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问题探究
知识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案】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采分点:蔽)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案】 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采分点: 面刺)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012年考】 【答案】 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讽(寡人的)过失,(并能)使我的耳朵听到的,可得下 等奖赏。(采分点:谤讥、市朝、闻)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案】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和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喧闹)。(采分点: 门庭) 1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答案】 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采分点:期年、虽) 1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答案】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采分点:朝)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采分点:所谓)
知识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012年考】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字词释义
1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句子翻译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知识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9.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请 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第16讲-课内文言文复习(下)《王顾左右而言他》和《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16讲-课内文言文复习(下)《王顾左右而言他》和《邹忌讽齐王纳谏》

辅导讲义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七年级辅导科目:语文授课日期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第16讲课内文言文复习(下)教学内容1、复习课内文言文《王顾左右而言他》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掌握其中的重要实词。

2、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准确归纳文中主人公的特点。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三个步骤:一、通过历史导入引出本节课复习的课内文言文;二、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预习作业,初步梳理需复习的内容;三、《王顾左右而言他》、《邹忌讽齐王纳谏》背诵、默写小PK,老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背诵、默写形式或者内容。

一、导入: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然而因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实。

尤其在君王身边,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出口不慎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给君王提意见,要冒很大的风险。

但是,作为忠臣,面对君王的弊病如果不及时指出,第一愧对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其次又愧对自己良心。

那么如何才能让君王心平气和地聆听忠言,使其听之顺耳,并且心悦诚服地接受呢?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给君王提了意见,而且被君王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二、预习作业探讨与讲解三、背诵或默写小PK教法指导:请大家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处理复习的知识梳理部分,例如:回顾式、提问式、等都可以;重点梳理作者、朝代、出处、重要字词、重要翻译句子、文章主旨等;最后通过例题与巩固题强化所梳理的知识点。

一、《王顾左右而言他》复习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托(托付)之(到…去)比(等到)反(同“返”,回来)馁(饥饿)如之何(对他怎么办)弃(抛弃)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士(士师的下属)已(罢免)顾(看,张望)2、课文分析(1)这篇文章记录的是哪两个人的对话?两人的对话围绕哪三个问题展开?对话的双方,一个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另一个是齐国国君齐宣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0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0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0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难点: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都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没,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成效。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

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和主张。

其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简介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17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含详解)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17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含详解)

专题17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卷版)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谏,规劝国君、尊长⑴〔修〕长,这里指身高。

⑵〔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⑶〔昳丽〕光艳美丽。

⑷〔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⑸〔服〕穿戴。

⑹〔窥镜〕照镜子。

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⑻〔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⑼〔旦日〕第二天。

⑽〔明日〕次日,第二天。

⑾〔孰〕同“熟”,仔细。

⑿〔弗如远甚〕远远不如。

⒀〔美我〕认为我美。

⒁〔私〕偏爱。

⒂〔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⒃〔宫妇〕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⒄〔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⒅〔莫〕没有谁。

⒆〔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

⒇〔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21)〔面刺〕当面指责。

(22)〔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

(23)〔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24)〔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25)〔时时〕常常,不时。

(26)〔间进〕偶然进谏。

(27)〔间〕间或、偶然。

(28)〔期年]满一年。

(29)〔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

(30)〔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⑴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答案】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答案】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答案】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⑷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答案】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⑸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答案】宫里侍妾一类女子和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⑹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案】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到上等的奖赏。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9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课件—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9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课件—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1~4题。(15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形貌昳.丽.( 光艳美丽 ) (2)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谁,哪一个 ) (3)能面刺.寡人之过( 指责 ) (4)期.年.之后( 满一年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分) 译文:________(再__)_照__镜__子__看__自__己__,__更__(_觉__得__)_远__远__不__如__(徐__公__)_。______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分) 译文:_能__够__在__公__众__场__所__指__责__讥__刺__(寡__人__的___)过__失__,__使__我__听__到__的__人__,__可__ 得__下__等__奖__赏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目的在于使齐王广开言路,以修明朝政。 B.本文是一篇设喻说理的文章,虚写邹忌之“蔽”;实写“王之蔽 甚”。 C.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手法,如“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莫不有求于王”等等,这种排比 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有很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地方:如“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 “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层次递进、排比对称的行文技巧等。
三、文意理解与探究 (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妻、妾、客三人都认为邹忌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出 三人与邹忌有亲疏远近之分。( √ ) 2.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宫中的妃嫔和身边的近臣偏爱齐王、朝中 大臣害怕齐王、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 ( √ ) 3. 邹忌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比喻之中,贴切自然。

