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过程
小学四年级科学物质变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物质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了解物质变化的种类和原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种类。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和材料:烧杯、苏打粉、醋、蜡烛、玻璃纸、镁带等。
2. 教学媒体:课件、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可以用图片等形式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引起学生的兴趣,询问学生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变化?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观察到哪些物质变化?步骤二: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变化。
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实验之一来进行:实验一:张贴在黑板上的玻璃纸点燃后变黑。
实验二:向烧杯中加入苏打粉,然后倒入适量的醋,观察气泡的产生。
实验三:点燃蜡烛后,将它覆盖在烧杯上,观察火焰扑灭的现象。
实验四:将镁带点燃后,放入烧杯中,观察烧杯内的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帮助他们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让他们深入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种类。
步骤三: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对物质变化的种类进行讲解,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 通过课件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物质变化的特点和实例。
3.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有什么区别?步骤四:拓展(15分钟)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更多的实验来观察物质的变化,比如研究硫磺的熔化、铁钉生锈等现象。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实践中学习。
步骤五:巩固(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物质变化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总结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种类。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⑵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⑵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
教学难点: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教学过程】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
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
演示实验: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
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过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再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3] 演示[实验1—4]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描述吗?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2.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物质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 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类型。
2.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讲解等教学方法,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讲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 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
6. 巩固知识,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酚酞等。
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
4. 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教案、实验指导书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铁生锈、烧碱溶解等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深入探讨物质变化和性质。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导入,如铁生锈、烧碱溶解等,激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
2.设计实验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内在联系。
4.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2.讲解物质性质的分类,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举例说明。
3.引导学生关注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铁的生锈与防锈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分配探究任务,如设计实验验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旨在通过详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通过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4.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注重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过程(表格式教案示例)
【完成练习】
强化概 念、 巩固 新知
过渡 物质 的用 途 课堂 小结 布置 作业
附:板书计划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而物质 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 们会观察到冬天下的雪融化了, 木材加工成了桌椅, 放在潮湿处的铁生锈了, 蜡烛燃烧渐渐消失了等等。 在这些变化中,有的是物质本身发生了改变,有的 物质本身并没有改变。 【提问】那么,刚才老师举的例子中哪些是物质本 导入新 身发生了改变,哪些是物质本身并没有改变呢?你 课 们能否还能举出其他类似的例子呢? 【归纳】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铁生锈 蜡烛燃烧 燃放鞭炮 食物腐烂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雪融化 木材制成桌椅 酒精挥发 电灯发光
【听讲】
【举例】如酒 精挥发、木材 燃烧、燃放鞭 炮、食物腐烂、 电灯发光等
从学生熟 悉的生活 现 象 出 发,引导 学生从化 学的视角 去看物质 的变化
课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过渡 【设问】我们的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很多,那么 在化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使物质发生变化, 那么这些变化又有些什么特征呢? 【聆听】 过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过程】
【提示】下面老师就来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在老 师实验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老师所用的一些试剂,它 们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并 判断物质有没有发生改变,实验结束后完成表格 1。 【演示实验】(1)加热水至沸腾;(2)胆矾的研 碎;(3)食盐和糖的混合搅拌;(4)硫酸铜溶液 中滴加氢氧化钠;(5)石灰石与稀盐酸;(6)氯 化铵粉末与氢氧化钡粉末的混合。 【提问】(1)实验 1、实验 2 和实验 3 有什么共同 特征?(2)实验 4、实验 5 和实验 6 有什么共同特 征?(3)实验 1、2、3 与实验 4、5、6 有什么本质 的区别? 【归纳】我们把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 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它们 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板书】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定义、本质 化学 变化 和物 理变 化 【提问】那么我们如何判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呢? 回想一下在刚才的实验当中都发生了哪些现象呢? 【归纳】在物理变化中通常伴随着外形、状态等的 变化,在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吸热, 这些属于能量的变化,还会伴随着颜色改变,生成 气体、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变 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但需注意的是,判断 化学变化最终还是要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如电灯 通电后发光也发热,却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没有 新物质生成。