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合集下载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必修-第1单元-第2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明清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表现在 政治上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对外上中止西学 东渐,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社会面临深重危机。
【典例1】
2015· 临沂模拟 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
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 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①中外朝制度 ④元朝的一省制 A.①②④ C.①②③ B.①④ D.②③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
(2)消极作用: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 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 想;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 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广角元代行省的划分特点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的划分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 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任意将自然环境差 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 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失去了 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地方,从 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当今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开端。
(4)元朝 ①措施:地方设 行中书省 ,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制于 中央;边远民族地区设 宣慰司 进行管理。 ②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 国古代 地方行政制度 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代: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 权重;汉武帝时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 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和门下 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教学课件
3、美苏“冷战”加剧及军备竞赛升级,造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界不安;
4、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 5、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四、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漫画:面对伊拉克战争,各国表态
1、特点:
内容上——多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声势浩大,遍及世界各大洲 的许多国家,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
罗 素
爱因斯坦
我作为人向人类呼吁:切记你是人,除此之外都把它 忘了吧!果真如此,就等于打开了通往天堂的通路。如果 不这样,那么,在你们面前,除了全体死亡以外别无他 途。 ——《人类的危机》
警世之语
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外,原子的分裂已经改变 一切,我们因此走向从未有过的大灾难。
组织上——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 行动。
2、作用:
(1)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战 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对限制军备 竞赛,推动裁军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 制定; (4)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 有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 坚实基础。
1968年期间,我们阵亡的人数平均每 周达到278人。我们每年在战场上的额外花 费220亿美元。征召人数提高到平均每月3 万人,尽管做了这样的投资,在战场上还 是没有什么明确的结果。 ——尼克松于1973年5月3日致国会咨文
美国著名反战人士,影星简· 方达和越南人民 军战士一起在nghe An省行走,简· 方达要求不搞特 殊,和战士们同吃同住。(1972)
和平鸽 ( 毕加索)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必修-第16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2.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相继 发生,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思想更加开放,生物学研究 取得重大进展。1859 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 立了生物进化论,冲破了教会禁锢,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揭开了生物起源之谜。
3.蒸汽机、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 的进步,逐步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类社会先后在 18 世纪后期进入“蒸汽时代”, 19 世纪晚期步入“电气时 代”,20 世纪末跨入“信息时代”。
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说考纲--分析考情与考向
SHUO KAO GANG
考 纲 展 示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 和电气技术的应 用 4.相对论和量子 论 5.现代信息技术
考 情 解 读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 科学理念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 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 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 会的影响
(2)进程 ①改良: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应用:工业部门先后采用蒸汽机 作为动力。 ③推广: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 用。
(3)影响 ①工业生产:促使机器大工业工厂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
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②城市进程: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成为工业 国家。 ③世界联系:蒸汽动力在 交通运输工具 上的应用,使得世界 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二、生物学的发展 1.背景 (1)经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科技 发展提供了可能。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宗教的力量。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极大地冲 击了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崇尚理性成为社会风气。 (4)科学:早期科学理论细胞学说、拉马克 的早期生物进 化思想,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必修-说全章1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 实施了 8 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 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至 1951 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 全国总数的 20%,约有 200 万人在其中就业。企业国有化的改革 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两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各采取了什么措施?(8 分) (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 主要经验。(4 分)
罗斯福新政,集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及评 价等。
链接考点
20 世纪 30 年代两种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1.罗斯福新政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 福采取了新的理论和政策,对凯恩斯主义进行大规模实践,尽量避免 国有化形式,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 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 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这种模式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其他经济危机既有共性, 也有特殊性,学习过程中应从原因、特点及影响全方位掌握。
二、罗斯福新政 1.首先,应将罗斯福新政放在世界大背景下分析,才能认识 其意义,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 模式。
【作答实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得分 7
【规范答案】 品悟借鉴,收获无限 (1)美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 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展国外市场。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 济。(8 分) (2)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干预。(4 分)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必修-说全章1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积极意义:扩大就业;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材料; 保护农田;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当地 居民收入。(6 分) (4)同:三国改革前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重困境。不同的前 提条件: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 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 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8 分)
在阅卷过程中看到考生在回答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两半社 会”“马哲”等缩写,还有的将三大改造写成“三大改革”,公 有制写成“共有制”等。这些笔误一方面反映了考生比较粗心,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关于笔误问题,也 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毛主席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建议同 学们在读书时勤动手,边读边写。这样你对那些要掌握的重点就 会写得比较熟练,就不至于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了。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语言,解答历史试题时,既不能自 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要充分尊重历史学 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用正确的观 点和恰当的语言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运用课本语 言来答题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避免语言漏洞。
