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作者:窦亮来源:《维吾尔医药》2012年第12期近年来,三腔起搏器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于扩张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以协调房室及(或)室间的活动,改善心功能。
我科近两年来开展了数十例三腔起搏器的安置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术前护理1.1 对心功能不全者,制定适当的活动计划,适当卧床休息,心律失常者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注意P波、QRS波群时态和时限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便术后对比,协助患者完善心脏彩超、肝肾功能、凝血四项等术前相关检查及化验。
1.2 心理护理安装三腔起搏器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患者及家属因对其缺乏了解,术前有着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因此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根据评估情况和患者及家属的文化层次,介绍该手术的目的、意义,说明注意事项,并介绍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以积极配合手术。
1.3 一般护理术前1天进行双侧颈胸部备皮,做抗生素过敏试验;术前晚必要时服镇静药,保持良好的睡眠,思想紧张的患者术前30分给予镇静剂,以防止精神紧张及血管痉挛;为防止手术过程中引起恶心、呕吐,术前禁食4小时,手术当日禁食,术前调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术前2天开始锻炼床上大小便;术前更换衣服,记录T、HR、BP,建立静脉通道,以保证术中出现意外时可及时用药。
1.4 术前3天禁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具有抗凝作用的药物,以防术中术后出血。
2 术后护理2.1 病情观察术后48小时内电极导管前端易移位,须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人的心律、心率、血压变化,观察有无电极脱位及心律失常。
术后立即描记ECG一次,12小时内密切观察心电示波,术后每30分钟记录HR、P、BP一次,平稳后改2小时一次。
24小时后改12小时一次,特别要注意观察的是心率和起搏频率是否一致,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同时经常巡视,注意询问病人有无不适主诉,观察敷料有无渗血,如出血多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更换敷料;如伤口疼痛按医嘱对症处理;观察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并观察有无各种心律失常、心脏压塞等并发症发生,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护理
处理方法:及时 使用抗生素、定 期更换敷料、保 持伤口清洁干燥
预防措施:严格 无菌操作、定期 检查伤口情况、 增强患者免疫力
并发症的危害: 可能导致手术失 败、病情恶化、 甚至危及生命
导线断裂或移位
原因:导线老化 或机械应力导致 断裂
症状:起搏器失 灵或异常放电
处理:重新手术 植入导线
预防:定期检查 起搏器及导线状 况
监测生命体征
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 定期检查心电图 观察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评估患者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心理护理
术后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成 功,使病人安心养病
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耐 心解答病人的问题
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帮助病人调整心态,适应术后 生活
饮食指导
术后第一天: 流质饮食,避 免过硬和刺激
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起搏器受到 撞击或移位。
保持皮பைடு நூலகம்清洁干 燥,避免感染。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与血肿
血肿:术后局部肿胀,一般 2-3周自行消退
出血:术后24小时内出现, 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处理:冰敷、压迫、抬高患 肢,遵医嘱用药
预防:避免剧烈运动,定期 复查
感染
并发症发生的原 因:手术伤口、 导线和电极的感 染
添加标题
定期随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安排随访时间,检查起搏 器的工作状态和参数设置
日常自我监测:注意观察身体状 况,如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应 及时就医检查
起搏器日常维护
定期进行心电 图检查,确保 起搏器正常工
作。
避免接触高磁 场环境,如核 磁共振、磁悬
浮等。
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起搏器受 到撞击或移位。
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
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
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起搏器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如下:
1. 伤口护理: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如有渗血、红肿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2. 活动限制:术后需要限制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起搏器的工作。
一般来说,术后24 小时内需要卧床休息,之后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
3. 饮食护理:术后要注意饮食护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 观察症状: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症状,如有头晕、乏力、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5. 定期复查: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来说,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和1 年需要进行复查,之后每年复查一次。
复查内容包括起搏器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等。