部编部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常考知识盘点及习题

部编部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常考知识盘点及习题

部编部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常考知识盘点及习题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文章中心概括这篇课文通过邹忌以身设喻,规劝齐王纳谏的事,说明了国君广开言路,虚心接受谏言,对于修明国家政治的重大意义。

3.写作特点(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全文只有300多字,情节却相当完整,对人物刻画讲究,如齐王在文中只两个动作,贤君形象却跃然纸上。

(2)巧设比喻,以小喻大。

以生活小事来说明纳谏的重要,娓娓道来,人情人理。

(3)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如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后来进谏时,却只作概括叙述。

(4)语言生动幽默。

如邹忌的三问,内容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内容也相同,但感情色彩却不大一样。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古今异义①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规劝今义:讽刺②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③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地土方圆今义:地点④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议论今义:诽谤嘲讽(2)一词多义①朝:朝服衣冠(zhāo 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cháo 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háo 朝见)②孰:是可忍,孰不可忍(谁、哪一个、什么)我与城北徐公孰美(哪一个)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③旦: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第二天)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旦旦,天天):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早晨)④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心、诚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假使)(3)词类活用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意动,以……为美)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③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4)重要句子翻译①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解析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作品。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文章题目中“讽”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的意思是_接受,接纳__。

2.《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由_西汉__代的___刘向__编订。

记录了上至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间的历史。

二、内容概括第1段:写进谏的缘起。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第3段:写齐王虚心纳谏及纳谏的结果——齐国大治。

三、字音字形昳.( yì)丽朝.( zhāo)服衣冠.(guān ) 窥.( kuī)镜谤.( bàng)讥期.( jī)年皆朝.( cháo)于齐时时而间.( jiàn)进四、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2. 而形貌昳丽(形貌:相貌昳丽:光彩美丽)3.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谁更……。

孰:谁)4.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若:不如,比不上)5.孰视之(孰:通“熟”,仔细)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实在)以美于徐公(以:认为于:比)蔽甚矣(蔽:受蒙蔽)9.莫不私王(莫:没有谁)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失)谤讥于市朝(谤讥:指责,讽刺)12.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候。

间:偶尔)13.期年之后(期年:满一年)(二)通假字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三)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用委婉的语言劝告今义:讽刺2. 窥镜古义:察看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部位4.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指责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5.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侍从今义:方位词,左和右私臣古义:偏爱今义:自私8.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议论今义:诽谤嘲讽9.虽欲言,无可进者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四)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3.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做状语,当面)4.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五)一词多义1.朝朝服衣冠(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所)皆朝于齐(朝拜)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孰视之(通“熟”,仔细)3.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帝感其诚(诚心、诚意)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的确)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表假设,如果、果真)4.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门庭若市(像)5.美不如徐公美(美丽)妾之美我者(认为……美)6.于欲有求于我也(向……)能谤讥于市朝(在)皆以美于徐公(比)(六)虚词归纳之:齐国之美丽者也(助词,的)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孰视之(代词,指俆公)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臣之妻私臣(助词,的)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课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课件

