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第一、二课时
1.《春》朱自清第二课时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了什么?
写人在草上的感受,表达喜 爱春草的感情。
春草图
嫩、绿、满、软——草(生机勃勃)
坐、躺、滚、踢、跑、捉——人(喜悦)
人与自然的和谐
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 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 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 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 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 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 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用 比喻 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 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 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 “雪”作比喻, 丰富的想象力。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加突现出春的 生机. (开) 花散 在草丛 “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春雨图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 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 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 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 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 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 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 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 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 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 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 在雨里静默着。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 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 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 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 泼,富有生气。
⑷用“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写春草的长势。
写春草为什么又写“坐着,躺着, 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 几回迷藏”?
通过小孩在草上兴致勃勃的嬉戏 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
朱自清《春》第二课时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多 比喻 亮 排比 细
树叶小草 景: 衬托春雨润物 细无声的特点
天上的风筝渐渐 多了,地上孩子也多 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 了 。城里乡下,家家 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 户户,老老小小,也 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 赶趟似的, 一个个都 状态? 出来了。舒活舒活筋 骨, 抖擞抖擞精神, 人人迎春:城乡 老小 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 表现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夫,有的是希望。 和对未来美好的生活憧憬。
当堂训练
1、仿写文末写“春天”的三个 比喻句来写“秋天”,突出秋 天的特点。
新
三个比喻句
(三)颂春
美 力
表 达 对 大 自 然 的 喜 爱 赞 美 之 情
盼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 调,描绘了花卉争荣、 生机勃勃的春天图画, 绘 赞美了春的创造力和带 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 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 奋然向前,抒发了作者 对春天、对自然、对生 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 憬。
春
赞
绘
1、 认真观察,力求细致。 2、 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 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触觉来发现美。 3、 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比如通过联想,想 象写景)。 4、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景物 。 5、 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 排比等增加文章的花下—地上)、由实到虚 (花—果)的描写顺序。这样的描写顺序符合 人们的认知规律,也使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 晰。
3、对于春风图的描绘: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触觉
嗅觉 听觉 柔、暖
鸟鸣、流水、短笛
运用各种感官描绘春风
4、对于春雨图的描绘:
初中语文《 春》 第二课时
课文全篇探究
2.[难点] 课文体现了朱自清散文语言怎样的特点?
(1)生动形象,避免抽象叙述。如不说“春天来了”,而说 “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天人的情态和动作,变抽象为具体。
(2)句式富于变化,多短句,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是一个 倒装句,“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现在置于 其后,显出错落,颇有生趣,也凸显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运用修辞,描写生动。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
语言的情味。如:结尾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 娘”“健壮的青年”,这些比喻新颖、贴切,富有表现力。
归纳总结
2.结构精美,脉络清晰。 本文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衔接 自然、紧凑,层次清楚,又富有变化。
课文细读品味
3.作者在第五段从哪些角度来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 第五段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
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
课文细读品味
4.第六自然段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句中有什么表 达效果?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 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突出了作者对 春雨的喜爱之情。
1春
第 二 课 时
课文细读品味
1.第一自然段两个“盼望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两个“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急切、 欣喜、期盼的心情;“脚步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 予春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化抽象为具体,亲切自然。
课文细读品味
2.第四自然段的“闹”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四段中的“闹”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还呈现出 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从侧面表现出春花多、艳、 甜的特点。
第1课《春》第二课时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增强气势,说服力强;(3)便于
抒情,感染力强。
答题模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
力的写出了…….的特点,增强语势,强烈
的表达了……感情。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 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 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 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 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四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本文用了多种修 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 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 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
五、作业布置
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 雨、迎春五幅春天的图画。请你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绘 夏、秋、冬季中的一种代表景物。(夏树、秋叶、冬雪等) 要求:最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150—200。
3、请赏析划线句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像眼睛,像星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野花“比作“ 眼睛”“星星”,写出了野花的娇小和明艳,突出春天的特点。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 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 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 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 天嘹亮地响着。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 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 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 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 天嘹亮地响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ppt课件(两课时)
武当新京武文武学校——不凡老师 *制作
思考1:“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 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
思考2:文中“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 回迷藏。”是否偏离了写春草?为什么? (没有。第一句是正面描写,这一句侧面写出了春草的茂盛,顽强的 生命力,也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武当新京武文武学校——不凡老师 *制作
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层次描写春花的? 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
描写春花的。
武当新京武文武学校——不凡老师 *制作
思考2: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你能说一说这样写得好处吗? “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从视觉上生动
春天远了又近,去了又回。 春天是什么? 春天是燕来,是虫叫, 是蝶飞,是蜂忙, 也是蛙鸣。
春天远了又近,去了又回。 春天是什么? 春天是咚咚心跳,是久别重逢, 是欢呼雀跃,是热烈相拥, 也是泪水盈盈。
春天远了又近, 去了又回。 春天是什么? 春天是梦,是幻, 是思,是想, 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憧憬。 春天,我爱你!
