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四)
人文地理学第四章ppt课件
.
三、人口与发展
浅谈中国人口问题2008/02/25 二、性别比失调
阶层分化
.
(三)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1.工业革命与人口的死亡率 ➢死亡率下降 ➢原因分析 经济发展 社会改革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进步与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
2.工业革命与人口的出生率
➢早期出生率上升,后期下降 ➢原因分析 人们控制家庭规模的意愿 婴儿死亡率的下降 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
动并构成社会生活主体,具有一定数量
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
出生率: 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每一千人中
新生儿的数量。
死亡率: 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每一千人中
死亡人口的数量。
自然增长率: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每一千
人中净增人口的数量,即出生率与 死亡率的差值。
.
.
世界亿人口日
.
1999年10月 12日凌晨0时2 分,联合国秘书 长安南(右)专 程来到萨拉热窝 的一家医院,看 望成为地球村第 60亿位居民的男 婴。
.
1. 西北欧模式
经济发展与人口转变相适应,人口转变自然、 平稳,历时较长。
2. 日本模式
采取了强有力的人为干预措施,人口转变速 度快,但最终经济的发展保证了人口转变的 成果。
.
3. 中国模式
经济发展水平低,生育控制的因素更强;内 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共存。
4. 印度模式
由于文化传统特定的国情,导致生育控制比 较困难,人口转变缓慢。
➢世界人口的增长极不平衡,各大洲人 口增长速度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两 种趋势。
.
人文地理八年级第四章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测试卷
第四单元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部濒临海洋,气候温润,有利于农业生产B.优良港湾众多,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C.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北部,热量条件好D.深居亚洲腹地,与世界各国联系不便2.我国的第二大岛屿是()A.海南岛B.台湾岛C.崇明岛D.香港岛3.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A.西藏自治区B.青海省C.内蒙古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表为我国7个地区人口密度(单位:人/平方千米)对比表。
读表,完成第4-5题。
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甘肃人口密度>100>100>400>100<99<10<100 4.表中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的分布()A.南方多、北方少B.东部多、西部少C.东北多、东南少D.西北多、西南少5.新疆地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深居内陆、降水较少B.纬度高、降水较少C.深居内陆、温差较大D.纬度高、气候寒冷6.下列关于我国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山脉两侧有我国两大高原分布B.②山脉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一部分C.③山脉东侧是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D.④山脉的南侧是准噶尔盆地7.千百年来,长江和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儿女也用智慧和最真挚的情感谱写了赞美与保卫母亲河的诗篇和乐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A.我国地形复杂多样B.我国山区面积广大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D.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保障我国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所示为长江各河段五种生态保护功能所占比重,读图完成第8-9题。
8.综合来看,长江生态保护功能最强的河段是()A.上游B.中游C.下游D.河口9.如果长江中游调蓄功能减弱,可能引发()A.水质污染B.水土流失C.洪涝灾害D.物种锐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四章课时54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体系架构]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基本概念]交通枢纽、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方式。
[基本原理]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交通工程建设的区位条件评价;交通工程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54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
②人文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条件;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3)一般原则: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4)变化: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2.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需求特点对交通布局的影响实例需求量大小需求量决定交通线的标准和场站规北京站、广州站规模大,而一般的模: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县级火车站规模很小;京沪高铁线路标准高,时速可达350 km/h,而西部山区标准较低需求量的区域差异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布局的重点: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大,所以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北京、天津两个大城市之间建有高铁、高速公路等多种、多条交通线路;京沪高铁只在重点城市设置车站需求本身的差异性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要求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合理衔接、转运,实行联合运输,发展综合运输从北京南站去首都国际机场需要长距离中转,效率低下;而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高铁与航空便利转运需求的增长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运输需求增加,则交通布局必然随之增加线路和站点的密度、提高建设标准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快速增长,民航机场才得以建设,并不断扩建需求的分布需求分布的特点决定了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非洲铁路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多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相对完善的铁路网3.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1)资金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站点的等级、规模: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且质量较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
人文地理学 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人口与发展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种 民族 民俗与流行文化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加快。 世界人口每增长1个10亿,所用时间逐渐缩短。
世界人口的第1个10亿用了近100万年时间。 从19世纪初至1930年的100余年时间里,世界人 口实现了第2个10亿的增长过程。20世纪30年代 以来,世界人口开始了加速增长,到1960年已发 展到30亿(30年)。从1960年到1975年,世界人口 由30亿发展到40亿(15年),至1987年突破50个亿, 到1999年,仅用了12年时间就突破了60亿。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适度人 口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 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 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 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适度 人口的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 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 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 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 过其适度人口。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合 理的适度人口,才能采取 政策手段,促进人口
