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

合集下载

2016年福建省高中各学科考查内容

2016年福建省高中各学科考查内容
化学
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
生物
生物1;生物2;生物3的1~3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政治
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
历史
必修1、必修2、必修3
地理
必修1、必修2、必修3,初中地理
2016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单科)各学科考查内容一览表
学科
考查内容
语文
必考内容:现代论述类文章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数学
除统计与概率外,必修和选修的所有内容
英语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说明所规定的内容
物理
物理1、物理2、选修3-1、选修3-2(含实验)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各学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各学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
会考各学科考试大纲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闽教考[2016]17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6.09.18
【实施日期】2016.09.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各学科考试大纲的通知
(闽教考〔2016〕17号)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教育局,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在促进我省高中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
1 / 1。

...2016福建高中会考科目

...2016福建高中会考科目

...2016福建高中会考科目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试行)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地理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突出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考核,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命题结合时代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地理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命题材料的选取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新情境的创设,落实能力目标的考核要求。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1.知识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与要求是指按照《2016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对知识的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3.情感目标与要求三维目标作为有机整体,主要通过知识为载体,综合地进行考查。

四、内容与要求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科目)学业基础会考考试的内容为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的内容。

2016数学三考试大纲

2016数学三考试大纲

2016数学三考试大纲2016年的数学三考试大纲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大陆地区高考数学科目的第三部分,即高等数学部分。

这一部分通常包含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2016年数学三考试大纲的详细内容:# 一、微积分1. 函数、极限与连续性- 函数的概念、性质- 极限的定义、性质和运算-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2. 导数与微分- 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物理意义- 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 高阶导数- 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微分的概念和运算3.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 泰勒公式- 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 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 函数图形的描绘4. 不定积分-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换元积分法- 分部积分法- 有理函数与三角函数的积分5. 定积分-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微积分基本定理-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中的应用6. 无穷级数- 数列的极限- 无穷级数的收敛性- 正项级数的收敛性判别法- 幂级数与函数的泰勒展开# 二、线性代数1. 向量空间- 向量的概念、线性组合、基与维数- 向量空间的定义与性质2. 矩阵- 矩阵的概念、运算- 矩阵的秩、逆矩阵- 特殊矩阵(如对角矩阵、单位矩阵等)3. 线性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高斯消元法、克拉默法则- 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4.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 特征多项式- 矩阵的对角化# 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念、运算- 概率的定义、性质- 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常见分布(如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等)3.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多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 边缘分布、条件分布4. 数理统计基础-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样本均值、方差、标准差- 参数估计(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 四、综合应用-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软件在数学问题求解中的应用2016年的数学三考试大纲强调了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16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试卷

2016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试卷

2016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016.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十三五”规划强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A.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B.不断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C.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D.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煤炭B.泥沙C.空气D.蒸馏水3.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A.Cl2B.NaClC.H2OD.NH34.每年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下列属于“禁止吸烟”标志的是()5.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A.2molO2B.标准状况下22.4LH2C.含N A个分子的O3D.1.8gH2O(摩尔质量为18g·mol-1)6.用红色激光笔照射下列物质,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碳酸钠溶液B.葡萄糖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D.硫酸铜溶液7.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Ag+Cl—H+ B.Na+、K+、NO3—C. Cu2+、NH4+、OH—D. H+OH —CO32-8.下列各组物质或微粒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 金刚石和石墨B. 11H和21HC. C2H6和C3H8D.正丁烷和异丁烷9.下列做法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A.烹调食物时,添加适量的料酒B.做馒头时,添加适量小苏打()做膨松剂C.为了增加菜肴的鲜度,可添加适量的味精D.为了使火腿肠颜色更加鲜艳,可多加一些亚硝酸盐10.实验室配置100ml0.1mol/L硫酸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 H2OB.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2+ = Fe2+ +CuC.硝酸溶液与碳酸钙反应:2H+ +CO32- = CO2↑+ H2O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 + SO42- = BaSO4↓12.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A.棉花B.玻璃C.不锈钢D.水泥13.日常生活中常涉及化学知识。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印发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印发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印发15日,省教育厅出台《我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对会考方式、考试范围、命题标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根据规定,实施基础会考新方案的起始年级为2006级普通高中学生,2004、2005级普通高中学生继续实施毕业会考制度。

两种方式:书面考试和操作考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普通高中,其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3科的书面考试,由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实施;未经登记注册的普通高中,必须组织学生参加语文、数学、外语3科全省学业基础会考。

届时,学业基础会考采取书面考试和操作考查两种方式。

书面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

其中,文科倾向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4科的全省基础会考;理科倾向的学生必须参加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4科的全省基础会考。

操作考查的项目为:通用技术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所有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参加4个项目的操作考查。

可考多次:同一科目取最高分数根据规定,学业基础会考的成绩评定采用等级制,其中书面考试科目按照A、B、C、D四个等第评定(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操作考查项目按照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评定。

学业基础会考每年组织2次,时间定在每年的1月初和6月中旬,每次开考10个科目。

学生必须获得某科目所有必修模块的学分后,才能申请参加该科目的学业基础会考。

学校必须在学生修习完成某科目所有必修模块,并进行了该科目的学分认定的基础上,方可组织学生参加该科目的学业基础会考。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多次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成绩按最高的一次记录。

省一级达标校也要参加会考在新课程实验阶段,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学校都必须组织学生参加全省学业基础会考,其中已被省教育厅批准的免于参加全省会考的省一级达标学校也不例外。

新方案明确,全省第一次学业基础会考定于2007年6月举行,开考科目为信息技术。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时代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知识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科教育价值。

