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1
广播电视编导视听语言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广播电视编导视听语言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4ec9d53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8.png)
标准镜头:
又称中焦镜头,能还原人对空间的透视感 受,空间既不延伸,也不压缩。
正常变焦: 不带有感情色彩。(情绪符合正 常人认识事物的过程)(举例《三峡好人 》
快速变焦: 比正常速度相对快的速度进行焦 距变化。(造成震惊的效果,尤其由短焦 到长焦的转化,可以猛然引起观众对某个 细节人物的注意。)
慢速变焦:比正常速度相对缓慢的速度进行 焦距变化。(用于表达较舒缓的情绪起伏 与变化)
同一色彩有不同的亮度等级,是物理上光线强度 的现象,与照明强度、大气透视、表面结构关系 等有关。
色值是画面中亮与暗的比例关系,为了方便,我 们可以把它区分为: 高光、低光、中性、极暗、暗、 低暗,以暗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低调(《黄 土地》),以高亮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高调 (《我的父亲母亲》)。
提问同学, 随后讲解 (出现的所有电影都有讲解)
第二节 景深与焦距
景深: 指距离摄影机最近的清晰影像,到距 离摄像机最远的距离。
焦距: 指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简言之 就是从镜头的中心点到光线能够清晰聚焦 的那一点距离。
摄影镜头的类型 根据光学镜头的可调和不可调, 分为变焦镜头和定
焦镜头。定焦镜头中, 根据镜头焦距的长短, 分为 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 得到同样景别的画面, 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 和 被摄主体的距离不同。同样的中景画面, 长焦镜头 离被摄物最远, 其次是标准镜头, 最近的是短焦 (广角)镜头。 焦距越长, 视角范围越小, 画面清晰的范围越小, 背 景越虚;而焦距越短, 视角范围越大, 画面背景越 实。(配合举例讲解)
由色彩传达影片内在主旨的总倾向 《黄土 地》
色彩在镜头里体现的绘画特性 《呼喊与细 语》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象征作用 《蓝》 延伸和拓展主题 《辛德勒的名单》《贫民
视听语言1
![视听语言1](https://img.taocdn.com/s3/m/e3c9d53958fb770bf78a55a1.png)
视听语言绪论一、视听语言是语言吗学习视听语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把它当成一门语言来学习,像语言那样把影视作品划分为‘字、词、句’,再学习写出完整文章。
这的确是一种学习思路,却并不严谨和实际。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视听语言的理论框架建立在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之上,即认为任何作品都有一定的结构,因此在研究文本时,需要将整体拆分为元素和部分,如拆分为画面造型的元素构图、景别、角度,或按照由小及大的组成单位分为画格、镜头、场戏、段落,这是电影电视镜头语言的体系。
从另一角度分析视听语言。
人类在认识世界时,有很多有趣的规律,比如我们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我们的注意力会突然被某个声音打断。
这是视觉和听觉的认知规律。
当影视制作者将这些规律运用于电影电视时,这些规律便成为视听技巧,对观众心理和视觉、听觉进行控制,这是视听语言的一个基本功能,以基本视听规律实现导演对观众的控制。
从传播学的角度讲,视听语言也属于视觉传播的研究体系,即视听元素和技巧是用以实现媒介沟通并在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联系的工具。
此外,视听元素、技巧和人类的认知能力、习惯、文化养成有着必然的联系。
追根究底,视听语言是一种沟通工具。
近年来,认知神经学科进入视觉传播研究的视野,对图形影像声音与人的注意力的及保持规律,对观看时的认知规律等内容的研究,使视听语言的研究走向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学科领域。
此外,和所有艺术语言一样,视听语言可以传达情感和情绪,具有感性和直觉性。
综上所述,视听语言不仅仅是刻板的技巧指南,它是一个研究分支和艺术语言,具有研究的精确性、深度和美学价值。
视听语言作为电影电视艺术的表达媒介,是为了和观众实现沟通,正如语言的功能一样。
视听语言的‘语言’是一种对影视艺术的技术表现方式的功能性比喻,它与文字语言相比,有不同的编码方式和解码方式,不能完全按照文字语言的研究和学习方法来看待。
视听语言的‘非语言性’体现为下列几方面。
1.非线性这是视听语言最不同于语言的特征,在表意方式和接受方式上,视听语言都不按照线性方式展开,而是有多元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视听语言课件
![视听语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7f4e49a8956bec0975e397.png)
二、人
1
人是电影的主体
A 电影是由人来拍摄; B 人是电影主要表现的 内容,也是画面的主 体,人是视觉形象的 中心。
2 表现人的重点: 脸、手和形体
A 脸 脸的意义: 人最主要特征的集 中体现; 身体状况; 生活经历; 心理特征;
优点:纪实风格、叙事 性。 丹尼· 博伊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局限性:时空限制, 缺乏主观色彩。
B 表现性(戏剧美学)
以内景或人工景为 主, 外景实景为辅。 优点:风格独特, 主 观色彩。 局限性:叙事障碍
法斯宾德《水手奎莱尔》
文德斯《德州巴黎》
四、物
1 2
物就是道具
人类活动的对象,是人的镜子
卡洛斯· 绍拉《卡门》
3 群体
群体的意义: 个人与社会、个人与 自然 界的力量对比 关系。
电影中的群体: 上帝的视点、可观的 场面、动态画面。
《甘地传》
4 小结 电影中表现人是电影的一个本质特征。 贝拉· 巴拉兹提出过“可见的人类”。 他认为电影使人们在银幕上看到自己, 使人类变成可见的。
