诊断本病的重要血清指标之一。
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醛缩酶 (ALD)、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 酸氨基转移酶(AST)、碳酸酐酶III等, 其中以CK最敏感。
DM发生肿瘤的多于PM,肌炎可先于恶性肿瘤2年左右,或同时或后于肿瘤 出现。所患肿瘤多为实体瘤如:肺癌、胃癌、乳腺癌、鼻咽癌等,也可出 现血液系统肿瘤,如淋巴瘤等。肿瘤切除后肌炎症状可改善。
1
与其他结缔组织病
约20%患者可伴有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结节 性多动脉炎等,PM和DM与其他结缔组织病并存,符合各自的诊断标准,称为重叠综合 征。少数患者和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炎性肠病和白塞病相重叠。
02 肌红蛋白测定
当肌肉出现损伤、炎症、剧烈运动时肌红蛋白均可升高。

多发性肌炎从中医分型辨治

多发性肌炎从中医分型辨治

多发性肌炎从中医分型辨治作者:王付发布时间:2012-03-15 新闻来源:浏览次数: 49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是以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肉压痛及血清肌酶增高的肌肉炎症性疾病。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中年为多,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肉压痛。

2.辨证要点口苦口腻,倦怠乏力,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脉沉弱或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身体郁热,或胸脘痞闷,或不思饮食,或身体沉重,或头沉,或气短,或嗜卧,或大便不爽等。

【治则与选方】健脾益气,清热燥湿;可选用六君子汤与四妙丸合方。

㈡㈡脾胃虚弱,寒痰郁滞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肉压痛。

2.辨证要点口淡口腻,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或厚,脉虚弱或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不温,或胸脘痞闷,或不思饮食,或身体沉重,或头沉,或气短,或嗜卧,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健脾益气,清热燥湿;可选用六君子汤与平胃散合方。

脾胃气虚,瘀血阻结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肉压痛。

2.辨证要点倦怠乏力,痛如针刺,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虚弱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夜间痛甚,或皮肤肌肉瘀紫,或胸脘痞闷,或不思饮食,或气短,或嗜卧等。

【治则与选方】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可选用六君子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

肝肾阴虚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肉压痛。

2.辨证要点午后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头晕目眩,或耳鸣,或视物模糊,或腰酸腿软,或倦怠乏力,或形体消瘦,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肝肾,养血荣筋;可选用麦味地黄丸与龟鹿二仙胶合方。

