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9 巨人的花园【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认识“溢、允”等8个生字,会写“溢、允、墙、添”等12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盛、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学习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学习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板书设计:9 巨人的花园赶走 / /冬天孩子——花园是迎来 / / 春天❤快乐应当同大家一同分享❤9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导学案)课型:自学+展示学习小组学习小主人【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2字。

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课前检测】出示“童话”二字,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课前收集到的童话资料。

单元导入:(学生默看单元导入,弄懂单元主题及要求)本课导入:畅谈童话,引出课文【自主学习】(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可以边读边批注。

读完以后,想想课文大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书【合作探究】1、我能和我的伙伴读准下列词语(读不准的字注上拼音):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脸颊、愉快、拆除、喧闹、增添2、小组朗读检查:谁愿意读文章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3、我会写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组一个词。

溢允墙牌添训覆凝辣酷愉拆(观察上面的生字,想想怎样写好它们,并把它们工工整整地写在横线上,难写的字多写几遍,找方法记住它们)4、再读课文,我知道:这篇文章共有自然段,作者按顺序写的。

表时间的词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导学内容: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导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导学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预习学案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二、导学案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第五天城市B→C第六天城市C→D第七天城市D→EA→B 115千米B→C 132千米C→D 118千米D→E 85千米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课堂检测P30/做一做四、课堂小结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外拓展P32/5—7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15+132+118+85=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200+250=450(千米)。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2015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导学案(人教版)题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一)小组学生姓名时间课标依据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我会观察:想一想、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2、第一种方法是:数一数它们各有几个?(填在表格中)这种方法是按()分类的。

3、第二种方法是:数一数它们各有几个?(填在表格中)红色气球黄色气球蓝色气球这种方法是按()分类的。

二、达标测评:做P29页第2题。

数学笔记(纠错栏):三、自我评价(夸夸我)我的表现:我的心情:安全提示:一年级学生要有家长接送,不要随意相信陌生人。

课题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二)小组学生姓名时间课标依据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初步认识形象统计图。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数一数、填一填。

大人小孩人数(人)第一种方法是按()和()分类的。

2、想一想、填一填。

男女人数(人)第二种方法是按()和()分类的。

3、试一试,还可以按()和()分类。

二、达标测评:第28页做一做。

数学笔记(纠错栏):自我评价(夸夸我)我的表现:我的心情:安全提示:过马路时要注意看交通灯,行人走斑马线。

课题100以内的数数和数的组成小组学生姓名时间课标依据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数小棒,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快速数出1—100以内的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部分: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

该单元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伏羲八卦”和“黄帝内经”。

每个部分都包括了一个主要的神话故事和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文化。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会阅读、理解本单元中的神话故事。

2)了解本单元中的知识内容,包括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伏羲八卦和黄帝内经等。

2. 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神话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并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能够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国情怀、有文化自信的中华儿女。

2)在了解和学习神话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神话故事的深层意义,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掌握本单元中的知识点,包括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伏羲八卦和黄帝内经等。

2. 教学难点1)理解神话故事中的深层含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2)掌握本单元中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综合教学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神话故事和相关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合作学习法本单元的神话故事和相关的知识点都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应该共同学习、共同感受的。

采取合作学习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多媒体教学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传达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手拉手(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手拉手(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手拉手(导学案)在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计划采用手拉手导学案来教授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分数的乘除法应用,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将使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本单元的章节包括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具体内容将涵盖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分数除法的定义和计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特别是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分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题,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练习题和答案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兴趣。

然后,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解释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我会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将重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考虑进行额外的辅导和讲解。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分数乘除法的应用。

这就是我对于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手拉手导学案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的知识,并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 导学案

第四单元  导学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红河中心小学曹绪泉温馨寄语: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的憧憬。

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单元内容概述: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过去战争中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吗?你知道现在有一些地区的孩子又是怎样面对还不太平的世界?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

其中《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讲的都是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