三、考试目标要求历史学科学业基础会考要求测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以上测试目标不可分割、相互交融和相互渗透,力求三者兼顾。

1.知识与能力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线索。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

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人物和观点。

2.过程与方法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包括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历史学习中养成的历史使命感、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公民意识、科学精神和世界意识。

历史学科学业基础会考能力测试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管理办法(试行)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管理办法(试行)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管理方法〔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我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以下简称学业基础会考〕顺利实施,促进学业基础会考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为高中新课程实验服务,结合我省高中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高中会考工作实践,特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学业基础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其基本原则是科学、公正、准确、标准。

第三条学业基础会考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省高中会考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会考办〕及市、县〔区〕会考办负责具体管理与实施工作。

二学业基础会考机构与工作人员第四条省会考办为常设机构。

各市、县〔区〕成立相应的会考办,配备与会考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工作班子及考务、考籍管理工作人员。

学校应确定专人负责会考报名及考籍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学业基础会考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热爱会考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纪律。

专职工作人员如有直系亲属参加当年学业基础会考的应回避接触试卷、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兼职人员须无直系亲属参加当年学业基础会考。

第六条省及各市、县〔区〕会考办定期培训会考工作人员,使之熟悉考试业务,并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命题、审题和题库建设第七条学业基础会考中的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等10个科目的考试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命题〔包括制订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统一施考、统一评卷和评定成绩,其中思想政治实行开卷考试。

第八条学业基础会考考试科目的命题工作由省会考办负责组织实施,并协调有关部门提出命题原则、命题思路、命题质量与技术指标要求。

第九条省会考办负责组织编制普通高中各学科《学业基础会考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范围,规定各学科的知识、能力、方法及其要求,确定试卷结构,公布样题,作为会考命题依据。

第十条省会考办负责选聘命题人员,各学科命题组的成员由各地普通高中的骨干教师和从事教学研究的专职人员组成,命题组任务为命制试题、编制试卷、制订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考试大纲修订的说明2017年9月6日根据《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闽教基〔2016〕53号)文件精神和我省实际情况,现将2018年我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各学科考试大纲修订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本次大纲适用范围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我省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行14门科目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2015年、2016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仍执行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

为此,本次修订的各学科考试大纲是依据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进行,适用于2015年、2016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

针对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乃至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的各学科考试大纲将根据新的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另行修订公布。

二、大纲修订的组织过程为了使本次修订的高中会考大纲具有较好的延续性,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省普教室教研员和高中一线教师学科命题组长和部分优秀中学教师组成的“三结合”专家队伍在前期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于8月初在福州召开会议对2018年会考考试大纲进行了集中研讨和认真修订。

该方案还进一步征求了各地市各学科教研员和教师的意见,最终形成了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语文等10科考试大纲修订方案。

三、大纲修订的主要内容本次大纲修订在保持原有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对一些学科作了微调,具体变动及理由如下。

(一)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作微调考试内容与结构未作调整。

这些学科大纲经过去多年的使用与修订,能很好地反映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没有颁布的情况下,不作调整,只调整各学科考试大纲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以体现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

其他学科题型示例也作相应调整。

(二)政治学科调整时事考试内容调整时事考试时间为“2018年1月份考试为2017年1月至12月重大时事;2018年6月份考试为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重大时事。

2019年福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2019年福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2019年福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那么1、导向性原那么。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表达数学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那么。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那么。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实践性原那么。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数学的应用及其与社会的联系。

5、公平性原那么。

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表达公平性,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三】考试目标要求高中毕业会考数学科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1、知识知识要求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那么、公式、公理、定理。

基本技能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为深入推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和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 号)、《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和《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考试性质与原则1.考试性质。

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2.考试原则。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实行全面考核,引导学生认真修习国家规定课程,促进全面发展。

坚持自主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学会选择,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

坚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促进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与高校考试招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整体设计,积极稳妥推进,促进高中改进教学和高校科学选拔学生。

二、考试科目与类别1.考试科目。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和美术14 门。

2.考试类别。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

14 门科目均设置合格性考试。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6 门科目另外设置等级性考试。

三、考试内容与方式1.考试内容。

省教育厅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制定“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规定各科目命题原则、考试题型、试卷结构等。

合格性考试范围为各科目必修学分要求的内容,等级性考试范围为必修和选修I 的内容。

考试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内容,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做到题量适度、难易适当。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考试大纲——数学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考试大纲——数学

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数学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实践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数学的应用及其与社会的联系。

5.公平性原则。

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公平性,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三、考试目标要求高中毕业会考数学科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1.知识知识要求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

基本技能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注重对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试题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三、考试目标要求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业基础会考,以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作为重要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

四、考试内容(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也是作为普通高中学习内容与义务阶段学习内容相衔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前提。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传递的基本方法。

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2000。

1.信息获取⑴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⑶了解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⑷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⑸了解信息来源多样性的实际意义。

