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临床用药

合集下载

[医学]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医学]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 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 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素问· 阴阳应象 大论》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 调经 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即是此意。 寒热辨证,不能孤立地根据个别症状作判断, 而是通过四诊对与其相适应的疾病本身所反映的各 种症状、体征的概括。具体的说,热证是指一组有 热象的症状和体征;寒证是指一组有寒象的症状和 体征。
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即虚与实主
要是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 盛衰。 《素问· 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 则虚。实主要指邪气盛实,虚主要指正气不足。所 以实与虚是用以概括和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由于邪正斗争是疾病过程中的根本矛盾,阴阳 盛衰及其所形成的寒热证候,亦存在着虚实之分, 所以分析疾病中邪正的虚实关系,是辨证的基本要 求,通过虚实辨证,可以了解病体的邪正盛衰,为 治疗提供依据。实证宜攻邪,虚证宜补正,虚实辨 证准确,攻补方能适宜,才能免犯实实虚虚之误。
(二)虚实转化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正邪力量对比的变化,实证可以转 变为虚证,虚证亦可转化为实证。实证转虚临床常见;虚证转实 临床少见,实际上常常是因虚而致实,形成虚实夹杂证。
实证转虚——是病情先表现为实证,由于失治、误治,以
及邪正斗争的必然趋势等原因,以致病邪耗伤正气,或病程迁延, 邪气渐却,阳气或阴血已伤,渐由实证变成虚证。
2、真热假寒: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
证候。其产生机理为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 不能外达,致四肢厥冷,且热越盛肢厥越严重, 即所谓“热深厥亦深”亦称阳盛格阴证。其临床 表现:高热烦渴饮冷,口鼻气热,咽干口臭,甚 则神昏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 干,脉数有力等一派热证,但又会出现四肢厥冷、 脉沉的寒象。虽肢冷而不恶寒、反恶热,且胸腹 必灼热,脉虽沉但必数而有力,由此可以判定肢 冷、脉沉均为假寒。

钟赣生《中药学》(第10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总论-中药的性能【圣才出品】

钟赣生《中药学》(第10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总论-中药的性能【圣才出品】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4.1复习笔记一、四气★★1.定义四气,又称四性,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2.寒热温凉属性的区分(1)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寒凉类);(2)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温热类)。

3.寒凉药和温热药的功效以及与主治的关系表4-1寒凉药和温热药的功效以及与主治的关系二、五味★★★★1.定义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的药味,部分还有淡味或涩味。

2.五味的实际意义(1)标示药物的真实滋味;(2)提示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

3.五味所代表药物的作用及主治表4-2五味所代表药物的作用及主治4.五味与五行、五脏酸入肝(属木)、苦入心(属火)、甘入脾(属土)、辛入肺(属金)、咸入肾(属水)。

三、升降浮沉★★★1.定义升降浮沉是表示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升→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向内收敛,趋向于内。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1)四气五味①凡药物味属辛、甘,气属温、热,多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②凡药物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多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等。

(2)物质地轻重①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如苏叶、菊花、蝉蜕等。

②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都是沉降药,如苏子、枳实、牡蛎、代赭石等。

③某些特殊性药材——“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④部分药物具有双向性: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白花蛇内走脏腑、外彻皮肤。

(3)炮制的影响有些药物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如大黄,属于沉降药,峻下热结、泻热通便,经酒炒后,大黄则可清上焦火热,可治目赤头痛。

(4)与配伍有关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沉降药在大队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

3.升降浮沉所代表药物的特性表4-3升降浮沉所代表药物的特性四、归经★1.定义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千金药方中的脏腑辨证探析_曲良_张杨

千金药方中的脏腑辨证探析_曲良_张杨

[7]谢小艳,夏春森.中药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5):121-125.[8]尤洁.麦冬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收稿日期:2015-04-18作者简介:曲良(1980-),男,辽宁沈阳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脑血管内科疾病。

学报,2011,23(1):71-73.[9]李建军,李静云,王莹,等.地黄药用研究概述[J].生物学教学,2013,38(3):4-7.[10]辛红,张金泉.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3):58-59.[11]周永学,王倩,张筱军.芒硝的临床运用和药理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1):54-55.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5.11.021千金药方中的脏腑辨证探析曲良,张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三科,辽宁沈阳110032)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千金药方》中的脏腑辨证,探析孙思邈时期以阴阳为纲,结合脉诊,运用脏腑整体观,结合脏腑所属经络进行辨证。

