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_2012101309294115_20121120083944484

合集下载

13.2(第一课时)物质的比热容

13.2(第一课时)物质的比热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能将物理用于生活,同时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热的概念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资源利用






师生活动
个性设计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
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郎乡中学教师课时计划
主备教师:王芳副备:胥超王兴意日期:2015年月日
课题
物质的比Hale Waihona Puke 容教案第2课时课型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列子的对比,能够感受比热容的意义。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5.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水的比热是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4.2×103焦。
(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最大。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江苏省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

江苏省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

江苏省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2.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比热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1.教学内容: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实际应用;2.学时安排:本课时1学时。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2.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比热容吗?”2.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然后教师给予简要解释。

步骤二:概念讲解和示例演示(15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详细讲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定义。

2.通过实验演示,教师向学生展示比热容的实际应用和计算方法。

步骤三:扩展探究(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根据给定的材料和情景,学生需要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小组中展示并讨论他们的解决方案,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步骤四:梳理知识点(10分钟)1.教师梳理课上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概念,向学生进行总结和回顾。

2.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确保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及学生活动步骤一: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比热容的概念。

步骤二:观察实验演示学生观察教师进行的比热容实验演示,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和观察现象。

步骤三:小组探究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根据给定的情景和材料,进行比热容的实际应用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四: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展示,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和思考过程。

七、教学方法和学时评价教学方法1.提问与讨论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比热容的认识和思考。

2.演示与探究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总结与归纳法: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学生的回答,巩固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

1物质的比热容课件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

1物质的比热容课件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
开一壶水需要吸热多
把一壶水烧开和把这壶水烧成温水比较,谁花的时间长?
把水烧成开水需要吸热多
总结:
烧水经验告知我们:水的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大,需要
吸取的热量越多。
即:物体吸取热量的多少与质量 关。
有关,升与高的温度 有
探究:质量相等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取的热量 是否相等?
(1)一般来说,物体吸热,温度怎样变化?物体放热 呢? (2)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3)某种物质升温时吸取热量的多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 关呢? (4)在吸取和放出的热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 升高或者降低的温度是否相同?
教学难点
1.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2、教学难点: ①制定实验探究方案; ②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同一纬度的海滨城市和沙漠地区的气温变化会如大? 从同学们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中、还不能完全解释这个自然 现象。这里涉及到物质的一个特性—比热容。
探究新知
讨论: 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比较,谁花的时间长?
4.比热容的实质 (1)反应了物质吸热放热的本领; 比热容越大,吸热或放热本领越强
(2)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
比热容越小,对冷热反应越灵敏
5、意义: C水=4.2×103 J/(kg ·℃)的意义是: 质量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取(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6、比热容的应用:
课堂小结
1、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类似,也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2、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跟物 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 等无关,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相同质量的物质比热容大的,吸热能力大,但温度变 化慢。

九上物理课件物质的 比热容(第一课时)

九上物理课件物质的 比热容(第一课时)

小试牛刀
4.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 三四月份育苗的时候,为了防止霜冻, 农民普遍采用“浅水勤灌”的方法,即傍晚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 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再把秧田中的水放掉.在夜晚降温时,由于 水的比热容较 大 (小/大),降温 慢 (快/慢),使秧苗的 温度变化不大,对秧苗起了保温作用.
小试牛刀
学以致用
3.有质量相同的两块金属铜和铝,已知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 ,则 (A )
A.它们降低相同的温度,铝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铜放出的热量 B.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一定大于铝吸收的热量 C.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铝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铜降低的温度 D.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的末温一定高于铝的末温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三、物质的比热容(一)
冬天 北方 为什 么用 水取 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学习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单位以及物理意义
学习难点: 对比热容概念及有关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热传递的应用
问题1: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 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 水的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 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探究活动
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实验设计: (1)实验时,需要控制的因素如:相同的加热方式、完全相同 的容器、初温和 质量相同的水与煤油; (2)实验中,用 B (填序号)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通过比较 A(填序号)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A.加热时间 B.温度计示数的变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4.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5.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本案例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通过反思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方向,提高了教学效果。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方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烧水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水的温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热量传递的思考。
2.提出问题:“为什么水的温度变化会慢?”,“你们认为这与பைடு நூலகம்质的什么属性有关?”让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
3.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热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本案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性与生活化的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材施教,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比热容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素养。
1.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教案 12 3比热容第一课时