脾肾阳虚,瘀血阻滞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肉压痛,腹胀,腰酸。

2.辨证要点倦怠乏力,畏寒怕冷,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不温,或夜间痛甚,或皮肤肌肉瘀紫,或胸脘痞闷,或不思饮食,或气短,或嗜卧,或耳鸣,或头晕目眩等。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 中图分 类 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32 R 9. 6
【 标 识码】A 文献
【 章编 号】 1 7 — 7 12 1 ) 1a - 9 — 3 文 6 4 4 2 (0 2 0 ( )0 5 0
( P 、 酸脱 氢 酶 ( D 、 氨 酶 ( O G T) 醛 缩 酶 均 C K) 乳 L H) 转 G T, P 和
有改变。
17肌 电 图 .
皮 肌炎 是 以皮 肤水 肿 、 炎 和肌 肉炎症 性 病 变 为主 要症 皮 状 的急 性 、 急性 和慢 性 疾病 , 亚 而多 发 性 肌炎 是 以肌 压 痛 、 肌 无 力 、 萎 缩 为 主要 表 现 的 炎性 疾 病 , 累 及 四肢 近端 及 颈 肌 多 部 肌群 。 者还常 累及 多种器官 , 两 伴发 肿瘤及其 他结缔组织 病 。
白 术 1 。 2g
54肝 肾 阴 虚 证 .
22 1第9第 期 0年 月 1 1 1 卷
主 证 : 见 于多 发性 肌 炎病 情 相对 稳 定 期 。斑 色 浮 红 而 多
时 轻 时重 , 肉隐 隐作 痛 , 肌 日见瘦 弱 , 则 不 用 , 节 微 痛 , 甚 关 头
昏 目眩 , 膝 酸 软 , 腰 午后 身 热 , 肤 干 涩 , 红少 苔 , 细 数 。 肌 舌 脉
虚 阳盛 、 脏腑 蕴热及 外感 暑湿 热毒侵 充 血脉 而成 。辨 证分 型 以风湿 热毒入 营入 血及肝 肾 阴虚余 邪痹 阻为纲 , 活运 用 灵
了普 济消 毒饮 、 清温 败毒 饮 、 当归拈 痛 汤 、 知柏 地黄汤 和大 补 阴丸的辨 证配 伍 , 出了 中医中药在 本病 治疗 中 的重要 优 突 势. 非常 值得 深入探 讨 。 【 关键 词】皮肌 炎 ; 多发性 肌 炎 ; 阴虚 阳 盛 ; 湿热毒 ; 暑 辨证 ; 医 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临床疗效
[1]刘书珍,张菊香,张伯兴,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3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186-187.
[2]李傲梅,李方,刘凌昕,等.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743-745.
[3]汤郁,王丹丹,张华勇,等.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11,15(3):175-178.
1.4疗效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评价均以我国卫生部所颁发《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肌痹"疗效标准。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体征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实验室检查结果也基本正常;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体征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验室检查结果好转;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上未出现任何变化,部分患者还出现了恶化的情况。
3讨论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属于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有学者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其早期误诊率达到了5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医生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4]。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导致患者出现此类疾病的原因为中毒、日晒以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5]。临床研究表明,皮肌炎是自身抗体攻击肌束周围或皮肤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补体C3而启动补体活化途径而产生炎症反应,因此在病情发展过程中,体液免疫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往往会表现出特征性皮疹,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累及肺部、心脏、消化道等多个系统;多发性肌炎则是由人类白细胞抗原-限制性抗原特异性(HLA),细胞免疫作用于肌肉纤维导致,患者的大部分肌内血管结构均未显示异常,或者只出现较轻的病变。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西药治疗通常将激素作为首选药物,但其副作用较大,长期用药可能会加重患者的肌损害程度。

中医辨证治疗皮肌炎的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皮肌炎的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皮肌炎的体会【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皮肌炎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横纹肌的全身免疫性疾病,以皮肤发生水肿、红斑、肌肉变性为特征。

1病因病机本病多因寒湿之邪侵于肌肤,阴寒偏盛,不能温煦引起;或因七情内伤,郁久化热生毒,致使阴阳气血失衡,气机不畅,瘀阻经络,正不胜邪,毒邪犯脏。

现代医学有自身免疫疾病学说、感染学说、日晒、过劳等因素亦可诱发本病。

2辨证分型2.1风湿热毒型多见于急性期,皮疹紫红肿胀,身热、肌痛、无力,有时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胸闷,食少,舌质红,苔黄厚,脉数等。

治宜凉血解毒、养阴清热,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味:生地、赤芍、丹皮、紫草、黄芩、生山栀、知母、生石膏、元参、沙参、金银花、生甘草等。

加减法:肌肉关节疼痛者加鸡血藤、秦艽;肢体软瘫无力者加生黄芪、淮山药;小便短赤者加猪苓、车前子等。

2.2虚寒型多见于慢性期与缓解期,皮疹黯红,肿胀,肌肉关节酸软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等。

治宜健脾益气,调补气血,通络,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味:黄芪、党参、鸡血藤、白术、茯苓、当归、熟地、赤芍、白芍、川芎、鸡内金、甘草。

加减法:腹胀加枳壳、大腹皮;斑疹瘀紫加桃仁、红花;便秘加枳实、大黄。

2.3脾肾阳虚型多见于慢性病及迁延日久者,症见皮疹紫黯,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体倦乏力,舌淡,脉沉细或微弱等。