方法:通过分析并总结脏腑篇相关内容,考证《千金药方》辨证体系。

结果:《千金药方》主要阴阳为纲,结合脉诊,运用脏腑整体观,结合脏腑所属经络进行辨证。

结论:《千金药方》为临床用方用药提供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孙思邈;千金要方;八纲辨证;脏腑中图分类号:R24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5)11-2110-02Qianjin Yaofang's Differentiation of Diseases According to PathologicalChanges of Zang-fu organ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QU Liang,ZHANG Yang(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110032,Liaoning,China)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iation of Zang-fu organs to analyze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Yin and Yang,combined with pulse,using the holistic view and meridians.Methods: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Zang-fu organs related contents,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ystem was studied.Results: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method in Qianjin Yaofang is based on Yin and Yang,combined with pulse,using viscera holistic view and meridians.Conclusion:Qianjin Yaofang provides methods and ideas for clinic.Key words:SUN Simiao;Qianjin Yaofang;eight principle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Zang-fu organs《千金要方》又称《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

中药学习题集1

中药学习题集1

中药学习题集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A型1."本草"一词最迟出现在( )A,殷商B.春秋C.战国D.西汉E.东汉2.初步确立古代综合本草模式的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3.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产生于( )A.宋代B.金元C.明代D.清代E.民国时期4.对于《本草纲目》不正确的是( )A.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B.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突出贡献C.附图1 11X)多幅D.附方11 000多首E.药物采用三品分类方法5.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是( )A.大量辑复《本经》B.注重阐释《本经》C.汇集了历代炮制专论D.编辑了大型药学工具书E.全国性的药物资源考察6.开始招收中药硕士研究生的时间是( )A. 1951 年B. 1956 年C. 1960 年D. 1978 年E. 1982 年二、B型选择题A.陶弘景B.苏敬C唐慎微D.陈藏器E.李时珍1.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来编纂本草的是( )2.最先在本草中增列诸病通用药的是( )三、D型选择题1.宋代相辅而并行的两部本草是( )A.《开宝本草》B.《嘉祜本草》C.《图经本草》D.《证类本草》E.《本草衍义》2.《神农本草经》药物分类的两大标准是( )A.药物的自然属性B.药物的气味C.有毒与无毒D.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E.具体功效与主治四、X型选择题1.《神农本草经》总结的药学基本理论有( )A.四气B.五味C.归经D.升降浮沉E.有毒无毒2.属于官修本草的是( )A.《新修本草》B.《开宝本草》C.《嘉枯本草》D.《证类本草》E.《本草品汇精要》五、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该书是( )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本草。

2.(《》)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了中药在当代医药卫生事业中的地位,也为中药材及( )质量的提高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六、改错题1.中药的来源都是植物药,所以古来相沿把药物称为"本草"。

以六经辨证为纲、脏腑辨证为目的诊疗模式

以六经辨证为纲、脏腑辨证为目的诊疗模式

光明中医2021 年2 月第36 卷第 3 期CJGMCM February 2021. Vol 36. 3• 353•以六经辨证为纲、脏腑辨证为目的诊疗模式$梁海1王谨敏2A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核心,但目前现行的辨证体系较多,针对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辨证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及 缺陷。

针对中风病此类起病急、传变迅速的疾病,提出以六经辨证为纲、脏腑辨证为目的诊疗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关键词: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中风病;辨证体系doi : 10. 3969/j. issn. 1003-8914. 2021.03.013 文章编号:1003-8914(2021) -03-0353-03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ixMeridian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Zang-fu VisceraLIANG Hai1WANG Jinmin2A(1. Grade 2018 G raduate,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3, C hina;2. Department of E ncephalopathy, the Second P eo p 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3 , China)Abstract: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 ent is the cor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 ent of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but there are many existing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ystems. Differen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methods have their own uniqu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different diseases. In view of stroke, which starts rapidly and spreads rapid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 based on syndrome-differentiation of the six m eridian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zang-fu viscera,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so as to better serve the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ix m eridian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zang-fu viscera;stro ke;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ystem辨证论治是指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通过对病患临床 资料的分析,总结当前阶段的疾病特点,进而指导立法 处方用药。

