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现代生产运作管理学的新特征
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及主要方法
![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及主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1c482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0.png)
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及主要方法1. 引言现代生产管理是指以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以实现高效生产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管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及其主要方法。
2. 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2.1 全面性现代生产管理不仅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还关注组织的各个层面和全局。
它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物流配送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协调和优化。
2.2 系统性现代生产管理将生产过程看作一个系统,强调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配合。
它注重对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和整体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3 高效性现代生产管理追求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生产。
它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提升员工素质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2.4 灵活性现代生产管理注重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它通过改进生产计划和调整生产能力,实现生产过程的灵活调度,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2.5 数据化现代生产管理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它通过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生产能力、产量、质量指标等,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以辅助决策和改进生产管理。
3. 现代生产管理的主要方法3.1 LEAN生产管理LEAN生产管理是一种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为目标的管理方法。
它通过消除浪费和提高流程效率,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
其中最常用的工具包括价值流图、5S整理法、持续改进等。
3.2 六西格玛管理六西格玛管理以减少缺陷和误差为目标,通过统计和数据分析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它采用DMAIC的方法论,包括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五个阶段。
3.3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以整合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资源,最大化供应链的效益的管理方法。
它通过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如供应商选择、物流配送、库存管理等,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3.4 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和优化。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a8bf29b76c66137ef061909.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题:1、有形产品:是对由制造业生产的物质产品的(另一种)称呼。
2、工艺对象专业化:是指以工艺为中心组织设备、人员等生产运作资源的生产形式。
3、学习效应:是指个人或组织生产单位产品的时间随产品生产数量的增长而减少并逐步趋于稳定的关系。
4、安全库存:是指为应付供应、需求及生产中可能发生的不测性而设置的额外数量的库存。
5、质量成本:是企业为确保达到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质量而导致的损失。
6、生产运作战略:是在企业经营战略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生产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
7、备货生产:是指以市场调查和预测而不是以顾客订单为依据来有计划组织生产的生产形式。
8、库存:是指企业用于今后销售或使用的储备物料(多种定义之一)。
9、计划管理:是指按照计划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0、预防成本:是指为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所支付的费用。
11、无形产品:是指某种形式的服务。
12、柔性:是指应对外界变化的能力,即应变能力。
13、节拍: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件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14、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征总合。
15、订货批量:指每次订货的数量。
16、生产运作过程:是指产品生产从投入→变换→产出的劳动过程或价值增值过程。
17、向前集成:是指企业从目前所从事的生产阶段向接近最终消费者市场的方向发展。
18、瓶颈:通常是指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长)的环节,或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
19、独立需求库存:是指用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它种类库存无关,表现出对这种库存需求的独立性;或指那些随机的、企业自身不能控制的需求所对应的库存种类。
20、安全性:是指产品在制造、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证人身与环境免遭危害的程度。
21、生产运作过程:是指产品生产从投入→变换→产出的劳动过程或价值增值过程。
22、产品对象专业化:是指以产品(或顾客)对象为中心组织生产运作资源的生产与运作形式。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fb5dd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4.png)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现代管理理论是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是一个学科群。
它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在不断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面前,建立起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自适应系统。
要使这一系统能够持续高效率、低消耗地输出高功能,不仅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还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构成现代管理科学。
一、现代管理学的特点纵观管理学各学派,虽各有所长,各有不同,但不难寻求其共性。
管理学的共性实质上也就是现代管理学的特点,可概括如下。
(一)强调系统化这就是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来指导管理的实践活动,解决和处理管理的实际问题。
系统化,就是要求人们要认识到一个组织就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另一个更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所以,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就是从整体角度来认识问题,以防止片面性和受局部的影响。
(二)重视人的因素由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人,而人又是生活在客观环境中,虽然他们也在一个组织或部门中工作,但是他们在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可能与组织不一致。
