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二轮历史练习-专题强化练(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人民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 含答案
高三二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4-6一、选择题:1.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呆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
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萌生A. 民权主义思想B. 民族革命思想C. 民生主义思D. 发展实业计划2.“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对孙中山的“四十年”革命生涯中的重要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宣传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②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等职推进发展实业③要求北京恢复《临时约法》和民初国会④颁布法律赋予国民自由权利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3.“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4.“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人权宣言》的发表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5.右图所示的甘地这一举动A.将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向高潮B.揭开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序幕C.取得了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胜利D.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6.“如果和平不能在我们周围,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得到恢复,那么我将了此一生。
”由此可见甘地最后一次绝食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制“非暴力不合作”中的群众暴力行为 B.要求英国人彻底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C.反对印度跟随英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D.希望平息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7.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
下列对甘地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甘地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袖 B.甘地主义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C.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者从不抱有任何幻想D.甘地的斗争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8.孙中山和甘地同为“亚洲觉醒”的先驱,他们经济思想的共性是A.争取民主自由 B.提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C.主张本民族经济独立 D.以传统手工业对抗现代工业9.布鲁塞尔市中心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门面铜牌上,用法文、荷兰文、英文和德文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随堂演练 选修4-人教版高三选修4历史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随堂演练选修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元年,李世民就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此后还多次指示臣下:“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轻出诏令”。
“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
……李世民自己先后怒杀某某丞X蕴古和交州都督卢祖尚以后,又再三追悔,自责思虑“不审”,甚至斥责臣僚们不该不加谏阻,以致错杀了人……因此当时虽然已有“三复奏”,即死刑执行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又规定了“五复奏”、即决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
并且规定:“自今门下复理,有据法合死而情可宥者,宜录状奏。
”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论君道》(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法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的影响。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得出立法力求宽简;“国家法令,惟须简约”得出法令要力求稳定;“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得出对死刑严肃慎重。
第(2)题第一问从“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并结合唐朝初年现状从“吸取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政治上需要稳定,缓和社会矛盾”的角度分析原因;第二问结合所学从法律制度完善、社会稳定以及贞观之治局面形成角度归纳影响。
答案:(1)特点:立法力求宽简;法令要力求稳定;对死刑严肃慎重。
(2)原因:吸取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唐初政治上需要稳定,缓和社会矛盾;受“以民为本”的思想影响。
影响:促进了唐朝法律制度的改善,减少冤案;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生产恢复,推动治世局面的形成。
2.(2015·某某六市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中外人物历史评说》高二历史选修4课后答案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后练习答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学思之窗】你认为过于严酷的刑法对百姓和社会能产生什么影响?解题关键:法律的严酷,激化了社会矛盾。
思路引领:秦始皇的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答案提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虽大大增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但严刑酷法,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朝因此灭亡。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谈谈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解题关键: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思路引领: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
答案提示: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统一要具备三个客观条件:(1)社会基础;(2)人民的需要;(3)秦国的实力。
2.秦统一后主要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怎样评价中央集权制的历史作用?解题关键: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
思路引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秦开创,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下来,对于促进全国统一,加强地主阶级统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制度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答案提示: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在中央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制,设郡县两级,在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但中央集权制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二)学习延伸1.探究活动(略)2.阅读与思考如果你是客卿,你会留在秦国为秦王嬴政效力吗?试抒己见。
解题关键:听从别人意见,广招人才。
思路引领:秦王嬴政接受李斯建议,取消逐客令,这些客卿在他的统一大业中,能够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案提示:如果我是客卿,我会留在秦国为秦王嬴政效力,因为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人民渴望统一,具备统一的条件。
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讲义: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纲要求】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华盛顿;(2)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
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列宁;(2)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1)詹天佑;(2)牛顿。
【考情数据】试题来源考查主题材料段数材料出处设问数关键语句2019年江苏卷,T24 B 甘地的思想2段何新华《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2问甘地的经济思想;甘地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2018年江苏卷,T24 B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及评价1段季正矩《列宁传》2问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2017年江苏卷,T24 B 华盛顿的品质及对美国政治制度确立的作用1段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2问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良好品质2016年江苏卷,T24 B 李时珍《本草纲目》2段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2问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本草纲目》【考情分析】2016年至2019年,高考江苏卷T24 B 具有以下特点:1.考查的内容固定为“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有较大的联系,对教材知识依托较大,答题时要把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2.对历史人物模块的考查,考查的是单个人物,采取单个人物考查的方式为命题的主流。
未来要注意对同类两个人物的综合对比考查。