中医诊断学 第九章 脏腑辨证A-五脏辨证

中医诊断学 第九章 脏腑辨证A-五脏辨证

2017/12/14
中医诊断学科
20
心脉痹阴证瘀、痰、寒、气比较表
证候 常见症状 病因
瘀血内阻 心 脉 痹 阻 证
省级精品课程
症状特点
痛如针刺,舌暗或青紫,瘀斑瘀点,脉细 涩,或结或代。
闷痛特甚,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 心悸、怔忡, 痰浊停聚 脉沉滑 心胸憋闷疼痛, 痛引肩背内臂, 时发时止。 突发剧痛,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苔白脉 阴寒凝滞 沉迟或紧
2017/12/14
中医诊断学科
14
四、心阳虚证
概 念:
省级精品课程
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
临床表现:
①心失温养的见症,如怔忡、胸闷痛;②阳虚 证表现,如畏寒肢冷等。
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与阳虚证(阳虚失温兼气 虚)共见。
2017/12/14 中医诊断学科 15
省级精品课程
心气虚和心阳虚均是心脏阳分受损,机能减退中轻重 不同的两个阶段,气属阳,气与阳在性质上是一致的 ,故心气虚与心阳虚的主症是一致的。即心悸、怔忡 、畏寒等。 然而,气与阳所代表的亦有尽相同。各自出现症状的 严重程度也不一致,如心气虚证,以心脏及全身的机 能减退为主;心阳虚证,则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伴有 虚寒症状。 至于心阳暴脱证,则是在心阳虚的基础上出现虚脱亡 阳的病理变化,属危重证候。
2017/12/14
中医诊断学科
23
十、瘀阻脑络证

省级精品课程
概 念: 指由于瘀血犯头,阻滞脑络,表现以头痛、头晕为主症的证 候。 临床表现: ①瘀血阻滞脑络见症,如头痛如锥刺,固定不移;②髓海不 足、脑神失养见症,如头晕、健忘、失眠等; 辨证要点: 以头痛、头晕及血瘀证(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 征)为辨证依据。 瘀阻脑络证见于中风病(脑血管意外),轻者头疼、头昏、重者 昏迷、失语。

《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北京共识(2018)》要点解读

《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北京共识(2018)》要点解读

3.2抽样
其中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0. 1%,且 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应不少于100 张
• 3. 3 处方点评结果分类
• 中成药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格处方和不合格处方,不合 格处方又分为用药不适宜处方、用药不规范处方和超常 处方,其中用药不适宜处方是中成药处方点评的重点和 难点。
• 3. 4 处方点评结果应用
壹——适用范围
本专家共识所指的“中成药”限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 局批准的直接供临床使用的中药成方制剂,
不包括中药饮片、民族药、中药注射剂和保健品;
所形成的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专家共识,可供各级 各类医疗机构、高等院所从事临床中药学、医院药事管理、 药事绩效评估相关职业的人员参考使用。
贰——定义
4.5联合用药点评
• 可分为中成药与中药联用,中成药与西药联用。 • 本专家共识仅就中成药与中成药、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
用药进行介绍, • 不包括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民族药或中药注射剂相关内
容。
• 中成药与中成药的联合用药点评应主要关注药 • 性相悖方面。药性相悖指由于药性或功效相反而造 • 成减效、或增毒的现象。例如,解表类中成药与滋补 • 类中成药不宜同时服用; 治疗同一疾病( 寒证或热 • 证) ,不同寒热药性的中成药不宜同时服用( 寒热错 • 杂症除外) ,点评时应遵循说明书禁忌症和注意事 • 项要求。
4.1适应症点评
• 适应证点评是中成药合理用药处方点评的首要内容,应 遵循中医药理论、中医药治疗学理论( 处方诊断信息体现 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 以及药 品说明书的基本原则。
• 中成药处方诊断一般要求书写中医病证名称,包括中医 病名、中医证名、中医病名+ 中医证名、现代医学疾病 名+ 中医证名多种表述形式;少数用于治疗证候属性区分 度不强的疾病或病证的中成药,只书写西医疾病名也可

(3)《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转至易网博客

(3)《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转至易网博客

(3)《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转至易网博客张元素,字洁古,晚号洁古老人,是我国著名医学流派易水学派的开山鼻祖。

张氏对祖国医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在撷取前贤诸家之长的基础上,复通过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把药物的使用与脏腑的标本寒热虚实的变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脏腑辨证论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就是这一体系的结晶。

