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法条

合集下载

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一、立案标准1、《劳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商业机构或者其他组织和企业,应当按期为它们的劳动者交付劳动报酬。

2、《劳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商业机构、其他组织和企业未按期为劳动者交付劳动报酬的,公安机关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其有关负责人犯未支付劳动报酬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犯罪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百五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劳动者未支付劳动报酬,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认为涉嫌犯罪,但不需要立即依法实施调查,可以根据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项,对犯罪嫌疑人作出行政处罚;情节较重,应当由人民检察院介入调查,可依据本法第三十三条,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一、构成犯罪条件1、涉嫌犯罪的有关负责人在我国境内范围内,实施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2、实施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对应当支付的劳动报酬征收情节;3、依照我国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属于风险情况,受控制的劳动者造成重大损失、情节较重;二、可立案的案件材料1、涉嫌犯罪的有关负责人未依法交付劳动者应当给付的劳动报酬的相关证据;2、涉嫌犯罪有关负责人之间存在犯罪协议和行动;3、涉案有关负责人是否有未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前科;4、涉案有关负责人所控制的劳动者受益情况;5、被害者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情况;6、有关主要受害人补偿、赔偿等经济处理情况。

三、案件审查标准一、依据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审查涉嫌犯罪的行为是否构成罪行;二、审查涉嫌犯罪有关负责人的行为是否已达到刑法定罪的构成要件;三、审查涉嫌犯罪有关负责人依法应当给付的劳动报酬是否应当按月给付,是否未按期支付;四、确定涉案受害人应给付的劳动报酬的总金额;五、审查具体构成案情的时间、名称、地点、当事人及其身份等关键事实;六、审查案件的被控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百五十六条、第七百五十七条的规定;七、审查特殊类别犯罪嫌疑人,如未成年人及具有特殊政治、经济地位的人犯罪;八、对联系案件财物,尤其涉及犯罪所得,以及关联办案相关一起申请取保候审的审查。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的标准是怎样的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的标准是怎样的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的标准是怎样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的标准: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数额较大;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的标准是怎样的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数额较大;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

4、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1)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2)逃跑、藏匿的;(3)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的;(4)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

5、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1)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2)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构成要件是什么1、犯罪主体要件本罪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企业和自然人。

2、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这种不作为行为会产生劳动者不能及时实际得到劳动报酬的社会危害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后果发生。

应认定为故意的几种情况:(1)明确表示拒不作为的,即明确拒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应当然地认定为故意。

包括无正当理由拖欠,不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虽表示应支付,但主动实施作为,为不支付找借口的,应认定故意。

如无正当理由转移财产,造成无支付能力假像的;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指使发放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工作人员逃匿,造成无法支付假像的;或非法克扣工资或罚款的。

欠薪赔偿 劳动法条文

欠薪赔偿 劳动法条文

在中国,欠薪赔偿的相关规定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

以下是一些与欠薪赔偿相关的劳动法条文:1.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责令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以依法加倍支付。

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2.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3.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4. 《劳动法》第四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5. 《劳动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的,劳动者有权依法要求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以依法加倍支付。

6. 《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用人单位或者个人不按照劳动合同或者劳动法律规定,拒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犯罪行为。

派出所欠薪罪是指派出所或派出所负责人未按照法定程序支付劳务报酬的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以下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的内容:一、支付标准方面根据《劳动法》第49条规定: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2.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法定最低工资标准;3.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规章等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待遇。

根据《刑法》第273条规定:1.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数额较大的,可以认定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2.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刑罚为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收集证据方面1.薪资证明:劳动者应当准备好相关薪资证明,如工资条等,以便证明其劳动报酬的数额;2.合同证据:劳动者应当保存好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以证明双方的权益和义务;3.监工通知单:劳动者应当保留与用人单位或劳务派遣公司的交流函件和通知,以证明用人单位的拖欠行为;4.证人证言:劳动者可以寻找其他目击证人,证明用人单位有拖欠劳动报酬的行为;5.律师函:劳动者可以请律师向用人单位发出催讨工资的律师函,以增加追踪证据;6.网上监督:劳动者可以到国家互联网监督平台等网站留言投诉,以公开曝光用人单位对劳动报酬的拖欠行为。

三、立案条件根据公安部《关于确定经济犯罪立案标准的指导意见》(公安部发No.80)规定:1.拖欠工资金额达到当地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五倍,且总额较大;2.拖欠工资时间标准:连续拖欠工资达三个月以上或累计拖欠工资达六个月以上。

