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南北朝男子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男子一般着装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男子着装风格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男子着装风格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男子着装风格的特征
1. 着装松散:魏晋南北朝时期男性着装风格以松散为主,尤其是上衣,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喜欢穿宽大的袍子或长袍,腰间系上一条宽腰带。

2. 色彩素淡:魏晋南北朝时期男性着装中以素淡的色彩为主,以灰、黑、白、蓝、绿、棕等色为主,少量的红、黄等鲜艳色彩。

3. 着装简洁:男性服饰的装饰简单,在衣服上的饰品通常只有一些简单的线条或波纹。

官员有时在服装上用金线绣花。

4. 善于搭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着装不是单一的一件衣服,而是要将不同的衣服搭配起来,形成整体的效果。

例如,在上衣外面穿着长袍或披风,在腰部用腰带系上等。

5. 强调品质:男子着装时强调品质和质地,常常使用高质量的丝绸、棉布、麻布等面料,同时还注重衣服的剪裁和缝制技术,使得衣服更加合身、舒适。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服饰特点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服饰特点

魏晋南北朝 (220~589) 服饰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非常丰富,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服饰也有很多特点,下面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也逐渐加强。

这个时期的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修养,弘扬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来追求精神上的幸福。

1、男装特点男子的服饰比较简单,通常包括衣、裤和帽子。

衣服的样式多以宽大为主,衣袖也非常长。

男子常常佩戴半罩面的巾帽,有的还穿上学士服装和五彩鱼袋。

女子着装更加细致,服装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女子的裙子通常分为紧身裙和宽裙两种,还有一些由长裤和短上衣组成的女装。

女子的服饰上相对比较注重色彩的搭配,经常用五颜六色的布料来装饰。

此外,女子还佩戴各种发饰、珠宝等。

3、官服特点官员穿的服装比较特别,通常有明显的颜色和各种符号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权利。

在这个时期,各级官员的服饰都非常正规,并且有着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的样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个时期的服饰具有自然、舒适的基调,注重表达个性和精神追求,也更加注重服饰的美感和舒适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不仅在中国自己的服饰上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外交往产生了影响。

当时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非常频繁,中国的服饰和文化也逐渐传播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中。

同时,外来的服饰和文化也逐渐传播到中国。

这些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也增加了中国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特点非常丰富,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同时也为当时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服饰风俗。

第11章 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11章  魏晋南北朝服装

穿裤褶的男子
.
2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 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 的时期。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服饰,大体上 仍承袭秦汉旧制。这 个时期的服饰,可以 参鉴《洛神赋》、 《列女传》等图卷。
戴梁冠、穿衫子的文吏
.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3
人和人格自己日益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哲学 和文艺的中心。高贵的灵魂,脱俗的言行, 英俊的风采。魏晋衣服宽博,受清淡影响, 求潇超脱俗,蓄意仿古 。
.
22
金步摇
.
23
第四节: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
穿裤褶的男子
• 1、裤褶
穿裤褶的女子
.
裤褶是实际上一种上 衣下裤的组合,它的 基本款式是上身穿大 袖衣,下身穿肥腿裤。
上衣为短身大袖或 小袖,圆领对襟, 衣长不过膝,加沿; 下衣喇叭裤,膝弯 处长带系扎。
24
• 2、裲裆
裲裆liǎngdāng源自北方民
1襦裙,妇女服装继承秦 汉遗俗,有衫、袄、襦、 裙之制。衣服特征为: 上俭而下丰,上衣短小, 下裙宽大。交领上襦, 束腰较紧,头部多加假 发。这时的襦、衫亦宽 亦窄,有广袖宽身和窄 袖紧身。南北朝时有交 领大袖衣,长裙外着, 腰线甚高,也有窄袖合 领衣,腰间垂裳,已近 隋式。
.
13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 都以宽博为主,其特 点为:对襟,束腰, 衣袖宽大,并在袖口 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 的缘饰,下着条纹间 色裙,腰间用一块帛 带系扎当时妇女的下 裳,除间色裙外,还 有其它裙式 。
魏晋南北朝女子高髻插步摇发
.
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于贵族统治者的推崇 和提倡,妇女对面部的 修饰十分重视。魏武帝 曹操令宫人作长眉,谓 之“仙蛾妆”;梁武帝 令宫人作白妆,画青黛 眉。最具特色的是“额 黄之妆”,这是南北朝 以后流行的一种妆饰风 习。所谓“额黄”,就 是以黄色的颜料染画在 额间。“花黄”则是用 黄色纸片或其他薄片剪 成花样粘贴于额。“花 黄”也是当时妇女开始 流行的一种妆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随着纺织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新型品种,而此时也出现了一种能防火的“火浣布”,相当于今天的石棉布,这是纺织科技的一大成就。

