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现代散文阅读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现代散文学习教案

初二语文现代散文学习教案

初二语文现代散文学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掌握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
2. 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3. 现代散文的鉴赏技巧
三、教学重点
1. 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
2. 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现代散文的鉴赏技巧
2. 深入理解现代散文的思想内涵
五、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现代散文作品,激发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现代散文作品,讲解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现代散文的鉴赏技巧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散文的思想内涵。

七、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学习效果。

八、课后作业
1. 阅读一篇现代散文作品,并撰写阅读心得。

2.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篇自己喜欢的现代散文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九、教学资源
1. 经典现代散文作品集
2. 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
3. 互联网资源
十、教学时间
1课时
十一、教学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阅读方法,培养对现代散文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课文《匆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2、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词语,全班齐读。

2、作者在第一段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二、品读句子,感叹时间匆匆1、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2、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有关的句子。

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读这个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或:你体会到什么?)(2)谁喜欢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3)这个句子写得多好,作者用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老师也喜欢这个句子,我能读读吗?那你们要认真听,等一下来评评老师的朗读。

(4)全班齐读。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板书:……的时候,从……过去)3、这是排比句,你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1专题第1课-我的母亲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1专题第1课-我的母亲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返回
都比胡适旳母亲大,再加上家业中落,经济困窘,“困苦艰难 有非外人所能喻者”。所以胡适旳母亲是一种尤其家庭特殊时 期旳尤其旳母亲,要抚养自己旳儿子,又要支撑整个家庭,需 要承受怎样旳苦痛和压力,需要具有怎样旳智慧和品德?
三、主旨把握 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把作者旳成长与母亲教育紧紧 联络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做人旳训练”,对自己少 年时代乃至一生旳重大影响,体现了自己对母亲旳了解与感谢。 文章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旳追求,又写出了在大家 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旳艰苦,体现了爱子对母亲旳 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旳怀念。
mán蛮 横
1. fēi


2.绰.号(chuò) 4.吹笙. (shēnɡ) 6.眼翳. ( yì ) 8.欺. 侮(wǔ) 10.调. 度( diào)
chóu筹 措 2.田chóu畴
返回
sī 撕 毁 3.sī厮 杀 5.欺 huwìǔ晦侮 日
méi梅 花
xī嬉 戏 4.笑xī嘻 嘻 6.临mùm暮ó摹色
四、熟语释义 1.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旳样子。 2.待人接物:泛指人与人旳社会交往,比喻做人做事。 3.面红耳赤:形容因暴躁、害羞等脸上发红旳样子。
返回
返回
一、走近作者 胡适(1891—1962),字希强,参加“庚款”留美考试后 更名适,字适之,学名洪骍,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 人。当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旳领袖之一。爱好广泛, 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 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研究。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 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 会图书馆东方部声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 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长 等职。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旳先驱。

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春》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春》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永远旳谜”.
象征了对生命旳困惑
“二十岁禁闭旳肉体”:
象征青春犹如渴望开放旳花 朵充斥希望和 痛苦.
“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旳组合”:
不论自然界旳光影声色,还是青春觉醒旳肉体, 都因强烈旳敏感, 透明旳渴望而变得赤裸,变 得伸手可及,都在痛苦旳渴求融入其他生命, 都在渴求本身旳扩展和更新.
“绿色旳火焰在草上摇曳”:
象征了青春来临,生命随之觉醒.
“对抗着土地”:
象征了渴望摆脱禁锢.
“满园旳欲望”:
象征青春旳欲望犹如花朵一般漂亮 而充斥生机.
“永远旳谜”.
象征了对生命旳困惑
“二十岁禁闭旳肉体”:
象征青春犹如渴望开放旳花 朵充斥希望和 痛苦.
“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旳组合”:
了《唐璜》《丘特切夫诗选》《欧根·奥涅金》。
在40年代,穆旦与郑敏、杜运燮 等青年诗人形成一种引人瞩目旳 诗人群(后人称之为“九叶诗 派”)。为纠正抗战以来形成旳直 白浅露旳诗歌创作倾向,他们力 图用丰富旳诗歌意象来暗示、象 征自己在黑暗现实中感受到旳忧 愤和痛苦,追求知性和感性旳结 合,使思想知觉化、感觉化,穆 旦是此诗派成就最突出旳诗人。
• 难句了解:“绿色旳火焰在草上摇曳”

