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距离_要素禀赋与我国OFDI_省略__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_杜江
我国对RCEP_成员国的OFDI_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1 引言RCEP是东盟在2011年2月提出,目标是在东盟现有的5个“10+1”FTA基础上,构建一个涵盖16国的全面的、高质量的、互惠的区域自由OFDI协定。
RCEP对各个成员国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OFDI便利化和技术合作等方面。
RCEP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复苏及OFDI的增长,还有助于促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我国的OFDI效率与国际竞争力(沈铭辉和郭明英,2021)。
另外,RCEP的签订能够提高各国的经济福利,推进多边OFDI体制,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杨娜,2020)。
近几年RCEP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针对RCEP 的研究集中于理论分析,多对RCEP动因、挑战与中国的举措进行分析。
郑学党和庄芮(2014)认为,推进RCEP为有效整合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现实需要和为平衡由美国主导的TPP的战略需要,RCEP面临着整合5个“10+1”FTA并达成高水平的区域OFDI协定的挑战,中国应该实现RCEP 与中韩FTA、中日韩FTA的相互促进,并加强与RCEP成员国的产业合作。
盛斌和果婷(2015)认为,在面向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多条路径中,RCEP为我国目前最优的选择,我国要有效发挥东亚国家的多重合作机制,积极推进RCEP,同时处理好由美国主导的TPP。
平力群(2020)认为,RCEP的签署将给受新冠疫情与贸易保护主义冲击的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与支撑。
部分学者比较研究RCEP和TPP。
陈淑梅、全毅(2013)深入探究RCEP与TPP分别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的影响,认为TPP没有全面考虑东亚地区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而RCEP是东亚地区为平衡由美国主导的TPP战略需要,排他性较强的TPP有可能会导致东亚地区国家的分裂。
邹国勇和吴琳玲(2016)认为面临TPP和RCEP带来的挑战,中国-东盟自贸区将会处在贸易转移效应加大的困境之中。
如果有更多的东盟国家加入TPP,那么TPP带给中国的贸易转移效应就会更加明显,尤其是对机电产业的制成品。
应届2020毕业季国际贸易论文选题
国际贸易论文选题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就是通商,一般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所组成,因此也被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
下面是一些由学术堂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选题,希望能为选这科做论文的同学们带来帮助。
国际贸易论文选题一:1、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3、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4、国际贸易网络的拓扑演化与聚类结构分析5、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发展对策研究6、国际贸易方式演进对城市化模式的影响--以义乌市为例7、对国际贸易中的蓝色贸易壁垒问题的分析8、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9、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要素分析及其应用价值思考10、我国企业国际贸易风险的预见及管理措施11、综合改革试点下义乌国际贸易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12、我国十大城市群对外贸易空间效应研究--基于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视角13、基于超边际分析框架展开的流通效率对国际贸易影响实证研究14、对标韩国,促进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15、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16、关于国际贸易业务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17、欢迎订阅国际贸易问题18、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势19、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研究20、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管理--以浙江八达集团为例21、新形势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变化趋势、典型风险点及防范22、我国利率市场化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23、基于流通经济视角谈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创新和发展24、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25、国际贸易对中国各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26、“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新疆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27、国际贸易货物品质标准演进效果分析--基于广义比较优势公式的解析28、基于生长曲线算法的中日国际物流规模增长对中日国际贸易推动作用规律研究29、国际贸易合同风险的分析与控制30、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探析31、国际贸易结构性特征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32、试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33、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34、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与启示35、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对反倾销会计的影响36、国际贸易框架下出口产品品质的测度方法:研究述评37、国际贸易与全球经济增长关系研究38、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39、基于全球化视域下的国际贸易隐含能源的探索40、探究物流产业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41、浅谈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42、数字产品、全球价值链与国际贸易规则43、用区块链破解国际贸易信用难题44、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下的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探究45、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对生活质量影响研究46、物流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47、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改革48、江苏省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促进关系研究49、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50、构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群的思路探讨国际贸易论文选题二:51、国际贸易与我国现代物流业互动发展问题探讨52、国际贸易问题53、论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策略54、跨境电商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研究55、浅析近年来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新模式56、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风险控制探究57、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摩擦分析及应对措施58、产业分工、国际贸易摩擦及我国的对策--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研究59、我国纺织品出口中国际贸易环境影响的经济学研究60、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研究述评与展望61、制造业国际贸易对服务化就业结构变迁影响的实证研究62、国际贸易新规则与我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发展方向63、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兼评《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64、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贸易:一个评述65、国际贸易体系演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66、基于复杂网络的国际铜矿石贸易格局67、中美国际贸易制度之争--基于国际公共产品提供的视角68、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研究:一个综述69、2015年国外国际贸易研究前沿70、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实务发展研究71、“全球-国家-地方”尺度下的国际贸易环境效应研究进展72、外资研发嵌入的内外因辨析:市场化进程还是国际贸易竞争力73、制度质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74、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会展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75、基于“一带一路”农产品国际贸易未来发展趋势研究76、罗伯特·芬斯特拉对国际贸易学的贡献77、国际贸易中出口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国家空间的社会网络分析78、国际贸易反脱媒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范围经济视角79、国际物流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