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合集下载

福建高师岗前培训材料高等教育学(无重复)

福建高师岗前培训材料高等教育学(无重复)

高等教育学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

DA.注意定向阶段;B.获得和保持阶段;C.练习和强化阶段;D.记录阶段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BA.实现素质教育;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加强理论教学;D.注重实践教学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

B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B.强化专业教育;C.提高审美情趣;D.提高人文素养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5、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

CA.个人本位论;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社会本位论;D.政治统帅论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

A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高校培养目标;D.教育工作原则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

B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8、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

DA.教学目的;B.重点难点;C.导入新课;D.讲授新课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A.郝钦斯;B.阿德勒;C.布鲁纳;D.贝格尔24、主张高校课程内容应是经典学科,教材以古典名著为主的课程理论是()。

AA.永恒主义课程观;B.改造主义课程观;C.科学主义课程观;D.结构主义课程观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

BA.永恒主义课程观;B.改造主义课程观;C.科学主义课程观;D.结构主义课程观24、主张高校课程应注重反映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结构,高校教学应着重传授各门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课程理论是()。

高师院校培养师范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途径

高师院校培养师范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途径

我 国高师院校师范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 观, 他们人文知识 贫乏 , 人文素质 欠缺 , 人文 知识 学习兴趣淡 漠 。高师 院校 应通过课堂教学、 园文化活动 、 校 社会实践等途径积极培养师范生的人文素养 。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师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4 3 (0 2 0 —0 5 0 0 3— 7 0 2 1 ) 1 1 0— 4
大学 生却 越来 越少 了 。 2 高等教 育过 分 强调 专 业性导 致 大学生 的人 .
文素质 欠缺
现过 程 中承担着 重要 的任务 。如 果一 个教 师缺乏
基本 的人文 素 养, 他不 仅 不可 能 正确 理解 “ 幸 福” 而且也不可能在教育 中“ , 促进幸福的实现” ,
因为“ 幸福 的实 现 ” 非 仅仅 建 立 在 主观 感 受 上 , 并 它更 是一 种建立 在对 客观 世界科 学认 知基 础上 的
科类师范生来说 , 他们在专业课 中几乎很难接触

12・ 5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到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 受学科分支细化而导致的 人文视野萎缩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将来 的职业发 展 。事实 上 , 公共 课 ” 及 人 文社会 科 “ 涉 学的许多知识 , “ 如 思想政治理论课 ” 涉及哲学 、 伦理学、 政治学、 经济学、 法学 、 历史等方 面的知 识 ,大学语文” “ 涉及 中国传统文化 以及中外文学 名著、 诗词歌赋等。这些课程本来对增加大学生
内容具有丰富性 、 过程具有往复性, 而且教育劳动 的对象、 内容、 过程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劳
动的复杂性对教 师素质提出了很高 的要求 , 既要 求教师具有学识魅力 , 又要求教师具有人格魅力 。 在学生眼里 , 有魅力的教师一定是有着渊博知识 、

高师教育学课程培养人文素质的教学实践

高师教育学课程培养人文素质的教学实践
育 的融合是 根本措 施 , 人 文素质 教育是 高 师提高 学生综 而
实 现 。 师 的 言 传 身 教 对 学 生 的 影 响 可 能 是 好 的 , 有 可 教 也
能 是 不 好 的 。 如 果 教 师 具 有 丰 富 的人 文 知 识 和 良好 的 人 文 素 质 。 仅 可 以 满 足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探 求 , 且 可 以 此 为 不 而
教 育 学课 程 师范生 人 文 素质 教 育
关键 词 : 高师
教 学 实 践
类 文化 知识 的 重任 。
2有 利 于 师 范 生 形 成 良好 人 格 . 进 学 生 健 康 成 长 。 . 促 师 范 生 将 来 所 从 事 的 职 业 是 教 师 。工 作 性 质 是 复 杂 而 又 繁 重 的 脑 力 劳 动 .教 师 主 体 的 人 格 是 教 育 手 段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教 师 为 了 陶 冶 学 生 的 思 想 感 情 、意 志 和 性 格 , 成 良 好 的 行 为 习 惯 . 往 通 过 师 生 人 际 关 系 , 过 养 往 通 心 灵 之 间 的 交 流 、 击 、 感 的 交 融 、 师 人 格 的 感 染 来 撞 情 教
载 体 , 学 生 进 行 沟通 与 交 流 , 短 与学 生 的心 理 距 离 , 与 缩
从 而 最 大 限 度 地 以 自身 的 人 格 魅 力 对 学 生 的 成 长 施 加 影 响 。正 如 俄 罗 斯 的 教 育 家 乌 申斯 基 所 说 : 只 有 人 格 才 能 “
影 响人 格 的发展 和 形成 , 有性 格 才 能形成 性格 。” 只
1有 利 于 师 范 生 承 担 起 传 播 和 传 递 人 类 文 化 知 识 的 .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案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案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案一、引言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而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案与措施。