重视人的因素,就是要注意人的社会性,对人的需求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以保证组织中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地为完成组织目标而自觉做出贡献。
(三)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这就是注意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以感情为基础而结成的群体,这个群体有约定俗成的信念,人们彼此感情融洽。
利用非正式组织,就是在不违背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愈来愈显得重要。
所以,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方法,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信息工作由于普遍强调通信设备和控制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所以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等的要求愈来愈高。
主管人员必须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信息系统,有效、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促进管理的现代化。
现代生产管理特点
![现代生产管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62eaff04a1b0717fd5dd95.png)
现代企业管理的10大特点时间: 2005-10-19 01:00:02 | [<<] [>>]--------------------------------------------------------------------------------1.无形资产经营所创造的利润将超过有形资产一些企业便将自己的核心业务逐渐转向研究与开发、品牌经营、资产重组、产权经营等价值增值高、利润高的业务领域,而将那些需要大量有形资产投资和重复性劳动的物质产品生产、物流配送业务外包或委托出去,交给那些专业化公司来完成。
这些专业化公司不断提高其作业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和客户信赖度,增加其产品或服务的知识含量和价值含量,进而不断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在创造利润中的重要性。
2.知识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将共同治理企业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资金和生产能力,而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是企业技术知识或管理知识对企业的贡献大校因此,让知识所有者拥有企业部份股权,参与企业治理,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顺理成章。
许多企业的所有者将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以技术入股、职工持股等方式让渡给企业的知识所有者,以留住他们,让他们作为股东参与企业治理。
3.创新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技术创新是企业在生产上、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没有技术创新的企业,不但得不到新的市场,还会失去原有的市常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还需要企业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包括制度创新)。
4.经营战略将围绕发挥和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来制定进入90年代之后,全球范围内的工农业产品价格下跌和市场竞争格局的重新调整,迫使企业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到附加价值高、自己拥有垄断优势核心业务领域,而将不创造价值或创造价值较少、其他企业能够比自己干得更好的业务外包或剥离转移出去。
5.市场营销活动将以赢得客户信赖为目标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围绕满足顾客需要这个核心,逐渐形成了4C’S整合营销(指消费者、成本、方便、沟通的有效整合)、概念营销、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营销新概念、新方法,这些新的营销活动将以赢得客户信赖为核心。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af357a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c.png)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现代管理理论是针对企业管理情境和需求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
一系列理论和概念。
以下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1. 系统思维:现代管理理论强调将企业视为一个系统,各个部
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非常重要。
通过系统思维,管理者可以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企业内部的复杂性。
2. 综合性: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工具,
包括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管理者需要具
备全面的管理素养,以应对企业复杂多变的环境。
3. 激励与激励理论: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激励是推动员工行为和
绩效的重要因素。
通过激励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管理者可以设计出
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4. 变革与创新:现代管理理论鼓励企业进行持续的变革和创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
管理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
创新思维,引领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5. 可持续发展:现代管理理论强调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关注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者需要将企业的长远利益
和全球责任纳入考虑,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些特点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方向和目标,通过应用这些理
论和概念,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和运营,提高绩效和竞争力。
现代生产管理学的特征变化
![现代生产管理学的特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8699ac8aa00b52acfc7cab0.png)
现代生产管理学的特征变化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
纵观芸芸众生,多数人长时间是在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也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现代的生产管理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面对如此日益壮大的公司企业没有一个好的管理模式是很难在世界长久立足。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生产模式那更不说了。
由于我国的经济比西方发展的时间晚没有经历充分的资产阶级的发展,起步落后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在60-80年代大多数都是在模拟或是模仿其他国家的公司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不过现在好多了,我国能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发展自己的经济从而壮大自己。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所以我国的生产管理也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去发展我国经济。
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完成产权重组。