⑹能根据具体问题定位信息需求。

⑺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信息来源。

2016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

2016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

2016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3分,满分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实数中的无理数是()A.0.7B.12C.πD.-82.如图是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它的俯视图是()3.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与∠2的位置关系是()A.同位角B.内错角C.同旁内角D.对顶角4.下列算式中,结果等于a6的是()A.a4+a2B.a2+a2+a2C.a2·a3D.a2·a2·a25.不等式组x+1>0,x-3>0的解集是()A.x>-1B.x>3C.-1<x<3D.x<3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B.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2C.概率很小的事件不可能发生D.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一定为50次7.A、B是数轴上两点,线段AB上的点表示的数中,有互为相反数的是()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D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m,n)、B(2,-1)、C(-m,-n),则点D的坐标是()A.(-2,1)B.(-2,-1)C.(-1,-2)D.(-1,2)9.如图,以点O为圆心,半径为1的弧交坐标轴于A、B两点,点P是AB上一点(不与A、B重合),连接OP,设∠POB=α,则点P的坐标是()A.(sinα,sinα)B.(cosα,cosα)C.(cosα,sinα)D.(sinα,cosα)10.下表是某校合唱团成员的年龄分布:对于不同的x,下列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平均数、中位数 B.众数、中位数C.平均数、方差D.中位数、方差11.已知点A (-1,m )、B (1,m )、C (2,m+1)在同一个函数图象上,这个函数图象可以是 ( )12.下列选项中,能使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4x+c=0一定有实数根的是 ( )A.a>0B.a=0C.c>0D.c=0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13.分解因式:x 2-4= .14.若二次根式 x -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5.已知四个点的坐标分别是(-1,1)、(2,2)、(23,32)、(-5,-15),从中随机选取一个点,在反比例函数y=1x图象上的概率是 .16.如图所示的两段弧中,位于上方的弧半径为r 上,下方的弧半径为r 下,则r 上 r 下.(填“>”“=”或“<”)(第16题)(第18题)17.若x+y=10,xy=1,则x 3y+xy 3的值是 .18.如图,6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的网格,菱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菱形的一个角(∠O )为60°,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则tan ∠ABC 的值是 . 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90分) 19.(7分)计算:|-1|- 83+(-2016)0. 20.(7分)化简:a-b-(a+b)2a+b .21.(8分)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如图所示,其中AB=AD,BC=DC.求证:∠BAC=∠DAC.22.(8分)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某班去看演出,甲种票每张24元,乙种票每张18元.如果35名学生购票恰好用去750元,那么甲、乙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23.(10分)福州市2011~2015年常住人口数统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福州市常住人口数,2015年比2014年增加了万人;(2)与上一年相比,福州市常住人口数增加最多的年份是;(3)预测2016年福州市常住人口数大约为多少万人?请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说明理由.24.(12分)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M为AD的中点,连接BM、CM.(1)求证:BM=CM;(2)当☉O的半径为2时,求BM的长.25.(12分)如图,在△ABC中,AB=AC=1,BC=5-1,在AC边上截取AD=BC,连接BD.2(1)通过计算,判断AD2与AC·CD的大小关系;(2)求∠ABD的度数.26.(1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3,M是边CD上一点,将△ADM沿直线AM对折,得到△ANM.(1)当AN平分∠MAB时,求DM的长;(2)连接BN,当DM=1时,求△ABN的面积;(3)当射线BN交线段CD于点F时,求DF的最大值.27.(13分)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原点,顶点为A(h,k)(h≠0).(1)当h=1,k=2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抛物线y=tx2(t≠0)也经过点A,求a与t之间的关系式;(3)当点A在抛物线y=x2-x上,且-2≤h<1时,求a的取值范围.2016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一、选择题1.C【解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0.7、1是有限小数,-8是整数,都是有理数.2.C【解析】从该几何体的正上方观察,所得到的平面图形是由3个正方形组成,上层有2个,下层有1个,故选项C 中的图形符合题意.3.B【解析】∠1和∠2位于直线a、b之间,并且在直线c的两旁,符合内错角的定义.4.D【解析】a4与a2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a2+a2+a2=3a2;a2·a3=a2+3=a5;a2·a2·a2=a2+2+2=a6.5.B【解析】解不等式x+1>0,得x>-1,解不等式x-3>0,得x>3,故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6.A【解析】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P(A)<1;概率很小的事件也可能发生,只是发生的可能性小;投掷硬币事件是随机事件,不是确定性事件.7.B【解析】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异号或都为0.若线段AB上含有相反数,则原点必须在线段AB上.8.A【解析】因为A、C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所以B、D两点也关于原点对称,故点D的坐标是(-2,1).9.C【解析】过点P作PC⊥OB于点C.