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我们的”日本观“
我眼中的日本
我眼中的日本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是从小学的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到日本这个国家的。
对日本文化的最初印象来自于九一八事变,八年的抗日战争,很多人一开始对日本都是抱有偏见的吧。
我们无法去改变历史,也无法只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里看它的未来。
其实在理解日本之后,很多观念会变得很不一样,即使最初是带着偏见看这个国度的。
日本文化中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很学习的地方。
印象最深的是日本的移植能力。
与很多国家不同,日本在学习借鉴别国制度文化时,是完全的移植,虽然在以后的发展中,会有些许改变,但是这种移植在日本的文化中根深蒂固。
我们可以从日本的历史中看到这一点,大和民族统一日本后,不仅吸取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开始吸取中国的政治制度,特别在推古朝改革进程中,以圣德太子为首的改革派精心研究中国经典,博采从中国和朝鲜传入的各种先进思想和文化,尤其是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更是兼取中国法、儒、墨及佛家等思想,结合日本具体情况制定的。
在大化革新中,孝德天皇则仿照唐代官制,全面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从而把日本社会推进到法制完备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可以说,日本进入封建社会完全得益于中国的制度。
日本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进程中,则得益于对西方国家制度的移植。
日本这种彻底移植的能力让它迅速地成为世界强国。
另一方面,日本之所以完全移植成功,在于它对旧文化的摒弃。
说实话,移植觉得日本文化中存在着一种狠劲,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狠狠心,就什么都有了。
日本的武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日本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饮食文化。
日本菜肴虽不讲究吃出什么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说日本菜肴是用眼睛吃的。
吃日本料理,先不说它的味道,只是看,就能让人觉得满足。
中国有个成语说“秀色可餐”,形容女子,这里用来形容日本的饮食也不为过,恰到好处。
日本饮食中,生鲜海味占了大部分。
这应该和日本海岸线绵长有很大关系,地理环境造就的日本饮食是世界不可多得的文化。
我对日本的看法
我对日本的看法对日本的感觉可能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可以说是对日本没什么多大好感的。
在我小时候和家人看的最多的就是抗日战争片,从小我就特别痛恨日本人,直到我懂事了,在小学学了历史,对日本人更是痛恨到了极点,我甚至不明白为什么日本人会那么做,若是自己的国家他们会做出那么残忍的事吗?什么屠杀,强暴,什么三光政策,真该死,我曾一度做梦都在骂小日本鬼。
特别是前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更加剧了我对日本的不满,本来在若干年前他们如此残害我们国家老百姓就已经很惨剧人寰了,现在还来和我们国家争领土并且某些右翼分子还不承认那些不堪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人,心里就更加排斥和厌恶日本了。
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抵制日货,看到日本汽车就想上前去扎个稀巴烂,当然这些也纯属开玩笑。
反正那段时间,每天都和小伙伴默默地高喊着“钓鱼岛是中国的,日本也是中国的”口号,心里想着日本有多么罪不可赦,有多么不可饶恕,那时候别提能有多亢奋就有多亢奋了!但是,随之时间的推移,等我真的长大了,对所有的事情更加了解后我的看法开始有了变化,我不在一味的漫骂日本人,也不在对日本人存有偏见,而是尽量用平常心去看代,我发现我们对部分日本人应该原谅。
有不少人是无知的(或者说是无辜的),因为他们的国家有一些顽固不化的人不会也不想让他们的子孙知道他们当年的罪行,他们想修改教科书,想篡改历史,想否认一切。
不可能,我们不会让他们这样做的。
紧接着,日本动漫的火爆和全国各地的动漫展开始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我的一部分对日本不满的理念更加随之动摇,对日本的看法也变得不那么偏激,甚至在学习了一些日本的文化之后,反而还觉得日本确实是一个蛮不错的国家,对它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我看来,日本是一个令人纠结的国家,一个我们不愿意爱,不能爱,不可以爱的国家,因为他令我们一出生就背上沉重的十字架,但是抛开历史的十字架你会发现这个小小的国家的不同与美好,你会发现它是一个拥有樱花般凄美文化的国家,它是一个拥有武士刀般锋利思想的国家,它是一个特别注重礼仪的国家。
中日两国文化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中日两国文化价值观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日两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日两国的文化特征各不相同。
为了更好地促进两国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本文将对中日两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
一、集体与个人集体与个人的差异是中日文化中最显著的一个方面。
在日本文化中,集体的观念非常强烈,个人的利益往往被放在更高的位置上。
这种文化价值观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在家庭、公司和社会等层面上。
在家庭中,日本人注重家族的延续,子女往往要顺从父母的决定。
在公司中,团队意识被强化,个人的竞争意识相对较低。
在社会中,人们强调尊重他人的意愿并追求和谐,个人的利益往往被牺牲。
相比之下,在中国文化中个人的价值观念更为突出。
