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合集下载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纲要求】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网络展示一、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和换一种说法:鉴定是指对于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实例:KSCN检验Fe3+、苯酚检验Fe3+、酸性KMnO4检验不饱和化合物、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醛类物质等。

鉴别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进行辨认2 常见离子的检验(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33、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1)苯能与纯溴、铁屑反应,产生HBr白雾。

能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生成黄色的苦杏仁气味的油状(密度大于1)难溶于水的硝基苯。

(2)乙醇能够与灼热的螺旋状铜丝反应,使其表面上黑色CuO变为光亮的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

乙醇与乙酸、浓硫酸混合物加热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有透明油状、水果香味的乙酸乙酯液体浮在水面上。

(3)苯酚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

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溶液。

(4)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蓝色Cu(OH)2加热反应,生成红色Cu2O沉淀。

二、物质的鉴别1、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③若以上两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法,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④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石蕊)进行鉴别。

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

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水解呈碱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水解呈酸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在物质检验过程中尽量采用选择性高的反应。
物质的检验
二、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
(1)对试样的外观进行观察。主要指状态和颜色的观察, 从而划定大致可能的离子范围。 (2)试样的准备。因检验反应一般在溶液中进行,所以 当试样是固体时,首先要进行试样溶液的配制过程。
(3)检验。每次均应移取少量溶液进行检验,绝对不能将 检测试剂直接加入到全部待检测溶液中
3、对溶液中所含的离子进行检验。
在设计检验离子程序时,要考虑离子之间的相互干扰。 如果存在离子之间的干扰,则要先排除干扰,再进行检验。
操作: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试样溶液
(1)检验Fe2+ :
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入 2 滴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这 支试管中加入几滴新配制的氯水,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色,说明
①任加试剂的鉴别题
一般是通过实验分组,一直分到两个未知物为一组, 只要鉴别了其中之一,另一个也就确定了。此类题可 任意选用试剂或方法完成之。
【例题】用实验方法鉴别HCl、MgSO4、NH4Cl、 Na2SO4、(NH4)2SO4、BaCl2六种溶液。
物质的鉴别
②只用一种试剂或方法的鉴别题
a:选用焰色反应等操作方法鉴别 b:根据溶解度、密度等物理方法鉴别 c:加一种化学试剂逐一鉴别 d:加一种化学试剂一次性鉴别 e:附加条件加一种化学试剂一次性鉴别 f:加一种试剂由少量到多量一次性鉴别 g:加一种试剂同时利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鉴别
常 见 阴 离 子 的 检 验 方 法
物质的检验
六、常见有机物的检验方法
物质的检验
六、常见有机物的检验方法
物质的检验
六、常见有机物的检验方法
物质的鉴定
鉴定通常是指对于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是根据物 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出其阳离子、阴离子,从而得出 是什么物质。

2020高考化学: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练习含答案

2020高考化学: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练习含答案

2020高考化学: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练习含答案专题: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一、选择题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火柴梗上滴少量的浓硫酸;火柴梗变黑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B 含锈的铁浸泡在NH4Cl溶液里;铁锈逐渐溶解NH4Cl溶液显酸性C Ba(NO3)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BaSO3难溶D 某无色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有白色沉淀一定含有AlO-2【参考答案】B解析:火柴梗变黑,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故A错误;NH4Cl 属于强酸弱碱盐,NH+4+H2O NH3·H2O+H+,其溶液显酸性,Fe2O3+6H+===2Fe3++3H2O,故B正确;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2-3氧化成SO2-4,沉淀是BaSO4,故C错误;此溶液可能是Na2SiO3,故D错误。

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B.碘和四氯化碳C.水和四氯化碳D.汽油和乙醇【分析】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物质应互不相溶,结合常见物质的水溶性解答该题.【解答】解:酒精和水、汽油和乙醇、碘和四氯化碳都混溶,溶液不分层,而水和四氯化碳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选:C。

3、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解析】NaHCO3、Al(OH)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无固体存在,A项错误;AgCl不溶于酸,加入稀盐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项错误;BaCO3不溶于水,加入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中,稀硫酸和BaCO3反应生成BaSO4沉淀,C项正确;Na2CO3、CuSO4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 项错误。