80、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进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81、国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82、品牌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我国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83、深化推进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84、互联网与国际贸易--基于双边双向网址链接数据的经验分析85、OFDI、市场竞争强度与国际贸易86、国际贸易中收入分配与产品质量研究综述87、文化认同与国际贸易88、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汇率风险研究89、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文献比较研究90、海南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91、HS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92、益阳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研究93、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影响研究94、A银行云南省分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研究95、基于复杂网络和能值理论的化石能源国际贸易格局研究96、国际贸易体制区域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国际立法新动向97、国际贸易与中国制造业行业内工资差距98、兰石能源装备国际工程公司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研究99、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分析国际贸易论文选题三:100、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及其法律对策101、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102、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应对策略103、OFDI、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104、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国际贸易利益研究综述105、“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106、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107、上海市港口物流与国际贸易互动发展研究108、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109、国际贸易融资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110、国际贸易术语风险与规避措施111、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际贸易规则与秩序的动态演变及中国之应对112、中国苜蓿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113、国际贸易碳转移的全球图景和时间演变114、新常态下国际贸易发展对不同素质劳动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115、国际贸易中价值转移问题的扩展研究:模型、推演及启示116、多种类型,多重身份:15至17世纪前半期东亚世界国际贸易中的商人117、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变革118、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119、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效应120、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研究121、语言距离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机理与政策推演122、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求制度性话语权--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与中国应对123、价值链贸易与经济周期的联动:国际规律及中国经验124、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基于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的视角125、国际贸易模式演进的城市化促进效应--基于职业中间商的超边际分析126、TPP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策略127、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再构建及中国的因应128、技术、国际贸易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变129、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及发展对策--基于和传统国际贸易的比较分析130、新能源产业国际贸易关系及中国现状--基于空间引力模型131、新常态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32、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标准元素”:体现、特性与应对133、互联网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34、国际贸易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135、“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以广东省为例136、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标准研究137、“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民族文化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探讨138、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研究139、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140、陕西省国际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141、粮食国际贸易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142、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创新路径143、国际贸易规则发展新趋势及中国的应对144、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协调145、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障碍与策略研究146、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问题研究147、农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策略研究148、国际贸易与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基于制造业行业的经验研究149、基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国际贸易壁垒及其法律应对150、自贸园区背景下我国国有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贸易论文选题四:151、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国际规则研究152、职业贸易中间商、国际贸易方式演进与经济发展153、广西中小微型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困境及对策154、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55、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国际贸易客户开发途径研究156、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157、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变迁看IBM战略转型158、碳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研究159、30年来国际“贸易-交通-旅游”(3T)互动的统计分析160、国际贸易对国内制度的影响:前沿研究述评161、数字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法律问题研究162、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163、国际贸易格局分化与国际贸易秩序演变164、制度距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165、国际贸易的成本分析:视角与方法166、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及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启示研究167、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下义乌进出口贸易发展研究168、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169、国际贸易与企业成本加成:一个文献综述170、自贸区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影响研究171、内生比较优势、国际贸易方式与收入分配:一个新兴古典框架172、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与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暨2014年中国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论坛会议综述17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174、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文献综述175、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异质性研究进展176、职业中间商空间嵌入与国际贸易模式演进177、宁波港外贸集装箱海铁联运腹地生成研究178、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及其对策研究赠送:86个行政法、行政诉讼法论文题目参考1、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论行政主体3、行政组织