在Rt△POC中,PC=sinα·OP=sinα,OC=cosα·OP=cosα,则点P的坐标为(cosα,sinα).10.B【解析】根据题意,知x的取值范围为0≤x≤10,合唱团总人数为5+15+x+10-x=30.因此年龄14岁出现次数最多,故年龄的众数是14岁;将年龄按大小顺序排列,显然最中间的两个数是14岁、14岁,故年龄的中位数是14岁.所以随着x的变化,平均数和方差发生改变,而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不变.11.C【解析】由点A、B的坐标可知,当函数值取m时,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有两个,故选项A、B错误;由点B、C 的坐标可知,当自变量x增加1时,对应的函数值也增加1,故当x>0时,函数图象至少有一部分的走势是向上的,故选项D错误.12.D【解析】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可知,当16-4ac≥0且a≠0时,此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即ac≤4.故选项A、B、C错误,而c=0是满足题意的一种特殊情况.二、填空题13.(x+2)(x-2)【解析】多项式的结构符合平方差公式.原式=x2-22=(x+2)(x-2).14.x≥1【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当x-1≥0时,此二次根式有意义,即x≥1.15.12【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知,当点的横坐标乘以纵坐标的积等于1时,则该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点(23,32)、(-5,-15)在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上.根据概率公式可得,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概率为24,即12.16.< 【解析】当弧的弯曲度越大时,其所对应的圆的半径越小;反之,当弧的弯曲度越小时,其所对应的圆的半径越大.上方的弧弯曲度明显大于下方的弧,故r上<r下.17.98【解析】x3y+xy3=xy(x2+y2)=xy[(x+y)2-2xy)]=1×(102-2×1)=98.18.3【解析】如图所示,连接菱形的顶点CD、AD、AE.根据菱形的性质易知△ADE和△ABD是直角三角形.设小菱形的边长为1,故AD=DE2-AE2=22-12=3,tan∠ABC=ADBD =32.三、解答题19.【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原式=1-2+1 (4分) =0.(7分) 20.【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原式=a-b-(a+b) (3分)=a-b-a-b(6分) =-2b.(7分)2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在△ABC与△ADC中,AB=AD,(6分) BC=DC,AC=AC,∴△ABC≌△ADC, (7分) ∴∠BAC=∠DAC.(8分) 2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设甲种票买了x张,则乙种票买了(35-x)张.由题意,得24x+18(35-x)=750, (4分) 解得x=20, (6分) ∴35-x=15.(7分) 答:甲种票买了20张,乙种票买了15张.(8分) 2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7 (3分)(2)2014 (6分)(3)预测2016年福州市常住人口数大约为757万人.理由如下:从统计图可以看出,福州市常住人口每年增加的数量的众数为7万人,因此预测2016年福州市常住人口数大约为757万人.(理由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0分) 24.【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D,∴AB=CD.(3分) ∵点M为AD中点, (4分) ∴AM=DM, (5分) ∴BM=CM,∴BM=CM.(6分)(2)如图,连接OM、OB、OC.∵BM=CM,∴∠BOM=∠COM.(8分) ∵正方形ABCD内接于☉O,∴∠BOC=360°=90°, (10分) ∴∠BOM=135°.由弧长公式,得BM的长=135×2×π=3π.(12分) 2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AD=BC=5-12,∴AD2=(5-12)2=3−52.(2分)∵AC=1,∴CD=1-5-1=3−5, (4分) ∴AD2=AC·CD.(5分) (2)∵AD2=AC·CD,∴BC2=AC·CD,即BCAC =CDBC.(6分)又∠C=∠C,∴△ABC∽△BDC.∴AB=AC.(8分) 又AB=AC,∴BD=BC=AD.∴∠A=∠ABD,∠ABC=∠C=∠BDC.(9分) 设∠A=∠ABD=x,则∠BDC=∠A+∠ABD=2x,∴∠ABC=∠C=∠BDC=2x,∴∠A+∠ABC+∠C=x+2x+2x=180°.(11分) 解得x=36°.∴∠ABD=36°.(12分) 26.【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NM≌△ADM,∴∠MAN=∠DAM.∵AN平分∠MAB,∴∠MAN=∠NAB,∴∠DAM=∠MAN=∠NAB.(2分) ∵四边形ABCD是矩形,∴∠DAB=90°,∴∠DAM=30°, (3分) =3.(4分) ∴DM=AD·tan∠DAM=3×33图(1)(2)如图(1),延长MN交AB的延长线于点Q.∵四边形ABCD是矩形,∴AB∥DC,∴∠DMA=∠MAQ.(5分)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NM≌△ADM,∴∠DMA=∠AMQ,AN=AD=3,MN=MD=1.∴∠MAQ=∠AMQ,∴MQ=AQ.(6分) 设NQ=x,则AQ=MQ=1+x.在Rt△ANQ中,AQ2=AN2+NQ2,∴(x+1)2=32+x2.解得x=4.(7分) ∴NQ=4,AQ=5.∵AB=4,AQ=5,∴S△NAB=45S△NAQ=45×12AN·NQ=245.(8分)(3)如图(2),过点A作AH⊥BF于点H,则△ABH∽△BFC.图(2)图(3)∴BH AH =CFBC.(9分)∵AH≤AN=3,AB=4,∴当点N、H重合(即AH=AN)时,DF最大.(AH最大,BH最小,CF最小,DF最大) (11分) 此时点M、F重合,点B、N、M三点共线,△ABH≌△BFC,如图(3).∴CF=BH=AB2-AH2=42-32=7, (12分) ∴DF的最大值为4-7.(13分) 27.【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根据题意,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h)2+k(a≠0).(1分) (1)∵h=1,k=2,∴y=a(x-1)2+2.(2分) ∵抛物线经过原点,∴a+2=0,解得a=-2.(3分) ∴y=-2(x-1)2+2,即y=-2x2+4x.(4分) (2)∵抛物线y=tx2(t≠0)经过点A(h,k),∴k=th2,∴y=a(x-h)2+th2.(6分) ∵抛物线经过原点,∴ah2+th2=0.(7分) ∵h≠0,∴a=-t.(8分) (3)∵点A(h,k)在抛物线y=x2-x上,∴k=h2-h.∴y=a(x-h)2+h2-h.(9分) ∵抛物线经过原点,∴ah2+h2-h=0.∵h≠0,∴a=1-1.(10分) 分两类讨论:①当-2≤h<0时,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1ℎ≤-12,∴a≤-32; (11分)②当0<h<1时,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1ℎ>1,∴a>0.(12分)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3或a>0.(13分)。

