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25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解析古人谈读书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告诉我们学习态度要端正,做人也要实事求是。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1、注释敏:勤勉。

好:喜好。

耻:.......为耻。

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识: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2、《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大学》《孟子》《中庸》《论语》称四书。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称五经,简称“诗书礼易春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是“仁”和“礼”。

3、易错字敏、耻、默、厌、诲、倦4、翻译聪明而又爱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学过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5、启示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们要不耻下问,还要勤奋努力、实事求是,这样才是真正的聪明才智。

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1、注释谓:说。

2、诗人简介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

3、翻译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分别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认真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记长久。

五年级语文25课大意

五年级语文25课大意

五年级语文25课大意
五年级语文25课《古人谈读书》的大意如下:
本课由三篇关于读书的文言文组成,分别是《论语》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宋代朱熹的“读书之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以及宋代曾国藩的“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第一篇文言文《论语》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主要讲述了学习态度和方法。

孔子强调,聪明且爱好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这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虚心和不自满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篇是宋代朱熹的“读书之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朱熹提出了读书的三个要点:心到、眼到、口到。

也就是说,读书时需要专注,眼睛要看清楚每一个字,口中要大声朗读。

同时,不要一心二用,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要想着另外一本书。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书中的知识。

第三篇是宋代曾国藩的“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曾国藩认为,读书需要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志向是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见识是指通过广泛阅读和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恒心则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

只有具备了这些要素,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读书的看法和经验,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每一篇文言文,掌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这些经验和启示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共146张PPT)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共146张PPT)

1.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 容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其他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与 同学交流并分享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
记住。
教诲。
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 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这句话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可以是 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坚持学习, 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勤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天才,我只是 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勉学习而寻求学问的人。
孔子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 才能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
还;尚且。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害怕;畏惧。
学习时一方面怕自己不能完全掌握要学的 东西,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把已经学到的忘记了。
这句话体现的是一种__________的学习 精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勤奋学习,不断接触新知识, “活到老,学到老”。
朱熹是怎样论证“心到”在读书中的眼既不
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能久也。
因果推断
心不到 眼不到 记不能久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反问 “最急” 心到 眼口到
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 于读书、学习的言论,告 诉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 读书方法,相信会对我们 有所启发。
A.满足
B.厌烦
C.憎恨
3.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C )
A.着急
B.急迫
C.要紧,重要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____我__不__是__生__来__就__什__么__都__知__道_的__天__才__,__我__只__是_ 爱__好__古__代__文__化__,__靠__勤__勉__学_习__而__寻__求__学__问__的__人__。_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课后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课后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课后笔记一、课文概述本课文为一篇叙事散文,讲述了作者在逛街时偶遇一位义务交通警察的故事。

作者通过描绘交通警察的形象以及他对交通秩序的坚守,表达了对平凡职业的尊重和敬佩之情。

二、课文结构分析1. 第一部分:描写作者逛街的情景,突遇一位义务交通警察的情况。

2. 第二部分:作者向交通警察问路,得知对方是义务交通警察并了解到他为何坚守交通秩序。

3. 第三部分:作者对交通警察的敬佩之情,表达了对平凡职业的尊重。

三、词语注释1. 义务交通警察:自愿执勤的交通警察。

2. 亲切:亲近和和蔼。

3. 晌午:中午,午间。

4. 正值:正好是。

5. 心情激动:内心激动。

6. 责任心:尽职尽责的心。

7. 虽然:表示让步。

四、语文知识点1. 语言描写:课文中交通警察身着整洁的交警制服,面容和蔼,神态沉着,对交通管理倾注了全部心血,表现出了对其形象的生动描写。

2. 品质品行:通过交通警察的形象塑造以及坚守交通秩序的行为,引导学生了解勤劳、朴实、诚实、坚守等品质。

五、学习反思本课文是一篇关于平凡职业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尊重和敬佩每一个平凡的职业,并通过描写交通警察的形象和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课文结构、词语注释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对平凡职业的尊重。

六、学习拓展1. 讨论:学生们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或者身边的故事,共享身边平凡职业者的故事,以此来深化对平凡职业的理解和尊重。

2. 作文:学生们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平凡职业的主题,开展作文创作,表达对平凡职业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七、总结本课文通过描写一位义务交通警察的形象,传达了对平凡职业的尊重和敬佩之情,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散文。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词语注释等多方面的学习方式来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在学习中领悟到正确的价值观和对平凡职业的尊重。