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4、关于行政行为概念的探讨5、论行政行为的效力6、论行政立法7、关于行政立法程序的思考8、析行政许可标准和范围9、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10、行政处罚问题研究11、论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12、行政强制措施研究13、论行政强制执行14、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关系之探讨15、论行政程序原则和制度16、关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思考17、完善行政复议程序的设想18、论行政诉讼的功能19、关于行政诉讼范围的思考20、试析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21、行政判决之研究22、浅析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23、国家赔偿构成要件之研究24、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25、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26、论行政立法体制27、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功能28、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29、行政处罚程序研究30、论行政强制31、行政赔偿制度研究32、行政指导研究33、论行政许可34、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35、行政越权与滥用权力研究36、论中国司法审查制度37、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38、行政侵权责任探讨39、论显失公正行为40、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1、行政诉讼的撤销判决与变更判决42、行政判决、裁定的执行43、论行政法治原则44、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45、论行政立法以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地位46、论行政行为的条件与后果47、行政合同研究48、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49、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50、行政执法研究51、行政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研究52、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53、中国加入WTO与行政法制改革54、论行政复议的范围与复议程序55、“双学位”的合法性探析56、媒体对食品安全监督作用的法律规范57、欧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及启示58、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路径59、行政罚款关乎执法公平正义60、试论公务员奖励规范的立法与完善61、兽药饲料监督执法文书制作问题的浅析62、浅析淘宝网络刷单中的“水军”现象63、行政决策的实质性正当程序之规制64、“报假警”行为的定性及其规制65、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意义、问题及完善66、检察权的职能拓展与行政立法审查制度的完善67、建设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政府部门的思考68、浅谈《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对招标工作的影响69、新闻评论监督司法的权利与限度70、论悔捐行为的无责理由、责任要件与风险防范71、论网规的软法属性72、我国大学规章制定权的法律规制研究73、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74、医事仲裁制度调查分析75、论开放社会中行政参与的合理界限76、论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77、刍议权力清单制度建设78、医患关系法律性质分析及纠纷应对策略研究79、个人低碳消费行政法义务确立的正当性检视80、论骨髓捐献者撤销权的行使边界81、中国网络安全形势及对策研究82、弱势群体公法保护视野下的社会帮扶问题83、中国宗法财产制度的道德性84、泔水饲喂畜禽违法现象的行政处罚难点85、我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6、论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
2017外贸论文参考文献
2017外贸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可以反映出研究者对文献信息获取、吸收、利用的能力和研究创新水平。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外贸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参考!2017外贸论文参考文献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 秦熠群,金哲松.中韩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3):62-65.2. 张宏,丛静.影响中韩产业内贸易发展因素的实证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6,15(2):43-48.3. 刘嘉.中日与中美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2013(2):92-97.4. 李准晔,金洪起.中韩贸易结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2):47-54.5. 马剑飞,朱红磊,许罗丹,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2(9):22-26+80.6. 赵志刚.中国制造业对不同类型经济体的行业贸易[J].中国软科学,2003(3):45-50+121.7. 王云飞.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10):47-55.8. 徐娅玮.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成因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1(12):36-39.9. 宋全成.加工贸易带动的提升——我国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2003(12):10-13.10. 崔日明,陈付愉.中日服务业产业内研宄[J].区域经济,2008,24(8):51-55.11. 李季.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6):54-59.12. 汪斌,邓艳梅.中日贸易中工业制品比较优势及国际分工类型[J].世界经济,2003,⑷:21-25.13. 06]石静,王鹏.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特征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08(4):39-43.14. 张彬,孙孟.中澳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1997-2007年进出口贸易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09(05):41-48.15. 周茂荣,吕婕.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国际贸易问题,2010(2):32-37.16. 贺骁.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实证分析[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3):62-67.17. 廖长友.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5-47.18. 杜莉.中国与美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8):90-97.19. 佟家栋,刘钧霆.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态势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1):5-9.20.Wells,L.T.Jr.ThirdWorldMultinationals,Cambridge,Massachusetts: MITPress,1983.21. 卜伟,叶广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4(8):57-63.22. 卜伟,郑纯毅.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5):5943.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23. 卜伟.我国产业外资控制与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2011:180-181.24. 陈丽丽,林花.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制度因素重要吗[J].经济经纬,2011(1):20-25.25. 陈文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和模式选择——以福建省为例[J].时代金融,2008(7):170-171.26. 陈岩,张桃.积极推进以“技术+品牌”为核心的“走出去”战略——中国髙新技术产业的必然选择[J].国际贸易,2007(3):14-17.27. 崔家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J].2010(6):12-14.28. 代中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研宄——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29-35.29. 邓明.制度距离,“示范效应"与中国OFDI的区位分布[J].国际贸易问题,2012(2):123-135.30. 董莉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动因个新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73-76.31. 冯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展望[J].山东社会科学,2014(1):117-121.32. 官建成,王晓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2):59-65.33. 郭苏文,黄汉民.制度距离对我国外向FDI的影响一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0(11):21-26.34. 何骏.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J].经济经纬,2007(2):57-59.35. 贺书锋,郭羽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析:政治因素重要吗?[J].上海经济研究,2009(3):3-10.36. 黄静波,张安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动因类型的实证研究一基于1982—2007年得外向投资流向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7):4-10.37. 李洪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及未来趋势[J].商业研究,2004(5):143-145.38. 林季红,胡雯婷.中国国际投资发展阶段研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2-59.39. 凌丹,赵春丽.政府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职能作用及实现途径[J].经济纵横,2002(6):43-36.。