中国人普遍注重个体的自由、尊严和尊重个体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社会与家庭中也更多地强调个人的利益和需求。
不过,这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在近些年来已经出现了一些改变,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集体与社会利益的重要性,并在很多方面予以了实践和体现。
二、时间观念中日两国的时间观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日本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非常注重时间的效率和规划。
在日本人的思维中,谁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时间,谁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他们非常注重时间秩序和时间的节约,追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念则更加灵活和弹性化,注重把握时机和机遇,追求的是人生的自由和更多的体验。
中国人常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反映了这种价值观,但他们对待时间的态度相对比较随意,并不太注重时间的规划和严格管理。
三、态度和信仰中日两国的文化价值观还体现在了宗教信仰和态度上。
在日本文化中,佛教和神道教是非常深入人心的宗教信仰。
佛教强调“瞑想禅定”的修炼,让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神道教主张崇拜祖先和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种信仰渗透到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人际关系、孝道和环保意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台湾人的日本观
台湾人的日本观英华论坛如果你讨厌一样东西,就先考虑赶走它或躲开它,若都不行,你就应该去了解它“显象”和“意象”日本友人宫本先生说:“难道会日语就可以承担中日间的外事重任吗?”我一听,立刻诚恳地请教,愿听下文。
他说:日本人在和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非常注重礼貌,绝对不会说出拒绝或不满的话,也不会流露出不满意的表情,所以用“显象”和“意象”两种方式同时表达。
“显象”是看得见听得见,注重礼貌,但并非真正的心意,而“意象”才是真正的心意,但需要对方去领悟体会。
例如,―个人到店里挑了很多衣服试穿都不满意,店员会很礼貌地鞠躬,愧疚地说,“实在对不起,没有适合您的衣服,浪费您好长时间,希望您下次再来,谢谢您。
”这是显象的表达。
其实,他的意象是在说:“你这个人真没教养,也不先搞清楚自己尺寸看准了再试穿I”通常日本人都会立刻领悟店员的真正心意,但外国人即使懂日语,若不跟日本人交往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无法领悟出对方的意象的。
其中内涵就更精致、深奥和复杂了,绝非只通日语而不了解日本文化、历史、国情而有经验的人能领捂到的。
台湾懂日语的很多,也正因为如此,而疏忽了去了解日本文化、习惯和交往艺术。
我问他:“那你现在跟我谈的这些是显象还是意象?”他说:“我们不是在交涉,是在探讨问题,所以谈的是真相。
”我摇了摇头:“现象、意象,又来个真相,你们日本人真烦!”宫本微笑却冷静地说:“ 不要忘了20年前我对你说的话。
”我这才忆起20年前与他认识的情形及他说的话。
我和一般外省子弟一样,耳闻上一代叙述目睹日本侵华之残暴,对日本人有很深的仇恨和反感。
1972年2月春节期间,一个研究世界民族习性的机构,派了一组人来台湾参观中国人过年的情景,请我当向导。
他们不看热闹的地方,偏要看一个偏远的小乡镇过年的情形。
一行人除了宫本外都是欧美人,而宫本会讲中国话,我也进修过一个学期的日语,所以我们两人较谈得来。
有一天在风景区看到游客到处乱丢的垃圾(可能过年期间没人收拾),一位德国小姐说,“有份资料说,在公园内如果一位日本妈妈看到孩子拿着垃圾,会说:“过来把它收好,不要把我们的公园搞脏了。
从选修课问卷调查看大学生日本观
从选修课问卷调查看大学生日本观摘要:本文利用开放式问卷方式,对全院选修日语课学生的日本观进行了考察,发现大多数90后大学生对日本的态度比较复杂,肯定优点却内心厌恶。
本文对这种现象作了初步分析,并探讨如何在选修课教学中适应这种状况,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日语选修课;问卷调查;大学生;日本观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98-01辽宁何氏医学院自2008年开始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开设日语选修课,几年来教学效果良好,讲授日语基础知识,介绍日本文化,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设置授课内容,我们在2012年的两个学期对选修日语课程的2011级和2012级学生做了开放式问卷调查,问卷题目为“1.你为什么选修日语课?2.谈谈你心目中的日本。
”调查调查人数240人(4月份80人,11月份150人),回收有效问卷213份(3月份72份,11月份141份),回收率为92.6%(3月份为90%,11月份为94%)。
调查对象包括床医学、护理学、眼视光学、公共事业管理、医学影像学、艺术设计、药学、市场营销学、应用心理学、动画、广告学、生物医学工程等12个专业选修日语课的学生。
从这几年调查的数据对比中,我们发现几个有趣的现象。
一、大部门学生对日本有某些方面的肯定在这次调查中,明确表示喜欢日本和对日本有相对较好印象的共计153份,占全部有效问卷的71.83%。
其中去过日本短期旅行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1.41%;想要去日本旅行、留学、生活的共计19人,占总人数的8.92%;对日本喜爱的63人,占29.58%;对日本有较好印象但心中厌恶的90人,占42.25%;对日本非常厌恶的有60人,占28.17%。
在对日本的肯定方面,有一下几个特点:1.90后的中国大学生非常喜欢日本动漫在调查问卷和结课论文中,171名学生明确提到喜欢日本的动漫或者以日本动漫作为论文主题,从现在比较风靡的《火影忍者》、《海贼王》、《死神》到宫崎骏的经典作品《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龙猫》屡屡出现在问卷和论文中。
中国人要怎么样看日本?
