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_以及相关内容

合集下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跨界问题与协同发展的激励机制设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跨界问题与协同发展的激励机制设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跨界问题与协同发展的激励机制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几年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逐渐形成并开始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成渝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以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了周边城市和县镇的经济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一些跨界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由于成都和重庆之间的文化差异、制度不统一、产业互补性不足等因素,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为了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跨界合作和协同发展,需要设计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解决各方面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合作难题,推动双城经济圈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跨界问题与协同发展的激励机制设计,为促进双城经济圈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1.2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面临着诸多跨界问题,如城市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均衡、产业结构协同不畅、政策体系不统一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发展速度,也影响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如何有效地解决跨界问题并构建协同发展的机制,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积极寻求激励机制设计的解决方案,以推动双城经济圈的跨界协同发展,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跨界问题与协同发展的激励机制设计,其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渝地区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重镇,双城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提升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如何解决双城经济圈中存在的跨界问题,推动各方协同发展,对于促进成渝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在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发展全文细则公布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发展全文细则公布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发展全文细则公布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成渝经济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渝经济区的规划与发展备受关注。

近日,成渝经济区的区域规划发展全文细则正式公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本文将对成渝经济区的区域规划发展全文细则进行探讨,以及其对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成渝经济区的区域规划发展全文细则的公布标志着该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与规划。

成渝经济区自2008年获批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如今,成渝经济区的区域规划发展全文细则的公布,将进一步明确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根据全文细则的内容,成渝经济区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

这一规划旨在打造成渝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升级与转型。

同时,全文细则还提出了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物流效率,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具体举措。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其次,成渝经济区的区域规划发展全文细则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中国西部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仍存在一定差距。

而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其规划与发展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成渝经济区的区域规划发展全文细则将引导该地区的产业升级与转型,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同时,该规划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物流效率,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源与资本向西部地区流动。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此外,成渝经济区的区域规划发展全文细则的公布也给投资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其市场潜力巨大,投资领域广阔。

对于有意投资于成渝经济区的企业而言,应该结合全文细则的要求,寻找到与成渝经济区规划相契合的投资项目,抓住市场机遇,提升自身竞争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
文化资源开发不够深入,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缺乏有效的营销和推广手段,知名度不高;
社会参与度低,缺乏共建共享的意识。
04
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实施 路径
制定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
确定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要点三
创新金融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为文化 旅游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支 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05
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与保障 措施
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共 享、优势互补,提升文化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
03
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是指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实现文 化传承与旅游体验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过程。
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内涵包括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旅游产品的设计与推广 、社会参与与共建等方面。
国内外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现状
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成渝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增加值逐年增长,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 要力量。
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提升
通过多年的营销推广,成渝地区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 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研究不足与展望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不足
尽管成渝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 目前开发程度仍然较低,许多景点和文化遗 产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保护。
08
参考文献

重庆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资料

重庆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资料

重庆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资料重庆市概况重庆是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是综合性的老工业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邮政电信枢纽,是联系西南地区的邮电通信业务指挥调度中心。

2003年重庆市辖13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18个县、5个自治县,年末总人口为3130.10万人,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2002年重庆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971.30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16.7:41.5:41.8调整为2002年的16.0:41.9:42.1。

2003年重庆经济增长势头不减,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250.5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5.0:43.4:41.6。

一、重庆市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一)、优势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其区位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处中国内陆腹地(战略后方),历来是国家“三线”建设和战略性储备建设重点;二是重庆是国家中西部地区最大工业城市,处于国家东西部联系的中间环节和中国经济梯度发展的重要阶梯;三是重庆是国家开发中西部的前沿,开发中西部,必然首先开发重庆。

正是这一具有不可置换性的区位特点,决定了重庆在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中,可以发挥出以下区位优势:1、得“江”独厚重庆地处四川东南部,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

在古代当陆路交通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水路便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俗语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而重庆则刚好有四川的“出川口”的称号,被视为出入四川的咽喉要道。

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的水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山峡大坝的修建,大大的改变了重庆的航运状况。

