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_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摘
要 : 乡一体化是 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 实现 城 乡一体化的根 本是要 废除原有 的城 乡二 元经济结 城
构 ,促进. T z L ̄济结构 向一元转 变。在 对 中国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 点及影响 中国二元经济发展的主要 因素进行 阐 . -
述, 并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促 进 中国 二元 经济 发 展 和城 乡一体 化 建 设 的 建 议 。 关 键 词 : 元 经 济 结 构 ; 乡一 体 化 ; 乡差 距 二 城 城 中 图 分 类 号 :1 0 F2.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2 1 2 1 )4 0 0 — 2 17 — 9 X(0 0 3 — 0 8 0
和城 市第 二 次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的 影 响 又 出 现 了加 剧 的趋 势 。 而 农 村 二元 经 济 基 本 上 处 于 二 元 程 度 加 剧 的 阶段 。 受二元程度 加剧 的影 响 , 中国城 乡一 直存在 巨大差 距 , 并 且 这种 差 距 有 不 断 拉 大 的 趋 势 。 明显 的就 是 城 镇 居 民 家 最
21 0 0年第 3 期 4
经济研究导刊
E C0N0MI S C RE EARC GUI H DE
No3 2 0 .4。 01
S ra .08 e i lNo 1
总第 1 8期 0
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杨 胜 君
( 四川大学 政治学院 , 成都 6 0 6 ) 10 4
了相当规模 的隐形失业人 口。 加之农 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
市涌入 , 城市 面临巨大 的就业 压力 , 使得 中国城市和农村均 面临解决就业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两难选择 。 3大城市发展过 于饱和 , . 中小城市及城镇相对发展 不健 全。 长期以来 , 中国城市的发展过分偏重于大型城市 , 使得大
2023年5月中山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
中山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考生答案考生编号:姓名:总分:100交卷时间:1、填空题 (20 分)1、在城市化各种各样的定义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提法是:_________为城市化。
(2分)考生答案: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得分:2分2、生态学派突出_________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协调。
(2分)考生答案:以人为本得分:2分3、19—20世纪,西方国家近代的_________是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其产业动力重要依赖于工业。
(2分)考生答案:真正的城乡化得分:2分4、传统的城乡化道路凸显了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_________ 的观念,以至于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甚至是追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成为城乡化发展的基本导向。
(2分)考生答案:以GDP为纲得分:2分5、抱负的城市化模式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动,_________。
(2分)考生答案:两者协调发展得分:2分6、中国规划2023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乡化,根据《中国记录年鉴》提供的数据, 2023年中国城乡化率将达成_________左右。
(2分)考生答案:60%得分:2分7、城乡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为_________的,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也许有高质量的城乡化。
(2分)考生答案:基础和动力得分:2分8、工业的发展,特别工业化是城乡化的_________,是城乡化的原动力。
(2分)考生答案:发动机得分:2分9、工业化对城乡化的带动效应,重要取决于工业化对_________的拉动作用。
(2分)考生答案:非农产业得分:2分10、新型城乡化的重要“抓手”是在自然与社会和谐基础上,合理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或者容积率,将城市打导致适合_________的立体化人文空间。
(2分)考生答案:居住、工作、休闲得分:2分2、判断题 (10 分)11、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强调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设想,提出了“花园城市”的概念,用来描述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抱负城市。
政策解读报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政策解读报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政策任务。
城乡融合发展是指通过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措施,推动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发展共享和互动的新型发展模式。
本文将对政策解读报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行具体阐述。
一、政策背景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
二、政策目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市和农村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构建统一的城乡发展格局。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域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民市民化,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2. 优化城乡要素配置。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让农民在城市中享受与市民相同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
同时,通过城市化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业产业的升级。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特别是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的改善,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功能,缩小城乡差距。
4. 加强农村产业发展。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和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三、政策措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完善城乡人口流动政策。
放宽落户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和居住,提高农民的市民化程度。
同时,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2.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3. 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政府扶持、金融支持和科技支持等措施,加强农村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思考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思考城乡二元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困扰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
城市的繁荣与乡村的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平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乡村发展要实现城乡结构的平衡发展,首先需要加强乡村的发展。
乡村地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地,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归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促进城市发展与加强乡村发展同样重要的是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的地方。
为了推动城市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提供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城市。
同时,要注重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避免城市过度集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化。