——以火焰体现绿色之盛、之逼人,以摇曳
突出绿色之动感。整句突出地体现了春天旳蓬勃生机,
也暗示青春旳蓬勃气息。
“对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倒装旳句式。突出花朵旳无穷生命力。
“蓝天下,为永远旳谜蛊惑着旳/是我们二十岁旳紧闭
旳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旳鸟旳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
卷曲,缺无处归依”
• ——“永远旳谜”,那是生命旳谜,是青春旳谜,“泥 土做成旳鸟旳歌”,既轻盈,又浑沉,这奇妙旳组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解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解读

﹙碧绿的 ﹚菜畦
﹙光滑的 ﹚石井栏 ﹙高大的 ﹚皂荚树
静 态


﹙紫红的 ﹚桑椹
鸣蝉 ﹙肥胖的 ﹚黄蜂
﹙长吟﹚ ﹙伏 ﹚
动 态


﹙轻捷的 ﹚叫天子﹙窜 ﹚
观察景物:有序
多角度
借助“准确的形容” 即能表情达意
精选词语形容
课文分析
▪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 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 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 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 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开的花, 傍晚时把它捡起来。作者用这个名字说明 这是一本回忆往事的散文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 忆性散文,作者回忆自己早年的生活。
本文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
鲁迅的塾师寿镜吾
先生是一位极方 正、质朴、博 学的人。
寿镜吾先生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 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 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 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 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 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 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 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 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寿 镜吾先生。
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点”,又以 “点”映照“面”,既完整,又生 动。
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 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 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 雪带来的乐趣。
雪 地面 短棒 竹筛 秕谷 长绳 人 鸟雀

语文课教案现代散文欣赏

语文课教案现代散文欣赏

语文课教案现代散文欣赏教案主题:语文课教案现代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2.培养学生欣赏现代散文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水平。

教学准备:1.散文选读资料:《人间草木》、《我的母亲》等。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通过播放一段现代散文朗读音频,呈现散文的韵味和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鼓励学生做个人反思,分享与散文内容相关的感受或经历。

二、教学重点(讲解现代散文的特点):现代散文的特点:1.语言简洁明了,富有情感。

2.写实性与想象力的结合,展现真实生活的同时又有艺术的构思。

3.篇章结构灵活多样,常采用抒发内心情感或思考问题的手法。

通过举例分析和讲解来自现代散文的片段或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一篇现代散文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不同角度解读散文。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所选的现代散文作品,并展示出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拓展(扩宽学生的阅读视野):1.教师推荐一些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家,如余华、韩寒、马家辉等,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解读作品,并在班里进行分享和交流。

2.组织学生参加现代散文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尝试撰写自己的散文作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总结(总结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话,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再次强调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和欣赏现代散文,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这样的教案结构可以通过对现代散文的解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互相启发、交流思想,共同感受现代散文的魅力。

教案中避免了冗长的说明,力求简练明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空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 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 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 命题类型, 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 ”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 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 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 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 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 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 富有表现力, 所以, 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 不能孤立的看, 要联系上下文, 联系文章的主题, 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 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 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 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 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 清新自然, 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 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 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 内容要点概括, 理解词义、句意, 鉴赏形象、技巧, 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 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 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 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 可以艺术加工, 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 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 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课程优秀教案范本现代散文阅读

八年级语文课程优秀教案范本现代散文阅读

八年级语文课程优秀教案范本现代散文阅读八年级语文课程优秀教案范本:现代散文阅读教案目标:通过阅读现代散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风格;2.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理解和欣赏;2.引导学生分析现代散文中的意象、主题等要素;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现代散文作品;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介绍现代散文的背景来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教师逐段朗读现代散文的一篇作品,学生跟读;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共同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3.引导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个人感受。