【经典示例】 20 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 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 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为线索,梳理新中国成立后 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与失误:从失误看,1958 年的“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进一步造成社会经济的混 乱。从成功看,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新 时期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典题例证】
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必修-第19单元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探究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 景是什么。
提示:法国大革命后社会战乱动荡,人们对现实极度不满; 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 新的精神寄托。
材料二
席勒认为艺术活动应当归结为 “满足人类的爱好与
感情的活动”。斯宾塞更提出,艺术活动是基于内在的 “游戏冲 动”而发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 ”。与印象主义同时 代的左拉则干脆指明: “ 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 想。” ——朱铭《外国美术史》
2.20 世纪的音乐 (1)概况:19 世纪末爵士乐兴起,二战后,摇滚乐成为流行音 乐的主流。 (2)影响: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加深了对不同民族 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四、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 (1)条件:科学技术 的长足进步。 (2)发展历程:1895 年,电影诞生;20 世纪初,“默片年,彩色电影 《浮华世家》 ;二战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
助力通关 要点 1:17 世纪到 20 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 的三个阶段。
提示:1.17 世纪至 18 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 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 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 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因而推行重商主义扶持 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 彩。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 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4.印象画派: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 (1)特点: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 之下世界万 物的“瞬间印象”。
印象》 高的《向日葵》 (2)成就:法国莫奈的《日出· ;荷兰凡· ;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必修-第7单元-第1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主义国家
。
(2)海外贸易:荷兰商船数量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有 “ 海上马车夫 ”之称。 (3)殖民扩张 ①方式:在政府支持下,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等 垄断性 的贸 易公司。 ②表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 好望角殖民地。在印度沿海建立 殖民据点,夺取马六甲 和锡兰,侵入印度尼西亚,占领中国领土 台湾。在美洲建立以 新阿姆斯特丹 为中心的殖民地。
探究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 16 世纪欧洲物价上 涨的主要因素。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提示:(1)因素:通过开辟新航路,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和美洲 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导致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 (2)影响: 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或引起欧洲的价 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2.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 扩展时期。 (1)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以蒸汽机的发明为 代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工业资 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工人运动兴起;工业城市兴起,自然环 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列强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 形成。
思想感悟西班牙、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征服之路,为什么 未能保住其强国地位 西、葡两国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富,不是用来发展本国的资 本主义工业,而是花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上,即海外财富 没有转化为资本,很快衰落下去。
概念阐释“海上马车夫”的含义是什么 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的贸易活动十分活跃,带动荷兰 的造船业和运输业。其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而且造价便宜。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荷兰凭借 一支强大的商船队,为许多国家转运商品,垄断了世界航运业, 故称“ 海上马车夫”。
【师说】2016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2)
例 题 示 范 天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例2 2015· 材料一 下表为伊拉克战争大事记 时间 事 件 欧盟轮值主席西米蒂斯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 2003年 1月22日 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2003年 3月20日 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发动全面战争 2003年 5月1日 主要战事结束 2003年 12月13日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抓获 2004年 6月28日 美国占领当局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 美国首席武器核查员迪尔费尔称伊拉克没有 2004年 10月6日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5年 10月15日 伊拉克新宪法通过全民公决 2007年 2月21日 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英国将从伊拉克撤军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未来18个月之内从伊拉 2009年 2月27日 克撤离大部分美军 ——据《世界知识年鉴》等
第2 讲 第二次世界 大战之后的战争与和平
单元概览 考纲 雅尔塔体 制下的 “冷战” 与和平
烽火连绵 的局部战 争 和平与发 展——当 今 世界的时 代主题
考点 ①美苏“冷战”的原因、特点和过程 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③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④七八十年代美苏争霸 ⑤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①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及其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②中东战争与中东问题 ③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及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 训 ④海湾战争及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 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③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 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 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 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 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 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 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 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师说》复习课件
• ①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 惑 ③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理解性默写
• ①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从师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 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文中抨击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 从师而学的风气。其中“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上册 《师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背景回顾
• 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至唐代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 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学习。上层士族子弟无论德、行、 学问如何,均能为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 而且鄙视从师。这种风气到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有增无 减,渐趋恶劣。韩愈当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他对 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深恶痛绝,因此写下了《师说》这 篇著名的文章。
思考回顾: 第3、4段
第3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典型事例;引述经典言论
第4段: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本文 的写作缘由。
检查背诵
注释听写
实词积累·道
• “道”是会意字,金文两边合起来是“行”字,表示道路,中 间是“首”字,表示领头。合起来指领路。是“导”的本字,表 示引路、领路。