昳丽 yì 窥镜 kuī 间进 jiàn
期年 jī 燕国 yān 谤讥 bàng jī
朝服衣冠 zhāo
皆朝于齐 cháo
孰视之 shú
朗读时注意:
1、停顿 2、语速 3、重音 4、语气语调
句读示例:
邹忌/修/八尺有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复习目标
• 1、巩固背诵 • 2、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疏通原
文 • 3、邹忌是怎样成功说服齐王的,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4、评价人物
《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又称《国 策》,是一部历史散文 总集, 其体列为国别体 ,由西汉 编订刘,向反映 战国
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 略。全书共12策
1、字词检测
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说 服齐王的?
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类比),由 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启发 诱导齐王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巨大危害性、 纳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语气委婉,既充 分尊重了齐王,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了 道理,从而愉悦的接受了。
对“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
思考: 封建社会也有很多大臣纳谏后, 没有被采纳的例子?你能举几个例 子吗?
伍子胥刺剑自刎 比干向纣王提建议,纣王不耐烦将其剖腹挖心 屈原劝谏楚怀王后,被放逐,后投汨罗江自杀 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这些都是千古奇冤。
• 吾与徐公孰美:谁,哪一个 • 孰视之:仔细 •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 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知道 • 今齐地方千里 方圆 • 门庭若市:像,如
翻译重点句子: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 美?”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皆以美于徐公。 3、暮寝而思之,曰:“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

邹忌讽齐王纳

3、写作特色:
指导明确:设喻说理是本文 最显著的写作特点. 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 , 接着对妻 , 妾 , 客的赞美之词 进行了分析 , 为下文的设喻 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 . 接着 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丛自己 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 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 发。 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 由生活琐事推及国事大事, 用设喻来讲道理,表明了见 解的方法,委婉动听,往往 收到比直进谏更好的效果.
学 情 分 析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但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 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 的欣赏品位。
知识 与 技能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七、熟读成诵(比一比,看 谁背得快。) (指导明确) 八、拓展延伸(备用) (指导明确) 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讨论指导: 1、 邹忌在妻妾客赞他后飘飘 然了吗? 2、邹忌有没有实际观察? 3、 邹忌没怪妻妾客先前的赞 “美”,而是从他们各自的 角度去分析赞他的原因。 4 、进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 谁? 5、 说服齐王时若方法不对会 有何后果? 明确: 读 背 交流
个人完成 全班交流

三 思 - 三 比 - 三 赏 三 变








书 设 计
邹忌、齐威王有何特点? 邹 忌:
头脑冷静、实事求是、 善于思考、足智多谋、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作 业 设 计 1、理解性地背会课文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2、完成面对面的第 34 页的“金题演练” 。
— 齐威王: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讽齐王”、“纳谏”等。

(3)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3. 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的讽谏文化,明白邹忌的讽谏目的。

2. 分析齐王接纳意见的过程,从中体会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邹忌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思想。

4. 欣赏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排比等。

5. 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接纳他人意见方面的体会。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在接纳他人意见方面的体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邹忌讽齐王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讽谏文化和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相关资料,如注释、译文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一轮复习九下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1、标题:邹忌讽(古今异义,委婉劝说)齐王纳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2、《战国策》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是一部国别体(体裁)史学著作,是先秦历史散文,又称《国策》。

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西汉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3、原文以及重点字词注疏邹忌修(长,此处指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光艳美丽)丽。

朝(名作状,在早上)服(名作动,穿戴)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与……相比谁更……)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宾前,“信自”),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通“熟”,仔细)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形意动,认为……美)我者,私(形作动,偏爱)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实在,的确)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古今异义,土地方圆)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意念被动句,受蒙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名作状,当面)刺(古今异义,指责、议论)寡人之过者(定语后置句),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于市朝,闻(动词使动,使……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满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文言知识【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今:土地古: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今:方位古:国君旁边的近臣3)邹忌讽齐王纳谏今:讽刺古:委婉劝说4)能谤讥于市朝今:诽谤古:公开指出5) 明日徐公来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古:次日,第二天6)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今:自私;个人的。

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三篇

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三篇

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三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11、识记生字,理解重点实词的词义,语译全文。

2、归纳词类活用和句式3、学习文章巧妙的讽喻手法4、体会本文讽劝统治者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国富民安的主题。

1、识记生字,理解重点实词的词义,语译全文。

2、归纳词类活用和句式学习文章巧妙的讽喻手法老师讲解,学生朗读、讨论、思考电脑多媒体一、导入二、出示本课目标和重难点。

三、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提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简介《战国策》:《战国策》: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五、识记生字: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六、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七、让学生结合书上解释,语译全文。