三、分析与讨论(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现代散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进行交流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散文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创作与表达(2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篇现代散文进行改写或创作类似风格的短文;2.教师提供适量的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同伴评价和欣赏。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和体会;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并阅读其他现代散文作品,并写下读后感;2.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进行现代散文的阅读,形成个人阅读报告;3.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现代散文阅读比赛。

文末小结:通过以上教案的编写与实施,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同时也激发他们对现代散文的兴趣与热爱。

通过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学生可以在文字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与复杂,从而培养出更高层次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关怀。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我的母亲》是一篇触动人心的散文,描写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深入人心,成为经典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老舍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温暖的笔调,展示了对母亲的深深的敬爱之情。

《我的母亲》展示了作者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并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牺牲。

故事开始,老舍回忆起童年时光,他细述了母亲生活的艰辛与她对他的呵护。

他像纳干鱼儿一样,无法忍受母亲的关心和呵护,试图拒绝和独立,但母亲的眼神中透露出的爱意让他的心情愧疚万分。

面对母亲的无限疼爱,他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在他的回忆中,老舍通过生动的细节描述了母亲用一碗数十年的汤圆,满足着他和弟弟的需求。

这碗汤圆不仅有着美味的味道,更是母亲爱的延续。

作者感到亏欠于母亲,却无法回报。

他的眼中充满了对母爱的敬仰。

老舍还回忆起母亲为了他接生的拼命努力。

母亲在生产的时候遇到了困难,而父亲却因为先有的事情而无法前来相助。

在那个关键时刻,母亲用自己的力量和意志顽强地生下了他。

这样的故事充满了亲情和伟大,让人深感敬佩。

作者在文章中还提到,母亲虽然生活困难,但从未后悔为作者和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她总是用最平凡的方式关心他们,并给予他们无尽的爱。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她也从未丧失过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儿子的关怀。

这种母亲的奉献精神难以言表,令人感动。

在故事的结尾,老舍回忆起母亲临终的时刻,母亲坚强地对他说:“孩子,你一定要坚强!”这句简短的话语,让老舍终生受用。

他意识到母亲一直以来无私的爱和对他的期望,是她给予他最珍贵的财富。

通过这篇文章,老舍向读者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牺牲。

他用细腻的文字和真实的情感,呈现了母亲孜孜不倦的爱与牺牲,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敬意。

这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想起自己的母亲,感慨于母爱的伟大。

总的来说,《我的母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在故事中,老舍深入人心地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牺牲。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选修)《把栏杆拍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选修)《把栏杆拍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选修)《*把栏杆拍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对辛弃疾三重身份的解读,理解辛弃疾由爱国志士到爱国词人的转化过程;2、通过对文章中对比手法运用的分析,理解梁衡关于辛弃疾其人其词“惟一性”、“独特性”的解读;3、体会梁衡散文创作的主张,理解本文“大事”、“大情”、“大理””的具体所指。

2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三星级高中,学生的成绩基本上处在全县最末层次,学生的语文成绩主要在60分到90分之间,这个班又是个非重点班,成绩层次更在之下。

所幸这个班的学生比较团结,比较有上进心,这是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

本文是一篇充满阳刚之气的壮美之作,作者梁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了辛弃疾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展示了其人与其词的“惟一性”。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对辛弃疾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学生学习起来应当比较有兴趣。

有难度的是本文作者梁衡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散文家,其散文是苦吟派的代表,很有深度,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3重点难点1、理解辛弃疾由爱国志士到爱国词人的转化过程;2、通过对文章中对比手法的分析,理解辛弃疾其人其词的“惟一性”和“独特性”;3、体会梁衡散文创作的主张,探究本文“大事”、“大情”、“大理””的具体所指。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活动】课前自主先学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对象的基本常识;2、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积累;3、明确文章段落,并疏通文章思路;4、准确朗读文中出现的诗词,并理解其大意与内涵。