• ①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②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理解性默写
• ①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传统,并由此得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这是对师生关系的概括。
• ②文中在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掌握学识有早晚且各有所长的 师生观。
理解性默写
• ①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从师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 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文中抨击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 从师而学的风气。其中“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上册 《师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背景回顾
• 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至唐代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 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学习。上层士族子弟无论德、行、 学问如何,均能为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 而且鄙视从师。这种风气到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有增无 减,渐趋恶劣。韩愈当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他对 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深恶痛绝,因此写下了《师说》这 篇著名的文章。
思考回顾: 第3、4段
第3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典型事例;引述经典言论
第4段: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本文 的写作缘由。
检查背诵
注释听写
实词积累·道
• “道”是会意字,金文两边合起来是“行”字,表示道路,中 间是“首”字,表示领头。合起来指领路。是“导”的本字,表 示引路、领路。
• ①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②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理解性默写
• ①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传统,并由此得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这是对师生关系的概括。
• ②文中在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掌握学识有早晚且各有所长的 师生观。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必修-第6单元-第1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在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 开始 出现,清朝时继续发展。
3.享誉世界 (1)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2)丝绸远销亚洲、欧洲,形成“丝绸之路”,赢得“丝国” 誉称。 (3)瓷器远销欧洲、非洲,中国被称为“瓷器大国”。
概念理解精耕细作的含义是什么 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 力,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 单位面积产量。
第1讲
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
说基础
SHUO JI CHU
课/前/预/习/读/教/材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早期的农业生产
原始农业 商周农业
生产 主要以 石刀 、石 出现了 青铜农具 ,但仍以 工具 斧、石犁为主 耕作 主要耕作方法是 方式 木器和石器为主
耒耜 出现,农业生产力
得到提高
刀耕火种
作物 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 种类 植 水稻和粟 生活 方式
2.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 态。中国古代手工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 优良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点。 3.从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 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及商业政策等层面上都 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4.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古 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的“重 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 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归纳总结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 心之一。 (2)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 形态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推动精耕细 作技术发展的动力。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2讲 第二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源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 重要原因。
(3)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扩张。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矛盾的激化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爆发的诱因。
②重大事件:1972 年的尼克松访苏(缓和的高潮)和 1975 年的 “欧安会”的召开;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③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于攻势。
(3)第三阶段的较量(20世纪80年代)
①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
②重大事件: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1987 年美 苏签署“中导条约”。
②影响: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 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4)转折: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②中途岛海战:美军重创日军,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③阿拉曼战役:英军重创德意军队,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5)胜利:
①意大利:1943 年 9 月,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被推翻,意大利 投降。
③结局:1989 年东欧剧变;1991 年 12 月苏联正式解体;冷 战格局结束。
———[深化拓展]———————————————————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 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从实力对比 看: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 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从体系内涵 看:美苏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 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源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 重要原因。
(3)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扩张。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矛盾的激化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爆发的诱因。
②重大事件:1972 年的尼克松访苏(缓和的高潮)和 1975 年的 “欧安会”的召开;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③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于攻势。
(3)第三阶段的较量(20世纪80年代)
①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
②重大事件: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1987 年美 苏签署“中导条约”。
②影响: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 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4)转折: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②中途岛海战:美军重创日军,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③阿拉曼战役:英军重创德意军队,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5)胜利:
①意大利:1943 年 9 月,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被推翻,意大利 投降。
③结局:1989 年东欧剧变;1991 年 12 月苏联正式解体;冷 战格局结束。
———[深化拓展]———————————————————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 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从实力对比 看: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 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从体系内涵 看:美苏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 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必修-第13单元-第2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材料二Biblioteka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探究 2: 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该如何认识这 一主张?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①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 空前尖锐。 ②经济: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 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③思想:道学家把孔子奉为神圣。 ④个人:李贽的为官经历。
(2)主张 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 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 (3)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时期的要求。
影响
理学思想 “理”是世界的本原 不 同 点 道德观 哲学范畴 理为行为规范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和”