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出口——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
关键词 : 服 务业 F D I ; 服务 贸易; 出口
Ke y wo r d s :s e vi r c e s s e c t o r F DI ; s e vi r c e s r t a d e ; e x p o t r
摘要: 利用中国2 0 0 4 — 2 0 1 0 年问的服务业 F D I 和服务贸易出口数据 , 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采用系统 G M M对我 国 服务 业F D I 与服务贸易出口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我国服务业 F D I 对服务贸易出口 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这种作用存在较强 的滞后性。根据上述研究结论, 提 出了中国利用服务业 F D I 来提升服务贸易出口水平的建议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 : F 7 5 2 . 6 2 1 文 献综 述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 4 3 1 l ( 2 0 1 3) 0 7 — 0 1 4 3 — 0 3
大于 货物 贸易出 口。
随着 世界服务贸易规模 的不断扩 大, 流入服 务业领域 的F D I 数量不断增加 , 有关服务业 F D I  ̄ F o B [ E 务贸易 的问题 被 国内外学者所 关注 。Ma r k u s e n ( 1 9 9 5 ) 认 为规模 经济促进 生产者服务 贸易的 F D I 利用。 H o d g e a n d N o r d a s ( 1 9 9 9 ) 揭示 服务企业通 过商业存在( F D I ) 或跨境交付 的因素来选择市 场。 因此 , F D I 和 贸易 的联 系是 建立在 F D I的类 型和 国际 贸易 的基础 之上的。 国内关于服务 F D I 和 服务贸易研究 的 文献 有 : 刘艳( 2 0 1 1 ) 【 】 基于协 整方法和 V E C模型 探讨 了我 国服务贸 易进 口、 服务业 F D I 与技术进步 的关系。结果发 现: 服 务贸易 进 口、 服务 业 F D I 与技术 进步之 间存在 长期 均衡 关 系 :服 务 贸 易 进 口、服 务 业 F D I 是 技 术进 步 的 G r a n g e r 原 因 ,但技术 进步并 不是 服务 贸易和服务 业 F D I 的G r a n g e r 原 因; V E C模 型显示 , 从短 期来 看 , 三者 之间 的 关系有短期偏 向长期均衡调 整的速度很快 , 服务 贸易进 口 和服务业 F D I 的短 期波动对我国技术进步 的影 响显著。 周 学仁 ( 2 0 1 2 ) 圆 利 用 中国 1 9 9 4 — 2 0 1 0的相 关数据 , 通 过构 建 关系模型和 回归模 型 , 检验 了 F D I 技术对 中国出口贸易结 构的作 用。 结果显示 , 不论是 F D I 来 源地 的技术 指数 , 还 是 外资企业劳动生产率来衡量 F D I 技术水平 , 都对 中国出 口 贸 易结 构 指数 具 有 显著 的正 面影 响。 王 恕 立 、胡 宗 彪 ( 2 0 1 0 ) [ 3 1 基 于 中国数据研究 了服务业 F D I 流入与 东道 国服 务 贸易 出口的问题。研究结果表 明, 我 国服 务贸易 出 口与 服务 业 F D I 、 货物 贸易出 口之间存在 一个长期稳 定 的均 衡 关系 , 服务 业 F D I 与 货物贸 易出 口对我国服务贸易 出 口的 总体 影响均 是正 向的, 说明服务业 F D I 对我国服务贸 易出 口的促 进效 应要 高于其 替代 效应 : E C M模 型 显示 了三 者 之间的关系 由短期偏离 向长期均衡调 整的速度很快 , 且服 务业 F D I 的短期 变动对我 国服务 贸易 出 口的正 向影 响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常龙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河南郑州450047)摘要:本文以2008年〜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为样本,研究东道国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相关性,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及相关改革政策对中国OFDI的影响。
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OFDI与东道国制度环境显著负相关;(2)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种负相关进一步加深;(3)包含节点城市的国家的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的关系较为复杂,从全时期来看显著负相关,但是分阶段来看的话,“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均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一带一路”;OFDI;东道国制度环境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1)01-0110-03—、弓[言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对外投资飞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重要对外投资大国。
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流量为211.6亿美元,存量为906.3亿美元,到2015年相应的数据则高达1456.7亿美元和1097&6亿美元,分别增长近6倍和11倍。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步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商务部统计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无论从存量还是流量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均超过10%。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潜力巨大,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最近彭博新闻有一篇凸显出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政治风险阻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而且还提出在当下中国限制私有企业对外投资的大背景下,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似乎更加困难。
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应该高度关注国家制度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制度环境对中国OFDI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
制度差异_累积优势效应与中国OFDI的区位分布_冀相豹
制度差异、 累积优势效应与中国 OFDI 的区位分布 Nhomakorabea
和技巧( 如与投资相关的各种法规和制度, 与交易涉及 各方的交流和沟通等) 都需要在实战中学习和积累, 尤 交易成本和交易的不确定性较 其是在制度质量较低、 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 这种累积效应更加 高、 重要也更难积累。 制度差异对中国 OFDI 区域分布会 归根结底与投资者对制度的了解 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 程度紧密相关。投资者在某一国的投资越多, 经验越丰 越有机会熟悉相关制度法规, 调整策略逐步形成投 富, 资的累积优势效应, 从而比较娴熟地应对在该国进行再 投资时的各种制度差异障碍, 即已有投资经验会反向调 我们提出假 节制度因素对再投资的影响程度。 因此, 设 3。 假设 3 : OFDI 累积优势效应对制度差异的影响具 有反向调节作用。 世界银行专门建立了一个包含民主议政程度、 政 思想, 治稳定性、 政府管制效率、 监管质量、 法制环境和腐败控 制 6 个子指标的指数体系, 全面反映一国( 地区) 包含 行政和司法在内的政治制度质量。 其二是美国传统基 金会( Heritage Foundation) 公布的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 ( economic freedom index, EFI ) 。 该指数包含贸易政策、 政府财政状况、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货币政策、 资本流动 金融业、 工资及价格、 产权保护、 政府规制、 与外国投资、 信息市场 10 个方面, 较全面地刻画了一国的经济制度。 为简化并恰当替代原有指标体系, 借鉴 Chan 和 Makino ( 2008 ) 的方法, 先以主成分分析法对每年的两个指标 体系分别抽取一个公因子①, 再用东道国与中国公因子 之差来表示每年两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差异②。 ( 2 ) 累积优势效应和交互变量 参考 Dikova 等( 2010 ) 的论述并结合前期对于累积 优势效应的描述, 本文以中国在某东道国第 t - 1 年的 OFDI 存量额占 t - 1 年总 OFDI 存量额的比例来表示该 1. 模型构建 综合上述已有文献, 全面考察制度差异和累积优势 本文以中国与东道 效应对中国 OFDI 区域分布的影响, 经济制度的差异以及 OFDI 累积优势效应作为 国政治、 主要解释变量, 构建模型如下: ln( ofdi it ) = α0 + α1 ln( pd it ) + α2 ln( ed it ) + α3 ln( me it ) + α4 ln( pd it × me it ) + α5 ln( ed it × me it ) + ∑ n θ n ln( c n it ) + λ i + μ t + ε it ofdi it 表示中国在 i 国第 t 年 OFDI 的 在模型( 1 ) 中, 流量; pd it 表示中国与 i 国第 t 年的政治制度差异; ed it 表 示中国与 i 国第 t 年的经济制度差异; me it 表示中国在 i ed it × me it 分 国第 t 年的 OFDI 累积优势效应; pd it × me it 、 经济制度差 别表示在 i 国第 t 年累积优势效应与政治、 异的交互项; α0 为常数, λi 、 μ t 分别为国家和时间效应, ε it 为残差项; c it 为一系列控制变量。 2. 变量设定 ( 1 ) 制度差异 对于制度因素, 为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异常波 动性, 本文选用了多项指标,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分别对 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进行综合性度量。 其一是世界银 行开发 的 全 球 治 理 指 数 ( 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 , “WGI” ) 。世界银行将 “好质量的制度 ” 定义为: 公 开、 文明、 可预测的政府决策; 专业高效的官僚机构; 尽 职运作的行政体系; 独立强健的社会团体; 以及快捷有 2006 ) 。基于这一核心 效的法律执行力度( World Bank,