2【导入】导入设计教师板书课题,并用多媒体出示课件首页,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

散文阅读《西湖的绿》

散文阅读《西湖的绿》

散文阅读《西湖的绿》散文阅读《西湖的绿》散文阅读《西湖的绿》西湖的绿西湖的春天是翠绿,那绿中满是鸟语花香,诗情画意。

西湖的夏天是浓绿,那山那水那荷,真的是“接天荷叶无穷碧”的意境,那气势,让你觉得整个城市的天空甚至建筑都是绿荫环抱、凉爽怡人的。

西湖的秋天是黄绿,成熟而妩媚,当你还在远离西湖的某条马路上,你就能闻到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若有若无,隐隐约约,如殷勤而美丽的西湖女子一个迷人的微笑,让你遐想,让你留恋。

你会怀疑那绿树深处点点金黄,是一个个富有生命的西湖里的小小精灵。

西湖的冬天是苍绿,如一位热爱生命、老当益壮而依然意气风发的健康老者。

你看那凛冽的寒风里,樟树、茶树、翠竹以及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傲雪笑霜,绿意依然,就算是落叶的梧桐,也始终会有一些叶子不愿凋零,让我们为生命的顽强深深感动。

西湖是杭州人的母亲湖,绿是生命的颜色。

西湖的绿色,必将在这一个太平盛世绽放出更加奔放的生命活力。

让西湖的绿,蔓延向全国,蔓延向全世界吧。

让我们的地球,成为一个永远年轻的绿色星球。

轻松一练1.积累词语。

鸟花诗情老当意气2.作者按顺序来写“西湖的绿”,西湖的四季分别是、、、色的。

3.西湖的冬天里、、、的叶子是苍绿的。

4.第3自然段中“点点金黄”是指。

5.第3自然段中说桂花的香是“沁人心脾”的,但同时又说这香味“若有若无,隐隐约约”,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6.用““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7.你是怎样理解“绿是生命的颜色”这句话的?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自清生平和创作特色。

4、尝试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出自己喜欢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2、对比导入: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的感叹的,愿意吗?3、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播放课件2)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

“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二、自读自悟: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播放课件3):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六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播放课件4):饭碗、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确乎、涔涔、潸潸、遮挽、罢了、蒸融、何曾。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手法。

提高学生对散文文学形式的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学会从作品中提炼出深刻的道理和人生哲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沉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感恩之心。

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珍贵和父母的爱,激发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和反思。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作品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是朱自清为其父亲写的悼念之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怀念之情。

2.2 课文内容分析:通过阅读《背影》,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探讨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提炼出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背影》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重要的句子和段落。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4.2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故事或感悟。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表达清晰、逻辑严密和情感真挚等方面。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如《荷塘月色》、《春》等,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通过作者对童年时读书生活的回忆,反映了旧式教育的一些弊端,同时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精读等,深入理解文章。

3. 学生能够通过文章,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精读等,深入理解文章。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PPT、课文打印稿、红色马克笔、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童年生活的短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二、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使用红色马克笔标记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三、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四、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如鲁迅先生的观点和情感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关键词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突出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作业设计:(1)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3)鲁迅先生对中国旧式教育有哪些批评?2. 以“我的童年”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如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
03
通过作品中对社会责任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关注
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和感悟
尊重多元解读
鼓励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提出独特见解。
分享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 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和感 悟,促进思想碰撞和共鸣 。
《阿长与<山海经>》
通过阿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对 善良、真诚等品质的赞美。
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文本特色
01
02
03
语言风格
指导学生品味鲁迅独特的 语言风格,如讽刺、幽默 等。
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运用的 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 等。
思想内涵
通过文本解读,让学生体 会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和对人性的关注。
人、师友的深情怀念。
简练传神的语言
鲁迅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善于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 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
历历在目。
指导学生运用相似手法进行创作实践
选定主题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主 题,如校园生活、家庭琐事等,以便 更好地抒发情感。
模仿鲁迅讽刺手法
指导学生运用讽刺手法,通过夸张、 对比等技巧揭示主题中的矛盾和问题 。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 品以深刻的思想、独特的风格和犀利的语言著称,对中国现 代文学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课程目标与任务
让学生了解《朝花夕 拾》的创作背景、作 者生平和文学地位。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和文学鉴赏能力,提 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 本,理解作品的主题 思想和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二单元 略读《美》优质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二单元 略读《美》优质公开课件