散文有“三美”:①结构美。②语言美。③意境美。
三、再读课文,深度感知
武当新京武文武学校——不凡老师 *制作
1.概括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 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 奋发向上。
2.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每部分内容。* 盼春——绘春——赞春
武当新京武文武学校——不凡老师 *制作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解读:本课是一篇游记,是描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孔子乘“泗水河正涨春潮”之际,适时组织弟子“游春”,并以“水”为话题,叙物明理、润物无声,善教至极;随后与弟子弄琴唱和、“手舞足蹈”、情浓至极。
文章辞章俱佳、意境深远,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二、设计理念:《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中“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法。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课文第八自然段孔子“论水”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这一段的教学过程中,教者首先以“孔子提倡学贵有疑”鼓励激发学生通过自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大家讨论,而后将问题归纳、整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个解决(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使教化?→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省略号省略了其他什么特点?→孔子论水的用意)。
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其中为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又有志向,善使教化?”这一铺垫性问题。
给学生适当提示方法,便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顺利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体验,提高探索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
我们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领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一个语文材料,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育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见解。
孔子的大弟子路和颜回的性格迥异,特点鲜明,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是孔子的弟子,你喜欢谁呢?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说说自己与众不同的喜好,然后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志向”以展示自己独特的人生理想,也为后面理解体会“孔子关心、热爱每一个弟子”作了铺垫。
《春(第二课时)》教案
学生动情朗读
(六)模仿“春花图”示例,自己完成“春风图”的品析,体会语段中的童趣。然后结合你的品析写出朗读脚本,动情朗读,读出童趣。
“春风图”品析:在这幅画面中,把春风比喻为“母亲的手”,孩子最喜欢母亲抚摸的感觉,这一喻体恰恰符合儿童的特点。“鸟儿”一句虽然看似写鸟儿的高兴,但是这何尝不是儿童的高兴,大自然几声鸟叫,就可以引起儿童极大的兴趣,这恰恰是儿童欣赏春天的角度。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这句,本身就是儿童的画面,而且更是儿童欣赏春天喜欢关注的地方。整幅画面有触觉,有嗅觉,有听觉,有视觉,一片活力,充满童趣。
(二)在联想中品读童趣
比较:
1.花里带着甜味儿。
2.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第二个句子,感觉出效果不同了吗?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来回味一下满树挂满果子的情状。桃儿挂满枝头,红红的,水灵灵的,味道是甜甜的。杏儿挂满枝头,黄黄的,簇拥在一起,味道也是甜甜的,还有点儿香。梨儿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葫芦,摘下来,咬上一口,满嘴的甜甜的汁水。想吃吗?同学们,这就是联想的神奇效果。所以这两个句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第二句因为联想,感觉更加丰富,情感更加饱满。它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让眼前景和联想景合二为一,共同组成了一个美好的情境。而联想到“吃”,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童趣在联想中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春》 第一课时 教案
《春》第一课时
优化方案
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准备
PPT、教师助手,学生预习
设境
定向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验收小结
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春天的图画。请你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补白式地描绘春山、春水、春日。(任选一种)
教学心得
春姑娘来了。清晨,太阳在鸡鸣的催促声中,慵懒地伸伸胳膊,微笑着射出第一缕光辉。红红的光束射过来,像年轻的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着你。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映照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组织探究
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朗润(lǎng)钻出(zuān)嫩绿(nèn)眨眼(zhǎ)酝酿(yùn niàng)鸟巢(cháo)宛转(wǎn)蓑衣(suō)稀疏(shū)抖擞(sǒu)
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第1课《春》课件(共40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堂探究三 (10分钟) 第三部分——颂春
1.大声齐读最后三句,说说这三个比喻句抓住 了春天的什么特征。
2.文章结尾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 能否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 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精读细研
1、大声齐读最后三句,说说这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征。
春天像刚落地的 娃娃,从头到脚都是 新的,他生长着。
方法指导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 解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其 次,根据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进行辨析;最后,结合具 体内容,分析使用该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常见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对比等等。
(2)考查形式
①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②选文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其好处。 (3)答题思路 ①品读句子,分析句子运用修辞手法在文中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 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运用修辞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前导入(2分钟)
同学们,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 ,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古往今来,许 多文人用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那么朱自清又是 怎样描绘春天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寻找春 的美。