教案 12 3比热容第一课时

教案 12 3比热容第一课时----60f5d92e-715f-11ec-ac8c-7cb59b590d7d教案123比热容第一课时课程计划12和课时;3比热容1级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三年级物理教学设计123:由梁建制备的比热:Wu Wei日期:2022年8月20日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理解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收和释放热量能力的物理量。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1.要点:知道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收和释放热量能力的物理量。

2、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铁架,酒精灯,细线,沙子,烧杯,温度计,秒表,玻璃棒一.自主复习1.有办法改变物体的内能_________2、请下列现象哪种途径改变物体的内能?(1)钻木头生火_________(2)冰块熔化_________(3)泵送时,气缸壁会加热_________(4)很冷时,我们会对手呵气_________(5)当我们感到寒冷时,我们会搓手________二、合作探究:开水时,哪些因素与水吸收的热量有关?生:水的质量、水升高的温度老师:还有哪些因素?比较水与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1.控制哪些因素是相同的?2、需要哪些器材?3.记录了哪些数据?4、具体怎么做呢?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在加热器上加热,将其升高至相同温度,并比较加热时间。

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水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物质的种类也会影响到热量的吸收。

1.总结:什么因素与物体吸收的热量有关?生:质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种类2.为了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我们引入了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0c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水的比热容为4.2χ103j/(kg.c)它表示的物理含义:质量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0c时吸收的热量是4.2χ103j.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降低并散发热量查阅比热容表,你有什么发现吗?1.水的比热容最大2、一般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大(水银例外)3.一般来说,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热容4、物质的状态不同,其比热容不同。

初三物理 12.3比热容第一课时

初三物理  12.3比热容第一课时

12.3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学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

了解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物理量。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温故探新复习: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 _热,温度,低温物体热,温度,热量的单位是。

2、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 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3、把同一杯水加热到50℃比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新的问题:1、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答:因为使用相同的加热方式,但是加热的_________不同,所以能够比较所吸收热量的多少。

2、不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温度所需要吸收的热量不相等,那么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上升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相等么?如何进行实验探究?分析与解答:①吸收热量是否相等可以通过观察加热所用的_________来进行比较。

进行实验时需要准备质量_________的沙子和水,因为质量的多少_____(“会”“不会”)影响所需的加热时间,同时我们还要控制让沙子和水上升的温度________,因为上升的温度越高,所需要吸收的_____越____,加热所需时间越____。

所以我们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法。

②实验所需器材:加热需要使用_________,并且在被加热的容器下方应该垫上______。

因为要控制上升的温度相同,所以需要_______由于我们要对沙子进行加热,而沙子是____态,所以在加热过程中必须需要使用_______进行搅拌,从而使沙子能够___________。

当然对水加热时也______(“需要”“不需要”)进行搅拌。

因为需要记录加热所用的______,所以我们还需要________。

物理上册 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课件

物理上册 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课件

2021/12/9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水的比热容大,当水循环通过汽车发动机时, 能从温度较高的发动机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cóng ér)
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
2021/12/9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2021/12/9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复习(fùxí)与巩固
1.煤油(méiyóu)的比热容是2.1×103焦/(千克·摄氏度),它表 示 1量千为克21煤00油焦温度升高(降低)1℃时,所吸热(。放出)的热
5千克的水若温度升高10℃,需要吸收(xīshōu)多少 热量? ______2_._1_×_ 105J
2021/12/9
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几种(jǐ zhǒnɡ)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 砂石 0.92×103 铁.钢 0.46×103 冰 2.1×103 玻璃 0.67×103 铜 0.39×103 煤油 2.1×103 橡胶 1.7×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2.4×103 水蒸气1.88×103 铝 0.88×103 甘油 2.5×103 干泥土 0.84×103 铅 0.13×103
同,所以它们_____吸__收__的__热相量同,但是海水
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___,所以大海水
升温比沙子___;没有日慢照时,海水降温也
比沙子____。