福建省普通高中 高中数学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大纲及样题

福建省普通高中 高中数学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大纲及样题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数学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实践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数学的应用及其与社会的联系。

5.公平性原则。

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公平性,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三、考试目标要求高中毕业会考数学科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1.知识知识要求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

基本技能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汇编

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汇编

2017 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7 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数学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2.基础性原则.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4.实践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数学的应用及其与社会的联系.5.公平性原则. 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公平性,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三、考试目标与要求高中毕业会考数学科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1.知识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基本技能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理解,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像,比较,判别,会求,会解,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选择,决策,运用、解决问题等.2.能力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实例,通过抽象概括,能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并从给定的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同时能将其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应学会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会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真实性.(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借助计算器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 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 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主要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必然与或然思想等.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上考虑,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学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4.个性品质个性品质是指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四、考试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五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 具体分述如下:(一)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了解集合的含义,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了解全集、子集、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会用Venn 图表达两个简单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1(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幕函数)1. 函数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分析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理解有理指数幕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幕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幕的运算及性质;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的指数函数的图象;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2 33.对数函数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会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的对数函数的图象;知道2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知道指数函数y = a x(a > 0,且a工1)与对数函数y =iog a x (a > 0,且a工1)互为反函数.4.幕函数1了解幕函数的概念;了解幕函数y=x,y= x2,y= x3, y=x2, y =-的图象的变x化情况•5 •函数与方程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存在性及实根的个数;会用二分法求某些方程的近似解•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幕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幕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三)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了解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会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图视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会用以下公理和定理进行推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并用以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 掌握以下性质定理并用以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 .直线与方程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掌握直线方程的三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刻画点的位置;会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五)算法初步1. 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 基本算法语句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3 .算法案例了解秦九韶算法、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等算法案例.(六)统计1. 随机抽样理解随机抽样;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 用样本估计总体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不要求记忆公式);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七)概率1. 事件与概率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理解古典概型及概率计算公式;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的基本事件数及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了解随机数的意义,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八)基本初等函数H (三角函数)1 •任意角、弧度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能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二二•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及 -的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能画出y =sinx,y=cosx,y = tanx的图象,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0, 2n ]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象与x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二二)上的单调性;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2 2基本关系式:sin 2a+cos2a=1 ,弘“二ta n a ;了解函数y = As in g x十®)的物理cosot意义,了解函数y二AsinC'X・「)中参数A,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九)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会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会用向量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十)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十一)解三角形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十二)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知道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特殊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能判断数列的等差或等比关系,并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十三)不等式1.不等关系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会从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会解一元二次不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3.基本不等式:ab -(a, b—0)2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五、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全卷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不使用计算器.六、试卷结构试卷包括第I卷和第U卷两部分.第]卷为15道选择题,第U卷为非选择题,由5道填空题和5道解答题组成.其中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论证过程.三种题型所占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占45%,填空题占15%,解答题占40%.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其中难度值为0.8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约占80%难度值为0.6〜0.8之间的试题为中档题,约占10%难度值为0.4〜0.6之间的试题为较难题,约占10%不出现难度值为0.3以下的试题. 易、中、难试题的比例为8:1:1,试卷的总体难度控制在0.8 左右.。

