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控制系统频域分析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域分析
T
() 90
23
Bode图
dB
10 0
10 0.1
20
( )
0
45 0.1
90
1 10 TT
1 10
20dB / dec
1 10
极坐标图
G( j )
1
e jtg1T
2T 2 1
24
5. 一阶微分环节 G j 1 jT
l 幅频: 20lg A 20lg 1 2T 2
1 jT
a) <<1/T
20lg A 20lg1 0(dB)
b) >>1/T
20lg A 20lgT(dB)
c) =1/T —— 转折频率
21
误差(实际曲线与折线)
1) 最大误差在转折频率处( =1/T)
20lg A 1 20lg 2 3.01(dB) T
2)在 处0.1
T
入量之比(正弦传递函数)。
4
<引例>分析一阶RC网络的频率特性
输入 ui t Um sint
U o
U i
1/ jC R 1/ jC
1
U i
jRC
U i
1 (RC)2
tg1RC
U o U i
1
1
jRC
G( j )
A( )e j ( )
5
幅值比 相位差
U o U i
A( )
1
1 (RC )2
幅频特性误差修正曲线
20lg A 0.1 20lg 1 0.01 0.043(dB) 0(dB)
T
3)在 处10
T
20lg A 10 20lg 1 100 20.043(dB) 20(dB) T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频域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频域分析法
确定方法
通过分析频率响应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分布,以及系统的相位和幅值 特性,利用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稳定性。
注意事项
稳定性判据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系统的特性和要求而定,同时应注意 不同判据之间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04
频域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04
频域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稳定性分析
极坐标或对数坐标表示。
绘制方法
通过频率响应函数的数值计算,将 结果绘制成曲线图,以便直观地了 解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表现。
注意事项
绘制曲线时应选择合适的坐标轴比 例和范围,以便更好地展示系统的 性能特点。
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定义
频率特性曲线是频率响应函数在 不同频率下的表现形式,通常以
极坐标或对数坐标表示。
稳定裕度。
动态性能分析
02
研究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如超调
和调节时间等。
静态误差分析
03
分析系统在稳态下的误差,确定系统的静态误差系数,评估系
统的静态性能。
系统优化设计
参数优化
通过调整系统参数,优化 系统的频率响应,提高系 统的性能指标。
结构优化
根据系统频率响应的特点, 对系统结构进行优化,改 善系统的整体性能。
05
总结与展望
05
总结与展望
频域分析法的优缺点
02
01
03
优点
频域分析法能够直观地揭示系统的频率特性,帮助理 解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通过频率响应曲线,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系统或同一 系统不同参数下的性能。
频域分析法的优缺点
02
01
03
优点
频域分析法能够直观地揭示系统的频率特性,帮助理 解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频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频域分析
(4)频率特性主要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也可以有条件 地推广应用到非线性系统中。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5.1 频 率 特 性
一、频率特性概述
1、 RC网络的频率特性
T
du0 (t) dt
u0 (t)
ui (t)
其传递函数为:
G(s) U0(s) 1 Ui (s) Ts 1
在复数域内讨论RC网络,并求输出电压
(T)2 1
——RC网络的频率特性
G( j)
1
(T)2 1 —幅频特性
() arctan T —相频特性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比较
G( j)
1
jT 1

G(s) 1 Ts 1
可见,只要用jω代替该网络的传递函数G(s)中的复变 量S,便可得其频率特性G(jω)。结论具有一般性。
2、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
设 ui (t) Um sin t
U U e •
j00 复阻抗 Z R 1 jRC 1
i
m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jC
jC



U0
1

I
jC
1 Ui
jC Z
1
jC
jCUi jCR 1
1
jT

U 1
i
于是有:

U0

Ui
1
jT 1

(T RC)
G( j)
U0

Ui
1
e j () G( j) e j ()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5.2.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1、积分环节
传递函数: G(s) 1

控制系统频域分析

控制系统频域分析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幅频与相频有确定关系,可以 省略相频图;频域稳定判据可不要传递函数,否则劳斯 判据更简单。 2.两者关系:见最小相位环节和非最小相位环节的关系
5.3 奈 奎 斯 特 判 据

在工程中,分析或设计系统时,首先必须保证系统是稳
定的,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