以上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的主要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地区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立案标准还需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确认。

如果劳动者确实遭遇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建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留好相关证据以备立案和维权之用。

劳动法对于欠薪的相关规定

劳动法对于欠薪的相关规定

劳动法对于欠薪的相关规定劳动法对于欠薪的相关规定欠薪是很多员工都遇到过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应该要知道劳动法的一些相关规定。

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劳动法欠薪的规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法欠薪的相关规定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如果老板拖欠工资,你可以立即终止合同(不去上班),然后到劳动局投诉。

劳动法拖欠工资的处理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条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追索劳动报酬民法典的法条

追索劳动报酬民法典的法条

追索劳动报酬民法典的法条
1.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标准,履行劳动职责,取得劳动报酬。

2. 雇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3. 劳动者因为雇主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致使劳动者无法取得劳动报酬的,可以要求雇主支付劳动报酬。

4. 雇主因为劳动者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致使劳动者无法取得劳动报酬的,可以拒绝支付劳动报酬。

5. 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6. 雇主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7. 雇主拖欠劳动报酬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支付,逾期未支付的,按照规定支付违约金。

8. 劳动者因为其个人原因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双方协商的约定,向雇主支付违约金。

- 1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量刑最新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解释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量刑最新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解释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量刑最新标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解释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量刑标准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1条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劳动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应得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第二条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二)逃跑、藏匿的;(三)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的;(四)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

第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客观方面争议问题研究》范文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客观方面争议问题研究》范文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客观方面争议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劳动报酬作为劳动者为社会付出的经济回馈,一直是维护社会和谐、公平的基石。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企业或个人存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恶劣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我国刑法设立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罪的客观方面存在诸多争议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为相关法律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要件首先,我们需明确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劳动者付出劳动的事实、支付劳动报酬的约定、以及行为人存在主观上拒绝支付的故意。

其中,拒不支付的客观行为是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三、客观方面争议问题研究(一)关于客观行为表现的问题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拖欠工资的行为是否构成“拒不支付”;二是部分支付是否属于“拒不支付”的行为表现;三是是否存在其他形式的“拒不支付”行为,如故意降低工资标准等。

针对这些问题,学界和实务界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只要存在拖欠工资的行为就应认定为“拒不支付”;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部分支付或故意降低工资标准等行为不能完全等同于“拒不支付”。

(二)关于证明标准的问题在证明标准方面,如何认定“劳动者付出劳动”和“拖欠事实”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

有观点认为,需要严格的证据来证明劳动者付出劳动和拖欠事实的存在;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只要劳动者提供初步证据即可推定其主张成立。

此外,对于证明“主观上拒绝支付的故意”也存在较大的争议。

四、争议问题解决建议针对上述争议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明确“拒不支付”的客观行为表现。

在司法实践中,应综合考虑拖欠时间、拖欠金额、拖欠次数等因素来判断是否构成“拒不支付”。

同时,对于部分支付和故意降低工资标准等行为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定。

其次,应建立科学的证明标准。

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罪立案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罪立案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罪立案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是指用人单位故意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国家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奖金、津贴等报酬的行为。

这种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和谐。

为了有效打击这一现象,我国明确规定了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罪,并界定了立案标准,对于相关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惩处。

本文将对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罪的法律依据、立案标准以及影响等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加强对这一违法行为的认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罪立案标准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阐述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罪的法律依据,界定立案标准,以及分析这一罪行的危害和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探讨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罪的法律意义,提出相关建议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将围绕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罪的立案标准展开深入讨论,旨在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罪立案标准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明确该罪行的法律依据、立案标准的界定以及危害与影响。

通过对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的研究,探讨该罪行的实质和社会影响,以期能够为相关部门和司法机构提供依据,有效打击此类违法行为,保障农民工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的关注,促进相关立法和执法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2.正文2.1 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罪的法律依据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罪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拒不支付农民工报酬构成犯罪的情形包括:1. 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工资或者拖欠工资的行为;2. 拒不支付工资已构成刑法规定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情形;3. 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已给国家规定的工资支付劳动者;4. 补偿劳动者损失;5. 对劳动者进行相关救济。