“心”是万物的本原 “发明本心”或“致良 知”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 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名家评史 【观点】 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 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 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 “卫道 ”,表 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 „„他们的思想 „„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 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 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 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热点链接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1)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 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2)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 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 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岳麓版选修3
4.两伊战争 (1)原因 ①领土争端是两伊战争最主要的原因,争夺石油是领土争端的根源。 ②两国在民族、宗教上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③争夺地区霸权是两伊战争重要原因之一。 (2)经过:1980—1988 年进行了三个阶段战争。 (3)结果:双方势均力敌,两国国力受到严重削弱,1988 年两国停战。
60 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 年,联合国大会以 95 票赞成对 4 票反对、21 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 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 59 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 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 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 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2.从美苏关系的变化看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 (1)在苏维埃俄国成立之初,美国积极参与对苏俄的干涉,妄图将其消灭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威胁下,双方联合在一起,结成 反法西斯联盟;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双方合作的基础随之消失,意识 形态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重新主宰了双方关系,国家利益使二者由 战时的盟友变成了战后的敌人。 (2)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意识形态、社会 制度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夯
感
基
悟
固
借
本
鉴
第 2 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战争与和平
深
知
化
能
拓
提
展
升
知识点 1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1)原因 ①雅尔塔体制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美苏实力超群:双方力量势均力敌。 ③美苏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尖锐对立。 ④美国企图称霸世界,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称霸计划中的最 大障碍。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 必修-第12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过程 煤钢共同体1951年 ①欧洲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1957年 1967年 原子能共同体1957年 ②欧洲联盟:1992 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 约》 。1993 年,欧洲联盟成立。 ③欧元诞生:1999 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影响 ①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利益,促进了欧洲的发展。 ②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 (1)原因 ①文化传统: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 。 ②历史教训:近代欧洲国家持续不断的战争和冲突,从反面 激起了欧洲人对 欧洲统一 的强烈愿望。 ③现实原因: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 成,使欧洲人开始认识到国家联合 的重要性。 ④基础奠定:法德两个欧洲大陆宿敌的和解。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 (1)原因 ①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经济资源的国际流动。 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③ 两极格局 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④ 市场经济 体制在绝大多数国家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 展。
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进程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加速发展。 (3)表现: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迅速;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 在全球扩张;金融活动全球化等。
说考点
SHUO KAO DIAN
拓/展/延/伸/促/提/升
一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史料应用
材料一
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 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 享受的待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探究 1:据材料分析这项规定对世界贸易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师说】2016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1)
(三 )二战的性质及胜利的意义 1.性质: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 2.意义 (1)战后理性得到弘扬,民主、人权、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取而代 之的是美苏争霸。 (3)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 解。促进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4)世界重心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5)客观上推动战后新科技革命兴起。
单元概览 考纲
基础梳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 )一战的爆发 1.根本原因: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列强 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2.直接原因:欧洲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 3.技术基础:19世纪下半期以来,科技的突破和生产力的极 大发展。 4.重要原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以德国最为严 重。 5.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6.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二 )国际联盟 1.背景 (1)一战的惨痛教训激起了广泛的反战和平思潮。 (2)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主张成立国际联盟,支 配世界。 2.成立:1920年1月在日内瓦成立。 3.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
4.评价 (1)历史地位:它是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的第一个主 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2)实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3)积极作用 ①盟约体现的基本内容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 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4)消极方面:被英法等大国控制,成为它们维护霸权的工 具;纵容法西斯侵略放任二战爆发。
例 题 示 范识,分别说明图①、②两条界线形成 的主要原因。
解析 结合二战爆发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协定 的内容和二战初期苏、德两国分占波兰的史实回答。 答案 主要原因:界线①:德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苏联 自保;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割波兰;界线②:苏德分别侵入 波兰,波兰亡国;苏德分占波兰。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历史原因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潜伏着各种矛盾,德、日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仇视和不满。 ②德国、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
(3)现实原因 ①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德、日建立法西 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②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 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大战的 爆发。 ③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能制止战 争的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形成原因 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 胁。 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推动。
(2)形成过程 ①1939 年美国修改《中立法》 ,1941 年通过《租借法》 ,以租 借方式向受侵略国家提供援助。 ②1941 年 8 月罗斯福、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 ,美英加强 了对苏联的援助。 ③1942 年元旦 26 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国际反法 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总体上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虽然塞尔维亚和比 利时是为民族独立而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 争的非正义性。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①战争催生了新世界 a.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 b.大战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促 成了新型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说考纲--分析考情与考向
SHUO KAO GANG
考纲 展示
考情解读