要素禀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基于WIOD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分析
要素禀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基于WIOD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要素禀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探讨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如何有效利用自身要素禀赋,推动产业升级。
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了详实的实证分析,以期为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文章概述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制造业产业升级中的应用。
接着,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要素禀赋的现状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要素禀赋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包括要素禀赋对产业升级的直接影响、要素禀赋结构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以及全球价值链背景下要素禀赋与产业升级的互动关系。
通过实证分析,文章揭示了要素禀赋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当前中国制造业在要素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优化要素配置、加强创新驱动、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等,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要素禀赋与制造业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也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谋求更高地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要素禀赋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总量和结构。
这些要素禀赋的差异对制造业产业升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上分析要素禀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能源、土地等,可以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产业升级。
例如,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凭借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实现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制造业需要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这就需要更加丰富的资本和技术要素。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研究
都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涉及 很少。
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推动以及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持续 扩张,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存在,国内学者也进行了 相关研究。沙文兵和李莹⑸证明了 OFDI逆向技术 效应存在,但存在门槛效应。王丽和韩玉军⑹采用 系统GMM验证了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并认为 可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张永丽和王兵⑺不仅证明了 OFDI的逆向技术 溢出效应的存在,还验证了其对我国产出和技术 进步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也有其他学者有不 同的见解,认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很微弱或 是不存在。欧阳艳艳和郑慧欣⑷发现OFDI逆向 技术溢出对各省的经济增长只呈现出微弱的正 效应。陈昊⑼认为OFDI是否能获得逆向技术溢 出取决于东道国的类型,对于发达国家OFDI可 以获得逆向技术溢出,对于发展中国家则不然。 陈晔婷和朱锐[们则验证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 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整体上不 显著,与之相似的还有梁總和谢吉惠[11)研究中 国对中东欧国家的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结果 虽然显示对我国技术进步有一定促进作用,但 并不显著。可见国内学者对中国OFDI的逆向 技术溢出效应也没有统一的结论,存在很大的 研究空间。
我国OFDI促进国内技术的实证分析
科 布道格 拉斯 生产函数 ( c— D两数 )是描述投 入与产 出关 系最最 常用 的函数 。它的基本形式表示如下 : Y =A・ ・ 。本文借鉴 C—D 函数 ,将通 过 O F DI 溢 出的各 国研 发资本存 量作 为产 出,影 响资本 存量
溢 出的 各个 因 素 作 为 投 入 ,得 到 如 下 基 本 模 型 :
进行 ,节约了技术交易 的成本 。完善 的司法保护 了私人产 权以减少政 府 对技术交易的干预 ,有利于 技术交 易的顺 利进行 。政 府腐败 程度越 高 , 分支机构在的 “ 寻 租 ” 成 本 就 越 大 ,贪 腐 控 制 节 约 了分 支 机 构 在 东 道
国的 “ 寻 租 ” 成本 。 2、东 道 国经 济 制 度 的 影 响 根据 同样的道理 ,对经济 自由度 的 9个子指 标 ( 除去劳 动 自由度)
我国 O F D I 促 进 国 内 技 术 的 实 证 分 析
戴 娟
摘 要 :本 文 采 用 2 0 0 3— 2 0 1 2年 1 2个 国 家 的跨 国 面板 数 据 ,研 究 东道 国的 经 济 制 度 质 量 和 政 治 制 度 质 量 对 我 国 0 F D I 逆 向技 术 溢 出 的 影响。检验结果发现 ,东道 国的政 府治理水平和经济 自由度 ,对我 国 OF D I 逆 向技 术溢 出有 积极的促进 作 用。另外 ,投 资母 国对 外 国技术 的吸收能力是影响逆 向技 术溢出的重要 因素。基于以上结论 ,本文认 为我 国应将政府治理 水平 高、经 济 自由度 高的国家作 为对外直接投 资
Ln S = + a l L n HGl l+ a 2 L n RDGi t+ a 3 L n HFi t+ a 4 L n RDF i t+a 5
OFDI对于母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考察
引 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
自2 o 世纪 9 o年代 以来 ,跨国直接投资规模 日益 扩张 ,取代 国际贸易成为驱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因素。近年来 ,发展 中国家频繁作 为投资东道国 出现在跨 国直接投资市场 ,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 新趋向 ,其 中中国的表现尤其突出。据 《 中国对 外投资公报》统计 ,2 0 0 3 年我 国 O F D I 流量为 2 9 亿美元 ,2 0 1 2年则为 8 7 8 亿元 ,8 年 间增加 了大
答既是全 面考察 O F D I 经济效应 的基础 ,也是未
收 稿 日期 :2 o l 3 —1 2 —2 5
世纪 7 O 9 O 年代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发现 ,对外直
接投资将 日 本国内处于 比较劣势的纺织业与机械
基金项 目:2 01 3 年浙江 省社 科联研 究课题 ( 项 目编号 : 2 0 1 3 Z 5 7 ) _ 浙江工业大学跨国投 资研究 中心阶段性成果。
的增 长态 势 。基 于这 样 的背 景 ,我 们需 要 解 释 一
对外投资规模能够将国内 比较劣势产业 实现国际 转移 ,从而有助于 国内资本更 多地配置于高收益 产业 ,提 升母 国资本配置 效率 ;邓 宁 ( D u n n i n g , 1 9 8 1 ) [ 2 ] 认为 O F D I 能够帮助母 国获取战略性资产 , 而战略性资产的获取对于母 国产业结 构升级具有
作者简介 :谢乔听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商学院讲 师 ,博: 。研究方向 : 企业跨 囤投融资管理。
一
71 —
第3 期( 总第 2 4 5 期)
2 0 1 4年 3月
工 业技 术经 济
J o u r n a l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E x : o n o mi e s
东道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影响的研究
後济从横东道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 FDI影响的研究陈杰摘要:本文在分析已有的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影响O FD I的相关因素以及经 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这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利用我国2003—200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和Baker等测算的经济政策不确定 性(EPU)指数对东道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O FD I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和验证,得出东道 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负面效应。
最后,本文针对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给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时相 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外直接投资;东道国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_、弓I言从201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规模已经成为世 界第二,占GDP比重超过1%。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对外直接 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OFDI对中国体现大国 担当、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产业均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然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 之后的欧债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缓慢恢复的泥淖中。
