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的自转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运动》,具体内容为第一节《地球自转》。

教材详细介绍了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特征、地理意义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

2. 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差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地图、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球自转,并描述其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差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

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2)解释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

(3)分析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答案:(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周期:一天。

(2)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不断交替地暴露在太阳光线下和阴影中,产生昼夜更替。

(3)地球自转影响昼夜长短、时差等,对人类生活、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互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地球自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与其他天体运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5:1.3地球的运动——自转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5:1.3地球的运动——自转

地球的运动——自 转『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区时换算。

4、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学习过程』活动一:知道地球自转的特征1、阅读课本P16—17相关内容,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完成下表: 地球运动绕转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 线速度:从北极看从南极看注: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2、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读图1-12:太阳日与恒星日示意图,并完成下表。

读图归纳: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恒星日 太阳日 地球转过的角度时间长度 应用价值活动二: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1)昼夜现象:指在同一时刻,A地是白昼B地是黑夜的现象。

(2)昼夜交替:是指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因自转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思考讨论』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的条件分别是什么?(3)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的判断晨线:是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昏线:是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2、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1)偏转的原因:。

(2)偏转规律:『思考讨论』(1)在你家里拔掉厨房水池中的塞子,观察水池中的水是怎样流走的,如是旋转流下,仔细看其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如果是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情况又会是怎样呢?(2)在北半球,单向行驶的火车右侧铁轨和小汽车右边的轮胎容易被磨损,这是为什么?3、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1)地方时的含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

(2)地方时换算规律:①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②东边地点的时刻要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

『小试牛刀』1.已知60°E的地方时为某日12时,求15°E和120°W的地方时。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2009.09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能以河流、风等为例,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理解地球的自转规律。

2、通过地球仪的演示,理解昼夜交替、地方时差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自转的特征。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地球的自转
围绕中心:
方向:;北极俯视:,南极俯视:
周期:,即1恒星日(自转真正周期)
速度角速度:
线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成因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
特点:
晨昏线判断:晨线:
昏线:
周期:,即1太阳日
2、产生时差
地方时:
时区划分:
区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
北京时间:
3、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原因:
北半球:
规律南半球:
赤道上:
举例:。

《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复习》高中地理教案

《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复习》高中地理教案

《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复习》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及其意义;3.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 地球自转的意义:形成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现象,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现象;2. 难点:地球自转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现象;2. 案例分析法:分析地球自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探讨地球自转的意义和影响;4. 实践活动法:观察和记录地球自转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运动,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现象;3.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差异、昼夜交替等;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的意义和影响;5.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地球自转现象,如日出日落时间、时区差异等;6. 总结与反思: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意义和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地球仪:用于演示地球自转的运动;2. PPT课件:展示地球自转的相关图片、图表和案例;3. 教学视频:播放地球自转现象的视频资料;4. 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运动,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现象;3. 分析地球自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差异、昼夜交替等;4.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地球自转的意义和影响;5. 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地球自转现象;6. 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意义;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优质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优质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一节《地球自转》。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地球仪、地图、挂图、黑板、粉笔、随堂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认识地球自转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3小时56分。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地转偏向力等。

期。

4.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2)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周期:约23小时56分。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地转偏向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通过观察天空、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
一、进修目标:
1. 了解地球自转的观点和原理;
2. 掌握地球自转的影响和意义;
3. 能够诠释为什么地球会自转;
4. 能够描述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

二、进修内容:
1. 地球自转的观点;
2. 地球自转的原理;
3. 地球自转的影响和意义;
4. 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

三、进修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日出日落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原因。

2. 进修地球自转的观点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3. 分组讨论地球自转的影响和意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展示视频资料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

5. 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室内容,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多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转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四、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地球自转的更多知识;
2. 完成一道与地球自转相关的思考题;
3. 思考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五、拓展延伸:
1. 可以观察星空,了解地球自转对星座运动的影响;
2. 可以进行实验,模拟地球自转的运动过程;
3. 可以钻研地球自转对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自转的观点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地球运动规律的认识。

同时,学生也了解到地球自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的奥秘,提高他们的进修兴趣和能力。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相关推荐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

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教学用具】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教学过程】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一节《地球自转》。

详细内容将围绕地球自转的定义、特征、地理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内容如下:1. 地球自转的定义与特征(教材P3233)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材P3334)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教材P34)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 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了解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 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特征及其与公转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地球为什么要自转?(2)地球自转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 知识讲解(15分钟)(1)地球自转的定义与特征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一个自然日(24小时)完成一次自转。