1春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 章思路。(重点) 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 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难点)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素养)
课堂检测
3.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再写两句。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
《春》第一课时教案
《春》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2、赏析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
教学步骤:一、盼春天:1.导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严冬将至,但我们也可以在这严冬中找寻春的影子,因为冬天来了,我们离天春天越来越近了,那让我们共同来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听,春天来了……2.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二、找春天:3.问:春天在哪里呢?在这里,在我们身边。
在古诗词句中,下面请同学们从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去找春天。
(生回答出诗句——: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问:“能不能告诉老师诗句写的是春天的什么景物呢?”例:上面的例句写的是小草。
5.问:“写草(或花、雨、风)怎么样?”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
三、读春天:6.(我们找到了春天,那么的美丽,那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一起来感受一下那美丽的春景)放配乐朗诵,领会作者朱自清的感情基调。
(引导朗读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7.分小组诵读课文。
8.正音正字。
9.师点拨: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四、诵春天:10.全体齐诵读课文,要求:(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理解;(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作者热爱赞美的感情。
11.课外延伸:仿照课文结尾句子春天还像什么呢?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
12. 作业布置:(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2)把课文中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并说说理由。
《春》三个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讲读课《春》三个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想教学一篇讲读课,在三个不同课型的教学中凸显工具性,实现多元整合,增加语言刺激量,促进积累语言,克服罗列问题、探究不是问题的问题、盲目拓展等教学弊端,切实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促进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1.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解读》:汉语教学应将汉语的工具性摆在第一位,要特别重视汉语言文字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要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
在大量的汉语实践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交际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中“输入假说”: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这就是他著名的 i + 1 公式。
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 i + 1 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
三、设计原则1.循序渐进的原则:如,三个课时的课前活动内容依次是是以诵读“词——句——诗”的顺序安排;技能训练是以“运用词语——仿造句子——描写段落”的顺序安排。
2.“三个整合”的原则:①信息技术与汉语课程整合原则。
体现在:学习课文时使用的所有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名言、古诗”等语料资源;教学中所使用的音频朗读、春景图片等课件。
②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整合原则。
体现在:充分挖掘文本中优美语言资源熟读识记,再结合利用信息手段收集到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词、句、文整合到模仿训练中,从而丰富表达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课《春》课件 (32张)
学完课文,你最喜欢 哪段?说说理由。
பைடு நூலகம்
山 朗 润 起 来 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绿绿的。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桃树
杏树
梨树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吹面不寒杨柳风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
密雨 密 地像 斜牛 织毛 着, 像 花 针 , 像 细 丝 ,
…
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 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 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 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 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 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 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 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 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 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 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
写作背景 在193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 初中国文课本》第四册中,即选录了《春》 这篇散文。这大约是目前所见到的本文最早 的出处。朱自清1928年曾在《那里走》一 文中表示自己要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在 那一时期前后的其他作品中,也确是反映了 这种消极思想倾向。但《春》这篇文章的基 调是积极进取的。所以,估计这篇作品的写 作时间,是在1930年到1937年之间。
和谐悦耳(鸟鸣、笛声、(听觉) 轻风流水)
《春》教学设计(2课时)
《春》名师教案教学建议:本文是初中语文第一课,本阶段学生容易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情境,因此朗读对他们来说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一步。
本课的朗读可以分几个层级进行,一是初步感知的朗读,二是投入感情的朗读,三是在思考理解基础上的朗读。
可以找名家朗读的录音,给学生示范。
要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大声朗读,读出美感,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韵味,体会文辞的优美。
另外每个段落要分层赏析,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将精美的语言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虽然在小学已经接受了朗读训练,但朗读水平仍然参差不齐,有种种缺陷和不良习惯,有待在教学中加以改进。
本课的朗读教学应当从基础训练入手。
端正朗读态度,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目标:1.了解朱自清生平,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3.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连读。