在时域分析中我们讨论过系统的稳定性,可以从系统闭
包围原点N次.若令:Z为包围于LS内的F(s)函数的零点数;
P为包围于LS内的F(s))函数的极点数,则 N=Z-P
❖ 若包围LS的是F(s)的Z个零点和P个极点时,则,[F(s)]平 面上的对应轨迹绕原点顺时针转N=Z-P圈.
❖ 根据式N=Z-P(幅角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可知:
则: y(t) a1ejt a2ejt biepit 当t ,如果系统稳定,则: biepit 0,
其中:G(j) G(j) ej G(j) G(j) ej; G(j) G(j)
则: y(t) a1ejt a2ejt biepit 当t ,如果系统稳定,则: biepit 0,
由欧拉公式:sin=ej
G (s)U c(s) 1 1 Ur(s) R 1C1s1 T s1
设ru AS ti,则 nU r(s)s2A ω ω 2
1 A Uo(s)T s1s22
u 0(t)1 A 2 tT 2e t/T1 A 2 T 2S( itn ar T c)t
稳态分 A量 S(in tar cT t)g 12T2

奈奎斯特判据:在频域中,利用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来
获得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判别方法,不仅可以确定系统的绝对
稳定性,而且还可以提供相对稳定性的信息,即系统如果是
稳定的,那么动态性能是否好;或者如果系统是不稳定的,

第五章 控制系统频域分析

第五章 控制系统频域分析

146第五章 控制系统频域分析时域分析法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

如果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是一阶或二阶的,求解后可利用时域指标直接评估系统的性能。

然而实际系统往往都是高阶的,要建立和求解高阶系统的微分方程比较困难。

而且按照给定时域指标设计高阶系统也不是容易实现的事。

本章介绍的频域分析法,可以弥补时域分析法的不足。

频域法是基于频率特性或频率响应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一种图解方法,故又称为频率响应法。

频率法的优点较多。

首先,只要求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就可以判断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其次,由系统的频率特性所确定的频域指标与系统的时域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而系统的频率特性又很容易和它的结构、参数联系起来。

因而可以根据频率特性曲线的形状去选择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使之满足时域指标的要求。

此外,频率特性不但可由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求得,而且还可以用实验方法求得。

这对于某些难以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的元件(或系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频率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也是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重点内容。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1.1 频率特性的定义为了说明什么是频率特性,先看一个R -C 电路,如图5-1所示。

设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分别为()r u t 和()c u t ,电路的传递函数为:()1()()1c r U s G s U s Ts ==+ 式中,RC T =为电路的时间常数。

若给电路输入一个振幅为X 、频率为ω的正弦信号,即:()sin r u t X t ω= (5-1)当初始条件为0时,输出电压的拉氏变换为2211()()11c r X U s U s Ts Ts s ωω==⋅+++ 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得出输出时域解为:147()22()arctan 1tT c XT u t e t T T ωωωω-=+-+ 上式右端第一项是瞬态分量,第二项是稳态分量。

当∞→t 时,第一项趋于0,电路稳态输出为()()ϕωωωω+=-+=t B T t T X t u cs sin arctan sin 1)(22(5-2)式中,221ωT X B +=为输出电压的振幅;ϕ为)(t u c 与)(t u r 之间的相位差。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G(s)
C(s) R(s)
bmsm ansn
b
sm1
m1
b1s
b0
a
sn1
n 1
a1s
a
0
频率特性
G(jω
)
C(jω R(jω
) )
bm (jω )m bm1(jω a n (jω )n a n1(jω
)m1 b1(jω ) bm )n1 a1(jω ) a n
A(ω )ejφ (ω ) U(ω ) jV( ω )
简记对数相频特性。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一、频率特性的几种表示方法 例:
传递函数:
G(s)
1 S
1
频率特性:G( j)
1 j 1
极坐标表示方法
G( j) A()e j( )
A() G( j) 1 22 1
( ) G( j) tg 1
直角坐标表示方法
G( j)
(1
1 j j )(1
40lg(1/τ)
L(ω)
1/τ
1
-6dB
14dB
-40dB/dec