二、文化传统与历史意识的培养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化传统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了解国家的历史、政治与文化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强化其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

三、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的塑造大学应该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工作等,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社会问题,提高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此外,大学还应该加强公民法律常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四、文学艺术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教育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文学、艺术课程,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文学艺术创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道德伦理与人际关系的培养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开设道德伦理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其道德素质。

同时,大学还应该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通过心理辅导、情感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六、科学素养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开设科学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跨文化交流与国际视野的培养大学应该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国际视野的培养。

通过开设国际交流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校园文化: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 如果在大学里没有培养起基本的职业素养 , 那么 注, 各学校也构建了有效的教学体系。 但是, 仍存在一定
大学 生 对行 业 的认 同 感就 会 下降 , 或 形 成误 解 , 甚 至会 的 问题 : 学校 关 注的是 通过课 堂 教学 、 设置 , 诸 如思 想 政 感到彷徨 、 迷茫” [ 1 1 。 对于师范院校而言, 将一名大学生培 治 、 法律及道德教育等课程来实施 , 注重对职业素养内 养成为合格的教师 , 首要 的条件是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合 容的灌输 , 强调让学生参与职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
多层 次的立 体式 概念 。 职 业素养 是 大学生 的一 种必 备素
二、 校 园文 化 : 职 业素 养教 育的有 效途 径
文化是一种潜在的 、 隐性的规则 , 也是一种教育力
质, 其内涵直接与所从事 的职业密切相关。师范院校是
“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 隐含 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 , 自然 , 学生 的职业素养包括了教 量。正如迪尔和肯尼迪所说 : 不可捉摸的而又理所当然的东西。但每个组织都有 师所具备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等方面 , 即 的、 套核心的假设 、 理念和隐含的规则来规范工作环境 中 名合格的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 宽厚的科学文化 。“ 所谓教书育人 、 管理育人、 服务育 知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 较强的教育能力 , 这是作为一 员工的 日常行为”
2 0 1 3年 第 5期 ( 总第 1 0 5 7 期)
黑 龙 江教 育( 高 教研究 与 评估)
HE I L ONG J I A NG E DUCA T I ON ( Hi g h e r E d u c a i t o n Re s e a r c h& Ap p r a i s a 1 )