(二)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88.5%集中在北半球,
且集中在北纬20°-60°度之间,距海岸线200公里集中 世界人口的一半。
(1)人口分布有明显的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和平 原指向。
(2)邦奇的人类大陆图显示(地图上取消陆地与海洋, 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大陆),世界上有四个人类 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洲东部。
2. 探求适度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1)适度人口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 “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 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 所以区域适度人口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 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 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地理课件(新教材湘教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四章课时56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一、海洋权益
(3)毗连区
位置 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海域 范围或宽度 从领海基线量起,向海宽度不超过24海里 权益 沿海国具有防止和惩处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 其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制权
一、海洋权益
(4)专属经济区
位置 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范围或宽度 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权益 沿海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 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其他国家的行为必须遵守 沿岸国的有关法律和规章
的贡献率。 ①优化海洋空间开发格局。 ②提升海洋传统产业,优先
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③建设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
舟山群岛海洋经济特区
(3)创新海洋科技
奉行科技先行战略,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生态 保护的技术瓶颈
深海热液探测大黄鱼自主水下机器人
三、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布局
(4)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一、海洋权益
2.主要权益:主要包括在领海
的主权,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等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在 别国领海以外的自由航行、飞越权 以及在别国领海的无害通过权等。
一、海洋权益
3.维护海洋权益的依据:主要包括国际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国
内法、国家实践和历史证据等。
一、海洋权益
4.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海域的划分及相应的海洋权益
中 国 海洋权益
地质角度
①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 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 岭的自然延伸。 ②钓鱼岛与琉球群岛以 冲绳海槽隔开,是我国 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我国政府一贯主张
➢ 双边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 维护海洋权益不仅可以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平台、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
人文地理复习题第四章
第四章人类活动的中心——聚落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 城市是以()的聚落类型,是非农产业的核心空间载体及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A. 非农产业人口B. 农业人口C. 工商业D. 第二和第三产业2. 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是()。
A. 工业化B.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 第三产业的发展D. 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3. ()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A. 工业化B. 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 第三产业的发展D. 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4. ()是未来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A. 工业化B. 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 第三产业的发展D. 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5. 城市聚落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A. 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最重要的地位B. 人口数量多C. 第三产业比重大D. 第二产业人口比重高6. 区域要素及人口在空间上的集中,发生在城市化的()阶段。
A. 中心城市化B. 郊区城市化C. 逆城市化D. 再城市化7. 人类历史上的()成为村落发展的核心动力因素。
A.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C.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D. 三次社会大分工8. 城市职能概念着重强调()的关系。
A.城市与区域B. 城市与农村C. 城市之间D. 城市与社区9. 村落社区最基础的功能是()A. 生活功能B. 服务功能C. 生产功能D. 居住功能10. 划分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标准之一是( )A. 非农业人口数量B. 非农业人口比例C. 第二产业产值比例D. 第三产业产值比例11. ()是现代村落发展的必然趋势。
A. 区域一体化B. 城乡一体化C. 产业一体化D. 空间一体化12. 城市周围地域的土地被城市企业、城市设施建设征用,原来的田园环境由于城市职能扩散而转变为城市地域的现象称为()。
A. 景观型城市化B.他力型城市化C. 自力型城市化D. 积极型城市化13. 城市与区域的()是形成城市——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基础。
A. 空间一体化B. 产业一体化C. 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D.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14. 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关键是()A.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B.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C. 区域环境污染治理D. 山区环境污染治理15. 城市金字塔是描述城市()的一条重要规律。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基础知识1.地理学的定义及分支: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空间格局、地球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的综合科学。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主要分支。
2.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壳分为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
地壳运动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震、火山和地质褶皱等。
3.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水系、气候、植被和土壤等要素,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地球的自然环境。
4.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二)人地关系及其规律1.人口与发展: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结构等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密切相关。