总之,起搏器术后需要注意伤口护理、活动限制、饮食护理、观察症状和定期复查等方面,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患者的健康。
起搏器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起搏器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起搏器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1. 背景介绍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传导障碍和心律不齐的医疗设备。
在植入起搏器后,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监测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讨论起搏器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2. 起搏器术后的常见问题(1)局部切口感染:起搏器植入术后,出现局部切口感染的风险增加。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切口,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感染征象。
如发现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电极移位:有时,起搏器电极位置可能会发生移位,导致起搏器功能异常。
在术后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起搏器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调整。
(3)起搏器电池耗尽:起搏器电池的寿命通常为5-10年,但实际寿命可能因使用频率和设备类型而有所不同。
护理人员需要提醒患者关注电池寿命,并及时备案电池更替工作。
3. 起搏器术后的护理措施(1)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术后,患者应避免抓挠或搔抓切口,以防感染。
切口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水浸泡或受潮。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清洁切口,并定期更换敷料。
(2)定期检查切口情况:护理人员应每天检查起搏器切口,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感染征象。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告知医生。
(3)定期监测心电图和起搏器功能: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心电图监测以评估心脏的起搏情况。
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定期检查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和电极位置,如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向患者提供起搏器知识和自我护理指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起搏器的作用、常见问题和护理措施。
还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自我护理指导,包括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和避免磁场干扰等内容。
(5)定期随访和评估: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患者的安全。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密切的联系,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随访和评估工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起搏器术后的护理工作是关系到患者安全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术前评估1.生命体征是否平稳2.术前检查是否完善3.青霉素有无过敏术前干预措施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简要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消除疑虑。
2.术前禁食6-8小时,禁水4小时。
3.起搏器植入部位应清洗干净,但避免擦伤皮肤,在对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
4.训练床上大小便。
术后评估1.了解手术情况:起搏器植入型号,术中出血2.生命体征、脉搏氧饱和度、神志3.穿刺部位情况:有无出血、血肿、疼痛、皮下气肿4.起搏器工作情况的观察5.术后并发症的观察6.心理支持术后干预措施1.常规心电监护术后常规做12导联EKG以观察起搏器工作情况,贴电极片时需避开起搏器植入部位。
2.体位术后沙袋压迫12小时,24小时内保持平卧位或抬高床头30°,限制肩关节活动。
同时指导患者做上肢及肘关节适当运动。
24小时后嘱患者取半卧位,无不适者允许下床在室内轻度活动。
3.皮肤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术后次日切口换药时注意观察皮肤色泽,及局部有无红肿,皮下气肿。
如无并发症,一般拆线时间为7-10天。
4.饮食嘱多饮水,易消化饮食,避免产气食物(如牛奶)。
5.常见并发症5.1 感染:局部伤口红、肿、热、痛,囊袋内有感染分泌物。
原因:无菌操作不严密,导管难插,手术时间长,埋藏处皮肤过度紧张,术后囊内积血。
5.2 囊袋血肿:与术前未停抗凝药,术中止血不充分有关。
5.3 电极脱位或导线断裂: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内,24小时内尤易发生。
多表现为起搏失灵或感知不良。
5.4 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在早期。
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原因。
5.5 起搏器综合征: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可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心搏量减少,血压降低,脉搏减弱,患者出现心慌、血管搏动、头胀、头昏等症状,通过程控调整起搏频率,尽可能恢复其自身心律或适当调高起搏频率后症状好转。
教育1.体位及活动起搏器植入后,埋入起搏器的一侧手臂在1-2周内不要高举,但可以轻微活动手臂。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常规
1、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2、协助患者完成必要的相关检查,如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等。
3、永久起搏器备皮范围在左上胸部,包括颈部和腋下,临时起搏
器通常经股静脉,备皮范围是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备皮后注意局部皮肤清洁。
4、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必要时留置导尿,术前建立静脉通