3.从考查的内容主题看,历史人物轮流考查,但秦始皇、亚里士多德和牛顿未考查,命题考点的轮动性告诉我们,这些人物应值得重点关注。
4.从命题的视角看,人物的思想、事件、品格和对社会进步发展的作用等基本知识是命题的重点。
5.分值比较固定,总分10分;材料段数为1-2段,文字阅读量不大;每题的设问多为2问。
每个设问的分值多在3-5分。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物时代主要贡献局限评价秦始皇秦朝——封建社会初期(1)完成统一大业(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采取巩固统一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1)繁重役税(2)严刑酷法(3)“焚书坑儒”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康熙帝清朝——封建社会后期(1)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达赖、班禅)(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1)大兴“文字狱”(2)实行“海禁”、闭关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二、东西方先哲1.孔子(1)政治思想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乐山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司马迁(前145—约前87年),史学家、文学家,年轻时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
前126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逸事以及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前99年,司马迁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情,触怒汉武帝,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
《史记》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价值。
解析:(1)根据材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得出,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得出,个人游历与对史学的热爱;根据材料“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可得出,对家学传统的继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2)根据材料“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可知,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根据材料“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可知,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可知,修史的语言、核心理念为后世所推崇。
答案:(1)因素:西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儒家重史思想传承;家庭环境熏陶,掌握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个人游历经历和对史学的爱好。
(2)价值:纪传体通史体例为后世沿袭;注重实录实证和理性批判的修史意识深刻影响史学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大一统历史的发展;承载并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等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部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
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①秦始皇。
②唐太宗。
③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①孔子。
②柏拉图。
(3)欧美财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优秀人物: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拿破仑。
(4)“亚洲觉悟”的前驱:①孙中山。
②甘地。
(5)无产阶级革命家:①马克思、恩格斯。
②列宁。
③毛泽东、邓小平。
(6)优秀的科学家:①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②牛顿。
③爱因斯坦。
(1) 考察清点:对时代发展与变迁拥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涵盖古今中外,其影响范围波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
推感人类文明进度的历史人物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的聪慧才华与时代需要亲密有关,是时代的舞台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慧才华发挥志向供给了一个优秀的平台。
(2) 展望考察: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用都拥有必定的史学价值。
此后命题还会环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有影响的角度睁开。
(3)考察方式:考察方式上,都以新资料为依靠,创建新情境,考察学生提守信息和归纳归纳问题的能力。
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依据资料和所学知识剖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依据时代背景来考察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由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论。
从贡献和时代精神的角度考察近现代科学家[ 例 1](2019 ·全国卷Ⅰ )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刘源张 (1925 — 2014) ,全国劳动典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
20 世纪 50 年月,留学美国的刘源张突破美国政府阻止回到祖国。
归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医生”。
1976 年后,他倡议并踊跃推进成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公司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用在全国公司推行,产生重要影响。
1989 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公司定额拟订准则,在公司应用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4-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限时训练(建议用时40分钟)1.(2019·江苏南通二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秦始皇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政治准则。
从新出土的秦简看,秦始皇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庞大。
他将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人知法守法。
在秦始皇时代,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
秦法要求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公正无私。
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奖勤罚懒,劝善惩恶,这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
——马平安《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1)据材料归纳秦始皇推行法治的主要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继承的“法治传统”。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始皇推行法治的历史影响。
答案:(1)主要举措:重视立法;普及法制;依法行政;依法治吏。
法治传统:法家以法治国思想。
商鞅变法的法治成果。
(2)简评:巩固了秦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统治效能;严刑峻法激化阶级矛盾;为后世推行法治提供借鉴。
2.(2019·安徽芜湖三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郭守敬,生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
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个渊博的学者。
郭守敬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曾自己动手,用竹篾做成浑仪观察天象。
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参加了修订历法的工作。
他建议,为了给修订历法提供依据,要先对天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观测。
要准确地观测天象,就得首先解决仪器问题。
古代测量日月星辰位置的主要天文仪器是浑仪。
宋代的浑仪构造复杂,圆环一道套一道,转动不灵便,还遮住了一部分视野,使一些星星落入观测的死角。
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另制一种结构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
郭守敬挑选了14个具有天文观测知识的官员,带着他创制的简仪,分成几个小组,到设在全国22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
各观测站的数据报到大都后,郭守敬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计算。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授时历》。
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练习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练习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 4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 82 页)考向一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突出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例 1(2022 middot;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 544 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
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
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
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
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
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8 分) 第(1)问,根据材料“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季札……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其父吴王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概括。