试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试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每一个学生 都有 学习的紧迫感 。
六、 着力培养高师 音乐教 育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能 力 近年来 , 创新成为一个高频 率出现的词汇 。 国也 正朝 我
活 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 能力等都有积极意义 。 组织
三、 培养 学生 自主学 习能力 。 高其科学 文化 修养 提 高师音乐教育专 业学 生不能仅仅会简单 的唱歌 、 跳舞 、 弹琴。现在高校 中很多音乐专业学 生往 往只注重专业技 能 课 的学 习 , 对理论基础 、 文化课 及其他综合 知识的学 习普遍 缺 乏主动性 。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 术迅猛发展 的信息社会 , 科 学文化素质与专业素 质同等重 要 ,与音乐的学 习关 系也十 分密 切 。 不论 是感 知 、 理解 、 表现 、 作音 乐 , 是练 习 、 创 还 欣
想 、 道德 、 有 有高 尚情 操 的人 。 个标准 实际上 也是 当前 大 这
况进行 选修 ; 减少理论课 , 强实 践与操作 课 , 加 开设跨 学科 课程 , 文化素养课 。 加传 统的选修 课外 , 增设 增加 除增 还应
反映 当代音乐 发展新 领域 、 新方 向的跨 学科 的边沿科 目, 学 生可根据 自己的兴趣 和具体情况进行选修 ,达到既开拓专 业视野 。 又具备 多项专业技能 的 目的。
素质 教 育
试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靳风林
( 郑州师范学院 摘
音 乐 系, 南 郑 州 4 0 4 ) 河 5 0 4
要: 高师音 乐教 育专业是我 国基础 音 乐教 育中高级人 才培养的摇篮 , 他们 所培养 学生综合素质的 高低 直接 关 系到
我 国基础 音 乐教育事 业发展 进程的快慢 。 因此 , 为社会培 养品德 高尚、 文化 深厚 、 专业精 深 、 身心健 康的 高素质毕 业生 , 成为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
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向、 审美 倾 向 及 行 为 模 式 都 会 受 到 深 刻 的 影 响 , 因
此 , 范院 校积 极 实 施 校 园文化 建 设 , 须将其 与 整 师 必 个社 会 的大 文 化 联 系在 一 起 来 考 虑 , 要 考 虑 社 会 既
主流文 化 的 成 分 , 要 兼 顾 到 师 范 院 校 的 特 殊 性 。 又
合 格 人才 , 养 德 、 、 全 面发 展 的有 社 会 主 义 觉 培 智 体
悟 的劳 动者 , 键 在 教 师 。 由此 可 见教 师 作 用 的重 关 ”
现 。 因此 , 离开 了师 范 院 校 的教 师 和 学 生素 质 教 育
将 无 从谈起 。
要 , 任之 重大 。 责
3 教师 对学 生 的教 育培 养 具有 全方 位性 。教 师 .
建设 对 于 实现 素 质 教 育 的 总 目标 , 高 全 民 族 的 整 体 素质 具 有重 要意 义 。 提

键 词 : 师范院校; 校园文化;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 G4 — 1 02 0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17. 1(020. 6—4 A 6 1 9 620 )3 0 2 0 0 0
收 稿 日期 : 2 0 —11 0 20 —0 作 者 简 介 : 闻 永 江 ( 9 9) 男 , 城 师 范 学 院 艺 术 系 党 总 支 副 书 记 , 师 。 1 5 一, 盐 讲

6 ・ 2
维普资讯
I 永 江 / 师 范 院 校 校 园 文 化 建设 与 素 质 教育 耳 ' ]


效 果 。教师 与学 生朝 夕相 处 , 们对 学 生传授 知识 、 他

高师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高师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收 稿 日期 :0 0—0 20 3—2 0
作者简 介 : 黎 明 ( 9 7一), , 建 南安人 , 苏 15 男 福 教授 。
维普资讯
16 l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会科 学 ) 社
20 0 2年 9月
高 师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是 一 项 系 统 工 程 , 及 面 之 广 是 任 何 一 f q: 课 程 所 无 法 涵 盖 涉 - 科 j 的。 任 何 _ l单 独 课 程 的 教 育 均 难 以 圆满 完 成 特 定 的 目标 , 要 各 个 相 关 学 科 教 育 的 密 切 配  ̄ - j 需 合, 交叉 渗 透 , 同 推 进 。历 史 教 学 在 高师 生人 文 素 质 教 育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 有 义 不 容 辞 的 协 负 责任 , 这是 历 史 教 学 的基 本 目的 所 决 定 的 。 历 史 学 科 是 人 文 科 学 的重 要 构 成 之 一 , 史 教 学 历
稳 定 的 内在 品质 。人 文 素质 教 育 的 目标 , 以概 括 为 教 会 学 生 “ 何 做 人 ”, 括 如 何 处 理 人 可 如 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社 会 、 与 自然 、 与 人 的关 系 , 实 质 就 是 帮 助 树 立 正 确 的 世 界 观 、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 一 人 人 其 人 做 个 有 益 于 国家 和 社 会 的人 。
的基 本 目的有 三 个 方 面 : 是 基 础 知识 教 学 , 括 具 体 历 史 知 识 和 规 律 性 历 史 知 识 教 学 ; 是 一 包 二
智 力 能 力 培 养 , 点 是 历 史 思 维 能 力 和 信 息 处 理 能 力 的培 养 ;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括 爱 国主 重 三 包 义教育 、 民族 优 秀 传 统 和革 命 传 统 教 育 , 坚持 “ 四项 基 本 原则 教 育 ”, 史 唯物 主 义基 本 观 点 教 历 育 等 。历 史 知识 教 学 是 基 础 , 力 培 养 是 核 心 , 想 政 治 教 育 则 是 灵 魂 , 智 思 三者 辩 证 统 一 于 历 史

