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近大远小

合集下载

2024年四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教学计划(精选18篇)

2024年四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教学计划(精选18篇)

2024年四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教学计划(精选18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关于四年级上册一学期教学计划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四年级上册一学期教学计划,仅供参考。

2024年四年级上册一学期教学计划精选篇1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的任务: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个人教研专题: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一周:参观和旅游第二周:游乐场中外民居第三周:粉印版画生活用品第四周:老房子第五周:点、线、面第六周:会变的花会变的树第七周:水墨游戏第八周:剪纸(一、二)第九周:十二生肖第十周:纸卷造型第十一周:近大远小第十二周: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第十三周:新老街道第十四周:小设施我设计的小设施第十五周:我制作的小设施(一、二)第十六周:摸物背形第十七周:实物的联想(一、二、三)第十八周:染纸第十九周:书签民间年画第二十周:复习考试2024年四年级上册一学期教学计划精选篇2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近大远小

1近大远小
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教材分析
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提高描绘物象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教后记
课题11、近大远小
课型
绘画
课时
1
教学日期
第十一周




1、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1、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2、提高描绘物象画工具以及范画




教学活动内容与主要问题的设置
学生活动方式
教师活动要点
教学意图
一、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看到的变化,研究这种现象的可能性。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图片有什么变化?你找到了吗?
当你站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没有发现,近处的大,远处越来越小了,最后成了一个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近大远小》。
再次发现,让学生回答问题。
在绘画中表现近大远小的规律
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鼓励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或上下的关系的作品。
板书设计:
近大远小
1、先从画中找出地平线、消失点
2、再画好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

近大远小教案

近大远小教案

近大远小教案《近大远小教案》1000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在远处看起来比较小,在近处看起来比较大的视觉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对物理世界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教具2. 放大镜、远处物体模型,近处物体模型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1. 教师拿出一个近处物体模型和一个远处物体模型,向学生展示。

2. 教师问:你们觉得这两个模型哪个比较大?为什么?3. 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讨论,引出物体在远处看起来比较小,在近处看起来比较大的视觉现象。

4. 教师解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物体的远近对它的大小产生的影响。

Step 2:实验观察 (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放大镜,让学生先观察放大镜上的字母。

2.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看通过放大镜看字母会变大?4.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原因。

5. 学生将自己的猜测写在板书上,并逐一讨论。

Step 3:实验探究 (25分钟)1. 教师分发实验材料和实验指导书,学生按照指导书进行实验。

2. 学生分别拿起放大镜,观察远处物体和近处物体。

3.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思考。

4.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

5.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Step 4:实验总结 (10分钟)1. 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2. 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远处物体看起来比较小,在近处物体看起来比较大?3. 学生反思实验过程,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改进意见。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和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观察实验为主,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又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结合教学材料和实验结果,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物体远近对其大小的影响。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独立思考,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11、近大远小

11、近大远小
教学过程
思考与创新
①草地消失在天空的尽头,天空与地面交接处画平行线。②树之间的小路怎么表现?(近宽远窄)
③最后画路两边的树。(近处的树画高画大,结构清楚,颜色明快。远处的越来越矮,颜色越来越浅。)
3、想一想让你表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你打算表现怎样的场景?
①房子和远山
②火车由远及近的驶来
③街道上的人流和建筑物
④林间小路
……
四、布置作业
1、创作一幅画表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
注意:不仅要透过构图去表现,还要运用色彩的明暗表现出‘近大远小、近亮远暗’感觉。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完成作业时及时纠正出现的构图、造型问题,点评透视关系处理的较好的学生作业,以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鼓励构思创意新奇大胆的作品。
难点:表现“近大远小”视觉现象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再现。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绘画工具。
教师:收集有关"近大远小"的资料。
教一起抬头向窗外看,将窗外近处的楼房与远处的楼房进行对比,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近处的楼房大,远处的楼房小。)
揭题:学习第十一课《近大远小》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
(风筝飞上天,一排路灯,各种队伍……。)
·风筝放飞前,离我们近,不仅大而且风筝上的图案、颜色都能看得很清楚。放飞以后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会觉得它越来越小,还会感觉到风筝上的图案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而颜色也越来越灰暗。
☆这就告诉我们,物体离我们远去时不仅大小会改变,颜色也会改变。(表现在画面中,近处的物体结构清晰、色彩鲜亮明快。远处的物体结构概括,颜色也应该相对灰暗些,模糊些。)