三、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要真正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就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以城市为核心,将城市和乡村有机结合,形成有机的产业链和生活链,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消费升级;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提高农村社会自治能力。
四、改革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与户籍制度的不合理有密切关系。
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工和农村居民进入城市的权利,导致了城乡之间的阶层差距和不平等。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实现城乡人口的平等待遇。
逐步取消户籍限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村居民的权益,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品质。
五、加强政策支持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政府需要加强政策支持。
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制的统一,是农民直接得实惠最多、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一项 的重大变革。
可以说,现在农民的显性负担基本上没有了,但
是农 民的隐形 负担或灰色负担还不少 ,有些方面农 民 负担还很重 。比如说 :现在农 民购买农 业生产资 料 ,
村提取 剩余 ,使农村缺乏 自我 发展 所必须的积 累;另
题 的解决 ,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 。十八大报告
不能收 ,不该 由农民承担的不合理负担一定要减下来 。
二 、加 大 “ 多 予 ” 力度
“ 多予”就是加大国家对 “ 三农 ”投入 ,实现公共
提 出,到 2 0 2 0 年 ,要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全 面建成小
康社会 ,最艰 巨、最繁重 的任务是在农村 ,面临的最
的利息的负担 比城市要重得多 。总之 ,在取消农业税
以后 ,怎么样 能够 巩 固少取 的成 果 ,还不 能掉 以轻 心 。我们 要时 时处 处多为农 民着想 ,多为农 民解 忧 , 多为农 民办实事 、谋好处 。不该 向农 民收 的钱一分也
就 。但是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我 国 “ 三农 ”问
提供最基本 的公共物 品和服务 。城乡之 间公共服务 的 提供基本上是 “ 一 国两策 ” 。到 9 0 年代末 ,由农 民负
担 问题引发 的恶性事件逐年增多 ,农 民负担 日益沉重 已经成 为影响基 层干群关 系和社会 稳定 的重 大问题 。 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中央果断决策 ,启动农村税费
老保险制度 、农业 的直接补贴制度等等 。这些制度保 证钱是花在 了农 民身上 ,可 以使得农 民直接受益 ,而
且可 以使得农 民长久受益 。可以说 ,现在农村基本可
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内容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户籍制度改革再次成为社会热点,户籍制度作为一种人口登记和管理制度,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新中国后建立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在不同时期,附加不同的社会权益,使得城乡差异日趋明显,户籍制度的松紧过程也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生成、发酵和凸显的过程。
正文:作为我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户籍制度不仅仅局限于人口登记和管理两大作用,还有附着与户籍上的各种利益关系,由此户籍制度成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矛盾形成的重要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现行户籍制度表现出来的弊端愈发明显,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而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即必须“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文章从我国历史上户籍制度的发展,追溯现行户籍制度的历史,分析其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生成、发酵和凸显过程之间的关系,说明打破现行户籍制度的必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户籍制度在我国有很早的历史渊源,自商王朝到近代不断在发展和完善。
商王朝就有“登人”或“登众”制度,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户籍制度萌芽。
西周创建了最原始的人口登记制度“书于版”,对生齿以上的人,按不同性别地区进行登记,春秋战国时期的“书社制度”、秦朝的“什伍编制”、汉时的“案户比民”、魏晋南北朝的“土断”、隋唐的“输籍定样”、宋朝的“都保制”、明朝的“保甲制”、清朝的“岁计”,民国时期出台了比较完备的《户籍法》和《户口普查法》,国民政府在1946年还推行国民身份证制度。
不过直到近代,中国的户籍制度主要是作为人口登记、管理和财政税收,没有限制人员的自由迁徙和附着其他特殊的权益。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大体经历了形成(建国初-1958年)、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8年-1978年)、初步改革(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等三个阶段,而于此伴随的也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生成、发酵和日趋凸显的阶段。
试析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成因、负面影响与政策反思
试析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成因、负面影响与政策反思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而城乡二元结构正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因此,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及成因,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改革思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文章拟从对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影响的分析中,探寻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主要途径,提出深化改革,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劳动力流动;城乡统筹;转型发展“二元制度”是发展经济学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对立、城乡分割、城乡劳动力流动隔绝的经济社会二元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但是时至今日,在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重要阻碍。
因此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我国农业发展相对于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快速发展来讲,严重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44元和989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2:1,这已经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
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提高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主要从新农村建设的定义、目标、现状和发展方向等方面,简要介绍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的定义新农村建设是指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文化,构建和谐农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工作。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美丽、富强、文化、和谐、民主的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社会的和谐、农民的幸福生活。
具体表现为:1. 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通过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机化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健康。
3. 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文化。