1.掌握一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1.第一次 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世界大战 2.(1)把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史实,分 2.凡尔赛 析该体系的实质及其影响 —华盛顿 (2)掌握“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 体系下的 作用;归纳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 世界 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 3.分析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括二战的过 世界大战 程。分析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认真 汲取其历史教训
(2)全面战争 ①爆发:1939 年 9 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 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②扩大:1941 年 6 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 年 12 月,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 到最大规模。
③转折:1942 年 6 月,中途岛海战日本战败,成为太平洋战 争的转折点;1942 年 10 月,阿拉曼战役英军胜利,这是北非战场 的转折点;1943 年 2 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战胜德国,成为苏 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④胜利:1943 年 9 月,意大利投降;1945 年 5 月,德国投降, 1945 年 8 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教训 ①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其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 关键。 ②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③落后就要挨打,创新、发展才有出路。 ④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考点 四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 (1)原因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②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法 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 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 ③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 矛盾激化,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推行“冷战”。
④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⑤客观上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3)经验 ①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 力。 ②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 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③只有实现国防现代化,才能保卫国家安全。 ④所有国家都应走和平发展道路,侵略扩张必然导致灾难。
说基础
SHUO JI CHU
课/前/预/习/读/教/材
考点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世界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世界基本形成一个整体, 世 界性的战争成为可能。 (2)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具体原因 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②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 突的焦点。 ③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 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④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 物质和技术基础。 (4)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4)影响 ①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②美苏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地区局部冲突争端不断。 ③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 (1)原因 ①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 对战争。 ②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③美苏“冷战”的威胁,造成世界不安宁。 ④局部战争的存在,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⑤社会主义和各国共产党人的号召和组织推动。 ⑥科学家们的努力。 ⑦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2)表现 ①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 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组建华约组织。 (3)特点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 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②在美苏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同盟国相继投 降,第一次世 界大战结束
3.后果 (1)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①经济实力 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②战略失误 “施里芬计划”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战场形势的变化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 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③内部矛盾 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使同盟国内部矛盾日益加剧。 ④力量对比: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战争初期,日本的参战,使德国失去了在亚太地区的 势力范围。 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盟友。 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考点 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凡尔赛体系 (1)背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力量的对比。 ②战胜国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
(2)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 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 的凡尔赛体系。其中,重点是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内容 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3)特点 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2.进程 阶段 时间 1914年 7月 1914年 主要战役或事件 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 战爆发的导火 线 “施里芬计 划”破产 战争主动权转 移到协约国一 方
爆发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第三 阶段
萨拉热窝事件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索 1915~ 姆河战役、日德 1916年 兰海战
美对德宣战,俄 1917~ 国退出大战,中 1918年 国对同盟国宣战
c.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 组织——国际联盟成立。 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a.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b.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c.客观上有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d.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 e.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思想影响深远及和平主 义思潮盛行。
2.华盛顿体系 (1)背景 ①凡尔赛体系没有解决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 ②英、美、日在亚太地区的角逐加剧。 ③海军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④中国反帝运动高涨。 (2)建立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所构筑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3)影响 ①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 益冲突。 ②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 同为海上第一强国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 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③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受到限制。 ④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害者。
2.进程 (1)局部战争 ①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1937 年日本发动了 全面侵华战争。 ②1935~1936 年意大利侵入并吞并埃塞俄比亚。 ③1936~1939 年西班牙由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民族 革命战争,最后共和国被颠覆。 ④1938 年德国武力吞并奥地利。 ⑤1938 年德国在捷克斯洛伐克挑起事端直至吞并整个捷克斯 洛伐克。
(4)实质 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以维护战后和平为目标的体系,是战胜国 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 秩序。
(5)影响 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 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 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 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经济恢复。 ④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4.(1)掌握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分 4.雅尔塔 别归纳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体制下的 (2)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 冷战与和 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总结其启示 平 5.掌握二战后局部地区的战争与冲突,分析 5.烽火连 其产生的原因和教训,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绵的局部 和影响 战争 6.(1)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 6.和平与 中的主要活动 发展是当 (2)了解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史实, 今世界的 分析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时代主题 (3)结合史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 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