摄影师专业用语

摄影师专业用语

摄影师专业用语1. 咱摄影师啊,讲究个“三分法”,就好比把画面分成九宫格,重要的东西可别放中间,得放在那四条分割线的交叉点附近,那照片啊,看着就舒服多了。

比如说拍人像的时候,把人的眼睛放在那些交叉点上,人像照片瞬间就有了灵魂,看起来特有感觉,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2. 嘿,“黄金时段”听说过吧?这可是摄影师的宝藏时间。

早上日出后和傍晚日落前的那一小会儿,光线柔和得就像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着世界。

这时候拍照啊,不管是风景还是人物,都像是被大自然开了美颜一样。

我上次拍那片麦田,就在傍晚的黄金时段,那照片出来的颜色,简直绝了,暖黄色的光洒在麦浪上,就像给麦田穿上了一件金色的纱衣。

3. 作为摄影师,“景深”这东西可得好好琢磨。

简单说呢,就是照片里清晰的范围。

大景深就是前后都清楚,小景深就是前面清楚后面模糊或者反过来。

这就跟人的注意力一样,你看东西的时候,有时候是全部都关注,有时候就只聚焦在一点。

像拍一朵花的时候,把背景虚化,让花清晰地凸显出来,就像舞台上的主角,其他都是配角,多有层次感啊。

4. 哟,“曝光补偿”这个词你得懂啊。

有时候相机自动给的曝光不一定对,这时候就得我们自己来调整。

就好像做菜的时候,盐放多放少得自己尝了才知道。

比如说在雪地里拍照,要是按照相机自动曝光,雪就成灰色的了,多难看。

这时候就得增加曝光补偿,让雪白得像棉花糖一样,那照片才好看呢。

5. 咱摄影师常常挂在嘴边的“快门速度”,这可重要了。

快门就像一扇快速开关的门,速度快,能定格瞬间,速度慢呢,就会有动感模糊。

你想啊,拍运动的物体,像跑步的人,快门速度快,人就像被定住了一样清晰;要是拍流水,快门速度慢,那水就像丝绸一样柔顺,多美妙啊。

我上次拍瀑布,用了慢快门,那瀑布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银河,美炸了。

6. “ISO”这个参数可不能瞎调。

它就像照片的敏感程度,数值越高,对光线越敏感,但是画面噪点也会越多,就像平静的湖面起了很多小波纹。

在光线暗的地方,适当提高ISO能拍到东西,但也得小心控制。

小学生知识抢答题[技巧]

小学生知识抢答题[技巧]

小学生知识抢答题小学生综合知识竞赛试题个人必答题(一)第一轮:1、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什么语?(汉语)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朝哪位诗人的诗句?(王之涣)3、我国的建军节是哪一天?(8月1日)4、电灯是谁发明的?(爱迪生)5、晚上,天空中出现的形状像勺子的七颗星叫什么星?(北斗星)6、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圣”的是谁?(杜甫)7、[脑筋急转弯]:什么东西越洗越脏?(水)8、福建的简称是什么?(闽)第二轮:9、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56个)10、被称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的我国著名领导人是谁?(邓小平)11、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什么?(太平洋)12、美国现任的总统是谁?(奥巴马)13、我国的国旗是什么?(五星红旗)14、[谜语]:你一半,我一半(猜一字)(伐)15、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我国古典园林是什么?(圆明园)16、美术中的“三原色”指哪三种颜色?(红、黄、蓝)第三轮:17、请问我国的教师节是哪一天?(9月10日)18、音乐课中使用的钢琴是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西洋乐器)19、[脑筋急转弯]:有一种动物,你杀了它,却流了你的血,这是什么动物?(蚊子)20、《小学生守则》共有几条?(10条)21、《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是谁写的?(安徒生)22、我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长江)23、我国的国歌的名称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24、你知道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重阳节、老人节)备用:25、法国的首都叫什么?(巴黎)26、把水加热,通常到多少度会沸腾?(100摄氏度)27、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是什么牌汽车?(解放牌)个人必答题(二)第一轮:1、彩虹一般有哪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2、在语文课中,“第二个称”指的是什么?(你)3、“泼水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傣族)4、我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960万平方千米)5、会飞的蝙蝠是属于鸟类还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6、中国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北半球)7、我国现任的国务院总理是谁?(温家宝)8、我们惠安有座千年古桥,你知道它是什么桥吗?(洛阳桥或万安桥)第二轮:9、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什么?(商朝)10、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是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香港是哪年、哪月、哪日回归祖国的?(1997.7.1)1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珠穆朗玛峰)13、[脑筋急转弯]:做什么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较好?(射击)14、目前,中国的人口大约有多少亿(13亿)15、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河是什么?(京杭运河)16、我国的第一位封建皇帝是谁(秦始皇?赢政)第三轮:17、青蛙的幼体叫什么?(蝌蚪)18、《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19、领导广东的禁烟运动,并下令在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谁?(林则徐)20、矫正近视应该戴的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凹透镜)21、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本医学名著叫什么?(本草纲目)22、[谜语]:像糖不是糖,有圆也有方,帮你改错字,自己不怕脏。