第42篇-中国人要怎么样看日本?方峰锋近有一位警察朋友发信息给我,其大意是,“关注日本往往是很危险的,你看看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小心戴‘高帽子’(‘文革’用语)!”虽是诙谐玩笑之言,却让人不禁伏案沉思!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其它的方面,中国人是可以选择的,但邻邦却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中日关系,是无法回避而又极其敏感之关系。
事实上,历史上的中国曾是日本的老师之一,日本的语言、历史与文化都深受中国汉文化之影响。
唯到了近代,日本选择了学习西方的道路,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实现了国家之转型,当时的日本选用了中国启蒙作家魏源的著作《海国图志》作为全民读本,这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全面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政制、经济等等的图书,此著作轰动了当时的日本;而这部著作在当时的中国只有三五个读者。
学贯中西的魏源一生未受晚清政府之重用。
当时的“天朝上国”采用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此举直接导致了中国落后西方100年,也导致了当时的八国联军集体攻打中国晚清。
此后,日本全面侵华并和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人陷入的是割地赔款的黑暗深渊!成功转型后的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之一,也是亚洲唯一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公民国家。
中国近代的风云人物大多和日本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在中国启蒙作家梁启超发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是当时的日本为其提供政治避难;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是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的;护国大将军蔡锷与中国文坛先驱中华民族的“民族魂”鲁迅先生是在日本留学的……二战后第一个真正有意改善中日关系的日本政治家,是田中角荣先生。
正是田中角荣访华之后,中日关系开启了新的一页。
尤其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向日本学习,而日本则将一些科学技术输入中国大陆。
日本在很多领域是世界一流的,甚至超过美国:比如日本的数码相机制造技术世界第一,其它西方国家(包括美国)也都从日本进口的;比如日本的造船工业世界第一,日本是世界上出口船舶最多的国家,全世界船舶出口量的一半出自日本;比如日本的芯片制造技术遥遥领先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芯片很多是从日本进口的。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感悟分享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感悟分享
日本古来以来一直被立国神谕精神所长期指导,定义了日本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方向,但也在近代的有集体斗争中,日本将统治体制从古老的制度转变到现代的体系,以实现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其中以维护多元文化以及尊重他者为基础的新日本的心态可谓一个新的历史呈现。
日本的多元文化包括各种历史、文化、宗教等融合,是多元文化艺术在日本的具体表现;而尊重他者则是根据个人认知,排除歧视思维,当面对不同文化时,深刻了解自身文化的优良功能、原则以及使用方式,维护他者文化存在感,避免他国把自己文化按照自己标准定义,而出现傲慢态度。
在构建新日本的过程中,转变传统观念,推进多元文化以及现代化升级,解决社会的残疾数量的减少,推动民主人权文化的发展,以及培养国内外人们的文化交流,进行日本社会的开放式沟通,这些都是日本新时期的关键点,所以,要构建新日本,积极探索发展多元文化和尊重他者的大同文化、推进现代民主文明和节俭文化的进步,是新日本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行程,它是日本新时代的基石。
回顾日本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历史上取得真正成功的改革,本质上都是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和敬畏历史的,认真研究、分析和利用历史学习成果,汲取非凡的教训,以来据实施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政策,而新日本正是以这种思想为核心,来维护并实现多元文化和尊重他者文化的共同进步,让历史重演,走向新的日本新社会。
周作人之日本文化观
周作人之日本文化观胡令远“像周作人先生那样能赏识日本的真正文化的,可有几人吗?”[(1)]这是胡适在1921年的日记中对中国众多留学生的评价。
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可见并非虚誉而是由衷的赞赏。
的确,若从学术的视角,周作人以其长期的体察和坚实的研究,对于日本文化发表过不少只眼独具的中肯意见。
即使在今天,这些意见仍具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地,周作人对于日本文化的研究,从时间上分为解放前后两大部分。