一、魏晋时期,百官直至皇帝,都沿袭秦汉服制,以黄色为尊。

二、魏晋时期,男服以袍、衫为主,女服还保持深衣制。

上层男子如贵族、文吏等,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

其特点是交领,衣长袭地,微露脚,袖根收窄,袖口肥宽。

贵族妇女也是如此,肥衣大袖,衣长曳地,交领或圆领,腰束带,有线条美。

三、平民服饰则以短、瘦、窄为特点。

当时下层人民穿裤普遍。

南朝服饰南朝服饰皆如魏晋之制。

其中男子的主要服饰是衫,官服为袍。

女式服装有衫、襦,为秦汉遗俗。

北朝服饰褶皱为北朝主要服装。

其次为裲裆,裲裆男女通用,以帛为质,前后两片,一当胸一当背,肩部相连,腰间系皮带。

孝文帝改革时期,服饰汉化,吸收了汉袍严整、规范、中和的特点,也吸收了汉服中的等级差异性,以此来加强统治。

而女服主要吸取鲜卑族紧身上袄的优点,变宽袍曳地为衣裙合体。

这反映女性审美观的变化与社会意识的宽松。

影响魏晋南北朝服饰的因素:一、哲学哲学对服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竹林七贤”得着装上。

“竹林七贤”的衣着多为汉代之衫,衣袖宽敞,裸露手臂,大袖自然下垂,有飘逸感。

是他们不拘形迹、不拘礼俗的思想和性格的外在表现。

他们在服装上的追求,是崇尚自然、任心任情、不受拘束的体现。

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与服饰是相互影响的。

文学作品中对服饰的描写既源自生活又影响人们的生活,受造型艺术的影响,服装造型还注意表现服装的层次和装饰,特别是领和袖等部位的装饰,领型多样,开口趋深,便于表现衣领的层次性。

三、社会风尚在魏晋时期,形式美得到追捧。

这一时期,人们所崇尚的是近乎女性的美态,例如何晏“行步顾影”、“好服妇人之服”。

人们在崇拜之余,纷纷效仿。

且那一时期,以貌取人的现象普遍,因此形式美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图片:魏晋服饰男子服饰女子服饰竹林七贤:自由大胆的竹林七贤服饰美丽的洛神:何晏:服妇人之服的何晏。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

缣巾
双丝细绢制 的头巾。

平巾帻是和介帻、平上帻一个 系统的首服。帻本是古时一般 人裹在额头上的布。王莽时做 成有硬挺的顶部,可以覆罩整 个头部,接着出现了顶部呈介 字形屋顶的帻,是为介帻。

小 冠
比以往冠的形制小, 但顶部依 然为平制, 它是从帻(zé)巾发 展而来的, 是把帻后加高、顶 拉平, 并缩小了体积, 也称 ‘平上帻’。 这种小冠当时上 下层人士 皆可戴之
宽袍
南朝的衣式,大抵趋尚于博大。《晋 书·五行志》云:“晋末皆冠小而衣裳 博大,风流相仿,舆台成俗。”《颜氏 家训》也说:梁世的士大夫,都好尚褒 衣博带,大冠高履。晋处士冯翼衣大袖 衣,亦即如此。 在魏晋时期政治、思 想、文化的影响 下,士人们 向往自然、重视生命、展示 个性,宽袍大袖与清谈作为当 时的一种 社会形式,反映出其 对个体审美的一种 要求,折 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审美观。
裤褶和裲裆
裤,战国之时已有少数人所着,实为赵武 灵王引进的胡服之一种,经几百年的演变、 改进,不断完善而形成。
裤褶之名起于汉末,但此时的裤褶之 制已非汉末的式样,其形制比以往汉式上 衣窄小,长至膝部;裤管宽松,长至足部。 这种服饰汉魏之际主要是在军队中穿着。
所谓裲裆,也就是我们说的背心或坎肩的意思, 其意在挡住背部挡住心胸部。其形制也与现在的背心 相似,是前后各一片,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腰间 再以皮带系扎。
幅巾
幅巾,又称巾帻,或称帕头。 [1] 是指用整幅帛巾束首。多 裁取一幅即长度和门幅各三尺 的丝帛做成。[2] 从额往后包 发,并将巾系紧,余幅使其自 然垂后,垂长一般至肩,也有 垂长至背,用葛布制成,称为 “葛巾”,多为布衣庶人戴用。 用细绢制成,称为“缣巾”, 多为王公雅士戴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特点可以概括为:紧身、圆领、开叉。

其中:一、男服服饰1、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

2、平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等七章,天子用刺绣文,公卿用织成文。

3、委貌冠服:为公卿行卿射礼之礼服。

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缘为领袖。

4、朝服:同于汉代,天子与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来区别,亦都有五色朝服,魏晋南北朝以绛朝服为主。

5、通天冠服:魏晋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礼服。

着绛纱袍,皂缘中衣,黑鞋。

二、魏晋南北朝妇女服饰,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

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打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此图为穿汉化衣裙的贵妇。

扩展资料典型形象1、男子魏晋以来,社会上盛传的玄学与道、释两教相结合,酝酿出文士的空谈之风。

他们崇尚虚无,藐视礼法,放浪形骸、任情不羁。

在服饰方面,魏晋时期的男子已很少穿传统的额审议,他们穿宽松的衫子,衫领敞开,袒露胸怀。

2、女子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主要发型为头梳高髻,上插步摇首饰。

发髻形势高大,发饰除一般形势的簪扠以外,流行一种专供支撑假发的杈子,承重的意义大于装饰的意义。

服装商承袭秦汉的遗俗,有衫、裤、褥、群等形制,后逐渐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紧身的衫褥或者袄,衣衫以对襟、交领为多,领、袖都有缘边;下着长裙,腰用帛带系扎。

