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第【1】篇〗3 积的变化规律一课时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第51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亿的上的数,下面老师写了两个十二位数,给大家几秒钟的时间,看你能很快地记住哪个数123412341234950382573014学生记数。
师:记住了哪个(第一个)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记住了第一个数数学中有很多有规律的情况,今天我们研究积的变化规律。
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生1:有什么规律生2:学积的变化干什么生3:积的变化规律和什么有关系生4:怎么就知道这个规律了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研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
小明的妈妈来到副食柜前,她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
妈妈提出问题想考考小明。
①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 包,一共多少元②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 包,一共多少元③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0 包,一共多少元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6×2=126×20=1206×200=1200师:非常好!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能根据这组算式的特点再往下写2个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写出。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写得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0除外),积也会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两个因数都缩小(或都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缩小的倍数(或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倍数的乘积;使学生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操作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概括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乘法口诀,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积的变化规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积的变化规律。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时,积也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出示例2:两个因数都缩小(或都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缩小的倍数(或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倍数的乘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当两个因数都缩小(或都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时,积缩小的倍数(或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倍数的乘积。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4单元 2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 2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的第二个知识点——积的变化规律。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总结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乘法基础,对于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较大,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总结规律。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子和实践活动,以便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准备PPT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直观的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然后改变其中一个因数,再次展示结果,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积是如何变化的。
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其他教学工具,呈现更多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积的变化规律。
可以采用动画或动态图表的形式,展示因数的变化对积的影响。
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验证和巩固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第3 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材第51 页的内容。
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件。
1.口算。
15×8=25×4=170×5=26×100=30×50=32×300=36×20=9×800=42×400=8×600=20×300=240×5=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课题导入。
买一个文具盒需12 元,买2 个文具盒需多少元?(24 元)买4 个文具盒呢?(48 元)买6 个文具盒呢?(72 元)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所需的钱就越多。
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1.课件出示教材第51 页例3。
(1)6×2=12 (2)20×4=806×20=120 10×4=406×200=1200 5×4=20师:仔细观察两组题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讨论,互相说出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交流看法,在学生汇报中点拨。
师: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二道算式比较,哪个因数没有变,哪个因数变了?是怎样变的?积又有什么变化?师: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比较,又有哪些地方变了?哪些地方没变?师:请将左边第二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也作类似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乘10、100,积也分别乘10、100。
师:用以上的方法比较右边三道算式,概括出你的发现。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除以2、4,积也分别除以2、4。
2.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教材第51 页“做一做”。
(1)要求学生先弄清题意,想一想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操作,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运算操作,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例题、练习题和相关的生活情境。
2.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道具:如计数器、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买两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引导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两个例题,分别是:例题1:2 × 3 = 6例题2:4 × 5 = 20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如:5 × 4 = 206 ×7 = 423 × 8 = 244.巩固(10分钟)教师继续给出一些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4积的变化规律的练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4积的变化规律的练习》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将通过练习掌握4积的变化规律。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4积的基本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和总结准确描述4积的变化规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描述4积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练习真正掌握4积变化规律,并能够灵活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白板和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相关教学图片2. 教师准备•熟悉4积的变化规律•准备好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的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提出问题(10分钟)•让学生观察几个数列:4、8、12、16;4、7、10、13;4、6、8、10 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总结。
3. 学生练习(15分钟)•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 教师总结(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一起总结4积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
5. 练习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总结,掌握4积的变化规律。
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督促他们在复习过程中总结规律。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未能夠对老师在教学中的准备和过程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4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4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掌握两个因数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因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数量和面积、重量等方面的经验。
但是,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抽象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来帮助他们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因数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
2.新课导入:介绍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3.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积的变化规律。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积的变化规律因数1 | 因数2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堂小结来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
2. 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积的变化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积的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列举出生活中运用到积的变化规律的例子。
2.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适量,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导入”和“案例分析”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关键步骤,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以下是对这两个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产生直观的认识。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一个因数而保持另一个因数不变,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情况。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积的变化规律的基本概念。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4、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口算:30×400= 26×100=10×650= 6×110=2.导入:动车的速度可达6千米/分钟,算一算它开2分钟会行多少千米?20分钟呢?200分钟呢?引导发现:随着动车行的时间越来越多,所行的路程越来越长。
同学们,在刚刚所列的三个乘法算式中,它们之间的因数有什么变化,积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的(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另一个因数不变,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一】、研究问题,概括规律(例3)1、观察下面一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1)6×2=12 6×20=120 6×200=1200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你能根据上面算式发现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一组算式吗?试试看 3×100= 9×100= 27×100=组织小组交流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一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2)20×4=80 5×4=XX×4=40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3课时_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3课时_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并掌握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乘法算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并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并掌握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并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问题等。
2.准备教学课件,展示相关的教学内容。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相关的算式和结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我会通过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操作,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展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的算式,让学生计算并记录结果。
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操练(10分钟)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我会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巩固(10分钟)我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2
768
60
×15
×3
900
180 ×4 2700
240
3600
探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 小,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相同的数。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会怎样变化? 可以写几组算式看看有没有规律。 要试一试第一个因数变,第二个因数不变的情况。
先算出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再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2×3=36 48×5=240 8×50= 400 120×3=360 48×50=2400 8×25= 200 120×30=3600 48×500=24000 4×50= 200
仔细观察因数的关系,再计算。
×2 8 ×24 192
×4 16
384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RJ
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课前引入
先计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 × 2 = 10 5 × 8 = 40 5 × 40 = 200
不变
这组算式都有 相同的因数5。
用箭头表示出算式的变化,标出如何变化的? 5 × 2 = 10 5 × 8 = 40 5 × 40 = 200
×20
一个因数5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也乘5.