化学实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化学实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分离、提纯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复习时应掌握:1.物质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变、不减、易分。

不增是指不引进新的物质;不变是指被提纯的物质性质不能改变;不减是指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是指易使杂质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

2.提纯的方法可归纳为:“杂吸收、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试剂分。

”(1)杂吸收:常用于气体的净化和干燥,可根据被提纯气体中所含杂质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体或液体作为吸收剂。

如:O2中混有的水蒸气则可将气体可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NH3中混有的水蒸气可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等。

(2)杂转纯:利用化学反应,加入适当的试剂或采用某种条件(如加热),使物质中的杂质转化为提纯物。

如: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可将混合物加热,使NaHCO3全部转化为Na2CO3;FeSO4溶液中混有的CuSO4,可加入适量铁粉将CuSO4氧化成FeSO4。

(3)杂变沉:加入适当试剂使其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过滤而除去。

如:除去K2SO4溶液中少量的MgSO4杂质:向混合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过滤出Mg(OH)2沉淀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硫酸即可得纯净K2SO4溶液。

(4)化为气:加入适当试剂使其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

如:除去Na2SO4溶液中少量的Na2CO3,加入适量稀硫酸,将CO2-3转变为CO2。

(5)试剂分:对于固体试剂可选择适当的物质将杂质溶解,然后过滤除去。

如:Cu粉中混有的Fe粉可用过量的稀硫酸溶液除去,然后洗涤即可。

CaCO3中混有少量NaCl,可用少量水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可。

3.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1)常用物理方法①过滤适用范围: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分离。

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提纯。

(2)液体与液体的分离提纯。

(3)固体与固体的分离提纯。

(4)气体与气体的分离提纯。

2.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提纯:图1图2(1)图1分离提纯方法称为过滤,涉及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注意事项: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②若滤液浑浊,需再过滤。

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液体超过滤纸边缘。

(2)图2分离提纯方法称为蒸发,涉及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NaCl溶液中提取NaCl固体。

(3)图2也适用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进行晶体析出。

如KNO3溶液、CuSO4溶液析出晶体。

3.液体与液体的分离提纯:图3图4(1)图3的分离提纯方法称为萃取分液,涉及的玻璃仪器主要是分液漏斗和烧杯。

适用范围: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萃取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②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的分离方法。

注意事项: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④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图4的分离提纯方法称为蒸馏。

适用范围: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防止液体暴沸;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下口进,上口出”。

4.固体与固体的分离:图5图6(1)图5适用于固体加热分离法,管口朝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液体水回流使管底炸裂,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固体。

(2)图6的分离提纯法称为升华法。

三年高考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3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含解析)

三年高考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3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含解析)

专题13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1.【2018新课标3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B【解析】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分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涉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中和滴定、焰色反应、蒸馏实验等。

【试题点评】本题选项B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

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4.4)。

本题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pH约为5.6),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剂。

2.【2018北京卷】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①②③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试管内无明显变化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考查牺牲阳极保护法、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本题应该从实验现象进行判断,如③实验中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说明产生Fe2+,然后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化学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高考调研
基础梳理
核心突破
易错剖析
课堂强化
课时作业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化学
高考调研
基础梳理
核心突破
易错剖析
课堂强化
课时作业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化学
1.了解 Cl-、SO24-、CO23-、Na+、K+、Fe3+、NH+ 4 等常 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物质组成进行检验和分析。
高考调研
基础梳理
核心突破
易错剖析
课堂强化
课时作业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化学
【注意】 检验 H+还可加锌粒和 Na2CO3 溶液,放出无色 气体进行检验。
高考调研
基础梳理
核心突破
易错剖析
课堂强化
课时作业
高考调研
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特征颜色法:
新课标版 ·化学
③Br-→加入氯水后振荡,再滴入 CCl4 少许,CCl4 层呈○23
高考调研
基础梳理
核心突破
易错剖析
课堂强化
课时作业
高考调研
新课标版 ·化学
高考调研
基础梳理
核心突破
易错剖析
课堂强化
课时作业
高考调研
一、物质的检验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1)加 NaOH 溶液法:
Hale Waihona Puke 离子操作现象Cu2+ 产生①____沉淀
Fe3+ 产生②____沉淀
新课标版 ·化学
离子方程式 Cu2++2OH===Cu(OH)2↓ Fe3++3OH-===Fe(OH)3↓
Fe3++3SCN-===Fe(SCN)3 ⑰红 ⑱红 ⑲蓝 ⑳淀粉 ○21 蓝 ○22 紫 ○23 橙红 ○24 白 ○25 无 ○26 褪色 ○27 BaSO3+2H+ ===Ba2++SO2↑+H2O ○28 白 ○29 Ba2++CO23-===BaCO3↓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与鉴别方法归纳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与鉴别方法归纳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与鉴别方法归纳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物理方法(1)过滤:它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使不溶固体与溶液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浓缩:分离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的方法。