浅谈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要】 随着素质教 育理念 的进一步深入, 高等师 范院校都逐步开设 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 育课。本文结合我校 构建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 育
课程体 系, 开展 高 品位 的大 学生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系 列 讲座 校 园 文化 活动 、 设 一 支精 良的 文化 素质 教 育师 资 队 伍 、 造 浓 郁 的校 园 文 化 氛 围 和 良 建 营 好 的 育 人 环 境 、 讨 了地 方 师 范院 校 大 学 生 文 化 素质 教 育 的 实践 与 探 索 。 探
1 构 建地 方 师 范 院 校 文化 素 质 教 育 课 程 体 系
“ 慧女生”“ 力女生” 智 、魅 三大 板 块 , 内容 涉 及 女 性 自立 、 大 学 生 的古 女 法 女 教 我 校 明确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是 实 现 人才 培 养 目标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典 文 学 素 养 、 律 意识 与 自我 保 护 、 大 学 生 的 社 会 性别 角 色 等 。 师 完 善 人 格 的 重 要 教 育 , 专 业 教 育 中融 人 人 文 精 神 和 科 学 精 神 , 文 针 对 女 大 学 生 身 心 发 展 的 内在 需 要 ,根 据 自身 的 成 长 经 历 和 人 生 体 在 将 激 帮 生 同 化 素 质 教育 贯 穿 大 学 教 育 的 全 过 程 ,拓 宽 文化 素 质教 育 课 程 门 类 , 将 验 , 励 女 大 学 生 成 长 成 才 , 助 她 们 进 行 角 色 定 位 、 涯 规 划 , 时 陶 促 文 化 素 质课 纳 入 专 业 教 学 计 划 。 即 纳入 各 年级 专 业人 才 培养 方 案 , 作 修 养 身 心 、 冶 气 质 , 进 女 大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的 全 面 发展 。 . 为 通 识 教 育 选 修 课 的一 部 分 , 求 四年 制 普 通 本 科 专 业 ( 应 用 人 才 22 构 建 传 统 文 化 与现 代 科 学 并 重 的 文 化 素 质 教 育讲 座 体 系 要 含 中 国是 一 个拥 有 五千 年 深 厚 文 化 底 蕴 的 文 明 古 国 。 了促 使 同学 为 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 生至少从 中选修 4学 分 , 学 两年制 “ 升本” 专

地方高师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尝试与成效

地方高师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尝试与成效
设 立 专 项 经 费
堂 和 第 二 课 堂 ) “ 大 体 系 ” 课 程 体 系 、 新 能 力 培 ” 四 ( 创
养 体 系 、 园 文 化 体 系 、 会 实 践 教 育 体 系 ) 化 素 校 社 文 质 教 育 体 系 , 造 优 质 素 质 教 育 基 地 , 力 推 进 文 化 打 着 素 质教 育 , 得 了阶段 性 的成效 。 取
加 强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是 培 养 厚 基 础 、 能 力 、 素 质 人 强 高 才 的重 要途 径 。 自 19 9年 以 来 , 西 师 范 大 学 认 真 9 广 贯 彻 落 实 教 育 部 《 于 加 强 大 学 生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的 关
若 干 意 见 》 精 神 , 有 成 效 地 开 展 了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的 卓
化 育 人 环 境 ; 地 方 性 大 学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的 理 论 研 在
究 和 实 践 探 索 方 面 做 出 贡 献 , 联 合 基 地 建 成 西 部 把
地 区示 范 性 强 和 辐 射 面 广 的 国 家 大 学 生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基地 。
( ) 建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管 理 体 系 , 实 责 任 和 二 构 落
体 系 ; 建 一 支 高 水 平 、 素 质 的从 事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组 高
的 师 资 队 伍 , 成 浓 厚 的 校 园 文 化 氛 围 和 良 好 的 文 形
活 动 。 2 0 年 4月 , 我 校 牵 头 联 合 桂 林 三 所 高 校 06 由 申 报 的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基 地 获 教 育 部 批 准 为 第 二 批 国 家 大 学 生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基 地 ( 合 ) 学 校 以建 设 大 联 。 学 生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基 地 为 契 机 , 定 了 “ 个 平 台 确 一 ( 家 大 学 生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基 地 ) 两 条 主 线 ( 一 课 国 , 第