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与经典 期末考试答案

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与经典 期末考试答案

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与经典期末考试答案1. 柏拉图所说的“影子的影子”是指()绘画绘画- 正确理念现实事物日常生活2. 奥巴马等人的“自拍门”事件最能体现出图像与真实关系中的哪个问题()意义不明图像过剩意义扭曲意义扭曲- 正确娱乐狂欢3. 提出“ 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Art. There are only artist.”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大写的艺术这样一种东西,只存在艺术家)这一观点的是()贡布里希贡布里希- 正确阿多诺维特根斯坦魏茨4. 维林多夫的维纳斯这一雕像造型突出的是()手臂、腿部胸部、腹部、臀部胸部、腹部、臀部- 正确面部表情头部、五官5.古埃及艺术中对人物的描绘遵循的是()的原则正身侧面正身侧面- 正确焦点透视散点透视近大远小6.希腊帕特农神庙的柱式风格是()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 正确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7.希腊雕塑《持矛者》的作者且著有艺术理论著作《Canon》的雕塑家是()米隆菲狄亚斯波利克利托斯波利克利托斯- 正确利西普斯8. 汉代《说唱俑》的风格特点是?()气势雄大诙谐生动诙谐生动- 正确优雅平衡细致写实9. 饕餮纹是一种由虎、牛、豹子等图案组合出的纹饰,给人以庄重、肃穆、严厉之感。

商周时期以此为主要特征的著名器物是()汉画像砖毛公鼎司母戊鼎司母戊鼎- 正确马踏飞燕10.写出了传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的魏晋名士是()阮籍嵇康嵇康- 正确山涛刘伶11.在魏晋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关于他有三绝之说,所谓画绝、才绝、痴绝,他在中国绘画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顾恺之顾恺之- 正确吴道子阎立本张彦远12.某书法家少年时代在一块木板上写字,他写下的字,木工在雕刻的时候发现笔墨浸透非常的深,所谓“入木三分”,笔力深厚。

这说的是()赵孟頫王羲之王羲之- 正确张旭米芾13.王羲之的艺术和他的人生都最好的体现了()的一种自然精神,即,“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11、近大远小

11、近大远小

第11课近大远小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使用直接观察及各种生活经验去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操作目标:鼓励学生使用“近大远小”的知识实行创作或评论美术作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热爱生活的情趣,提升绘画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范画、、风景图片、水彩笔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通过观察及生活经验,初步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能使用透视的规律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当你站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观察路两边的电线杆和树木,你发现到什么规律吗?近处的电线杆高,远处越来越矮了,最后成了一个点。

出示课题:第9课近大远小(二)新授课:1.课件欣赏风景图片,你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吗?2.什么是“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一样大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大,远处看起来小。

“一样高(宽) 的物体,近处看起来高(宽) ,远处看起来矮(窄) 。

”这种“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变化就叫“透视”变化。

透视是一种使用广泛而富有表现力的绘画语言。

“近大远小”能够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培养敏锐的视觉意识。

3.谁能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像这样有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实物?如:路边的树木、铁路轨道、长廊、建筑等。

4.教师示范作画过程:(1) 画出视平线、消失点:(2) 先从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3) 细致刻画物体的特征。