“三峡成库以来,重庆境内679公里长江干线航道由原来的三级提高到现在的一级,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等水运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水运货运周转量从2004年起稳居各种运输方式之首。

成渝经济圈

成渝经济圈

成渝经济圈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

以成渝高速公路为轴线,其北翼、中轴和南翼,分布着成都、遂宁、南充、合川、简阳、资阳、内江、永川、自贡、宜宾、泸州、江津、重庆等城市,构成了成渝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城市群及交通网络载体。

目录基本信息成渝经济圈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发展方向欢喜冤家的合作可能不打无准备的仗丰富的资源差距与优势西部的机遇和挑战国土面积的优势交通瓶颈的障碍成渝城市群成渝核心城市-—成都市成渝核心城市-—重庆主城成渝北弧中心城市-—遂宁市成渝南弧中心城市—-内江市成渝几何中心城市-—安岳成渝利益冲突问题具体概况展开基本信息成渝经济圈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发展方向欢喜冤家的合作可能不打无准备的仗丰富的资源差距与优势西部的机遇和挑战国土面积的优势交通瓶颈的障碍成渝城市群成渝核心城市——成都市成渝核心城市—-重庆主城成渝北弧中心城市——遂宁市成渝南弧中心城市—-内江市成渝几何中心城市-—安岳成渝利益冲突问题具体概况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地图成渝两市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成都在科技、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方面优势明显,对成都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起着重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重庆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水平较高,又是西南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向东可与武汉城市群相接,向南经过西南出海通道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紧密相连,成为西南地区连接华中、华南地区的枢纽。

成渝地区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区域早已存在,但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却至今尚待进一步成长,成渝这一对双子星城始终难以融合为一体。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渝两市并未凭借地理相邻、优势互补、交通顺畅的有利条件形成密切的分工合作关系,竞争远大于合作,离散远大于聚合。

经济上的分离使成渝两市只能孤军奋战,彼此都丧失了很多发展机遇。

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相比,成渝经济圈的特征和优势不够突出有其历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文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文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二O 一一年五月1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背景 (2)第一节发展基础 (2)第二节重大机遇 (3)第三节面临挑战 (4)第二章总体要求 (4)第一节指导思想 (4)第二节战略定位 (5)第三节发展目标 (6)第三章总体布局 (7)第一节优化空间结构 (7)第二节推动重点地区发展 (10)第四章统筹城乡发展 (11)第一节提升城市功能 (11)第二节推进农村发展 (15)第三节加快城乡一体化 (17)第五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8)第一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8)2第二节做强工业主导产业 (20)第三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25)第六章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8)第一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8)第二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0)第三节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31)第四节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3)第七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33)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4)第二节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35)第三节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36)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7)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40)第一节加强生态建设 (40)第二节加快建设污染防治体系 (43)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 (44)第九章深化改革开放 (46)第一节创新体制机制 (46)第二节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48)第三节加强区域合作 (49)第十章保障措施 (50)前言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邻湘鄂,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进一步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要求,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石柱31 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 个市,区域面积20.6 万平方公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中的五个现实问题与相关建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中的五个现实问题与相关建议

童廃轩吟2020.06重点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中的五个现实问题与相关建议•李小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实施9个多月,总体推进顺利,成果不断结出。

但在推进过程中仍有一些卡点、堵点、痛点客观存在,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五个问题不容回避(一)认识&低不一陈敏尔书记指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根本的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最关键的是同心合力办好合作的事情。

在区县实操中,往往分不清自己的事与合作的事,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把双城经济圈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眉毛胡子一把抓%另一种认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过于宏大、距离过远,是市委市政府和少数重要市级部门的事,特别是与四川不接壤的区县,一些部门、一些干部认为与本职工作毫不相关,只有自己的事,没有合作的事。

(二)温度冷热不均各区县对标市委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办公室统筹协调,各专项工作组分项实施的组织架构。

但从主要领导到分管领导到部门领导再到具体工作人员,压力和动力层层衰减,上热中温下冷,一些专项工作小组谋划工作态度上不积极主动,信息上不相互沟通,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习惯于见子打子,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