道,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在正常范围内,术前使用抗生素一次。
5、术后永久起搏器者需保持平卧位或略左侧卧位8~12h,避免右
侧卧位,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
临时起搏器患者需绝对卧床,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活动过度。
6、永久起搏器患者伤口局部盐袋加压6h,术后24h换药1 次,伤
口无异常可2~3天换药1次,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肿胀,伤口有无渗血、红肿,局部疼痛等,如切口愈合良好,一般术后第7天拆线,临时起搏者每天换药,防止感染。
8、常规应用抗生素2~3天,预防感染。
禁用活血化瘀药物,防止皮下淤血。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郑** 审核人:童** 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20年8月。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常规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常规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应用电子仪器模拟窦房结的功能按一定的频率直接刺激心脏,有节律地控制和调节心脏活动的自律性,维持必要的循环功能的方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某些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手段。
一、起搏器植入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首先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起搏器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效果和治疗意义。
手术前一晚向患者家属及本人详细交待病情,并安慰患者,必要时睡前口服安定片,争取安静入睡,减轻患者恐惧感。
2、根据安置起搏器所选的部位备皮,病情许可时洗澡更衣。
3、遵医嘱进行抗生素皮试。
4、训练病人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尿潴留。
5、术前可少量进食、饮水,以防止术中小便过多。
6、特别紧张的患者,术前遵医嘱肌注安定10mg ,防止术中病人烦躁不安及恐惧。
二、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1、与手术医生床边交接病人,测量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检查伤口有无渗血、血肿,遵医嘱予以沙袋压迫2-6 小时,记录床边心电图。
2、严密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发放信号是否正常,有无起搏和感知障碍,必要时重新测试、调整。
3、术后遵医嘱平卧6-12 小时后,可将床头适当摇高,术后3 天尽量保持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4、保持大小便通畅,卧床期间认真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5、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5-7 天,防止伤口感染。
6、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三、出院宣教1、安装起搏器后可正常工作,但必须注意休息,术肢避免提重物,避免高强度的活动或在人群中拥挤,避免撞击心前区。
2、淋浴时,避免用力搓揉植入起搏器的皮肤处。
3、远离强磁场、电场,不宜接近高压电线、电瓶车等。
雷雨天不在户外活动或逗留,以免干扰起搏功能。
4、起搏器植入卡应随身携带,就医时应告知医生。
5、定期随访:出院后1-3 个月随访一次,病情稳定后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时发现电极故障和电池耗竭,有异常情况时(如自测脉搏﹤60 次/分)应随时就诊。
特别当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头昏、黒矇、手脚浮肿、不停打噎或感到异常发热时应及时与负责医生联系进行检查。
三腔起搏器及其应用及护理
术后护理
2、卧位护理:病人术后卧床休息 2 d 或 3 d, 取平卧位或低半卧位, 适当限制术侧上肢活动, 以防止切口出血 和电极脱位。活动要循序渐进, 卧床时指导病人术肢腕部及健侧上肢、双下肢轻度活动, 以减轻卧床时的不舒适。 卧床3 d后,可下床室内活动,但术肢仍不可大幅度活动。保持大便通畅, 床上大便避免用力过猛, 使起搏器电极脱位 。
三腔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 将 CHF 的双心室同步化重建治疗与抗心律失常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预防猝 死。 研究表明,双心室起搏与单独右室或左室起搏相比心排量明显增高。双心室起搏克服了与右室起搏有关的不 稳定室间传导延迟, 使双心室收缩更为同步, 恢复正常的心室激动类型, 避免右室心尖起搏对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 不良影响, 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
心脏起搏器又称脉冲发生器,主要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部分组成。
心脏起搏器概念
脉冲发生器 由三部分组成:
1、脉冲发生外壳,多由钛合金铸制,钛合金与组织相容性好,植入体内基本不会 发生异物反应,不受液体腐蚀、压铸容易、密封严实、导电性能良好。
2、电池,一般为锂电池,可不间断地持续供电8年以上。
电极导线是连接起搏器和心脏的绝缘电线,主要是将脉冲发生器发放的脉冲经由导线传到心脏,使心脏恢复跳动, 同样也将心脏自身活动的信息反馈于起3功、搏能电器程路内控,。起起搏搏系器统的集控成制在电一子个线1路6平是方脉毫冲米发的生硅器片的上心,脏其,中用约C有MD50S0技0多术个将晶这体样管一。个多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PMT)是起搏器一种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心率经常130~150次/分,引起患者心悸不适 等症状。
产生原因主要是来自室性期前收缩(PVC)逆传的心房除极,被心房电极感知并触发心室起搏,而后者本身又可 逆传,引发心室除极,周而复始,形成了折返性心动过速。除了PVC外,能引发PMT的原因还包括房性期前收缩、 心房感知过度等。另外以往的一种PMT:自主性起搏器心动过速,随着起搏工艺的提高,现今的起搏器已不再发生 此类PMT。
起搏器植入术护理
心理支持与疏导
心理调适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正确认识起搏器植入术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
情绪疏导
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患 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 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