(4) 涂色:色彩要和谐。

近处的东西不但大,而且能够看得非常清楚;远处的东西不但变小了,而且很模糊,很多细节都看不到了。

“近大远小”能够表现出“纵深感”,透过画面,仿佛能够看到很远的地方。

把近处的东西描绘得细致一点,画得大一点,远处的东西能够模糊细节,画得小一些。

近大远小PPT知识分享

近大远小PPT知识分享

※在视觉中其形象就要从高度、宽度、深度成熟近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现象。 ※这些有形景物无限远时,在天地相接处汇集在一个点上消失了。
※无限远时也会缩小为无限远小的点,代表物体的消失,称灭点透视现象
小结
透视的基本规律 • 近高远低 • 近宽远窄 • 近长远短 • 近清晰远模糊 • 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近大远小PPT
远近的奥秘
造型-表现
近大远小 近长远短 近宽远窄
近清晰 远模糊
近鲜明远灰暗
什么是透视呢?
• 在生活中,我们 发现同样的物体, 在不同的位置上, 会产生近大远小、 近高远地低、近 宽远窄的变化, 这就是透视现象。
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之间产生 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通用11篇)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通用11篇)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通用11篇)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

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篇1一、课标对本册的教学要求:1、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二、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欣赏画,绘画,手工,电脑画等几部分内容,内容丰富多彩,由线入深。

三、全册教材分析:本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全书共分为九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围绕着音乐、美术、戏曲、舞蹈来设计。

把相互之间的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并且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一定的知识延伸,或者是与前面几册知识的联系。

同时本书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艺术,使学生的学能结合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

其次,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范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四、课时安排:周次时间课题1 2.11-2.13 鸢尾花2 2.16-2.20 1、植物写生3 2.23-2.27 2、巧用对称形4 3.2-3.6 3、放学了5 3.9-3.13 4、设计生活标志6 3.16-3.20 5、生命之源-水7 3.23-3.27 6、材质的美8 3.30-4.3 7、用彩墨画鸟9 4.6-4.10 8、用彩墨画鱼10 4.13-4.17 9、刻印的乐趣11 4.20-4.24 10、学画农民画12 4.27-5.11 11、提袋的设计13 5.4-5.8 12、降落伞14 5.11-5.15 13、别致的花瓶15 5.18-5.22 14、艳丽的大公鸡16 5.25-6.5 15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17 6.8-6.12 16、画家凡,高18 6.15-6.19 17、大师画我也画18、电脑美术-你追我赶19 6.22-6.26 19精彩的戏曲20 6.29-7.3 复习考评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篇2一、基本情况分析:学生思维活泼,想象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上课气氛活泼,接受能力特强。

景物的近大远小

景物的近大远小
概念
这是由于地球表面是弧形的,并且观 察者的眼睛位于地球表面之上,因此 观察者观察到的景物大小受到观察者 与景物之间的距离影响。
形成原因
地球弧形表面
地球表面并非平面,而是略微呈弧形,因此观察者距离景物越远,景物在观察 者的视线方向上所占的角度就越小,导致景物看起来越小。
透视原理
当光线穿过空气时,由于空气密度和折射率的变化,光线会发生偏转,形成透 视效果,使得景物在观察者的视线方向上产生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
景物的近大远小
目录 CONTENT
• 景物的近大远小原理 • 景物的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应用 • 景物的近大远小在摄影中的应用 • 景物的近大远小在建筑设计中的
应用 • 景物的近大远小在城市规划中的
应用
01
景物的近大远小原理
定义与概念
定义
景物的近大远小是指观察者距离景物 越远,景物看起来越小;距离越近, 景物看起来越大。
透视变形
了解透视变形规律,有助于避免在规划中出现明 显的透视变形,保证城市景观的协调性。
视域分析
通过对视域的分析,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确 保景观在不同观察角度下的可视性和美感。
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规划城市空间
空间层次感
利用透视原理,通过合理规划建筑物、道路和绿化等元素,营造 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引导视线
02
景物的近大远小在绘画中 的应用
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
视点
观察者眼睛的位置,决定了景物 的透视关系。
视平线
与观察者眼睛水平的一条虚拟直线, 决定了景物的垂直透视关系。
消失点
物体在远处逐渐消失的点,通常位 于视平线上。
线性透视的应用
01
02
03

近大远小的知识点总结

近大远小的知识点总结

近大远小的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学角度
在物理学中,近大远小通常是指物体的大小、距离、力量等方面的关系。