(三)行动一哄而上各区县第一时间积极开展结对活动,纷纷签署战略协议。

各领域各战线也都与四川、成都等方面互访,就本领域本系统的工作签署了不少合作协议。

但前期调研不扎实、对接不充分,一些协议形式大于内容,表态重于实操,究竟有多少协议能够真正落地,尚未可知"比如结对方面,各区县争先恐后,甚至出现主城多个区抢结成都同个区的尴尬。

现在对接又延伸到镇街一级,有无必要值得思考。

(四)政策互相防范在合作中,成渝双方都本着利己主义原则,希望扬长避短,更多利用对方的资源推动自身的优势产业发展,同时十分警惕对方的优势产业虹吸本方资源,在合作中相互保留底牌,由此产生博弈的囚徒困境。

(五)角色政强企弱双城经济圈建设要统筹用好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

目前市级层面和区县层面,两地政府间的合作已广泛开展,据市发展改革委统计,签署的协议已达200多份。

成渝经济区概念

成渝经济区概念

成渝经济区概念以重庆和成都为核心的区域辐射图商报图形徐侨唯制“十五”末开始筹划编制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终于在“十二五”伊始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3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首提支持重庆建国际大都市“规划内容,非常具体。

40个重要定位,为重庆量身未来。

”杨庆育说,分别是5大战略定位,8大综合性定位,22个产业定位,以及5个特色定位。

目前重庆已被确定为国家5大中心城市,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齐名,现在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杨庆育说,规划里边有这样一段原话,首次提出要把重庆建设为国际大都市:充分发挥直辖市的体制优势和辐射集聚作用,高起点建设两江新区,推动国家级创新城市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重庆,打造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

支持重庆制造飞机重庆以后要制造飞机,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重庆要建设国家民用航空基地。

杨庆育说,重庆有巴山仪器厂等技术雄厚的配套企业,并与意大利一公司签订了直升机合作项目的框架协议,因此在重庆布局是完全有条件的。

并且,在产业门类设置上,大飞机项目在上海、天津,支线飞机在西安,西南地区还没有飞机项目,因此该项目布局在重庆,对提高重庆的产业竞争力很有好处。

杨庆育谈到,国家确立的40个重要定位,共涉及到重大项目有83个。

其中,重点产业36个,基础设施29个,社会事业18个,带给重庆总投资估计5000亿元左右。

重点产业有风电、轨道交通、数字机床、特高压变电设备、长安汽车、富士康芯片、直升机部件等等。

允许先行先试万州建保税港区“规划带给重庆的,还有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

”杨庆育说,共有40多条重大利好政策。

在内陆开放基地方面,总体赋予重庆先行先试的政策,打造“一江两翼三洋”通道;万州建保税港区等。

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有4项政策:形成以主城为中心、区域中心为支撑的城市群,支持万州、江津、合川、长寿、涪陵、永川6个区域中心城市(黔江不在成渝经济区内),打造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推动中心镇建设示范工程;农业保险体系和农业完善转移风险机制;总结重庆城乡配套改革的经验并推广。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例分析报告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例分析报告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例分析报告一、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原因及基础(一)成渝经济区形成的法律政策基础2005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把现有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2007年6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集四川省、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员召开了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座谈会,正式通报成渝经济区规划已纳入国家区域规划编制工作范畴,并就如何作好相关前期工作交换了意见。

从国家的宏观战略和政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成渝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政策基础已经具备,将来也会有一些中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成渝经济区的发展。

(二)成渝经济区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础巴蜀文化是川渝两地人民共同创造的,早已融为一体,成渝两市以及成渝走廊内民间的亲情、血缘关系早已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川渝两地一家亲,作为近邻,川渝饮同一江水,说一样的方言,看一样的川戏,好一样的“麻辣”。

两地山水相连,地缘相亲,民俗相同,文化相融,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让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成都和重庆是巴蜀文化沉甸最深厚的地区,长久以来也一直作为一种共同文化类型而存在。

文化传统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化传统会使人们对建设成渝经济走廊产生认同,广大民众会积极支持和参与。