05
并发症处理
起搏器故障处理
起搏器功能障碍
若出现起搏器功能障碍,如心律失常、起搏信号丢失等,应立即就医,可能需 要重新植入或调整起搏器参数。
血肿
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血肿形成,若出现血肿,可采取 冷敷、压迫等措施缓解症状,严重者需就医处理。
06
患者教育
起搏器工作原理介绍
总结词
了解起搏器工作原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详细描述
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设备,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使其按照设定的 频率跳动,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组成,脉冲发生 器负责发放电脉冲,导线则负责将电脉冲传送到心脏。
日常注意事项
总结词
了解日常注意事项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详细描述
患者应避免接触高磁场和高电流的环境,如核磁共振设备和高压线附近。同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撞击起搏器植 入部位。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起搏器程控,以确保起搏器正常 工作。
紧急情况处理
总结词
沐浴与游泳
植入起搏器后,患者可以正常沐浴 和游泳,但需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 中。
自测与复诊指导
自测脉搏
紧急情况处理
指导患者学会自测脉搏,定期记录并 观察脉搏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指导患者在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 难等紧急情况时如何应对,并立即就 医。
定期复诊
告知患者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定期回 诊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 现的问题。
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
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一、术前护理:1.确保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过程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进行术前评估,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心脏彩超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和手术风险。
3.患者需要空腹,通常要求禁食6-8小时,以减少手术期间呕吐的风险。
二、术中护理:1.为患者提供适当的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决定。
2.护士需要做好术中的观察和监护工作,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持手术区域清洁,并适时递交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三、术后护理:1.将患者转入观察室或病房,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并监测心电图的变化。
2.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3.检查手术伤口,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情况,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4.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和活动,以预防肺部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
5.教育患者及家属关于起搏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强电磁场和避孕方式的选择。
6.定期随访患者的起搏器功能和心电图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7.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手术的不适和恢复期间的困难,鼓励他们积极配合康复计划。
四、并发症及处理:1.起搏器移位或脱落:若发现起搏器异位或脱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重新植入起搏器。
2.出血:如有术后出血,应施行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输注血浆等。
3.感染:如伤口感染,应进行合理的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伤口清创等。
以上是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内容。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手术的风险,并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护士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术后护理要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成功率。
植入性起搏器术后护理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专业的康复建议和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 恢复身体机能。
THANKS
感谢观看
植入性起搏器术后护 理
演讲:
日期:
目录
• 术后护理概述 • 术后伤口及并发症预防 • 起搏器功能监测与调整 •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指导 • 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 康复训练与效果评估
01
术后护理概述
植入性起搏器简介
植入性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通过植入电极导线至心脏, 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 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
药物副作用观察与处理
01
02
03
04
观察药物过敏反应
如皮疹、呼吸困难等,一旦发 现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
监测凝血功能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 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以防出血
风险。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相互 作用,影响疗效。