φ(ω)
-180°
0.1
0.2
0.3
0.4
0.5
0.7
0.8
0.9
1
L() 14.0 7.96 4.44 1.94
0
-2.92 -4.08 -5.1
-6
渐近线误差
L() 20lg [1 ( )2 ]2 (2 )2
n
n
8
n
转角频率处:低于渐近线 3dB,低于或高于转角频率一倍频程处:低于渐近线 1dB
惯性环节极坐标图
e G( j) A( j) j()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频域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频域分析法
例如,惯性环节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L() 20lg | G( j) | 20lg 2T 2 1
arctanT
当=0时,L()=0dB, =0, 曲线起始于坐标原点;当=1/T时, L()=-3dB, =-45;
自动控制原理
30
5-4 频域稳定性判据
一、映射定理
闭环特征函数 F(s)=1+G(s)H(s)
T
如果τ>T,则∠G(j)>0°,极坐标曲线在第Ⅰ象限变化;如果τ<T, 则∠G(j)<0°,极坐标曲线在第Ⅳ象限变化,如图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
16
5.3.2 对数坐标图
通过半对数坐标分别表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图形, 称为对数坐称图或波德(Bode)图。
1.对数坐标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由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两部分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C(s) G(s)
R(s)
假定输入信号r(t)为
r(t) Asint
R(s) L[ Asint] A
A
s 2 2 (s j)(s j)
自动控制原理
7
G(s)
K (s z1 )(s z2 )(s zm ) (s s1 )(s s2 )(s sn )
nm
2j
AG( j) sin(t )
B sin(t )
G( j ) G( j ) e jG( j) G( j) e j

G( j) G(s) s j
这里的结论同RC网络讨论的结果是一致的。
自动控制原理
10
5.3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极坐标图、对数坐 标图和对数幅相图,现分述如下。
所以K=10。因此,所求开环传递函数

第11讲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

第11讲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
第四章 根轨迹法

R R jG ( j ) jt c ss (t ) G( j ) e e G( j ) e jG ( j ) e jt 2j 2j e j[t G ( j )] e j[t G ( j )] R G( j ) 2j
i i 1
n
ci a1 a2 s j s j i 1 s pi
(5-5)
式中 a1 ,a 2 , c1 ,c 2 ,… c n为待定系数,由留数 定理求得
第四章 根轨迹法
R R a1 lim ( s j )G ( s) 2 G ( j ) 2 s j 2j s
( ) arctgT
p( ) K 1 2T 2
KT ( ) 1 2T 2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随ω变化的曲线如图5-2所 示。
第四章 根轨迹法
图5-2 A(ω)和φ(ω)曲线
第四章 根轨迹法
5.1.3 频域性能指标
与时域响应中衡量系统性能采用时域性能指 标类似,频率特性在数值上和曲线形状上的特点 ,常用频域性能指标来衡量,它们在很大程度上 能够间接地表明系统动静态特性。 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如图5-3所示。 1. 谐振频率 r是幅频特性A(ω)出现最大值时所 对应的频率; 2. 谐振峰值 M r 指幅频特性的最大值。M r 值大, 表明系统对频率的正弦信号反映强烈,即系统的 平稳性差,阶跃响应的超调量越大;
第四章 根轨迹法
时域分析法是分析控制系统的直接方 法,比较直观、精确。频域分析法,是一 种工程上广为采用的分析和综合系统的间 接方法。 频域分析法是一种图解分析法。它依 据系统的又一种数学模型——频率特性, 对系统的性能,如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 性进行分析。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1)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1)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5-1 频率特性的概念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4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5 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5-6 开环频率特性的稳定裕度指标 5-7 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5-8系统开环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0
1 T

幅频特性曲线
( )
1 T
1 1 (U )2 V 2 ( )2 2 2
j
A() 0
[G (j )]
1 2
() 90
0
G ( j 0) 1
0
45 90

G( j 1 T ) (0.5 j 0.5)
相频特性曲线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极坐标图)
5 0
L(dB)
5
10 15 20 0.1
1
高频段( 20dB / 十倍频程)
低频段
低通滤波特性
准确值-估计值
0
10
0
20
T
1
L(dB) 2
3
( )
40

60 80
0.1
T
1
10
0.1
T
1
10
13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纯微分环节:
§5-1 频率特性的概念
对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来说,在正弦输入下,它的稳 态响应也是正弦的,频率与输入相同,只是幅值和相 位与输入不同。
ur A sin t
R
C
0.8 0.6 0.4
uc
1 0.8 0.6 0.4 0.2 0 -0.2 -0.4

2019《自动控制理论教学课件》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ppt

2019《自动控制理论教学课件》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ppt

暂态分量
稳态分量
响应的稳态分量为: 1 uos U m sin t ( ) U m A( ) sin t ( ) 2 2 1 1 1 式中: A( ) 2 2 1 j 1
( ) arctan