中国各朝代男女服饰文化解析(配图)

中国各朝代男女服饰文化解析(配图)

中国各朝代男女服饰文化解析(配图)中国各朝代男女服饰文化解析(配图)看到好多小说(尤其是穿越小说)里写到古代服饰的时候,总是以古装来统称,其实中国不同朝代时的服饰发展变化是很大的,从服饰上是基本可以看出年代的。

搜集过一些相关资料,放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吧一、夏商西周商朝服饰大抵分为三种1、奴隶的简单遮身衣物.通常是圆领衣,上下相连,中间以绳缚之,衣长不及踝,头部皆不加饰物.2、平民或小奴隶主.他们的衣着较为讲究,一般是上身着衣,下身着裳.衣长多至膝盖上下,但后裾却长至足部,腰间系带.衣上多无纹饰.3、王室贵族.衣着华丽,上衣下裳皆有精美纹饰,或刺绣或绘画而成.腰部亦束有绶条,腰带之下正中部位佩以一块上狭下广的斧形装饰.衣服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和皮革.麻布贫富皆可穿,但有粗细之分.丝绸和皮革主要用奴隶主贵族所专用.丝绸质地的衣服上所绘绣的纹饰也与青铜器一样,多为云雷纹.商代男子的发饰以梳辫为主.有的是将头发至于头顶,有的则是在左右两侧梳辫,下垂在肩,也有的将辫子盘于头顶.商代女子发饰与男子基本相同,以辫发为主,但也有少数是将辫卷曲垂肩.同时也出现了巾帽.商代巾帽形式比较简单,多为帽箍式,束发器多是兽骨,玉石制成,帽箍则用丝绸布帛制作.周代服饰与商代大致相同,但要比商代来的宽松,长度大多过膝,衣袖除小之外还有出现了大袖.腰间的束带系成蝴蝶结.巾帽的样式也较丰富,除帽箍外,还有平形.尖形.月牙形,及中间突出,两边翻卷的形状.大致是低而平者为普通人所戴,高而尖者为贵族所戴.注:商代无论哪个阶层的人,其服饰的衣袖都比较窄小.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上层社会大体流行深衣和胡服.1、深衣贵族中流行的深衣式袍服,是西周以来传统的贵族常服,而平民以为之礼服,平常穿短褐.深衣的特点一是上衣下裳相连;二是无男女式样的差别,皆可穿用.但又分为两种:一为中原地区的宽大式,"宽大博带"穿着舒适,长不拖地,下摆不开岔,屈肘可穿,袖长和臂长相等,用大宽带束腰,中原贵族宴乐时喜爱穿用.二为瘦长式,"续衽钩边"楚地最为流行,较北方的瘦长,领沿较宽,用较厚织物作边,右衽很长.战国时有单,夹,棉,皮.袍服的领式突破了西周时期的矩形领,流行交领式右衽,左衽.2、胡服胡服便于骑射,诸国战士皆衣之.胡服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军服.其特点是短衣,长裤,用带钩,有短靴和皮弁(bian).胡服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常服.胡服中的上衣,商周时的劳动者,武士,小孩都穿,其长不过膝;胡服束腰须有带钩,不同于中原束带,裤子代替长袍的下裳,靴代替鞋.带钩,古称"师比","鲜卑",它是北方游牧民的衣带装饰.带钩小有寸许,大有尺余,有仿棒,竹节,琵琶等形象.制作原料有玉,铁,铜等.嵌以宝石,琉璃,或金银.三、秦汉时期汉代男子贵贱通用的基本首服是巾帻.巾帻主要有介帻和平巾帻,但具体式样和颜色有据人的身份,地位,职业,年龄的不同而有区别.如皇帝和个级别的官员的巾帻随其服色,文官和武官的巾帻也有所不同,文官主要有戴介帻,武官则戴平巾帻.群吏和仆役要戴绿帻,武吏则戴赤帻,未成年的小童戴无屋帻等.冠帽只有官员才能使用,通常是戴在巾帻之上.冠帽的主要有冕冠,长冠,委貌冠,皮弁冠,爵弁冠,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法冠,武冠,建华冠,方山冠,巧士冠,却非冠,却敌冠,卫士冠等.其中除长冠外,大多出于周礼.这些冠各有不同的使用场合,如冕冠,长冠,委貌冠,皮弁冠分别为行郊社祭祀之礼时使用的;通天冠为朝服;远游冠为诸忘之服;进贤冠为儒者之服;却非冠为宫殿门吏仆射之服,却敌冠为卫士之服,爵弁冠和建华冠为舞乐人祭祀之服.袍服是汉代一般人的常服.式样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直裾袍服;一种沿用战国时的曲裾式.曲裾式袍服,无扣,衣襟从腋部想后旋绕,腰间束丝带.衣服宽博,大袖.领和袖初有皂色缘边.直裾式的袍服从西汉后期流行.两种式样,男女皆通用.汉代重农轻商,规定商人不得衣锦绣等织物,只能着葛麻织物.汉代男女的鞋的样式没有严格区别.男子多为方头,女子多为圆头,但又可通用.在日常生活中贵族着丝履,可不随衣色.北方因天气寒冷,多穿皮靴,而南方气温高,湿润,多着草鞋.袜在汉代称之为角袜.袜高一尺余,上有带子,穿时可束紧口,防止脱落.汉代贵族妇女的首饰有步摇,簪,珥,华胜,采胜,擿(大长簪),并以擿的长短来区分等级.由于头上的首饰太多,非真发所能承受,故用假髻,汉代称之为"大手髻".贵族女子常用襦裙.此外还有挂袍,也是宴居之服,为斜裁的袍服,将上阔下狭之斜幅垂于衣旁成为装饰.劳动妇女的衣着通常比较简单,无首饰,为劳动方便,常是短衣长裤,一般女子的发型多为露髻,不加饰.头发中分,平梳,向后做绾,垂髻于脑后,贵族女子则好高髻.汉代女子已有面部化妆,除浓妆淡抹外,还有奇妆.如东汉恒帝时,大将军梁翼之妻韩寿,自创一中悲啼妆,细八字眉,梳堕马髻,自行折腰步,露齿笑,世谓之愁眉泣妆,与流行的宽眉高髻相逆.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和西晋时的服饰与东汉基本相同.但从东晋起,便追求起所谓的风流放达,本就比较肥大的衣服又向更为博大的方向发展.头部的装饰有的系巾子,有的则带小冠,到南朝后期还有戴大冠者.巾子在汉以前本为庶民所戴,东汉末和魏晋时,一些名士也开始使用,因此而流行起来.小冠一般为中空,可纲椎髻,用簪子由后贯入,把小冠和发髻固定,是由汉代的平巾帻发展起来的.这时期的妇女的服装已从汉代的深衣向衣,裳分开的方向发展,上衣下裳的装束成为主流.两晋时,还出现了上衣甚短而裙子特长的装束.有的裙的外露部位已及腰部,史书上称为"上检下丰".在北方,十六国后期后,胡服便十分流行,其主要特点是紧身,窄袖,开袴.由于它们行动十分方便,因此深受汉族劳动人民的喜爱.北方常用的头饰,除小冠,巾子外还有毡帽.巾子发展到北周时,常常是以三尺皂绢向后幞发,名为"折上巾",实为以后的幞头.五、隋唐服饰(581~907)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服饰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经济萧条、文化惨遭破坏、人民生活流离失所。