及时处理副作用
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 适,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06
康复训练与效果评估
康复训练计划制定
个性化训练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体能和手术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训练目标设定
明确康复训练目标,如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生活 质量等。
训练强度与时间安排
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逐步增加活动量指导
初始活动量设定
01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初始活动量。
用药依从性教育
强调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告知患者按时服药对起搏器功能和病情稳定 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正确保存药物
告知患者药物的正确保存方法,以防药物受 潮、变质。
三腔起搏器及其应用及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给予必要的药 物治疗和护理,如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
04
CATALOGUE
三腔起搏器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的治疗
提高心脏输出量
三腔起搏器通过优化心脏收缩顺序,增加心室充盈时间,从而提高 心脏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
改善心脏功能
三腔起搏器能够降低心室壁张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 ,有助于恢复心脏功能。
右心房和冠状静脉窦内。
起搏器植入
将起搏器与导线连接,并植入 患者胸部皮下囊袋中。
测试与调整
测试起搏器功能,确保起搏和 感知功能正常。根据需要进行
参数调整。
术后处理与随访
术后观察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起搏 器工作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
用药与护理
随访与复查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查,评估起 搏器工作情况和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情 况。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注 意事项的遵守。
发放电脉冲
根据感知到的心脏电信号 ,起搏器在适当的时间点 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肌 肉收缩。
调整心脏收缩顺序
通过控制电脉冲的发放顺 序和时间,三腔起搏器能 够调整心脏的收缩顺序, 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
功能特点
双心室同步起搏
三腔起搏器能够实现左右心室的 同步起搏,改善心脏的协调性,
提高心脏的泵血效率。
定期随访
建立随访档案,定期评估起搏器功能及患者 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CATALOGUE
三腔起搏器的发展趋势及挑战
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技术
01
三腔起搏器正逐渐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无线
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提高患者便利性和Βιβλιοθήκη 疗效率。智能化技术02
埋藏式三腔起搏器植入术临床护理及并发症处理分析
埋藏式三腔起搏器植入术临床护理及并发症处理分析目的研究埋藏式三腔起搏器植入术临床护理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进行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的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总结起护理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结果此次研究,42例患者接受治疗后,NHYA心功能等级均降至Ⅱ级,4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猝死(4.76%),2例患者出现电极移位(4.76%),1例患者出现囊袋感染(2.38%)。
结论藏式三腔起搏器植入术能够有效的改善DCM患者的心功能等级,降低DCM患者的猝死率,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标签:埋藏式;三腔起搏器;植入术;临床护理;并发症处理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进行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的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研究埋藏式三腔起搏器植入术临床护理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进行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的42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3.42±2.84)岁。
根据NHYA心功能分级[1],对42例患者进行分级,患者分级均为Ⅲ~Ⅳ级。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33%;42例患者在接受埋藏式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均继续使用抗心力衰竭药物。
对患者进行2~3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4.63±5.42)个月。
1.2方法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如下。
1.2.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等变化。
在患者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猝死的时间段(6∶00~12∶00),应准备好相应的抢救设备,如果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猝死,应给予及时的抢救。
患者基本对手术不了解,因此相关护理人员应在术前为患者及患者家属详细介绍手术过程、方法、注意事项等等,从而使患者能够提高对手术的认知程度,缓解患者所出现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
三腔起搏器治疗心衰的护理
及时有效的指导。
长期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通过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综合 评估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