《古事记》、《浮世澡堂》、《日本狂言选》等为其建国后所译日本名著的主要成绩,另尚有散见的一些单篇译品和研究文章。
就总体而言,这一时期是以译介为主,研究性的意见较少,但由其译著的序跋等,仍可略窥旧日风采。
以1935年连续所写《日本管窥》、《日本的衣食住》(即“日本管窥”系列之二)、《日本管窥之三》为过渡,1937年的《日本管窥之四》为标志,是解放前周作人关于日本文化之认识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
不言而喻,其原因是以中日关系的日趋紧张为背景的。
其于1940年底所写《日本之再认识》,虽系作者“事敌”后的奉命之作,但在内容上仍“率由旧章”--乃前述“管窥”4篇结论的再次确认与强调。
上述“管窥”系列,其实是周作人对前此自己关于日本文化认识的深刻反思。
以往的结论与日本的现实不是相吻合而恰恰相悖反,因而对这种结论产生怀疑,陷入矛盾失望。
而于困惑中另辟蹊径、转目光探寻日本文化的别一层面,以求得日本对华行动之文化上的解释,这也是十分自然的。
首先,在研究范围上,周作人反省道:“要了解别国的文化可是甚不容易的事。
以前我说文化大抵只以学术艺文为限,现在觉得这是不对的。
学术艺文固然是文化的最高代表,而低的部分在社会上却很有势力。
少数人的思想虽是合理,而多数人却也就是实力。
所以我们对于文化似乎不能够单以文人学者为对象,更得放大范围来看才是。
”[(2)]显然,周作人以往主要是以文人学者的“纯文化”为研究对象的。
这种层次的文化研究于了解整个国民无多大用处。
对日本的看法日文范文一篇关于对日本印象的日语作文
对日本的看法日文范文一篇关于对日本印象的日语作文わが目の日本日本といえば、アニメ产业はまず头の中に浮かべました、子供时代から、いろいろ日本制の动画を见ました、仆の印象中の日本、绮丽で向上の国でした、でも、すべて仆の妄想でした、日本は决してああいうのではありません、仆は単纯すぎました、先周、仆と母二人で日本へ行きました、绮丽だだけではありません、交差点をかけるとき、一人、一人とはしました。
わが国と比べれば、これは理想的国ではありませんか。
この国の性格も行为も、ただ向上でもありません、世界で一番の积极な民族といいますでも言い过ぎません、仆も日本を手元にして勉强します。
那个被强制弄成简单字了,上传的图是原文下次还有什么,找我就是,多快好省给你写出来,众所周知,日本和我国在历史上有很深的渊源,有这不可磨灭的仇恨,但是并不是所有日本人,所有日本的产物都是坏的,要抱着理智的心态去理解那些想要了解日本文化的人,在文化上(非不理智的)是没有国度的障碍和仇恨的。
我们正要汲取日本好的方面用来提升自己,但也不能忘了自己是中国人!换句话说,只要立场不变,也就是说自己还是骨子里的中华儿女,学哪国的文化都是不应该反对的(前提是正面的)无论是日语,还是中文,它们都是以汉字为语言框架的,而且在这一框架之中,每一个字形的出现都是通过生动的图像而完成的,这里不仅传达了具体的意义,而且还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直诉视觉的机会。
对于把中文当作母语的人来说,当他的目光被日语中的假名所吸引,或者被那种淡化汉字以后所呈现的简单笔划所困惑的时候,日语假名似乎就不仅是一个语法上的存在,而是变成了为视觉服务的一种印象缓冲剂。
假名是汉字的偏旁,而且它每一次单薄的笔划漫游在汉字当中,有时就像沙漠中的绿洲一样。
作为一个图像的存在,汉字的形象是饱满的,它充斥了意义的空间,像一处深深的水潭,看不到水底。
汉字赋予人的想像力是丰富的,但同时,凡是都以表形作为企图的内部扩张有时却令人疲劳。
调查显示千名中国青年的日本观 情感上拒绝,理性上认同
业的张莹认为,“ 历史总会遗留一些问题 ,
没 有 悬 念 ,6 .5 的参 访 者 选 择 了 我 们没有 必要 纠结 于这些 问题 ,更 不应该 77 %
” 地 区 的样 本 量 所 占 比重 分 别 为 1 .9 、 “ 日历 史 问题 ” 65 % 中 。那 么 ,首 先 想 到 历 史 以激进 的态度 去 面 对 。 山东 大学 研 究生
调查显示千名 中国青年的 日本观
情 感上 拒 绝 ,理 性 上认 同
在 中 日关 系的多事之 秋进行的这一调查 , 显示 出一些 耐人 寻味的结果 , 也许 , 中国人看 日本 , 并非我们想象 中那么 “ 愤青 ”
文 I 小康》记者 张旭
2 O
立情绪 因撞船事件和钓鱼 岛领 土争议而
答 “ 是 否 知 道 E本 曾为 中 国提 供 ‘ 调 查 的部 分 参 访 者 也 表 示 首 先 会想 到 1 您 l 官 3
您的年龄
本 O A 援建 的 ,很 多人 可能就 不 知 道 。 不是 把我 们 当成接 受施 舍的 国家 了? ” D ” 周 健 新 提 到 的 O A, 即 “ 方 发 D 官 “ D 没 有 让 我 减 少对 日本 的 负 面 O A
展 援 助 ” ( A: O ia ee p n 感 觉 ” OD fc lD vl met i o ,曾经 在 日企 工 作 过两 年 的 刘希 鹏 A stne ,是 日本 官 方 机 构 对 发 展 中 说 ,“ 1本 端 正历 史 态度 之 前 ,我 对 日 siac ) s 在3 国家 实 施 的 有 偿 和 无 偿 的 经 济 、技 术 援 本 的 看 法 不 会 有 什 么 改 变 。我 感 觉 日本 助 。 自 18 90年对 华 O A 启 动 至 20 年 人 很 虚 伪 ,所 以 就 算 他 们 做 了好 事 ,也 D 08 援 助停 止 , 日、 中两 国政 府 签 署 的 O 不一定是出于好心。 DA ”刘希鹏表示,提到
论日语专业学生与非日语专业学生的日本观心理差异
肯定 和赞许 的 , 比如 :l 的 民族 精神 、 E本 日本 的经 济 实力 、 日
本 的尖 端科学 技术 如 电器 工业 、 日本 的文化尤 其是 动 漫画 文 化等等 。当然 , 使不 同专业 的学生基 本保持 相 似的 观点是 能 与我们 的生长 环境 , 生长 时期 , 中小 学教 育 , 会教 育 等方 面 社 是 分不 开 的 , 以说 学 生的对 日观点 是特定 的历史 产物 。 可
首先 , 反 日情 绪方 面 , 类专业 的学生 基本 一 致 政府 在 对 待历 史 问题 上 的 暖 昧
态 度 所 致 在 问 卷 采 访 中 , 到 E本 的 问 题 , 大 多 数 的 学 提 t 绝
生 首先想 起 的是 日本 曾经 对 我们 发 动 的侵 略 战争 造 成 的创 伤, 日本 帝 国主义对 我 国 的侵 略 可 以追 溯 到 1 9 8 4年 甲午 战