可见的人类就体现出了几个特征 : A 类型化 B 对于人的审美标准的影响
八 、视听语言的学习方法
1 上课:讲授理论规律,进行作品分析。 2 看片:泛读1000部电影;精读100部电影。 具体要求:选一个10—30个镜头的段落; 画出画面构图、机位图; 写出分镜头记录本; 写出看片笔记。 3 拍摄作业 4 讨论 5 读书
九 、视听语言主要参考书目
4
陈凯歌《霸王别姬》
5
光效:戏剧光效、 自然光效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8e2ee10722192e4436f665.png)
名词解释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2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
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
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
中间调,又叫标准调。
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11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2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甩: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
14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15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16硬光: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17:柔光: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视听语言(1)
![视听语言(1)](https://img.taocdn.com/s3/m/3bf7364ff78a6529647d5355.png)
视听语言(感性语言概念)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包括影像、声音、剪辑等方面内容。
语言,必然有语法,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各种音乐运用的技巧。
视听语言英文名称:Audio-visual language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自于人们长期的视觉和听觉实践,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的。
用一句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不用担心没有共同的意义区间,因为这些实践经验大多来自于人的本性和长期的研究积累。
视听语言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是随着着这门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比如,谷克多认为“电影是运用画面写的书法”,而亚历山大.阿尔诺认为“电影是一种画面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名型,修辞,语型变化,省略,规律和语法”,爱普斯坦人认为“电影是一种世界性语言”。
综合这些理论,我们认为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
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
完整概念1、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2、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3、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
应用编辑在中国的文化环境当中,有文化的人或者说读书人更爱一种曲折,一种东方的、儒教的委婉。
这一点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
这就决定着西方的视听语言在语境的营造上同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别。
视听语言1视听语言概论PPT课件
![视听语言1视听语言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1eee5fad51f01dc281f1fa.png)
有声电影的前史
▪ 法国的卢米埃尔和梅里埃 ▪ 美国埃德温·鲍特的《火车大劫案》;大
卫·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等。 ▪ 苏联蒙太奇学派 ▪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先锋电影运动
.
有声电影的发展历史
▪ 有声电影即观众既能在银幕上看到画面, 又能同时听到剧中人的对白、旁白,以及 解说、音乐的一种影片。
▪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以蜡盘(即唱 片)发音,后改进为片上发音。
.
有声电影的影响
▪ 1、对电影艺术表现手段影响。 ▪ 2、即兴表演几乎完全消失。 ▪ 3、戏剧电影牢固确立了发展优势。 ▪ 4、歌舞片的出现。 ▪ 5、影响了好莱坞电影的扩张。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1895年 ──1927年都是无声电影。爱森斯坦、格里菲斯、卓别林 的影片影像的表现力可谓登峰造极。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 的。据国外脑生理学者和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学者共同测 试的结果:相同时间内,人们所获得的信息量,视觉信息 是听觉信息的900多倍。如相同时间内看电视新闻比听广 播新闻的信息量多900多倍。一个人看30公分厚的介绍一 个城市的书,还不如看30分钟关于这个城市的录相。
.