脏腑辨证已成当今临床诸种辨证之基础,为了使初学中医的人能够了解这一辨证用药的规律,振叶寻根,观澜索源,我们决定校释张氏的这部《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

为此首先对原文进行点校。

点校的方法是以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之文为底本,以赵双湖的《医学指归》及周学海的《医学丛书》为旁校,对其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又参阅了任应秋点校的《医学启源》。

凡是对《本草纲目》本改动处均加注说明出处及原因。

繁体字均改为标准简化字。

张洁古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医学临床家,崇尚实践。

所以在《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中将在杂病辨证中毫无意义的心包络并于心之内,而另立命门。

这为其门徒创立命门学说树起了旗帜,亦是易水学派脏腑辨证的一大特色。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列有十二个脏腑,每个脏腑先写出生理功能,后列标本常见病证,最后示其寒热虚实温清补泻之具体常用药物,可谓条分缕析。

然惜其语焉未详,引而不发,令初学者难寻门径。

况且医学日进,认识亦需不断更新,因此,我们在尊重原著的精神下,参阅古今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的成果,对原文进行了阐释。

务使读者既能明了作者的原意,又能于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所补益。

第一篇肝部一、肝的生理[原文] 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中。

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语释]肝藏魂。

魂是随神往来的一种精神活动,主要体现人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神魂正常则思维敏捷,应变机智,若呆痴或思维紊乱,便称之为魂不全或缺魂或神魂颠倒。