八、在遇到义务交通警察的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平凡职业的尊重,也能够从中领悟到一些人生道理。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课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七律长征课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简说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五年级上册语文25课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25课课文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文
原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孔子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并不是生来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思考,可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图文解读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图文解读 【部编版】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 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志向就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 理,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六、课文主题 这 篇 课 文 主 要 讲 了 古 人 谈 读 书 的 方 法 和 益 处 ,告 诉 我 们 要 从 小 养 成 好 读 书 、读 好书的习惯。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二 【注释】 ①谓:说。②漫浪:随意。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 就 不 会 仔 细 看 ,心 和 眼 既 然 不 专 一 ,却 只 是 随 意 地 诵 读 ,那 一 定 不 能 记 住 ,即 使 记 住 了 也 不 能 长 久 。三 到 之 中 ,心 到 最 重 要 。心 已 经 到 了 ,难 道 眼 和 口 会 不 到吗?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译文:
A. 勤 勉 而 喜 好 学 习 ,不 以 向 比 自 己 地 位 低 或 不 如 自 己 的 人 请 教 为 耻 。知 道 就 是 知 道 ,不 知 道 就 是 不 知 道 ,这 才 是 真 智 慧 啊 。将 知 识 默 记 在 心 ,学 习 时 不 感 到 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
八、教材课后习题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 读 指 导 : 朗 读 文 言 文 ,首 先 要 把 握 停 顿 ,读 准 节 奏 。文 言 文 句 式 长 短 不 一 ,意 思 也 相 对 不 容 易 理 解 ,因 此 为 了 正 确 地 把 握 停 顿 ,读 准 节 奏 ,我 们 除 了 理 解 字 词 句 的 含 义 之 外 ,还 应 掌 握 一 些 简 单 的 语 法 知 识 ,如 辨 别 词 性 、划 分 句 子 成 分 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敏:此处指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 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你们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 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吗?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回顾刚才所学知识,总结理解文言文句子 的方法,试着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课文后三句话。
1. 主要通过注释、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 理解句子含义。
2. 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提示: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读音和
常用义不太一样。理解这些词语时可以读 注释或查阅相关资料。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 者也。
不如学也。 ——《 论 语 》
我会写
书写指导:
“耳”要窄、第二个竖 要长、与下提交叉,“止” 右竖要长、中间有一短横。
我会写

书写指导:
“母”竖折与横折钩 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 一横居中。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公冶长》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默。 识:zhì,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 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 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它对中国 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 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往期精彩回顾第一单元第1课《白鹭》知识点+学习课件+练习第2课《落花生》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3课《桂花雨》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4课《珍珠鸟》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图文讲解+范文习作一《我的心爱之物》习作指导+范文《语文园地一》知识点+图文讲解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6课《将相和》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知识点+图文解读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题习作二《“漫画”老师》习作指导+范文+图文解读第三单元第9课《猎人海力布》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10课《牛郎织女(一)》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11课《牛郎织女(二)》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交际方法+交际范例+图文解读习作三《缩写故事》知识点+范文点评+图文解读《语文园地三》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题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15课《小岛》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写作指导+范文+图文解读《语文园地四》知识点+图文讲解第五单元第16课《太阳》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17课《松鼠》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五单元《习作例文》知识点+图文解读习作五《介绍一种事物》写作指导+范文评语+图文解读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19课《父爱之舟》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交际指导+图文讲解+范例习作六《我想对您说》写作指导+范文+图文讲解《语文园地六》知识点+图文讲解+练习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22课《四季之美》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23课《鸟的天堂》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第24课《月迹》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习作七《____即景》写作指导+范文点评+图文讲解《语文园地七》知识点+图文讲解+练习第15课《小岛》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收藏预习知识点一、我会写耻:chǐ(雪耻、耻笑、羞耻)诲:huì(教诲、训诲、诲人不倦)谓:wèi(所谓、无谓、谓词)诵:sòng(背诵、传诵、诵读)岂:qǐ(岂不、岂敢、岂能)恒:héng(恒星、恒久、恒定)窥:kuī(窥视、窥探、窥测)皆:jiē(皆大欢喜、有口皆碑、比比皆是)缺:quē(缺少、缺乏、缺点)二、我会认组词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三、多音字为:wéi(认为)wèi(为何)好:hào(爱好)hǎo(好人)识:zhì(附识)shí(识别)四、理解文言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秀PPT课件
——[清]曾国藩
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 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 “晚清四大名臣”,是我国近 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 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 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 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 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 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成语,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出 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原道》:“坐井而观天, 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说一说:河伯观海和坐井观天这两 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是从反面进行说明,突出强调了一个人要有 “识”的重要性。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 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否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25 古人谈读书
五年级上册
我会认
chǐ zhì yǐ