八、分析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第一段,写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以及赞美的缘由。

他经过了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妻、妾、客的谬赞是有其缘由的,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这一段是下文他用暗示比方的方法讽谏齐王的基础。

第二段,写邹忌设喻进谏,由自己的不易听到直言,指出齐威王所受蒙蔽之大。

邹忌以一家之事喻一国之事,向齐王进谏。

通过设喻、类比,指出了齐威王所受蒙蔽之大,因而暗示出纳取直言的重要性。

第三段.写齐威王受到邹忌的'启发,虚心纳谏,广开言路,使国家获得大治。

第四段,概述齐王纳谏的结果并点出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深刻意义。

先写齐王纳谏的效果。

最终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主旨所在:“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即“不需用武力,在朝廷之中就能战胜别的诸侯国”。

九、学习文章巧妙的讽喻手法: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免受蒙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

但一开口就提到应当纳谏,可能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精讲精练 一、精讲邹忌讽1齐王纳谏21、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的规劝。

2、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

纳谏:接受规劝。

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作者刘向。

刘向:字子政,西汉文学家,目录学家。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原文精讲】邹忌1修2八尺3有余,而形貌昳y ì丽4。

朝服衣冠5,窥镜6,谓其妻曰:“我孰与7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8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9,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10,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11,徐公来,孰12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3。

暮寝14而思之,曰:“吾妻之美15我者,私16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威王的时候曾任齐相。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大约23.3厘米。

4、昳丽:光艳美丽。

5、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6、窥镜:照镜子。

7、孰与:和……比(那一个更)。

表示比较。

8、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

10、旦日:明日,第二天。

11、明日:第二天。

12、孰:同“熟”,仔细。

13、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弗:不。

14、寝:躺,卧。

15、美: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6、私:偏爱。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邹忌的讽喻手法及其对齐王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讽喻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启发学生学会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使学生认识到讽喻在沟通交流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讽喻手法化解矛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中的讽喻手法及其对齐王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讽喻手法及其作用。

(2)运用讽喻手法化解实际生活中的矛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引入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简要介绍邹忌的背景及其讽喻手法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讽喻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矛盾,尝试运用讽喻手法化解。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讽喻手法的应用。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理解。

2.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讽喻手法,探讨其对齐王的影响。

七、教学过程(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2[预习导学]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2[预习导学]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课时)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品读对话,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2.体味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名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课堂学习任务一、知识回顾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8.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二、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情节,概括课文内容。

(1)比读邹忌与妻、妾、客人的对话,分析“三问”“三答”有什么异同。

(朗读课文,比读第1段的对话描写,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把握人物微妙的感情差异,读出人物的心理。

)(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易受蒙蔽的?(朗读第2段,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回答。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奖励进谏者意味着什么?(这三等奖赏分别是什么?区别的标准是什么?设立这样的奖赏反映了什么问题?)(4)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朗读第3段,找出相应句子回答。

)(5)课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进谏者人数,这是为了说明什么?(思考:人数逐渐减少说明什么呢?对刻画人物有什么意义?)2.具体分析邹忌巧妙的讽喻艺术,把握人物形象。

(1)说说邹忌是怎么说服齐威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根据对课文第2段内容的概括,梳理出邹忌进谏内容的层次,体会邹忌的劝谏艺术。

)(2)课文在结构上有何特色?(思考与“三”有关的情节,并体会其妙处。

)(3)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邹忌、齐威王的形象。

(结合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总结人物形象。

)3.探究课文的写法。

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可以从邹忌、齐威王、妻、妾、客、进谏者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课小结。

重点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

重点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一、课文提要1. 文体:记叙文。

2. 文章出处:战国策。

3. 内容大要:记叙邹忌以委婉讽喻的方式,藉亲身经验劝谏齐威王广纳谏言,改进国政。

4. 作法分析:(1) 本文原来没有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后人就本文内容所加。