虽然“十五大”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制定了“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强”的战略决策,要求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在3年内完成改革和解困的双重任务。
但是国内企业原有的那种只重生产和产量,缺乏经营创新观念、市场导向观念、经营风险观念的管理方式一时很难以转变。
近20 年的经济改革,确实使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迫于市场的压力,企业意识到需要用新的管理工具帮助其实现科学管理,完成从生产过程控制到财务人事管理等综合集成的一体化。
正是基于这种潜在的市场需求,国内众多的软件厂商才调转矛头向ERP 的开始进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的深化改革,公司企业的生产管理发展方式也在不断的改革和更新中。
事实上,推广应用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就是有效地促进我国的国情、厂情朝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规定范化方向发展的一种具体手段和方法。
现代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
![现代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46b1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2.png)
技术进步与数字化转型
技术进步: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化转型:将传统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挑战:技术更新换代迅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技能 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管理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可持续性与环保要求
环境污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预测生产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生产流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质量控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高产品 质量 设备维护: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设备维护的预测性维护,降低设备 故障率 供应链管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供应链的优化管理,提高供应链 效率
效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企业形象
全面质量管理(TQM)
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顾客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持续改进为手段,以实现组 织目标为目的的管理方法。
特点: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过程、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要素的管理,注重预防和改进,追求 卓越。
实施步骤: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控制,进行质量改进,持续改 进。
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科学管理理论
创始人:泰勒
提出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内容:科学管理方法、工作分析、标准化、激励机制等 影响:对现代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现代生产管理 的基础。
工业工程理论
发展:20世纪初,吉尔布雷 斯的动作研究
起源:19世纪末,泰勒的科 学管理理论
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工业互联网: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 现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和生产数据的互 联互通,提高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培训课件)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
![(培训课件)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e5ed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4.png)
工业4.0企业注重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 这些技术实现生产设备、产品和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 过程的智能化和协同性。这些企业注重创新和合作,通过跨 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物联网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应用案例
总结词
物联网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提高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水平。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应用场景:生产计划与调度、质量控制、设备维护 与管理等。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等。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
05
的实践案例
智能制造企业案例
总结词
智能制造企业通过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效率 提升。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强调创新、敏捷 、精益和可持续性,注重企业整体绩 效的提升,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 与运作系统,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的发 展。
未来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展望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将更加 依赖于这些技术,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生产和运营。
生产类型对企业的影响
不同的生产类型对企业生产管理、工艺技术、设备配置、生产组织等方 面有不同的要求,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生产类型。
03
生产类型的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定制化生产等柔性
生产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敏捷性和
适应性。
智能制造的优势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 增强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和可控性、提 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等。
工业4.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e894a07daef5ef7bb0d3c0b.png)
第一章1、生产与运作的过程为:投入→变换→产出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对象:第一对象:生产运作过程——劳动、价值增值过程;第二对象:生产运作系统——实现的手段。
3、服务的本质特点:服务的无形性,不可触性(不可触性越强,生产和消费会同时发生)(在工厂中生产的是化妆品,在商店里出售的是希望);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不可储存性;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参与。