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会给你带来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会让你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

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一、单元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能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二、训练重点:本单元的主要训练重点一是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培养阅读方法,练习运用圈点、批注、勾画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

三、导学措施:1.本单元的阅读,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读文方法,采取“默读,朗读,浏览,分角色读,诵读等方法进行。

如《夜莺的歌声》一课对话较多,要重视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英雄雨来》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可以练习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诗歌,可以采取诵读的方式,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关于口语交际。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可参考以下几点建议:(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五年级语文下第三、四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第三、四单元导学案
“是的,我放了它。”他爸爸回答道。
“为什么?”
“我猜想我的心肠变软了。”
“但让一只野狗跑了!在它吃了所有的羊之后!”
他爸爸望着在微风中摇动的空荡荡的树感慨道:“儿子,有些事人们似乎就是不能那么做。”
2、请找出与下列字字形相近的生字,并对比组词。
赌()捕()
()()
虑()叛()
()()
愕()沛()
()()
3、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鲸一()小艇
一()舌头一()水柱
一()牙齿一()喷泉
4、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骨:gū()
gǔ()
号:háo()
hào()
喷:pēn()
pèn()
5、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只是似乎不公平。”
第二天,他们骑马外出,野狗还在那儿。它似乎在测算树和悬崖顶的距离──也许它会跳上去。男孩的爸爸仍没有开枪。
到了第三天,野狗看上去又瘦又弱。男孩的爸爸几乎伤感地慢慢举起步枪,他射击了。男孩首先看看地面,期待着看到野狗的尸体。当他发现地上什么也没有后,他抬头朝树上望去。野狗还在那儿。他爸爸以前从未在这么容易的射击中失手过。受到惊吓的野狗望着地面,然后挪回了它的两条腿。
不少人看过象,┅┅还显得很宽敞。
(1)用“//”给这一自然段分层。
(2)作者为了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让人理解,用了()、()、()等说明方法。
(3)作者用鲸与大象作比较,说明();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舌头与()作比较,也是为了说明了鲸()。
2、语段二:(第41页)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1)“肺”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一共笔。
(2)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三级数学下三四单元导学案(精品).docx

三级数学下三四单元导学案(精品).docx

第三单元乘法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与同伴交流、解释估算或算法过程。

3.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进位)的乘法。

难点:会比较熟练地用两位数乘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9课时。

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2住新房(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2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2练习一1整理与复习一2第四单元面积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面积的含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9课时。

什么是面积(认识面积)2量一量(认识面积单位)2摆一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2铺地面(面积单位的换算)2机动1(四)巩固练习,熟练提高(15分)刚才通过同学们自己的观察、交流、归纳出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我们利用我们的发现,去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

1、巩固性训练(算一算)40X40= 30X80= 50X20=24X30= 15X50= 28X20=在这个练习当中,要求学生利用乘法规律进行计算,并有选择地交流算法, 巩固核心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乘数中末尾共有几个0,其结果就添上几个0,如30X80, 3X8=24,30X80=2400o教师提出50X20又会是怎样的呢?2、变式训练(1)在乘数末尾添“0”使等式成立。

7X5=350013X3=39005X12=6000(2)写一写()X ( ) =800()X()=1260师:你是怎么想的?3、解决问题(1)买20个足球,要付多少钱?(2)王老师要买25个书包,带上1000元钱够吗?(3)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4、拓展训练(机动)(五)课堂总结、质疑与学生评价(2分)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的?板书设计修改及补充内容住的楼房大约能住多少户人家?师:你是怎样估计的?师:知道把12想成整十数,估得真快,了不起。

高中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第四单元

高中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第四单元

必修3语文学科课程纲要第三模块(主题)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有中外小说,古代诗歌,古代议论性及科普说明文。

“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口语交际专题为讨论。

“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为:交际中的口语应用,文学作品中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介绍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一、课标要求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更具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实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5、在表达和交流活动中,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6、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想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7、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8、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新目标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复习导学案第三、四单元Unit3-Unit4(无答案)