培养师范生文化素质的若干途径

培养师范生文化素质的若干途径
育 的 主要 内容 .即在 通 过 一定 的方 式 使 尢 学 生 学好 专 业 的 同
竞争。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教育要 面向未采 , 而向世界 . 向 面
现代化” ,江 泽 民 同志 在 第 三 次 全 国 教 育 工 作 会 汉上 童强 硼பைடு நூலகம் “ 家兴 衰 最于 教肯 ” 国 =阿位 伟 人 不 仅提 出 救育 在 国家兴 发 达 和 社 会 发展 的重 要关 系 ,丽 置 也提 出 了基 础 教 育 在人 才 成
素质 的培养 . 下面笔者详维论述师范生文化素质培养的若干
逮径。


充 分 发 挥 第一 课 堂 文化 素质 教 育功 能
的深_ 凡奸展 ,教育部 卫提出高校文化索质教育工作 应该 包括 提 高太 学 生 的 文化 素质 .提 高 太 学 教 师 的 文化 素养 .提 高大
学 的文 化 品 位 和格 讽 。根 据 文 化 素 质 教育 的 内存 .我们 可 把 太学 文 化 素 质 教育 的任 务 归 纳 为 三项 :一 、 过人 文科 学 通
培 养 师 范 生 文 化 素 质 的 若 " 途 径 T-
陈 淑 华
摘要: 拳文从文化素质的含又及其 作甩的角度 阐连 了师范生文化素质培养 的重要性, 依据 时代要求和教育规律以 及人才培养 的方式方法提 出若干可行的师范生文化 素质培拳进 径, 曲培 券高素质束采人 民教师提供参考 。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1 期
龙 岩师专 学报
J un l o L n a T a h r C l g o ra f o  ̄, n e c es ol e e
20 0 2年 2月
Fb 2( e 0) 2
Vo _ 0 I 2 No .】

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初探

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初探

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初探摘要:目前,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严重,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滞后。

加强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树立科学育人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的教育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党团活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专业课授课中渗透人文精神,积极营造人文氛围;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切实增强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一、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一)人文素质所谓的“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人类文化素质的灵魂,对人的心理意识、情感世界、意志能力、价值观念、审美体验等都具有决定作用。

个人的人文素质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提升一个人或者是整个社会的人文素质就能带动起精神文明的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建设,进而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人类的人文素质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如果人类缺乏人文素质,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如今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与政治信仰迷惘、诚信观念缺失与道德意识淡漠、自律意识弱化与精神极度空虚、过分注重自我,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部分学生表现为过分追求自我和自由过度,不关心集体的利益;经常旷课早退、不勤奋学习,而是一味追求玩乐,弄虚作假。

目前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这就使得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加强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迫切需要。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耐挫力和适应能力。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加强和提升师范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学校工作重心所在,关系着学校的前途和发展,对社会和民族培养下一代起着关键作用。

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建设

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建设

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建设黎昌友(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地形成的以校园精神为核心的各种校园特质的综合体。

通过它可以反映一所高校的棱风、梗貌和办学特色。

根据校园文化特点.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高师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

应强化“师范”意识:围绕师范技能开展系列活动:利用优秀毕业生资源。

充分发挥实习基地作用.密切关注社会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特点: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整体文化的指称.包括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管理体制与制度.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理想信念、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文本、艺术、体育活动等。

是一个内涵较为宽泛的概念。

近几年来.校园文化在高等学校悄然兴起,并且日益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借助学校载体所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通过它可以反映一所高校的校风、校貌和办学特色。

本文拟从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出发.结合教育实践.探索高师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

一.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I、教育性高师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层次形态.它受制于社会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社会文化。

它在大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优化校园文化旨在优化育人环境.使得广大师生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

这无疑表明校园文化不能忽视教育这个前提。

尽管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如果体现不出教育的职能.那么,校园文化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成为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载体。

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活动中充分得到教育和锻炼.逐步提高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

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外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分广阔的天地。

校园文化活动大都是在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其主体是学生自己.这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和参与意识。

如果校园文化活动只是单一地体现教育性而忽视对广大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的培养.那么学生就不会热情地参与这些活动。