一个因数5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0,积也乘20.
发现规律
一个因数5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积也乘4. 一个因数5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也乘5. 一个因数5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0,积也乘20.
猜想 ? 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几, 积也乘几
举例证明
×5 ÷4 ×5 ÷4
5 × 40 = 200 从上往下看乘几,从下往上看就除以几。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2.3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合作交流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共同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答案。
4.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2乘以3等于6,让学生回顾整数的乘法运算。
然后提问:如果我们把2乘以3的结果6再乘以2,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如4乘以5等于20,然后提问:如果我们把4乘以5的结果20再乘以2,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怎么乘,只要乘以同一个数,积的结果都会扩大相应的倍数。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如让学生计算3乘以4等于12,然后把12再乘以2,再乘以3,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3课时_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3课时_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和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一些积的变化规律的问题,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和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积的变化规律的实例。
2.学具:小卡片、计数器等。
3.练习题:巩固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价格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个积的变化实例,如2×3=6,2×6=1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积会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小卡片、计数器等学具,进行积的变化规律的操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第四单元4.4《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运用规律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本质。
2. 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1. 乘法口诀表。
2. 乘法计算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乘法口诀表,让学生快速说出乘法结果。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吗?二、探究积的变化规律(15分钟)1. 出示乘法算式,让学生观察积的变化。
例如:2 × 3 = 6,3 × 4 = 12,4 × 5 = 20,5 × 6 = 302. 学生观察并讨论积的变化规律。
3. 引导学生总结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增加(或减少)一定的数,积也增加(或减少)相应的数。
三、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10分钟)1. 出示乘法计算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例如:7 × 5 = 35,8 × 5 = 40,9 × 5 = 45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乘法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6 × 7 = 42,6 × 8 = 48,6 × 9 = 542.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检查答案。
五、总结(5分钟)1.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2. 学生回答:我们知道了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增加(或减少)一定的数,积也增加(或减少)相应的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理解了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从而达到理解规律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积的变化。
例如,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让学生计算这3个苹果的总重量。
然后,老师再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6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100克,让学生计算这6个苹果的总重量。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苹果的数量和每个苹果的重量发生了变化,但是苹果的总重量却没有发生变化。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课件或者板书,呈现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老师可以出示一组算式:3×4=12,6×2=12,9×3=27,12×4=48,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这组算式的规律。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可以发现,这组算式的规律是:当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及全解
A、不变 B、缩小20倍 C、扩大20倍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则积( )。
A、不变 B、缩小15倍 C、扩大15倍
4、两个因数的积是90,一个因数扩大6倍,另一个因数不变,则积是( )。
A、90 B、540 C、15
四、解答题。
4、在计算一个乘法算式时,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把另一个因数除以8,此时的积正好是320,那么原来的积是多少?
320×8=2560
答:原来的积是2560
5、在计算一个乘法算式时,其中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乘2,此时积是360。那么原来的积是多少?
360÷2÷3=60
答:原来的积是60
10÷2=5 21÷3=7
5×7+18×7=161(元)
答:一共需要161元钱。
3、连山公园有一个边长是9米的正方形花坛,工作人员打算把这个花坛的边长增加到18米,这样花坛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9×9=81(平方米)
18×18=324(平方米)
324-81=243(平方米)
答:花坛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43平方米。
A、不变 B、缩小15倍 C、扩大15倍
解析:积扩大的倍数是5×3=15倍
4、两个因数的积是90,一个因数扩大6倍,另一个因数不变,则积是(B)。
A、90 B、540 C、15
四、解答题。
1、5支钢笔25元,买10支钢笔需要多少元?