通过发展多元化经济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4.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扩大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和共同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在不断减少,也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
一方面,农村贫困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及农村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和人才的流失,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增长动力有限,导致农村的整体发展较缓慢。
目前,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较大的挑战和问题。
在实践中,新农村建设发展往往因地制宜,在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更好地照顾到当地的特征和优劣势。
同时,环境污染、农村用地乱占、种养殖污染等问题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些挑战。
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在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更需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紧密衔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
试论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试论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1、城乡⼀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的、意义我国在改⾰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从⽽产⽣各种经济社会⽭盾,⽽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问题。
因此对于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体化的进程。
城乡⼀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个整体进⾏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体化、社会⼀体化、⽣态⼀体化和信息⼀体化。
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
厉以林认为:城乡⼀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作或经营企业。
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产⼒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直⾄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体的过程。
总之,城乡⼀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化等⽅⾯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体化过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业化进程,“城乡⼆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分突出。
但是,我国的城镇化⽔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1949年以来,结合⾃⾝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业的战略,建⽴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了⽐较完整的⼯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了⼀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地绑在⼀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元化开始形成。
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
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1.引言1.1 概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中央委员会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旨在推动我国乡村地区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是基于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和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是对我国农村发展历程和经验的总结与借鉴。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而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着土地流转难、农产品价格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通过实施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推动农民就业创业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进一步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将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提升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如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治理体系不完善等。
乡村振兴战略将加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的幸福感。
同时,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文化品位,进一步丰富农村发展内涵,增强农村吸引力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治理的提升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大致框架进行介绍,主要是为了让读者对文章的组织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以下是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首先,我们会从引言部分入手,简要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研究对象。
接着,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展开讨论,分别是乡村振兴的背景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的背景部分将会详细讨论当前中国乡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包括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人口流失等。
简述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简述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第一,改革与发展结合。
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发展又为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通过发展来推动改革的深化,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二,内外联动的发展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
同时,中国也通过深化改革和实施开放政策来吸引外资,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内外联动的发展。
第三,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
中国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规划指导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予市场充分的自主决策权,鼓励市场竞争,推动经济的高效运行。
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四,改革与稳定结合。
中国在推进改革的同时,也注意保持社会的稳定。
在改革过程中,不断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社会的福利,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使改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第五,城乡一体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推动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均衡发展。
第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有机结合。