拖欠农民工工 责令 法条依据

拖欠农民工工 责令 法条依据

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生活和权益。

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依法规定了责任和处罚。

本文将从法条依据、责令等方面,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做一番探讨。

一、法条依据1.《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有权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满一个工作年限的,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继续有效,用人单位没有提出异议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欠薪,并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工资两倍的赔偿金。

”以上法条依据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义务,同时也规定了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处罚措施。

在面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时,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和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以上法条依据予以处理。

二、责令1.责令支付欠薪根据《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欠薪,并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工资两倍的赔偿金。

这一规定明确了劳动行政部门在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时的处罚措施,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劳动行政部门可以依法责令其支付欠薪,并加以相应的赔偿金,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无法通过调解解决拖欠工资的问题时,劳动者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法院诉讼途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权益,促使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劳动者工资。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一、简介
派出所欠薪是指劳动用人单位未按合同约定及时正确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

派出所欠薪的罪行属于犯罪行为,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严重损害社会秩序,国家实施严格的刑事惩处。

(一)具备立案依据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派出所欠薪立案标准:有劳动合同或其他法律文书规定的,劳动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劳动报酬超过三个月的,由其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

2、劳动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涉嫌犯罪,行为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1)劳动用人单位对本单位职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造成损失超过5000元的,由其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2)劳动用人单位对本单位职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造成损失不超过5000元的,由其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必须满足的立案条件
1、派出所欠薪犯罪的当事人必须确定:一方是受害人;一方是犯罪行为的直接责任人;一方是犯罪行为的负责人。

2、派出所欠薪犯罪的时间必须确定:派出所欠薪的发生时间,拖欠劳动报酬的超过三个月的时间。

劳动法关于拖欠工资的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法关于拖欠工资的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法关于拖欠工资的相关法律规定1. 引言拖欠工资是指雇主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工资。

这种违法行为不仅侵害了劳动者的权益,也严重违背了劳动法的规定。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对拖欠工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2. 法律依据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4条的规定,劳动者有权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取得劳动报酬,雇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2.2 《拖欠农民工工资条例》为了进一步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我国还专门制定了《拖欠农民工工资条例》。

该条例明确规定了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的认定、处罚和追偿等内容,为农民工维权提供了更具体的法律依据。

3. 拖欠工资行为的认定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拖欠工资行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3.1 未支付工资未支付工资是指雇主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未向劳动者支付应得的工资。

无论是整月工资还是部分工资,只要超过劳动合同约定的支付时间,雇主就属于未支付工资的情况。

例如,劳动合同约定每月10日支付工资,但雇主直到月底还未支付工资,即构成未支付工资的行为。

3.2 拖延支付工资拖延支付工资是指雇主虽然最终支付了工资,但延迟了支付时间。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只要雇主未按照约定支付工资,而是迟延支付,即构成拖延支付工资的行为。

例如,劳动合同约定每月10日支付工资,但雇主直到20日才支付工资,即构成拖延支付工资的行为。

4. 雇主的责任和处罚雇主在拖欠工资问题上承担着重要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条例》的规定,拖欠工资的雇主应当承担以下责任和处罚:4.1 赔偿劳动者雇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支付拖欠的工资,并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赔偿金的数额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量,通常为拖欠工资数额的一定比例。

如果拖欠的工资已经超过3个月,赔偿金的数额还会进一步增加。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法条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法条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法条
第一百二十五条经劳动仲裁或者达成书面劳动合同,同意支付劳动报酬的,却拒不
支付劳动报酬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劳动报酬款。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主体是由当事双方就劳动关系所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中,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报酬而拒不支付的情形。

(一)事实构成:被告人应当支付劳动报酬;
(三)法律构成:被告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第一百二十五条法律规定,拒不支付劳动
报酬罪成立。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在劳动仲裁机构或者正式订立的书面劳动合同上,双方约定
支付劳动报酬而用人单位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

这种行为以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原因
破坏劳动者的正常劳动关系和合法权益,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利益,故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法条

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法条

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法条
在中国,劳动报酬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没有充分支付劳动报酬就会影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中国立法机关制定了《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法条》。

为了落实和执行《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法条》,中国立法机关对
于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作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一是有关部门必须及时将劳动者的报酬支付给劳动者;二是劳动者有权查询有关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他们的劳动报酬;三是如果有关部门逾期未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四是如果有关单位拒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向有关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有关部门支付劳动报酬。