1 s j 1 G (s ) G (j ) G (s ) s j e arctan 1 s 1 2 2 可见, A( )、 ( ) 分别为 G (j ) 的幅值 G (j )
和相角 G (j ) 。 设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 (s ) C (s ) N (s ) N (s) R(s ) D(s ) (s p1 )(s p2 ) (s pn )
§5-8 根据闭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时域响应
§5-1 频率特性及其与时域响应的关系
一、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频率响应:在正弦输入信号的作用下,系统输出的稳态 分量。 频率特性:系统频率响应与正弦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 频域分析法:应用频率特性研究线性系统的经典方法。其 特点是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去判断闭环系统的性能。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1 频率特性及其与时域响应的关系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5-4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绘制 §5-5 乃奎斯特稳定判据和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5-6 控制系统对数坐标图与稳态误差及瞬态 响应的关系
*§5-7 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
L( ) dB
( )
L( )
0 20
40
( )
0.01 0.1
1
0 30 60 90 10 100
1 ,1 用描点法绘制出 ( ) 曲线如图,图中令: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
53)
(554)
图5-9不稳定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
图5-4 惯性环节的频率响应
不稳定环节的频率特性如图5-9。比较图5-4可知,它与惯性 环节的频率特性相比,是以平面的虚轴为对称的。
26
(八)滞后环节的传递函数
滞后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其对应的频率特性是: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如图5-10所示,滞后环节的 频率特性在平面上是一个顺 时针旋转的单位圆。
频率ω无关且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其纵坐标为20lgK。
当有n个放大环节串联时,即:
(5-62)
幅值的总分贝数为:
(5-63)
放大环节的相频特性是:
(5-64)
如图5-11所示,它是一条与角频率ω无 关且与ω轴重合的直线。
34
(二)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是: 其幅频特性为:
对数幅频特性是:
(5-65) (5-66)
(547) (548)
(549) (550)
24
二阶微分环节频率特性曲线如图5-8所示, 它是一个相位超前环节,最大超前相角为 。
图5-8 二阶微分环节频率特性
(七)不稳定图环节
不稳定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不稳定环节有一个正实极点 , 对应的频率特性是:
(551)
(5-
52)
25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5-67)
35

,则有:
可见,其对数幅频特性是一条
在ω=1(弧度/秒)处穿过零分贝 线(ω轴),且以每增加十倍频率
降低20分贝的速度(-20dB/dec) 变化的直线。
积分环节的相频特性是:
(5-69)
是一条与ω无关,值为-900 且平行于ω轴的直线。积分环

控制工程基础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控制工程基础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G( j2 ) A1
G( j1)
相角正向: 逆时针为正
0
绘制奈氏图的坐标系是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系的重合。取极点为直
角坐标的原点,极坐标轴为直角坐标的实轴。
在绘制奈氏图时,常把ω作为参变量,标在曲线旁边,并用箭头
表示频率增大时曲线的变化轨迹,以便更清楚地看出该系统频率 特性的变化规律。
5.2.2典型环节的奈氏图
实轴上一点,说明比例环节可以完全、真实 地复现任何频率的输入信号,幅值上有放大
或衰减作用;()=0º,表示输出与输入同相
位,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2、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s) 1 s
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G( j) 1 j 1 j
Im

0
Re
→0
积分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
相频特性为
()=-90º
由惯性环节的奈氏图可知,惯性环节为低通滤波器,且输出滞 后于输入,相位滞后范围为 0º→- 90º。
5、一阶微分环节
G(s)=(s+1)
A( ) 1 ( )2
G( j ) ( j 1) ()=arctan()
可见一阶微分环节的实频特性恒为1,而虚频特性与输入频率
成正比。
当从0变到时,可以根据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表达式描点绘制
由于输入、输出信号均为正弦信号,因此可以利用电路理论将其 表示为复数形式,则输入输出之比为
A()Re j ( )
Re j0
A() e j ( )
G( j)
G(jω)=∣G(jω)∣·ej∠G(jω)=A(ω)·ej 指数表示法
G(jω)=A(ω)∠ (ω) 幅角表示法
G(jω)=U(ω)+jV(ω)实部虚部表示法 U(ω)称为实频特性,V(ω)称为虚频特性。