治宜温补脾肾。

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党参、淮山药、白术、山芋、熟地、丹皮、泽泻、巴戟天、淫羊藿、黄芪、甘草。

加减法:四肢软弱无力、气短加西洋参、麦冬;骨节烦痛加桂枝。

3体会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肌肉炎症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属于中医的“肌痹”、“风温痹”。

如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中记载:“病在肌肤,肌肤尽病,名曰肌痹,伤于寒湿”。

《诸病源候论·风湿痹身体手足不随候》:“风湿寒之气合而为痹……风湿之气偏多者,名风湿痹也。

人腠理虚者,则由风湿气伤之,搏于血气,血气不行,则不宣,真邪相击,在于肌肉之间,故其肌肤尽痛”。

陈学荣教授治疗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中医辨证思想

陈学荣教授治疗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中医辨证思想

2 4・ 7
ChnJDemaoVe eo ne rd W d 2 0. 19No5 i r t n rlItgT a Me 01 Vo. .

名 医 经 肌炎 中医辨证思想
赵 艳 霞 , 学荣 陈
(. 1天津市 长征 医院 , 天津 3 10 2. 京大学 第三 医 院 , 京 10 8 ) 02 ; 北 北 00 3
痹 。病 久 由经络 伤及脏 腑 , 出现脏 腑痹 的证侯 , 中 其 以心痹 较为 常见 。外感 湿热 毒邪 , 高热 不退 , 或病后
余热燔灼伤津耗气 , 皆令 “ 肺热叶焦 ” 不能布送津液 以润泽五脏 , 遂致 四肢筋脉失养 , 痿弱不用。湿热之
邪 浸 淫 , 营 卫 运 行 受 阻 , 久 生 热 , 血 运 行 不 使 郁 气 畅, 筋脉 肌 肉失润 而弛纵 不 收 , 成为 痿证 。脾 胃为后
陈学 荣教 授研 究 中医数 十载 , 中西 医结 合 方 在
或外邪 侵入 , 内生痰 浊 , 或 而成痹 成痿 。因此本病 属
于 中医痿 、 证 的范 畴 。 痹
面 造诣 较 深 , 临床 经 验 丰 富 , 疗 各 种 疾 病 疗效 其 治
甚佳 , 现将 陈教授 治 疗皮 肌 炎和 多 发性 肌 炎 的辨证 思想 总结如 下 。
天 之 本 , 体 脾 胃虚弱 , 久 病 成 虚 , 素 或 中气 受 损 , 则
受 纳 、 化 、 布 的 功能 失 常 , 血 津液 生 化之 源不 运 输 气
足, 无力 濡 养 五 脏 , 行 血 气 , 运 以致 筋 骨 失 养 、 节 关
不利 , 肌肉瘦削 、 而肢体痿弱不用 。素来 肾虚 , 从 或 因房 色太 过 , 损 难 复 , 老 役 操 劳 无 度 , 精 或 阴精 亏 损 , 致 肾 中 水 亏 火 旺 , 脉 失 其 营 养 , 产 生 痿 导 筋 而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
现 总结 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22 心 理 护 理 中 医 认 为 人 精 神 活 动 包 括 “ 、 、 、 、 . 喜 怒 忧 思 悲 、 、 ”称之 为“ 情 ” 恐 惊 , 七 。精 神 心 理 因 素 在 疾 病 发 生 、 展 进 过 程 中有 重 要 的 作 用 , 悦 的 心 理 加 快 病 情 的 好 转 , 之 恶 愉 反 化 。P M/D 病 程 长 , 长 期 服 药 , 之 对 自 己 病 情 不 了 解 , M 需 加 担心疾病能否 根治 , 重 经济负担 , 加 以及 患 者 入 院 时 对 环 境 不 了解 。皮 疹 的 出现 改 变 患 者 容 貌 , 其 是 青 年 女 性 易 产 生 自 尤 卑 、 立 、 郁 等心 态 , 分 患 者 出 现 多 系 统 损 害 , 咽 、 孤 抑 部 如 呼 吸 、 脏损害 , 易 出现 焦 虑 、 伤 、 望 , 生活 失去 信 心。 心 容 悲 绝 对 所 以 对 于 患 者 出现 的 这 些 状 况 , 积 极 做 好 健 康 指 导 , 细 讲 应 详 解疾病有关知识 , 患者 消 除负性心 理 , 理人 员应认 真 、 使 护 耐 心 、 情 地 做 好 入 院 指 导 , 患 者 尽 快 熟 悉 医 院 伴 发 肿 瘤 和 其 他 结 缔 组 织 病 , 肌 炎 还 有 亦 皮
各 种 各 样 的 皮 肤 表 现 … , 性 发 病 多 于 男 性 , 女 比例 约 为 女 男 12 5 : . 。其 发 病 年 龄 呈 双 峰 状 ,0~l 1 5岁 形 成 一 个 小 峰 ,0~ 4
。 4 7 3‘
多发 性 肌 炎/ 肌 炎 中西 医结 合 辨证 护 理 皮
李傲 梅 , 李 方 , 凌 昕 刘
( 京军 区 南京总 医院 , 苏 南京 2 00 ) 南 江 102