第(2)问,根据材料“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从文化传播、扭转认识、加深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p 。
(1)原因: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课件
命题研究
2.(2017课标全国Ⅲ,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 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 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 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 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 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 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 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 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 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47 史贡献
与必修内容相结合是解答本选修内容的依
郭子仪的历史 据和平台,内类设问。着重考查历史人物所
华盛顿的中立 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
47 政策和罗斯福 本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考查人物
的睦邻政策 及其与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
明代三娘子的 (2)今后的高考将关注中外历史人物在国家
(2)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 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命题研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陈云的经济思想和贡献。第(1)问,第一小问,由 材料“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改进经济体制的‘三 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 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得出“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 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结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全国解放 后”“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等并结合所学知识 即可得出,背景为“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问,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 我国实际进行思考,要注意多角度思考和回答。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答案)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2)詹天佑;(3)李四光;(4)牛顿;(5)爱因斯坦。
1.一个核心:古今中外历史杰出人物的贡献。
2.评价标准:评价历史人物,既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考点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人物时代主要贡献局限评价秦始皇秦朝——封(1)统一中国。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焚书坑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社会初期(3)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拓展疆域) 儒。
(2)大兴土木。
(3)严刑峻法奠基人唐太宗唐朝——封建社会盛世(1)制度调整和创新。
(2)善于用人。
(3)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
(4)开放的对外政策晚年骄奢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康熙帝清朝——封建社会后期(1)平定三藩之乱。
(2)收复台湾。
(3)平定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
(4)以会盟形式笼络蒙古各部,在蒙藏地区册封四大活佛。
(5)抗击沙俄侵略(1)大兴“文字狱”。
(2)实行闭关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了“康乾盛世”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2)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3)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4)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2020版历史高分突破二轮复习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模块四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
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
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能够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详细分析:第(1)问,根据“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根据“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得出:剿、抚并用。
第(2)问,从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角度回答。
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2.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
专题强化练(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1.(2019江西南昌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 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应诏入朝,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
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
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
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
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
宋朝庆元二年(1196年)十二月,“党禁”正式发生。
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
朱熹被斥为“伪学魁首”。
有人竟提出“斩朱熹以绝伪学”。
朱熹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朱子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
——摘编自《朱熹》(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熹政治主张的背景。
(7分)(2)结合朱熹一派的政治命运,分析理学在当时的地位。
(8分)背景:佛教、道教发展,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边疆危机严重,民族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儒学复兴运动;议和之风甚嚣尘上;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2)地位:有利于激发知识分子的政治使命感和民众的爱国热情;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统治地位尚不稳固。
(1)问根据材料“反对老、佛异端之学”得出佛教、道教发展,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根据材料“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得出边疆危机严重,民族矛盾尖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根据材料“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
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得出议和之风甚嚣尘上;根据材料“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得出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第(2)问,根据材料“朱熹应诏入朝,向宋孝宗面奏三札”可知理学有利于激发知识分子的政治使命感和民众的爱国热情。
根据材料“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得出理学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统治地位尚不稳固。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程下篇模块四选修模块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真题示例例1 (2019·全国卷Ⅱ)[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
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
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
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
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6分)答案(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
(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皆请为内臣’”得出推动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得出积极维护朝廷统治权威;根据“他的散体大赋……时人赞曰……”可知推动了汉赋发展。
第(2)问,从时代需要、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及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
例2 (2019·全国卷Ⅲ)[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
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
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新考势课件:2-16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主干知识突破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真题对点演练
第6页
引领高考/把握考试