第5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第5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 5.1频率特性 ▪ 5.2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 5.3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 5.4频域稳定裕度 ▪ 5.5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频率特性法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是研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 的性能,对于一阶、二阶系统可以快速、直接地求出输 出的时域表达式、绘制出响应曲线,从而利用时域指标 直接评价系统的性能。因此,时域法具有直观、准确的 优点。然而,工程实际中有大量的高阶系统,要通过时 域法求解高阶系统在外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表达式是 相当困难的,需要大量计算,只有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才 能完成分析。此外,在需要改善系统性能时,采用时域 法难于确定该如何调整系统的结构或参数。
频率特性分析法的特点
频率特性分析法(Frequency Response) ,又称为频域分析 法是一种图解的分析方法,它不必直接求解系统输出的时域表 达式,而可以间接地运用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去分析闭环的响 应性能,不需要求解系统的闭环特征根,具有较多的优点。如:
①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能揭示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 性能, 得到定性和定量的结论,可以简单迅速地判断某些环节 或者参数对系统闭环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改进系统的方法。
R() A()cos()
I () A()sin()
图5-3 频率特性在 复平面上的表示
并且A(ω)与R(ω)为ω的偶函数, (ω)与I(ω)是ω的奇函数。
以上函数都是ω的函数,可以用曲线表示它们随频率变化的规律。 使用曲线表示系统的频率特性,具有直观、简便的优点,应用广泛 。
三、频率特性的实验求取方法
②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借助频 率特性分析仪等测试手段直接求得元件或系统的频率特性,建 立数学模型作为分析与设计系统的依据,这对难于用理论分析 的方法去建立数学模型的系统尤其有利。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

系统稳定区域 系统不稳定区域
系统特 征方程 的根, 或者说 其系统 的传递 函数的 极点有 在复数
控制系统稳 定性和特征 根(闭环极 点)之间的 关系
对稳定的系统,若负实根或具有负实部的复根离虚 轴(Im轴)愈远,指数曲线衰减得愈快,则系统的调整 时间愈短,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就会愈好。 若系统特征根有多个,那么最靠近虚轴的极点,对 系统稳定性(衰减慢)的影响最大,因此通常把最靠近 虚轴的闭环极点,称为闭环主导极点。
用一向量表示某一频率 i 下的 G( j i ) 向 量的长度A( i ),向量极坐标角为 ( i ), ( )的 正方向取为逆时针方向,选极坐标与直角坐标 重合,极坐标的顶点在坐标原点。
R R a 2 lim ( s j )G ( s) 2 G ( j ) 2 s j 2j s
R ci lim ( s pi )G ( s) 2 2 s pi s
由拉普拉斯反变换得输出响应
c(t ) a1e
jt
a2 e
jt
ci e
频域分析法的特点是可以根据开环频 率特性去分析闭环系统的性能,并能较方 便地分析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 而进一步提出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此外 ,除了一些超低频的热工系统,频率特性 都可以方便地由实验确定。频率特性主要 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在线性定常系统中 ,频率特性与输入正弦信号的幅值和相位 无关。但是,这种方法也可以有条件地推 广应用到非线性系统中。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5.1 频率特性
5.1.1 频率特性概述
设线性定常系统输入信号为r(t),输出信号c(t), 如图5-1所示。 图中,G(s)为系统 的传递函数。
图5-1 线性定常系统

5第五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第五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1 频率特性的概念 5.2 典型环节的伯德图 5.3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4 系统稳定性的频域分析 5.5 动态性能的频域分析
5.1 频率特性的概念
5.1.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频率特性又称频率响应,是系统(或元件) 频率特性又称频率响应,是系统(或元件)对不同频率正弦输 入信号的响应特性。 入信号的响应特性。 设某线性系统结构图如图5.1所示。若在该系统的输入端加上 设某线性系统结构图如图5.1所示。 所示 一正弦信号, 一正弦信号,设该正弦信号为 r (t ) = A sin ωt 位超前(滞后) 位超前(滞后)了 ,如图5.2(a)所 5.2( 即振幅增加了M 示,则其输出响应为 c (t ) = MA sin(ωt + ϕ ) ,即振幅增加了M倍,相
由此可以看出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是一条曲线, 由此可以看出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是一条曲线,若逐点描 绘将很繁琐,通常采用近似的绘制方法。 绘将很繁琐,通常采用近似的绘制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2 典型环节的伯德图
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可用两条渐近线近似, 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可用两条渐近线近似,低频部分 为零分贝线, 的斜直线, 为零分贝线,高频部分为斜率为 −20dB / dec 的斜直线,两条直线 的地方。 相交于 ω = 1 T 的地方。 惯性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曲线也采用近似的作图方法。 惯性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曲线也采用近似的作图方法。当 ω → 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π
2
G ( jω ) = jω = ωe
j
5.2 典型环节的伯德图
5.2.4 惯性环节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频率特性为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图 5.1 RC 电路
iR + uo = ui i = c duo
dt