新目标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复习导学案第三、四单元Unit3-Unit4(无答案)

八年级英语上册复习导学案Unit3---Unit4(人教版)话题:Personal traits & Your town功能: Talk about personal traits, Compare people; Discuss preferences, Make comparisons语法结构: comparatives with – (i)er and more , both and as…as ; Superlatives with – (i)est and most, Irregular comparisons: good, better,best单元知识点梳理Task1. 重点词汇英汉互译1.outgoing_______2. Hard-working_______3.分享_______4.better_______5. 有创造力的_______6.In fact_______7.be different from_______ 8.worst_______ fortable______10.cheaply_______ 11.serious_______ 12.与……类似_____13.bring out_______ 14.have…in common_______ 15.the same as_______16.so far_______ 17.care about______ 18.be up to_______19.for example_______ 20.make up__ 21.for example_______22.比赛_____ 23.伸手;到达_______ 24.感动;触摸_______25 necessary______ 26.接待_______ 27.be talented in_______28.天资;天赋_______ 29. as soon as_______ 30.奖品_______Task2. 重点句子英汉互译或填空1.Tom 比 Sam 聪明吗?2. Tara 学习和 Tina 一样努力吗?不,Tara 比 Tina 努力。

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练习课导学案

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练习课导学案

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练习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2、复习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本单元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完成一篇主题明确、内容具体的习作。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3)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难点(1)能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2)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复习,独立完成生字词的书写、课文内容的回顾等任务。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

3、探究学习: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生字词巩固1、听写本单元的生字词,同桌互相批改,纠正错误。

2、针对容易写错的字,进行重点练习,如“魂”“榆”“畔”等。

3、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词语造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二)课文内容回顾1、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课文,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其含义和作用。

例如,在《古诗三首》中,“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在《桂花雨》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三)阅读方法指导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和段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

2、精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给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从作者的语言表达、描写手法等方面入手,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写作技巧运用1、回顾本单元的写作方法,如借景抒情、细节描写等。

第三单元 《线段、直线、射线》(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 《线段、直线、射线》(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线段、直线、射线》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含义,认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及特点。

难点: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关于线段、直线、射线的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线段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如: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测量等。

通过实际操作,如用直尺画出线段,加深学生对线段的理解。

(2)直线让学生了解直线的特点,如:没有端点,无限长,不可测量等。

通过举例说明,如黑板的边缘、阳光的传播路径等,帮助学生建立直线的概念。

(3)射线引导学生认识射线的特点,如: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可测量等。

通过实际操作,如用直尺画出射线,让学生感受射线的特点。

3.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如:判断下列图形是线段、直线还是射线,并说明理由。

4.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及特点,明确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如:绘制线段、直线、射线的示意图,并说明其特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及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直线、射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边缘、道路的延伸等,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含义,认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在实际情境中能够识别和应用。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模板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模板
5、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知识延伸:小木偶几经挫折,拥有了人类的全部表情,在他身上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检查预习
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体会
人物品质
交流所获
交流最后一段
话的理解
全班展示
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小组内自主选择角色练习朗读
交流展示
续编故事
知识拓展:搜集有关诚信和友情的典故、事例等,对之有所感触。
学习收获:
总结反馈
2分钟
课题11去年的树(第2课时)
班级:小组:姓名:主备人:
学习目标
1、体会人物心情,由小鸟两次“看”体会小鸟对大树的情谊,认识到友情和诚信的可贵。
2、发挥想象,展开多方对话,对诚信有深入认识。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
课型
课前准备
生: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师: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学习过程
导学
流程
独学
合学
展示