各国 必然会出台各种政策干预经济,不断积累的全球系统性风险 以及各种黑天鹅事件,极大地增加了世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这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对外直接投资都造成了较强的负面 影响。
因此,研究东道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对外直接 投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价值了。
二、文献回顾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 同方面对影响OFDI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Bailey(2015;t研究发 现,东道国的市场需求削弱了地理、文化和行政距离等因素与外国直接投资外流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Felix Reimann (2017)认为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是 全球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项本武(2009)认为,东道国的 市场规模对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呈显著负相关。
要素禀赋_制度特征与FDI流动_基于投资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专业版】
们适应了这些国家的“气候”时,可能会加倍向民众攫取,造成国民福利的整体下
降 (Lucas,1990)。这与孙早 (2021) 等人的观点相近,他们认为在一个制度不健
全、“法律不被信仰”的国家,FDI 具有发生“异化”的动力,通过行贿等非正常
系 (殖民关系、经济关系、政治与军事关系) 对 FDI 流动的影响以及东道国的制度
差异对 FDI 流动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
在资本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FDI 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规模快速增加,但
同时也表现出在区位选择上的“扎堆”现象 (World Bank,2004)。针对 FDI 的流 动
趋势,Tinbergen (1962) 最先利用引力模型对国家间的双边贸易进行了研究,发 现
量及行政效率对 FDI 的流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腐败会严重影响 FDI 的流动速度
及规模,与此观点保持一致的还有 Mauro (1995) 和 Wei (2002) 等人,他们发现
腐败会明显增大 FDI 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政府官员为获取贿赂,会延长外资企业的
审批时间,增加审批程序,从而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变量名称符号单位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外资流入量百万美元112061662665015080经济规模亿美元80831513448011880贸易距离trdi1704103461657018040能源禀赋百分比4508624549800002842000劳动人口丰裕度la百分比0471008103100730人口总数千人104701411689014090技术禀赋teta76362401000012270腐败控制coco百分制3715049228304560政府效率百分制5639089424807860制度差异id4464059532805740殖民关系0360048100001000经济关系0360048100001000虽然是fdi流动的驱动因素之一但它在全球贸易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在fdi流动的多元动机下能源禀赋已经成为个体性要素而非群体性要素
中国OFDI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视角
作者: 李平[1];丁宁[2]
作者机构: [1]山东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山东淄博255000;[2]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出版物刊名: 经济与管理评论
页码: 18-30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1期
主题词: 东道国制度环境 OFDI 企业绩效
摘要:以2000-2007年进行OFDI的中国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东道国制度环境对OFDI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制度依赖性对东道国制度环境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中国OFDI企业整体具有显著制度依赖性,这种制度依赖性对东道国制度环境和OFDI企业绩效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东道国制度环境对中国OFDI企业绩效具有差异性影响,发达国家的制度环境对中国OFDI企业绩效有正向作用,发展中国家制度环境则具有反向影响;在发达国家,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和技术寻求型OFDI企业绩效均受当地制度环境的正向作用;在发展中国家,制度环境对资源寻求型OFDI企业绩效的影响为正,对市场寻求型和技术寻求型OFDI企业绩效的影响为负。
OFDI对我国商品贸易结构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
作者: 许轲名[1]
作者机构: [1]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上海200083
出版物刊名: 商业经济研究
页码: 126-128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3期
主题词: OFDI;贸易结构;高技术产品
摘要:在“新常态”和“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我国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本文从低、中、高附加值商品贸易的视角深入分析和研究OFDI对商品贸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OFDI对中、高、低三种技术附加值与商品贸易出口规模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OFDI对我国高技术附加值商品贸易规模的正向作用最为显著,对低技术附加值商品贸易规模的作用最弱。
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我国商品贸易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中国OFDI的出口效应_基于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实证分析
中国OFDI的出口效应:基于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实证分析綦建红 陈晓丽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2003-2009年中国对92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出口的面板数据与交叉价格,对中国OFDI的出口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从全球来看,中国的OFDI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从国别来看,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OFDI与出口之间呈互补效应,对发达国家的OFDI与出口则呈替代效应。
在此基础上的门槛面板分析则进一步发现,出口效应的差异与OFDI规模密切相关,即只有OFDI跨越初始门槛水平时,才能对出口产生互补效应;随着OFDI跨越门槛水平的提高,OFDI对出口的促进效应将会愈加显著。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OFDI) 出口 门槛面板问题的提出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作为中国企业占领国际市场、销售产品的两种途径,在中国加入W TO之后,均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据中国商务部和 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数据,2009年中国的出口总额高达12017亿美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120多倍;同期中国OFDI流量为565.3亿美元,覆盖了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伴随着出口的高速增长,中国近年来遭遇的贸易纠纷却急剧增加(图1)。
至2009年,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面对日渐严重的贸易纠纷,中国正努力转变产品外销的方式,从单纯依赖出口逐渐转变为出口和OFDI两者并重。
但是,纵观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文献,以及世界各国的贸易实践,以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为特征的OFDI对于出口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减少贸易纠纷数量,也有可能对出口产生替代效应。
因此,中国OFDI的出口效应究竟如何,正是本文拟研究的主题。
图1 中国1995-2009年间出口额(单位:亿美元)和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数量(单位:件)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库、2010年 中国统计年鉴 和中国商务部。
我国OFDI与服务贸易竞争力——基于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OFDI与服务贸易竞争力——基于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
的实证研究
刘章灵
【期刊名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总结建立理论模型,引入中间投入品推导出我国OFDI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机制,并利用2006-2014年我国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以我国服务业OFDI为解释变量,结合钻石模型综合考虑了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额、服务业利用FDI、对外开放水平、全要素生产率等控制变量,通过行业面板回归验证其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结果发现,我国服务业OFDI有利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投入、服务业利用FDI水平对服务贸易竞争力也有促进作用。