例如从盐溶液中分离NaCl。

(3)结晶、重结晶:它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的性质来分离提纯物质的一种方法。

如nacl和kno3混合物的分离。

重结晶实际上是反复进行溶解、结晶的操作。

(4)蒸馏和分馏:这是一种利用几种互溶液体的不同沸点特性来分离物质的方法。

例如从石油中分离各种馏分,然后分离C2H5OH和H2O混合物。

(5)分液:它是利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的性质来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

如分离c6h6和h2o混合物的分离。

(6)浮选法:使用不同的材料密度分离不溶于水溶剂的固体混合物。

水就像沙子里的金子。

(7)萃取:它是利用某种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来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

如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8)升华:利用混合物中的某些组分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这些组分在一定温度下可直接转化为气体,冷却后可直接转化为固体。

事实上,它利用升华的性质来分离混合物。

例如,从NaCl和I2的混合物中分离和纯化I2。

(9)液化:它是利用各种气体的沸点不同,先使其液化,然后再气化,从而将混合物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如从空气中分离n2和o2。

(10)水洗:利用各组分气体在水中的不同溶解度来分离和净化物质的方法。

例如从H2和HCl气体的混合物中去除HCl气体。

(11)渗析法:此法是利用半透膜,使离子或小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如把ki从淀粉中分离出来。

(12)盐析:是一种利用某些物质在加入无机盐时溶解度降低而形成的沉淀特性来分离某些物质的方法。

例如从皂化液中分离肥皂和甘油,然后盐析蛋白质。

(13)纸上层析:它是利用滤纸或其它具有毛细作用的物质,在展开剂的作用下,将含有微量物质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别的方法。

化学工艺流程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原卷版)--2025届高考化学微专题

化学工艺流程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原卷版)--2025届高考化学微专题

注:加沉淀剂使一种金属离子浓度小于等于-5-110mol L ⋅,其他金属离子不沉淀,即认为完全分离。

-36-22-21K (CuS)=6.310,K (ZnS)=2.510,K (CoS)=4.010×××化学工艺流程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考情分析真题精研规律·方法·技巧经典变式练核心知识精炼原料对原料的预处理核心化学反应产品的提纯和分离目标产物基础测评加入氨水中和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

已知:①NiS 在“焙烧”过程中转化为NiO ;②钼酸铵()NH MoO 为白色晶体,具有很高的水溶性,不溶于乙醇。

A .电负性:C S O >> B .离子半径:22O Na S −+−<< C .第一电离能:Na N O <<D .基态2Ni +中成对电子数与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12:1 (4)()442NH MoO 中存在的相互作用有__________(填标号)。

A .分子间作用力 B .金属键 C .共价键D .离子键(5)经过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得到()442NH MoO ,洗涤时所选用的最佳试剂为 。

3.(2024·重庆·模拟预测)含有少量CaO、MgO、K如表所示。

已知:25℃时,各物质的sp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中提高反应速率的可行措施有 (任答一条);酸浸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H O的目的是氧化 (填离子符号),写出该离子被氧化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2)加入22CaF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回收的沉淀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能腐蚀玻璃的气体,2能力提升A .浸出产生的2Fe +最终氧化为3Fe +存在于溶液中B .[]24PbCl −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C .可以向含[]24PbCl −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冷水结晶获得PbCl 2 D .工业上主要通过电解熔融PbCl 2制金属Pb(4)设计实验,验证结晶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含有Fe 元素 。