此外,为了有效执行《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法条》,中国立法机
关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首先,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必须与工作单位明确劳动报酬,以避免出现劳动报酬没有按时支付的情况;其次,劳动者可以要求有关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工资证明,并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支付劳动报酬;再次,有关部门必须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劳动者的报酬支付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劳动报酬支付的问题;最后,对于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单位,必须依法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以示警告。

总之,要有效地执行《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法条》,必须加强立
法机关的监督和维权机制,落实有关法律制度,保障劳动者的支付报
酬权益,消除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法条》对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加强对《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罪法条》的执行,及时发现和纠正劳动报酬支付的问题,依法惩处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单位,使劳动者收到应得的劳动报酬,维护社会正义。

劳动法第87条规定

劳动法第87条规定

劳动法第87条规定
劳动法第87条规定了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拒不支付劳
动者劳动报酬的行为处理办法。

劳动法第87条内容如下: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拒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调解;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拒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经劳动行政部门和人民法院依法查实的,应当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并按照应付报酬金额,支付延期支付期间的劳动者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拒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造成劳动者生活困难的,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劳动法第87条主要规定了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的违法行为的处理办法。

根据该条规定,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调解。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并查实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后,要求其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同时,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行为造成劳动者生活困难,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劳动法第87条的出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
能够按时、足额地领取劳动报酬。

对于用人单位违法拒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和人民法院将进行调解和处理,并要求其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此外,在劳动者遭受生活困难的情况下,还应给予支持和帮助,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总之,劳动法第87条的出台,为劳动者保障了领取劳动报酬的权益,有效地遏制了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行为。

这为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推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劳动法案例分析:临时员工离职后被公司拒绝支付薪水

中国劳动法案例分析:临时员工离职后被公司拒绝支付薪水

中国劳动法案例分析:临时员工离职后被公司拒绝支付薪水引言中国劳动法对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有着明确的规定,包括薪资支付、劳动合同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公司往往会利用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拒绝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临时员工离职后被公司拒绝支付薪水的案例,探讨该案例背后涉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案例概述小明在某公司担任为期一个月的临时员工,合同明确规定了工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等细节。

在执行合同期间,小明按照约定履行了工作职责。

然而,临近合同结束时,公司却以小明工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由拒绝支付其全部工资,并只支付了部分金额。

小明对公司的行为感到不满,寻求法律救助。

劳动法分析1. 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企业与劳动者之间需要签订书面或口头劳动合同,其中必须明确约定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临时员工虽然工作时间较短,但依然享受劳动法保护的权益。

2. 工资支付公司有责任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

根据《劳动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员工应当按日、按周、按月或者按完工劳动量来领取工资。

即使临时员工只工作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公司也应全额支付其工资。

3. 法律责任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应当按照劳动报酬数额支付劳动者每日工资数额的百分之五十加付劳动报酬。

对于公司拒绝支付工资的行为,小明有权要求公司支付欠款,并要求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解决措施1. 寻求劳动仲裁小明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

劳动仲裁是一种非诉讼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

小明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提供相关证据和合同文件,以求得公正的裁决。

2. 媒体曝光公开曝光公司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可以引起公众关注和社会舆论的声讨,从而迫使公司履行支付义务。

小明可以联系媒体或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自己的遭遇,并陈述公司的行为,以增加外界的关注度。

3. 组织维权小明可以联合其他受到公司拖欠工资影响的员工,成立维权团体或工会。

2024版劳动合同法拖欠工资

2024版劳动合同法拖欠工资

2024版劳动合同法拖欠工资
1. 定义拖欠工资:明确定义拖欠工资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未按时支
付工资、未足额支付工资、未支付加班费等。

2. 支付时间规定: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在每月固定日期支付工资,不得
无故延迟。

3. 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
-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应当按照拖欠工资金额的一定比例支付违
约金。

- 用人单位连续拖欠工资超过一定期限的,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4. 工资支付记录:用人单位必须保存完整的工资支付记录,包括支付
时间、金额、支付方式等,以备查验。

5. 劳动者的救济途径:
-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

- 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
工资及相关赔偿。

6. 用人单位的补救措施:用人单位在发现拖欠工资的情况后,应立即
采取措施支付拖欠工资,并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7. 拖欠工资的预防措施:
- 用人单位应建立工资支付预警机制,及时监控工资支付情况。