25÷5×10=50(元)
答:买10支钢笔需要50元。
2、文具店中2支自动铅笔卖7元,3支钢笔卖18元。张老师准备买10支自动铅笔和21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解析:例如:一个因数是a,另一个因数是b,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 2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 2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2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规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运算,对于因数与积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还需要引导和培养,使其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并掌握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观察和分析,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尝试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3.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总结,互相学习和借鉴。
4.引导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
5.练习运用: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巩固和深化理解。
6.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安排了积的变化规律的例题学习,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计算,去比较,再通过我的适时引导,让孩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积随因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积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五教法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来自主探索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
六学法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教学规律的一般经验。
七教学具及相关资料小黑板八教学流程谈话导入——猜想规律——验证规律——表述规律,小结探索方法——应用规律——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九教学设计过程1谈话导入课的开始我与孩子进行谈话“学校为了奖励参加大扫除的学生,每人发一本笔记本,每本笔记本6元,买2本需要多少元钱?买20本,200本呢?孩子你们算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板书三个算式及其结果:6×2=12(元)6×20=120(元)6×200=1200(元)设计理念:我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将纯粹的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孩子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四单元 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第三课时积的变化规律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课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大量的举例、充分的观察中去感悟积的变化规律。
充分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导作用,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将规律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过程与方法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研究规律1.课件出示教科书P51例3中两组算式。
师:请你们观察这两组算式中的因数,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谈到这些算式中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也可能会发现第(1)组算式中的第一个因数没变,第二个因数在变大;或者发现第(2)组算式中的第二个因数没变,第一个因数在变小。
2.引入课题。
师:请你们先计算再观察它们的乘积,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积也在变化。
师:同学们可真会观察,我们发现了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的变化一定会引起这个算式中积的变化,其中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设计意图】将例题中的两组算式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观察分析,初步感知乘法算式中“因数变化会引起积的变化”这一现象的存在,并为研究“积的变化规律”打好基础。
二、概括规律1.分层发现并概括规律。
课件再次出示教科书P51例3第(1)组算式及答案。
师:仔细观察算式中的因数和积,你们找到它们的变化规律了吗?把你的发现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平方米
8米
三、知识运用
你能利用今天学的知识 解决这个问题吗?
2.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00平方米
8米
24米
200平方米
8米
200平方米
8米
我是我这是样这解么决想的的::扩先大求后出的原宽来是长2方4米形,的2长4,米是 原来再宽用的长3乘倍扩,大长后不的变宽,,宽就乘是3,扩面大积后也的乘绿3地。 我的面列积式。:我2的4÷列8式=:3 200÷8=25(米)
二、探究新知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 乘(或除以)几。
二、探究新知
我是这么举例的: 25×4=100
250×4=1000 从上往下观察,第二个 因数没变,第一个因数 乘10,积也乘10。
能举例说明你发现的 规律吗?
25×4=100 250×4=1000 如果从下往上观察,第二 个因数没变,第一个因数 除以10,积也除以10。
第(1)组题中,第3题同第1题比,因数 是怎样变化的?积是怎样变化的?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乘100,积也乘100。
二、探究新知
(1) 6×2= 12 6×20= 120
6×200= 1200
(2) 20×4= 80 10×4= 40 5×4= 20
观察第(2)组题,因数是怎样 变化的?积是怎样变化的?
三、知识运用
1. 先算出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再写出下面 两题的得数。
12×3= 36
48×5= 240 8×50= 400
120×3= 360 48×50= 2400 8×25= 200
120×30= 3600 48×500= 24000 4×50= 200
三、知识运用
2.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25×24=20600×0(3=平6方00米()平方米)
01 教学背景
Teaching background
03 教学分析
Teaching background
02 教学过程
Teaching background
04 教学设计
Teaching background
教学备用模板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积的变化规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1) 6×2= 12 6×20= 120
6×200= 1200
(2)20×4= 80 10×4= 40 5×4= 20
二、探新知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 6×2= 12 6×20= 120
6×200= 1200
(2) 20×4= 80 10×4= 40 5×4= 20
第(1)组题中,第2题同第1题比,因数 是怎样变化的?积是怎样变化的?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 因数乘10,积也乘10。
二、探究新知
(1) 6×2= 12 6×20= 120
6×200= 1200
(2) 20×4= 80 10×4= 40 5×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