中医药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概况

中医药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概况
2 中 医 药 治 疗
多 发 性 肌 炎 皮 肌 炎 是 一 种 原 因 未 明 的 弥 漫 性 炎 性 疾 病 ,
目前 多 认 为 与 病 毒 感 染 、 疫 功 能 紊 乱 及 血 管 病 变 有 关 。 临 床 免
表 观 为 对 称性 四 肢 近 端 肌 肉 、 肌 、 部 肌 肉 的 无 力 、 痛 、 颈 咽 疼 压 痛 或 萎 缩 . 目 炎还 常 同 时 伴 有 皮 肤 损 害 。 目前 西 医 常 用 糖 皮 皮 , L
心营 型 , 以清肺 解毒清心凉 营 , 用清瘟 败毒饮合清 营汤 。 治 方 缓
1 病 因 病 机 本 病 中 医 尚 无 统 一 的 病 名 , 据 不 同 的 临 床 表 现 可将 其 归 根
勾痹 证 、 汪 、 阳 毒 等 范 畴 , 病 因 在 中 医 学 中 论 述 不 一 。 如 瘘 阴 其 素 问 ・痹 沦 》 :风 寒 湿 三 气 杂 至 , 而 为 痹 也 。 《 问 ・生 云 “ 合 ”素 气 通 天 沦 》 :湿 热 不 攘 , 筋 软 短 , 筋 弛 长 , 短 为 拘 , 长 云 “ 大 小 软 弛 勾痿 :《 问 ・痿 论 》 : 脾 气 热 则 胃 干 而 渴 , 肉 不 仁 , 为 ”素 云 “ 肌 发 肉 痿 :《 汪 治 裁 》 出 :痿 者 , 弱 无 力 , 弛 而 不 收 , 热 伤 ”类 指 “ 软 筋 为 血 8 证 。 纵 观 前 人 所 述 , 将 本 病 的 病 因 归 为 湿 热 、 肾 亏 永之 ” 多 脾 虚 、 络瘀阻 等方面 。 脉
化 湿 温 阳 通 络 , 用 防 己 黄 芪 汤 合 乌头 汤 加 减 ; 热 恋 肺 内 陷 方 邪
质 激 素和 免疫 抑 制 剂 治 疗 本 病 , 有 一 定 的 疗 效 , 药 物 剂 量 虽 但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作者:金相哲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01期[摘要] 本文探讨了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临床的辨证治疗,认为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由素体阴虚阳盛、脏腑蕴热及外感暑湿热毒侵充血脉而成。