主、

作、

究:
预习任务:课前同学们都收集关于童话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童话具有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含有深刻的道理、事物拟人化,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2.结合自己读的童话故事谈对童话的认识和感受。
(2)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3组对话。(生练读)
3)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
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在小组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教案备课指南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教案备课指南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教案备课指南第三四单元是小学五年级语文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精心备课,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启发,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案备课指南,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包括:1.阅读能力:能熟练阅读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文章,能够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意见。

2.写作能力:能熟练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写出简单准确、文辞优美的文章。

3.文化知识:能够深入了解文化知识,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语文常识、阅读理解、写作、文化知识。

具体内容如下:1.语文常识:教学语文常识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将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述备课指南里,拟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规划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教学应将学生的阅读素养、阅读速度、大致意思、细节理解、语感判断、上下语境等要素纳入备课指南,注重学生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机衔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理解和启发。

3.写作:写作教学主要是教授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写作与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情节编排等方面的技巧,让学生写出生动、具体、有吸引力的文章。

4.文化知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是中小学教育重点,包括传统节日,羲之、岳阳楼等文化知识。

备课指南中应设置中华文化基本概念、重要的代表性节日、传统文化的羲之、岳阳楼等多种文化知识,让学生获得丰富文化知识的同时,深化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方法针对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1.情境教学: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创设有趣、愉悦、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2.拓展教学: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多学科资源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并且藉此课堂实践更切近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境。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铜都双语学校创感课堂小学四年级上语文引导型复习学道班级:姓名:日期:编制人: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展示课导学】(时段:上午)习题精选:根据意思填词语1、忘恩负义,用仇恨报答恩惠。

()2、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十分慌张或者恼怒。

()3、用不上力量,没有力量或力量薄弱。

()4、说不出其中的奥妙。

()5、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6、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

()7、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8、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9、形容发生巨大的变化。

()10、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11、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12、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了光明()13、干枯的树枝,腐烂的树叶。

()14、形容事情容易做。

()15、形容想法非常奇怪。

()16、随着自己的意思,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17、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18、像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19、指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20、一点也没有阻挡。

()21、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

()22、疲劳得不能忍受了。

()23、形容吃东西又猛有急。

()24、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得到。

()25、从地面突然地高出。

()26、没有风浪,常用来比喻平静无事。

()27、好像消失了,又好像出现了。

形容隐约可见却又看不清楚的样子。

28、山岳倒塌,地面裂缝。

形容巨大声响。

()29、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30、形容形态万千,各不相同。

()31、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光彩夺目。

()32、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33、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明显。

()34、世间罕见,在全世界没有第二处。

()35、形容心里急切想试一试。

()36、形容非常满足、高兴、神气十足的样子。

()37、形容响亮有力而有节奏的声音。

()38、一点都不在意,不以为然。

()39、形容气势雄伟,不同凡响。

()40、理由很充分,言行有气势。

()请在下列课文中的主人公前面加上一个合适的词语。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doc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doc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乘法交换律备案人:唐新梅学生:——————一:自主学习(一)目标导学:1,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并应用它进行乘法验算。

2,学会观察,比较概括,培养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

3,能用本节所学的新知识———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理解且能熟练运用乘法交换律。

(二)展示质疑1,看懂33页主题图,自学34页例1.理解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有什么疑问请记录下来,在展示质疑时解决。

2,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并计算。

3,比较这两个算式的异同,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链接?4,通过25X4=4X25,我知道了交换两个()的位置,()不变,叫做乘法()。

5,我还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6,自我小测:(1)32+32+32+32=()X()75 X 26=()X() a X b=( )X ( )A X( )=15X( ) 一个数和1相乘得()一个数和0相乘得()(2)把应用乘法交换律的算式连起来。

12X13 6+5 20X17 a X05+6 17X20 13X12 0Xa(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交换律验算。

248X810 307X52 1010x3037,预习质疑通过学习,我的疑问是()二:合作学习(三)合作探究1,15X16=()X()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结果是(),这个等式说明了:()。