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对策

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对策
素质 是科 学与人 文 素 质 的统 一 , 指 生活 于 一定 人 是 类群 体文化 中的人 们 , 价值 观 、 在 思维 方 式 、 知识 结 构 、 为准则 、 行 生活 习惯 等方面所 形成 的与一 定文化 相适 应 的综合 的稳 定 的水 平 和特征 。文化素 质 的主 体 是人 文素质 , 文素质 的核心 理念 就是 以人为本 , 人
2O O9年第 O 期 1 第2 5卷 ( 25 ) 总 0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0UR A DU AT O L I S I T I N R N L OF E C I NA N T TU E OF JLI P OVI E NC
No 0 2 0 . 1,0 9 Vo 5 L2
需要和个人 自身全 面发展的要求。首先 , 从知识层 面上, 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面偏 窄, 知识结构不合 理。其次 , 从能力层面上 , 有些大学生 口 头和文字表 达 能力 、 手能力 、 理 承受 能 力 、 调人 际 关 系 能 动 心 协
力等较差 , 不太适 应实 际工作 的需要 和要求 。第 三 , 从 修养层 面上 , 由于人 文素质不 高 , 些大学 生抵御 有 各种错 误思想 文化 的渗透和 侵蚀 的能力较 差 。因此 加强 大学生人 文素质 培养 , 尤其 是 高等 师范 院校 的
应有两个方面 : 其一是文化水平高低 , 其二是文化品 位的高下 。文化水平也 即通常所说的知识能力 , 文 化 品位 即通 常所 说 的价 值 理 想 、 神境 界 。 当前 大 精
教育理念的确立 , 要求变单一的科技教育为综合全
面的素质 教育 , 适应 短 期 功利 需 要 的 职业 教 育 为 变
义 的真 切理 解 和对 人类 命 运 的关 怀 之 情 , 显示 对 于 人 的生 存境 况 、 在 意 义 、 神 归属 、 来 发展 和 人 存 精 未 生价值 的深 切关 注 之 情 , 具有 追 求 真 、 、 的人 文 善 美

论高师美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论高师美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创 新型 、 应用 型研 究生培养 提供 了广 阔的发展 空间。广 州大 学在 重视校 外指导教 师 队伍 建设 的 同时, 也探 索 了艺术硕士研 究生培养 中校 内导 师和校 外导师合 理衔接 的途径及 模式 , 高 在 水 平 的研 究与高质量 的实践创作 的有机结合基 础上, 解决 了“ 学 术” 实践 应用” 与“ 的关 系 问题 , 并逐 步建 立和 完善 了任课教 师 、 指 导教 师 的遴选 、 用 、 聘 培训 、 评价 和激励 制度 。 由于 艺术学科 具 有 明显 的创造 性和 实践性 , 为艺术专 业实践人 才最 高学位 作 的艺术硕士 , 同时具有 一定 的学术研究特 点, 融合 了高校 学者和 校 外专业 艺术家 的“ 导 师制 ” 以实现 二者之 间的优势 互补 , 双 可 从而更好地保 障艺术硕 士研 究生培 养的质量。
业单位 、 化 团体 的发展 需要 , 文 在服务地 方建设 的 同时 , 也更加
科 学、 靠地 解决 了学 生就 业问题。如 , 可 与知名 的美术馆 、 画廊 、 拍 卖行 合作 , 开设 “ 艺术 品收藏与鉴定 ” 业, 专 为该单位定 向培 养
升。学 生入 学后 , 学习更多 的是 国画、 画、 油 装饰 画等专业技 法课 程, 之, 加 刚入 学的新生对 国画、 油画等 画种 的创作 实践有着 强烈的新鲜感 , 兴趣 自然浓厚些 , 不知不觉 中便 放弃 了对专 业基础理 论 的巩 固和提升 , 尤其是那 些原本就是为 了应付
升 学考 试 而 速 成 的 学 生 , 业技 能 与 专 业 基 础 理 专
其急需 的高层次 的艺术人 才。 地 方院校 艺术硕 士才培 养模 式研 究 与实践 , 对于培 养满 足
我 国经 济文化快速发展 需要 的高层次应用 型艺术人才具 有非常 深远 的意义 。实践表 明 ,进 阶培养 , “ 四段递进 , 学用一体 , 务 服 地方” 的人才培养模 式构建 了艺术硕 士研 究生合理 的知识体 系,

