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精品课件(5)(20200615222757)
合集下载
5.劳动经济学讲义第五章
2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案例 5—2
国际人才大流动时代的到来
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国家人才流动的时代
洛杉矶的全球经济论坛上,有关国际人才流动的议题也成为大会 论坛上的热点话题,从美国教育部的官员到美国的前教育部长,在到 国际上的大企业,都十分关心人才培养问题。另外,还有如何管理全 球人才流动的话题,流动人才的竞争技能培养问题,以及全球人才流 动对祖籍国的贡献问题等。 德国政府的资料显示,在2005年,有145,000人离开德国去了其 他国家,例如去南非和西班牙等,是1954年以来的最高数据。法国 也是如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1999年到2004年间,全世界出国留学 人员数量增长了141%。留学生们的目的地国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 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此7国共吸收全球67%的留 学生。其中,吸引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而中国已成为世界 上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
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11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第五章劳动力流动?第一节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第二节劳动力流动模型?第三节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第四节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第五节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2第一节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10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3.3 受教育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较高的教育水平有较高迁移率。
30岁-34岁的美国公民的迁移率(%),1993-1994年
1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3、4 迁移的距离与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与迁移的距离成反方向变动。统计结果表明, 随着流动成本的上升,流动的劳动者数量就会随之下降。 距离越远,可能流动的劳动者获得工作机会的信息就越有限。 与迁移本身以及迁移之后回去看望朋友、亲戚的交通问题有 关的货币成本以及迁移的心理成本,都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 上升。 距离弹性:距离弹性= 流动量%变化/流动距离的%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案例 5—2
国际人才大流动时代的到来
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国家人才流动的时代
洛杉矶的全球经济论坛上,有关国际人才流动的议题也成为大会 论坛上的热点话题,从美国教育部的官员到美国的前教育部长,在到 国际上的大企业,都十分关心人才培养问题。另外,还有如何管理全 球人才流动的话题,流动人才的竞争技能培养问题,以及全球人才流 动对祖籍国的贡献问题等。 德国政府的资料显示,在2005年,有145,000人离开德国去了其 他国家,例如去南非和西班牙等,是1954年以来的最高数据。法国 也是如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1999年到2004年间,全世界出国留学 人员数量增长了141%。留学生们的目的地国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 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此7国共吸收全球67%的留 学生。其中,吸引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而中国已成为世界 上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
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11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第五章劳动力流动?第一节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第二节劳动力流动模型?第三节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第四节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第五节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2第一节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10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3.3 受教育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较高的教育水平有较高迁移率。
30岁-34岁的美国公民的迁移率(%),1993-1994年
1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3、4 迁移的距离与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与迁移的距离成反方向变动。统计结果表明, 随着流动成本的上升,流动的劳动者数量就会随之下降。 距离越远,可能流动的劳动者获得工作机会的信息就越有限。 与迁移本身以及迁移之后回去看望朋友、亲戚的交通问题有 关的货币成本以及迁移的心理成本,都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 上升。 距离弹性:距离弹性= 流动量%变化/流动距离的%变化
劳动经济学讲座ppt课件
详细描述
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如宏观经济 学角度、区域经济学角度、人口学角度等。在宏观经济学 角度,劳动力迁移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均衡 发展;在区域经济学角度,劳动力迁移可以推动区域经济 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人口学角度,劳动力迁移可 以缓解人口过密或过疏的问题,促进人口的均衡分布。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 务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附 加值和竞争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创新技术与管理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技术 和管理的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 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 管理经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国际 竞争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详细描述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市场的一种重要现象,它反映了劳动力的 供求关系和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根据不同的标准,劳动力流 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自愿流动和非自愿流动、长期流 动和短期流动等。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与影响