0 引 言 . 由于 日本在 上世 纪对我 国进行 了侵 略战争 , 由于 中国 且 中学历史 的教育 , 遍 的大学生 对于 日本都建 立起 了一个 深 普
恶痛绝 的印象 , 恨 其对 我 中华 造 成 过 的血 泪 屈辱 史 , 怒 痛 愤 其 近 年 来 故 意 扭 曲 历 史 , 改 日本 中 学 生 教 科 书 , 就 二 战 篡 不 二
争, 及其 后 的九一八 事变 侵 占东 北 , 卢沟 桥 事变 后 的全 面 侵
略 , 到 14 直 9 5年 日本 投 降 , 这段 5 O余 年 的侵 略历 史 基本 现 在 的大学生 都有 比较深 入 的 了解 ; 时 , 学生 对 当代 日本 同 大 政府篡 改教 科书 , 承认 侵 略战 争 和 不 给予 道歉 和 赔偿 , 不 首 相频频 参拜靖 国神 社 , 钓鱼 岛主权 问题等 现代 中 日矛 盾也 略
日本人的人情观
2004年第3期总第180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LanguagesandTheirTeaching2004,N03SerialNo180日本人的人情观刘金钊(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02)摘要:r羲理J和r人情j是规范日本社会人际关系的两大要素。
本文以13本人现代社会生活为中心,通过大量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具体事例,重点分析了13本人的“知恩图报”的思想观念和维系人际关系的人情观。
这对加强我们与日本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人际交流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r羲理j;FA.情J;r忠孝J;r恩返LJAbstract:“Yili,’肌d“Renqing”f旺thetwomainrulesthatguidepeople’sbehaviorinthesocietyofJapan.FocusingthemodemJapaneselife,IanalyzetheJapaneseidea“Repayforother’skindness”andtheirphilosophythatmaintaintherelationshipamongstpeoplethroughlargeamountofexamplesboth:indailyandatwork.ThishelpsushavebetterunderstandingofJapaneseandgetbetteralongwiththem.Keywords:Yili,Renqing,Loyalty,Repay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38(2004)03—0036—03引言常常听到和日本人有些交往的人评论说:“日本人缺乏人情味”、“日本人小气”等等。
笔者认为,这种武断的评论对日本人来说实在是有失公平。
其实,一些人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因为对中国和日本之问的文化差异缺乏深入的了解。
有例为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日本人也是非常通情重义的,甚至在许多方面远远超过我们中国人,只不过其思维观念和表现形式与我们中国人不同罢了。
我的日本印象主要内容
我的日本印象主要内容
日本印象:
1. 自古以来,日本一直是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国家。
它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拥有众多古迹、古村落、温馨可爱的街道,这些都让日本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众多主题。
2. 日本著名的文化让全世界瞩目,例如丰富多彩的樱花节、传统的日式料理、古老的佛教和浓浓的日本风情等等。
3. 日本是不同文化融合的地方,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在日本,你会发现中国的藏书、建筑和石头大桥,以及埃及的大楼。
4. 日本的文化也很开放,日本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国家。
日本人热情友好、有礼貌,很容易就可以和他们相处。
5. 日本有着著名的特色,例如日本料理、温泉、动漫、游戏和二次元文化等,这些都让世界瞩目日本乃至东亚,日本也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关注。
6. 日本的自然环境保护得很好,从城市美丽的景色到静谧的山林,再到白雪皑皑的滑雪胜地,这一切都令人惊叹不已。
7. 日本的交通便利,从大城市的地铁系统到小城镇的高速公路,都能让你尽情体验旅行的乐趣。
8. 日本人在节俭方面也是表现出色,他们乐于分享,不会浪费资源,对待生态环境也很有责任感。
9. 日本人也很勤劳,日常生活中,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尽全力去完成工作,这让外国人非常佩服。
10. 日本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从东京到关西,从白天到夜晚,都有惊艳的景色,能够让你目不暇接。
中国青年亲日与反日的背后
中国青年亲日与反日的背后作者:张旭来源:《小康》2010年第11期年轻人不会因为日本的问题而对其全面否定,也不会因为日本的长处而对其全面肯定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人对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又该如何看待青少年的“亲日”情结?带着由“当代中国青年的日本观”调查引出的这些问题,《小康》杂志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室主任吕耀东。