魏晋南北朝服装与儒学禁锢下的秦汉袍服不同,变得越来越宽松,“褒衣博带”成为是魏晋时期的普遍服装形式,其中尤以文人雅士居多。

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不仅喜欢穿着此装,还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

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文人欲实现政治理想又怯于宦海沉浮,为寻求自我超脱和精神释放,故采取宽衣大袖、袒胸露臂的着装形式,因此形成了“褒衣博带”的服装样式。

一、男子服饰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袪,而衫为宽大敞袖。

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喜庆婚礼亦服白,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

上至王公名士,下及黎民百姓,均以宽衣大袖为尚,只是耕于田间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仍为短衣长裤,下缠裹腿。

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

巾分为幅巾、纶巾:原为幅巾中一种,传说为“诸葛巾”。

《三才图会·衣服一》记:“诸葛巾,一名纶巾。

诸葛武侯(亮)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提到“羽扇纶巾”之服。

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

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经纬稀疏而轻薄的黑色丝纱,上面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里面的冠顶隐约可见。

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人物多着漆纱笼冠。

二、女子服饰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

多用对襟,领袖施彩绘,腰间著一围裳或抱腰,外束丝带。

妇女的服饰风格有窄衣和宽博之别,细裥多褶裙风尚。

衫裙是魏晋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宽肥;下边的裙子多折裥,裙长拖地,宽松舒展。

深衣:男子已不穿的深衣仍在妇女间流行,并有所发展,主要变化在下摆。

中国各朝代服饰历史沿革之魏晋南北朝服饰

中国各朝代服饰历史沿革之魏晋南北朝服饰

中国各朝代服饰历史沿革之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220~589)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

冠帽已多用文人沿用的幅巾代替,有折角巾、菱角巾、紫纶巾、白纶巾等。

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

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

晋代的首服除幅巾为社会沿用之外,有官职的男子还戴小冠子,而冠上再加纱帽的称漆纱笼冠,本是两汉武士之制,传之又传,不仅用于男官员,并流传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

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哑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

女子衣着“上俭下丰”。

东晋末至齐、梁间,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晋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

足穿笏头履、高齿履(一种漆画木屐),流行一时。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

鲜卑族北魏朝于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后,魏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

原来鲜卑族穿着夹领小袖衣服,这次改革旧俗,史称“孝文改制”,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汉代、魏晋南北朝服饰