三年高考2016_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含解析9

三年高考2016_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含解析9

专题13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1.【2018新课标3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B【解析】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分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涉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中和滴定、焰色反应、蒸馏实验等。

【试题点评】本题选项B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

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4.4)。

本题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pH约为5.6),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剂。

2.【2018北京卷】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考查牺牲阳极保护法、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本题应该从实验现象进行判断,如③实验中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说明产生Fe2+,然后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

3.【2018天津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物质的检验 分离提纯

物质的检验 分离提纯

6.(课时作业本)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 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D )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再通过澄清石
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品红溶
液,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
考点一: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1.物质的鉴定是指对于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 (1)物质鉴定的一般步骤为:
液浑浊,需___重__新__过__滤
(1)萃取:利用溶质在互 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 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 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2)分液:两种液体互不
相溶且易分层
(1)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 溶剂中_要__大__;(2)萃取剂与原溶剂
_不__相__溶___;(3)萃取剂与溶质 __不__反__应___;(4)分液时,分液漏斗中 的下层液体从_下__口___流出,上层液
体从__上__口__倒出
(1)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
馏烧瓶的支__管__口__处;(2)
__沸__点___相差较
蒸馏烧瓶要加
大的液体混合物 __沸__石__(_或__碎__瓷__片__)_;(3)
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
“_下__进__上__出____”
某种组分易升华
的混合物,利用 物质升华的性质 在加热条件下分
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 淀不能完全溶解; 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 实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④__________________; 实 ;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

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

有白色胶状 沉淀生成
碳酸的酸性 比硅酸强
15
a
b
c
ab c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浓硫酸稀释时放
b中 有白雾生成, 大量热;盐酸是
D
浓 硫 酸
浓 盐 酸
紫色石 蕊试液
放大量热
挥发性酸,与水 气结合呈雾状
紫色试液变红
c中 色
16
实验室需要一些纯净的氯化钾。现有的氯化钾样品中
含有少量的KI、K2SO4、NH4Cl,按照下列实验方案
先加BaCl2溶液,有 白色沉淀,用盐酸
酸化,沉淀消失,且
化为沉淀,过滤除去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1.(04北京春招)(18分)用示意图中的装 置进行A、B、C、D 4组实验,在a、b、c中 加入的试剂如表中所示。
填写表中空格。
a
b
c
11
ab
c
实验现象
饱和
酸性 b中
A
食盐 碳化钙 水
KmnO4 溶液
为了除去酸性ZnCl2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热搅 拌时加入一种试剂,使溶液的pH升高,过滤后,再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该试剂是( D )
A.KOH B.K2CO3 C.ZnSO4 D.Zn(OH)2
若是
CaCl2酸性溶液中有FeCl3…… CaO、CaCO3
CuCl2酸性溶液中有FeCl3…… CuO、CuCO3
加OH-,使其转化为沉 Mg2+ 淀,过滤除去
问题:
某井水经测定,含有较多的Ca2+和Mg2+。请你 选用较为价廉的药品除去水中的Ca2+和Mg2+。 (提示:含有较多Ca2+、Mg2+的水叫硬水;不含 或含较少Ca2+、Mg2+的水叫软水。 Ca2+、Mg2+ 在工业生产中危害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硬水需 要软化,硬水转变成软水的过程叫水的软化;水的 软化主要是除去Ca2+、Mg2+,若引入Na+、K+离 子不为杂质 )。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交流与讨论
1、硝酸钾粉 末中混有少量 氯化钾,用何 方法提纯?
2、氯化钾粉 末中混有少量 硝酸钾,用何 方法提纯?
交流与讨论
已知Mg(OH)2、 CaCO3难溶于水, BaSO4既难溶于水 又难溶于酸, BaCO3难溶于水, 但可溶于盐酸。现 有含CaCl2、 MgCl2 、 Na2SO4和泥沙的粗 食盐,请设计实验 方案,由粗食盐提 纯NaCl。
是否洗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检验滤液中的可溶性离子。
(6)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引流、转移固体
(7)过滤后仍浑浊:再过滤一次,直至澄清
二、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2、蒸发
(1)原理:一般是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 断挥发,析出晶体的过程。 (2)主要仪器: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 架台(铁圈),烧杯。 (3)操作要点:
将上口的玻璃塞 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下层液体刚流完及时关闭 活塞; 下层溶液下端流出, 上层溶液上口倒出
二、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5、蒸馏
(1)原理:将液态的物质加热至沸点,使之汽化, 然后将蒸气重新冷凝为液体的操作过程。 (2)适用对象:分离液—液(互溶) (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或除去液 体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3)主要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酒精灯、石 棉网、铁架台、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二、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二、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温度计水银球 位于蒸馏烧瓶 支管口处
溶液体积不 超过烧瓶体 积的2/3
冷凝水应 下进上出
特别提醒: 1、先通水,再加热 2、刚开始收集到的 馏分应弃去。 3、全程严格控制好 温度。
加入碎瓷片 防止暴沸
粗盐的提纯
NaOH → BaCl2 → Na2CO3 → 过 滤→ HCl BaCl2 → Na2CO3 → NaOH→过 滤→ HCl BaCl2 → NaOH → Na2CO3 →过 滤→ HCl 关键是Na2CO3溶液要在 BaCl2溶液之后,而稀HCl必 须在最后加。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知识要点检验类型鉴别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鉴定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