RC
duo dt
+ uo
=
ui

T
duo dt
+ uo
= ui
,T
=
RC
得到 RC 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Uo (s) = 1 Ui (s) Ts + 1
设输入信号为Ui (t)
=
A sin ω
t
,其拉氏变换为Ui (s)
=
Aω s2 + ω2
A(ω) = B = 1 = 1 A 1 + ω2T 2 1 + jωT
(4) ϕ(ω) 为输出稳态解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也是ω 的函数,且为
ϕ(ω) = −arctanωT = ∠ 1 1 + jωT
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一般系统。设线性定常系统具有如下传递函数
G(s)
=
b0 sm + b1sm−1 + sn + a1sn−1 +
s + p1 s + p2
s + pn s + jω s − jω
∑n
=
Ci
+
B
+
D
i=1 s + pi s + jω s − jω
(5.4)
式中 Ci , B , D 均为待定系数。
将(5.4)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得系统的输出响应为
n
∑ c(t) = Cie− pi t + (Be− jω t + Dejω t ) = ct (t) + cs (t) i =1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Y (ω ) ② 据频率特性函数 G ( jω ) = X (ω )
例5-1 求一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 设这个惯性环节为
Y ( s) k = G(s) = X ( s ) Ts + 1
解: 令s = jω , 代入G ( s )有
k k − jtg −1ωT = e G ( jω ) = j ωT + 1 (ωT ) 2 + 1 若换一种方式,设输入x(t ) = A sin ωt,则用拉氏反变
1 + (0.1ω ) 2
e − jarctg ( 0.1ω )
M (ω ) =
10 1 + ω 2 1 + (0.1ω ) 2
φ (ω ) = −tg −1ω − tg −1 (0.1ω ) ω = 0,0.5,1,2,L,10
M = 10,8.9, L ,0.71
o o
φ = 0 ,29.4 ,L,129.3
i =1
( jω ) 2 ∏ (τ k jω + 1)
k =1
n
= M (ω )e
j φ (ω )
M (ω ) =
K ∏ (τ iω ) 2 + 1
m
ω 2 ∏ (Tkω ) 2 + 1
k =1 ∞ ∞
i =1 n
φ (ω ) = −180o + ∑ tg −1 (τ iω ) − ∑ tg −1 (Tkω )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学习要求
基本内容: 频率特性:频域响应、频率特性的概念,频率 特性的两种主要描述方式—幅相频率特性图( Nyquist 图)和对数频率特性图( Bode 图)。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包括典型环节的 Nyquist 图和 Bode 图)。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Nyquist 图和 Bode 图的绘 制,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利用实测开环幅频特 性确定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第5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第5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1 jT 1 T 22
P()
jQ ( )
jQ( )
幅频特性
1
2 0
A()
1
1 T 2 2
1
0
P() 相频特性
惯性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
() arctanT
21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p2 () Q2 () ( 1 )2 ( T )2 A2 () 1
1 2T 2
1 2T 2
O
ωt
结论:
对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由谐波输入产生的 稳态输出分量仍然是与输入同频率的谐波函数有 关,而幅值与相角的变化是频率 的函数,且与 数学模型有关。
5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频率特性(频率响应)的定义式:
稳态输出量的复数形式 频率特性= 正弦输入量的复数形式
F( j) C( j) F( j) e jF( j) A()e j R( j)
2.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图)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是将频率特性表示
在半对数坐标中。 特点: ➢对数频率特性由对数幅频和对数相频两条曲线组成。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横坐标是频率 () ,并按对数 分度,单位为弧度/秒 [rad / s] 。
13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对数幅频曲线:纵坐标按 L() 20lg | G( j) | 20lg A() 线性分度,单位为分贝(db)。
频率特性 F( j) :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系统的输出稳态分 量与输入量复数之比。表征输入输出幅 值、相位上的差异。
6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幅频特性 A():谐波输入下,输出响应中与输入同频率的谐 波分量与输入谐波分量的幅值之比。
A() F( 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6第五章 控制系统频域分析时域分析法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

如果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是一阶或二阶的,求解后可利用时域指标直接评估系统的性能。

然而实际系统往往都是高阶的,要建立和求解高阶系统的微分方程比较困难。

而且按照给定时域指标设计高阶系统也不是容易实现的事。

本章介绍的频域分析法,可以弥补时域分析法的不足。

频域法是基于频率特性或频率响应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一种图解方法,故又称为频率响应法。