《小康》:在我们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参访者认为目前中国人在评价日本和日本人时带有偏激的民主主义情绪。
您对此有何评价?吕耀东:我们应该注重分析民族主义情绪的原因和性质。
我们的民主主义是被列强对中国的长期侵略激发出来的,可以说,中国的民主主义是被侵略民族的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我们自强,以免再受侵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民族主义并不完全是负面的。
日本也存在民族主义情绪,而且比我们更极端,比如日本右翼已经形成一股势力,而且前些时候还曾经攻击中国的旅游车,这样的事在中国有吗?事实上,日本民族主义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以前侵略过其他国家,日本由此获得了强者的民族自豪感,但是就性质而言,日本这种侵略民族的民族主义显然是错的。
《小康》: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存在“亲日”情结。
您对此有何评价?吕耀东:日本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年轻人看到日本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些方面,因此对日本产生好感,这是正常的。
以前日本的国际形象并不好,给人的印象多与战争中的残忍、野蛮有关。
为了摆脱负面形象,日本在文化外交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就曾经提出日本要进行“动漫外交”和“Kawai(日语“可爱”)外交”,而且也取得了一定成功。
但是,美化现实形象并不能掩盖历史,如果日本否定侵略,中国人在感情上肯定还是接受不了。
年轻人不会因为日本的问题而对其全面否定,也不会因为日本的长处而对其全面肯定。
我想年轻人还是有分辨能力的。
《小康》:总体而言,目前中国人对日本的信任程度并不高,您认为原因何在?吕耀东:我认为中国人对日本缺少信任,主要是还因为日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因何而发生?海贝尔曾经说过,人生就是学校。
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
这不禁令我深思。
黑格尔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这启发了我,要想清楚,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
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
在面对这种问题时,卡耐基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
这启发了我,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
在面对这种问题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审视一下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
问题的关键究竟为何?了解清楚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生活中,若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
迈克尔·F·斯特利曾经说过,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这句话语虽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联翩。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
有人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
这不禁令我深思。
要想清楚,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
笛卡儿曾经说过,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这句话语虽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联翩。
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
在面对这种问题时,一般来说,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到底应该如何实现。
现在,解决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的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问题的关键究竟为何?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因何而发生?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不要等待,时机永远不会恰到好处。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活化读后感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构筑新日本活化的关键在于不让历史重演。
和译本《愚斋东游日记》中的盛宣怀的日本观
和译本《愚斋东游日记》中的盛宣怀的日本观《愚斋东游日记》是盛宣怀在日本旅行时记录的一本日记,通过他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体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对日本的印象以及对日本文化的独特见解。