【总页数】8页(P40-47)
【作者】刘章灵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
【相关文献】
1.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世界主要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 [J], 李晓峰;漆美峰
2.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劳动报酬的效应分析——基于中国服务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 秦进;赵景峰;夏楠
3.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齐彤
4.国际外包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的再考察——基于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张向阳;李楠;孙艳青
5.我国OFDI与服务贸易竞争力——基于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刘章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区间税收竞争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吗?——基于动态门槛面板模型的实证检验
中国地区间税收竞争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吗?——基于动态门槛面板模型的实证检验刘清杰;任德孝【摘要】税收竞争是引起"囚徒困境"还是"抑制利维坦"的效率悖论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地方政府希望通过税收竞争进行招商引资以刺激本地区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这种刺激效应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呈现非线性关系.本文基于动态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表明:在经济发展初期,逐底的税收竞争对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刺激作用,这种效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减弱,甚至在经济发达阶段呈现为抑制效应.根据实证检验的门槛值结合中国各地区经济所处的阶段,中部和西部多数地区间依靠税收竞争显著促进了居民收入增长,但刺激程度正在持续减弱,东部发达地区则基本脱离了这种增长机制.经济欠发达地区依赖逐底的税收竞争刺激居民收入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期刊名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9页(P79-87)【关键词】税收竞争;居民收入;动态门槛面板模型;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作者】刘清杰;任德孝【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0.42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
城乡之间、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尤其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远高于区域内部的居民收入差距。
如何有效提高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成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分税制改革后,“政治晋升锦标赛”激励导向下中国地方政府纷纷展开以招商引资为目的、以税收优惠为手段的税收竞争,具体手段包括税收征管强度的调整或者制度外的非合作税制设计等。
区域间竞争愈演愈烈,税收优惠一再突破政策法规底线。
制度环境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证
制度环境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证
雷钦礼
【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
【年(卷),期】2017(038)012
【摘要】本文将制度变量引入基于CES生产函数的经济增长理论框架,构建了一个含有制度变量和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分析表明,不同于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制度通过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要素的技术效率而影响经济增长.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双轮驱动:一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二是改革和优化科研管理制度,激发和保护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升.
【总页数】14页(P3-16)
【作者】雷钦礼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5106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2
【相关文献】
1.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与经济增长的模型与实证分析--兼论中国制度红利 [J], 杨友才
2.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J], 乔榛;焦方义;李楠
3.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动态效果研究——基于理论模型和
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J], 霍忻; 刘冬; 王新城
4.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用制度变迁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理论模型综述 [J], 何东霞;何一鸣
5.揭示“制度与增长关系之谜”的一个研究视角——基于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1978—2004) [J], 靳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Π shΠ si - Π sj δ
一、 引言及文献评述
2013 年, 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 156 个国家和 地区的 5090 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 累计实现非 金融类直接投资 901. 7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6. 8% ①。 众 国际直接投资的沉没成本较高, 跨国公司一般 所周知, 不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除非签订有约束力的合同来降 低直接投资的各种不确定性。研究发现, 东道国良好的 制度环境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合同履约, 有效降低投 2011 ) 。 因 资风险和提高生产效率 ( Blonigen 和 Piger, 此, 政 局 稳 定、 制 度 环 境 良 好 对 吸 引 OFDI 尤 为 重 要 ( Busse 和 Horen, 2008 ) 。 然而, 有研究发现, 某些发展中国家虽然制度环境较 差, 但流入该国的 FDI 仍在增加。究其原因, 腐败频发国 家的跨国公司通常能有效应对国外的腐败问题, 更愿意 到腐败滋生的国家投资; 制度环境较差国家的跨国公司 到制度环境类似的东道国投资, 通过干中学获得比较优 Cazurra 和 Genc, 2008) 。 势, 投资更容易获得成功( Cuervo在处理投资问题时, 与发达国家相比,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 公司在面对较差制度环境时经验丰富, 容易在复杂制度 2012) 。 环境下形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比较优势( Dixit, 制度变革是解释经济增长的核心变量, 制度环境差 异是解释穷国和富国差异的重要变量, 是构成比较优势
《世界经济研究》 2014 年第 12 期 ·47·
制度距离、 要素禀赋与我国 OFDI 区位选择偏好
入正向制度距离( 母国制度优于东道国制度 ) 和负向制 度距离( 东道国制度优于母国制度 ) 的概念。 当投资于 比母国制度环境更好的潜在东道国时, 母国的跨国公司 会选择正向制度距离更大的国家。 当投资于比母国制 度环境较差的潜在东道国时, 母国的跨国公司有可能更 喜欢投资于制度距离相近的潜在东 道 国 ( Mariya Aleksynska 和 Olena Havrylchyk, 2011 ) , 这是本文研究的另 即制度距离对我国 OFDI 区位选择呈现非对称 一问题, 效应吗? OFDI 的目的之一是寻求母国缺乏的资源, 另外, 为 了确保资源安全, 我国的 OFDI 会选择自然资源丰裕及 制度环境较好还是较差的国家和地区呢? 还有, 我国在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 OFDI 目的不同, 因此需要考察 资本、 劳动力等要素禀赋对我国 OFDI 区位选择的影响。 制度距离和要素禀赋对我国 OFDI 区位选择偏好 的影响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事实支撑, 但相关研究却比较 缺乏。与以往研究相比, 本文在以下两方面有所贡献: 一是考察 制 度 距 离 对 我 国 在 发 达 国 家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OFDI 区位选择的非对称效应; 二是分析要素禀赋对我 国 OFDI 在不同国家区位选择的影响。 PV 是净现值。 在这里, δ 为折现率, 影响跨国公司 OFDI 寿命的因素有很多, 本文主要 考虑与东道国制度环境相关的“示范效应 ” 和与母国制 “经验效应 ” 。“示范效应 ” 度环境相关的 解释特定两国 , “经验效应 ” 之间持续增长的国际直接投资 解释不同 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会选择不同的东道国。 假定两个潜在东道国其他各方面均相同, 差别在于 第 i 个国家或地区已经有来自同一母国其他跨国公司 的 OFDI, 则跨国公司 s 就可以从同伴获得有关该国的 “示范效 风险信息, 降低投资风险, 来自母国跨国公司的 应” 会促进跨国公司 s 向国家 i 进行 OFDI, 即有: r sh = θ fdi )ρ ( FDI