总结词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如工资水平、就 业机会、家庭状况、教育背景等。
详细描述
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加剧等。
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劳动力迁移是劳动力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劳动者 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要点二
工资决定
指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 市场上各种不同职位的工 资率是如何决定的。
工资差别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 同职位之间的工资率存在 一定的差别,形成不同的 工资结构。
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如宏观经济 学角度、区域经济学角度、人口学角度等。在宏观经济学 角度,劳动力迁移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均衡 发展;在区域经济学角度,劳动力迁移可以推动区域经济 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人口学角度,劳动力迁移可 以缓解人口过密或过疏的问题,促进人口的均衡分布。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 务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附 加值和竞争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创新技术与管理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技术 和管理的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 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 管理经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国际 竞争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详细描述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市场的一种重要现象,它反映了劳动力的 供求关系和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根据不同的标准,劳动力流 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自愿流动和非自愿流动、长期流 动和短期流动等。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与影响
总结词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如工资水平、就 业机会、家庭状况、教育背景等。
详细描述
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加剧等。
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劳动力迁移是劳动力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劳动者 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要点二
工资决定
指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 市场上各种不同职位的工 资率是如何决定的。
工资差别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 同职位之间的工资率存在 一定的差别,形成不同的 工资结构。
《劳动经济学课件》PPT课件
1997年,我国调整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撤消劳动经济专 业,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经济学成为该专业的 基础、核心课程之一。
改革开放后,劳动经济学研究分为三个时期。根据时代
特点,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关注重点。
整理ppt
15
1.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1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力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 如何以最少的劳动费用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是劳动
整理ppt
6
1.1.1 劳动经济学的起源
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在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 来的独立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学密不可分。自 古以来,劳动就是人们关注之最。但是,在市场经济 确立之前,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对劳动问题的论 述与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混杂在一 起,内容十分分散。
整理ppt
3
第1章 导论
整理ppt
4
本章要求
了解劳动经济学的发展沿革 明确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
把握劳动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趋势 为系统学习全书奠定基础
整理ppt
5
1.1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 古老,是因为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在研 究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时, 已经触及到了劳动经济问题并作了很多精辟地 论述;说它年轻,如果以世界上第一本真正以 《劳动经济学》命名的教科书正式出版作为现 代劳动经济学的标志,今年也不过才80年。
经济学关注的焦点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的经济效率的科学
整理ppt
16
劳动经济学是以劳动力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心,研 究劳动力资源如何通过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 劳动力资源的社会与个体利益的最佳结合,以及在这 个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力资源与其 他生产资市场参与者的决 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管 理政策与制度进行研究
劳动经济学PPT课件
生产过程中与一个劳动量相对应的资本 量(K / L)被称为资本装备率,或称为技 术装备率。点 I 的技术装备率由点 I
与原点相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表示。
34
最佳生产方法(1)
K
C1 a
C2
C3
e
Ke
Ka Le
b Q1
La
L
35
最佳生产方法(2)
K
a
Ke
●e
Q3
Ka
●b
Q2
Q1
36
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 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
13
三.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 产要素上时,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 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 增加的产量开始 递减。
三个阶段:
1.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2.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3.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14