藏是潜藏主宰之意。

精神活动不是玄虚的,而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脏腑的功能活动,就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茵陈、柴胡、龙胆草、黄柏、栀子、大黄、猪苓、赤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草、通草。
(六)胃
1.胃寒:
胃脘疼痛,轻则绵绵不止,重则拘急剧痛,阵阵发作,遇寒则重,得热则缓,呕吐清水,舌苔白滑,脉沉迟或沉弦。治宜温胃散寒。
高良姜、土良姜、生姜、制吴萸、白豆蔻、公丁香、肉桂。
2.胃热:
胃脘灼热而疼痛,烦渴多饮或渴欲冷饮,消谷善饥,牙龈肿痛,口臭,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泻胃火.
养心安神:
酸枣仁、首乌藤、炙远志、合欢皮。
镇心安神;
琥珀、朱砂、煅龙骨、煅龙齿、煅珍珠母、磁石。飞铁落、生牡蛎。
6.心火旺:
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渴,口舌糜烂疼痛,舌尖红或舌质红,脉数。治宜清心火。
水牛角、牛黄、黄连、马尾连、生栀子、莲子心、百合、竹叶、木通、连翘、生地、丹皮。
7.痰迷心窍:
神志错乱,意识不清,或神呆目滞,自言自语,举止失常,脉沉弦滑,苔白腻。严重者可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喉口痰鸣,漉漉有声。治宜开窍化痰。
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玄参、天冬、制黄精、制首乌、知母、阿胶、龟板、鳖甲。
2.肾阳虚:
形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软或阳萎不举,舌淡苔白,脉沉迟,尺脉无力。治宜温补肾阳。
制附子、肉桂、鹿茸、鹿角胶酒仙茅、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草苁蓉、狗脊、续断、沙苑子、锁阳。
3.肾气不固:
滑精早泄,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而清,甚则不禁,腰脊酸软,面色淡白,听力减退,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固涩肾气。
(二)小肠
1.小肠虚寒:
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排气则舒,或疝气作痛,苔白脉弱。治宜温小肠寒。
煨肉豆蔻、乌药、肉桂、小茴香、橘核、青皮。
2.小肠实热、心移热于小肠,心胸烦热,尿频而痛,口舌糜烂疼痛。治宜清小肠热。
木通、竹叶、小蓟、泽泻、白茅根、生地、赤茯苓、猪苓、灯芯、滑石、玉米须、赤小豆。
(三)肝
1.肝阴虚;
制附子、干姜、制吴萸、肉豆蔻、砂仁、白豆蔻、益智仁。
3.寒湿困脾:
脘腹胀满,头身困重,饮食减少,泛恶欲吐,口不渴,便溏稀薄,小便不利,妇女带下,舌苔白腻或厚,脉迟缓而濡。治宜温脾化湿。
藿香、佩兰、苍术、姜厚朴、清半夏、炒薏苡仁、茯苓、草豆蔻。
4.脾胃湿热:
面目皮肤发黄,鲜明如橘色,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厌恶油腻,恶心呕吐,体倦身重,发热,口苦,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化湿热。
化痰热:
浙贝母、胆南星、竹沥、蛤壳、海浮石。
5.痰浊阻肺:
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容易咯出或见气喘胸闷,呕恶,苔白腻,脉滑。治宜燥湿化痰。
清半夏、陈皮、茯苓、苍术、白术、草果。
(八)大肠
1.大肠湿热:
腹痛下痢,里急后重,或便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情利湿热。
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白头翁、秦皮、苦参、马齿苋、铁苋莱、炒槐花、炒地榆、败酱草。
滋阴:
生地、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怀牛膝、沙苑子、鳖甲;
平肝:
天麻、钩藤、菊花、白蒺藜;
潜阳:
珍珠母、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代赭石。
5.肝火上炎:
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耳赤,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甚则咳血,吐血,衄血。治宜清肝泻火。
桑叶、菊花、决明子、龙胆草、生栀子、丹皮、夏枯草、青黛、大黄。
脏腑辨证临床用药
(一)心
1.心气虚:
面色(白光)白,心悸气短,动则易汗,舌质较谈,体倦乏力,舌体胖嫩,苔白脉虚。治宜补心气。
人参、炙黄芪、党参、孩儿参、茯苓、五味子、炙甘草。
2.心阳虚:
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心胸憋气,心悸气短,经常自汗,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治宜温心阳。
2.大肠液亏:
大便秘结干燥,难于排出,往往数日一次,可兼见头晕,口臭,脉细,舌红少津等症。治宜润肠通便。
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萎仁、柏子仁、松子仁、生首乌、肉苁蓉、当归、玄参、麦冬、生地、桑椹、蜂蜜。
(九)肾
1.肾阴虚:
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失眠,遗精,口咽发干,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痛,舌红,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
4.胃阴虚:
口咽发干,多以睡后明显,不思饮食,或知饥不食,并有心烦,低烧,大便不通,干呕作呃。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养胃阴。
石斛、天花粉、北沙参、麦冬、白芍、芦根、制黄精、玉竹、乌梅。
(七)肺
1.肺气虚:
咳喘无力,气短懒言,声音低微或语言断续无力,稍一用力则气喘,全身乏力,经常自汗,面色(白光)白,舌质淡嫩,脉虚弱。治宜补益肺气。
生石膏、知母、黄连、黄芩、栀子、芦根、大青叶。