耻识矣岂
多音字
zhì (博闻强识)
识 shí (认识)(识别)
例:这位学者博闻强识( zhì ),对事物 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 shí )。
我会写
chǐ
huì
wèi
耻诲谓
sònɡ

hénɡ
诵岂恒
kuī
jiē
quē
窥皆缺
第一课初时读 课 文
泛指知识阶层
志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见识
恒心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 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志向
总体说
见识
恒心
绝对,一定
下等,劣等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志向则不甘心自己成为下等;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古人谈读书(生字讲解)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古人谈读书(生字讲解)

“每”横折钩略弯曲。
笔顺:

wèi 部首:讠 结构:左右

组词:所谓 称谓

形近字:胃
诵 岂 “讠”略偏上;
字义:①说。②称,叫作。
“胃”上部宽于下部。
笔顺:
平舌音 后鼻音

sònɡ 部首:讠 结构:左右

组词:背诵 朗诵

形近字:涌
诵 岂
右部点和中竖 字义:①读出声音来,念。在一条线来自。②背诵。③称述,述说。
25 古人谈读书
要注意仔细观看笔画顺序哦!
耻 诲谓诵 岂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翘舌音

chǐ 部首:耳 结构:左右

组词:可耻 知耻

形近字:址
诵 岂
“耳”中间两短横 字义:①耻辱。②羞愧。
分写横中线上下。
笔顺:

huì 部首:讠 结构:左右

组词:教诲 诲人不倦

形近字:悔

字义:教导,劝说。
岂 左窄、短,右宽、长。
笔顺:
耻 诲 谓 诵 岂
笔顺:

部首:山 结构:上下
组词:岂不 岂能
形近字:皑
上窄下宽。
字义:表示反问,相当于“哪
下部竖弯钩圆润。
里”“怎么”。

五年级上册25课的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25课的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25课的课堂笔记一、生字组词
倘:倘若倘使倘如
勿:勿庸勿必勿用
二、多音字
种:zhǒng(种子)zhòng(种地)
供:gōng(供养)gòng(供品)
三、近义词
倘若—假若不要—别防止—抵御
四、反义词
安全—危险偶然—必然
五、重点词语解释
1. 倘若: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若”、“要是”。

2. 置身:存身,处在的地方。

3.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4. 聚精会神:形容精神高度集中,十分认真。

5. 不可思议:原指神秘奥妙的意思。

现多指人或事物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6. 抵御:抵挡;抗御。

7. 诱惑:引诱;迷惑。

吸引;招引。

8. 收获:比喻心得、战果等。

5年级上册第25课的笔记

5年级上册第25课的笔记

5年级上册第25课的笔记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课文是:《古人谈读书》课堂笔记:1.本文介绍了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本文包括三个小段,分别是孔子、朱熹和宋濂关于读书的言论。

3.重点词语包括:训、疏、传、窥、叩、问、罔、殆、彻、帷等。

4.本文涉及的文言语法包括:倒装句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判断句式(以…为…)、被动句式等。

知识点:1.重点词语的含义:训:注解;疏:注解的一种;传:注解或注解的注解;窥:偷看;叩:询问;罔:迷惑;殆:疑惑;彻:撤换;帷:围帐,这里指皇帝座帐。

2.句子的翻译和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应该尽可能准确,如“不耻下问”、“敏而好学”等成语的含义应该明确。

同时,要注意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3.倒装句式: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式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其中,宾语前置是指在谓语动词之前放置宾语,例如“时不我待”;状语后置是指在谓语动词之后放置状语,例如“藏之名山”。

4.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判断句式通常是由“…者…也”或“…乃…”等词语组成的,用于表达一个明确的判断。

例如,“刘备者,天下枭雄也”。

5.被动句式: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式是指主语不是动作的执行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见笑大方之家”。

6.朱熹读书法: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读书方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等。

这些方法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7.重点段落的理解:本课的重点段落是孔子和朱熹的言论。

其中,孔子的言论主要讲述了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强调了实践和应用的重要性;朱熹的言论则更注重读书的步骤和方法,提出了“虚心涵泳”等重要概念。

两段言论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强调了读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8.写作特点:本文的写作特点包括语言简练、意蕴深厚、结构严谨等。

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统编版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知识点我会认组词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多音字为:wéi(认为)wèi(为何)好:hào(爱好)hǎo(好人)识:zhì(附识)shí(识别)理解文言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这里读zhi。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二【注释】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三【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五、问题归纳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