- 用人单位应定期向劳动者公开工资支付情况,接受劳动者的监督。

8. 法律责任的强化:对于恶意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除了支付违约金和经济补偿外,还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9. 信息公开:建立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信息公开制度,对于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其信息应向社会公开,以提高用人单位的诚信度。

10. 劳动者权益保护: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确保劳动者在遇到拖欠工资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注:以上内容为示例性质,具体条款应根据实际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制定。

劳动合同拒付工资

劳动合同拒付工资

劳动合同拒付工资一、引言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得的报酬,是劳动者维持生活、保障家庭的基本经济来源。

在我国,工资支付问题一直是劳动争议的高发区,其中,劳动合同拒付工资问题尤为突出。

劳动合同拒付工资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违反了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拒付工资的现象、原因、法律依据和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提高大家对劳动合同拒付工资问题的认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合同拒付工资的现象及原因1. 劳动合同拒付工资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劳动合同拒付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迟延支付工资:用人单位延迟支付劳动者工资,甚至超过一个月。

(2)克扣工资: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克扣劳动者应得的工资。

(3)不支付加班费: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劳动者加班费。

(4)降低工资: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单方面降低劳动者工资。

2. 劳动合同拒付工资的原因(1)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部分用人单位对劳动法律法规了解不足,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

(2)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在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下,部分劳动者为了获得工作,不得不接受低工资待遇。

(3)劳动者维权意识不强:部分劳动者对自身权益认识不足,缺乏维权意识,导致用人单位有机可乘。

(4)执法力度不足:部分地区劳动执法力度不足,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导致部分用人单位敢于违法。

三、劳动合同拒付工资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3. 《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规定》规定:“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四、解决劳动合同拒付工资的途径1. 协商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要求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劳动法拖欠工资的规定

劳动法拖欠工资的规定

劳动法拖欠工资的规定相关推荐劳动法拖欠工资的规定劳动法拖欠工资的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一条一款所指“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有其法定标准和特定的含义。

所谓“克扣”系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即在劳动者已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

所谓“无故拖欠”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

依据原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1995〕226号),“克扣”劳动者的工资不包括以下减发工资的情况:(1)国家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2)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3)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4)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经济效益下浮时,工资必须下浮的(但支付给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因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工资等。

劳动法怎么规定拖欠工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二)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三)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拖欠工资劳动法规定是怎样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41条规定: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要件:
一,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即企业和自然人。

企业系指用人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自然人包括用人单位以外的自然人(尤其是《民法通则》所规定的“两户一伙”) 。

二,主观要件:故意。

包括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这种不作为行为会产生劳动者不能及时实际得到劳动报酬的社会危害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后果发生。

应认定为故意的几种情况:
1,明确表示拒不作为的,即明确拒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应当然地认定为故意。

包括无正当理由拖欠,不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虽表示应支付,但主动实施作为,为不支付找借口的,应认定故意。

如无正当理由转移财产,造成无支付能力假像的;
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指使发放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工作人员逃匿,造成无法支付假像的;
非法克扣工资或罚款的。

三,犯罪客观方面:在犯罪客观要件方面,应既有危害行为又有危害结果,且两者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一)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
1,实施了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

2,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即企业的银行存款足够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而不作为,导致劳动者没有按合同或法定应获得劳动报酬的时限。

如实行月工资制的,超过20天仍不发放工资的,即构成“不支付”。

(二)数额较大。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构成的绝对值范围。

应比照职务侵占罪的入刑标准,即逃避或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构成“数额较大”,应予追诉。

(三),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应认定构成的几种情形:
1,劳动行政部门即各级劳动监察大队已向用人单位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2,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已向用人单位送达《劳动争议仲裁决定书》,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劳动仲裁不论是否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程序,均构成。

3,各级法院已向用人单位送达《民事判决书》,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判决书已生效或虽因劳动者提起上诉而没生效但用人单位没有提起上诉的。

4,各级信访机关已向用人单位送达批转文件,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5,具体来说是行为人采取了欺骗、隐瞒等非法手段,达到故意不支付的目的。

首先,我国刑法采取“定性+定量”的立法模式,因此拖欠劳动报酬的数额上应该有限制。

二是时间上也要作出限制。

三是程序上也要作出限制。

如之前需通过劳动仲裁并有仲裁裁决或有相关部门的责令、判令支付薪水的文书等。

四,犯罪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财产权,又妨碍了正常的劳动用工关系,侵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法律后果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
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链接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