2.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规模、城市结构、城市生活与环境问题等。
3.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农业区位、农业结构与农村发展等。
4.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等。
5.交通与交通发展:交通的地理意义、交通网络与交通区位、未来交通技术与发展等。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评价和保护、农田水利和土地利用规划等。
2.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水环境问题和水资源管理等。
3.能源资源: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4.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矿产资源产业链等。
5.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环境污染与治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等。
(四)区域发展1.经济地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经济地域联系与区域经济合作等。
2.人口地理: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人口政策等。
3.城市地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城市发展的区域差异和城市规划等。
4.农村地理: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和农村规划等。
5.地缘政治与区域合作:地缘政治影响和国际地缘战略、区域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等。
人文地理下册第四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单元知识清单
第四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单元知识清单考法01 中国的疆域1.中国的位置2.辽阔的疆域(1)中国领土四至点(2)陆上大国中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第三位。
(3)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
(1)临海: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2)海峡:E台湾海峡;F琼州海峡。
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
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
(3)半岛、岛屿:a雷州半岛;b山东半岛;c辽东半岛;d海南岛;e台湾岛。
面积最大岛屿是台湾岛。
(4)陆上邻国有14个。
②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注意】缅甸、老挝、越南均邻我国的云南省。
缅甸还与西藏为邻,越南也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
【典例1】方志敏同志在他的作品《可爱的中国》是这样描写祖国母亲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
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的地理位置,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B.中国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C.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D.中国跨中纬度和低纬度没有高纬度2.连续剧《西游记》片尾曲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春秋分时节,我国最早送走晚霞的地区是()A.黑龙江省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抚远县B.黑龙江省漠河县C.新疆帕米尔高原D.海南省曾母暗沙3.隆冬时节,我国各地穿衣打扮差异很大:你在东北穿着貂,我在海南露着腰,产生这种穿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远近不同B.纬度跨度广C.地形地势D.地球的公转运动考法02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海陆兼备: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其东部濒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与各国海上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
地理课件(新教材湘教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四章课时5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2345
2.中尼铁路部分路段拟采用齿轨铁路替代密集环线的主要目的是
①增强列车的爬坡能力
②提高列车运输的安全性能
③缩短两地之间的运输距离
④减少沿线的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明确 命题方向
12345
西藏海拔4 000米以上,结合材料“中尼铁路连接了西藏和加德满都(海拔约1 400米)” 可知,两地相对高度较大,坡度大,采用齿轨铁 路替代密集环线可增强列车的爬坡能力,①正确; 通过齿轨咬合带动列车运行,可提高列车运输的安全性 能,②正确; 两地的运输距离由线路决定,采用齿轨铁路不能缩短两地之间的运输距离,③错误; 不论采用齿轨铁路还是密集环线均需要修建铁路,且线路没有缩短,并不能减少 对沿线的生态破坏,④错误。
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
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 物品价值、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具体如图所示:
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 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因此交通运输方式 的选择除了上述要求外,还应考虑运输起 点与终点之间的实际交通状况,即现有交通条件;尽量减少调运过程中不必要的中 间环节,避免重复运输。
三、交通运输布局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达地区:一方面为 线路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另 一方面稠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可加强区域间联系,加快客货 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驾 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将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珠 三角西部都将被纳入香港3小时车程范围。
真题研析
(202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 航线、机场、运力是构成航空运输布局的三大因素。为保证飞机起降安全,机 场附近沿起降航线划定一定的空间区域,限制地物高度。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于该市 主城区西南方向约16 km处 ,毗邻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机场吞吐量居我国 中西部第一 ,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
人文地理学 第四章 知识点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第一节人口与发展1.人类进化历史:古猿——猿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2.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革命,人类开始由游牧、采集转向定居生活,世界人口增长逐渐加快。
3.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①极低的人口密度②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③人口的分布相对集中和迁移4.农业社会与采集狩猎社会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它能支持更高的人口密度。
5.农业社会的人口特征:①出生率及死亡率呈不断波动状态②高的人口密集度③定居的村落生活④劳动分工、手工制作业的发展及社会阶层的分化⑤平均寿命低6.工业社会的典型特征是生产系统化、机械化和能量化,从而提高了单位资本的产出水平,并完成财富的积累。
7.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①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农业改革、工业化、改善运输、社会改革、室内和工作去温度级湿度的控制、公共卫生、改善个人卫生、无菌操作法和抗菌发、免疫学等。
)②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为限制家庭规模的意愿而非由限制生育的避孕方法引起的;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经济因素也与出生率的下降关系密切;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③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8.世界人口增长趋势9.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10.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