2,加法交换律可以用字母表示,如:(),其中,a和b可以表示()。

3,我们认为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其中,字母可以表示()。

4,例如:18X97=97X18我们还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5,思考:笔算乘法,除了可以用积除以其中的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来验算,还可以(),就是用到了乘法交换律的知识。

例如:21 验算:105 )。

X 105 X21我们发现,有时候用乘法交换律还可以使一些计算比较()。

(四)精讲精导1,负责挖坑的有多少人?列式:25X4 还可以怎么列?4X252,计算出得数,并比较异同。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四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9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品尝单词和句子,围绕重点句子引导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想象力。

2.在拓展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让学生懂得美好的东西与别人共享自己会更加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分析: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验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学生学习分析童话故事是作者发挥了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对进行合理的推测,展现了人物的美好情感,及作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因为不是生活中的事情,没有事实依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多媒体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查看预览并展示单词:(10分钟)二、畅谈童话,引出课文。

(5分钟)1.展示“童话”一词,让学生简单地回忆他们在一句话中看到的童话故事。

2、“今天我们也要走进童话的世界,认识一个新的童话人物――巨人,去看看《巨人的花园》”(揭示课题――课题5个字以鲜花为背景拼成一个圆形大花园)。

3、学生自读课文。

二、从音乐到进入,从阴影到文字。

(15分钟)该剪辑创建了一个带有音乐动画的电影场景:场景一:我们已经走进了巨人的花园,听,美妙的音乐响起来了,听着这美妙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想象中的花园画面)场景二:老师和学生欣赏巨人美丽的花园,花园里鲜花盛开,树木遮荫。

有很多孩子在里面玩。

欢快的音乐和孩子们的笑声让人仿佛置身于现场。

场景三:音乐声与欢笑声戛然而止,沉重的脚步声响起,紧接着巨人的怒骂声、砌墙声、钉钉子声相继响起。

1.你害怕巨人吗?为什么(出生于巨人的声音和形状来联想和描述)2。

一个愤怒的巨人在筑墙时能说些什么?(生表达,师着重在语气、动作上加以引导,通过个性化发言加深对巨人的印象)三、图文并茂,以诗带文。

1.在屏幕上显示第六自然段。

学生们自己阅读。

通过背景图案的对比和变化,以及风和雨的渲染,展示“你注意到了什么?”①冷:北风呼啸隆冬来临瑟瑟发抖――从词语上加以朗读指导② 孤独:巨人还在毯子里颤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3第一课时导学案一、根据首字母完成单词及句子。