汉代、魏晋南北朝服饰

冕冠,是皇帝、公侯、卿大夫的祭服。冕綖长 一尺二寸(合27.96厘米,汉尺一尺合0.233米), 宽七寸(合16.31厘米),前圆后方,冕冠外面 涂黑色,内用红绿二色。皇帝冕冠十二旒,系 白玉珠,三公诸侯七旒,系青玉珠,卿大夫五 旒,黑玉为珠。各以绶采色为组缨,旁垂黈纩。 戴冕冠时穿冕服,与蔽膝、佩绶各按等级配套。 用织成料制作,由陈留襄邑的服官监管生产。
通天冠
长冠侧面与背面
长冠,汉高祖刘邦先前戴之,用竹皮编制,故称刘氏冠,后定为 公乘以上官员的祭服,又称斋冠,形式与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 出土木俑所戴鹊尾冠相似。配黑色绛缘领袖的衣服,绛色裤袜。
戴长冠的侍者
武冠
武冠,又称武弁大冠,诸武官所戴,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纹,后饰貂尾,谓 之赵惠文冠,秦灭赵以之赐近臣,金取刚强,百炼不耗,蝉居高饮清,口在掖 下,貂内到悍而外柔缛,汉貂用赤黑色,王莽用黄貂。
秦代将官铠甲,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
秦 代 兵 士 铠 甲
女子深衣、襦裙与佩饰
深衣:
汉代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 为尚。《后汉书》记:贵妇入庙助 蚕之服“皆深衣制”,但衣襟层数 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增加,下摆部 分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襟角处 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臀部。
穿绕襟深衣的妇女(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局部)

穿短裈的杂技艺人
素纱褝衣
素纱褝衣是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 实物中最为罕见的一件,衣长 128cm,两袖通长190cm,全部重 量只有48g,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素纱襌衣中,襌衣用纱料制 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 谴册称其为素纱襌衣。

冕冠:俗称“平天冠”。 长冠:俗称“高祖冠”或“刘氏冠”。 武冠:原为胡人装束,后延至唐宋,一直为武将所用。 法冠:也叫獬豸冠。 梁冠:也叫进贤冠。

3.5.1102.5魏晋南北朝常服男女服饰1

3.5.1102.5魏晋南北朝常服男女服饰1
曲裾
• 受大环境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所穿的衣服,也是那种宽衣博带、 衣袖飘飘的款式,通体轻薄的款式,给人一种飘忽不定、凌波微步,美似仙 女!
杂裾垂髾
•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服。 • 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 • “髾” shāo ,指的是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于飘
带拖得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
秦汉襦融裙合服饰——裤褶
1) 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 袖衣,下身穿肥管裤。
2 )穿大口裤行动不便,故 用锦带将裤管缚住,又称缚裤。
图11——裤褶服饰
融合服饰——裲裆
裲裆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 起初是山军戎róng服中的裲裆甲演 变而来。这种衣服不用衣袖,只有 两片衣襟,其一当胸,其一当背, 后来称为“背心”或“坎肩”。 裲裆可保身躯温度,而不使衣袖增 加厚度,以使手臂行动方便。也是 男女都用的服式。 多为夹服,以丝绸为之或纳入棉絮。 后来,裲裆形式运用于军服之中, 制成裲裆铠,改为铁皮甲叶,套于 衬袍之外。
魏晋 南北朝常服

纹 融女 男

合子 子

服服 饰饰
服 饰
1 男子服饰
秦汉襦男裙子首服

在古代,冠是一种首服,通常是指礼冠。古代男子成年后,士人加冠,庶人则
裹头巾。戴冠者等级和身份不同,则要佩戴不同形制的冠。另外,冠还有一层含义, 古人视戴冠为“礼”,古代男子满20岁时要行冠礼,行过冠礼之后,言行举止就要 符合封建道德的要求。因此,冠饰对古代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物件,一起来认识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戴的冠。
图6——杂裾垂髾平面款式图
图7——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传顾恺之《列女图》局部)
间色裙Βιβλιοθήκη 其特点是:对襟、束腰,衣 袖宽大,袖口缀有一块不同颜 色的贴袖。下着条纹间色裙。 当时妇女的下裳,除穿间色裙 外,还有其他裙饰。

晋朝的服饰与时尚文化

晋朝的服饰与时尚文化

晋朝的服饰与时尚文化晋朝(公元265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尚文化时期之一。

在晋朝时期,服饰成为了人们展示身份、地位和审美追求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晋朝服饰的发展、特点以及时尚文化方面进行探讨。

一、晋朝服饰的发展晋朝的服饰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之前的南北朝服饰风格,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发展。

在晋朝的早期,服饰多以古代汉服为基础,继续延续汉朝的衣冠制度。

然而,晋朝后期,服饰逐渐趋于多样化和奢华化。

1. 男性服饰晋朝男性的服饰主要包括衣裳、冠帽和鞋子三个方面。

男性衣裳多为长袍,有襟合袖、深衣等不同款式。

而冠帽则有高冠、笠冠等多种形式,其中高冠是晋朝男性独有的一种冠帽样式,形状高耸独特。

至于鞋子,则有高跟鞋和低跟鞋两种选择,供晋朝男性根据场合和个人爱好进行搭配。

2. 女性服饰晋朝女性的服饰相对于男性更加多样化和华丽。

女性的服饰多为长袍和裙装,不同款式和花纹的服饰展示出女性的独特魅力。

同时,女性的冠饰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晋朝女性通常会戴着丰富的发饰和头饰,如盘髻、发髻、发簪、发钗等,装饰得华丽而精致。

二、晋朝服饰的特点晋朝服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质讲究晋朝时期,服饰材质的选择非常讲究,多以上等丝绸、金银线等珍贵材料制作。