例如,在力学中,远小指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很大,而近大则指的是距离很近。

在光学中,远小表示远
处的物体看起来很小,近大则表示近处的物体看起来很大。

在天文学中,远小通常用来描
述天体的大小和距离,比如地球和太阳的关系。

二、地理学角度
在地理学中,近大远小通常用来形容地理空间的大小和距离。

比如,我们可以用近大远小
来描述不同地区之间的距离,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状况。

在地图上,我们也可以用近
大远小来表示地图上的地理空间大小,比如使用不同比例尺来表示不同地区的大小和距离。

三、心理学角度
在心理学中,近大远小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例如,在心理学实验中,近大远小可以用来
测试人们对不同事物距离和大小的感知能力。

近大远小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事物的重视
程度,比如人们通常更容易重视离自己更近的事物,而对远处的事物则不太在意。

四、文化学角度
在文化学中,近大远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同文化对近大远小的认知和价值观可能存在
差异。

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远小往往代表尊严和威严,人们往往会将远小视为比较重
要的。

而在西方文化中,近小可能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总的来说,近大远小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在不同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近
大远小的研究和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对
近大远小有所启发和帮助。

四年级《近大远小》

四年级《近大远小》

画 一 画
在透明塑料上 画出这两张图 片的 消失点、 视平线、垂直 线、透视线
绘 画 中 的 近 大 远 小
绘 画 中 的 近 大 远 小
透 视 处 处 在
量 一 量
请你用你的尺子在画框上
量一量,不同远近而产生 的距离并进行记录。
植 树 小 游 戏
请你按照近大远小的规律,
在这条路旁种上绿树。
课 后 拓 展
作业: 运用近 大远小 的透视 现象用 铅笔画 画你课 外书上 的景物。
连 线 游 戏
A.向远方延伸, 不断靠拢,最 后相交的点。
2. 3. 4.
B.与画者眼睛 平行的水平线。 C.上宽下窄
D.下宽上窄
E.永远 迹
说说你知道的天安门? 找找哪里体现了近大远小?

北 京 名 胜 古 迹
说说你知道的长城? 找找哪里体现了近大远小的透 视?
小 组 讨 论
观察影壁与门感觉一样大吗?
开门时路面有什么变化?
小 组 讨 论
观察两个高矮一样的人物,你发现 了什么? 你能总结出哪些透视现象?
小 组 讨 论
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宽远窄 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哪 些透视现象?
1.
视平线 视平线下 视平线上 垂直的线
火车
看 一 看
近大远小
近大远小透视原理
什 么 叫 透 视

什么叫透视
观察透视的示意图: 透视—通过在透明的平面上进行绘画, 去观察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
想 一为什么会产生近大远 小的现象呢? 想 人的视觉有一定角度,离
得近的能够遮挡的角度就 大,离得远的遮挡的角度
透 视 学 具
透 视 学 具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近大远小|辽海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近大远小|辽海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近大远小|辽海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学会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画面布局和构图。

(3)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技巧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

(2)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绘画技巧。

(3)通过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近大远小在美术作品中应用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近大远小的绘画技巧。

3. 近大远小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绘画技巧,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画面布局和构图。

2. 教学难点: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美术创作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近大远小吗?它在美术创作中有什么作用呢?2. 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1)教师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欣赏近大远小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分析其艺术效果。

3. 探索近大远小的绘画技巧(1)教师示范近大远小的绘画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近大远小的绘画技巧。

4. 实践创作(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画面布局和构图。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思路和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从近大远小的应用、画面布局、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021年整理〗《近大远小》完整教学课件PPT

〖2021年整理〗《近大远小》完整教学课件PPT

作业要求:
◆ 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画画你生活 中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 ◆ 用你擅长的画法作画,提倡用色彩直 接表现,可以选择水粉或者炫彩棒、油画 棒。
课后拓展: 建议同学们运用近大远小 的透视现象写生生活中的 景物。
下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说说你知道的天安门? ◆ 找找哪里体现了近大远小?
◆说说你知道的长城? ◆找找哪里体现了近大远小?
绘画作品中的近大远小
绘画作品中的近大远小
石阶、路、墙壁……
原来是墙上画的石阶路!
壁画中近大远小的巧妙利用,使室内的空间看上去无限大……
《门前的路》 学生作品 水粉色
《小巷深深》 学生作品 水粉
近大远小
IN DA UAN IAO
远处的铁轨真的变窄了吗?
为什么会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呢?
人的视觉有一定角度, 靠得近的物体遮挡视线的角度大,
离得远的遮挡的角度就小。
我们从哪个视角可以看到这样的人物形象?
你找到近大远小吗?
除了近大远小,你还发现了近(高)远(低)?
1 找到视平线。 2 确定消失点。 3 找到透视线。