评估时间
在患者出院后的3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 。
评估意义
长期效果评估有助于了解起搏器治疗心衰的长期效果,为患者提供 个性化的治疗建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需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评 估病情和手术风险。医生需向患 者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
险,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手术步骤
手术通常在导管室进行,患者接 受局部麻醉。医生通过穿刺静脉 将导线植入心脏,然后将脉冲发 生器植入皮下。整个过程通常需
要数小时。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需接受心电监护,观察 起搏器工作情况和心功能改善情 况。同时,患者需接受抗感染治 疗,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
02
三腔起搏器治疗心衰概述
三腔起搏器定义及原理
三腔起搏器定义
三腔起搏器是一种通过电刺激心肌,以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医疗设备 。它由一个脉冲发生器和三根导线组成,分别连接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
工作原理
三腔起搏器通过感知心脏电信号,并在适当的时间点发放电脉冲,使心脏肌肉 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速度进行收缩。这样可以提高心脏的泵血效率,减轻心衰症 状。
加强专业培训
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 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以 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
完善护理规范
建立健全三腔起搏器治 疗心衰的护理规范和标 准,确保护理工作的科 学性和规范性。
加强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 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 理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7
总结与展望
怎样护理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
怎样护理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1)持续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工作情况:患者回病房后应进行持续心电监护48小时,通过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和感知情况,以及有无心律失常。
如出现低感知、过感知及其他心律失常时,应立即通知医生。
如起搏及感知功能正常者,48小时后可停止心电监护,以后每天行心电图检查,进一步了解起搏及感知功能。
(2)保持静脉通道畅通:永久起搏器导线移位多发生于术后1周之内,如为依赖起搏器的患者,导线移位后可能造成心脏停搏,出现意外情况,如能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对于处理紧急及意外情况极为方便。
(3)切口护理:为防止囊内出血,回病房后起搏器埋置处沙袋(重量500g左右)压迫4~6小时,且每间隔2小时解除压迫5分钟。
伤口有渗血时应及时更换纱布。
囊袋凸起,表明有小血管出血,如短时间内囊腔积血较多,应尽早回手术室打开切口止血。
术后24小时换药1次,伤口无异常可2~3天换药1次,术后7天拆线。
观察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变暗发紫、波动感等,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临时起搏者每天换药,防止感染。
(4)穿刺部位护理:若导线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进入,应注意术后血压、呼吸及脉搏变化,锁骨下静脉穿刺主要并发症为血、气胸及神经损伤。
(5)指导休息与活动:起搏器术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植入式起搏者需保持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8~12小时,如患者平卧极度不适,可抬高床头30°~60°。
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如出现咳嗽症状,尽早应用镇咳药。
经股静脉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需绝对卧床,平卧或左侧卧位,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活动过度。
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
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6)术后晚上不能入睡者,可能与术后体位固定不变、术后刀口疼痛、交感神经兴奋或是起搏频率或自身心率比原来增快所致,属正常现象,可遵医嘱服用镇静止痛药解决,24小时后会恢复。
CRT起搏器术后护理常规
CRT植入术后并发症
1、膈肌刺激 2、左室导线脱位 3、心衰恶化 4、感染 5、肺栓塞 6、电风暴
CRT植入术后并发症
1、电极脱位 发生率:1.7%—13.6% 原因:起搏器导线植入位置不当、固定不牢、肌小梁 平滑、术后过早下床活动、导线柔韧性差等。 ECG表现:信号间断出现,无脉冲信号及心室激动 波,仅有低于起搏频率的自主心律或有脉冲信号 但 无有效起搏波;左室电极脱位时心室起搏图形呈完全 性左束支阻滞图形,说明左室未与右室同步起搏。 处理:X线起搏器检查,必要时电机复位手术。
CRT植入术后并发症
2、伤口出血及囊袋积血 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皮下有无瘀斑、肿胀、局 部皮肤颜色、温度,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发现异常及 时处理。 预防: 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一周、术前6小时停用低分 子肝素类药物。 术中:术中避免反复穿刺、有效止血,操作轻柔。 术后:局部加压包扎,严密观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健康教育
2、起搏器随访 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随 访是起搏器治疗的重要环节,是起搏器植 入后治疗的延续。一般情况下起搏器植入 术后1、3、6个月随访一次,以后半年随 访一次。预计接近起搏器电能耗竭时,缩 短随访时间,改为每月一次。随访内容包 括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生次 数、周长、时间、终止方式、工作参数以 及效果,电池以及电容器充放电情况、有 无发生CRT-D有关并发症,如感染、导 线断裂、绝缘破坏、电极脱位等。
谢谢大家!