2021/12/9
第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七、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 电站完全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气温会受到一定影响
:夏天(xiàtiān)比原来下降2℃左右,而冬天比原来升 高2℃左右,为什么?
(少多/少),这说明: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学会查比热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如何研究物体升高的温度与物质本身有关℃所吸收(或放出)的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

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

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把手机关闭,断了所有的联系,可是,那又怎样,该面对的问题,依旧要面对。

与其逃避,不如接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主动去解决。

岁月告诉我:美好的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有时候想拼命的攀登,但总是力不从心。

可是,每个人境况是不同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太多的失望,太多的落空,纯属生活的常态。

岁月告诉我:挫败,总会袭人,并且,让你承受,但也,负责让你成长。

人生漫长,却又苦短,幽长的路途充满险阻,谁不曾迷失,谁不曾茫然,谁不曾煎熬?多少美好,毁在了一意孤行的偏执。

好也罢,坏也罢,人生的路,必须自己走过,才能感觉脚上的泡和踏过的坑。

因为懂得,知分寸;因为珍惜,懂进退。

最重要的是,与世界言和,不再为难自己和别人。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就是说,做事不必完美,享乐不可享尽,这是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状态。

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

否则便是过犹不及,弄巧成拙。

心灵松绑了,活着才自由。

半生已过,走走停停,看透了生活,选择了顺流的方式,行走。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感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每一个阳光的日子,于时光的碎屑中,静品一盏流年的香茗。

撕开浮云的遮掩,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山水,都有一段难捱的时光,好在,总有一天,你的淡然低调,你的暗自努力,你的理性豁达,终将点燃你的整个世界,让故事的结局,美好而温柔。

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课件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课件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由图乙可知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时, 煤油 温度升高得 多, 水 的吸热本领强.
强化训练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B.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C.比热容跟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 D.比热容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均无关
2.下列四种情况下,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B )
A.该物质在B、C两点时温度相同,内能不同 B.该物质的不同状态,其比热容是不同的 C.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的大 D.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的小
8.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 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定时间后,石蜡不再熔化,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 示.则三块金属放出的热量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三块 金属中比热容最大的是 丙 .
13.3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
知识梳理
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同种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大的物体吸收的热 量多; 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温度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 多 ;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 不同 (选填 “相同”或“不同”).
2.比热容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 吸收的热量 与它的 质 量 和 升高的温度乘积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 号 c 表示,它的单位是 J/(kg·℃) ,读作 焦每千克摄氏度 .
A.一杯水倒掉一半 B.冰熔化成水 C.铁块压成铁板 D.15 ℃的水加热到45 ℃
3.下表提供了几种物质的比热容,请你依据表格中的信息判断,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液体比热容都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

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教学版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

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教学版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
一种属性。
12/12/2021
第五页,共二十一页。
新知探究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活动1 探究(tànjiū)水和砂石的吸、放热性能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沙,加热相同(xiānɡ tónɡ)的时 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沙,使其升高相同的温 度,比较加热的时间(shíjiān)(吸收热量的多少)。
12.3 研究 物质的比热容 (yánjiū) 第一课时
12/12/2021
第一页,共二十一页。
炎热夏天(xiàtiān)中午,沙子很烫而海水很凉。