2016 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

2016 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

2016 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全卷共4页,三大题,2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毕业学校 姓名 考生号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题3分.满分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实数中的无理数是A .0.7B .21C .πD .-8 【考点】无理数. 【专题】计算题.【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最典型就是π,选出答案即可. 【解答】解:∵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且0.7为有限小数,为有限小数,-8为正数,都属于有理数,π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π为无理数. 故选:C .【点评】题目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题目整体较简单,是要熟记无理数的性质,即可解决此类问题.2.如图是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它的俯视图是A .B .C .D .【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分析】根据从上边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可得答案.【解答】解:人站在几何体的正面,从上往下看,正方形个数从左到右依次为2,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第2题3.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和∠2的位置关系是A.同位角B.内错角C.同旁内角D.对顶角【考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对顶角、邻补角.【分析】根据内错角的定义求解.【解答】解: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与∠2是内错角.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中的某两个角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完全由那两个角在图形中的相对位置决定.在复杂的图形中判别三类角时,应从角的两边入手,具有上述关系的角必有两边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即为截线,而另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边,它们所在的直线即为被截的线.4.下列算式中,结果等于a6的是A.a4+a2B.a2+a2+a2C.a4·a2D.a2·a2·a2【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合并同类项.【专题】计算题;推理填空题.【分析】A:a4+a2≠a6,据此判断即可.B: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可得a2+a2+a2=3a2.C: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可得a2•a3=a5.D: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可得a2•a2•a2=a6.【解答】解:∵a4+a2≠a6,∴选项A的结果不等于a6;∵a2+a2+a2=3a2,∴选项B的结果不等于a6;∵a2•a3=a5,∴选项C的结果不等于a6;∵a2•a2•a2=a6,∴选项D 的结果等于a 6. 故选:D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底数必须相同;②按照运算性质,只有相乘时才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2)此题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要熟练掌握.5.不等式组⎩⎨⎧>->+0301x x 的解集是A .x >-1B .x >3C .-1<x <3D .x <3【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专题】方程与不等式.【分析】根据解不等式组的方法可以求得原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 x >-1, 解不等式②,得 x >3,由①②可得,x >3,故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 >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B .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21C .概率很小的事件不可能发生D .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一定为50次【考点】概率的意义.【分析】根据概率的意义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P(A)=1、不可能发生事件的概率P (A)=0对A、B、C进行判定;根据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对D进行判定.【解答】解:A、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所以A选项正确;B、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与1之间,所以B选项错误;C、概率很小的事件不是不可能发生,而是发生的机会较小,所以C选项错误;D、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可能为50次,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概率的意义:一般地,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为 P(A)=p;概率是频率(多个)的波动稳定值,是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的表现.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P(A)=1;不可能发生事件的概率 P(A)=0.7.A,B是数轴上两点,线段AB上的点表示的数中,有互为相反数的是8.平面宜角坐标系中,已知□ABCD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m,n),B ( 2,-l ),C(-m,-n),则点D的坐标是A.(-2 ,l )B.(-2,-l ) C.(-1,-2 ) D .(-1,2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由点的坐标特征得出点A和点C关于原点对称,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D和B关于原点对称,即可得出点D的坐标.【解答】解:∵A(m,n),C(-m,-n),∴点A和点C关于原点对称,∵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和B关于原点对称,∵B(2,-1),∴点D的坐标是(-2,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D和B关于原点对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AB上一点(不9.如图,以O 为圆心,半径为1 的弧交坐标轴于A,B 两点,P是⌒与A,B重合),连接OP,设∠POB=α,则点P的坐标是A.(sinα,sinα)B.(cosα,cosα)C.(cosα,sinα)D.(sinα,cosα)【考点】解直角三角形;坐标与图形性质.【专题】计算题;三角形.【分析】过P作PQ⊥OB,交OB于点Q,在直角三角形OPQ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表示出OQ与PQ,即可确定出P的坐标.【解答】解:过P作PQ⊥OB,交OB于点Q,在Rt△OPQ中,OP=1,∠POQ=α,∴,,即PQ=sinα,OQ=cosα,则P的坐标为(cosα,sinα),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以及坐标与图形性质,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10.下表是某校合唱团成员的年龄分布对于不同的x,下列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A.平均数,中位数B.众数,中位数C.平均数,方差D.中位数,方差【考点】统计量的选择;频数(率)分布表.【分析】由频数分布表可知后两组的频数和为10,即可得知总人数,结合前两组的频数知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及第15、16个数据的平均数,可得答案.【解答】解:由表可知,年龄为15岁与年龄为16岁的频数和为x+10-x=10, 则总人数为:5+15+10=30,故该组数据的众数为14岁,中位数为:,即对于不同的x ,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众数和中位数,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频数分布表及统计量的选择,由表中数据得出数据的总数是根本,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1.已知点A (-l ,m ),B ( l ,m ),C ( 2,m +l )在同一个函数图象上,这个函数图象可以是A B C D【考点】坐标确定位置;函数的图象.【分析】由点A (-1,m ),B (1,m ),C (2,m+1)在同一个函数图象上,可得A 与B 关于y 轴对称,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点A (-1,m ),B (1,m ), ∴A 与B 关于y 轴对称,故A ,B 错误; ∵B(1,m ),C (2,m+1),∴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注意掌握排除法在选择题中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12.下列选项中,能使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4x +c =0一定有实数根的是A .a >0B .a =0C .c >0D .c =0【考点】根的判别式.【分析】根据方程有实数根可得ac≤4,且a≠0,对每个选项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4)2-4ac=16-4ac≥0,且a≠0,∴ac≤4,且a≠0;A、若a>0,当a=1、c=5时,ac=5>4,此选项错误;B、a=0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此选项错误;C、若c>0,当a=1、c=5时,ac=5>4,此选项错误;D、若c=0,则ac=0≤4,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题4分,满分24分)13.分解因式:x2-4=.【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专题】因式分解.【分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解答】解:x2-4=(x+2)(x-2).故答案为:(x+2)(x-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式子的特点是:两项平方项,符号相反.14.若二次根式1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求出x的取值范围.【解答】解:若二次根式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1≥0,解得x≥-1. 故答案为:x≥-1.【点评】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性质: 概念:式子(a≥0)叫二次根式;性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15.已知四个点的坐标分别是(-1,1),(2,2),(32,23),(-5,-51),从中随机选一个点,在反比例函数y =x1图象上的概率是 . 