1.She is b__________ her sister on the weekend.2.They are r___________ at home next Sunday.3.I am going to Tibet for v____________.4.He is going to H__________for three weeks.5.Send me a p_________from Hong Kong6.He often _______(do) his homework every day.7.She___________(read)English now.8.They are _______(go) to Hawaii for vacation.9.Does your father________(speak)English?10._________( send) me a postcard from Hong Kong,please.二、句型拓展1.I'm visiting my grandmother next week. (提问划线部分)_______ _________you ______this weekend?2.Today is very hot. (提问划线部分)_____ ____ the weather _______ today?3.We work for 8 hours a day. (提问划线部分)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you ______a day?4.They are going to Hong Kong for vacation. (提问划线部分)________ _______they going for vacation?5.He often goes to the movies on weekends._______ _________he ______on vacation?6.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作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I am leaving for Beijing next weekend.(提问划线部分)_________ __________you leaving for shanghai?8.He is going to Beijing with his father.(提问划线部分)______ is he going to Beijing _________?9.We are staying there for two days. (提问划线部分)_________ __________are you staying there?10.They often go to Beijing for vacation.(提问划线部分)______ _________they often go?三、单项选择()1.When are you ________home?A.leftB.leaveC.to leaveD.leaving( )2._____are you staying in Beijing?A.HowB.How longC.How oftenD.How far( )3.We are going to the beach for vacation.That______good.A.feelsB.LooksC.soundsD.smells( )4.His mother wants __________milk every day.A.him drinkB.him to drinkC.him drinkingD.him not to drink( )5. “_____ are you staying in Beijing?” “For about two weeks.”A. How longB. How soonC. How oftenD. How much( )6. I have _____ to tell you.A. important somethingB. important anythingC. something importantD. anything important( )7. My father will have a _____ vacation next week.A. two d aysB. tow day‟sC. two-daysD. two days‟( )8. What time are you leaving _____ Shanghai?A. toB. forC. onD. in( )9. At last we decided _____ the new plan.A. onB. inC. withD. for( )10. I hear that Thailand is a good place _____.A. going sightseeingB. to go sightseeingC. going to sightseeD. to do to sightsee四.阅读理解AMr. Robinson never went to see a dentist, because he was afraid, but then his teeth began aching a lot, and he had to see a dentist. The dentist did a lot of work in his mouth for a long time. On the last day Mr. Robinson asked the dentist, “How much is all the work going to cost(花费)?” “Twenty-five dollars,” said the dentist. But he didn‟t a sk him for the money. After a month Mr. Robinson phoned the dentist and said, “You haven‟t asked me for any money for your work.” “Oh,” the dentist answered, “I never ask a gentleman(绅士)for money.” “Then how do you live?” Mr. Robinson asked. “Most gentlemen pay me quickly, the dentist said, “but some don‟t. I wait for my money for two months, and then I say, …That man is not a gentleman,‟ and then I ask him for my money.( )1. Mr. Robinson _____ until his teeth began aching a lot.A. wasn‟t afraidB. didn‟t see a dentistC. wanted to see a dentistD. went to see a dentist( )2. _____ cost twenty-five dollars.A. The first day‟ work of the dentistB. The last day‟s work of the dentistC. Half the dentist‟s workD. All the dentist‟s work( )3. When did Mr. Robinson phone the dentist?A. After he paid him.B. About thirty days later.C. After two months.D. About twenty days later.( )4. The dentist said that he never asked _____ first.A. a woman for moneyB. the poor for moneyC. gentlemen for moneyD. people for much money( )5. Mr. Robinson never went to see a dentist _____.A. because he was afraidB. because he had no moneyC. because he wasn‟t a gentlemanD. because he didn‟t want to much moneyBWhen Bill is very young, he loves pictures. His mother often draws some for him on oldpieces of paper. She is very bad at drawing, but Bill likes her pictures and always wants more.Then, when he is a little older, Bill‟s mother gives him some pencils and a drawing book, and he begins drawing pictures, too. But they are never good. When Bill is five years old, his mother gives him a small blackboard and some chalk(粉笔). He likes those very much. One day he is trying to draw a picture of his father on the blackboard. He draws lines(线条)and rubs(擦)them out, draws more and rubs those out too for ten minutes, but when he looks at his picture, he is not happy. “Well,” he s ays at last(最后)to his mother, “I‟ll put a tail(尾巴)on it and make it a monkey(猴子).”( )6. Bill _____ when he is very young.A. often wants his mother to draw pictures for himB. loves watching TV very muchC. likes old pieces of paper very muchD. always wants his mother to buy pictures for him( )7. When he is a little older, his mother gives him _____ and let him begin drawing pictures.A. some paper and ink(墨水)B. a book and some pensC. some pencils and a drawing bookD. a blackboard and some old paper( )8. How old is he when he is trying to draw a picture of his father on the blackboard?A. He is five months old.B. He is five years old.C. He is fifteen years old.D. He is four years old.( )9. Bill wants to put a tail in the picture, so _____.A. it looks like a duckB. it looks like his fatherC. it looks like himselfD. it looks like a monkey( )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A. Bill‟s mother is good at drawing.B. Bill isn‟t bad at drawing.C. One day Bill wants to draw a picture of a monkey.D. Bill isn‟t happy when he looks at his picture of his father五、书面表达写一篇不少于70词的短文,介绍自己的假期旅行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