术前护理
3、心理护理 :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CRTD起搏器的相关知识及指导术中配合,以消 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介绍成功病例,使患 者树立信心。同时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和 引起焦虑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以减轻其心理压力,满足其心理需求, 以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分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和临时心脏起搏。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是在皮下埋植心脏起搏器,起搏器产生电脉冲经过起搏电极导线传送至心脏,刺激心脏激动和收缩,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种方法。
临时心脏起搏是将电极导线经外周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室心内膜,将临时起搏器置于体外,发放脉冲电流来刺激心脏起搏,一般应用时间不超过1个月。
一、概述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
永久性起搏器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
单腔起搏器是将一根电极导线放置于一个心腔,如右心室(心尖部)或右心房(右心耳)。
双腔起搏器是将两根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心房和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治疗。
三腔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放置方法,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双房+右室、右房+双室两种。
双房+右室主要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阵发性房颤,右房+双室主要用于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以协调房室和(或)室间活动,改善心功能。
(一)适应症1. 永久性起搏器手术适应证⑴房室传导阻滞。
(2) 慢性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
⑶急性心肌梗死。
(4) 窦房结功能不全。
(5) 室上性心动过速。
(6) 治疗心动过速起搏。
(7) IflL管迷走性晕厥。
(8) 肥厚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
(9) 心脏移植患者。
2. 临时心脏起搏手术适应证:主要是用于需紧急心脏起搏、病情可能恢复的患者。
(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或心动过缓伴循环不良症状。
(2) 超速抑制治疗。
⑶病窦综合征。
⑷心动过缓。
⑸心脏骤停。
(6) 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7) 急性心肌炎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8) 药物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引起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9) 需保护性应用的患者。
(二)禁忌症1. 重度主动脉反流。
2. 周身性感染性疾病。
3. 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
4.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三腔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观察
三腔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观察摘要】目的:对患者实施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的观察与研究。
方法:对我院内科2015全年收治的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的5例心脏病患者行整体护理模式。
本科对所有患者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以及出院指导进行研究与观察,分析总结整体护理模式效果。
结果:在本院医护人员精心护理下,选取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均顺利出院且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结论: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的实施可以成功的挽救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
为了营造良好的恢复条件和高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实行精良的整体护理措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十分必要。
【关键词】三腔起搏器;整体护理;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304-02近些年来,三腔起搏器植入术作为拯救心脏病患者的一项新兴治疗方式正在逐渐兴起,且越来越收到医学界重视[1]。
三腔起搏器的使用原理为通过对患者双心室间电机械不协调情况进行纠正,恢复患者左右心室的同步化收缩和室间隔机械同步[2]。
通过治疗,患者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且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方法中所谓的三腔起搏器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的简称,它是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的结合体,具有两者同样的治疗辅助功能。
三腔起搏器的使用不仅可以使扩大心脏可逆性回缩,避免心脏衰竭,而且极大的减少了心脏病患者由于恶性心律失常而猝死的概率[3]。
目前,医学界已经明确三腔起搏器植入术适用对象为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以及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这三类患者均有高猝死风险[4]。