地球自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在两极点为0,线速度在赤道最快。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是地球公转的基础,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气候、季节等地理现象。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亲身体验地球自转的过程,增强对地球自转的理解。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教材P3234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P34的练习题,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定义与特征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定义与特征。

(2)解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分析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2. 答案:(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一个自然日完成一次自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一、导入你是否曾经想过地球是如何运转的呢?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今天我们就来进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探索这个奇奥的世界。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观点;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三、进修过程1.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所以太阳似乎是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圆形,所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不息变化的。

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生物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影响了植物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作息。

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影响了气候和气温的变化,从而影响了生物的繁殖和生存。

四、小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观点、周期和方向,以及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转的基础,也是我们生活和生存的重要条件。

五、练习与思考1. 为什么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2. 为什么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六、拓展延伸1. 了解其他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探索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季节变化的影响;3. 钻研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七、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进修,你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你觉得地球的运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希望你能继续探索这个奇奥的世界,不息进修和思考。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案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速度的变化。

(地理实践力)2.理解说明地球公转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3.掌握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运动规律。

(综合思维)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围绕其自转轴旋转的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线。

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A B C(1)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4.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为每小时15°。

(2)线速度: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

[特别提醒](1)北极星周围的恒星呈逆时针方向绕北极星转动,角速度为每小时15°。

(2)北极星的仰极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5.周期:由于参照点的不同,地球的周期可分为恒星日和太阳日。

把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参照物、长度、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为什么大部分地区选择太阳日为一天进行时间的计算?提示:太阳同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古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太阳日,因此人们最关心的时间是太阳日。

恒星日同人们日常生活、自然昼夜变化的规律关联不大。

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箭头所示。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椭圆有两个焦点,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4.速度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A点1月初较快近日点B点7月初较慢远日点为什么地球在近日点时北半球为冬天,在远日点时北半球为夏天?提示:四季温度取决于太阳照射角度和照射时间,对于北半球而言,远日点时,北半球中午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大,光热集中,且白昼时间较长,地表接收太阳辐射能量多,故北半球为夏季;近日点时,北半球中午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小,且白昼时间短,地表接收太阳辐射能量少,故北半球为冬季。

1.3《地球的运动-自转》学案.doc

1.3《地球的运动-自转》学案.doc

1.3《地球的运动-自转》学案海林林业一中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命题人:杜广平时间:1.3 (一)地球自转第1课时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大小、形状)2.了解地轴的空间特征。

3.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方向、速度和周期。

(一)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方向、速度和周期。

(二)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方向、速度和周期。

二、自学导航(A级,必做)1.基础前奏:a.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 km…b.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且南北半球不对称的不规则椭球体。

c.地轴:是地球仪上假想的轴。

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倾斜方向不变一始终指向北极星。

2.阅读课本P16正文并自己模拟演示地球仪,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地球自转?根据地球自转的定义分别画出地球自转方向俯视图——(教师给出底图):结论:地球自转方向为侧视图 ------- 自—向;俯视图---- 从北极上空看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时针。

2.(B级,选做)阅读课本P16活动及图1—12回答问题1:根据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定义完成表格:(写出计算过程)结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1 日;1 日是昼夜交替的真正周期。

3.阅读课本P17完成活动问题1表格:(写出计算过程)结论:60° N/S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线速度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大约为 o线速度:因________ 而不同,由________ 向递减。

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 O三、自学检测1.概念自转轴心方向周期恒星日:太阳日:速度角速度线速度2.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一周(360° )的时间为24小时,就是平时所说的一天B.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两倍C.地球上地势高的地点线速度大于地势低的地点D.航天发射场一般选址在纬度较高的地点,为的是借助较大的线速度。

3.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西向东B.从北极上空看成顺时针方向旋转C.从南极上空看成逆时针方向旋转D.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就线速度而言,北京小于上海;就角速度而言,北京大于上海高雄与台北的角速度相同南北两极点的线速度为0,但角速度最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A.②④B.①②C.①④D.②③四、木节小结:。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自转》。

具体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特点、地理意义以及自转产生的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

2. 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差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更替等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课(1)地球自转的概念与特征利用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速度等。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差等现象。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地球自转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关于地球自转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的概念、特征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3. 地球自转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

(2)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差等现象。

2. 答案:(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旋转。

周期为一天,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即地球的一半始终面向太阳,另一半则背向太阳。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还会产生时差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掌握较好,但对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新教材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1课时地球自转【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素养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

(区域认知)2.结合示意图,正确判读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知识导引一、地球自转概念: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

二、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1)侧视:________________。

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因此在地球上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几乎是不动的,而且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地理纬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2.周期特别强调: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或者说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