(三)成渝经济区形成的地理区位基础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空间来看,成渝经济区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它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西藏,东邻湘鄂,处于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经济较四周发达,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从东中西三大区域看,它通过长江可以贯通中东,直至沿海最发达地区。

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无论战争样式怎样变化,成渝经济区始终是祖国的战略后方和国防安全基地;从西部大开发的角度看,北部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南边的南贵昆经济区只有点状的城市而没有密集的城市群,以成渝经济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可以推动这两个成长中经济区的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就业岗位不足以及政策法规支持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例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完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顺利进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解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问题、对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保护、就业岗位、政策法规支持、总结建议。

1. 引言1.1 概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寻求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成渝地区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发展责任。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不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就业岗位不足、政策法规支持不够等问题,都制约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仅关乎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进程,更涉及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格局。

如何有效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更大进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就业岗位安置以及政策法规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及对策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目前,成渝地区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网络不畅、水电气资源短缺等问题,制约了双城经济圈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推动双城经济圈的发展。

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1.31•【字号】渝府办发〔2023〕15号•【施行日期】2023.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23〕15号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四川省各市(州)人民政府,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已经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月31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合力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加快融入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立破并举、系统协同、畅通循环、提质增效原则,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努力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到2025年,区域内市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商品要素资源流动更加顺畅,市场制度规则基本统一,市场监管协作更加有力,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明显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基本实现,为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2020-2025年成渝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2020-2025年成渝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1.1.1内容概要为更好发挥城市群对于经济区发展的支撑作用,成渝经济区城市群要着眼当前经济新常态和国家新格局,依托地理区位突出优势,充分承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积极整合资源要素,在空间功能区划、产城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等方面加快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明确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具体操作措施并做好时序安排。

本报告从成渝城市群规划布局、产业经济发展、驱动因素等方面阐述成渝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并分别从成都市、重庆市各自角度分析,分析两地的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势,最后从成渝城市群产业合作与竞争演变推出成渝城市群发展机遇及发展趋势。