这些材质的运用不仅增添了服饰的奢华感,也凸显了个人地位和财富。

贵族阶层尤其重视服饰材质的珍贵度,以展示自身的身份和地位。

2. 花纹装饰晋朝服饰中常常采用丰富的花纹装饰,尤其在女性服饰中更加突出。

这些花纹的运用不仅增添了服饰的艺术感,也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丰富多彩的花纹装饰为晋朝服饰增添了一丝独特的韵味。

3. 色彩缤纷晋朝服饰的色彩也相对丰富多样,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比如,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白色则象征纯洁和庄重。

服饰色彩的运用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的感知,也传递了社会文化和情感意义。

三、晋朝时尚文化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尚文化期,时尚不仅仅体现在服饰上,也贯穿于人们的生活和审美观念中。

魏晋南北朝官吏服饰介绍

魏晋南北朝官吏服饰介绍

魏晋南北朝官吏服饰介绍编者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服饰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魏晋时期冠帽也很有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遗俗汉朝。

魏晋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款式参见《北齐校书图》。

北朝官吏便服北朝官吏便服左图为戴突骑帽、披小袖衫子的官吏(北朝陶俑)。

中图为戴突骑帽、穿裤褶、袒右臂的男子。

右图为戴突骑帽、穿大袖衫的官吏(河北磁县北白道出土彩绘陶俑)。

魏晋帽类有几种样式:一种“白高帽”,“其制不定,或有卷荷,或有下裙,或有纱高屋,或有乌纱长耳”;一种“突骑帽”,“如今胡帽,垂裙覆带,盖索发之遗象也”。

魏晋时期一般男子服饰主要为大袖衫、胯褶及两裆等。

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图中官吏外穿的服装,形似披风,两边虽装有袖子,但无实际用途。

从形象资料来看,隋唐时期仍流行这样的装束,男女都可以穿着。

魏晋官吏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服饰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魏晋时期冠帽也很有特色。

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是帻后加高,体积逐渐缩小至顶,时称“平上帻”或叫“小冠”。

小冠上下兼用,南北通行。

如在这种冠帻上加以笼巾,即成“笼冠”。

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男女皆用。

因以黑漆细纱制成,又称“漆纱笼冠”。

魏晋士大夫魏晋士大夫服饰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服饰戴巾子、穿宽衫的士人(孙位《高逸图》局部)。

《高逸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中的杰出作品,它虽然出自唐代画家孙位之手,但具有浓郁的魏晋风韵。

画面绘四个士人,盘腿列坐于花毯之上,或戴小冠,或裹巾子,通穿宽博衫子。

每人身旁各立一侍者,也穿宽袖衣衫。

从画面的构图和人物的安排来看,都与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竹林七贤”砖印壁画相同,人物的服装和形态以及生活器具等都是典型的魏晋南北朝形制。

南北朝男子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男子一般着装

南北朝男子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男子一般着装

南北朝男子服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男子一般着装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祛,而衫为宽大敞袖。

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喜庆婚礼亦服白,《东宫旧事》记:“太子纳妃,有白縠、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

”看来看来,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

《晋书·五行志》云:“晋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风流相仿,舆台成俗。

”《宋书周郎传》记:“凡一袖之大,足断为两,一裾之长,可分为二。

”一时,上至王公名士,下及黎民百姓,均以宽衣大袖为尚,只是耕于田间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仍为短衣长裤,下缠裹腿。

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不仅喜着此装,还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

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抱朴子·刺骄篇》称:“世人闻戴叔鸾、阮嗣宗傲俗自放……或乱项科头,或裸袒蹲夷,或濯脚于稠众。

”《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裸袒箕踞,谓之八达。

”《搜神记》写:“晋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裸身之饮。

”《世说新语·任诞》载:“刘伶尝着袒服而乘鹿车,纵酒放荡。

”《颜氏家训》也讲梁世士大夫均好褒衣博带,大冠高履。

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

《周书·长孙俭传》记:“日晚,俭乃著裙襦纱帽,引客宴于别斋。

”当时的裙子也较为宽广,下长曳地,可穿内,也可穿于衫襦之外,腰以丝绸宽带系扎。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①幅巾:更加普遍流行于士庶之间。

②纶巾:原为幅巾中一种,传说为“诸葛巾”。

《三才图会·衣服一》记:“诸葛巾,一名纶巾。

诸葛武侯(亮)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提到“羽扇纶巾”之服。

③小冠:前低后高,中空如桥,因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皆可服用。

大袖衫 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

大袖衫 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

裤褶是北方游牧民族 的传统服装,基本款式为 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 穿肥管裤。面料常用较粗 厚的毛布来制作。穿裤和 短上襦,合称襦裤,但贵 族必须在襦裤外加穿袍裳, 只有骑马者、厮徒等从事 劳动的人才直接把裤露在 外面。
隋唐时期的士庶、 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 袍、衫,上自皇帝下至 杂役都可穿着,为当时 的常服。此图为穿对襟、 阔袖便服衫的帝王(阎 立本《历代帝王图》局 部)。
半臂,又称“半袖”,
பைடு நூலகம்
是 一种从短襦中脱胎出来的 服式。一般为短袖、对襟, 衣长与腰齐,并在胸前结 带。样式还有“套衫”式 的,穿时由头套穿。半臂 下摆,可显现在外,也可 以象短襦那样束在里面。
盛唐以后,女服的样式 日趋宽大。到了晚唐,一 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 尺以上。 图为晚唐宽袖对襟衫、 长裙、披帛。这是中晚唐 之际的贵族礼服,穿着这 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 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 衣”。
襦裙和披帛 襦裙是隋唐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 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 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 俏丽修长的感觉。 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 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 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不时飘舞,十分美观。
本图为戴漆纱笼冠、穿大袖礼服的文吏(陕西乾 县李贤墓壁画《礼宾图》)。图左边三位为唐代 官员朝服形象,左边第四位为东罗马使者,左边 第五位为高句丽国使者。
深衣 魏晋南北朝时期,深 衣已不被男子采用,但在 妇女中却仍有人穿着。
妇女的衫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 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 其特点为:对襟,束腰, 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 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 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 间用一块帛带系扎。