12/12/2021

第二页,共二十一页。
傍晚(bàngwǎn),沙子变凉了而海水却还很温暖。
12/12/2021
第三页,共二十一页。
思考
(sīkǎo)
铁.钢 0.46×103 铜 0.39×103 水银 0.14×103 铝 0.88×103 铅 0.13×103
从上表中你可发现什么(shén me)规律?
1、水的比热(bǐrè)最大。
2、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不同。 12/132/、2021 同种物质比热相同,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
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12/12/2021
第二十页,共二十一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加热相同时间时, 沙比水温度的变化量更_____(大/小)。2、常用单位: 焦耳/(千克·℃)。3、单位符号:
No J/(kg ·℃)。读作: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冰 2.1×103。水银(shuǐyín) 0.14×103。2、同种物质

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六环九步”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日期:周次:星期:
答案:1-5 略6、我国东南部是沿海地区,夏天在阳光照射下,吸收相同的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泥土大,沿海地区温度升高的少,气温较低,内陆地区气温高,空气稀薄,空气从东南部流向内陆地区;西北地区多是沙漠,沙石的比热容小,冬天西北部比内陆地区温度降低的多,空气密度比内陆地区大,空气从西北部流向内陆地区.
七、课后作业
八、教学反思
在组织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这是初中阶段接触到最生硬晦涩的一个概念,教师一定要做到充分的引导和推敲,直到让学生对物体吸热本领有充足的认知都,才能引出比热容的概念。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

4
煤油 100
20
50
5
5
煤油 100
50 比热容8的0 表达 5
6
煤油 200
20 式是怎5样0 的呢?10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同种物质,m相同,Δt相同, Q吸 相等 。
2 同种物质,m相同, Q吸与Δt成 正 比。
3 同种物质, Δt相同, Q吸与m成 正 比。 4 m相同的不同物质, Δt相同, Q吸一般 不相等 。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回顾密度的定义方法:
1 同种物质, m与V成正比, 并且比值是一定的。
2 物质不同,它们m与V的比 值也不同。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m 与V的比值反映了物质本 身的特性,即密度:
ρ=mV
能否类比?
同种 物质
1 m、 Δt相同, Q吸相等。
提出问题: 对于由同种物质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
些因素有关呢?
情境1
相同规格的 加热装置 加热到60℃
加热到100℃
结论:
质量相等、初温都是20℃
加热质量相等的水,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与它要升高的温度多
少有关。升高的温度越高,需要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5
6
煤油
200
20
50
10
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有几个?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实验次数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 m/g
液体初温 t1/℃
液体初温 t2/℃

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

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教材分析本节要求通过探究认识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即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订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中招考点分析中考时,通常体现这样的题型:填空题和选择题,多考查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实验探究题,多考查比热容的概念建立的过程。

4.学情分析通过八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实验探究的程序,但是如何探究问题,大部分学生很设计完整。

学习目标1.能设计出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2.能说出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3.能根据水的比热容最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分组设计实验,能设计出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并且能说该实验用到一些实验方法。

2.针对目标二,学生能总结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说出其单位和读法。

3.针对目标三,会根据水的比热最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过程自学指导一自学内容:课本P39—41;自学方法:独立默读,画出重点知识;自学要求:自学结束完成下列检测题;自学时间:5分钟。

自学检测一沙制订计划与设实验: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用同样的热源分别对它们加热,比较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当堂训练1、下列哪些情况比热容会发生变化()A. 一杯水喝掉一半B.10oC的水吸收热量后变成20oC的水C. 冰融化成水D. 铁块加工成铁块2、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B. 冰、水、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它们的比热容相同。

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

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

C =Qm˙Δt12.3 物质的比热容C 第一课时1、比热容(C)是描述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比热容(C)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热容(C)。

比热容(C)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C)的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与“该物质的质量(m)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Δt)乘积”之比,称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用符号C 表示。

3、比热容C的计算公式: .“Δt”表示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也叫“温度的变化”,Δt = t高温– t低温。