频率法的优点较多。

首先,只要求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就可以判断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其次,由系统的频率特性所确定的频域指标与系统的时域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而系统的频率特性又很容易和它的结构、参数联系起来。

因而可以根据频率特性曲线的形状去选择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使之满足时域指标的要求。

此外,频率特性不但可由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求得,而且还可以用实验方法求得。

这对于某些难以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的元件(或系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频率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也是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重点内容。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1.1 频率特性的定义为了说明什么是频率特性,先看一个R -C 电路,如图5-1所示。

设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分别为()r u t 和()c u t ,电路的传递函数为:()1()()1c r U s G s U s Ts ==+ 式中,RC T =为电路的时间常数。

若给电路输入一个振幅为X 、频率为ω的正弦信号,即:()sin r u t X t ω= (5-1)当初始条件为0时,输出电压的拉氏变换为2211()()11c r X U s U s Ts Ts s ωω==⋅+++ 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得出输出时域解为:147()22()arctan 1tT c XT u t e t T T ωωωω-=+-+ 上式右端第一项是瞬态分量,第二项是稳态分量。

当∞→t 时,第一项趋于0,电路稳态输出为()()ϕωωωω+=-+=t B T t T X t u cs sin arctan sin 1)(22(5-2)式中,221ωT X B +=为输出电压的振幅;ϕ为)(t u c 与)(t u r 之间的相位差。

式(5-2)表明:R-C 电路在正弦信号)(t u r 作用下,过渡过程结束后,输出的稳态响应仍是一个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只是幅值变为输入正弦信号幅值 的2211ωT +倍,相位则滞后了ωT arctan 。

上述结论具有普遍意义。

事实上,一般线性系统(或元件)输人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的情况下,系统的稳态输出(即频率响应))sin()(ϕω+=t Y t y 也一定是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只是幅值和相角不一 样。

如果对输出、输入正弦信号的幅值比X Y A =和相角差ϕ作进一步的研究,则不难发现,在系统结构参数给定的情况下,A 和ϕ仅仅是ω的函数,它们反映出线性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特性,分别称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以)(ωA 和)(ωϕ表示。

由于输入、输出信号(稳态时)均为正弦函数,故可用电路理论的符号法将其表示为复数形式,即输入为0j Xe ;输出为ϕj Ye 。

则输出与输入的复数之比为)(0)(ωϕϕϕωj j j j e A e X Y XeYe ⋅== 这正是系统(或元件)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通常将幅频特性)(ωA 和相频特性)(ωϕ统称为系统(或元件)的频率特性。

综上所述,可对频率特性定义如下: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的频率特性是零初始条件下稳态输出正弦信号与输入正弦信号的复数比。

用)(ωj G 表示,则有)()()()()(ωϕωωωωϕ∠==A e A j G j (5-3) 频率特性描述了在不同频率下系统(或元件)传递正弦信号的能力。

148除了用式(5-3)的指数型或幅角型形式描述以外,频率特性)(ωj G 还可用实部和虚部形式来描述,即:)()()(ωωωjQ P j G += (5-4) 式中,)(ωP 和)(ωQ 分别称为系统(或元件)的实频特性和虚频特性。

由图5-2的几何关系知,幅频、相频特性与实频、虚频特性之间的关系为:)(cos )()(ωϕωωA P = (5-5) )(sin )()(ωϕωωA Q = (5-6) )()()(22ωωωQ P A += (5-7))()(arctan )(ωωωϕP Q = (5-8)5.1.2 频率特性和传递函数的关系设系统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分别为)(t x 和)(t y ,其拉氏变换分别为)(s X 和)(s Y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21n p s p s p s s M s X s Y s G +++==(5-9) 式中,)(s M 表示)(s G 的分子多项式,n p p p --- ,,21为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

为方便讨论并且不失一般性,设所有极点都是互不相同的实数。

在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作用下,由式(5-9)可得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21ωωωωj s j s X p s p s p s M s Y n -+⋅+++= ωωj s C j s C p s C p s C p s C a a n n -++++++++=- 2211 (5-10) 式中,a a n C C C C C -,,,,21 均为待定系数。

对式(5-10)求拉氏反变换,可得输出为 ωωj a j a t p n t p t p e C e C e C e C e C t y n -----++++= 2121)( (5-11)假设系统稳定,当∞→t 时,式(5-10)右端除了最后两项外,其余各项都将衰减至0。