另外,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也会伴随 着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的同时也伴随着物理变化 【板书】伴随现象、关系 【练习】判断下列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 属于化学变化 1 纸张撕成碎片 2 纸张燃烧 3 白炽灯发光 4 湿衣服晒干 5 铁锅生锈 6 火炬燃烧 7 司马光砸缸 8 凿壁偷光 9 火烧赤壁 10 铁杵磨成针 11 气球爆炸 12 车胎爆炸 13 锅炉爆炸 14 鞭炮爆炸 15 蜡炬成灰 16 木已成舟 过渡 物理 性质 和化 学性 质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1.2 教学内容物质变化的本质和特点物质性质的概念和分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的本质和特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利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第二章:物质变化的本质和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2.2 教学内容物质变化的本质和特点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和特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利用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第三章: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物质性质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3.2 教学内容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物质性质的特点和表现记忆和理解能力的培养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物质性质的分类和特点利用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第四章: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2 教学内容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和技巧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和分组实验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利用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5.2 教学内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习总结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反思和评价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和展望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和小组分享法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学习内容通过自评和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利用问题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第六章:固液气体物质的变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6.2 教学内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变化特点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规律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特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规律利用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7.2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概念、原理和判断条件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利用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第八章:溶液的浓度与稀释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和计算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8.2 教学内容溶液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公式溶液的稀释方法及其计算技巧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及其计算技巧利用练习题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第九章:酸碱反应与中和滴定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酸碱反应的本质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9.2 教学内容酸碱反应的本质和特点中和滴定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酸碱反应的本质和特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利用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固液气体物质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溶液浓度与稀释、酸碱反应与中和滴定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10.2 教学内容固液气体物质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溶液浓度与稀释、酸碱反应与中和滴定的学习总结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反思和评价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和展望10.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和小组分享法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学习内容通过自评和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利用问题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第十一章:物质的分类与反应类型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及其基本反应类型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反应类型的特点和区别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11.2 教学内容物质的分类及其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和区别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1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及其基本反应类型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不同反应类型的特点和区别利用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1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利用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三章:生活中的化学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13.2 教学内容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1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利用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第十四章:实验安全与环保让学生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掌握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14.2 教学内容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方法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1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方法利用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溶液的浓度与稀释、酸碱反应与中和滴定、物质的分类与反应类型、有机化学基础、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安全与环保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15.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溶液的浓度与稀释、酸碱反应与中和滴定、物质的分类与反应类型、有机化学基础、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安全与环保的学习总结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反思和评价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和展望1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和小组分享法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学习内容通过自评和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利用问题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溶液的浓度与稀释、酸碱反应与中和滴定、物质的分类与反应类型、有机化学基础、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安全与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定义。
物质变化和性质的例子。
1.3 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观察,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
使用图表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第二章:物质的物理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等。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定义和例子。
物质物理性质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物理性质的变化。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物质变化的定义和例子。
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的过程和特点。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变化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物质的化学性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定义和例子。
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和特点的总结。
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建议。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和特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件: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说课稿 (共18张PPT)
总结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 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 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 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推进新课:
我们来看一下几个演示实验: 实验1.水沸腾,有大量的水蒸气冒出,玻 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或者直接打开一瓶 开水的盖子,让同学们观察现象,有没有 变化?
实验记录:
变化前 变化时 变化后 对比 的物质 的现象 的物质 有液 水 物质种类
滴生成
没变
学生操作: 研磨粉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够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记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法:本节课主要是采用实验法为主,结合生活实例,采用 实验和多媒体演示,讲解,引导等方法辅助教学。 教学手段:实验仪器,多媒体课件,相关练习题,设计意图
前提测评 三个离不开的内容是什么?