▪ 视听语言就是电影的语言 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 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
广义——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 组合
狭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 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 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
.
视听语言的概念
▪ 完整概念—— ▪ 1、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
影视视听语言1(镜头、景别)
![影视视听语言1(镜头、景别)](https://img.taocdn.com/s3/m/ea260f3b453610661ed9f41f.png)
分类:表达视角和描写方法
2.客观镜头:又称中立镜头,即模拟摄影师或观众 的眼睛,从旁观者的角度纯粹客观的描述人物活动和 情节发展的镜头。 A、被拍摄者直接面对摄像机讲话或做表演、演示, 观众的视线和讲话人的视线是相对的; B、演员、被采访对象等在表演、和他人甲流等, 被拍摄者的视线不面对镜头; C、摄像机纯粹作为第三者进行拍摄。
作用: A、主要用于表现剧中人物或观众环视周围环境。 B、根据场面调度需要介绍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 慢摇:摄影机镜头摇动速率较为缓慢时形成的一种 运动方式,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我的父亲母亲》 甩摇:是摇镜头的一个变种,经常用做两个镜头之 间的过渡以代替镜头切换。甩摇所产生的影像往往是模 糊不清的,通常用以表现内容的突然过渡或者同一时间 不同场景所发生的并列情景,把发生于不同地点本来会 显得相距遥远的事件联合在一起。《重庆森林》
镜头的运动
固定镜头:指摄影机不改变机身位置和没有任何运 动时(也不进行变焦)拍摄画面的镜头。 A、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在对会场、庆典、事故 等事件性新闻的编辑中,常常用远景、全景等大景别固 定画面交代时间发生的地点和环境。 B、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应被摄主体的运动速 度和节奏变化。 C、由于其稳定地视点和静止的框架,便于通过静 态造型引发趋于“静”的心理反应,给观众以深沉、庄 重、宁静、肃穆等感受。
分类:内容和在片中的作用
3.渲染镜头(空镜头):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 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叫做渲染镜头、空镜头或景物镜头。 A、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时空(《黄土地》中开始 交待时空背景为黄土高原)。 B、时空转换手段(《琅琊榜》最后一集用梁国的繁华表示三个 月已经过去)。 C、为作品增添诗情画意,表达深远意境,使影片 产生借物抒情、见景生情的效果 D、抒发影片中的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视听语言1
![视听语言1](https://img.taocdn.com/s3/m/23a7741a03d8ce2f00662343.png)
• 广告作品,数作品中镜头的数量。 • /video/av5918965/
• 二、视听语言课程的框架体系
画面造型语言:景别、角度、景深、光线、色彩 影像 镜头语言:运动、场面调度 人声 视听语言 声音 音响 音乐 连贯性剪辑 剪辑 非连贯性剪辑
• 二、视听语言课程的框架体系
• • • • •
了解语言的定义及其分类 了解视听语言的历史发展进程 知道影视视听语言的产生基础 掌握镜头的概念 了解视听语言课程的框架体系
•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 • 一、语言的定义 • “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 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体系。” •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 感的工具或媒介符号。
• • • • • •
二、语言的分类 1、根据语言的外延大小分狭义语言和广义语言。 狭义的语言指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 口头语言是指用口语形式表达的声音符号系统,它又称作自然语言 文字语言是指用书面形式表达的文字符号系统,它又称作书面语言。 法国美学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在《符号学美学》中指书:“无论从哪方面看, 文化都是一种语言。”
视听语言作为时间艺术 蒙太奇
节奏
• 第五节 、语汇的转化,创造能力 • 三、画面造型语言训练 、镜头形式训练、剪辑单 元训练 • 四、解决思维习惯与激发创造性
•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遵守否定之否定规 律,即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的过程。 • 电影制作观念:纪实——虚构——纪实 • 电视播出方式:直播——录播——直播 • 视听语言的发展:视听综合——视听独立— —视听综合