推断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

检验方法①若是固体,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②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将试管编号③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实验,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④叙述顺序应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原理(写方程式)(1)离子的检验。

检验的原理是依据离子的特征反应现象如呈现特殊颜色变化、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等。

离子试剂现象注意沉淀法Cl-、Br-、I-、但是注意:有些现象是某几种气体所共有的,如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少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的燃烧,其火焰都呈淡蓝色,当它们混有一定量空气时,点燃都会爆鸣;溴蒸气、氯气、二氧化氮都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等等。

因此遇到这些情况,不要过早下结论,而要综合考虑性质和现象。

(3)有机物的检验。

常用的试剂有:①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烯烃、炔烃、大多数苯的同系物、醇、酚、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等均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②溴水:烯烃、炔烃、酚、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均可使溴水褪色(加成或氧化反应)。

③银氨溶液:凡含有—CHO的有机物如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

④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常温下,多羟基的物质如甘油、乙二醇、葡萄糖都能溶解新制的Cu(OH)2得绛蓝色溶液,羧酸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得蓝色溶液。

含—CHO的物质与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Cu2O沉淀生成。

⑤FeCl3溶液:与苯酚反应形成紫色溶液。

2.物质鉴别(1)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2020年高考政治母题探究及变式训练专题13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原卷版)

2020年高考政治母题探究及变式训练专题13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原卷版)

专题13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母题题文】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实验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A、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选;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选;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选;D、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D 不选;答案选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操作要点,结合物质的性质综合考虑分析是解答关键。

【命题方向】(1)物质的分离、提纯是历年高考的命题热点,无论是在综合实验题中,还是在选择题中,考查的频率均很高。

以无机反应为素材的试题对分离、提纯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洗气装置及试剂,过滤装置及操作等方前:以有机反应为素材的实验题,对分离、提纯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萃取、蒸馏与冷凝装置及操作方面,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2)物质的检验类试题多涉及气体、有机物和溶液中的离子检验,可能出现在选择题中,也可能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在综合实验题或工艺流程题中。

物质的鉴别类试题多涉及有机物、溶液中离子和部分固体物质的鉴别,一般出现在选择题中。

预计2020年高考将继续以生产、生活为背景,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思路和方法,物质的检验可能针对检验(或鉴别)时试剂的选择命题,也可能针对检验某物质(或离子)的操作方法命题。