总产量 、平均产量 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26
一. 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
K=1
C
K=2
K=3
E
G
B
D
A
X
x
伴随资本量变化的总成本曲线的移位
27
K
A B
Q2 Q1
L
等产量曲线与等产量面(生产要素组合系统)
28
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即等产量线的斜率, 因为是一个负值, 为分析方便起见,一般用其绝对值表示。
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 本价格之比。 公式:MPL / W = MPK / R
产 量
Q
平 均 产 量 AP
边 际
产O
量
与原点相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表示。
34
最佳生产方法(1)
K
C1 a
C2
C3
e
Ke
Ka Le
b Q1
La
L
35
最佳生产方法(2)
K
a
Ke
●e
Q3
Ka
●b
Q2
Q1
36
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 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
13
三.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 产要素上时,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 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 增加的产量开始 递减。
三个阶段:
1.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2.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3.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14
总产量 、平均产量 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26
一. 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
K=1
C
K=2
K=3
E
G
B
D
A
X
x
伴随资本量变化的总成本曲线的移位
27
K
A B
Q2 Q1
L
等产量曲线与等产量面(生产要素组合系统)
28
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即等产量线的斜率, 因为是一个负值, 为分析方便起见,一般用其绝对值表示。
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 本价格之比。 公式:MPL / W = MPK / R
产 量
Q
平 均 产 量 AP
边 际
产O
量
7劳动经济学(第五章) PPT课件
二 、劳动力流动的评价
(一)劳动力流动的负面效应 (二)对劳动力流动的态度 (三)对移民的经济效应的评价
(一)劳动力流动的负面效应
雇主:缺乏经验的新雇员代替有经验的离职 雇员,支付培训费用,同时承担新工人效率 低下带来的损失。 雇员:流动可能导致失业,支付大量的经济 费用,承受心理负担。 劳动力流动是有代价的劳动市场机制,需要 适度的劳动力流动保障经济运行的效率。
(二)对劳动力流动的态度
自愿流动和非自愿流动
雇员:正效用——流动 雇主:对自愿一般持反对态度 经济学家:持比较宽容的态度
(三)对移民的经济效应的评价
流动的形式:移民和外籍劳工,前者指到别国定 居,最终成为该国居民;后者指在别国临时工作; 流动的性质:到美、加和澳大利亚等地多是永久 性移民;到日本、欧洲和中东多是外籍劳工; 流动的方向:从人口多的国家流向人口少的国家; 从工资低的发展中国家流向工资高的发达国家。
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商品,
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流动性。劳动力的流动 性从本质上讲是劳动力的自主寻优选择行为。 劳动力流动会发生相应的直接和间接的 流动成本,还要付出心理上的代价。但是 人们可以由此预期在长期内获得更高的收益。 所以,劳动力流动属于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
相关概念:劳动力流动与人口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和动因 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与决策 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及评价 中国的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和动因
一、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二、劳动力流动的形式 三、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一、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所谓劳动力流动,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 动者为了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相对与劳动 力市场条件的差别,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 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移和流动,在某些情 况下也被称作劳动力迁移,它是劳动力在寻找 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现象。
劳动经济学PPT..
•
(二)政府应注重信息引导,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和
有序流动
政府应冷静对待,谨慎干预,注重信息引导和劳工权益保护。民工应 该与城市产业工人实现同等待遇,包括改革现行就业制度、社会保障 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等。此外,还应建立有关部门参与的共同决策机 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为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转 移和有序流动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缺的只是那些熟练技术工
人。其实并非如此, 这次缺工潮不仅缺熟练技术工, 也缺一 般工种的工人。过去企业招工写的都是招收熟练、熟手、 高级技工, 而今则增加了不少大量招工、急招、急聘工人、 有无经验均可等字眼。在民工荒最严重的珠三角地区, 媒 体发出珠三角缺工200万的惊呼!
•
4、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
业转移。由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各产业间的收入差
异。人们总是向更高收入的产业移动。农村剩余劳 动力为了获得"期望收益"便潮水般涌入城市。
三、“民工荒”原因(从供给的角度分析 )
3、制度的影响
2、偏好的影响
1、工资的影响
解析 (一)、从供给的角度分析
16
• (四)企业要提高创新能力,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建立
和完善薪酬制度和员工福利制度,注重员工长远发展,将 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相结合。
17
THANK YOU!
•
1、工资的影响
的主要是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还不明显,所以民工供应减少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劳动者整体工资水平还较低,增加工资带来
•
2、偏好的影响
因为这样的工作心理成本小;相反,劳动条件差、工作的社会地位低, 即使工资较高劳动者也不愿接受。
劳动经济学课件(全)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劳动经济学
21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重要概念:
劳动、人力资源、劳动经济学
复习思考:
1. 劳动的分类 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劳动经济学的前提假设 4.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劳动经济学
22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Market Economy:
人
劳动力市场
财
货币(资本)市场
物
商品市场
劳动经济学
1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概论
本
1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章
主
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
要
研究内容
内
容
3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 发展趋势
劳动经济学
2
.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劳 动
1776年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劳动分工能够提高生产率 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
2万
1万
返聘教授、“海带”、服兵役的成年人
在业人数 10万
总人口数 25万
劳动经济学
1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劳动经济学
完整的劳动科学体系 形成独立学科 多学科理论基础
学科体系发展 与完善阶段
独立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零散的观点
孕育阶段
劳动经济学
12
.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劳动经济学
17
.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三、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
(一)劳动力需求: 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二)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课件 (5)
劳动力流动概述
Level 1 Level 2 Level 3 Level 4 Level 5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劳动力流动模型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
1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劳动力流动是指有一
定劳动能力的人在空间上的位移和工岗位上 的变换。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对比E、F,即将有无 移民进行对比,发现
N
N′ 驱逐的外
工人人数
可能导致工资上升,
来人数
24
工作机会减少
非法流动与移民
移民的经济影响
廉价劳动力
重体力劳动
非熟练劳动力
1
“廉价”劳动的 移入显然有利于 这类劳动的消费
者
2
重体力劳动的雇 主显然受益,至 少短期如此
3
那些与非熟练移 民没有密切替代 性的劳动者,受
劳动力流动的 主要形式
内容
或者是劳动力的职业发生变化,或者 是劳动力在地区和国家之间进行流动 ,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地域:职业没变,在地区薄国家之间进行流动 行业:从一个行业换到另一个行业 职业:居住地未变,职业发生了变化 岗位:职业未变,居住地未变,只是单位或 岗位的调整
32
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
劳动力流 动的意义
• 垂直流动仅仅是指劳动力在企业内的工作岗位变
换,如工作性质的调整,职位级别的升迁或下落 等。
• 水平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行
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工作岗位的调 换。
2
劳动力流动
• 社会依靠劳动者在雇主之间的自由流动来
进行劳动力的配置。
• 这种配置方式可以同时使劳动者通过流动
Level 1 Level 2 Level 3 Level 4 Level 5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劳动力流动模型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
1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劳动力流动是指有一
定劳动能力的人在空间上的位移和工岗位上 的变换。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对比E、F,即将有无 移民进行对比,发现
N
N′ 驱逐的外
工人人数
可能导致工资上升,
来人数
24
工作机会减少
非法流动与移民
移民的经济影响
廉价劳动力
重体力劳动
非熟练劳动力
1
“廉价”劳动的 移入显然有利于 这类劳动的消费
者
2
重体力劳动的雇 主显然受益,至 少短期如此
3
那些与非熟练移 民没有密切替代 性的劳动者,受
劳动力流动的 主要形式
内容
或者是劳动力的职业发生变化,或者 是劳动力在地区和国家之间进行流动 ,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地域:职业没变,在地区薄国家之间进行流动 行业:从一个行业换到另一个行业 职业:居住地未变,职业发生了变化 岗位:职业未变,居住地未变,只是单位或 岗位的调整
32
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
劳动力流 动的意义
• 垂直流动仅仅是指劳动力在企业内的工作岗位变
换,如工作性质的调整,职位级别的升迁或下落 等。
• 水平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行
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工作岗位的调 换。
2
劳动力流动
• 社会依靠劳动者在雇主之间的自由流动来
进行劳动力的配置。
• 这种配置方式可以同时使劳动者通过流动
劳动经济学课件
对技术及资产的有效使用率 企业资产使用管理质量 财务合理性 长期投资价值
④发展创新能力指标系
企业技术和产品发明(研制、创新)领先率 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服务创新等
⑤高质量产品市场占有率(服务满意 度)指标系
品牌形象 产品更新速度 企业主导产品的技术含量 性能质量
竞争优势等
管理科学的基础 与其他经济科学的关系
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劳动经济学为这些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而 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又促进了劳动经济学更深入发展。
1.2.4 劳动经济学研究体系
劳动经济学以研究劳动力为中心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效 果,涉及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配置与再配置、
劳动力的成本与追加投资,以及劳动管理等诸多问题。
人性多元化
1.3.2 研究劳动经济学应遵循的总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3.3 研究劳动经济学的一般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 2)规范的研究方法
3)研究劳动经济学的具体方法
1.4 劳动经济学的新发展
1.4.1 劳动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
1)新古典学派的劳动经济理论
三个发展阶段
他生产资源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并对劳动力市场组织、
运作及其结果,当前和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决 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管 理政策与制度进行研究
1.2.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和结果? 2)研究劳动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机理? 3)研究劳动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
4)研究与劳动相关的问题 ?