辨证分型以风湿热毒入营入血及肝肾阴虚余邪痹阻为纲,灵活运用了普济消毒饮、清温败毒饮、当归拈痛汤、知柏地黄汤和大补阴丸的辨证配伍,突出了中医中药在本病治疗中的重要优势,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阴虚阳盛;暑湿热毒;辨证;中医[中图分类号] R59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a)-095-03皮肌炎是以皮肤水肿、皮炎和肌肉炎症性病变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疾病,而多发性肌炎是以肌压痛、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炎性疾病,多累及四肢近端及颈部肌群。

两者还常累及多种器官,伴发肿瘤及其他结缔组织病。

1 诊断要点1.1 皮肤病变多见于早期,其特征为颜面尤其上眼睑皮肤发红和水肿,呈紫红色、暗紫红色或略带棕色。

开始时红斑和水肿以眼睑为中心,局限于眼睑部,逐步扩延至全颜面,面颊部靠近内侧左右对称,呈弥漫性水肿性红斑,可有少许薄鳞屑,外观同时呈蝶样红斑和睑紫红斑,向头皮扩延则出现脱发、头发变粗。

有皮肤病变者尚累及颈项、肩、上背和前胸(尤其V字区),表现为弥漫性潮红、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正常及干燥、脱屑。

1.2 肌肉病变1.2.1 肌无力尤其是四肢进行性肌无力,几乎为所有患者共有症状。

上肢肌群受累,抬举困难,甚者不能自己用箸或梳理头发。

下肢肌群受累,轻者虽能步行,但不能自如,重者蹲下后起立不稳,步履蹒跚。

咽肌、腭肌、颈肌受累,可出现吞咽困难或呼吸障碍。

1.2.2 肌痛发生频率较高,亦多为初发症状,表现为自发痛和触痛,疼痛程度不一。

1.2.3 肌硬结见于上肢,小腿的近端,大小不一,有压痛。

1.2.4 肌拘挛常见于儿童皮肌炎,可导致四肢屈曲,足尖运动障碍。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皮肌炎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严重 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发热
皮肌炎患者可出现发热,多为 低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
消化道症状
皮肌炎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 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 状。
心脏症状
少数皮肌炎患者可出现心悸、 胸闷、心律失常等心脏症状。
PART 03
多发性肌炎临床表现
REPORTING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 准
REPORTING
• 引言 • 皮肌炎临床表现 • 多发性肌炎临床表现 • 诊断标准 • 治疗方法与预后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目的和背景
探讨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其重要性 。
提高对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和 漏诊。
其他系统受累
皮肌炎患者还可出现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如间质性肺炎、心肌炎等。而多发性肌炎患 者相对较少出现这些系统受累的表现。
PART 04
诊断标准
REPORTING
皮肌炎诊断标准
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
可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等。
肌酶谱升高
如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 (LDH)等。
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
物理治疗
包括热敷、按摩、针灸等,可缓解肌肉疼痛、僵硬等症状,改善肌肉功能。
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有助 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预后与转归
01
预后因素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情严 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患者年龄、并发症等。一般来说 ,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提高预后。

中草药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临床调研报告

中草药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临床调研报告

中草药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临床调研报告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 DM)均属于炎性肌病的范围。

是一组以横纹肌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病。

其临床特点是四肢近端、肩周、颈周及髋周肌群进行性无力、肌痛,有的尚伴有特征性皮肤改变。

常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伴发肿瘤的频率较高,发病率为0.5~8.4/百万人口,男女比例为1:2。

【分类】1.成人多发性肌炎。

2.成人皮肌炎。

3.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合并肿瘤。

4.儿童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

5.结缔组织病伴发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不明。

感染病毒性致病因子(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免疫紊乱可能和发病有关。

1.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B、腺病毒感染等。

2.遗传基础:近50%PM和DM其HLA─DR3 阳性,并常与HLA─B8交链;HLA─DR52与抗Jo-1抗体综合征相关。

3.免疫异常:①50%ESR增快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②骨骼肌活检:在PM/DM的肌细胞和肌内膜下存在大量激活的CD8(+)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③大多数患者出现ANA、抗RNP、抗RO、抗La、抗Jo-1及抗Mi-2等多种自身抗体。