(2) 这是一篇讲求语言艺术的游说文章,邹忌藉生活中的体验来劝谏君王,采纳忠言。

文中透过“类比推理”的方式,从生活小事推及政治大事,并善用“设喻说理”的技巧。

人物动作的刻画、心理层次的描写,充分凸显故事的主题。

(3) 全文有四段,可分为两大部分:(一)前二段写邹忌和徐公比美的过程及其省悟。

(二)后二段写邹忌讽谏齐王及其成效。

○1前两段:作者透过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的出色描写,刻画邹忌的鲜明形象。

○2第三段:以排比兼层递的手法写出齐威王虚怀若谷、倾听批评的胸襟,依“面刺”、“上书”、“谤议”等进谏方式,给予不同的赏赐,展现齐王广开言路的决心。

○3第四段:用层递手法写出齐王纳谏后的状况,从“门庭若市”到“无可进者”,凸显出察纳雅言的卓著效果。

二、课文结构表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与徐公比美—其妻、妾与客皆曰邹忌美于徐公。

(其妻、妾与客皆昧于客观事实)邹忌熟视徐公,且窥镜自照,自认不如徐公。

(邹忌有自知之明)结论—不能偏听偏信,唯有自省才能不受蒙蔽。

◎入朝讽谏齐王—现身说法,并依此类推,认为齐王已深受蒙蔽。

劝说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使齐国强盛。

发展—齐王慨然纳谏,颁布命令,给予三赏,鼓励臣民进言。

成效—齐国大治,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段落大意第一段:邹忌之妻妾及客皆曰徐公不及其美。

第二段:邹忌观察、体悟出自己不如徐公,却被奉承的原因。

第三段:写齐王慨然纳谏的态度及行动。

第四段:写齐王纳谏的成果。

四、课文语译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型容貌潇洒漂亮。

一天早晨,穿好袍子,戴好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俊美?”他的妻子说:“您俊美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复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2、正确背诵课文并流畅翻译文句。

3、运用相关方法,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

教学重难点:运用相关方法,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

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二、出示复习目标,指生读。

三、第一关温故知新迅速回顾:(1)准确背诵课文,书写易错字,并思考邹忌为什么能进谏成功?(2)你认为哪些词重要,找出来并解释。

(至少五个)友情提示:注意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词,一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

(3)你认为哪些句子在翻译中易出现问题,找出来正确翻译。

友情提示:抓住重点词,补充省略成分,注意语序,句子要通顺流畅。

第二关大展身手一、原句填空1 .朝服衣冠,窥镜,____,____ ,____ ,____,____。

2 .忌不自信,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3 .暮寝而思之,曰: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

4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___,____ ,_____ 。

5 .乃下令:___ ,___ ,___,____ ,___ ,____ ,____。

6 .令初下,____ ,___ ,___ ,___,____ ,____ ,___。

二.我认为邹忌能进谏成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积累的重要词语是____,词义是___(最多5个)四.容易出错的句子是_______应译为____(最多2个)第三关备战中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朝”跟“于是入朝见威王”中的“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皆朝.于齐D、能谤讥于市朝.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皆以美于.徐公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皆朝于.齐二、请同学们仿照下面阅读积累卡片中的示例,将本课的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然后交换完成题目,交流。

太宗有一骏马,殊①爱之,恒于宫中养饲。

一日,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②曰:“皇后庶③事相启沃④,极有称益尔。

”注释:①殊:特别。

②房玄龄:唐初名臣,曾协助唐太宗夺得政权。

③庶事:众事、诸事④启沃:启发影响,这里指臣下建言于皇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恒于宫中养饲()必轻.吾国()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译:3、皇后的劝谏有什么特点?和邹忌进谏有什么不同?答:温馨回顾:课外文言文解词译句的方法一.课外文言文解词:二.句子翻译:1 .联系课内词语 1 .关注重点字词,词词落实。

2 .考虑是否通假 2 .注意特殊句式,句句流畅。

3 .考虑是否活用4 .结合具体语境第五关学以致用千金市骨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

