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一、小学学习计算的重要性
一个人在成人以后所需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在小学阶段就学全了。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
学生时期,计算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
成人时期,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
读数和计数、计算时间、购物付款和找零、计重和测量等必要的计算以及估算的能力是成年人生活、工作以及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
由于先进而简便的计算工具计算器、电脑等日益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因此,新课标对计算的内容和要求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对那些实用价值不大,对进一步学习也无直接帮助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并降低要求。
同时课时数大大减少了,对新课内容的教学速度比以前大大加快,学生练习的时间和练习的内容也减少了。
相比较而言,老课程安排的练习内容比较多,也对学生计算的能力提了很多要求,如计算法则等,而现在新课程对计算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
对老师来说,计算教学是最不容易教学出精彩的地方,我们很少见到有计算教学的公开课。
不是老师们认为讲不明白,反而恰恰是它过于“明白”了,一目了然,运算顺序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哪个地方最容易出错,所有的一切清楚明了。
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都认为这部分知识很简单,聪明的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就会计算,根本不用老师来教。
学生明明会算,也非常清楚应该注意什么,可就是错误不断。
新教材削弱了对计算方面的要求,既而在作业中就暴露出相当高的错误率。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
1、计算正确率偏低。
如果一次作业正确率达到60%,已是挺满意的;正确率要达到80%以上是非常少见的。
学生在作业中计算出错是家常便饭,无论是纯粹的计算题目中的计算
还是解决问题中的计算,出现的错误不外乎这些情况:算错、数字抄错、符号抄错等。
2、订正的效果不容乐观。
订正时有些学生速度很慢,有时甚至要经过二次以上的订正,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四、原因分析及对策
课改初期学生计算的能力不如以前娴熟。
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才能扎实而又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在传统教学只重计算结果和课改初期只重计算方法这两个极端中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呢?我曾经有过困惑,也尝试了计算教学的改革,以下粗浅地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理性回归的认识。
原因一:计算教学过分依赖于情境
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通过计算解决一些问题,体会计算的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计算教学从情境引入,并就此展开有效的教学,这是可取的。
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的学习。
任何方法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也不例外。
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些计算课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对策:合理处理主题图与情景
主题图与情景的创设是新课改带给计算教学的生机,它改变了传统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但是主题图与情景的丰富多彩也要我们教师理性思考、合理引导,否则就会失去实际意义。
1、正确区分情景在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中的不同作用。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把计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计算而教,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
而课改初期,教师们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景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很好地把握情景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导致计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
那么,计算课要不要情景,怎样用情景,我们也需要理性思考。
我认为,计算教学需要情景,更要合理使用情景。
计算课与解决问题课中的情景两者的重点是完全不同的,计算教学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计算的作用。
而解决问题要从具体情景中引导学生分析提供的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一旦这个重点没有把握好,计算教学就会失去方向。
2、主题图的出现要紧扣教学实际。
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
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使主题图中给出的信息能针对性地引出课堂教学的计算内容而又不大量占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原因二: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
教师尊重学生意见,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只要学生提到的再麻烦的方法也是好方法,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会千方百计牵引,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千方百计想出一些低价值、更复杂的方法来充数。
这样一来,往往为了讨论一种低价值的方法就要花费10多分钟。
求多本无可非议,但有限的课堂允许学生想出那么多方法吗?有必要穷尽所有的方法吗?这些方法都是有价值的吗?孩子们都能接受吗?显然,这种为多而多的做法违背了“多样化”,方法多些没有什么不好,但不能把追求多种算法作为教学目的。
对策: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计算方法多样化也要遵循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当学生只能想出一种或两种计算方法而且这种计算方法也比较合理时,教师不必为了追求多样化而生硬地要求学生继续思考还可以怎么计算。
如果仅关注学生积极探索,千方百计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想出事先预设好的方法,这样的算法多样化便成了形式化。
所以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一要看算法是否能解决问题,二要看算法是否比较简便,三要看算法是否能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原因三:忽略“优化”
计算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在展示了多种算法以后,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题目”,然后进入练习环节。
应该说这话没有错,通过问题“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多种方法
进行比较。
“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问题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反思意识极其淡泊,尤其是班级中的后进生,如果没有教师有意识的要求、如果没有课堂中有计划的优化,很难想象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已有知识经验的主动提升和超越!长此以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待观望,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必定会加剧。
对策:计算方法的适时优化
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算法,在多样化的前提下适时进行优化。
在学生说出多种算法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比较,给学生一个逐步领悟,自我体验,自我选择的过程,再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做为教师,应该把握多种算法中的基本方法。
这里提出判定基本算法的三个维度:一是从心理学维度看,多数学生喜欢的方法;二是从教育学维度看,学生容易掌握的方法;三是从学科维度看,对后续知识的掌握有价值的方法。
理想的基本算法是三位一体的。
在教学过程中,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没有很明显的优劣之分,可以遵循学生的个体意愿,让学生自由选择。
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可以让学生用做减法想加法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采用破十法来计算。
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的,教师要进行合理引导,并且让学生逐渐感悟。
如9加几的口算,可以采用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也可以用看小数拆大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还可以用数数或摆小棒的方法来算,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教师要适当优化,让学生感悟看大数拆小数的凑十口算方法是比较简单的口算方法,而不是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
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一种较理想的算法,而不至于一节课下来,什么方法也没有学会。
计算方法多样化需要优化,需要适时优化。
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
在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中学生的笔算方法可以有的从个位开始计算,有的从高位开始计算,教师不必急于优化算法,因为这一课时学生无法体验从高位算起的方法不如从低位算起的方法简便。
当第二课时学习进位加法笔算时,就可以把这两种笔算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优化就顺理成章了。
原因四: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
目前的数学课堂,在情境引人、算法多样化上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往往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
还有的教师片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所以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导致练习不到位,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而计算是需要在一定练习量的基础上提高的,缺少比较充分的练习对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
对策:保证适量的练习
巩固练习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同时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并且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练习的效果。
(1)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
没有进行必要的巩固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
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巩固练习时间,每节课至少留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
(2)提高练习质量: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首先,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
包括封闭性练习,半开放性、开放性练习等,以封闭性练习为主,开放性练习为辅;其次,练习形式多样。
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计算形式的单一、枯燥。
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
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学生独立算、同桌对口令、开小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等等不同的形式,或添加一些新颖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特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
对于那些形式相近而容易出错的式题,可以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如计算81-4+6时,不少学生往往做成:原式=81-10=71,这是由于“4+6”
这个强干扰因素的诱发,使学生忽略了运算的顺序造成错误。
一般来说,学生初次练习时发生的错误,在教师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
如果是多次重复的某种错误,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
(4)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练习效率。
原因四:学生计算习惯差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受到其心理特征的影响,要做到认真仔细确实有些困难。
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多孩子一“看”了之,眼睛一瞟,答案就落笔了,凭的都是第一印象或者说是感觉!根本没有静下心来仔细地计算,还有一些学生没有认识估算和验算的作用,更不会灵活运用估算和验算的方法进行检查,所以计算的正确率很低。
对策:培养良好的习惯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先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想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便运算等,然后再动笔计算,最后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计算。
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
计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及检查时的方便明了。
(3)培养耐心检验的习惯: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检验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
同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
(4)重视培养学生在计算中应用估算进行计算习惯: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
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得数的大
致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
教师要适当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和、差、商等知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当然,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的明显错误,并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只有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迅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与能力。
总而言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又要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初期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