4、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产出要素管理、资源要素管理、环境要素管理5、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新特征:1.生产运作管理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2.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多变化、个性化——生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3.信息技术已成为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手段;4.全球化——“全球生产运作管理”;5.跨行业的集成管理——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战略联盟;6.绿色生产成为重要的新课题。
6、产出要素管理包括:质量(Quality)—保证和提高质量;时间(Delivery time)—适时适量生产成本(Cost)—使产品价格既为顾客接受,又为企业带来一定利润服务(Service)—提供附加和周边服务7、资源要素管理:设施设备管理:保持足够、完好和灵活的生产运作能力物料管理:以最经济的方法保证及时充足的物料供应人力资源管理:有效、高效地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和处理必要的信息第二章1、生产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市场需求与变化;技术进步;供应市场;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与各部门职能战略;其他,过剩生产能力的利用,专利保护等问题。
2、产品组合决策:指根据产品投产后其成本、赢利、市场占有率、竞争能力等的变化,对一个企业的生产品种、生产量所做的组合和调整,其中包括新产品的引进、现有产品的改良以及对不同品种的产量的调整的问题。
3、简述企业竞争重点企业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提供产品、生产运作组织方式等自身条件的特点,可以将竞争重点放在不同方面,常见的竞争重点有成本——低成本;质量——高设计质量、恒定的质量;时间——快速交货、按时交货、产品开发速度;柔性——顾客化产品与服务、产量柔性。
现代生产管理
![现代生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d3a3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a.png)
现代生产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也在不断地转型升级。
现代生产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可以优化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成本开支,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现代生产管理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1. 自动化生产线随着科技的普及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企业生产线普遍采用了自动化生产线,利用智能化设备和配套工具,将人工化的操作流程数字化和自动化,更加适应了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
自动化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降低了人力成本,保障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进度管理和调度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计划能够如期完成,需要对生产进度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度。
现代生产管理通过软件和智能化工具的应用,能够及时监控生产进度和完成情况,根据需求进行生产调度和跟踪,保证生产任务的及时完成,并避免了由于生产延误和滞后造成的不良后果。
3. 过程优化和反馈生产是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一,完善的生产管理必须围绕着产品生产过程进行。
现代生产管理随时随地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掌控和调整,及时获取生产过程的数据和信息,快速反应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和方案,保证生产过程的良性运转。
4. 质量管理和纠正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生产管理强调产品质量的全面化和细节化。
针对产品质量的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检测评估方法,建立质量反馈监测机制,通过监测和反馈对生产过程进行纠正,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切实保障了企业的竞争力。
5. 数据分析和模型优化现代生产管理强调对生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根据数据和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调整。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建立预测模型和生产优化模型,识别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问题,预测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逐步完善企业生产管理体系。
结论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现代生产管理必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核心的作用。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论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470d1e65a8102d276a22fee.png)
❖ 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 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 另外,制造业的过度发展,将会引 起自然环境不堪重负,随着制造业 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就业人 数必然下降,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服 务业来减轻环境的负担,增加就业 岗位,从而促进整个国家或地区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 要搞好生产运作管理,必须有一支高水 平的生产运作管理人员。生产运作管理 人员运用了企业的绝大部分资金来组织 生产运作,他们活动的效果决定了企业 效益的好坏。
38
高水平生产运作人员 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技能
❖ 1、技术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和管理 技能。
❖ 2、行为技能。处理人际关系、激励、 协调能力…
46
❖ 泰勒还认为管理部门应负责制订计划、 认真挑选和培训工人、找出完成每一工 作的最佳方法、实现管理部门与工人的 合作,以及将管理活动从工作活动中分 离出来。
❖ 泰勒还研究了工具改进,制定劳动定额,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 泰勒的这套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1911 年,他最重要的一本书《科学管理原理》 出版了,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
13
❖③反馈(Feed back) ❖它是控制过程的一部分,能
使主管部门决定是否要对公 司所必须的各项活动进行调 整。如百货公司的库存量、 劳动效率、销售量等。
14
❖ 企业的生产系统就其本质而言是一 种投入、转换、产出关系。
❖ 下表(表1—1)列出几种这种关系。
15
生产 系统 汽车工 厂 医院
45
㈠ 泰勒和“科学管理”理论
❖ 美国人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它的创建给 工厂管理带来了巨大变化,因此,泰勒常被 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4d799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2.png)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1、现代生产管理的范围与传统生产管理相比,变得更宽。
如果从企业经营决策的角度来看,其决策范围在向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生产系统的选择、设计与调整这样的“向下”方向延伸;而从生产管理的角度来看,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生产系统的运行,适时适量地生产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管理从其特有的地位与立场出发,也必然要参与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系统的选择、设计中去,以便使生产系统运行的前提——产品的工艺可行性、生产系统的合理性——能够得到保障。