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通过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1.1.2 目录第一章成渝城市群发展概述与背景1.1 成渝城市群规划布局1.1.1 成渝城市群的范围1.1.2 成渝城市群的定位1.1.3 成渝城市群发展目标1.1.4 成渝城市群总体布局1.2 成渝城市群的范围及意义1.2.1 成渝城市群的由来1.2.2 成渝城市群的范围1.2.3 成渝城市群战略意义1.3 成渝城市群晋级国家级城市群1.3.1 国内主要城市群1.3.2 国家级城市群布局1.3.3 成渝城市群规划发布第二章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2.1 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基础2.1.1 区位优势明显2.1.2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1.3 城镇体系日趋健全2.1.4 经济社会人文联系密切2.2 成渝双核由竞争走向合作2.2.1 成渝双核竞争领域及表现2.2.2 成渝双核竞争的负面影响2.2.3 主轴带建设带来合作机遇2.2.4 成渝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2.2.5 双核合作的重点领域及措施2.3 成渝城市群产业经济发展2.3.1 三次产业结构2.3.2 现代产业体系2.3.3 特色产业集群2.3.4 产业合作深化2.4 成渝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2.4.1 优先发展铁路、轨道交通2.4.2 加快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2.4.3 完善机场布局和功能2.4.4 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2.5 成渝地区成为西部增长极2.5.1 国内一流城市群的共性特点2.5.2 成渝具备成为一流城市群的基因2.5.3 有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第三章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定位与布局3.1 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3.1.1 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3.1.2 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3.1.3 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3.1.4 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3.1.5 美丽中国的先行区3.2 双城产业空间格局构建3.2.1 打造成渝发展主轴3.2.2 培育沿江城市带3.2.3 优化成德绵乐城市带3.2.4 提升重庆核心功能3.2.5 提升成都核心功能3.2.6 培育川南城镇密集区3.2.7 培育南遂广城镇密集区3.2.8 培育达万城镇密集区3.3 优化城市规模结构3.3.1 做强区域中心城市3.3.2 建设重要节点城市3.3.3 培育发展一批小城市3.3.4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3.4 促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发展3.4.1 推进广安、合川、北碚合作3.4.2 推进江津、永川、泸州合作3.4.3 推进荣昌、内江、泸州合作第四章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成都市增长因素分析4.1 成都市区位优势分析4.1.1 区域地理位置4.1.2 自然资源禀赋4.1.3 西部交通枢纽4.1.4 西南金融中心4.1.5 一带一路重要节点4.2 成都市政策环境分析4.2.1 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4.2.2 有序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4.2.3 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专项政策4.2.4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项目扶持政策4.2.5 推进供给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4.2.6 探索设立统一的政府投资基金4.3 成都市经济环境分析4.3.1 区域经济增长4.3.2 固定资产投资4.3.3 社会消费品市场4.3.4 出口贸易分析4.3.5 地方金融市场4.3.6 经济腾飞机遇4.4 成都市社会环境分析4.4.1 人口规模及结构4.4.2 科学技术及教育4.4.3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4.4.4 人力资源分布特征4.4.5 创新创业环境优异4.5 成都市产业结构分析4.5.1 产业集群效应凸显4.5.2 工业结构转型升级4.5.3 新兴产业发展优势4.5.4 服务贸易繁荣发展4.6 成都市重点产业现状4.6.1 电子信息产业4.6.2 轨道交通产业4.6.3 汽车制造4.6.4 生物医药4.6.5 文化产业4.6.6 旅游业4.7 成都市投资导向4.7.1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4.7.2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4.7.3 着力提升都市现代农业4.7.4 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第五章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重庆市增长因素分析5.1 重庆市区位优势分析5.1.1 地理位置及区划5.1.2 自然资源禀赋5.1.3 历史文化名城5.1.4 中西部唯一直辖市5.1.5 长江上游经济中心5.1.6 内陆国际物流枢纽5.2 重庆市政策环境分析5.2.1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政策5.2.2 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5.2.3 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5.2.4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2.5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5.2.6 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5.2.7 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5.3 重庆市经济环境分析5.3.1 区域经济增长5.3.2 工业经济发展5.3.3 固定资产投资5.3.4 社会消费品市场5.3.5 对外贸易规模5.3.6 地方金融市场5.4 重庆市社会环境分析5.4.1 人口规模及结构5.4.2 科学技术及教育5.4.3 劳动就业情况5.4.4 城乡居民收入5.4.5 社会服务保障5.5 重庆市产业结构分析5.5.1 产业结构转型5.5.2 产业集群发展5.5.3 承接产业转移5.5.4 培育特色产业5.5.5 十大新兴产业5.6 重庆市重点产业现状5.6.1 电子信息产业5.6.2 智能装备产业5.6.3 汽车制造业5.6.4 新材料产业5.6.5 文化产业5.6.6 现代农业5.7 重庆市投资导向5.7.1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5.7.2 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5.7.3 建设互联网经济高地5.7.4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5.7.5 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第六章成渝城市群投资环境评估6.1区域中心城市分析6.2重要节点城市分析6.3重点产业园区分析6.4城市群重点企业分析第七章成渝城市群重点项目投资动态7.1 先进制造项目7.2 能源电力项目7.3 化工医药项目7.4 现代服务项目7.5 现代农业项目第八章成渝城市群发展机遇及发展趋势8.1 投资机遇分析8.1.1 新型城镇化战略8.1.2 “一带一路”战略8.1.3 长江经济带战略8.1.4 产业转移机遇8.2 投融资模式8.2.1 PPP模式8.2.2 BOT模式8.2.3 BOO模式8.2.4 TOT模式8.3成渝城市群发展前景预测8.3.1 成渝城市群未来发展趋势8.3.2 成渝城市群综合交通构架8.3.3 成渝城市群建设利好方向。

解读成渝双城

解读成渝双城

解读成渝双城:以新经济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崛起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是继2016年发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来,国家层面再次对成渝地区发展做出明确指示,也是中央首次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名称,并且提出了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新要求。

会议提出,要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目前所提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中名称的变化,也体现出成渝地区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化。

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双城经济圈各自意味着什么?自1997年重庆被批准设立直辖市以来,当时重庆、四川学术界就已经在思考,川渝两地在行政区划上分开之后,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协调的问题;随后在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重庆与四川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开发的主体地位得以确定。