[导入新课]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当同学们再次相见时,
我们会谈论到“你怎么变漂亮或变帅了”,还有一个明显的 特征就是大部分同学都变黑了,也有某些男生在这两个月内 长高了许多,当然不见得每个学生都会去说这些事,但当我 们时隔一段时间 再见时,我们能够察觉出我们身边的人发生 了某些变化,而这个变化是和之前相比不一样是不是,而对 于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知识点涉及到变化和性质,所以在学 习新课之前,同学们一定要对这个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同时这也可以帮助同学们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所以接下我们要学习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公开课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概念和特性。
激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物质的特性:体积、质量、颜色、硬度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物质的概念和特性。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特性?1.4.2 讲解讲解物质的概念和分类,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物质。
讲解物质的特性,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触摸来感知和理解这些特性。
1.4.3 互动分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物质特性的观察和理解。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展示其特性的实验或观察结果。
1.4.4 总结总结物质的概念和特性,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物质的重要性。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和仪器来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类型: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固态到气态。
物质变化的特点:温度变化、颜色变化、气体的产生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来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和特点。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特性和变化有什么关系?2.4.2 讲解讲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和特点,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物质变化。
讲解如何使用实验方法和仪器来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
2.4.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互相合作和交流观察结果。
2.4.4 总结总结物质的变化类型和特点,强调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来理解物质变化的重要性。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使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和仪器来测试和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
3.2 教学内容物质的性质:溶解性、酸碱性、导电性等。
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变化过程。
2.理解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原理。
3.了解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4.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教学内容1.物质的化学变化概念和类型。
2.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3.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热。
4.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变化过程;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原理。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教学方法1.观察实验法: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2.比较实验法:对比不同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和特点。
3.实验模拟法:通过图示或模型模拟物质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准备教材和课件等教学辅助资料。
导入介绍化学反应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与实验1.物质的化学变化概念和类型。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变化类型。
–分析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2.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实验演示物质质量守恒的原理。
–讨论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影响因素。
3.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热。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热的概念。
–实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热的影响因素。
4.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讲解和分析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实验演示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拓展应用1.讨论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化学反应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总结反思1.回顾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和实验结果。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并给学生进一步学习建议。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在课本上或其他资料上查找更多化学反应实例,并进行总结。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化学反应概念和变化过程的理解,对质量守恒原理、反应速率和反应热的掌握以及对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的了解程度。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教案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五个实验,学生将探究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下的物质性质,以及物质的溶解特征和酸碱反应。
实验一:探究固体的物性具体流程:1.班级分三组,每组让同学选取一个不同的固体物质,最好是日常生活中易于获取的,如纸张、饼干、盐等等。
2.同学自行考虑一种方法,将自己的固体物质进行粉碎或削切。
3.将物质称量,记录质量。
4.将物质放入一个已称量好的实验器皿中,在实验前将器皿的质量记录下来,求出固体的体积。
5.记录物质的状态(硬度,颜色、形状等)。
6.将物质加入装有水的试管中,观察是否会溶解。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不同物质的性质,了解固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二:探究液体的物性具体流程:1.同学们自行搜集不同液体物质,如汽油、水、食醋等等,在实验前要求将液体称量并记录质量。
2.同学们观察、记录液体的不同属性,如气味、颜色等。
3.将液体倒入已称量好的实验器皿中,在实验前将器皿的质量记录下来,求出液体的体积。
4.测量液体的密度,液体密度的计算公式为:液体密度 = 液体质量÷液体体积。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实验三:探究气体的特性具体流程:1.将少量碳酸饮料倒入一个大口瓶中(注意一定要用透明的瓶子),然后让学生观察它的状态。
2.将塑料袋打捆成球形,牢记它的初始体积和大小。
3.让其中一组同学将塑料袋插入瓶子内,尽量保证塑料袋能够封紧瓶口。
4.将瓶子倒置,让塑料袋呈深入瓶中的状态,然后放开塑料袋封口,让气体进入塑料袋内。
5.正式实验开始前,先让学生预测一下气体的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6.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观察塑料袋体积的变化,并在气体体积变化降到最低点时记录下袋子的体积和大小。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预测和记录问题的方法,掌握气体体积和压力的概念。
