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10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

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X 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2.战国时代的纵横家,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称霸,或者建成“王业”。

他们宣传:“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

”纵横家提出以上主X的原因是( ) A.诸侯争霸力图实现全国统一B.兼并战争发展的现实要求C.政治改革运动引发战争不断D.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3.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据此可知,三人都( )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某某信仰B.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C.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4.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儒家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5. (汉武帝)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X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汉武帝采纳其建议。

材料说明( )A.汉武帝开始推行察举制B.西汉政府加强社会思想控制C.西汉政府废除了诸子百家思想D.汉武帝从无为而治转向有为6.某某三饶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庙内文物信息如下表。

这体现出 ( )B.文化重心向南迁移完成C.统治者借神权强化统治D.民间信仰发生根本变化7.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练习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练习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综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2.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制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3.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

这说明(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B.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科技发展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4.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5.“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

”此诗描绘的书法字体 ( )A.笔画圆匀,富图案美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C.任情纵性,美感极佳D.行云流水,清晰活泼6.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是(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7.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

汉代儒者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便是今文经学,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是其阐发的主要主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诸子学说不仅在内容上差别明显,而且在流传的地域上也有不同。

比如道家在楚国兴盛,①在鲁国兴盛,②在三晋与秦国兴盛。

①②对应的学术派别是()A.儒家、墨家B.法家、兵家C.儒家、法家D.墨家、法家2. (2013北京模拟)陈寅恪认为宋朝“尚气节而羞势利”,这是因为当时()A.理学逐渐盛行B.商品经济繁荣C.儒学受到冲击D.中央集权加强3. (2014·陕西西安质检)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2013江门模拟)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A.“君权神授”思想B.“大一统”思想C.反专制思想D.理学思想5.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A.工商皆本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D.减轻人民负担6. (2014·吉林模拟)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下列各句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7. “不仅是朱学失去了活力,而且对儒家精神作其他理解的学派,也因此受制于政治符号化了的朱学,而失去了自由思考与表达的权利。

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复习(包含答案)

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复习(包含答案)

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荀子强调人性本恶,但他认为通过礼法改造人的本性,可以达到人“群”有序的目的。

韩非子认为人性的恶没有改变的可能,对其教育感化也是无用的,只能通过法律对其管束。

据此可知( )A.两者思想呈现出完全的对立性B.韩非子否定教育的功能C.构建稳定社会秩序是时人追求D.荀子提倡“礼法并用”2.董仲舒放弃了先秦儒家的那种重人事而轻自然的思维方式,开始像道家、阴阳家那样大讲天道,并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

董仲舒此举意在( )A.弥补先秦儒学存在的弊端B.以神化君权提升儒学地位C.糅合道家、阴阳家的理论D.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3.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4.春秋晚期,孔子(前551~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这表明( )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5.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6.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材料阅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

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

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

这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统治阶级中富于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

基于这类考察,中国的“圣君”“贤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安民”,时至晚周,民本思想渐趋盛大。

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孔子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有“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

在孔子身后,《左传》《孟子》《荀子》等书更对民本思想加以发挥。

总之,“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命题是中华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政治思想,“仁政”“王道”学说由此派生出来。

材料二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

……明末清初的“新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健点在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家,是在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情况下,将先秦以来受制于君权的民本思想推进到“新民本”高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民本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民本思想呈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韩愈出身于“奉儒守官”、仁政爱民的官僚家庭,自幼研读孔孟六经,又兼通诸子百家。

安史之乱后,佛道更加盛行,儒家思想受到进一步冲击。

儒学名士奋起,提倡复古,崇儒宗经。

韩愈早就“承先人之遗业”,“志于古道”。

时宪宗自法门寺迎佛骨于宫,韩愈拼死上表加以谏止,斥之为“伤风败俗,传笑四方”,最后落得远贬潮州。

后镇州叛乱,他受命出使镇州宣抚,众皆危之,他毅然只身前往叛军巢穴,舌战群敌,使其归顺朝廷。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检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检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质量检测(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这说明儒家( )A.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2.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A.“兼爱”“非攻”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认识C.君主集权的理念 D.人定胜天的思想3.(2014·宁国八校联考)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

以下属于早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观点的是( )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④“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⑤“天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而不在一姓之兴亡”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③④⑤4.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司马谈认为六家共同的目标是( ) A.达到天下太平治世 B.维护等级秩序C.为统治者出谋划策 D.实现君民共治5.“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 B.儒家C.墨家 D.法家6.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答案解析

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含答案解析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A .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 B .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 C .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D .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2.春秋战国时,社会上出现特殊群体——游侠、游士,他们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士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形成尚武重义轻死的侠义之风。