11.人口转变理论:①法国人口学家兰迪(ndy)在《人口革命》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人口再生产类型随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
他总结法国人的口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序列”。
②美国人口学家诺特斯坦(F.W.Notestein)第一次提出了“人口转变”的概念,将兰迪的三个序列分为三个阶段。
③寇尔(A.Coale)进一步深化了人口转变理论,对五个阶段进行了重新命名并提出了哥哥阶段的数量界限。
④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C.P.Blacker)提出人口转变的五阶段模式。
人文地理学-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白色人种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 洲等地,肤色较浅,呈白色或浅 黄色,头发细软而呈波浪状,眼 色多为浅蓝色或灰色,面部轮廓
清晰,鼻梁高而窄。
黑色人种
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肤色呈黑色或深棕色,头发卷曲 而浓密,眼色多为深褐色或黑色, 面部特征较为突出,嘴唇较厚。
人种地理分布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越南 等国家。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口、人种和民族差异
生育观念的差异
宗教信仰与民族习俗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育观念存在较大差 异,如一些地区或民族可能更倾向于多 子多福,而另一些则更注重少生优生。
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对于人口、人种和民 族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如一些宗教或民 族可能有特殊的饮食禁忌、节庆习俗等。
婚姻制度的多样性
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成为可能,进一步促 进了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影响
资源利用
人口迁移改变资源利用方式和强度,可能对 迁入地资源环境造成压力。
生态环境
人口迁移可能对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如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开发等。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影响
01
经济发展
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资 源,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 整。
人口迁移类型及原因
要点一
经济因素
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等经济差异驱动人口迁移 。
要点二
政治因素
政治迫害、战争、政策调整等政治因素导致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类型及原因
社会文化因素
教育、文化、宗教、语言等社会文化差异影响人口迁移。
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引发人口迁 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人文地理 第四章 真题专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如图示意该地
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7~9题。
8.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提高通关效率 D.减少环境污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陆港的远近对海港的交通状况的影响是一样的,都不能缓解海港的交通拥堵问 题,随着内陆货运量的增加,都会增加对海港的交通压力,A错误。 报关效率是由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经营管理决定的,与陆港的距离远近无关,B 错误。 远海陆港与海港的距离更远,且可以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使港口 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拓展腹地范围,C正确。 陆港距离海港的远近与海港的污染无关,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简述珠江口东岸地区港口单位岸 线货运量较大的社会经济原因。(4分) 答案 经济发达,单位岸线承载的地 区生产总值大;毗邻香港;陆上交通 集散能力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港口单位岸 线货运量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经 济发展程度、经济腹地、交通通达 度等。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珠江 口东岸有广州、东莞、深圳等经济 发达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大;临近 香港,可以承接香港的货运需求;东岸铁路网发达,可以与海运形成陆海联运, 交通集散能力强,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因此,珠江口东岸地区港口单位岸线 货运量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专题四 人文地理要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将山东、河北的蔬菜运往京津地区,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B )
A. 高铁运输
B. 公路运输
C. 河运
D. 海运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下列关于我国工业的叙述,与实
际不符的是( A )
A. 发展缓慢,门类单一
B.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C. 我国正从世界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③ 地形图
④ 交通线路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3·南通三模)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江苏省绿茶享誉海内 外。茶树喜温喜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生长好。下面为茶树生长的适宜 条件图(图1)以及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图2)。据此完 成3~4题。
1
2
3
Hale Waihona Puke 4567
8
9 10 11 12 13 14
12. 据图分析,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 海拔低于200米的地区人口稠密 B. 海拔高于1000米地区人口稠密 C. 人口分布最少的地区在海拔1000~2000米 D. 海拔200~1000米的地区,人口约占50%
1
2
3
4
5
⑦ 地价:地价水平也决定着该地区的使用与价值,若地租过高, 不宜发展大规模的农业。
2.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气候:农业生产对气候的影响有利有弊,过度开垦耕地会破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人文地理第四单元电子书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人文地理第四单元电子书1、吐鲁番葡萄特别甜是由于()[单选题] *A.内陆盆地,地形闭塞B.沙漠地区,土壤肥沃C.高山冰雪,水源充足D.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正确答案)2、3.若下列四幅地图图幅面积相同,那么比例尺最大的是[单选题] *A.亚洲地图B.中国地图C.江苏省地图D.宿迁市地图(正确答案)3、亚洲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单选题] *A、雨热不同期B、雨热同期(正确答案)C、盛行西北风D、盛行东南风4、47.被欧洲西部的人们称为“绿色金子”的是()[单选题] *A.铁B.黄金C.铜D.牧草(正确答案)5、“引汉济渭”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该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单选题] *A.改善汉江流域生态环境B.开发汉江上游的水能资源C.缓解渭河平原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正确答案)D.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6、一艘运载粮食的货轮正在泰国的某港口装船准备外运,船上的货物最有可能是()[单选题] *A、小麦B、玉米C、稻米(正确答案)D、谷子7、下列关于俄罗斯交通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交通部门齐全,但较落后B、分布不平衡,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密集C、贝阿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D、货运以管道和铁路两种方式为主(正确答案)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以干旱为突出特征的是()[单选题]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正确答案)D.