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异常→发病。

【病理】主要改变为受累肌肉组织可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肌纤维变性、部分或全部坏死。

肺间质纤维化,并且在肌肉内动脉和静脉壁上可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

【临床表现】1.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症状持续3~6个月或6个月以上。

少数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发热、纳差、体重减轻。

20~30%患者关节炎或关节痛。

20%有雷诺现象。

2.肌肉病变:常有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肌痛及肌肉压痛,最先受累的是肢带肌、四肢近端肌肉及颈肌,特别是骨盆带肌和下肢肌肉明显,患者起立、上楼、下蹲、抬臂、梳头、穿衣困难,不能起床和翻身,咽肌、呼吸肌受累引起吞咽及呼吸困难。

从中医角度解读皮肌炎的发病原因

从中医角度解读皮肌炎的发病原因

从中医角度解读皮肌炎的发病原因
很多疾病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去看待和从西医的角度去看是
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区分,例如皮肌炎这种疾病从中医的角度去治疗就和西医疗法完全不同,因为中医在看皮肌炎这种病的病因时已经和西医的看法完全不同了。

那么我们从中医角度解读皮肌炎的发病原因究竟是如何的呢,如果从中医角度解读皮肌炎的发病原因,我们会认为皮肌炎是因为素体阴虚,瘀热阻络或者是久病致虚导致的。

皮肌炎的一些致病的原因从中医角度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素
体阴虚、瘀热阻络、久病致虚等。

治疗时,应该辨证施治,如果盲目治疗,不会有好的疗效,久治不愈,对身体伤害极大。

★1、素体阴虚
先天真阴不足,阴虚火旺,尤其是女子体阴,阴常不足,故多发本病。

病初阴不足、阳有余而生内热,继之内生热邪耗气伤阴,气阴两虚,热邪内盛,贯之全程。

热甚伤津,肌肉筋骨失于濡养而致痹。

★2、瘀热阻络
血热致急,血寒致凉,不论阴虚不足还是阳盛火旺,均会导致血热交结、瘀热阻络。

则肌肉肿痛、皮肤发红、眼脸紫红、身热口渴、心烦不安、身重乏力等,进而伤阴伤血,损及心肺肝肾,诸症丛生。

★3、久病致虚
久病不愈,或长期过用温燥之品,或长期服用激素,药毒化热,热甚耗气伤阴,水不制火,虚火内盛,日久不愈累及脾肾。

脾主肌肉四肢,肾为作强之官,脾肾虚则肌肤不仁,肌肉软弱无力,失职怠惰,气血亏虚,肌肉失养则萎缩、消瘦。

上文我们介绍了从中医的角度看待疾病和西医看待疾病上
面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如果采用中医治疗疾病一定要用中医的角度去看待病因才行,上文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从中医角度解读皮肌炎的发病原因。

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论治

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论治

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论治
多发性肌炎足以肢带肌、颈肌及咽肌等肌组织出现炎症变性改变,导致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对人类健康危害较为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属中医学“肌痹"“痿症”范畴,《素问.长刺节论篇》曰:“病在肌肤,肌肤尽病,名曰肌痹,伤于寒湿”。

《素问.痹论》曰“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脾痹者,四支懈惰。

”由此可见,劳累过度,或过逸伤及脾肾,气血亏虚,或由外邪入侵而成痹、成痿。

临床病因病机概已明确,治疗原则当为扶正与祛邪并重,扶正当以温养脾肾、益气养血活血,祛邪即搜风或谓除风祛湿通络。

现介绍处方,以飨同道:
生黄芪80g,红参12g,白术24g,云茯苓20g,甘草12g,熟地黄30g,炒白芍15g,川芎12g,附子10g,肉桂6g,千年健15g,雷公藤12g,巴戟天24g,肉苁蓉30g,淫羊藿30g,乌蛇15g,制马钱子1.2g。