[思维拓展]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多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并且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提示:(1)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2)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发射时节省燃料。

3.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为________。

(2)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为1 670千米/时;南、北纬60°纬线上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核心归纳]1.自转轴(地轴)自转的绕转轴为地轴,是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轴,其北端延长线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地轴的空间位置和指向是始终不变的。

2.自转方向侧视,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状元随笔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这并不意味着南北半球的自转方向不同,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描述。

(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画某点的自转方向时,一定要画在该点所在的纬线上,不能偏离该纬线,即该点一定在同一纬线上发生自转。

3.自转周期即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其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有差异:4.自转速度包括角速度和线速度,如下表所示:状元随笔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需要理解自转形成的圆周运动。

《地球自转》 导学案

《地球自转》 导学案

《地球自转》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3、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地理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如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

2、难点(1)地方时的计算。

(2)地转偏向力的判断和应用。

三、知识梳理(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之分。

(1)恒星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 23 时 56 分 4 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2)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 24 小时,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

3、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为15°/小时。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处最大,南北纬 60°处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②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即 24 小时。

(3)意义昼夜交替使得地表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2、地方时(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早。

(2)计算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每隔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3、地转偏向力(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转。

(2)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3)影响地转偏向力对大气环流、洋流、河流等的运动方向都有一定的影响。

四、典型例题例 1:一艘轮船自西向东航行,于当地时间 2023 年 8 月 1 日 12 时越过了 180°经线,此时船上的时间可能是()A 8 月 1 日 12 时B 8 月 2 日 12 时C 7 月 31 日 12 时D 8 月 1 日或 7 月 31 日 12 时解析: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但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完全与 180°经线重合。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导学案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导学案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导学案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科素养:1.结合示意图,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综合思维)3.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自主梳理知识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作地球的自转。

2.基本规律(1)绕转中心:地轴。

它是连接南北极点且通过地心的假想轴。

在自转过程中,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自转方向(3)自转速度(4)自转周期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叫作地球的公转。

2.基本规律(1)方向(2)公转轨道及速度: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3)公转周期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形成示意图如下:(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重难点探究探究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探究活动一地球自转的特征1. 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该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对宇宙千百年来的探索与追问,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梦想。

从古代诗人屈原发出的《天问》,到如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太空探索无止境,伟大梦想不止步。

【小题1】1. 与其他三个基地相比,文昌发射基地选址建设的最突出优势条件是什么?【小题2】1. 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看,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的角速度有何特点?【小题3】1. 火箭升空到达一定高度后,会向东调整方向,这是为什么?[知识点]地球自转的特征[答案]【小题1】航天发射需要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越有利于发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地球的自转学案13 地球的运动第1时地球的自转学案(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结合实例,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

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1.自转概况(1)概念和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①西向②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③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④顺时针旋转。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自转周期不同,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⑤恒星日,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⑥360°,所用时间为23小时6分4秒;⑦太阳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续相交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360°9′,所用时间为⑧24小时。

(3)速度:自转角速度除⑨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各地○10相等,都为⑪1°/时;自转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⑫递减。

2.自转的地理意义(1)导致⑬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为24小时,使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2)使地球上Τ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⑮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偏向。

该力只作用于⑯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⑰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

北半球⑱向右偏,南半球⑲向左偏,沿⑳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

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二、地方时、区时、时区与日界线1.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21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2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划分与区时换算(1)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3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241个经度,以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2区时,又称○26标准时。

(2)区时的换算: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271个小时。

在同一日期内,东○28早西○29晚。

3.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30180°经线穿行的折线,也叫○31日界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又为了保持○32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故在这样的地方改用折线。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探究材料】毛泽东在他的诗词《送瘟神》中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表达了他宽阔博大的胸怀。

欧洲的航天发射基地建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南美洲靠近赤道的法属圭亚那;俄罗斯的航天基地建立在哈萨克斯坦在拜克努尔;继太原、酒泉、西昌三大卫星发射中心后,我国正在海南省昌市建设航天发射基地,发射场将于2012年建成,2013年具备火箭首次飞行条。

1.在地球什么地点能做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呢?为什么?其线速度约为多少?2.在选择发射场时,为什么尽量选择低纬度地区?海南发射基地与我国其他三个基地相比,有哪些优势?3.“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是自东向西”的说法是否正确?4.今晚20时,某人观测到某恒星位于天顶,明晚该恒星仍位于天顶的时刻是多少?【探究归纳】1.赤道。

因为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每日地球自转一周,赤道上静止的人们行程约八万里。

1 670 /h。

2.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可以获得最大的初速度。

运输条便利;周围是茫茫大海,坠落的残骸不易造成意外;纬度更低,初速度大。

3.不正确。

地球的自转方向不论是从北极上空看还是从南极上空看都是自西向东,只是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4.19时6分4秒。