4.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5.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春之美景,把握重音、连读。
(重点)2.赏析优美语句,揣摩品味语言,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朱自清生平,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3.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连读。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春天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古人就用很多美丽的诗句来描写春天,比如杜甫的《绝句》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那么朱自清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迎接春天的呢?他又会怎样描写春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中的第一篇课文《春》。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在扬州长大,故自称“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族战士。
初中语文《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教学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精读法,摘录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展示春天图片写春名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简介作者自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
他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五四”初期开始创作新诗,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创作,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著名散文有《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等。
《春》大致写于1928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末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检查预习一、给下列的字注音蓑(suō)酝酿(y ùn niàng) 应和(yìnghè) 嘹亮(liáo)涨zhǎng zhàng 薄bó báo 晕yùn yūn 藏cáng zàng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春第一、二课时ppt.ppt刘素芹
2016/9/22
迎春图
2016/9/22
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 这一幅由景及人, 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 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 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 擞抖擞 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 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 希望。
春
借景抒情的散文
朱自清
2016/9/22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 散文代表作有:《绿》、 《春》、《荷塘月色》、 《背影》等。
检查预习
2016/9/22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水涨 (zhǎng) 应和(yì nhè) 黄晕 (yÙn) 薄(báo)烟 捉迷藏(cáng) 宛转(zhuǎn) 散(sàn)在草丛里
春 风 图
2016/9/22
作者从哪些感觉来写春风?
写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触觉 和煦、轻柔
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触觉 芳香 鸟鸣、清风流水、短笛声 听觉 悦耳 鸟儿、牧童、短笛、牛 视觉 悦目
春雨图
2016/9/22
•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 面写?
一下就是三两天 -----绵长 正面
读准字音: 朗润 钻出 嫩绿 眨眼 酝酿
2016/9/22
lǎng zuān nân zhǎ yùnniàng
鸟巢 宛转 蓑衣 稀疏 抖擞精神
cháo wǎn suō shū sǒu
2016/9/22
春
2016/9/22
1、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 2、把握好情感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春花图
第1课《春》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
赏读,品味语言。
4.“嫩嫩的”“绿绿的”,本该放在春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 句末呢?
作者将其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起突出强 调作用,强调初生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 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赏读,品味语言。
5.“坐着,躺着,......”这句话里连用了几个 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处连用“坐”、“躺”、“打”、“踢”、 “跑”、“捉”,六个动词,是儿童在草地上嬉戏 的情景,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春草给人带来的欢乐, 也侧面写出了春草的可爱。
【艸部】春,推也。会意。
——《说文解字》许慎
“春”的本义原为“春阳抚照,万物滋荣”,后来便以“春”作为一 年四季的第一季名。又表示“生机”和“生意”。
字:春 字体:行书 字迹:墨迹 书家:王羲之 作品:《圣教序》
看到“春”,我好像看
到了
,好像
听到了
,不禁想
到了
,我感受到了
春的
。
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参加五四运动。 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 《诗》月刊,倡导新诗。 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 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1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 《伦敦杂记》。 1932年归国,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一二·九”运动中,他同学生一道上街游行。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大教授。 1948年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于北平,年仅50岁。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 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 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春》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字词,体会形象,把握感情
温馨提示:1、充分预习,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
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学习重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
1、文章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呢?看看哪个填的准确又工整。
《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后改为自清,字______。
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_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你能把下面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并准确的读出来吗?赶快行动吧,亲爱的同学们!