例1:某过程中,物质吸热后温度由20 ℃升高到80 ℃,则这个过程中,升高的温度(温度的变化) Δt = t高温– t低温= 80 ℃ - 20 ℃ = (80 - 20) ℃ = 60 ℃例2:某过程中,物质放热后温度由90 ℃降低到10 ℃,则这个过程中,降低的温度(温度的变化) Δt = t高温– t低温=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例3:某过程中,物质吸热后温度由20 ℃升高80 ℃,则这个过程中,升高的温度(温度的变化) Δt = t高温– t低温= _________℃4、比热容(C)的国际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5、(1)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读作“四点二乘以十的三次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含义为“质量为m=1 kg(千克)”的______温度升高Δt=______℃所吸收的热量Q是4.2×103______。

(2)若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则:①质量为m=1 kg(千克)的水温度升高Δt=1 ℃所吸收的热量Q=__________J(焦耳);②质量为m=2 kg(千克)的水温度升高Δt=1 ℃所吸收的热量Q=__________J(焦耳);③质量为m=1 kg(千克)的水温度升高Δt=2 ℃所吸收的热量Q=__________J(焦耳);④质量为m=2 kg(千克)的水温度降低Δt=2 ℃所放出的热量Q=__________J(焦耳);(3)若已知比热容C、物体的质量m和该物体在某过程中升高(或降低)的温度Δt,则这个过程中:该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__________。

最新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 认识比热容 课件

最新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 认识比热容 课件
相应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傍晚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使秧田温度不致下降过低
B. 早晨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吸收较多热量,可
提高秧田的温度
C. 早晨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放出较多热量,可
提高秧田的温度
D. 秧田里应一直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吸收热量较多,
A. 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C. 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

B )
A. 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
B. 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点.例如,在冬天,人们常常在热水袋中装入热水用来取暖等.
这一特

1.

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
可知(
Δ
D

A. 比热容跟热量成正比
B. 比热容跟质量成反比
C. 比热容跟温度变化成反比
D.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
1
2
3
2.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
C. 把杯中的水换成酒精
D. 把10℃的水加热变成15℃的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巩固练习
课本P45WWW第1、2、3、4、5题
要求:在课本上完成。
板书设计:
12.3物质的比热容
一.物质的比热容二.热量的计算
1.提出问题公式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后反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
重点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
教学
难点
教学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
媒体
图片.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搅拌器.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和训练法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重难点突破方法或手段、小结、作业等)
个人设想(复备栏)
一、情境导入
初夏,小明和小华去海边游玩。中午,他们赤脚走在海边的沙滩上,觉得沙子很烫;当他们跳进海里时,觉得海水很凉。傍晚时,他们又去海边,却发现沙子变凉了而海水却很暖和。
4、如果改变沙子或水的质量,会不会影响结果?应该怎么办?
5、我们采用的验证猜想的方法:
6、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四)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思考玻璃棒的作用:
(五)分析与结论:
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沙子比水需要的时间(长/短)。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吸收的热量(多/少)。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相同/不同)。
2、例题讲解:在20℃室温下,烧开一壶5kg的水,大约需要多少热量?
五、生活·物理·社会海陆风的成因
海风的形成:
白天,陆地比大海升温,地面附近密度较小的热空气,海面较冷的空气就会来补充,于是冷空气沿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陆风的形成:
夜晚,陆地比大海降温,海面上的空气,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就会来补充,于是冷空气沿地面吹向大海,形成陆风。
灌云初级中学教案设计_2012_年__9__月20日
学科
物理
班级
九(8)(11)(14)
授课教师
曹小梅
课题
12.3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1/2
教学
目标
1、了解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物理量;
2、会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3、知道热量的计算公式,会进行关于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三、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的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思考:一桶水与一杯水相比,比热容有什么关系?
3、比热容的单位:
4、水的比热容是,它表示

5、“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的应用。
(1)
(2)
(3)
四、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计算公式:设物质的比热容为c,物体的质量为m,变化的温度为△t,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Q。则。
二、活动12.5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
(一)提出问题: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
(二)猜想与假设: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的缘故。
(三)设计实验:
1、如何比较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的快慢?
方法一:;
方法二:。
2、如果用不同的加热器加热,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
3、如果加热方式完全相同,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加热时间的长短也就反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