《近大远小》说课稿

《近大远小》说课稿

11、《近大远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来应聘小学美术教师的9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近大远小》这课的课型是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7册第11课《近大远小》一课,《近大远小》在本册中虽然属于独立单元,但是对前面的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的作用,对后面的创作、设计内容起到了开端、领航的作用。

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说教材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近大远小》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这个学习领域里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近大远小的现象、通过欣赏作品,理解作业要求和表现形式,让学生探索出透视的规律,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是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学生的学龄特点,为了使学生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认知领域:通过直接观察比较以及回忆往日的生活经验,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出近大远小的现象,从而理解透视的规律。

操作领域:鼓励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或上下的关系的作品。

情感领域:在理解近大远小的这一透视规律的基础上能够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件了,教学重点是: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并结合生活实践举例,理解性地说出生活中的这一现象。

教学难点是:画现能否表现出前后或上下的关系。

描壕远近物体时能否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色彩知识,(近处色彩鲜艳,笔触强烈些,远处色彩灰暗,笔触柔和、概括些)。

(以上则是我对本课教材的具体分析)(下面,我来说一说本课的教学准备)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各种图片等。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制作工具及各种材料等。

环境准备:课前将教室的四周贴上近大运小的图片,营造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授课
1、近大远小是一种错觉,是“透视”在变魔术。
①P25右上《向日葵》你发现了什么?
②P25左下《教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靠近我们的一条边宽,离我们远的那条边窄。)
思考与创新
小学美术备课纸
教学过程
思考与创新
③想一想一样高的两个人走在路上,一个离你远一个离你近,哪个人看起来更高些?
☆我们将这种‘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变化叫做——透视。
难点:表现“近大远小”视觉现象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再现。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绘画工具。
教师:收集有关"近大远小"的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同学们一起抬头向窗外看,将窗外近处的楼房与远处的楼房进行对比,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近处的楼房大,远处的楼房小。)
揭题:学习第十一课《近大远小》
三、作品欣赏、讨论,启发创作。
1、P25《小巷深深》
①“S”形的小路,由远及近,怎么表现的?
②近处房子的颜色结构和远处的相比较。
☆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创作出的作品,画面中仿佛能看见很远的地方。我们将这种感觉叫做——纵深感。
2、P24右下《树和小路》分析‘近宽远窄’‘近大远小’的表现方式。
小学美术备课纸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
(风筝飞上天,一排路灯,各种队伍……。)
·风筝放飞前,离我们近,不仅大而且风筝上的图案、颜色都能看得很清楚。放飞以后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会觉得它越来越小,还会感觉到风筝上的图案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而颜色也越来越灰暗。
☆这就告诉我们,物体离我们远去时不仅大小会改变,颜色也会改变。(表现在画面中,近处的物体结构清晰、色彩鲜亮明快。远处的物体结构概括,颜色也应该相对灰暗些,模糊些。)
教学过程
思考与创新
①草地消失在天空的尽头,天空与地面交接处画平行线。②树之间的小路怎么表现?(近宽远窄)
③最后画路两边的树。(近处的树画高画大,结构清楚,颜色明快。远处的越来越矮,颜色越来越浅。)
3、想一想让你表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你打算表现怎样的场景?
①房子和远山
②火车由远及近的驶来
③街道上的人流和建筑物
④林间小路
……
四、布置作业
1、创作一幅画表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
注意:不仅要透过构图去表现,还要运用色彩的明暗表现出‘近大远小、近亮远暗’感觉。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完成作业时及时纠正出现的构图、造型问题,点评透视关系处理的较好的学生作业,以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鼓励构思创意新奇大胆的作品。
2、大家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起欣赏作品,看看哪一幅作品最有纵深感。(互评为主)
小学美术备课纸
课题:四年级美术(上册)第十一课《近大远小》
教学目标:
知识:运用直接观察及各种生活经验去掘"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操作:能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较准确的有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体现纵深感。
情感:鼓励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知识进行创作或评论美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有明显的“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