【得分要点】高考常考物质的除杂方法原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主要操作方法N2O2灼热的铜网吸收法CO CO2NaOH溶液洗气CO2CO 灼热CuO 转化法CO2H2S CuSO4溶液洗气CO2HCl 饱和NaHCO3溶液洗气SO2HCl 饱和NaHSO3溶液洗气Cl2HCl 饱和食盐水洗气H2S HCl 饱和NaHS溶液洗气炭粉MnO2浓盐酸(加热) 过滤Fe2O3Al2O3过量NaOH溶液过滤Al2O3SiO2①盐酸;②氨水过滤、灼烧NaHCO3溶液Na2CO3CO2转化法FeCl3溶液FeCl2Cl2转化法FeCl3溶液CuCl2Fe、Cl2过滤FeCl2溶液FeCl3Fe过滤乙烷乙烯溴水洗气乙醇水新制CaO 蒸馏乙烯SO2NaOH溶液洗气溴苯溴NaOH溶液分液乙酸乙酯乙酸饱和Na2CO3溶液分液1.【2019届福建省漳州市高考二模】铅霜(醋酸铅)是一种中药,具有解毒敛疮、坠痰镇惊之功效,其制备方法为:将醋酸放入磁皿,投入氧化铅,微温使之溶化,以三层细布趁热滤去渣滓,放冷,即得醋酸铅结晶;如需精制,可将结晶溶于同等量的沸汤,滴醋酸少许,过七层细布,清液放冷,即得纯净铅霜。

13第十三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13第十三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第十三讲实验【知识梳理】一、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常用方法二、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注:如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请至少举出三种方法)三、几种重要气体的检验和收集四、常见气体的制备:(讲各种气体的分子式填在下面的空白处)①氧气;②氢气;③二氧化碳;④氯气;⑤氨气;1、制取装置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收集装置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尾气吸收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碱石灰干燥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常见物质的存放1、钾、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烧碱等强碱性溶液及水玻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新制氯水、浓硝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氢氟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工业上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储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常见物质的颜色1、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黑色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淡黄色及黄色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红色或红棕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紫色或紫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蓝色或浅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常见物质除杂方法1.N2(O2)2.Cl2(HCl、H2O)3.CO2(CO)4.CO(CO2)5.Fe2O3(Al2O3)6.Na2CO3溶液(NaHCO3)7.FeCl3(FeCl2) 8.FeCl2(FeCl3)9.CH4(C2H4) 10.NaCl(NH4Cl或I2)11.SiO2(Fe2O3) 12.NaHCO3固体(Na2CO3)13.汽油和水混合14.乙醇中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实验设计注意的问题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法,水差法) 2.检查气体的纯度 3.冷凝管进水顺序4.加热操作的先后及酒精灯熄灭顺序 5.防止倒吸6.一般来讲,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3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1.【2018新课标3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B【解析】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分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涉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中和滴定、焰色反应、蒸馏实验等。

【试题点评】本题选项B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

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4.4)。

本题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pH约为5.6),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剂。

2.【2018北京卷】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 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考查牺牲阳极保护法、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本题应该从实验现象进行判断,如③实验中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说明产生Fe2+,然后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

3.【2018天津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在解决本题中选项C的类似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判断溶液中的主要成分。

当溶液混合进行反应的时候,一定是先进行大量离子之间的反应(本题就是进行大量存在的硫离子和铜离子的反应),然后再进行微量物质之间的反应。

例如,向碳酸钙和碳酸钠的悬浊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先和碳酸钠反应得到碳酸氢钠,再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

4.【2018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精准分析:A项,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浊液变清,发生反应+Na2CO3→+NaHCO3,酸性:H2CO3HCO3-,A项错误;B项,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说明CCl4将I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项正确;C项,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故氧化性Cu2+Fe2+,C项错误;D项,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先达到AgI的溶度积,但由于NaCl、NaI的浓度未知,不能由此判断AgCl、AgI 溶度积的相对大小,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探究、萃取的原理、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沉淀的生成。

【试题点评】易错提醒:易错选D项,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忽视NaCl、NaI的浓度未知,思维不严谨。

若把题中D选项改为“向2mL物质的量溶液相同的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2~3滴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在c(Cl-)=c(I-)、Ag+不足的条件下,先生成AgI沉淀,从而得到结论K sp(AgCl) >K sp(AgI)。

5.【2017新课标1卷】《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答案】B【名师点睛】掌握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A,注意升华与蒸馏的区别,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固体不经过液体直接变为气体的叫升华,例如碘的升华等。