促成这群体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度被破坏 B .争霸战争导致尚武精神的兴盛 C .儒家的重义传统观念得到弘扬 D .兼爱思想促进侠义品格的形成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D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4.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

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练2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练2

课练29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文艺复兴[双基达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衡水中学三模)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过内在的美德2.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袜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

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A.否定神的存在 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C.宣扬唯物主义的思想 D.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3.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说:“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并不是自然形成的。

然而自然的律令(指客观世界发展规律)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定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

”这位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C.普罗泰格拉 D.柏拉图4.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

”此观点( )A.反对封建神学理论 B.极力宣扬社会契约思想C.有利于人性的自我觉醒 D.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5.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6.面对法庭的判决,苏格拉底在申辩词中追问道:“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修养,你们不觉得惭愧吗?”他所追求的“希腊精神”的核心是( )A.民主与法治 B.平等和自由C.财富和荣誉 D.智慧和真理7.“虽然文艺复兴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新人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新人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2.(2017·华南师大附中测试)“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C.荀子 D.墨子3.西汉初年的汉文帝、汉景帝和唐朝初年的唐太宗、唐玄宗均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前朝的苛政之中得以休养生息。

这种被封建帝王肯定并采纳的道家思想最有可能是( )A.以德治民,取信于民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C.民贵君轻,仁政爱民 D.仁义王道,君舟民水4.董仲舒说:“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其事异域,其用一也”。

这表明他( ) A.主X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将“刑”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C.强调德政,反对严刑峻法 D.尊重天道,强调以德治国5.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孔子写入“世家”(记载诸侯事迹),而把韩非子写入“列传”(记载大臣与其他人物生平)。

其背景是( )A.孔子出身诸侯 B.韩非子思想在当时被统治者抛弃C.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 D.韩非子出生晚于孔子6.明朝周亮工在《书影》中记载:“海忠介公(海瑞)有五岁女,方啖饵(饼),忠介问饵从谁与,女曰,僮(男性童仆)某。

忠介怒曰,女子岂容漫受僮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

此妇即涕泣不饮啖(绝食),家人百计进食,卒拒之,七日而死。

”这主要反映了( )A.当时食物匮乏 B.封建礼教害人C.海瑞清正廉明 D.男女交往自由7.(2017·某某某某一模,2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十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湖南师大附中期中)公元前4世纪中叶,稷下学宫的出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

具体表现为(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黄老盛行,休养生息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答案 A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立,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繁荣发展,故选A项。

黄老盛行,休养生息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在汉朝,故排除B、C两项;佛学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与公元前4世纪不符,排除D项。

2.(2019·浙江桐乡入学考试)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该论述表明( )A.孔子力图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老子向往小国寡民、无为而治C.孟子劝导王者实行仁政、教化人伦D.韩非主张奖励耕战、加强集权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战国时期”“王如……省刑罚,薄税敛”“修其孝悌忠信”等信息可知,这是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劝诫君王施行仁政,轻徭薄赋,慎用刑法,用孝悌忠信教化百姓,C项正确。

孔子、老子均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时间不符,主张也不符,故排除A、B两项。

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3.(2018·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答案 B解析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人具有良好的品德,故选B项。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a卷有答案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a卷有答案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今天,我国倡导“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对于“以德治国”,我们可以从儒家传统文化中吸取的有益思想是A.民本思想B.“和为贵”和“仁”的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D.“天人感应”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3.“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4.冯友兰先生说,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

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D.宋明理学5.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新人教版9.doc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新人教版9.doc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2.(2017·华南师大附中测试)“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C.荀子 D.墨子3.西汉初年的汉文帝、汉景帝和唐朝初年的唐太宗、唐玄宗均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前朝的苛政之中得以休养生息。

这种被封建帝王肯定并采纳的道家思想最有可能是( )A.以德治民,取信于民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C.民贵君轻,仁政爱民 D.仁义王道,君舟民水4.董仲舒说:“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其事异域,其用一也”。

这表明他( ) A.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将“刑”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C.强调德政,反对严刑峻法 D.尊重天道,强调以德治国5.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孔子写入“世家”(记载诸侯事迹),而把韩非子写入“列传”(记载大臣与其他人物生平)。

其背景是( )A.孔子出身诸侯 B.韩非子思想在当时被统治者抛弃C.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 D.韩非子出生晚于孔子6.明朝周亮工在《书影》中记载:“海忠介公(海瑞)有五岁女,方啖饵(饼),忠介问饵从谁与,女曰,僮(男性童仆)某。