劳动经济学-PPT精品
18
• 一.假设与模型
• (一)假设 1、人力资源稀缺性假设—顶级假设 2、人的行为理性假设—派生假设 3、劳动是人的本质性假设 4、行为适应性假设
• (二)模型 公式、图形、文字
2019/10/18
19
• 二.实证与规范
• (一)实证分析
• 1、含义
• 它排除价值判断,重视实际经济本身的 内在规律,只回答“是什么”问题,不 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研究的 内容是客观的。
•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力的75%归因 于劳动力,25%归因于资本。
2019/10/18
38
• (三)制度学派的分析
• 19世纪末诞生于美国,认为经济学应 从制度进化的取向来研究社会经济,它 以劳资、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制度结构 为对象,分析了工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 作用
• 代表人物:维伯伦、科芒斯等。
劳动经济学
( Labor Economics)
2019/10/18
杨爱元 安徽大学商学院
1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八章 人力资本理论
• 第二章 劳动需求理论 • 第三章 劳动需求决策
• 第九章 劳动力流动理论 • 第十章 工资理论 • 第十一章 工会理论
• 第四章 劳动供给概述
• 第十二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性 相对稀缺 劳动与闲暇 机会成本
2019/10/18
9
• (五)研究劳动力投入与产出机理
• 1、劳动投入生产理论:
•
劳动投入与产出之间数理关系
• 2、劳动投入成本理论:
•
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关系
3、劳动投入收益理论:
劳动投入与产品收益之间数理关系
劳动经济学精品课件 (5)
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
3.1 劳动力参与 率的生命周 期
3.2 劳动力参与和 最低劳动力供 给价格
3.1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3.1.1 劳动参与的周 期变动 3.1.3 经济周期与 两种劳动参 与假说
3.1.2 劳动参与的 变化趋势
3.1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3.1.1 劳动参与的周 期变动 3.1.3 经济周期与 两种劳动参 与假说
3)劳动力参与率的国际比较
国别 中国 新加 巴基斯坦 日本 捷克 匈牙 联邦德国 突尼 合计 76.3 46.9 41.9 17.5 29.4 43 43.5 41.3 男性 72.5 45.8 67.8 17.4 29 45.5 46.4 58.8
图一:15-19岁年龄组劳动力参与率国际比较
国
别
图九:教育、培 训与劳动参与
第 3 章: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
3.1 劳动力参与 率的生命周 期
3.2 劳动力参与和 最低劳动力供 给价格
3.2.1 就业与非就业 选择
3.2 劳动力参与和 最低劳动力供 给价格
3.2.2 不同条件 下劳动参 与的变动
就业与非就业选择
横轴表示收入,纵轴为可支 配的时间,从原点向上计量 为闲暇,从H点向原点计量 为劳动时间,Ht为制度给定 的劳动时间。Oya表示家庭已 有的收入,闲暇—收入偏好 的无差异曲线为Ui,且 U1<U2<U3;直线ab,ac,ad与 制度时间轴相交于b,c和d点 ,与家庭收入yaa直线的夹角 分别为工资率w1,w2和w3,显 w1<w2<w3。
中国 47
巴基斯坦 7.8
捷克 46.7日本 37源自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图二: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国际比较
3.1 劳动力参与 率的生命周 期
3.2 劳动力参与和 最低劳动力供 给价格
3.1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3.1.1 劳动参与的周 期变动 3.1.3 经济周期与 两种劳动参 与假说
3.1.2 劳动参与的 变化趋势
3.1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3.1.1 劳动参与的周 期变动 3.1.3 经济周期与 两种劳动参 与假说
3)劳动力参与率的国际比较
国别 中国 新加 巴基斯坦 日本 捷克 匈牙 联邦德国 突尼 合计 76.3 46.9 41.9 17.5 29.4 43 43.5 41.3 男性 72.5 45.8 67.8 17.4 29 45.5 46.4 58.8
图一:15-19岁年龄组劳动力参与率国际比较
国
别
图九:教育、培 训与劳动参与
第 3 章: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
3.1 劳动力参与 率的生命周 期
3.2 劳动力参与和 最低劳动力供 给价格
3.2.1 就业与非就业 选择
3.2 劳动力参与和 最低劳动力供 给价格
3.2.2 不同条件 下劳动参 与的变动
就业与非就业选择
横轴表示收入,纵轴为可支 配的时间,从原点向上计量 为闲暇,从H点向原点计量 为劳动时间,Ht为制度给定 的劳动时间。Oya表示家庭已 有的收入,闲暇—收入偏好 的无差异曲线为Ui,且 U1<U2<U3;直线ab,ac,ad与 制度时间轴相交于b,c和d点 ,与家庭收入yaa直线的夹角 分别为工资率w1,w2和w3,显 w1<w2<w3。
中国 47
巴基斯坦 7.8
捷克 46.7日本 37源自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图二: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国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