注释:①君人:这里指国君。

②涓人:指在君王左右担任洒扫的人,也指亲近的侍臣。

③捐:丢掉,白白扔掉。

运用刚才学到的课外文言文解词译句的方法,解释你认为重要的两个词语,翻译你认为重要的一个句子。

六、作业1、整理“孰,于,朝,若”等一词多义词。

2、预习九年级下册21课《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检测第三关备战中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朝”跟“于是入朝见威王”中的“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皆朝.于齐D、能谤讥于市朝.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皆以美于.徐公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皆朝于.齐二、请同学们仿照下面阅读积累卡片中的示例,将本课的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然后交换完成题目,交流。

第四关课外冲浪皇后劝谏太宗有一骏马,殊①爱之,恒于宫中养饲。

一日,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②曰:“皇后庶③事相启沃④,极有称益尔。

”注释:①殊:特别。

②房玄龄:唐初名臣,曾协助唐太宗夺得政权。

③庶事:众事、诸事④启沃:启发影响,这里指臣下建言于皇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恒于宫中养饲()必轻吾国()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译:3、皇后的劝谏有什么特点?和邹忌进谏有什么不同?答:第五关学以致用千金市骨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

注释:①君人:这里指国君。

②涓人:指在君王左右担任洒扫的人,也指亲近的侍臣。

③捐:丢掉,白白扔掉。

运用刚才学到的课外文言文解词译句的方法,解释你认为重要的两个词语,翻译你认为重要的一个句子。

解词:译句:《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城阳第十一中学陈明全复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2、正确背诵课文并流畅翻译文句。

3、运用相关方法,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

教学重难点:运用相关方法,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

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二、出示复习目标,指生读。

三、第一关温故知新迅速回顾:(1)准确背诵课文,书写易错字,并思考邹忌为什么能进谏成功?(2)你认为哪些词重要,找出来并解释。

(至少五个)友情提示:注意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词,一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

(3)你认为哪些句子在翻译中易出现问题,找出来正确翻译。

友情提示:抓住重点词,补充省略成分,注意语序,句子要通顺流畅。

第二关大展身手一、原句填空1 .朝服衣冠,窥镜,____,____ ,____ ,____,____。

2 .忌不自信,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3 .暮寝而思之,曰: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

4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___,____ ,_____ 。

5 .乃下令:___ ,___ ,___,____ ,___ ,____ ,____。

6 .令初下,____ ,___ ,___ ,___,____ ,____ ,___。

二.我认为邹忌能进谏成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积累的重要词语是____,词义是___(最多5个)四.容易出错的句子是_______应译为____(最多2个)第三关备战中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朝”跟“于是入朝见威王”中的“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皆朝.于齐D、能谤讥于市朝.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皆以美于.徐公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皆朝于.齐二、请同学们仿照下面阅读积累卡片中的示例,将本课的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然后交换完成题目,交流。

第四关课外冲浪皇后劝谏太宗有一骏马,殊①爱之,恒于宫中养饲。

一日,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②曰:“皇后庶③事相启沃④,极有称益尔。

”注释:①殊:特别。

②房玄龄:唐初名臣,曾协助唐太宗夺得政权。

③庶事:众事、诸事④启沃:启发影响,这里指臣下建言于皇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恒于宫中养饲()必轻.吾国()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译:3、皇后的劝谏有什么特点?和邹忌进谏有什么不同?答:温馨回顾:课外文言文解词译句的方法一.课外文言文解词:二.句子翻译:1 .联系课内词语 1 .关注重点字词,词词落实。

2 .考虑是否通假 2 .注意特殊句式,句句流畅。

3 .考虑是否活用4 .结合具体语境第五关学以致用千金市骨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

注释:①君人:这里指国君。

②涓人:指在君王左右担任洒扫的人,也指亲近的侍臣。

③捐:丢掉,白白扔掉。

运用刚才学到的课外文言文解词译句的方法,解释你认为重要的两个词语,翻译你认为重要的一个句子。

六、作业1、整理“孰,于,朝,若”等一词多义词。

2、预习九年级下册21课《曹刿论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