青藏地区9、对图中①--④代表的各地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①地科学种田,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B.②地依托原有工业基础,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正确答案)C.③地优化草场,重点发展草原畜牧业D.④地保护天然林区,边采伐边补种10、13.(应用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地区的景色( ) [单选题]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正确答案)D.青藏地区11、14.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 A.南北跨纬度大B.东西距海远近不同C.植被类型多样(正确答案)D.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1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单选题] *A.退耕还林还草B.植被遭到人为破坏(正确答案)C.黄土土质疏松D.降水集中,多暴雨13、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单选题] *A、位于两大板块之间,多火山、地震B、地域狭小,资源贫乏C、日本人种优良,智商高D、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便于运输(正确答案)14、2011年日本发生地震,中国应日本政府要求,无偿援助日本地震灾区的2万吨燃油通过()方式运往日本[单选题] *A、海运(正确答案)B、管道C、航空D、铁路15、19.南、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 [单选题] *A.地势因素B.季风因素C.纬度因素D.气候因素(正确答案)16、58.各种各样的建筑形式、服装风格在日本经常可以见到,这反映出日本文化()[单选题] *A.与中国文化毫不相关B.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C.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征(正确答案)D.只借鉴其他国家文化17、有同学说“我们那里放眼望去,是茫茫的草原,到处牛羊成群。
人文地理的四个核心概念
人文地理的四个核心概念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文化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中,有四个核心概念,即地域、景观、地方和空间。
这些概念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地域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具有一定地理位置和一定空间范围的地区。
地域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地域的研究涉及到地理环境、人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空间格局和景观特征。
景观反映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
景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和塑造,对于保护和利用地理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具有一定地理位置和一定社会文化特征的地区。
地方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它承载着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
地方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和发展趋势,促进地方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
空间是人文地理学的第四个核心概念,指的是地理环境中具有一定空间范围和一定社会文化特征的空间实体。
空间是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类活动的发展和演变。
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和塑造,为地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总的来说,地域、景观、地方和空间是人文地理学的四个核心概念,它们在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这四个核心概念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框架,为我们深入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文化和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人文地理学第四版教材
人文地理学第四版教材
1. 地理学基本概念,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的地理坐标等基础知识。
2. 人文地理学概述,介绍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特点,以及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3.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发展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区域地理学,介绍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包括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5. 地理信息系统,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环境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作用。
6. 地球环境问题,探讨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地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7. 全球化与地方性,讨论全球化对地方文化、经济、政治等方
面的影响,以及地方性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这本教材的第四版可能会对以上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结合最
新的研究成果和案例,以及反映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的新趋势。
通
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
应用,培养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人文地理(四)
一、选择题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回答1~3题。
( )1.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正确叙述是
A.黄河中下游地区是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B.京津唐地区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
C.辽中南工业区以电子和轻纺工业为主
D.松嫩平原是我国最东的商品粮基地( )2.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正确叙述是
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
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春旱、梅雨等( )3.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美国加州南部豪宅区2008年11月13日晚发生山火,一夜间焚烧了2 000亩林木,烧毁超过200间房屋,并扑向洛杉矶西北部的圣巴巴拉高尚住宅区。
据此回答4~5题。
( )4.加州的山火过去通常发生在6月到10月,但近年来加州全年都可能受山火的威胁,其原因为
A.加州属于地中海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B.加州地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易燃
C.全球气候变暖使加州冬季温度升高、降水减少
D.当地居民素质低,人为放火增多( )5.如果用遥感技术来监测火灾,可以
A.预测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火灾发生的地点
C.预测火灾造成的后果
D.及时确定火灾地点和范围以及火势蔓延方向
二、综合题
6.读下列两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 )(1)有关甲、乙两区域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
B.甲区域地势北高南低
C.乙区域地形以盆地为主
D.乙区域地势西高东低
(2)图中A地位于B地的方向,两地主要的外力作用类型是什么?
(3)A、C两地的气候特征有何差异,对当地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4)就目前的条件来看,A、C两地适合发展的工业类型各是什么?试说明原因。
7.读辽中南工业基地图(甲图)和我国水稻种植业分布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条件。
(2)辽中南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写出图中甲、乙、丙、丁的含义,完成下面主要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结构图。
甲、乙、丙、丁。
(3)读我国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乙图),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生产特点。
(4)请填写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