2001年,成都与重庆签订《重庆—成都经济合作会谈纪要》,提出携手打造“成渝经济走廊”,意味着成渝双城联动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201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要求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

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双城经济圈,三个时刻各自意味着什么?建设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就在于要突破成都、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以两个极核的作用带动整个成渝地区乃至西部地区的发展,从而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焦。

城市群与经济区相比,更加注重城市发展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文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文

二O 一一年五月1目录前言......................................................... .. (1)第一章发展背景......................................................... (2)第一节发展基础......................................................... (2)第二节重大机遇......................................................... (3)第三节面临挑战......................................................... (4)第二章总体要求......................................................... (4)第一节指导思想......................................................... (4)第二节战略定位......................................................... (5)第三节发展目标......................................................... (6)第三章总体布局......................................................... (7)第一节优化空间结构 (7)第二节推动重点地区发展 (10)第四章统筹城乡发展......................................................... .. 11第一节提升城市功能 (11)第二节推进农村发展 (15)第三节加快城乡一体化 (17)第五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8)第一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8)2第二节做强工业主导产业 (20)第三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25)第六章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8)第一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8)第二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0)第三节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31)第四节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3)第七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33)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4)第二节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35)第三节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36)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7)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40)第一节加强生态建设 (40)第二节加快建设污染防治体系 (43)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 (44)第九章深化改革开放......................................................... ..46第一节创新体制机制 (46)第二节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48)第三节加强区域合作 (49)第十章保障措施......................................................... . (50)前言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邻湘鄂,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成渝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的要点和目标:
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和经济高地 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绵阳 电子信息、科研生产基地,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和国家科技城。 南充 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轻纺服装、有机农产品加工、能源基地和商贸 物流中心、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德阳 全国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基地,现代工 业城市。 眉山 机车制造、冶金建材、精细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国家粮食储备基地,重要的 交通节点城市。 资阳 全国重要的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汽车与零部件制造、 节能产品生产、食品生产配送 、会展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新兴工业城市。 遂宁 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乐山 清洁能源、新材料、冶金建材产业基地、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 口城市。
成渝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大西安、大武汉等经济区相比,整 体经济方面,比如人均GDP等指标都还是比较靠后的,成渝经济区的 综合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第二,在投资环境方面,目前在西南地区,软硬环境都比较差一点。特 别是金融资本市场会相对薄弱一些,而且近几年国有银行在纷纷调整 布局,金融网点在逐渐减少,尤其是撤销县级金融机构,给该地区的 金融市场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第三,目前区域内的产业基础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对外资的吸引力不够 。尤其是以军工、装备制造业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大,这些国有企业的 投资效率以及盈利能力还有待提升。 第四,四川目前还是农业大省,甚至作为直辖市,重庆相对其他几个直 辖市而言,它的农村的地区比重也还非常大。未来城市化、工业化的 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务还很艰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渝地区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和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作为西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成都和重庆拥有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了大量人口和资金流入,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成都和重庆的发展不平衡,城市间的发展差距明显。

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存在挑战,当前城市规划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城市化进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难题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

人口流动和生态保护问题也亟待解决,人口大规模流入导致城市资源紧张,加剧生态环境压力。

面对这些问题,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制定人口流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概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克服一系列问题,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成渝地区包括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相对其他城市的发展水平较高,而周边的县市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明显的城乡发展差距。

这种不平衡发展现象不仅影响了区域整体的经济实力,也加剧了城乡间的经济分化,阻碍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

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的挑战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规划和管理亟待优化和提升。

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求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2.15•【字号】渝府办发〔2022〕22号•【施行日期】2022.0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的通知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四川省各市(州)人民政府,重庆市政府、四川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已经重庆市和四川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2月15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部署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协同推进成渝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以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成渝地区形成“统筹共建、协同联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成渝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放缓,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推动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重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不断优化,政策法规、市场机制、科技创新、财税金融、生态碳汇、标准建设等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初步形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成渝经济区PPT课件