在他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日本的文化、风俗、语言、建筑等方面的认识和观察。
在这部日记中,盛宣怀对于日本的建筑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在日记中描述了日本建筑风格的优美和独特性,从而深刻地描绘了日本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
他认为,日本的建筑物造型和布局,具有和谐、整齐、简洁的特点,充满了自然美和哲学思考。
此外,盛宣怀在日记中也对于日本的语言、文学以及绘画、雕塑等艺术方面有着深入的体验和感受。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文化素养,赞扬了日本文学、绘画以及雕塑等艺术瑰宝的奇妙之处,认为它们能够表达日本独特的文化和哲学感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总之,盛宣怀在日记中对于日本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和认识,他以中华文化的角度去看待日本文化,是其所长,但也不忘华夏和日本的相通之处,可以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桥梁。
同时,在日记中,我们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精湛的文化素养和卓越的艺术鉴赏能力,这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和发扬的。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企业战略分析工具,其名字来源于其分析的四个层面即: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
下面,我们就来使用SWOT分析法对某公司进行分析。
Strengths(优势):首先要分析的是公司目前拥有的优势。
在这个层面,我们需要考虑公司的资源和实力、品牌价值、技术实力、团队资质等方面。
比如,公司人员素质高、技术优秀、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这些都是公司的优势。
Weaknesses(劣势):接下来,需要分析的是公司的劣势。
在这个层面,我们需要考虑公司的现有问题、短板、营销策略等方面。
比如,公司市场占有率低、品牌知名度不足、有待提高客户满意度等问题都是公司的劣势。
鲁迅的日本观1200字以上作文
鲁迅的日本观年级:初二字数:1200字以上体裁:应用文论点:鲁迅在日本人身上学到了有利于中国人的品质,作为一个真正的爱国斗士,他是只考虑自己民族的好坏,而不在乎其他国家的盛与衰,兴与亡的。
近年来,在形形色色的批判、污蔑鲁迅先生的言论中,最为犀利,也最为恶毒的一种是指责鲁迅一生,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从未骂过日本人,甚至还和日本友人密切来往,因此是所谓的“汉奸”云云。
更有甚者,将鲁迅的《提三义塔》中“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搬出来大做文章。
由此我们得到三个问题:1、鲁迅为什么很少骂日本人?2、鲁迅真的没有骂过日本人吗?如果有,那是怎样的一种骂?3、鲁迅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国人受辱之际,依然结交日本朋友?首先需要强调的是:鲁迅并没有理由不骂日本人。
先来分析鲁迅出国留学的原因:从《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不难看出:鲁迅对所谓的中医医道已经抱有很大偏见,他不愿再将人们的生命交付给毫无科学根据的迷信与药方,于是出国留学的目的十分明确:学习西医。
然而当时由于西洋各国大都路途遥远,路程耗费巨大,个人难以负担得起,而鲁迅正值家道中落,生计艰难,只有日本路途近,花费少,因而只好作此选择。
所以鲁迅去日本留学纯属无奈之举,并非心向往之。
再来看鲁迅日本留学时的经历:“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这是鲁迅初到仙台就学时的情景,“物以稀为贵”极含有讽刺意味,想必深明睿智的鲁迅也早就意识到,自己受到的优待背后,不是尊重,而是更加深刻民族歧视。
“‘你改悔罢!’……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
”“‘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日本学生公然挑衅是再明显不过的了,难道当时的鲁迅会无动于衷?一定不会,反而通过接连不断的对弱势种族的歧视,已经使鲁迅渐渐明白:救活几个垂死的病人,并不能挽救一个弱小、受人践踏的民族,使之强大,使之自由。
日本供水设施在更新
日本供水设施在更新
王国生
【期刊名称】《给水排水》
【年(卷),期】2004(30)7
【摘要】日本现有总人口数为12 700万人,供水人口为12 300万人(普及率96.8%);预计到2006年末总人口数最高峰时可达12 774万人,其后逐年减少,到2050年总人口数将为1亿人,而老龄人口数(65岁以上)却由2002年的17.4%上升到35.7%。
上述变化将引起供水设施需求的改变。
【总页数】1页(P96)
【作者】王国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21
【相关文献】
1.日本内生型社区更新体制及其形成机理——以东京谷中地区社区更新过程为例
2.吉林投130亿更新城市二次供水设施
3.日本:动力巨人的自我更新——更新我们的“日本观”
4.城市更新背景下站-城TO D模式与城市更新相关性探究——以日本为例
5.吉林省投130亿元更新城市二次供水设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21世纪商业评论第29期
Business Geography・国家穿越