【考点】概率公式;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先判断四个点的坐标是否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再让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个数除以点的总数即为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概率,依此即可求解.【解答】解:∵-1×1=-1, 2×2=4,,,∴2个点的坐标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概率是2÷4=.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概率公式,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6.如图所示的两段弧中,位于上方的弧半径为r 上,下方的弧半径为r 下,则r 上 r 下.(填“>“,”“=”“<”)【考点】弧长的计算.【分析】利用垂径定理,分别作出两段弧所在圆的圆心,然后比较两个圆的半径即可.【解答】解:如图,r上<r下.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弧长公式:圆周长公式:C=2πR (2)弧长公式:(弧长为l,圆心角度数为n,圆的半径为R);正确区分弧、弧的度数、弧长三个概念,度数相等的弧,弧长不一定相等,弧长相等的弧不一定是等弧,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才有等弧的概念,才是三者的统一.17.若x+y=10,xy=1 ,则x3y+xy3=.【考点】代数式求值.【分析】可将该多项式分解为xy(x2+y2),又因为x2+y2=(x+y)2-2xy,然后将x+y与xy的值代入即可.【解答】解:x3y+xy3=xy(x2+y2)=xy[(x+y)2-2xy]=1×(102-2×1)=98.故答案为:98.【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和代数式变形.解决本类问题的一般方法:若已知x+y与xy的值,则x2+y2=(x+y)2-2xy,再将x+y与xy的值代入即可.18.如图,6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网格,菱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菱形的一个角(∠O)为60°,A,B,C 都在格点上,则tan∠ABC的值是.【考点】菱形的性质;解直角三 角形. 【专题】网格型.【分析】如图,连接EA 、EB ,先证明∠AEB=90°,根据,求出AE 、EB 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EA ,EC ,设菱形的边长为a ,由题意得∠AEF=30°,∠BEF=60°,,EB=2a∴∠AEB=90°, ∴. 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三角函数、特殊三角形边角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共9 小题,满分90 分) 19.(7分)计算:|-1|-38+(-2016)0 .【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立方根;零指数幂.【分析】直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以及立方根的定义和零指数幂的性质化简求出答案. 【解答】解:|-1|-38+(-2016)0 =1-2+1 =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20.(7分)化简:a -b -ba b a ++2)(【考点】分式的加减法.【分析】先约分,再去括号,最后合并同类项即可. 【解答】解:原式=a-b-(a+b ) =a-b-a-b =-2b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1.(8分)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如图所示,其中AB=AD,BC=DC,求证:∠BAC=∠DAC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在△ABC和△ADC中,由三组对边分别相等可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证得△ABC≌△ADC,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在△ABC和△ADC中,有,∴△ABC≌△ADC(SSS),∴∠BAC=∠DA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出△ABC≌△ADC.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出两三角形全等是关键.22.(8分)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某班去看演出,甲种票每张24 元,乙种票每张18 元.如果35名学生购票恰好用去750元,甲乙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设甲种票买了x张,乙种票买了y张.然后根据购票总张数为35张,总费用为750元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甲种票买了x张,乙种票买了y张.根据题意得:.解得:.答:甲种票买了20张,乙种票买了15张.【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23.(10分)福州市2011~2015年常住人口数统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福州市常住人口数,2015年比2014年增加了万人;(2)与上一年相比,福州市常住人口数增加最多的年份是万人;(3)预测2016年福州市常住人口数大约为多少万人?请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说明理由.【考点】折线统计图.【分析】(1)将2015年人数减去2014年人数即可;(2)计算出每年与上一年相比,增加的百分率即可得知;(3)可从每年人口增加的数量加以预测.【解答】解:(1)福州市常住人口数,2015年比2014年增加了750-743=7(万人);(2)由图可知2012年增加:,2013年增加:,2014年增加:,2015年增加:,故与上一年相比,福州市常住人口数增加最多的年份是2014年;(3)预测2016年福州市常住人口数大约为757万人,理由:从统计图可知,福州市常住人口每年增加的数量的众数是7万人,由此可以预测2016年福州市常住人口数大约为757万人.故答案为:(1)7;(2)201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条形统计图,从条形图中读出每年人口的数量及增加的幅度是解题的关键.24.(12分)如图,正方形ABCD 内接于⊙O ,M 为⌒AD 中点,连接BM ,CM .(1)求证:BM =CM ;(2)当⊙O 的半径为2 时,求⌒BM 的长.【考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1)根据圆心距、弦、弧之间的关系定理解答即可;(2)根据弧长公式计算.【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CD,∴, ∵M 为中点, ∴=, ∴+=+,即=,∴BM=CM;(2)解:∵⊙O 的半径为2,∴⊙O 的周长为4π,∴的长=π.【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弧长的计算、圆心距、弦、弧之间的关系,掌握弧长的计算公式、圆心距、弦、弧之间的关系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在△ABC中,AB=AC=1,BC=215,在AC边上截取AD=BC,连接BD.(1)通过计算,判断AD2与AC·CD 的大小关系;(2)求∠ABD 的度数.【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分析】(1)先求得AD、CD的长,然后再计算出AD2与AC•CD的值,从而可得到AD2与AC•CD的关系;(2)由(1)可得到BD2=AC•CD,然后依据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证明△BCD∽△ABC,依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DBC=∠A,DB=CB,然后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ABD的度数.【解答】解:(1)∵AD=BC=1,,∴AD=,DC=1-=.∴AD2=,AC•CD=.∴AD2=AC•CD.(2)∵AD=BC,AD2=AC•CD,∴BC2=AC•CD,即.又∵∠C=∠C,∴△BCD∽△ACB.∴,∠DBC=∠A.∴DB=CB=AD.∴∠A=∠ABD,∠C=∠BDC.设∠A=x,则∠ABD=x,∠DBC=x,∠C=2x.∵∠A+∠ABC+∠C=180°,∴x+2x+2x=180°.解得:x=36°.∴∠ABD=3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证得△BCD∽△ABC是解题的关键.26.(13分)如图,矩形ABCD 中,AB=4,AD=3,M 是边CD 上一点,将△ADM沿直线AM 对折,得到△ANM.(1)当AN平分∠MAB时,求DM的长;(2)连接BN ,当DM=1时,求△ABN的面积;(3)当射线BN 交线段CD于点F时,求DF的最大值.【考点】矩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1)由折叠性质得∠MAN=∠DAM,证出∠DAM=∠MAN=∠NAB,由三角函数得出DM=AD•tan∠DAM=即可;(2)延长MN交AB延长线于点Q,由矩形的性质得出∠DMA=∠MAQ,由折叠性质得出∠DMA=∠AMQ,AN=AD=3,MN=MD=1,得出∠MAQ=∠AMQ,证出MQ=AQ,设NQ=x,则AQ=MQ=1+x,证出∠ANQ=90°,在Rt△ANQ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 NQ=4,AQ=5,即可求出△ABN的面积;(3)过点A作AH⊥BF于点H,证明△ABH∽△BFC,得出对应边成比例,得出当点N、H重合(即AH=AN)时,AH最大,BH最小,CF最小,DF最大,此时点M、F重合,B、N、M三点共线,由折叠性质得:AD=AH,由AAS证明△ABH≌△BFC,得出CF=BH,由勾股定理求出BH,得出CF,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由折叠性质得:△ANM≌△ADM,∴∠MAN=∠DAM,∵AN平分∠MAB,∠MAN=∠NAB,∴∠DAM=∠MAN=∠NAB,∵四边形ABCD是矩形,∴∠DAB=90°,∴∠DAM=30°,∴DM=AD•tan∠DAM=3×tan30°=;(2)延长MN交AB延长线于点Q,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AB∥DC,∴∠DMA=∠MAQ,由折叠性质得:△ANM≌△ADM,∴∠DMA=∠AMQ,AN=AD=3,MN=MD=1,∴∠MAQ=∠AMQ,∴MQ=AQ,设NQ=x,则AQ=MQ=1+x,∵∠ANM=90°,∴∠ANQ=90°,在Rt△ANQ中,由勾股定理得:AQ2=AN2+NQ2,∴(x+1)2=32+x2,解得:x=4,∴NQ=4,AQ=5,∵AB=4,AQ=5,∴;(3)过点A作AH⊥BF于点H,如图2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AB∥DC,∴∠HBA=∠BFC,∵∠AHB=∠BCF=90°,∴△ABH∽△BFC,∴,∵AH≤AN=3,AB=4,∴当点N、H重合(即AH=AN)时,AH最大,BH最小,CF最小,DF最大,此时点M、F 重合,B、N、M三点共线,如图3所示:由折叠性质得:AD=AH,∵AD=BC,∴AH=BC,在△ABH和△BFC中,,∴△ABH≌△BFC(AAS),∴CF=BH,由勾股定理得:,∴DF的最大值=DC-CF=.【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熟练掌握矩形和折叠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相似和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7.(13分)已知,抛物线y=ax2+bx+c ( a≠0)经过原点,顶点为A ( h,k ) (h≠0).(1)当h=1,k=2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抛物线y=tx2(t≠0)也经过A点,求a与t之间的关系式;(3)当点A在抛物线y=x2-x上,且-2≤h<1时,求a的取值范围.【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用顶点式解决这个问题,设抛物线为y=a(x-1)2+2,原点代入即可.(2)设抛物线为y=ax2+bx,则,b=-2ah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出k(用a、h表示),又抛物线y=tx2也经过A(h,k),求出k,列出方程即可解决.