实验四:探究物质的溶解特征具体流程:1.将水、盐、砂糖倒入三个不同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记录物质的状态和特征。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说课稿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 1 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化学的基本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引出物质的变化这一主题。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阐述了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物质变化的现象,但对于这些现象的本质缺乏深入的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能区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比较和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判断。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判断。
2、教学难点(1)对化学变化中伴随现象的正确描述和本质的理解。
(2)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完整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课时)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看法及差异,并能运用看法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看法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3)认识平常生活中哪些是化学变化那些是物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析,学会概括整理(2)用化学知识讲解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感神态度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自己着手做实验的能力和慎重务实的科学作风。
重、难点:(1)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的变化。
(2)能正确的区分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哪些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授课方法:情况设计、比较、谈论、讲解、实验授课用具:小玻璃·细铁丝·纸片·酒精灯·试管·水·研钵·课件等。
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授课妄图【课堂引入】(经验引入法)【聆听和想象变化的前经过化学史的知识引同学们再上课以前老师先问你们几个问题,在后】入新课,这不但激发了我们平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铁制品放置在润湿的环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境中,过不久后我们就会看到他生锈,纸燃尽后就学生学习了课本以外成了灰,冬天下雪的时候你发现放在外面的水变成的知识。
了冰,铁丝轻轻一折它就形变了,这些东西可否是在前后发生了必然程度的变化?它们个属于什么变化以及它们变化的实质是什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授课妄图【学生实验】指导学生们亲自着手实验,把学生分【做实验】做相关的实验让学生自己着手,亲自八组实验:划燃火柴,燃烧纸片,揉碎纸片,折弯并观察实验现象。
感觉变化过程,印象深细铁丝。
刻。
【学生实验】实验 1-1 水的沸腾【回答】仔细仔细观察实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加热到水沸验后,坐在一起的几位同纳总结实验现象能力,腾。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说课稿
说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
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了解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是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这是第一单元化学学习,除本节课重点,对学生来说很多知识即是全新的又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例如仪器的介绍、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物质的化学式。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抓住重点,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对非重点内容应弱化。
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物质无处不在。
从水、空气到食物、衣物,我们与各种物质打交道。
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对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和表现。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大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特征。
例如,物质的颜色、形状、大小、密度、熔点、沸点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通过观察和测量这些性质,我们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和鉴别。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特征。
例如,物质的燃烧性、氧化性、还原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质的性质是多样的,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通过对物质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物质。
二、物质的变化过程物质的变化过程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
例如,冰的熔化、水的沸腾、物体的膨胀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是可逆的,通过改变条件,可以使物质恢复原状。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发生的变化。
例如,金属生锈、食物变质、木材燃烧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是不可逆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会发生组成和性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过程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变化过程对应着不同的物质性质和条件。
通过对物质变化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点。
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过程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变化过程。
不同的物质性质决定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方式和结果。
例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决定了金属在电流或热量作用下的变化过程。
金属可以通过电解、熔炼等方式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从而得到不同的物质。
再如,酸性物质具有腐蚀性,这决定了酸性物质在与金属、碱性物质等反应时的变化过程。
幼儿园科学教学计划:探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幼儿园科学教学计划:探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个针对幼儿园的科学教学计划,帮助幼儿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分子组成的。
2.掌握物质的常见性质,如硬度、颜色、形状等。
3.理解物体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4.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一:认识不同种类的物质•在课堂上呈现不同种类的物体,并引导幼儿用手进行触摸和感知。
鼓励他们描述这些物体的感受,如柔软或硬硬的。
•展示一些常见材料(如纸张、塑料袋、木块等),帮助幼儿理解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分子组成的。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将水倒入一个杯子中,让幼儿观察水的形态变化。
教授他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
课程二:探索物质的性质•展示一些常见物质,如铁、木头、纸张等,并鼓励幼儿进行触摸和观察。
引导他们描述这些物质的特点,例如硬度、颜色和形状。
•进行有关物质性质的实验,如用针轻轻划过不同材料并观察结果。
帮助幼儿认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硬度。
•引导幼儿思考材料与其他物体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课程三:认识物质变化•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会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融化冰块、蒸发水等。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这些变化现象。