中国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这种有机结合使国民经济更加多元化,推动了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七,开放与自主的有机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既主动地向外界开放,积极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又坚持自主创新,加大自主研发投入。
通过开放与自主的有机结合,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八,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庆城 乡一体化的举措。
[ 关键词 ] 城 乡经济发展 ; 城 乡一体化 ; 二元结构 ; 大庆
[ 中图分类号 ] F 2 9 1 . 3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3 4 1 ( 2 0 1 4 ) 0 1 — 0 0 2 2 — 0 3
2 0 1 4年 2月
总第 1 8 2 期第 1 期
・
大 庆 社 会 科 学 D a Q i n g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F e b . , 2 0 1 4 S e r i l a No . 1 8 2 No . 1
学 习贯彻 党 的 十 八 届 三 中全 会 精 神 ・
年增长 4 9 . 2 %。2 0 1 3年大庆土地 规模 经营面积 , 2 0 0亩以上的为 1 7 3 . 7 万亩 , 占农户家庭承包经营 耕地面积的 2 2 . 6 %, 比去年增长 8 2 . 8 %。 2 0 0 亩以上 规模经营主体达到 2 6 7 2 个 ,其 中经营 1 0 0 0 亩以 上的种植 大户( 包括家庭农场 ) 为2 3 2 个, 3 0 0 0亩 以上的种植业合作社( 包括农村合作社 ) 为1 6 2 个。
不明显 ,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缓慢增长。第二 、 第三
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强劲 ,与其 自身产值贡献不
成正 比,这种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 的转移。只有二 、 三产业发达 , 大多数农 民实现非
农就业并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 ,方可为
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和城镇化创造条件。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战略思路的探索(精)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战略思路的探索【内容提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二元结构形成原因和城乡差别发展过程,并概要分析国外经验,说明我国正处于城乡一体化探索阶段。
这个阶段我国应以继续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作为动力,以“农民非农化转移、新农村(含小城镇建设、农业现代化”为内容,以区域协调机制为手段,分区域、分阶段、分重点,稳步强化区域互动、缩小城乡差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争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一、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二元结构并不是中国近代才有的国情。
在国外,发达国家大都经过城乡不平衡发展阶段,对于发展中国家,钱纳里对100多个国家进行统计指出城市化水平与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成高度相关关系;库兹涅茨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收入不平等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业相对国民收入(部门收入比重与部门人口比重的比值;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乔根森、托达罗等对很多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之间、在城乡之间的流动进行了分析;罗斯托对经济增长不同阶段的产业特征和发展动力进行了分析。
以上分析都说明出现城乡收入差别等二元结构经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另一方面从我国历史上看,我国封建社会只有少数城市,因为农业发展水平决定其能够供养的城市人口非常有限,城市作为封建行政中心对农村具有很强的支配权,从而城乡生活水平长期差别很大。
1.城乡差别到城乡一体化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总体上一个国家城乡经济发展的规律可以用弗里德曼和我国陆大道等人提出的区域空间结构四个阶段理论进行说明:第一阶段即前工业化阶段:区域经济比较匀质分布,存在少量互不联系的经济中心,每个中心与各自的周边农村地区内部互动,而中心之间并无等级关系。
这一阶段陆大道指出通常农业占绝对优势,城乡之间缺乏联系,总体经济是一种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第二阶段是过渡阶段:受内外部各种因素刺激,若干地区率先获得发展动力,经济率先发展,形成对周边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区域经济中心,随后产生集聚效应,周边资源不断向该中心流动,形成若干极核式发展。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 要趋势: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成为未来发 展的重要趋势。未来,城市和农村将 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依 存、相互促进的局面。
从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制定适 合的发展战略;二是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 会资本和资源向农村流动;三是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为农村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四是要注重城乡 交流和融合,促进城市和农村的相互学习和合作。
要点二
启示意义
这些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首先,我们 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 相应的发展策略;其次,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 发社会各方面的活力和创造力;再次,政府应加强对农村 发展的引导和支持,为农村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最后, 要加强城乡交流和融合,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共同繁荣和发 展。
政策支持与引导
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01
明确城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02
制定和完善涉及城乡发展的土地、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
策法规,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03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
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理念,其中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的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方向。
在五大发展理念的视域下,我们可以探讨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上应该如何发展。
下面就通过对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创新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创新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可以实现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在创新的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和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化和商业化方向转化。
2.建设创新型区域,打造创新生态圈。
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建设创新型区域,打造创新生态圈,吸引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生态。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活力。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活力,保障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推动创新转化和产业发展。