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探索与实践

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探索与实践
21 0 0年 会 科 学版)
Ju a o n i e cesC l g ( o il ce c dt n o r l f qn T a hr ol e S ca S ineE io ) n A g e i
Se 2 1 p. 0 0
开 展 形 式 多 样 的人 文 教 育 , 出文 化 素 质 教 育 先进 典 型 的 示 范 与 放 大 作 用 , 立 “ 进 平 台 、 施 顶 岗 支 教 , 高 师 范 生 突 建 双 实 提
的教育生命质量 , 不断探索教师教育 的新途径 、 方式 , 新 努力追求现代教育的 目标 。
造现 存世 界 的能 力 , 应 该培 养人 与 自然 、 与 自 更 人
身 、 与他人 、 与社 会 和谐 相 处 的 能力 。因 此 , 人 人
识 形成 过程 , 视学 生对 知识 体 系 的掌握 、 神要 重 精
素 的体 验 以及 把握 科 学 、 术 与社 会 发展 之 间 的 技
结 构 的 需要

文化素 质教 育在 教师 教 育 中的 地 位 与 作

1 .加 强 文化 素 质 教 育是 基 础 教 育课 程 改 革
的需要
目前 , 高师 院校 教 师教 育 专 业 的课 程 设 置 与 开 发 , 远 远不 能适 应基 础教 育课 程 改革 的需要 。 还 由于专 业划 分 过 细 , 师 教 育 专业 的课 程 结 构 中 教
专业 学科 课 程地 位 突 出 , 教育 类课 程单 薄 , 通识 类 课程 更 为薄 弱 , 学科 专业 知识 缺 乏互通 、 育理 论 教
也 大 多 与 学 生 的 生 活 世 界 相 脱 离 , 致 教 师 教 育 导
* 收 稿 日期 :2 1 一 O — 3 00 3 1 基 金项 目 :安 徽 省 教 学 研 究 项 目“ 范 专 业 学 生 实 习与 顶 岗 支 教 模 式 研 究 (4 一J 9 0 0 O o ) 。 师 0 4 O 0 2 O o 2 ” 作 者 简 介 :张 国 定 , , 徽 安 庆 人 , 庆 师 范 学 院 教 授 , 男 安 安 国家 大 学 生 文 化 素质 教 育基 地 办 公 室 主任 。