年前,当迈克尔・波特发问“日本还有竞争力吗”之时,的确中国人的“日本观”已经发生了相当深刻的变化。
无疑,中日之间20年脉络的大变迁中,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一个上世纪80年代之日本形象在中国彻底消失,不可能再恢复,而由另一个“庞杂而可怕”的日本形象将其取代。
一个曾经以“阿信的故事”风靡中国的日本,一个以《排球女将》震撼中国的日本;一个以茶道和插花,以秩序和清洁而让中国人欣赏的日本,一个在战后废墟上,以“日本制造”而崛起,甚至挑战“美国世纪”,而让中国人佩服的日本,消失了。
对于在一场巨大的浩劫之后痛感自己落后、渴望复兴的中国而言,那些艰苦卓绝的创业努力令人赞赏,那种坚忍的民族精神,学习世界先进文明的心态以及成功崛起的道路,无疑是值得思考和学习的榜样,日本充分
六
文/袁卫东
展现了它所具有的历史坐标式的魅力和意义。
但仅仅十年之后,在中国凭借“世界工厂”式道路崛起的背景下,这一“共识的日本”就面目全非:中日之间充满血与火的历史隧道和争吵不休的现实被打通,双方在历史和价值观上相互“仇视”,强悍的民族主义被引燃。
一个与美国国家战略捆绑的日本,越来越被视为中国崛起道路上的“战略对手”。
在“大国崛起”与民族主义汹涌的今天,中国人的“日本观”要何去何从?这不能不令人思考与反省。
20多年来,对于一个从“通向莫斯科”的道路和内乱中猛醒的中国,他们看到的高度成功的日本,似乎提供了一种不用实施纯粹的“西方制度”,就能跻身拥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国家之列的可能。
在近代的“世仇”与战后“崛起”的神话之间,中国的“精英”们,曾韬光养晦地看到日本对于中国现代化的经济角色,强大的资本、技术、企业的好处,而搁置更深层
对于渴望复兴的中国,日本充分展现了它所具有的历史坐标式的魅力和意义。
更新我们的“日本观”
图/IC
101
第29期21世纪商业评论
的中日历史和价值观的东西。
实际上,对于中国的现代化选择而言,日本就是一面镜子,其中可以折射出中国对于“现代”的误读。
对于正在凭借“世界工厂”而在公司世界竞争力体系中兴起的中国,日本也是最可靠的标尺,能够衡量其高度和限度。
正如,日本模式中曾根深蒂固的强势政府操控,在一个“失落的十年”中,成为饱受批评的旧秩序,而在这之前却被中国“精英”一再解读为独特的日本竞争力的来源。
问题是当时为什么那样解读日本?因为,中国同样对国家力量主导现代化充满眷顾。
我们对于现代文明主流的价值观,大半是在经济利益的链条上和实用主义中一遍遍兜着圈子。
同样,在20多年的商业史上,中国企业界期许成为“中国的索尼”、“中国的盛田昭夫”之声曾不绝于耳。
但当索尼这样的标杆企业陷入危机,法国人卡洛斯・戈恩以“拯救者”的身份降临日产之时,当年之“日本偶像”早就被从公司的墙上摘下,换成了美国超级CEO杰克・韦尔奇,或者新经济英雄们“革命者”式的画像。
但问题是,为什么经历20年之久,中国公司最终并没有真正学习到“日本制造”成就的“精益制造”精神?反而在“比较优势”的“迷雾”中,甘愿在“中国式成本”的竞争力迷思之中“自慰”?
而在所谓“大国崛起”的环球“合唱”中,一个尴尬的事实是,“苦大仇深”的“中国制造”,依旧痛苦于无法步入产业和公司价值的“新世界”,依旧在“旧世界”之中挣扎,无法与“日本制造”所成就的世界级品牌高度比肩。
另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公司中国”依旧只能在大国的GDP盛宴中赢得世界的注目,其沉溺于对西方管理潮流“生吞活剥”的现实,所谓“中国式管理”虚妄无力的现实,都无法与日本公司崛起之时,其商业、管理思想和体系引起西方的震动与热忱的研究、学习浪潮比肩。
但曾经渴望创造历史的中国“精英”,为什么“求道”而不得道,“求法”而不得法?
我们可能在“实用主义”中走得太远,不求甚解,我们的困境也在于缺乏真正基于事实的探究,便沉溺于方法论的喧嚣,而且容易被流行的观念所俘获。
回到源头,对于“日本以及日本公司为什么能成就当年的高度”,我们的追问可能从来都没有那么一贯和深入,我们的答案可能迄今都似是而非。
正如,以消费电子行业为坐标,“中国制造”的困境,不仅在于国人一直“流行性”地认为当年日本人只是幸运地从美国实验室“窃取”了技术,不仅在于缺乏索尼井深大和盛田昭夫那样痴迷于产品和技术的标志性人物;而且也在于没有体察到企业成功背后的“灵魂”,如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那样,其公司经营受佛教的影响和浸润,最终将做企业视为服务全人类的修炼和“精进”。
而一手缔造京瓷和KDDI两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曾经“正心诚意”体悟和“身体力行”的公司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以及日本的古典思想,并不是什么MBA教材。
在一个所谓“失落的十年”之后,“复兴的日本”让中国人必须抛弃之前自认为日本时代已经终结的愚蠢的错觉,重新转向日本探求“未来之法”。
在那场危机中,整个日本最痛苦、最激烈的“文化融合”场所,典型如卡洛斯・戈恩治下的日产公司,英国人斯特林伯格最终接替出井伸之成为首席执行官的索尼,其间所经历的磨难和抉择,超过我们的想象,而日本人和日本公司新生的能力也再次让我们“震惊”。
对于重新发现日本的中国人而言,实质上以消费电子和汽车产业大公司,以“经济动物”来标定日本竞争力和价值的思维,已经毫无意义。
日本的确是一个巨大坐标。
真正对“美国世纪”的权力第一次发动挑战的是日本。
日本崛起在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中能够达到这样的深度:拥有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力量;文学、艺术和科学,多次赢得诺贝尔奖这样的世界性声誉;在最辉煌的时刻,日本杰出的知识分子曾代表东方与西方的思想大师进行东西方文明的伟大对话。
我们的“日本观”必须拥有这样宏大的历史和文明视野,而在细节式的探求时,不妨切记韩国文化学者李御宁探究日本时似乎卑微而实则深刻的发言:“我只想从小书包里拿出铅笔头和小学生常用的白色笔记本,当然还忘不了准备一块既软又好用的橡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