1.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强城市规划,拓展城市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强化区域规划和布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现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3.加强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链条协同发展。
鼓励各类企业共同发展,推动产业链条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附加值。
1.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关于四项重点工作一体化考核的建议
关于四项重点工作一体化考核的建议关于四项重点工作一体化考核的建议对《关于开展贯彻实施(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事业总体方案)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意见和建议在莆田市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省委、省政府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大决策,是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和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三群”联动的重要抓手。
加快推进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促进沿海中部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结合《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提出几点意见。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上,要以科学规划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充分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为主要手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1、树立发展县域经济的观念,走城乡统一规划同步推进的路子。
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要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有重大突破,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县域经济。
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和农村在管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服务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虽然没有截然分开,但其联系也还不够十分紧密,缺乏比较科学和完整的统筹全区城乡发展的统一规划。
因此,要真正实现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必须以县域经济的理念做先导,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同步规划、同步统筹、同步整合、同步提升,对各种资源进行大整合,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格局。
尤其是在制定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城乡之间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为“三农”创造平等发展的机会等方面,要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路子。
2、树立依靠工业强区的观念,走以农村工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是基础,经济不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就是一句空话。
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富裕农民、转移农民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农村的工业化。
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
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矛 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3
推动城乡一体化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有 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 必然要求。
推动城乡一体化重要意义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城乡一体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 经济效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乡村在经济、社会、 文化、生态等方面实现全面融合和协调发展 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强调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动和联 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资源优化 配置和共享。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包括经济一体化、社会一 体化、文化一体化和生态一体化等多个方面 。
城乡发展不平衡现状及问题
1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 出问题,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大、公共服务不均 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村用电需求。
信息网络覆盖和普及应用
加强城乡宽带网络建设,提高 网络覆盖率和网络速度,促进 信息流通。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普及计 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提高农村 居民信息获取能力。
加强城乡信息化融合,推动信 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深 度融合,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
04
产业布局优化与融合发展
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选择
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 转型升级,提高工业附加 值和竞争力。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
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布局,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引导 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推动工业园区与城市功能 区的融合发展,实现产业 与城市互动发展。
服务业拓展及特色小镇培育
拓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整体 发展水平。
新农村建设中的城乡一体化
新农村建设中的城乡一体化近年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城乡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乡一体化不仅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城乡一体化的意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途径、新农村建设中的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和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农村在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等方面紧密联系,实现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协调发展的状态。
城乡一体化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首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可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城乡一体化可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均衡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其次,城乡一体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失,农村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城乡一体化可以通过农村土地流转、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最后,城乡一体化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措施,城乡一体化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途径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途径:首先,建立健全城乡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需要统筹城乡各项发展,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和城乡空间布局,确保城乡间有机衔接。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