的重要来源和诱发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 ( Acemoglu 2011 ) 。我国 OFDI 迅速增长的制度比较优势主要 等, 包括 3 个方面。第一, 通过持续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制 度改善, 跨国公司在 OFDI 时利用在国内市场获得的规 模经济、 内部信息、 低成本贷款等垄断优势, 将相对制度 2007 ) 。 第 劣势转化 为 比 较 竞 争 优 势 ( Buckley et al. , 二, 国际投资由国有企业主导 , 政府控制着国有企业多 数股权和高管任命, 因此, 我国 OFDI 部分反映了我国 外交政策和政府意愿, 导致 OFDI 主要流向制度环境较 差的发展中国家。 OFDI 决策未必以利润最大化为导 向。第三, 投资模式反映母国和东道国制度环境的相近 性, 而并非反映制度环境的优劣, 制度环境相近性是我 国跨国公司 OFDI 的重要决定因素。 语言、 种族、 文化、 风俗、 价值观等母国制度环境印记构成我国跨国公司的 比较优势, 引导 OFDI 流向文化背景相近的国家。 依据制度比较优势, 我国 OFDI 应当流向制度环境 较差的国家。但事实确实如此吗? 为便于分析, 本文引
sh h h
( 4)
r sh 表示制度风险, fdi sh 表示东道国 h 吸引的来 其中, FDI h 为东道国 h 吸引的国 自跨国公司 s 母国的 OFDI, 际直接投资总量, 且 0 < θ( · ) < 1 , θ( ·) 的一阶导数为 负, 当东道国 h 吸引的国际直接投资多数来自于跨国公 “示范效应” 司 s 的母国时, 正向 强化了跨国公司对投资 成功的信心。ρ h 表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 h 的工厂无法 向母国汇出净利润的风险, 它是由东道国宏观经济波动 导致工厂无法正常生产或被没收造成的。 多种因素可以影响跨国公司 s 在东道国 h 的投资 寿命, 其中, 制度风险导致跨国公司 s 在东道国 h 的 OFDI 在本期终止的可能性为:
( 5)
其中, ε sh 表示跨国公司的 OFDI 在本期终止的可能 e s 表示跨国公司 s 在母国处理与制度风险相关问题 性, “经验效应 ” , 0 < es < 1 , a > 0 。 如果东 时获得的经验, 即 道国不存在制度风险即 r sh = 0, 那么跨国公司 s 就无法从 “经验效应” 中获益。 但现实情况是制度风险的确存在 ( r sh > 0) , 因此, 那些拥有应对制度风险经验的跨国公司 在 OFDI 时, 比那些没有类似经验的投资者信心更强。 跨国公司 s 的 OFDI 在本期终止的可能性加大了相 关风险, 结合式( 2 ) 和式 ( 5 ) , 其 OFDI 的预期利润净现 值为: EPV( Π sh ) = 对( 6 ) 式求导得到:
式( 7 ) 表明, 东道国的制度风险越大, 跨国公司的 预期净利润就越少, 跨国公司 s 在母国应对制度风险的
2014 年第 12 期 《世界经济研究》 · 48·
制度距离、 要素禀赋与我国 OFDI 区位选择偏好
a ε sh = ( 1 - e s ) r sh
二、 理论模型与相关假说
本文基于 Darby 等 ( 2009 ) 的研究, 将其模型拓展, 考察我国跨国公司在 OFDI 时, 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制 度距离对其 OFDI 区位选择的非对称效应。 跨国公司 向 区 域 内 n 个 潜 在 东 道 国 或 地 区 进 行 OFDI 时, 主要考虑预期利润净现值与制度风险两个因 素, 其中制度风险包含政治风险和文化距离等。 跨国公 司投资的目的是在当地生产销售获利, 且该区域内所有 国家或地区均是 OFDI 目标。 假定跨国公司用 s 表示, 其在东道国 h 生产销售的年税后净利润是 Π sh , 则其在 区域内国家 i 和国家 j 进行 OFDI 产生的年利润差为: Γs ij = Π si - Π sj ( 1) “区位优势 ” , 其中 Γs ij 表示国家 i 相对于国家 j 的 “区位优势” 影响国家 i 的主要因素包括其产业政策、 制 度环境、 要 素 禀 赋 等。 跨 国 公 司 的 OFDI 一 般 是 长 期 的, 因此更关注预期利润净现值, 如果 OFDI 不存在风 险, 跨国公司 s 能够无限期生产和获利, 则预期利润净 现值可以表示为: PV( Π sh ) = PV( Γ sij ) = Π sh δ ( 2) ( 3)
* “基于企业视角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 项目编号: 14BJY176 ) 阶段性成果;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 观效应研究” “汇率冲击、 科研业务经费研究专项项目 企业生存危机与中小企业转型升 ( 项目编号: skqy201213 ) 阶段性成果。 级研究” ① 截至 2010 年 末, 在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 66. 2% , 且销售收入排名前 50 的公司多数是国有企业 ( 数据来源于 20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 )。 年
国际投资
要素禀赋与我国 制度距离 、 OFDI 区位选择偏好 *
— — — 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杜
内容提要
江
宋跃刚
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 GMM 方法, 实证分析了制度距离对我国 OFDI 区位选择
的非对称效应以及要素禀赋对我国 OFDI 区位选择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 对于全部样本国家, 制 度距离对我国 OFDI 是负效应。同时也发现, 非 OECD 国家的制度距离对我国 OFDI 区位选择是负效应, 而 OECD 国家的制度距离是正效应。此外, 非 OECD 国家和 OECD 国家的要素禀赋对我国 OFDI 区位选 择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非 OECD 国家自然资源的影响是正效应, 而 OECD 国家资本要素的影响是正效应, 但全部样本国家的劳动力丰裕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 键 词 制度距离 非对称效应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DOI:10.13516/ki.wes.2014.12.008
经验越丰富, 预期净利润就越高。 综合( 6 ) 式和 ( 7 ) 式, 如果母国存在制度风险, 跨国 公司在母国处理制度风险的经验对投资于较差制度环 境的东道国是有帮助的。因此, 母国和东道国的制度距 离越小, 两国的制度环境就越接近, 跨国公司在母国积 累的经验越有助于处理类似问题, 这解释了来自较差制 度环境国家的跨国公司整体上更愿意投资于制度距离 接近的潜在东道国。 跨国公司投资于无制度风险的东 道国时, 其在母国积累的经验将无法发挥作用, 因此它 们更愿意投资制度环境更好的国家。 这在理论上解释 了制度距离对 OFDI 呈现非对称效应的现象。 基于理论分析, 本文提出假说: 假说 H1 : 制度距离对我国 OFDI 区位选择呈现非对 称效应。 我国在发达国家的 OFDI 主要目的是市场寻求和 技术寻求, 在发展中国家的 OFDI 主要目的是资源寻求 2007 ) 。 因此, 和政治关系寻求 ( Buckley et al. , 为了分 析东道国的自然资源、 劳动力、 资本等要素禀赋对我国 OFDI 区位选择的影响, 本文提出另一假说: 假说 H2 : 要素禀赋对我国 OFDI 在发展中国家和发 达国家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权和责任、 政治稳定性和不存在暴力或恐怖主义、 政府 效率、 规管质量、 法治、 腐败控制 6 项指标。 本文通过主 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获得全部样本国家或地区的制度 质量综合指标得分。 制度距离是样本国家或地区的制 度质量得分减去中国的制度质量得分之差的绝对值。 ( 2 ) 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对外直接投资 ( OFDI ) 。 根据 2011 年中国对外直 接投资流量排名, 结合历年投资流量数据, 本文选取其 中 137 个国家或地区 2003 ~ 2011 年的面板数据, 考虑 到数据的匹配问题, 剔除英属维尔京群岛以及开曼群岛 “避税天堂” 等 的数据, 全部样本中包括 28 个 OECD 国 家 ( 代表发达国家 ) 和 109 个非 OECD 国家或地区 ( 代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投资流量占总流量 表发展中国家) , 的 85% 以上, 且 OFDI 是实际投资额( 亿美元) 。 本文研究制度距离对我国 OFDI 区位选择的影响。 被解释变量是中国历年分国别 OFDI 投资流量, 同时为 了考察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也将要素禀赋作为重要因素 进行考察。 要素资源禀赋用自然资源 ( OMF ) 、 投资机会 ( K ) 、 资本规模( H) 、 劳动力规模 ( LZP ) 等综合表示。 本文用 矿石、 金属、 燃料等出口占 GDP 的比重表示自然资源丰 裕程度( OMF) 。同时将制度距离和自然资源的交互项 作为控制变量, 研究中国的 OFDI 是否流向制度距离较 小且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 投资机会 ( K ) 用资 1. 计量模型设定 基于理论分析, 为了实证分析制度距离对我国 OFDI 的影响, 本文采用静态面板模型: OFDI it = α0 + α1 INSDIS it + ∑β i X it + υ i + μ t + ε it ( 8 ) t 为年 其中, 下标 i 表示国家或地区, α0 为截距项, 份, 被解释变量 OFDI it 表示国家 i 在年份 t 吸引来自中 INSDIS it 表示制度距离, X it 为 国的外向型直接投资数额, 其他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υ i 为个体效应, μ t 为时间效 应, ε it 为随机误差项。 考虑到现实的 OFDI 行为是一个动态连续过程, 东 道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不仅与当前因素相关, 还受上期 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 因此, 将式 ( 8 ) 修正为式 ( 9 ) 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具体模型如下: OFDI it = α0 + α1 INSDIS it + OFDI it - 1 + ∑β i X it + υ i + μ t + ε it 2. 变量测度与说明 ( 1 ) 制度距离的测度 制度距离 ( INSDIS ) 。 为测度制度距离, 本文引入 制度质量概念, 其主要由世界治理指标测度, 包括话语 ( 9) 本形成率表示, 为资本形成总额除以 GDP。根据俄林的 要素禀赋理论, 资本丰富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 品, 高科技产品一般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因此用高科技 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资本丰裕程度 ( H) 。用一国人口的总规模表示劳动力要素的丰裕程 度( LZP) 。 另外, 模型中的控制变量包括距离修正的经济规 模、 教育水平、 通货膨胀率、 汇率、 人均 GDP。 距离修正的经济规模 ( LNGDPDIS ) 。 跨国公司在 OFDI 时需要综合考虑东道国的经济规模以及投资双方 Guillaume Meon 等 的距 离 等 因 素。 本 文 借 鉴 Pierre( 2006 ) 的做法, 构建了距离修正的经济规模指标 lnGDPDIS = ln( GDP / DIS ) 。 本文用高等教育入学率表示该 国的教育水平 ( EDU ) ; 用消费者价格指数表示通货膨 衡量东道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用其他货 胀率( CPI) , 币对人民币的间接标价法表示汇率( EXCHANGE) ; 用人 均 GDP 的对数来表示人均 GDP( lnPERGDP)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 本文中 OFDI 数据来源于 ( 2003 ~ 2011 年) , 制度距离数据来源于世界治理 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