15剂,1d1剂,水煎服。

再诊,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吞咽已不再感觉困难。

上方加蜈蚣4g,15剂,1d1剂,水煎服。

三诊,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唯时口干,原方减肉桂,加麦冬20g,石斛15g,15剂,1d1剂。

四诊,继服15剂。

随访,如偶有乏力不适,仍坚持服上方巩固治疗。

此方用于多名患者,确有特殊疗效,多发性肌炎诸症渐渐除之,并无任何毒副作用,反而使各项检验指标均恢复正常。

中药中有毒药物,只要用药量把握得当,并如法炮制,认准证型可化毒性为奇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 江 中医 杂 志 2 0 年 1 第 4 09 月 4卷 第 1 期
【 ● 治 研 讨 ' 证 】
多发 性 肌 炎和 皮肌 炎 的 中 医辨 证 思 路 探 讨
崔 小 强
浙 江 中医药大 学 浙 江 杭州 3 0 5 10 3
关 键 词 多发 性 肌 炎 皮肌 炎 辨 证 论 治
慢性 非化 脓性 炎症 改变 伴 肌无 力 为 特 征 的 自身 免 疫性 结 缔 组 织 疾 病 ,以肌 肉 酸 痛 、麻 木 不 仁 、四 肢 沉 重 、 甚至 肌 肉萎缩 为其 特 征 。前 者仅 有 肌 肉病 变 而 无 皮肤
损害 ,后 者 常具 有 特 征 性 皮 肤 表 现 。本 病 较 为 少 见 , 女性 发病 多于 男性 ,男 女 比例约 为 1: 。据欧 美 国家 2
坚者 ,善病痹 ” 《 生方 ・痹 》指 出 : “ 因 体 虚 , 。 济 皆
腠理 空疏 ,受 风寒 湿气 而成 痹也 ” 。 不仅 腠理 空虚 容 易 招致 外 邪 ,情 志 失 常 、先 后 天
粘 滞 ,故病 情反 复 ,缠绵 难 愈 。湿邪 又 多与 风 寒 或 风 热 之邪 相兼 侵袭 人体 ,故 本 病 常见 关 节 肌 肉游 走 性 疼 痛 ,痛 处不定 。偏 于热 者 ,则 多 见皮 疹 、红斑 ;偏 于
阳土 ,喜 燥 恶 湿 ,若 四 肢 肌 肉发 生 病 变 ,则 内 应 于
据 疾 病 自身发 展演 变规 律 ,本 病 的辨 证论 治 思 路 有一
定 的共性 可循 ,因此 总结 疾 病 的辨 证 思 路 ,对 加 深 本
病 的认识 ,提 高疗 效 ,都不 无益 处 。
1 识 标 本 ,虚 实 为 纲
表现 ,类 似于 “ 证” 痹 证 ” 等范 畴 。本 病 较 为 复 痿 、“
杂 ,临床 属难 治之 症 ,中 医药 治 疗 有 一定 的优 势 。根
裹 ,湿热 不攘 ,大筋 绠 短 ,小 筋 弛 长 ,绠 短 为拘 ,弛 长 为痿 。 素 问 ・ 证 》 日 : “ 渐 于湿 ,以水 为事 , ”《 痿 有 若有 所 留 ,居 处 相 湿 ,肌 肉濡 渍 ,痹 而 不 仁 ,发 为 肉 痿。 素问 ・ ”《 长刺 节 论 》云 :“ 在肌 肤 ,肌 肤尽 痛 , 病 名 日肌痹 ,伤 于寒 湿 。 《 病 源 候 论 》说 : “ 腠 理 ” 诸 人 虚者 ,则 由 风 湿 气 伤 之 ,搏 于 血 气 ,血 气 不 行 则 不 宣 ,真邪 相击 ,在 于 肌 肉之 间 ,故 其 肌 肤尽 痛 。然 诸 阳之 经 ,宣 行 阳气 ,通 于 身 体 ,风 湿 之 气 客 于 肌 肤 , 初始 为 痹 。 ”本 病 病 位 在 脾 ,脾 主 四肢 肌 肉 ,而 脾 为
本 病 的基 本 病机 是 正 虚 为 本 ,邪 实 为 标 。 《 枢 灵