再次,加强农村产业发展。
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需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村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最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可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乡村振兴战略知识要点
乡村振兴战略知识要点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重要要点:1. 宏观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2. 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等。
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3. 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即将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进行融合,形成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这包括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电商等。
4. 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这包括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生态修复、提高农村环境质量等。
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5. 农民收入增加: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增加农民收入。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劳动报酬,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等。
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6.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
这包括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等。
通过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7. 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包括推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通网络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通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全面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乡村振兴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推动农业现代化。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能够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村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也可以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提升食品安全等级。
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通过城乡融合,农村地区可以依托城市的优势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城市也可以从农村获取生态美景和各种有机农产品,实现生态文明的构建。
三、加强农村人口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导致许多乡村成为“空心化”甚至荒废。
乡村振兴计划可以在农村地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吸引年轻人回归农村创业、就业,推动农村人口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的支柱力量。
四、重构城乡关系。
当前,城市人口和资源的过度集中是很多城市和区域面临的共同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将促进城市、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作。
通过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作可以加快城市和农村间的交流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使农村的cultures 能够与城市文化融合,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五、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我国区域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
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可以推动多元化经济发展,提高经济产出质量和效率,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总之,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它不仅可以对农村地区进行改革和建设,也可以促进整个我国的区域发展和经济现代化。
因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该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计划,加强政策制定和投入,努力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张英魁(1 9 7 2 - ),辽宁朝阳人,曲阜师范 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 导师,政治与行政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政治学理
论与乡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袁和静,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
行、运用、监督付诸成效,坚持自由 滩”。在我国也同样,城乡之间的收
民主发展,且政治资源丰富,个人政 入差距逐步拉大,以云南省为例,云
治发展机会多;而农村社会政治体 南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农村居民人
制发展不完善,农民的政治权利保 均纯收入的数倍,且有差距不断扩
障机制、运用民主权力的保障机制 大的趋势:2000 年是3.21倍,2003
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 2 ]毛泽
东其实点出了中国为了未来长远利
益,必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客观
发展必然。为了优先发展工业,实现
“大仁政”不惜牺牲农村、农业、农民
发展为代价,工业的发展不仅需要
众多的劳动力,还需大量的资金支
持,国家正是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农民税收和工农产品的“剪刀
差”等策略来达到工业的发展需求。
中国城乡二元格局形成有着深 刻的历史背景,最为根本的原因在 于中国特殊的社会生产方式在工业 革命冲击下的应激选择,其结果突 出表现为发展程度的差异。建国后, 中国在由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转 变的历史进程中,工业发展完全不 同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发展情 势,市场竞争与生产工具成本的投 入均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方能够 获得工业发展的基础与自生能力。 因此,农业成为工业发展成本投入 的基本来源,随之政治制度给予了 此种发展模式以相应的保障。中国 城乡经济、文化与体制的分化与西 方理论所指涉之二元化有根本区 别,具有独特的发展背景和意蕴内 涵,本文正是结合中国的本土化特 征来探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 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立足现实, 结合“城乡有限二元化”发展模式的
从政治制度方面来考察,工业 发展中的职业体系之容纳量非常有 限,因此,只能有一小部分人进入工 业职业体系,这与英国工业革命时 期有着明显不同。在此社会背景和 经济基础之上,国家为了实现城市 工业化的发展而制定了一系列城乡 分治的制度、政策规定,人为地拉大 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制造制度壁垒, 使工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抑制了 农业的发展。最终面对工业发展对 人口需求逐步减少和众多农村流动 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现实矛盾,1958 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1次会议 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 记条例》,该条例第10条第2款对农 村人口进入城市做出规定:“公民由 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 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 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