6.【2017北京卷】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答案】D【名师点睛】这是一组探究性题型,明确浓硝酸的性质,例如浓硝酸的挥发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是解答的关键。

解题时需要将题目中产生红棕色气体NO2的两种可能性综合分析,另外还需要注意反应在空气中进行,因此就必须考虑空气中氧气对实验的干扰。

平时复习要掌握信息的提取能力,突出知识迁移的能力。

7.【2017天津卷】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将固体加热至恒重B.制备无水AlCl3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C.重结晶提纯苯甲酸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D.鉴别NaBr和KI溶液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答案】D【解析】A、加热碳酸氢纳分解生成了碳酸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直接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AlCl3溶液,铝离子发生水解,最终得到的是Al(OH)3,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方法是: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即可;D、NaBr和NaI都能与氯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单质,再用四氯化碳萃取,颜色层不同,NaBr的为橙红色,KI的为紫红色。

故选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与鉴别及物质的制备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C项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步骤。

8.【2017江苏卷】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C.收集SO2D.尾气处理【答案】B【名师点睛】本题以二氧化硫的制备、性质验证、收集及尾气处理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制备的实验装置图的识别、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基本操作的认识和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再全面分析必需的试剂和仪器、合理的实验装置、规范的实验操作、科学的条件控制,有些实验还需要从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

9.【2017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向苯酚溶液中加少量的浓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可以溶解在过量的苯酚溶液中,所以无白色沉淀,A错误;B.沉淀部分溶解,说明还有一部分不溶解,不溶解的一定是硫酸钡,溶解的是亚硫酸钡,所以亚硫酸钠只有部分被氧化,B正确;C.银镜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本实验中没有加入碱中和做催化剂的稀硫酸,所以无法发生银镜反应,从而无法证明蔗糖是否水解,C错误;D.溶液变蓝,说明有碘生成或本来就有碘分子。

能把碘离子氧化为碘的黄色溶液除了可能是溴水外,还可能是含其他氧化剂(如Fe3+)的溶液;当然黄色溶液也可能是稀的碘水,所以D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性质实验、亚硫酸钠变质程度定性探究实验、蔗糖水解程度的定性检验实验及未知溶液的定性探究实验,A实验还考查了学生对相似相溶原理的认识。

4个实验中,实验现象都是正确的。

A、C两实验都是课本上的重要实验,因操作不正确导致实验结论不正确。

D实验只是实验结论错误,要求学生能知道有多种相似的溶液具有相似的性质。

解题时要首先分析实验操作所蕴含的实验原理及可能的干扰因素,然后明确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形成实验结论,思维要发散开,要考虑到多种可能性结论。

10.【2016新课标1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常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气体的制取、除杂、收集、尾气处理、溶液的配制等操作。

这就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化学试剂的使用,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操作的先后顺序等,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11.【2016北京卷】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操作装置判断【名师点晴】该题以我国中草药煎制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对物质分离与提纯操作装置图的熟练掌握程度,题目难度不大,明确过滤的含义、适用范围以及主要装置是解答的关键。

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主要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和漏斗,主要用品是滤纸。

另外还需要注意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12.【2016海南卷】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将SO2通入溴水中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将铁屑放入稀HNO3中证明Fe比H2活泼C.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证明其中存在CO32−D.将乙烯通入KMnO4酸性溶液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答案】D【解析】A.SO2使溴水褪色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证明SO2具有还原性,错误;B.铁屑放入稀HNO3中不产生H2,而是产生NO,错误;C.澄清石灰水滴入含HCO3-或HSO3-、SO32-溶溶中也会产生白色沉淀,错误;D.乙烯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4体现了乙烯的还原性,正确。

故选D。

考点: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名师点睛】本题属于性质验证性实验的设计:主要是求证物质具备的性质,关键是设计出简捷的实验方案,要求操作简单,简便易行,现象明显,且安全可行。

性质实验方案的基本流程为:研究物质结构→预测可能性质→设计实验方案(方法、步骤、仪器、药品、操作要点、现象及分析、结论等)→实施实验→结论。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