因此,生产管理的范围从历来的生产系统的内部运行管理在向“外”延伸。
2、多品种、中小批量混合生产将成为生产方式的主流,从而带来生产管理上的新变化。
20世纪初,大量生产方式揭开了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序幕,该生产方式所创立的生产标准化原理、作业单纯化原理以及移动装配法原理等奠定了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基础,至今仍是制造业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
但是时代进展到今天,一方面,在市场需求多样化面前这种生产方式逐渐显露出其缺乏柔性、不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弱点;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从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管理方法两方面,都使大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的转换成为可能。
因此,大量生产方式正逐渐丧失其优势,而多品种、中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将越来越成为主流。
这也是现代生产管理的重要特征。
3、计算机技术给生产管理带来的变化。
近20多年来,计算机技术已经给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以及包括生产管理在内的企业管理带来了惊人的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等技术在企业生产以及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同时,计算机技术更使得企业的经营计划、产品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以及营销等一系列活动有可能构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从而更加灵活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要求。
计算机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在效力,它的应用和普及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简述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新特点
![简述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新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8ef52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1.png)
简述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新特点
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新特点主要有:一是智能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使企业处理事务更加高效,让企业管理更加智
能化;二是绿色化,加大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减少空气污染、水污染,保护资源;三是智慧化,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把企
业管理摆上一个智慧化宽平台;四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提升客户体
验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五是协同化,加强外部和内部合作,建
立有效的联盟和合作网络;六是分散化,把企业部署更加灵活,让企
业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创新时代的生产运作管理
![创新时代的生产运作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bc8a4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6.png)
创新时代的生产运作管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在这个创新时代,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探讨创新时代的生产运作管理的特点和挑战,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创新时代的生产运作管理特点1. 技术驱动:创新时代的生产运作管理以技术为支撑,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信息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主运行,并且大大减少错误和浪费。
2. 高度灵活:创新时代的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并调整生产计划。
生产运作管理需要具备灵活性,以便及时应对各种需求变化,包括生产线的重新配置、产品设计的灵活调整等。
3. 协同合作:创新时代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
生产运作管理需要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各方进行紧密合作,以确保供应链的流畅和高效运转。
同时,通过协同合作,可以共享信息和资源,实现更高效的生产运作。
二、创新时代的生产运作管理挑战1. 技术更新换代快:创新时代的技术发展速度惊人,企业需要不断跟进并引入新的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然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更新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挑战。
2. 人才需求变化大:创新时代对生产运作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传统的生产管理技能,他们还需要具备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以应对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的需求。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以适应新时代的生产运作管理。
3. 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创新时代的生产运作管理面临更多的风险,如供应链中断、数据安全等。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降低潜在风险对生产运作的影响。
三、创新时代的生产运作管理应对策略1. 推动数字化转型:在创新时代,企业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数字化转型。
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2aabdd4866fb84ae55c8da7.png)
系
统
六、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生产运作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 生产运作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之一
财务、营销、生产、技术、人力资源
生产运作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七、服务业运作管理的特殊性
表1.1 产品的区别 顾客的接触程度 对顾客需求的响应时间 服务地区与设施规模 质量度量
表1.1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区别
生产要素
*物质要素 *人力资源 *能源 *信息
生产转换 *机器设备的 作用与价值 的部分转移 *技巧的应用 *信息的处理
生产输出
*产品 *劳务 *知识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运作过程与生产运作系统 目标
在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 提供具有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学按产品的使用性能分类
通用产品 专用产品
按产品的结构特征分类
大型复杂产品 结构简单产品
按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分类
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生产
一、 生产类型的分类标志
按生产工艺特征分类
流程生产型 加工装配型
按产品需求特征分类
订货型生产 备货型生产
二、划分生产类型的定量方法
负荷系数: Kf=t/r =(t*N)/(F0* ΦS )
四、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职能 范围和决策内容
职能范围
制造
生产技术