性。另外,由于城市与乡村的割裂, 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城市社会占有
现
以及城市人与农民的不同“身份”, 更多的经济资源和就业机会,收入 代
城 市 研 究
2009(2)
13
来源广泛、渠道多手段多,可以充分 利用城市广阔的需求空间和较高的
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 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
3 城乡有限二元化:破解城乡 二元壁垒的必由之路
购买力来挖掘市场空间,获取特殊 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
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下,如欲在
利益;而乡村社会依然处于由工业 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 短时间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
化道路造成的贫困落后局面,科技 态。”[7]农村文化的发展仅靠农村社 城乡一体化新局面,存在着相当大
知识落后,就业面狭窄,基础薄弱, 会的自我改善来摆脱落后局面是不 的难度。论者认为,应遵循“城乡有
展程度低的乡村,实现较高层次的 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
政治运作模式,而发展程度高的城 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
市,却与之相反,这就产生了一种错 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城
位化。此种错位之深层根源,仍在于 乡二元结构负面影响的最显性表
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体制之差异 现,因为依附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经
演进逻辑,寻求适合中国发展特色 的对策方案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 壁垒与禁锢,逐步推动城乡一体化 进程。
1 城乡二元结构产生的深层原 因:工业发展情境导向的城乡 差异性发展
纵观历史,中国城乡二元结构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状况, 但归根到底,其深层原因与内在特
质都应从经济上来探析。这种以经 济基础为导向的社会体制整体的二 元化最终产生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态
2 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政治、 经济、文化与社会
亨廷顿曾说:“在经历着飞速的 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国家所具有的一 个共同而突出的特征,那就是城乡 之间的差距,而这正是这些国家社 会政治不安定的主要根源”[ 5 ] 。因 此,立足于对城乡二元结构产生的 深层原因之把握,深入评析城乡二 元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把城乡格局 的先天差异与后天差异相区分,才 有助于寻求破解二元结构之道,推
展却面临着机会缺乏、信息不畅、资 金不足、社会保障缺乏等现实问题。 2.2 劳动附加值不同造成的收入 差异化
政治权利及其表达能力的不均衡
刘易斯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化。从现实条件而言,城市社会因完 中对城市现代部门与农村传统部门
善的政治体制,城市人民的政治权 的收入差距作过形象比喻,称其是
利有着充分的社会保障,权力的执 “陡峭的海岸”而不是“平缓的沙
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以农
养工”、“农业支持工业”成为经济决
策的基本导向,正如江泽民所说“建
国初期实行依靠农业积累发展工业
的战略”[ 1 ]。新中国发展工业、实现
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异常艰巨,而基
础却极为薄弱。广大的农业地区与
农业产业就成为中国走向工业化的
基础与后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
是新中国迅速发展工业的无奈选
2009(2)
12
而造成城乡发展的二元轨道,并使 城乡二元结构不可逆转。这种二元 结构是内生的,是由内部制度安排 形成的,具有巨大的稳定性和惯性, 很难打破和改变[ 4 ] 。但是,论者以 为,户藉制度并非二元社会结构形 成的根本原因,而是中国特殊工业 发展起步情势所导向的经济二元化 发展的外在表现,并在历史中逐渐 成为加剧二元化结构的重要因素, 是二元结构的凝固力量而非导向力 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 确立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围绕实现工业化推进现代化的目 标,由现代化经济基础所导向的政 治制度与体制仍然是呈现二元化发 展趋势,其由历史原因造成,必将随 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深与国家发展 战略的调整,壁垒终将会被逐渐消 除,整个社会的多样化发展必将取 代二元化的差距化模式。
治的主要障碍;相反,城市市民具有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
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民主意识,但其 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调查显示,
管理模式却仍然集中于传统的行政 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
管理体制,其民主权利的表达仍旧 几年,2007年,农村居民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
在户籍制度的长期管制下,“户 口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资源 享有权的确认”[ 4 ],可以说,户藉制 度本是为维护整个社会平衡与保障 整个社会有序化发展而设立,却到 后来演变成为逾越巨大差距的最直 接障碍。正如有学者指出,以户籍制 度为核心的系列城乡分治制度和体 制将城市和乡村人为地分割为两个 社会等级,并致使两部分在资源共 享、利益分配、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 等方面享有不同的待遇。具体到教 育、医疗、就业、婚姻、人才、生育、兵 役、养老保险、劳动保护、粮食供应、 副产品与燃料供给等方面的制度设 计和政策规定都体现着城乡之间结 构的二元化。所以我国的城乡二元 结构最初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和重 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决策基础上,通 过服务于此的制度构建和体制结构
动城乡发展的一体多样化格局。笔 城市人拥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
者借助于乡村调研与城乡发展的比 城市户口可以帮他们解决一系列的
较研究,认为其典型影响存在于以 生存和发展问题,尤其是教育、社会
下四个方面:
保障、现代文明分享等,而农民的发
2.1 政治权利与自我发展能力的 不均衡
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带来城乡政 治发展的错位与不均衡,其实质是
乡村资源匮乏,农业效益低,农产品 现实的,必须与城市接轨。“这一点 限二元化”的构想,以求在发展中,
商品化程度不高,因此本来购买力 也同样是十分明显而为各个现代国 逐步解决城乡的差异问题。城乡差
就低的农民无法通过在乡村社会内 家的历史所证实了的,他们需要更 异存在于两个层面,其一是内容差
部广泛提高个人收入水平,再加上 集中、更开化、更活跃的城市居民的 距,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
择,为了实现工业强国的目标,农业
与农村理所当然地肩负起为工业发
展而奉献的责任。在此战略决策下,
工业发展快速而且成效显著,很快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1953
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会第24 次会议上说:“所谓仁政有
两种,一种是为了人民的当前利益,
另一种是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例
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
文章编号:1009-6000(2009)02-0011-06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课题“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 村外流精英人才的回归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2008RKA200)、山东省2008年社科规划课题“新农村 建设中农村精英人才流失问题研究”(项目编号:
势,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
城乡二元结构的层次更深,影响更 大,表现更复杂,破除其结构壁垒将 更有历史挑战性。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际社会
主义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的对立, 现
国内经济结构与社会治理模式的彻
代 城
市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