•进行关于物体变化的实验,例如加热食盐、加水溶解糖等。
让幼儿亲自参与实验,观察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变化背后的原因,并帮助他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环境因素对变化的影响。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让幼儿合作完成一些观察和描述任务。
通过讨论和展示结果,评估孩子们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
•进行个人绘画或记录活动,让幼儿用图片或文字表达他们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
评估他们是否能准确地描述和说明这些概念。
结论通过这个科学教学计划,幼儿可以积极参与观察和探索,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次优秀教学案例的主题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该章节内容涉及物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质的基本特征,以及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在我国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九年级上册的化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物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本章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及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物质变化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的定义、化合物的组成等,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特征。
2.通过PPT展示物质的分类图解,引导学生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基本分类。
3.讲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区分不同变化类型。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绿色化学的理念。
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5.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4.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变化教案
教学内容: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变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 掌握常见物质的变化规律;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2. 常见物质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1. 能够准确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够正确描述物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2. 常见物质的变化规律;
3. 实验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溶解、燃烧、氧化等,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结果,讨论物质的变化规律;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概念和实验操作。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通过实例分析物质的变化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热,放出气体
分 析 化 解 教 学 难点
【完成练习】
强 化 概 念、巩固 新知
过渡
物理 性质 和化 学性 质 过渡 物质 的用 途 课堂 小结
附表 1: 实验 1-1 1-2 1-3 1-4 变化前的物质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胆矾 糖和食盐 蓝色的胆矾溶液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物质生成
1-5Biblioteka 颗粒状石灰石(或 大理石) 氯化铵粉末和氢 氧化钡粉末
1-6
附板书
课题 1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本质 伴随 现象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 外形、状态等发生改变
发光,发热,吸热(化学变 化中伴随能量变化),颜色 改变,生成气体、沉淀等
关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会伴随物理变化的发生
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但需注意的是,判断 化学变化最终还是要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如电灯 通电后发光也发热,却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没有 新物质生成。另外,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也会伴随 着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的同时也伴随着物理变化 【板书】伴随现象、关系 【练习】判断下列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 属于化学变化 1 纸张撕成碎片 2 纸张燃烧 3 白炽灯发光 4 湿衣服晒干 5 铁锅生锈 6 火炬燃烧 7 司马光砸缸 8 凿壁偷光 9 火烧赤壁 10 铁杵磨成针 11 气球爆炸 12 车胎爆炸 13 锅炉爆炸 14 鞭炮爆炸 15 蜡炬成灰 16 木已成舟 现在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我 们知道生活中利用石墨做笔芯,利用酒精做燃料, 消毒剂,用油漆涂防护栏防止腐蚀,这些是因为物 质具有一定的性质,那么物质究竟具有怎样的性质 呢?
导入 新课
【举例】 如酒精挥 发、 木材燃烧、 燃 放鞭炮、食物腐 烂、电灯发光等
过渡
【设问】我们的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很多,那么 在化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使物质发生变化, 那么这些变化又有些什么特征呢? 【提示】下面老师就来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在老 师实验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老师所用的一些试剂,它 们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并 判断物质有没有发生改变,实验结束后完成表格 1。 【演示实验】(1)加热水至沸腾;(2)胆矾的研 碎;(3)食盐和糖的混合搅拌;(4)硫酸铜溶液 中滴加氢氧化钠;(5)石灰石与稀盐酸;(6)氯 化铵粉末与氢氧化钡粉末的混合。 【提问】(1)实验 1、实验 2 和实验 3 有什么共同 特征?(2)实验 4、实验 5 和实验 6 有什么共同特 征?(3)实验 1、2、3 与实验 4、5、6 有什么本质 的区别? 【归纳】我们把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 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它们 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板书】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定义、本质 【提问】那么我们如何判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呢? 回想一下在刚才的实验当中都发生了哪些现象呢? 【归纳】在物理变化中通常伴随着外形、状态等的 变化,在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吸热, 这些属于能量的变化,还会伴随着颜色改变,生成 气体、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而物质 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 们会观察到冬天下的雪融化了, 木材加工成了桌椅, 放在潮湿处的铁生锈了, 蜡烛燃烧渐渐消失了等等。 在这些变化中,有的是物质本身发生了改变,有的 物质本身并没有改变。 【提问】那么,刚才老师举的例子中哪些是物质本 身发生了改变,哪些是物质本身并没有改变?你们 能否还能举出其他类似的例子呢? 【归纳】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铁生锈 蜡烛燃烧 燃放鞭炮 食物腐烂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雪融化 木材制成桌椅 酒精挥发 电灯发光 【聆听】 过渡 学生活动 【听讲】 设计意 图 从 学 生 熟 悉 的 生 活 现 象出发, 引 导 学 生 从 化 学 的 视 角 去 看 物 质 的 变化
化学 变化 和物 理变 化
为 概 念 的 形 成 提 供 实 验事实, 【观察】实验 1-6 培 养 学 完成表 1 生 实 验 观察、实 验 数 据 处 理 以 及 分 析 【回答】实验 1、 归 纳 的 2、3 都没有新物 能力 质生成;实验 4、 5、6 都有新物质 生成。 本质区别是 有无新物质生成 【回答】实验 1 状态改变, 实验 2 外形改变、 实验 3 简单混合, 实验 4 生成沉淀, 实验 5 放出气体, 实验 6 通 物 化 学 中 现 过 理 和 变 伴 象 对 变 化 化 随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