忠介怒曰,女子岂容漫受僮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

此妇即涕泣不饮啖(绝食),家人百计进食,卒拒之,七日而死。

”这主要反映了( )A.当时食物匮乏 B.封建礼教害人C.海瑞清正廉明 D.男女交往自由7.(2017·广东广州一模,2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岳麓版精练:单元检测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岳麓版精练:单元检测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单元检测(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青州模拟)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老子主张以“一”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由此可知() A.他们主张恢复原有统治秩序B.孔子主张维护天子的权威C.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D.他们都探索世界本原为道解析:选C“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以“一”为本等字眼体现的是大一统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思想,也就说明了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的确由来已久,C项符合题意的,正确;A、B两项仅仅适合孔子,所以不符合题意,排除;探索世界本原为道仅仅适合老子,所以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反对“率兽食人”的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

这种共生意味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

其特定价值内涵根源于()A.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B.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解析:选D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儒家思想的这种特定价值内涵根源于当时的自然经济,即根源于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D项符合题意;礼乐制度是等级制度,并不包括民本主义,A项不符合题意;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属于儒家思想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

3.“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

”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A.厉行赏罚崇尚法治B.奖励耕战与民休息C.仁者爱人尊君爱民D.崇尚贤能厉行节俭解析:选A结合题干信息“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可知该派别主张国家的大一统,结合“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可知该派别主张加强君主和中央的权力,据此可知该派别为法家学派,故A项正确。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练28 宋明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练28 宋明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第十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练28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第十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练28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第十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练28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练28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双基达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这是一个牛人辈出的时代.有击鼓骂曹操的愤青祢衡,非做铁匠不可的嵇康,以嗜酒如命被载入史册的刘伶,还有与猪共饮的音乐家阮咸,葬礼上赤身裸体的高官王忱,以驴叫追悼王粲的曹丕……魏晋时期“牛人辈出"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动荡,士人群体特立独行B.文化多元,士人深受佛道影响C.进取无望,达官贵人藐视礼法 D.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倡导奢靡2.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时,同学们对一幅“三教合一”的图案(如图)产生了浓厚兴趣.图案中三人共一个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三教应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B.三人一个鼻子说明三教实现了真正的“合一”C.三教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道教、儒学D.“三教合一”引起了明清时期的思想批判3.周敦颐(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老师)在《通书》中阐释了自己心中的“孔颜乐处”,他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2020版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周测10

2020版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周测10

周测10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夯基提能卷⑩立足于练题型悟技法——保底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厦门质检]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

这种风尚的弘扬()A.造就了积极入世的文化倾向B.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C.成为历代皇权专制的护身符D.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答案:A解析:材料中“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表明积极入世,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三教合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皇权专制,与材料中“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不符,故C项错误;宗教化与材料中“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不符,故D项错误。

2.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作安排。

该思想()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老子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老子生活在春秋晚期,不可能批驳了诸子百家,故B项错误;重建等级社会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3.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

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A.借助天来限制君权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D.巩固儒家正统地位答案:A解析:董仲舒认为发生灾异是由于天子无道,天子要反省,意在借助天来限制君权,故A项正确;董仲舒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相反他的“君权神授”等思想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用天来限制君权,并未强调“君权神授”,故C 项错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才获得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2.(2017·华南师大附中测试)“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C.荀子 D.墨子3.西汉初年的汉文帝、汉景帝和唐朝初年的唐太宗、唐玄宗均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前朝的苛政之中得以休养生息。

这种被封建帝王肯定并采纳的道家思想最有可能是( )A.以德治民,取信于民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C.民贵君轻,仁政爱民 D.仁义王道,君舟民水4.董仲舒说:“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其事异域,其用一也”。

这表明他( )A.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将“刑”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C.强调德政,反对严刑峻法 D.尊重天道,强调以德治国5.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孔子写入“世家”(记载诸侯事迹),而把韩非子写入“列传”(记载大臣与其他人物生平)。

其背景是( )A.孔子出身诸侯 B.韩非子思想在当时被统治者抛弃C.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 D.韩非子出生晚于孔子6.明朝周亮工在《书影》中记载:“海忠介公(海瑞)有五岁女,方啖饵(饼),忠介问饵从谁与,女曰,僮(男性童仆)某。

忠介怒曰,女子岂容漫受僮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

此妇即涕泣不饮啖(绝食),家人百计进食,卒拒之,七日而死。

”这主要反映了( )A.当时食物匮乏 B.封建礼教害人C.海瑞清正廉明 D.男女交往自由7.(2017·广东广州一模,2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据此可知( )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8.宋朝的统治者重视制定儒家道德要求的礼俗、乡规民约或家族家法,对道德品行较好者通过加官晋爵、树立牌坊等方式,表彰“孝子贤孙”。

这些做法有助于( )A.改造传统儒学 B.宣扬社会教化C.打击分裂割据势力 D.借科举制选拔实用人才9.王夫之认为:“于是分国而为郡县,择人以尹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这表明他( )A.强调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B.通过理学解释古代的治乱兴衰C.意识到当时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比较法谴责当政的统治者10.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不穿任何衣服;此外,希腊亦有很多裸体雕像。