3.食滞胃脘:
脘腹胀满,呕吐酸腐,嗳气反酸,不思饮食,或矢气酸臭,大便泄泻或秘结。舌苔厚腻,脉滑。治宜消食导滞。
焦六曲、焦山楂、焦麦芽、焦谷芽、炒鸡内金、炒莱菔子、槟榔、茶叶、鸡嗉子果、番木瓜。
胃气上逆:
可用旋复花、代赭石、苏梗、陈皮、清半夏、生姜、枇杷叶、竹茹、公丁香、柿蒂、沉香。
3.肝气郁结:
胁肋胀痛,胸闷不舒,情绪低沉,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脉弦,舌苔白滑。妇女可有月经不调、痛经或经前乳房作胀等症。治宜疏肝解郁。
柴胡、醋制香附、郁金、川楝子、延胡索、木香、青皮、麸炒枳壳、橘叶、佛手柑、八月扎、绿萼悔、玫瑰花、炒白蒺藜、薄荷、苏梗。
4.肝阳上亢:
头痛,头胀,眩晕,时轻时重,耳鸣耳聋,口燥咽干,两目干涩,失眠健忘,肢麻震颤,舌红少津,脉多弦而有力。治宜滋阴平肝潜阳。
(3)脾不统血:
可见面色苍白或萎黄,饮食减少,倦怠无力、气短,肌肤出血,便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舌质淡,脉细弱。治宜补脾摄血,引血归经。
人参、党参、炙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大枣、木香、乌贼骨、仙鹤草、旱莲草、灶心土。
2.脾阳虚:
饮食减少,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身倦无力,面色苍白,腹中冷痛,腹满时减,得温则舒,泄泻或完谷不化。治宜温补脾阳.
头痛眩晕,两胁隐痛,耳鸣失眠,五心烦热,口干咽操,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或数。治宜滋养肝阴。
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白芍、生地、熟地、沙苑子、龟甲、鳖甲。
2.肝血虚:
眩晕头痛,四肢发麻或震颤,失眠,两目干涩,月经少或经闭不行,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脉沉细。治宜补养肝血。
当归、白芍、制首马、阿胶、鸡血藤,枸杞子、木瓜、怀牛膝。
桂枝、肉桂、制附子、薤白、干姜、大枣。
3、心血虚:
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易惊,健忘失眠,唇舌色淡,脉细弱。治宜补心血。
酒当归、丹参、白芍、鸡血藤、龙眼肉、紫河车。
4.心阴虚:
心悸心烦,五心烦热,低热盗汗,口干,健忘失眠,脉细数。治宜补心阴。
熟地、生地、麦冬、玉竹、阿胶、百合。
5.心神不宁:
心血虚,心阴虚均可导致心神失养.而出现失眠,健忘,易惊等症。除可用补心血,补心阴的药物以外,还可用养心安神或镇心宁神的药物。
五味子、山茱萸、复盆子、麸芡实、金樱子、莲须、益智仁、桑螵蛸、煅龙骨、煅牡蛎。
4,肾不纳气:
气虚喘促,动则喘甚,易汗,四肢不温,恶风寒,面部虚浮,脉虚而浮,舌质淡。治宜补肾纳气。
五味子、炒银杏、沉香、蛤蚧、硫黄、磁石。
5.肾虚水泛:
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没指,腰酸痛,腹胀满,尿少或兼呼吸气促,喘咳痰鸣,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脉沉细。治宜温阳利水。
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炒薏苡仁、炒扁豆、广木香、砂仁、半夏、陈皮、鸡内金、焦六曲、焦山楂、焦麦芽。
(2)脾虚下陷:
可见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慢性腹泻,并见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小腹下坠,体倦少气,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虚。治宜健脾益气、补气升提。
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葛根。
通鼻:
苍耳子、辛夷、白芷、鹅不食草、细辛。
散寒:
麻黄、细辛、生姜、苏叶。
化痰止咳:
半夏、旋覆花、莱菔子、白芥子、制南星、制白附子、蜜紫苑、蜜冬花。
4.风热犯肺:
咳嗽,咯黄稠痰,不易咳出,甚则咳吐脓血臭痰,一般伴有咽喉疼痛,鼻流浊涕,口渴欲饮,舌尖红,脉浮数。治宜清肺热,化痰热。
清肺热:
黄芩、射干、知母、生栀子、瓜蒌皮、地骨皮、桑白皮、芦根、白茅根、冰糖草。
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牛黄、冰片、蟾酥、菖蒲、炙远志、郁金、细辛、猪牙皂、竹沥、青礞石。
8.心血瘀阻:
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并向左臂内例放射,时发时愈,严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质暗红或见紫色斑点,苔少,脉微细或涩。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丹参、桃仁、酒红花、酒川芎、三七、赤芍、郁金、毛冬青、银杏叶、鱼腥草根、荜苃、檀香、降香、沉香、公丁香、乳香、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
制附子、肉桂、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补骨脂、胡芦巴、五味子、车前子、怀牛膝。
6.肾虚骨软:
腰膝酸软,或筋骨软弱。治宜补肝肾,强筋骨。
炒杜仲、续断、桑寄生、怀牛膝、狗脊、南五加皮、老鹤草。
7.肾(相)火偏亢:
肾阴虚,虚火易起,睡眠不安,头晕心悸,阳事易举。治宜滋阴泻火。
盐知母、盐黄柏、玄参、熟地、山茱萸、泽泻、莲子心、丹皮。
人参、党参、明党参、蜜黄芪、山药、炙甘草。
肺气不敛:
五味子、银杏、核桃肉、诃子、乌梅、罌粟壳。
2.肺阴虚:
咳嗽较重,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并有咽喉干痒或声音嘶哑,身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无力,阴虚火旺者,还可见咳痰带血,干渴思饮,午后低热,盗汗,两颧发红,舌质红,脉细数。治宜滋养肺阴或加止血药.
滋养肺阴:
北沙参、麦冬、天冬、阿胶、石斛、天花粉、百合、百部、玉竹、制黄精。
止肺血:
白及、三七、阿胶、仙鹤草、紫珠草、藕节炭、紫菀。
3.风寒束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