所以)(t y 的稳态分量为:ωωj a j a t s e C e C t y t y --∞→+==)(lim )( (5-12)图5-2 )(ωj G 在复平面上的表示149其中,系数a C 和a C -可如下计算 j Xj G j s j s j s X s G C j s a 2)()())(()(ωωωωωω--=+-+=-= (5-13)j Xj G j s j s j s X s G C j s a 2)()())(()(ωωωωωω=--+==- (5-14))(ωj G 是复数,可写为:)()()()()(ωϕωωωωj j G j e A e j G j G ⋅=⋅=∠ (5-15))(ωj G 与)(ωj G -共轭,故有:)()()(ωϕωωj e A j G -⋅=- (5-16) 将式(5-15)、(5-16)分别代回式(5-13)、(5-14),得:)()(2ωϕωj a e A jXC --= )()(2ωϕωj a e A jXC =- 再将a a C C -,代人式(5-12),则有[]()()()()2j t j t s ee y t A Xjωϕωωϕωω+⎡⎤+⎣⎦-=[][])(sin )(sin )(ωϕωωϕωω+=+=t Y t X A (5-17) 根据频率特性的定义,由式(5-17)可直接写出线性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即)()(ωωj G A XY== (5-18) ()()()t t G j ωϕωωϕωω+-==∠ (5-19) 从式(5-18)、(5-19)可以看出频率特性和传递函数的关系为ωωj s s G j G ==)()( (5-20) 即传递函数的复变量s 用ωj 代替后,就相应变为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和前几章介绍过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一样,都能表征系统的运动规律。

所以,频率特性也是描述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形式之一。

1505.1.3 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方法用频率法分析、设计控制系统时,常常不是从频率特性的函数表达式出发,而是将频率特性绘制成一些曲线,借助于这些曲线对系统进行图解分析。

因此必须熟悉频率特性的各种图形表示方法和图解运算过程。

这里以图5-1所示的RC 电路为例,介绍控制工程中常见的四种频率特性图示法(见表5-1),其中第2、3种图示方法在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

表5-1 常用频率特性曲线及其坐标频率特性曲线包括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幅频特性是频率特性幅值)(ωj G 随ω的变化规律;相频特性描述频率特性相角)(ωj G ∠随ω的变化规律。

图5-1电路的频率特性如图5-3所示。

(2)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奈奎斯特(Nyquist)曲线,在复平面上以极坐标的形式表示。

设系统的频率特性为:)()()(ωϕωωj e A j G ⋅=对于某个特定频率i ω下的)(i j G ω,可以在复平面用一个向量表示,向量的长度为)(i A ω,相角为)(i ωϕ。

当∞→=0ω变化时,向量)(ωj G 的端点在复平面G 上描绘出来的轨迹就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通常把ω作为参变量标在曲线相应点的旁边,并用箭头表示ω增大时特性曲线的走向。

图5-4中的实线就是图5-1所示电路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151(3)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叫伯德(Bode)曲线。

它由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两条曲线所组成,是频率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组图线。

伯德图是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出来的。

横坐标采用对数刻度,纵坐标采用线性的均匀刻度。

伯德图中,对数幅频特性是)(ωj G 的对数值)(lg 20ωj G 和频率ω的关系曲线;对数相频特性则是)(ωj G 的相角)(ωϕ和频率ω的关系曲线。

在绘制伯德图时,为了作图和读数方便,常将两种曲线画在半对数坐标纸上,采用同一横坐标作为频率轴,横坐标虽采用对数分度,但以ω的实际值标定,单位为s /rad (弧度/秒)。

画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时,必须掌握对数刻度的概念。

尽管在ω坐标轴上标明的数值是实际的ω值,但坐标上的距离却是按ω值的常用对数ωlg 来刻度的。

坐标轴上任何两点1ω和2ω (设12ωω>)之间的距离为12lg lg ωω-,而不是12ωω-。

横坐标上若两对频率间距离相同,则其比值相等。

频率ω每变化10倍称为一个十倍频程,记作dec 。

每个dec 沿横坐标走过的间隔为一个单位长度,如图5-5所示。

由于横坐标按ω的对数分度,故对ω而言是不均匀的,但对ωlg 来说却是均匀的线性刻度。

对数幅频特性将)(ωA 取常用对数,并乘上20倍,使其变成对数幅值)(L ω作为纵坐标值。

)(lg 20)(ωωA L =称为对数幅值,单位是dB(分贝)。

幅值)(ωA 每增大10倍,对数幅值)(L ω就增加20dB 。

由于纵坐标)(L ω已作过对数转换,故纵坐标按分贝值是线性刻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