这反映了( ) A.希腊人肯定人的生命价值 B.希腊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C.希腊人享受生活的人生观 D.希腊社会对神灵的无比虔诚11.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12.(2017·湖北八校联考)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

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

这些认识( )A.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 B.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C.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 D.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元史》187《明史》265材料三……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李贽《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1)材料一反映了何种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正史中所载烈女人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6分)22.(2017·太原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是知道如何归属自己。

每一个人都看他们前面的东西。

但是我从内心观察自己,我只关心我自己的事情。

我不断地反映我自己,控制我自己,品味我自己……我们部分地归属社会,但是更大部分地归属自己。

帮助别人是必要的,但是使自己归属自己也是必要的。

——米歇尔·德·蒙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材料二如果你真正相信基督是你的救世主,那么你马上就有了仁慈的上帝,因为信仰引导你进入并打开上帝的心灵和意志,你会看到纯粹的恩典和溢满的爱。

在信仰中看上帝,你会看到他慈父般友爱的心灵,其中没有愤怒和冷淡。

那些看到上帝愤怒的人并没有直接看他,而仅仅隔着帷幕看他,就如同一片黑云遮住了他的脸。

——罗伦·培登《宗教改革时代》材料三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

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

……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所体现的自由观。

(9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自由观产生的共同背景及其历史价值。

(12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用所学史实,指出儒家思想处于高峰和低谷的表现,并选择高峰中的任意一个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12分)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A 题中孔孟的言论反映出孔孟积极入世的态度,体现出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虽然在统治者那里“碰壁”,但在民间却成为蔚然大宗,排除B项;C、D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2.D 材料的大意为:如果把别人的家看做自己的家,谁还会盗窃呢?……把别人的国家和自己的国家一样看待,谁还会进攻别国呢?这体现了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故选D项。

孔子重视“礼”强调“仁”;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强调“君舟民水”,均与题意无关,排除A、B、C三项。

3.B 题干中的限定语是“被封建帝王肯定并采纳的道家思想”,A、C、D三项属于儒家思想,排除,故答案为B项。

4.B 从材料可以看出,董仲舒利用“阳尊阴卑”的思想,为儒家的“德治”找到了“天意”的根据。

他认为“德教”可以收到“严刑峻法”收不到的效果,但是也不反对“刑”,他认为“刑”可以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故答案为B项。

5.C 本题考查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司马迁将孔子写入“世家”,意在抬高孔子的地位,这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有关,C项正确。

6.B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的影响。

材料的大意是海瑞女儿吃了男性童仆的食物后,被海瑞责罚,最后绝食而死,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

7.D 从材料信息看,王守仁认为“学贵得之心”。

与本心不一致,即便是孔子的言论,也不能认同;与本心一致,即便是庸常人所说,也不能否定。

李贽认为,不要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可见,二人都反对迷信孔子,主张人们应该理性独立思考问题。

8.B 由材料中“制定儒家道德要求的礼俗、乡规民约或家族家法”,并对道德品行较好者进行表彰,显然没有体现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但有助于宣扬社会教化,故排除A项,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打击分裂割据势力或用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内容,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

9.A 材料中“分国而为郡县”“天下之公”等信息说明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故A 项正确;通过理学解释古代的治乱兴衰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谴责当政的统治者,故C、D两项错误。

10.A 题干材料反映了希腊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树立人的尊严,故A项正确。

11.D 古希腊智者学派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但他们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D项正确。

安提丰认为在众目睽睽之下,应非常尊重法律,A、C项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反映人民主权观念,B项与题意无关。

12.A 本题考查智者学派。

由“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等可知,这些认识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故A项正确;这些认识只是古希腊人文思想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这些认识并没有打破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思想与个人主义有本质区别,故D项错误。

13.C 材料“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强调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的形象,因为人是有理性的,人可以经过努力变得神圣,否认上帝的绝对权威,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的主体地位,并非发展上帝造人学说,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表明理性使人性升华,故C项符合题意;崇尚理性主义及独立判断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内容,故D项不符合题意。

14.C 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结束了一个时代”是指结束了封建蒙昧时代,故①正确;薄伽丘的《十日谈》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开创了另一个时代”是指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故②正确;薄伽丘的《十日谈》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禁欲思想,伏尔泰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故③正确;伏尔泰提出自由是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薄伽丘并未明确提倡自由,故④错误。

选C项。

15.A 首先,分析“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可知,其不但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而且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然后,据此分析选项,可知其分别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A项否定因行称义,强调因信称义,应选A项;B项强调人自己思考,并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反映的是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排除,C项强调人的重要性,是文艺复兴时的思想,排除;D项强调“美德即知识”,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