(3)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的不等式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顶点为A(1,2),设抛物线为y=a(x-1)2+2,∵抛物线经过原点,∴0=a(0-1)2+2,∴a=-2,∴抛物线解析式为y=-2x2+4x.(2)∵抛物线经过原点,∴设抛物线为y=ax2+bx,∵,∴b=-2ah,∴y=ax2-2ahx,∵顶点A(h,k),∴k=ah2-2ah2=-ah2,抛物线y=tx2也经过A(h,k),∴k=th2,∴th2=ah2-2ah2,∴t=-a,(3)∵点A在抛物线y=x2-x上,∴k=h2-h,又k=ah2-2ah2,∴,∵-2≤h<1,∴-2≤<1,①当1+a>0时,即a>-1时,,解得a>0,②当1+a<0时,即a<-1时,解得,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a>0或.【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题、不等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参数解决问题,题目比较难参数比较多,第三个问题解不等式要注意讨论,属于中考压轴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数学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2.基础性原则.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4.实践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数学的应用及其与社会的联系.5.公平性原则.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公平性,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三、考试目标与要求高中毕业会考数学科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1.知识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基本技能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理解,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像,比较,判别,会求,会解,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选择,决策,运用、解决问题等.2.能力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实例,通过抽象概括,能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并从给定的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同时能将其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应学会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会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真实性.(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借助计算器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主要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必然与或然思想等.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上考虑,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学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4.个性品质个性品质是指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四、考试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五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具体分述如下:(一)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了解集合的含义,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了解全集、子集、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会用Venn图表达两个简单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函数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分析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及性质;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12、13的指数函数的图象;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 对数函数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会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12的对数函数的图象;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知道指数函数x a y =(a > 0,且 a ≠1) 与对数函数x y a log =(a > 0,且 a ≠1)互为反函数.4. 幂函数了解幂函数的概念;了解幂函数y=x ,y=x 2,y=x 3,12y x =,xy 1=的图象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存在性及实根的个数;会用二分法求某些方程的近似解.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三)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了解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会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图视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会用以下公理和定理进行推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并用以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掌握以下性质定理并用以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掌握直线方程的三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刻画点的位置;会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五)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 基本算法语句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3.算法案例了解秦九韶算法、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等算法案例.(六)统计1. 随机抽样理解随机抽样;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 用样本估计总体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不要求记忆公式);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变量的相关性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七)概率1. 事件与概率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理解古典概型及概率计算公式;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的基本事件数及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了解随机数的意义,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八)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弧度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能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πα±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及2πα±的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能画出x y sin =,x y cos =,x y tan =的图象,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0,2π]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象与x 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22ππ,-)上的单调性;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αα,sin =tan cos ααα;了解函数sin()y A x ωϕ=+的物理意义,了解函数sin()y A x ωϕ=+中参数A ,ω,ϕ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九)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会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会用向量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十)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十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十二)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知道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特殊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能判断数列的等差或等比关系,并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十三)不等式1.不等关系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会从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3.基本不等式:2ba ab +≤(,a0b≥)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五、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全卷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不使用计算器.六、试卷结构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15道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由5道填空题和5道解答题组成.其中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论证过程.三种题型所占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占45%,填空题占15%,解答题占40%.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其中难度值为0.8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约占80%;难度值为0.6—0.8之间的试题为中档题,约占10%;难度值为0.4—0.6之间的试题为较难题,约占10%;不出现难度值为0.3以下的试题.易、中、难试题的比例为8:1:1,试卷的总体难度控制在0.8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