成渝经济区PPT课件

.
18
中心特征。
川 渝 经 济 区 “双核五 带” 示 意 图
.
6
经济区内90%以上的城镇沿交通轴线和江河分 布,形成了以“一江三线”(沿江城市轴线、宝 成—成昆城市轴线、成渝城市轴线)为轴的“H 型”空间布局,城镇体系发育点轴发展空间形 态明显。
布 局
.
7
经济区内的城市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
从各城市的职能结构上看
.
15
八大支柱产业
支撑成渝经济区发展
1、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
2、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
生产研发基地;
3、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4、国家民用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基地,将在重庆
布局直升机生产,建设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
5、加快发展冶金和材料生产;
6、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基地;
南地区连接华中、华南地区的枢纽。
中小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特点较为明显
的工业、矿业城市,如绵阳市的电子工业、德阳市的重型
机械制造、自贡市的盐化工、泸州的天然气化工等;一批
商业性城市,如眉山、资阳、内江、遂宁、南充、广安、
.
8
达州等;一批旅游性城市,如自贡、宜宾、沪州、乐山等。
职 能 结 构 分 布
当川南城市群发育成型自贡宜宾泸州内江四个城市呈现出分工与合作密切相互融合共生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态势将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激活成渝城市发展轴线影响和改变成渝一线产业的空间集聚与整合以及货物人口和信息的流动节省运输费用和时间成本从而增强成渝两市的空间相互作用
成渝经济区
组员:
胡兴
王铮
陈培
贾向丽
闫伟玲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渝经济区规划提出:四川15市+重庆31区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戴宾介绍,早在2003年,国家编制“十一五规划”时,就提出了成渝经济区的概念,但一直未能实施。

2007年4月,川渝两省市联合研究签订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如今一晃也是3年有余。

今年年初,国务院开始着手研究制定具体的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先后3次召开了规划编制会,并紧锣密鼓地到四川和重庆两地调研,进一步完善原有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初稿)》。

用戴宾的话讲,成渝经济区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如今破茧待出,应该算是众望所归了。

根据初步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涵盖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总面积20.61万平方公里,人口9840.7万,GDP总量1.58万亿元。

四川15个市分别为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和广安。

重庆31个区县除了包括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等23个区县在内的1小时经济圈外,还包含了渝东北的万州、梁平、丰都、开县、垫江、忠县、云阳和渝东南的石柱等8个区县。

十年后人均GDP达4.7万“成渝经济区发展分两步走的战略。

”徐强称,到2015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2%,万元GDP能耗降低1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目前的3.3∶1缩小到2.8∶1。

“第二步就是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万元。

”徐强称,到2020年成渝经济区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城市化率达到60%。

八大产业支撑经济区发展徐强称,成渝经济区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

具体讲,就是如下八大支柱产业支撑成渝经济区发展: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基地,将在重庆布局直升机生产,建设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冶金和材料生产;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基地;做优做强轻纺食品产业;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建立以生物制药为重点、化学原料制药为基础、地道药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在服务业方面建设国际知名、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成渝经济区“双核五带”布局成渝经济区重庆发展核心:包括重庆主城九区,打造国际大都市。

沿长江发展带:以主城区为中心,长江黄金水道、公路、铁路为纽带。

成绵乐发展带:以成都为中心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城市集聚带。

成都发展核心:包括成都五城区等,打造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

成遂渝发展带:培育成为联接双核的新型经济带。

渝广达发展带:建成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带。

成内渝发展带:以成渝铁路和高速路为纽带,要建成联接双核的重要经济带。

行政区划重庆的31个区县有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石柱。

四川省进入成渝经济区的区县有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和广安。

经济建设该经济区的定位则是要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争取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努力将成渝经济区建成继长三角、京津豫、珠三角之后的中国第四个增长极。

建西部最大的城市连绵带,在充分发挥成、渝两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下,分别构建和完善成、渝两个单核城市群基础上,加快培育绵阳、德阳、内江、资阳、遂宁、自贡、泸州、宜宾、南充、广安、达州、眉山、乐山、永川、江津、合川、涪陵、长寿、铜梁、荣昌、大足、南川、綦江、璧山、双桥、潼南、万盛、武隆等若干紧密相连的大中小城市,共同构建西部最大的城市连绵带。