本院最早于1993年进行了第一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成功植入。
近二十多年来本院已经进行了单腔、双腔、三腔起搏器和植入式心脏自动除颤复律起搏器植入230余例,手术均成功。
精良的护理手段也保证了手术的顺利以及患者的康复。
我院护理科在使用三腔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丰富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近年来,三腔起搏器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于扩张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以协调房室及(或)室间的活动,改善心功能。
我科近两年来开展了数十例三腔起搏器的安置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对心功能不全者,制定适当的活动计划,适当卧床休息,心律失常者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注意p波、qrs波群时态和时限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便术后对比,协助患者完善心脏彩超、肝肾功能、凝血四项等术前相关检查及化验。
1.2 心理护理
安装三腔起搏器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患者及家属因对其缺乏了解,术前有着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因此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根据评估情况和患者及家属的文化层次,介绍该手术的目的、意义,说明注意事项,并介绍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以积极配合手术。
1.3 一般护理
术前1天进行双侧颈胸部备皮,做抗生素过敏试验;术前晚必要时服镇静药,保持良好的睡眠,思想紧张的患者术前30分给予镇静剂,以防止精神紧张及血管痉挛;为防止手术过程中引起恶心、呕吐,术前禁食4小时,手术当日禁食,术前调节饮食,保持大便
通畅,预防便秘;术前2天开始锻炼床上大小便;术前更换衣服,记录t、hr、bp,建立静脉通道,以保证术中出现意外时可及时用药。
1.4 术前3天禁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具有抗凝作用的药物,以防术中术后出血。
2 术后护理
2.1 病情观察
术后48小时内电极导管前端易移位,须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人的心律、心率、血压变化,观察有无电极脱位及心律失常。
术后立即描记ecg一次,12小时内密切观察心电示波,术后每30分钟记录hr、p、bp一次,平稳后改2小时一次。
24小时后改12小时一次,特别要注意观察的是心率和起搏频率是否一致,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同时经常巡视,注意询问病人有无不适主诉,观察敷料有无渗血,如出血多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更换敷料;如伤口疼痛按医嘱对症处理;观察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并观察有无各种心律失常、心脏压塞等并发症发生,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2.2 卧位护理
术后患者卧床休息2~3天,取平卧位,适当限制术侧上肢活动以防止切口出血和电极脱位。
活动要循序渐进,卧床时指导患者术肢腕部及健侧上肢、双下肢轻度活动,以减轻卧床时的不舒适。
3
日后可取半卧位渐过度到床上坐起,拆线后可下床活动,但术肢仍不可大幅度活动。
保持大便通畅,大便避免用力过猛,以免电极脱位。
2.3 伤口护理
切口局部无菌纱布包扎,用0.5kg砂袋压6~24小时,重点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血肿、保持敷料干燥,注意观察伤口颜色、温度、有无渗血、红肿、热痛等症状。
术后每日伤口换药,并应用抗生素1周,术后一周左右,伤口愈合后可拆线。
2.4 饮食护理
术后可正常进食,予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同时摄入适当的水分,以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切勿用力摒气而造成电极脱位及原有心脏病加重,必要时给予促泻剂,戒烟酒。
2.5 心理护理
术后多数患者因不能适应绝对卧床而显得焦虑、烦躁和痛苦,护士应多与患者交流,并指导其家属为其进行按摩肢体和腰骶部,解除其酸胀感。
个别手术病人自觉安置起搏器部位有异物感,并伴有食欲减退、乏力、心悸、心前区不适等症状,甚至担心起搏器随时可能发生故障而出现心理问题,此时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维持心理平衡。
2.6 出院健康指导
2.6.1生活调节、适当锻炼、避免过劳:术后3个月内避免大幅度转体活动,避免术侧上肢做上举动作和搬重物,避免剧烈咳嗽及深呼吸,以防电极移位和囊袋出血。
每天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运动,如散步等。
日常生活中不要做大幅度的运动和过量体力劳动,活动以感觉舒适、不疲劳为度,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胆固醇为宜,避免辛辣刺激,预防便秘,勿用力解大便,放松心情,避免情绪激动。
2.6.2教会患者数脉搏的方法嘱其每天测脉搏1~2次,数脉搏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如早晨起床前),若发现有心律低于60次/分或感到胸闷、心悸、头晕、黑朦等不适立即就诊。
2.6.3出院时为患者制定保健卡,标明起搏器型号、安装时间、起搏频率、主治医生通讯号码、复查时间等。
外出时应携带起搏器卡片,以便发生意外时使用。
2.6.4定期复诊出院1月后门诊复诊,以后每3~6月复诊一次,如有不适随诊。
在预期永久起搏器寿命的后期,要缩短复诊时间,应每月或每周随访一次,若有不适立即就医。
2.6.5嘱病人洗澡时勿用力揉搓埋藏起搏器处的皮肤,勿用电热器洗澡,洗澡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
2.6.6环境适宜、防止干扰。
2.6.6.1禁止接近强磁场、电场、高压线、电视台发射站等场所,如果一旦误入要迅速离开。
2.6.6.2因病就医时应事先告知医务人员,防止医院坏境的干扰。
2.6.6.3防止家庭工作坏境的干扰,如电磁波、微波等,一般的家用电器不会影响,如感异常时要注意远离。
使用手机时保证距离起搏器30cm以上,使用无绳电话的原则同手机。
2.6.7如果开车,避免安全带撞击或压迫起搏器,可垫垫子以分散压力,避免打开引擎盖修理汽车,如乘飞机,可出示起搏器卡免除安全检查。
2.6.8继续治疗原心脏疾病,性生活原则上不影响起搏器,而与原发病有关,请征求医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