【规律总结】地球自转的方向概念地轴方向字描述地球本身绕其自转轴旋转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其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图像描述【考例探究1】读图,回答问题。

(1)此图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判断依据是什么?(2)站在点的某同学于昨天晚上8:00在天空中观察到某一恒星位于上中天,那么今天晚上该同学再观察到该恒星位于上中天应几点()A.19时6分4秒B.7时6分4秒.20时3分6秒D.8时3分6秒(3)A、B、、D四点的角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理由是什么?(4)A、B、、D四点的线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理由是什么?()若E为位于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人造卫星,则E围绕地球运动的速度与地表的自转速度相比()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答案(1)北半球。

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2)A(3)A点为零,B、、D三点相同。

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均相同。

(4)D>>B>A。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

()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但在南、北极上空观察到的方向不同,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图中箭头指向为逆时针,所以A应为北极点。

第(2)题,考查地球自转周期,即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为23时6分4秒,而太阳日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为24时,由题意可知点的某同学观察一遥远的恒星应是1个恒星日,时间间隔为23时6分4秒,所以该同学今天再观察到该恒星位于上中天时为19时6分4秒。

第(3)、(4)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均相同,大约为1°/小时。

而线速度除极点为零外,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

第()题,E为地球同步卫星,因此其绕地球公转的角速度与地表相同,但由于其绕地球公转半径大于地球半径,因此线速度比地表大。

探究点二昼夜交替现象【探究材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明昼夜更替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按教材P17活动要求将已备好的材料放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

1.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其明暗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

据此说明该分界线与手电筒光线的关系。

2.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晨昏线位置的变化,说明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并探究其原因。

3.昼夜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有什么不同?4.假如地球不自转,只围绕太阳公转,地球上还有没有昼夜更替现象呢?【探究归纳】1.晨昏线与手电筒光线(太阳光线)垂直。

2.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作相对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

3.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为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向着太阳的一侧是昼,背着太阳的一侧是夜;昼夜交替是指因地球的自转,昼夜状况不断发生周期性变化。

4.假如地球不自转,而只是公转,地表各点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也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但昼夜更替的周期将是一个回归年。

【规律总结】1.昼夜交替现象2.晨昏线的判读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圈)。

其判读方法如图表所示:方法依据晨线昏线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那条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那条线时间法经过赤道上地方时6时的那条昼夜分界线经过赤道上地方时18时的那条昼夜分界线方位法夜半球东侧或昼半球西侧的界线夜半球西侧或昼半球东侧的界线【考例探究2】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线的西边是昼半球,东边是夜半球D.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产生的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昼夜产生的原因及晨昏线。

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从而产生昼半球和夜半球。

既使没有地球自转,昼夜现象也会存在。

晨昏线又划分为晨线和昏线两段,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西边是夜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西边是昼半球。

探究点三地方时与区时日界线【探究材料】有一位名叫吕萨的外国商人,4月10日乘班机由太平洋的马绍尔岛飞往檀香。

上机前1小时,在机场附近的花旗银行兑货币,看到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 000美元的彩票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

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

(马绍尔至檀香飞机仅需航行1小时)1.若你是吕萨,你如何帮助老太太?2.解释你的做法。

3.有个孕妇乘坐海轮时于区时12时左右生了对双胞胎,首先生下了一个女孩,然后过了1个小时又生了一个男孩。

可按日期计算,男孩反而是哥哥,女孩却是妹妹,这是为什么呢?【探究归纳】1.带(或代)老太太到檀香兑换中奖彩票。

2.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的檀香比西侧的马绍尔日期晚1天。

3.孕妇生下女孩,海轮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再生男孩时,因日期要减去一天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规律总结】1.地方时的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1)等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2)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3)计算地方时的步骤: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②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③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④代入公式计算。

2.区时的计算:区时的换算涉及知识较多,如经纬度、日界线、北京时间等,还要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步骤如下:(1)先求两地时区差,如题目中只有经度,必须先算出该经度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1,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2)若两地(已知和未知)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相减;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相加。

这样可算出时区差。

(3)根据东早西迟的原则,采用知西求东加时区差,知东求西减时区差的方法。

(4)注意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化。

()因一天为24小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原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时间;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减去所得数的绝对值,原日期减去一天,即为所求时刻。

3.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有两条(如图所示):(1)自然日界线: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上将0时称为一日之始,将24时称为一日之终。

这样就引出自然日界线。

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即自然日界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