毛泽东指点江山
这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 是发现美的眼睛。
心灵
道德
一、细节描写在文章中所达到的表 达效果。
二、寓抽象于有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写 作中的运用。
三、文中描写的几个画面,作者是如何 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体现了散文哪方面的 特点?
化繁为简 避重就轻
曹明华:华人女作家,著有散文集:
《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一位现代女性的心灵独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故而知新:(把做过的探究题型进行归类)
1、原因式探究 文学作品的语言含蓄,要注意透过文字的表层意 思,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本溯源,顺藤摸瓜,由 果探因,从而洞察作者在文中所赋予的特殊含义。
题型:请谈谈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塘西镇。 《超山的梅花》。
2、矛盾式探究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经常遇到矛盾表达法,即用一组前后矛盾 或不协调的词、短语、句子互相修饰,限制或搭配以形成强烈对 比的一种表达方法,从字面上看似乎荒谬可笑,但只要结合语境 细心体会,我们就能看出它特殊的修辞作用,能给人一种出乎意 料却又情在理中的奇妙效果。
答题步骤:没有固定的模式。
一般来说,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先说 关键词含意,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 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从关键词语入手2、从分析修辞入手3、从特 殊位置入手等等。
参考答案:1、浪费时间就是浪 费生命,当一个人意识到这点, 他往往已经浪费了许多宝贵生 命。2、只有浪费过生命的人, 才会意识到光阴的可贵。
3分
参考答案:爷爷匆匆的脚步与 我在竹筐里玩耍形成对比,用 爷爷的珍惜时间反衬我的不珍 惜时间。
(答出对比、衬托2分,分析内容4分)
知识梳理: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一般来说两种 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 存的。通过对比,相得益彰,两者更加 鲜明突出。 反衬是甲乙两个事物之间,“并不是一 半对一半”,而是乙衬甲,甲为主体, 乙为衬体,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 明被陪衬事物的,使被陪衬事物更加鲜 明、突出。这是对比与反衬的主要区别。
甲生答案:运用拟人、语言表达技巧, 0影子躲着我, 羞怯得见阳光,伛偻着影子,我与我的思想在散步。
丢分原因①表达技巧不对; ②分析不正确。
0分
乙生答案:运用心里描写和拟人的表达技巧,运用语言描写, 把我对思想的追赶用语言表达出来,表达我对光阴的追惜;把 思想拟人化,表现了我对光阴已逝,而思想仍然灵巧年轻,增 强的文章的趣味;通过对比的手法,引出光阴的主题。
距离期考还有24天,我们如何拿分!
一招必杀技
一招必杀技期考现代文阅读
• 一、看题目,梳理结构,把握主题。
• 二、认真审题,把我们做过的题型进行归类, 明确题型。 • 三、规范的答题,按照答题模式,多用术语。
看题目: 看文章体裁:
光 阴 散 文
看文章结构:
从开头第一段、第二段的第一 句和最后一段第二句可以明确: 散文是根据作者与思想散步时 的见闻写的,9段---15段写了两 件事,(插叙)。
答题步骤:明确手法+作用
6、文章中写爷爷匆匆的脚步有何作用?。(6分)
甲生答案: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下 文,突出了光阴逝去的快。 丢分原因:虽按照步骤 答题,但是没有答对。
0分
乙生答案:写出了爷爷十分珍惜光阴,通过 对比,写出了我不珍惜光阴。
丢分原因:1、没有按照答题步骤来答题2、混 淆对比和衬托。
现代文阅读训练讲评课
达开高级中学 肖玲
学生: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分数行不行? 老师:人间自有真情在,给个0分也是爱!
默写:君子坦荡荡,小人 不会写,但求师给分。
这次作业我们班现代文阅读得分情况
20分以上 15---19分
10---14分 10分以下 还有
2人 19人
35人 10人
45人这道题没有达到要求!!!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 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 见解。
常见题型(衔接高考):
1、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 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的理由。(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 2、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 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
3、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 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