加紧落实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加紧落实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加紧落实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范希营
【期刊名称】《黑龙江高教研究》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进入21世纪,摸索文化素质教育的新规律与新特点成为教育者与社会相关部门的迫切任务.如何在新世纪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对我国的国民素质、精神文明建设乃至国家综合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页数】2页(P109-110)
【作者】范希营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12
【相关文献】
1.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信阳农林学院文学素质教育的举措与成效 [J], 方志宏
2.素质教育视域下的高师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特色探讨 [J], 梁燕玲;阳佳耘
3.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语言素质教育 [J], 淮亚莉
4.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信阳农林学院文学素质教育的举措与成效 [J], 方志宏;
5.从我校大学生文化素质调查与分析看农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J], 沈琳;吴惠敏;王国年;姜红;刘允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精神教育 , 目的是帮助师范生开阔视野 、 其 陶冶情 跃思维 , 激发创新灵感 , 为他们学好专业知识以及今 操、 净化心灵 , 提高师范生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后的发展奠定 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 的人 文底蕴 ; ( ) 强文化素质教 育是 时代发展 的迫切要 求 一 加 也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 知识 面宽 、 能力 强、 素质高 文化素质教育在本质上不是知识性、 技术性 、 实 的师资人 才 。 因此 , 强文化 素 质教 育 , 起师 范 生 加 唤 用性、 时尚性的教育 , 而是精神性、 智慧性 的教育 , 它 对社会、 对民族以至对人类的责任感 , 从更深的层面 所要解决的根本 问题不是“ 头脑” 问题 , 而是 “ 心灵” 和更综合 的角度体现德、 、 智 体全面发展 的要求 , 是 问题 。因此 , 达不到精神层次 的文化素质教育就不 新形 势下 师范 生全 面发 展 的 内在 需要 。
培养过程 中, 学校必须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教 学工作 的着力点 , 以努力提升 师范生 的文化 品位 、 审美情趣 、 精神 境界和智 慧水平 , 而为师 范生的终生发展和为人 师表奠 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从
【 关键词】高师院校 ; 师范生; 文化素质; 途径与方法 [ 中图分类号] 65 G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9 74 ( 0 ) — 07 0 0 — 702 80 03 — 4 0 0 3
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知识必须升华
( 加强文化素质教 育是发展 先进 文化 期 20 — 6 5 [ 基金项 目】江苏省 高等教 育教 改课题 ( 课题编号 :9) 25 [ 作者简介 】孙召路(94一) 男, 16 , 江苏连 云港人 , 连云港师 范高等专科 学校 经济法政 系副教授 , 主要 从事 思想政 治教育
高文化 素 质来维 持 的 。当今 时代 , 人类 越 来 越 明确 , 间去 考 虑这些 问题 ; 而文 科学 生 由 于理科 基础 较 差 , 对学 习理科知识有畏难情绪 , 对科学方法 、 科学态度 高科技与低素质 、 发达 的物质文明和滞 后的社会 文 化之间的矛盾 , 已使许 多发达 国家陷入 困境。如何 等重要科学素养提高重视程度不够 , 加上 受某些 再
研究。
社会 可持 续发展 的重要 途径 没有一 种先 进 的 文化 环 境 或 文 化 土 壤 , 不 可 就
的熏 陶。
第四, 有些师范生 自身提高文化素质的意识有 许 能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 , 因此 , 开展文化 待引导和加强。由于高中阶段实行分科教育 , 多 素质 教育 与发 展 先 进 文 化是 同一 过 程 的两 个 方 面 。 理科学生的文科基础较差, 进人高校 以后 , 部分理工 没有 时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靠人的高素质——特别是 科的学生感到来 自专业课程 的压力 比较大 ,
2O 年 9月 O8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u a o in ma n ec esC l g o r l fLa y g gT a h r o e e n a l
S p, 0 8 e t2 0 No. 3
第3 期
高师 院 校大 学 生文 化 素 质 教 育 的途 径 与方 法 *
师范院校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 肩负着培 为文化精神 , 积淀为相对稳定的思想品质 , 才能转化 养和造 就精于从事素 质教育 的合格 师资的根本 任 为较高的文化素养。 务。但是 , 与其他院校相比, 前师范院校文化氛 围 目 当今世界 , 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和物质财富 的 普遍不够浓 , 文化底蕴不够深 , 再加上部分教师文化 高速增长 , 社会对科学技术 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 素质欠缺 , 严重制约 了高师教育 的健康发展 。通 过 益的强烈追求 , 科学教育备受青睐 , 而文化素质教育 加强对高师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途径与方法 的研究 , 却受到冷落, 随之带来 了一 系列世界性 的社会问 并 有利于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内容之外的其他人类优秀 题 。为此 , 各国都在采取各种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 文化成 果 , 一 步 思 考 社 会 和人 生 , 立 理 想 和 责 文化素质教育 , 进 确 特别是把提高师范生 的文化素质作 任, 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 观 , 从而培养 为高 师教育 改革 的重要 方 面 。加 强 师 范生 的 文化 素 成为具有与时俱进 、 昂扬 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创新能 质教育正是适应 这一时代发展的迫切要 求 , 也是我 力 的优 秀人才 。 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 的呼唤。 充分 认识 加 强高 师 院校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的重 ( ) 强文化 素质教 育是 师 范 生全 面发 展 的 内 二 加 要性 和 紧迫性 在 需要


我们通常所说 的人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 素质、 加强师范生 的文化素质教育 , 通过文化知识 的 文化素质 、 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 学习、 文化环境的熏陶、 社会实践 的锻炼和人文精神
是根本和灵魂 , 而文化素质是基础 。文化素质教 育 的感染 , 有利于师范生升华人格 , 提高境 界 , 振奋精 是以文学 、 历史 、 哲学、 艺术等为主要 内容的文化素 神 ,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 有利于师范生开阔视野, 活
孙 召路 , 儒 年 王
( 连云港 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 经济法政系 , 江苏 连云港 220) 206 [ 摘 要]文化素质是人 才素质 中最基础 的方面 , 而大学时期是 个体文化 素质养成 的关键 时期 。 高师 院校培 养
目 标的规定性和师范教育的人文性相应地对所培养对象的文化素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 目 标的定位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