汉服中国古代服饰介绍及欣赏(上)

汉服中国古代服饰介绍及欣赏(上)

汉服中国古代服饰介绍及欣赏(上)一、商周服饰1、商周贵族服饰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

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2、东周男子服饰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

这个时期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挂玉制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绅带”;另一种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

窄袖织纹衣穿戴展示图。

3、战国妇女服饰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服饰实物,有绢、罗、锦、纱、绦等各种衣着十余件。

锦袍前身、后身及两袖各为一片,每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大体相等。

右衽、交领、直裾。

衣身、袖子及下摆等部位均平直。

领、袖、襟、裾均有一道缘边,袖端缘边较为奇特,通常用两种颜色的彩条纹锦镶沿。

图为楚国贵妇的直绣罗单衣及刺绣纹样。

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

“衽”就是衣襟。

“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

“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

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图为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二、秦汉服饰1、秦汉皇帝服饰冕冠,是古代帝王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是怎样的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是怎样的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是怎样的公元4世纪至6世纪,中国处于混乱的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促使胡、汉杂居,南北交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国家的异质文化与汉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相互影响,促使中国服饰文化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是怎样的。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男服服饰: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

平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等七章,天子用刺绣文,公卿用织成文。

北周冕服:北周武帝汉化政策相成功,大力推行中国古代的周礼之制,因此北周的服色制度多根据周礼而定。

委貌冠服:为公卿行卿射礼之礼服。

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缘为领袖。

朝服:同于汉代,天子与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来区别,亦都有五色朝服,不过汉代平时常朝以皂朝服、绛服为多,而魏晋南北朝则以绛朝服为主。

通天冠服:魏晋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礼服。

着绛纱袍,皂缘中衣,黑鞋。

远游冠服:为皇太子及诸王所服,着朱衣,绛纱袍,皂缘白纱中衣,白曲领。

百官冠服:以绛纱为主。

但陈制较复杂,百官位高者以朱衣为朝服,位卑者,则以皂衣为朝服,皂白纱缘中单。

品色衣:天台近侍及宿卫之官,皆着五色衣,以锦绮馈绣,名曰品色衣。

常衣:主要是裤褶服,用途非常广,可以做朝服、军服、便服、从贵族到庶民均用到它。

女服服饰:皇后谒庙服:是女性官服中,最隆重的礼服,也是皇后的嫁服。

入庙佐祭服:为妃、嫔、命妇之祭服。

在晋及南朝宋、陈均为皂上皂下。

亲蚕服:为皇后行亲蚕礼之礼服,均为青上缥下。

助蚕服:为妃、嫔、命妇助皇后行亲蚕礼之礼服,在晋及南朝陈为缥上缥下。

南朝宋为青上青下。

朝服:以上三朝均以为女性之朝服。

比周礼服:女性官服与男性官服同样,非常复杂,用色亦多,与前述朝代大不相同。

拓展184年汉灵帝时期爆发黄巾之乱,为了安定地方,州牧拥有地方控制权。

晋代男子服饰

晋代男子服饰

晋代男子服饰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该时期的男子服饰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晋代的男子服饰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南北朝时期的风格,同时又有所创新和变化。