二轮专题复习/考势 历史
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
①含义: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 不倚,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妥善 (3)“中庸” 调和。 ②作用: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必须遵 循中庸之道。
主干知识突破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真题对点演练
第5页
引领高考/把握考试
二轮专题复习/考势 历史
(4)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开兴办私学的风气;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等。
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这是中国和西方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主干知识突破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真题对点演练
第11页
引领高考/把握考试
二轮专题复习/考势 历史
2.历史影响: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励精图治,开拓疆土, 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军,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1)发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集体议政
和监察机制,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力求
政令符合实际,顺应民情。
(2)重视法制建设,制定《唐律》,严惩贪
赃枉法。 主要 1.措施(3晋)升进机一会步,发扩展大科了举统制治。基使础庶。族地主获得
(4)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使唐初的社会
(二)柏拉图
哲学思想:(1)内容: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测试: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单元小卷(十九)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1.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建安十九年,刘备命诸葛亮管理蜀政。
原益州牧刘璋“性宽柔,无威略”,境内刑律废弛,豪强肆虐妄为,黎民怨声载道。
诸葛亮厉行法治,与法正等人制定《蜀科》,“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
他反复强调“教令为先,诛罚为后”。
坚持“赏不遗远,刑不阿近”。
马谡违反节度,造成街亭之失,他力排众议,依法将其处斩,并上《街亭自贬疏》,自请贬官三级,并将之公布于天下。
诸葛亮虽责人以严,但待人以诚,对犯人家属绝不牵连。
与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的中都护李严,恣意矫旨,贻误战机,诸葛亮上书请将其废黜流放,然其子李丰仍留丞相府为官,继续受到信任和重用。
自此,蜀地“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据陈寿《三国志•蜀书》(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依法治蜀的特点。
(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诸葛亮依法治蜀的意义。
(10分)2. [2018 •山东潍坊模拟](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心即理”的思想,反对二程、朱熹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
“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他认为:“尧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说者,致其良知而行之也。
……施及蛮貊,而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为其良知之同也。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他强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
在为学方面,他主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总之,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练(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
修4)
1.(2019江西南昌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应诏入朝,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
但
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
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
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
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
宋朝庆元二年(1196年)十二月,“党禁”正式发生。
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
朱熹被斥为“伪学魁首”。
有人竟提出“斩朱熹以绝伪学”。
朱熹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朱子
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
——摘编自《朱熹》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熹政治主张的背景。
(7分)
(2)结合朱熹一派的政治命运,分析理学在当时的地位。
(8分)
背景:佛教、道教发展,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边疆危机严重,民族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儒学复兴运动;议和之风甚嚣尘上;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2)地位:有利于激发知识分子的政治使命感和民众的爱国热情;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统治地位尚不稳固。
(1)问根据材料“反对老、佛异端之学”得出佛教、道教发展,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根据材料“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得出边疆危机严重,民族矛盾尖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根据材料“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
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得出议和之风甚嚣尘上;根据材料“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得出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第(2)问,根据材料“朱熹应诏入朝,向宋孝宗面奏三札”可知理学有利于激发知识分子的政治使命感和民众的爱国热情。
根据材料“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得出理学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统治地位尚不稳固。
2.(2019广东惠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伍连德,187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903年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回国。
1910年11月,东北三省鼠疫流行,清政府命伍连德前往东北主持瘟疫扑灭工作。
伍连德经过科学调查,查清了此次瘟疫的原因。
他大力破除旧的习俗,采取科学地方法,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东北瘟疫得到控制。
此后,清政府决定成立由伍连德负责的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处,这是我国最早的防疫机构,培养了第一支预防鼠疫的专业队伍。
鉴于当时国内缺少专业的医学刊物,1915年,伍连德创办了我国医学界的权威刊物《中华医学杂志》,次年成立中华医学会。
1930年,全国防疫总所在上海成立,在伍连德的努力下,接收了全国各地海关的防疫站,从而结束了由西方人担任中国检疫机构领导的时代。
伍连德在数十年的医疗卫生生涯中,发表论文上百篇,出版专著多部,享誉海内外。
——摘编自黄増章《中国流行病学的开拓者——伍连德》
(1)根据材料,概括伍连德的历史贡献。
(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伍连德取得上述历史贡献的原因。
(7分)
扑灭东北鼠疫,挽救人民生命;成立防疫机构,培训防疫队伍;创立专业医学机构,创办医学刊物,提高医学水平;收回海关检疫权利,维护国家主权;著书立说,学术成就突出。
(2)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政府的支持;观念的更新,采取科学的方法;爱国心的驱使。
(1)问提取材料的信息,进行语言概括即可。
第(2)问依据材料对伍连德生平的介绍及所作事业采取的方法进行提炼,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3.(2019湘赣十四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九一八事变后,永利碱厂的纯碱出口受阻,国内市场成为永利碱厂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
范旭东将“永久黄”集团(永利碱厂、永裕盐业公司、久大精盐公司与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合称)全面融入中国的商业社会,挖掘了极富优势的新资源,致力于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不断推进服务内容的延伸,提供技术人员介绍、机器代购、市场调查、原料调查等各方面的服务,在逐渐放大集团价值的同时,促进中小企业在成长中走向成熟。
经济萧条时期,他恪守自己的诺言,进一步推动技术扩散。
“永久黄”集团服务中国工商业的举措给民族企业带来了希望和机遇,虽然不能在短时期内改变近代中国工业的整体落后状况,但是经过这样长期的努力,我们不能否定中国工业日益走向强大的可能。
——摘编自赵津、李健英《大萧条时期范旭东的
“实业救国”行动》
(1)根据材料,概括范旭东“实业救国”的表现。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旭东“实业救国”的影响。
(8分)
将企业的发展方向投向国内市场;挖掘企业内部的潜能;全面扩大与中小企业的合作。
(2)推动了技术扩散,降低了中小企业创新的成本,给民族企业带来了希望和机遇;促进了“永久黄”集团自身的发展,展现了大企业在恶化的外部环境中应对危机的能力;有利于中国工业的整体发展。
(1)问,根据材料“国内市场成为永利碱厂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可知,将企业的发展方向投向国内市场;材料“挖掘了极富优势的新资源,致力于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反映了挖掘企业内部的潜能;材料“在逐渐放大集团价值的同时,促进中小企业在成长中走向成熟”体现出全面扩大与中小企业的合作。
第(2)问,根据材料“进一步推动技术扩散”“促进中小企业在成长中走向成
熟”“‘永久黄’集团服务中国工商业的举措给民族企业带来了希望和机遇”“改变近代中国工业的整体落后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技术扩散、民族工业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