空间布局"双核五带"规划提出,成渝经济区空间布局要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

重庆发展核心。

包括重庆主城九区,打造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成都发展核心。

包括成都五城区和青白江等14个县,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

沿长江发展带。

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高速公路、铁路为纽带,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产业和城镇集聚带;成绵乐发展带。

以成都为中心,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宝成-成昆铁路和成绵、成乐、成雅高速公路及大件运输通道为纽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城市集聚带;成内渝发展带。

以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为纽带,建成连接双核的重要经济带;成遂渝发展带。

以兰渝、遂渝铁路,成遂渝、成南、南渝高速公路,嘉陵江为纽带,培育成为连接双核的新兴经济带;渝广达发展带。

以襄渝、达万铁路和渝达、渝宜高速公路为纽带,建成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带。

设施建设《协议》中的第一个共建重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区成立后,重庆市和成都市之间的快速客运专线铁路等点对点快速通道、区域环型快速通道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上午到重庆办事,下午回成都吃晚饭”将不再是梦想。

同时,还将完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民航、管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畅通对外交通,共同加强电网通道、水利、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相支持、合作共享。

双方协议,要建立开放、规范、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破除行政壁垒,加强交通、物流合作,降低产品跨区域销售成本。

为了建立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将取消两地的就业户籍限制,建立流动人口“便参保、易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要在经济区内促进价格管制产品的互惠贸易,构件要素无障碍流动机制,促进产业互动、利益共享。

构筑企业合作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消除民营经济进入市场的障碍。

五大基地经济区建成后,两地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共同培育和建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研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在区域内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加强互相协调,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产业项目的布局将是经济区产业分工协作的重要任务。

两地将共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按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进行产业和重大项目布局,共同建立长江上游联防联治的水环境管理机制。

开展环境检测合作。

共同争取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长江上游长期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程。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包括成都及绵阳等14个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的23个区县。

成渝经济区集聚了两省市1/4的幅员面积、一半以上的人口,积聚了两省市经济总量的六成多国家重点开发区以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为载体,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争取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成渝经济区建成国家新的增长极。

重点发展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意志,被明确写入《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无可争议的三大增长极,在过去20多年引领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但这三大增长极,无一例外地落在东南沿海。

在辽阔的西部,谁能承担起“引擎”重任,成为国家新的增长极?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

这里,每万平方公里有1.73座城市,比西部平均水平多1.49座,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03座;这里,每平方公里产出350万元,比全国高出227万元,比西部高出316万元。

成渝经济区经济密度是西部平均经济密度的14倍,是西部最发达区域。

成渝经济区目前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左右,通过5-10年的跨越式发展估计能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10%左右。

达到10%或更多的时候,这个经济区域就将成为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新的增长极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6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1248号),明确:国务院同意批准设立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今后,成都和重庆将成为中国新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并率先对中国重大政策先行试点。

此次设立成都市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本目的在于逐步建立较为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强化经济发展动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资源环境永续利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架构、政策设计、体制改革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综合模式,走出一条适合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道路。

之前,为了推进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有关方面为其量身订作了金融、土地、税收等经济优惠政策。

而成都和重庆试验区,不仅要制定经济政策,还要制定相关的社会、文化领域的配套政策方案,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成都要将制定好的方案上报国务院审批。

下月,四川省以及重庆市的有关负责人将聚集北京,参加高层论坛,共同探讨方案。

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统筹城乡规划、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管理体制、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健全基层自治组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等将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国家先行试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东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三大经济改革实验区都在东部沿海地区,由此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而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相对不发达地区,在中西部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特大中心城市设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试点,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目标对成渝经济区的发展目标,规划初稿提出,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5%,城镇化率达到52%。

到2020年,成渝经济区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万元,城镇化率达到60%未来目标:“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是当今中国无可争议地三大增长极。

但这三大增长极,无一例外地落户东南沿海。

在辽阔的西部,谁将承担起“引擎”重任,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成渝经济区呼之欲出。

按照规划,未来的成渝经济区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和经济高地,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