以下是关于晋代男子服饰的详细介绍。

在晋代,男子服饰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上衣、下装、鞋袜和头饰。

首先是上衣,晋代男子的上衣着装以袍为主,常见的有襟袍和悬襟袍。

襟袍是晋代最基本的上衣款式,它有两块前襟,可系起来。

襟袍可以分为长袍和短袍两种。

悬襟袍是一种上衣长度较长的袍子,胸前有两条长长的襟,系在胸前。

悬襟袍通常作为正式场合的着装,显示出男子的身份和尊贵。

其次是下装,晋代的男子下装多为裤子,常见的有直裤和灯笼裤。

直裤是一种下摆较狭窄的直筒长裤。

灯笼裤是一种流行于晋代的喇叭裤,其特点是下摆较宽松,形状宽大似灯笼。

这两种裤子都是晋代男子常穿的下装款式。

鞋袜方面,男子多穿靴子。

靴子形状上高与现代的鞋子相似,可以保护脚部,适应不同地形。

此外,男子经常穿着袜子,袜子大多为棉质或丝质材料制成。

最后是头饰,晋代男子常佩戴冠冕。

冠冕是用金属或织物制成的头饰,代表了男子的尊贵和地位。

晋代的男子还常佩戴发髻,发髻通常由长发扎在头顶上,显得更加精神和威严。

总体来说,晋代男子服饰以袍为主,包括襟袍和悬襟袍。

下装主要是直裤和灯笼裤,鞋袜多为靴子和袜子。

头饰上常佩戴冠冕和发髻。

这些服饰款式既凸显了男子的身份和地位,又展示了他们的尊贵和精神面貌。

晋代男子服饰的材质多种多样,主要以丝绸为主,具有光泽和柔软的特点。

同时还使用了细腻的绣花装饰,以及丝质和金银线的镶嵌,使服饰更加华丽和富有质感。

在颜色方面,晋代男子服饰以明亮的颜色为主,如红色、黄色、紫色等。

这些颜色富有活力和光泽,彰显了男子的豪华和气派。

晋代男子服饰的风格特点是庄重大气、典雅古朴。

它们体现了晋代社会的尊贵、精神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服饰潮流。

总的来说,晋代男子服饰以袍为主,包括襟袍和悬襟袍,下装主要是直裤和灯笼裤。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1)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1)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朝代更替频繁,破坏了经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对服装的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

魏晋男子以_____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祛而衫为宽敞的大袖。

这一时期男子服装的特点为_____ 。

颜色多喜用白。

此时的不得志的文人雅士大多褒衣博带,袒胸露背,批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漆纱笼冠:_______________ 。

女子服饰,
男子不穿的深衣这个时间在女子之中流行开,并有所发展,主要的发展发生在下摆,通常把下摆裁成旌旗状,呈倒三角形,名曰“ ”。

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名为“谶”。

故有华带飞“”。

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引进的服饰中最有意义的为_____和_____ 。

裤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与大袖衫的形成,一种追求自由洒脱的体现!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与大袖衫的形成,一种追求自由洒脱的体现!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与大袖衫的形成,一种追求自由洒脱的体现!哈喽,大家好,我是热爱古风,喜爱汉服的夭夭戚~上次夭戚讲到汉文化与汉袍,今天夭戚来给大家讲一下魏晋南北朝衣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荡、人民生活痛苦的一个悲剧时代,汉帝国瓦解,军阀割据,王室贵族相互杀戮,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全国陷入战争的漩涡中。

三国鼎立后的纷战,两晋的动乱与分裂,南北朝时割据和政权嬗递,形成一场长达400年的浩劫。

在这个历史时期,战争的冲击代带来了一个人们精神上的及其自由解放并富于智慧和热情的时代,传统的价值观被粉碎,旧的文化模式崩溃,一元化的政治瓦解,出现了一种创新的色彩缤纷的多元文化场面。

汉族服装也自然产生剧变,出现多种服装形式的并存与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玄学兴起,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尤其在文人之中,崇尚思想自由,强调理性思辨,追求精神愉悦而放浪形骸,向往大自然的山水之美,所以一切束缚人们的礼教和制度都会遭到破坏。

周汉礼制中的服饰制度,极大程度地把人们禁锢在繁琐褥节、谨小慎微的生活中,必然会在这种具有自由奔放的精神思潮的文人中遭到毁灭,他们的服装表现就是不同于楚汉袍服的大袖衫。

衫为交领直襟式,长衣大袖,袖口不收缩而宽敞,有单、夹两种。

另有对襟式衫,可开胸而穿不系衣带。

大袖衫因穿着方便又能体现人的洒脱和娴雅之风,所以大受欢迎,以至从文士到劳役都相习成风。

晋代文学中著名的竹林七贤,崇尚虚无而轻视礼法,放任自我,吟啸山林,他们的服装就是大袖衫,敞领开怀,解衣当风。

或捋袖至肩,或分襟露足,或退衣出臂,或去冠散发,全然一副与世隔绝、隐居山林的悠闲洒脱之态。

大袖衫的形制还影响到妇女的服装,魏晋时妇女仍以襦、衫、裙为主,但受时风影响,而趋向宽博。

与男子的襃衣博带相号召,妇女也以大袖衫为时尚,衫为对襟,束腰,两腋上收线成弧形下垂过臀形成大袖,袖口缀有色条边;下衣为条纹间色裙,或其他裙式,南北朝时也大同小异。

大袖衫是汉袍的一种发展和定型,趋简、适体可说是大袖衫形成的本质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南北朝男子服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男子一般着装
导语: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笼冠的形象与北朝墓葬中出土的图象
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笼冠的形象与北朝墓葬中出土的图象略同,然而时间却比其他资料要早,可见笼冠并非出自胡俗,而是先在中原地区流行以后,才逐渐传到北方,成为北朝时期的主要冠式之一。

汉族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

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

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

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魏晋服装日趋宽博,成为风俗,并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服饰,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

从传世绘画作品及出土的人物图像中,都可以看出这种情况。

除衫子以外,男子服装还有袍襦,下裳多穿裤裙。

以上这样几种服装的样式的形成在基本的形制上除受到东汉服装样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因外,宽松的政治环境,魏晋玄学之风,佛教的兴盛以及士族制度的影响等都促进这一服饰的形成。

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祛,而衫为宽大敞袖。

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喜庆婚礼亦服白,《东宫旧事》记:“太子纳妃,有白縠、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

”看来看来,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

《晋书·五行志》云:“晋末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