题型:文章的标题是“天池浪漫曲,”全文主要内容却是王洛宾 的故事,这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天池浪漫曲》 3、标题式探究 一部好的作品,标题犹如画龙点睛。文学作品的标题直接影响作 品内容的表达和阅读的效果。出色的标题往往与标题中词语的使用艺 术和恰当使用修辞方式密不可分。文学作品的标题不仅能够深化主题 思想,增强全篇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还饱含着作者的种种情感因素。 题型: ①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寂寞”的理解。《寂寞》
7、“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 蓄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作 者真正想告诉我们什么?。(6分)
甲生答案:当人们开始懂得珍惜光阴的 时候,时间已经流逝了一部分。作者告 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再浪费光阴了。 丢分原因:1、含义答对了, 但是第二问的问题脱离文本 答题。2、没有作答。
一、散文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 茂的文学体裁。较之其它的文学体裁,它能够更轻便、 灵活、迅速地反应社会现实,所以,有人称它是“文 学的轻骑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散文分类
写景散文 叙事散文 如《冬荷》《超山的梅花》 如《藤野先生》
抒情散文 如《白杨礼赞》 哲理性散文 如《人在胡同第几槐》《光阴》
观点式探究题答题步骤:①亮出明确的观点;② 分点列出事实依据;③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 例作合理分析;④注意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 此外,答题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 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
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
所谓“形散”,一般指采用的材料古今 中外,天南地北;所谓神不散,是指文 章的主题集中。
散文写了那些事情?
我散步时的见闻;爷爷匆忙的脚步人生; 我用尺子、表来计算光阴。(形散)
主题:意识到光阴的重要,唤
醒自己珍惜光阴,珍惜 时间。(神聚)
5、第一段描写散步时的见闻,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 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3分
乙生答案:在人们爱惜光阴之前的光阴已经 被人虚度了。呼唤我们要尽早爱惜光阴,不 要浪费时间。
丢分原因:1、没有分点作答2、脱离文本答题。
1分
知识梳理:体会句子含意
从考试实际看,句意体会题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文中选出重 要的句子,请说说它的含意(或问作者有什么用意,或说说 你对„„的理解);二是体会文章标题的含意。
丢分原因:①答分点没有 答齐,②答题步骤太乱
2分
知识梳理:
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主要指①表达方式(记 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②表现手法(铺垫、 照应、对比象征)、③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 人)等。
做过的题型:
1、文章的1、2段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超山的梅花》 2、赏析第二段划线的句子。 《冬荷》《太阳花》 3、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十段进行赏析。 《天池浪漫曲》
②小说的题目是“感谢善良”,你认为合适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和 句意理由。《感谢善良》
4、观点式探究
新课程理念强调我们不是培养笨笨的“读书虫”, 而是培养思维活跃的现代人。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 己观点的表达者,只要学生言之成理,我们就应该予以 鼓励。而中学生往往盲目跟风,缺乏的往往就是观点! 观点是统帅,是一段话的“灵魂”,这是我们需要培养、 树立的东西。 题型:有人认为“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终也让别人 来讥笑自己么?”一段表现得是作者对光阴的珍惜,也 有人认为这一段说的是作者浪费光阴的事实。你同意上 述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光阴》
(答对一点得一份)
8、有人认为“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终也让 别人来讥笑自己么?”一段表现得是作者对光阴 的珍惜,也有人认为这一段说的是作者浪费光阴 的事实。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 由。(8分)
明确题型:属于探究题。是新课标后出现的 一种新题型。(此类探究题建议考生必写, 只要写有自己的观点,合理的情况下老师都 会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