百病 始生 》 日 : “ 雨 寒 热 不 得 虚 ,邪 不 能 独 伤 人 风


此 必 因虚邪 之 风 ,与 其 身 形 ,两 虚相 ,邪 不 可 干 ” “ 之 所 凑 , ” 正 ; 邪
亦不 少矣 。 难经 》 日 : “ ”《 四季脾 旺不 受邪 ” ,脾 气充 足 ,邪不 易入 侵 ;脾 胃素虚 之 人 ,或 饮食 失 节 ,或 劳 倦 内伤 ,或 外受 寒 湿之 邪 ,均 可 导 致脾 胃虚 弱 ,运 化 失 司 ,痰浊 内生 ,气机不 利 ;脾 虚 还 可 使 气 血 生化 乏
报 道 ,在 l 岁 以 下 儿 童 中 患 病 率 为 1 9 1 6 本 病 在 6 ./ 0 。
虚 ,痰浊 内生是本 病 的重 要 病 机 。现代 研 究 也 表 明遗 传 因素 在 炎 症 性 肌 病 发 病 中 的重 要 作 用 ,几 乎 5 0
D P 患者 具 有 HL M/ M A—DR 3基 因表 型 ,且 总 是 与
其气 必 虚” 。人 体 正 气 不 足 ,腠 理 不 固,使 风寒 湿 热
之邪 趁 虚而入 ,故 《 枢 ・五 变 》 日: “ 理 而 肉不 灵 粗
脾 ,正 如 《 问 ・痹论 》所 言 : “ 痹 不 已 ,复 感 于 素 肌
邪 ,内舍 于 脾 。 湿 邪 阻 滞 经 络 ,不通 则 痛 ,且 湿 性 ”
弛纵 ,发 为筋痿 。 《 岳 全 书 ・杂 证谟 》 云 : “ 证 ” 景 痿
之义 … …元气 败伤 则精 虚 不 能灌 溉 ,血 虚不 能 营 养 者
毒 之 为 病 ,面 赤 斑 斑 如 锦 文 。 阳热 之 毒 侵 袭 人 体 , ”
气 营两 燔 ,蕴 于肌 肤 ,而 见 面 红 赤 发 斑 ,或 见 发 热 、
多 发 性 肌 炎 ( oy oi s p lmy s i,P ) 和 皮 肌 炎 t M
( emao o i s d r tmy s i,DM ) 是 一 组 主 要 累 及 横 纹 肌 ,呈 t
血 脉失去 调养 ,营卫 失 于调 和 ,风 寒 湿 热之 邪 乘 虚 而 人 ,着 于 筋 脉 则 发 风 湿 痹 病 ,故 脾 胃虚 弱 ,气 血 亏
HL A~B 8基 因相 关 ,并 且 最 常见 于抗 J ~ 1抗 体 阳 o
性 患者 。
本病 所感 受之 邪 ,多 为 风寒 湿 热 之 邪 ,尤 以湿 邪
为 多见 。 《 问 ・生 气 通 天论 》 云 : “ 素 因于 湿 ,首 如
祖 国医学 中没 有相 应 的病 名 ,根 据 其 病 因病 机 及 临 床
不 足 等 因 素 亦 可 引 发 本 病 ,如 《 问 ・痿 论 》云 : 素
“ 思想 无 穷 ,所 愿 不 得 ,意 淫 于 外 ,入 房 太 甚 ,宗 筋
寒者 ,则 多见 肌 肉麻木 ,喜 温 喜 按 ,得 温 则舒 。然 而
本病 多 见 面 部 等 其 他 部 位 伴 发 皮 疹 ,为 感 受 热 毒 所 致 ,《 匮要 略 ・ 金 百合 狐 惑 阴 阳毒病 脉 证 治 》 日 :“ 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