产品设计
市场调查 技术预测
产品研究 与开发
决策内容
生产运作战略决策
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决策 生产运作系统运行决策
生产系统 选择设计
五、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地位
企业目标
经营决策 (经营计划)
技术开发管理
生产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学科特点与发展演变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学科特点与发展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e5a17712e3f5727a5e962ac.png)
对生产概念的新认识
“一切创造财富的活动都是生产。”
• 系统观:生产运作系统是一个人机复合系统,一个动
态开放系统。生产的系统观体现在生产运作管理的全局 性、协同性和层次性;
• 集成观:生产是人员、技术、管理的综合集成,只有集
成才能发挥优势,实现最佳配置;
• 信息观:生产运作过程是一个信息采集、加工、转化和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比较
比较项目
产出本身 产出的存储性 产出的一致性 顾客参与程度 产业性质 前场服务比例 规模经济的实现 质量的度量
制造业
有形 高 高 低
资本密集 低
增加批量 易于度量
服务业
无形 低 低 高
劳动力密集 高
多店作业 不易度量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演变
年代 10 年 代
30 年 代
40 - 60 年代 70 年 一个整体来 看待,是无法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的”。
• 波特所提出的价值链理论将企业的价值活动 划分为两大类九项活动,一类是基础性活动 ,一类是支持性活动。
• 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 交货等过程和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 分离而又相互衔接的活动。
制造性企业典型的价值活动
•订购零件和原料 •决定生产的车型及数量
•购买新设备、更换旧的或报废的 设备
•维修设备 •激励工人
•对天气、着陆条件、座位需求等 问题作出预测;
•飞行能力计划;
•对飞行、维修、地勤、柜台、行 李管理人员的安排;
•对食品饮料、急救设备、旅行读 物、救生工具等物件的库存管理 ;
•质量保证:飞行、维修、客服等
格劳亚特
IS O 组 织
哈默
微软公司 SA P 公 司 、 O ra c le 公 司
现代生产管理新版
![现代生产管理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debdd584254b35eefd34d1.png)
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
![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9ee3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4.png)
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现代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其生产运作管理能力,以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探讨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性、关键概念以及最佳实践。
1. 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生产运作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组织、计划、控制和改进,以实现生产目标的管理活动。
它涉及到生产计划、生产过程设计、生产作业管理、库存控制、质量管理等方面。
2. 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有效的生产运作管理,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竞争力。
- 保证产品质量:良好的生产运作管理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减少产品缺陷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 优化资源利用:有效的生产运作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概念### 3.1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协调和管理整个供应链,以确保供应链各环节协同合作,降低库存和运营费用,提高物流效率。
### 3.2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制定质量标准、实施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以确保产品达到客户要求的质量水平。
### 3.3 生产计划与排程生产计划与排程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顺序,最大化生产效率。
### 3.4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指企业根据需求预测和生产计划,合理控制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4. 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最佳实践- 制定全面的生产计划,并不断优化计划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 实施精益生产和持续改进,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 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 培训员工,提高其生产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
通过对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企业可以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产运作管理不仅是企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保障之一。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读书笔记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ef057ad5fbfc77da269b18c.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读书笔记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特征:市场全球化;生产与运作战略受到重视;全面质量管理;柔性;缩短交货时间;技术进步;工人参与;流程再造;环境问题;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一、企业流程再造:要素:1)重新设计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以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2)结构重组;3)全新的、整体性的信息管理及评价系统;4)新价值观,把顾客满意放在首位。
方法:将数项工作或业务组合,合并为一;各个步骤按其自然顺序进行;为同一工作设计若干种处理方法;超越组织的架线,在最适当的场所完成相应的工作;尽量减少检查、控制和调整等管理工作。
步骤:评估、再造工程、开发、建立、执行。
二、选址方法:因素赋值法;选址盈亏平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重心法。
设施布置:将组织内各种物质设施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安排和有效组合,形成一定空间形式,从而有效的为组织服务,以使组织获得最大效益。
原则:1、为生产经营服务原则;2、最短距离原则;3、单一流向原则;4、立体原则;5、安全原则;6、弹性原则。
类型:1、工艺专业化原则布置;2、对象专业化原则布置;3、混合布置;4、固定布置。
工艺专业化的布置方法:物料运量图发;作业相关图法;从至表法;线性规划法;计算机辅助布置。
流水线:按照产品生产的工艺顺序排列工作地,是产品按照一定的速度,连续和有节奏地经过各个工作地依次加工,直到生产出产品。
特征:1、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2、工艺过程是封闭的;3、每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同各道工序的工作地数量比例一致;4、每道工序都按统一的节拍进行生产。
条件:1、产品的结构和工艺应相对稳定;2、制品要有足够大的产量;3、制品加工的各工序能细分或合并,各工序的时间定额应与流水线生产的节拍相等或成倍数关系,即同期化。
单一对象流水线组织设计:1、确定流水线节拍;2、进行工序同期化;3、计算设备数量和设备负荷系数;4、计算工人人数;5、确定流水线节拍的性质和运输工具的选择;6、流水线的平面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