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
宛.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
薄.烟()朗润.()捉迷藏.()仿佛.()
稀疏.()鸟巢.()
3、解释字词
欣欣然:朗润:
吹面不寒杨柳风:
酝酿:黄晕:
一年之计在于春: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卖弄:抖擞:
二、自主合作,相互探究
1、数一数《春》这篇文章共有几段呢?聪明的你想想朱自清描写了春天的几种代表性的事物呢?展现了几幅图画?可能的话请给这几幅图画配上相应的古诗吧!
2、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卷春的画图,是一曲春的赞歌”。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写几句。
《春》是
《春》是
3、《春》对春天的到来,表达了怎样的感觉?
三巩固加深:
1.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
①“____ 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3.“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一句描写的是________,表现了它的____ ____。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________的意思,“仿佛”能否删除?理由___ _。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闲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抓住了春天里花___的特点。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写花的,其特点是。
(3)、“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作者通过,使描述更加。
(4)、文中写蜜蜂“闹”、蝴蝶“飞来飞去”是用来衬托。
(5)、文中写野花,主要写它的和。
6、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呀的”是因为什么?()A、野花多,让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B、野花多,而且有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C、阳光照射下,明丽的花会反光,就使人产生像眼睛像星星的感觉
D、野花的颜色明丽、丰富,再有阳光的照射
7、这段文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图景?。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完后你有什么感想?又有哪些收获?请写在下面吧,好吧?
课题:《春》第二课时
温馨提示:1、认真思考,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并完成学案内容
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揣摩作者对春天美好事物的塑造描写的思路,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
2、感受文章的诗画意境,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美好的情操。
学习重点:写景的组织与安排
导学过程:
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
温馨提示:
1、读音正确,声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二、课文写春天可以按春、春、春分成三部分。
(每空填一字即可)
三、第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第二部分作者主要描绘了图、图、图、
图、图等几幅图画。
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小组合作交流,认真读相关段落,看哪组解决的最好)
1、春草图中作者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2、在写春花图时作者从高低结合、虚实结合、色味结合等这几方面全方位的介绍了春花,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吗?
高低结合:
虚实结合:
色味结合:
3、课文作者描画春风图主要是从人的感官入手来写的,分别是从___ __觉、_____觉、
_____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的。
第一个角度突出了春风的特点。
风本身是没有声音的,例如春草图中“风轻悄悄的”,但是在春风图中,风变成有声音的了,你能找出作者描写的风是由哪几种声音构成的春天交响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训练)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三自然段在书写时漏掉一句话“闭了眼,树上仿佛已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它应填的位置是()
A、“白的像雪”的后面。
B、“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的后面。
C、“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前面。
2、为下列字注出文中的读音:
①钻_____②藏_____③趟_____④佛_____
3、第一自然段描述春天景象,先总写,后分写。
A、“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B、“春山、春日”
4、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春草下述特征的词语()
①这温顺柔和的草,讨人喜欢。
②萌动的幼芽,破土而出。
③初生的春草带着娇柔的姿态。
④那美丽的色泽,纯净而又新鲜。
5、第二自然段如果加上一个小标题,应是《》,写出了小草的、、和长势。
6、第二自然段的后两句,写人的活动和人的感觉,其作用是()
A、让人感受到春草的柔软可爱。
B、借风衬草,借人写草。
C、反衬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可爱。
7、第三自然段描绘了一幅争奇斗艳的画面,首句写花儿竞放,二句写,三句写,四句写花间之闹,五句写遍地野花的品种、神态。
8、这段共用了下列哪组的修辞方法?
A、比喻拟人借代引用
B、拟人比喻排比夸张
C、比喻夸张排比引用
D、拟人借代比喻夸张
拓展阅读,巩固提升
1、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来写?
2、课文最后作者用三个比喻分别写出了春的、、
请默写下来:
春天像
春天像
春天像
3、本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至少找两种哦!)
课后反思,促进发展
这节课学完后你又有什么感想?又有哪些收获?请写在下面,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