• 第三节 影视视听语言的产生基础 • 一、物质基础 • 摄影、放映术,录音、还音术,色彩技术 等。 • 二、生理基础 • 视觉滞留原理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1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968826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9.png)
3、背面角度:被摄体背面对准镜头; 背面角度比较含蓄,想像联想空间大;具有悬念效果和写意效果
视点
• 1客观视点 • 它相当于剧作中语气平稳、不温不
火的描述,始终与被描述对象保持 一定的距离,不深入它的内部(进 行情感描述),也不故意拉大距离 (显出冷漠感),又称中立镜头。
• 着眼于整部影片
第二节、电影影像的景别
• 一、景别的划分原则和标准
①、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
②、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 准。
一 景别:
• 电影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如人物、 景物等一般称之为“景”,摄影机 与被摄主体的空间距离叫做景别。
• 按照摄影机和被拍摄物体从远到近 的距离,可以粗略的分为远景、全 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 作用:
• 重在表现人的神态;重在表现事物色彩、 质地、纹理。
• 5特写:以表现成人肩以上为距离 概念。它能呈现主体最丰富的细节 变化,它常被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 性格,表现心理情绪。
特写元素在电影中的作用:
1、特写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
2、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划 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 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 面。
• ④、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
⑤、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
夺主。
•
⑥、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
起伏、错落有致。
视听语言1
![视听语言1](https://img.taocdn.com/s3/m/d0495be9aef8941ea76e055a.png)
作用:
1.改变观众观看的高度,展示俯仰角度之间的 变化 2.带来了画面视域的扩展和收缩 3.升镜头是从客观到主观。升的越高,形式感 越强,常用于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 氛围 4.降镜头是从主观到客观。从写意到纪实的转 变。
A
视听语言
udio-visual language
席晨哲 西安卓远
一 、 视 听 语 言
画面
色彩
剪辑
声音
概念
广义
狭义
镜头内容 剧作结构
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 合
蒙太奇手法
二 、 镜 头
概念
拍摄角度 剪辑角度
观众角度
从拍摄角度来讲
从摄影机马达的启动到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数
从剪辑角度来讲
在剪辑软件中,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中间的片段
从观众角度来讲
两个镜头之间的片段
三 、 景 别
分 类
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四 、 拍 摄 手 法
分 类
固定镜头 推镜头、拉镜头
摇镜头 移镜头(跟镜头) 升镜头、降镜头
固定镜头
最古老的摄影方法
1
固定 镜头
2
客观冷静,善于 表现静止的对象
推镜头
1 推镜 头
3.表现被摄物的侧面和轮廓,展示横向空间变
化
移镜 头 1
摄影机沿水平方 向作各方面的移 动
跟镜头
摄影机跟随运动 着的被摄对象进 行拍摄
1
跟镜 头
2
摄影机的运动速 度与被摄主体的 运动速度一致
被摄主体 在画面 构图中的位置基 本不变
3
4
画面构图的景别 不变
图表页
摄影机依托升降 设备做上下运动
视听语言1
![视听语言1](https://img.taocdn.com/s3/m/b812b10c7cd184254b35350d.png)
5
常规蒙太奇剪辑( 第四章 常规蒙太奇剪辑(一) 关于剪辑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剪辑 剪辑,film editing, schnitt, montage.将拍摄的胶片 组接到一起。 最初的剪辑目的是为了将导演要述说的一个故事说 明白就成了。 当电影创作者开始意识到,把各种组接方式会带来 不同的效果,电影语言就这样产生了。 剪辑分:创新者的剪辑、匠艺师式的剪辑。
视听语言
28
无技巧转换( 的几种方式: 二、 无技巧转换(切)的几种方式:
• 两极镜头的切换 • 利用故事情节因素进行转场。 • 利用利用画面的造型因素进行转场。 • 利用动作的接续进行切换。 • 利用声音进行接续的切换。 • 利用黑场进行切换。 • 利用特写镜头进行切换。 • 表现视觉错觉的切换。
视听语言
3
影视基础知识
7.镜头的运动: 原则:平、准、稳、匀。 (1)推:摄影机顺着光学轴线向被摄体移动,景别 越来越小。 (2)拉:摄影机顺着光学轴线远离被摄体移动,景 别越来越大。 (3)摇:摄影机不动,机身作上下、左右、旋转等 运动。 (4)移(平移、横移):摄影机沿水平面作各方面 移动。 (5)跟:摄影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体拍摄。
12
视听语言
(二)镜头的情绪长度 1、镜头的情绪长度 在剪接中,以人物的内在感情或景物所表达的情 绪因素来确定的镜头长度,叫做镜头的情绪长度。 2、要点:通常比同内容的叙述长度要长。 (1)特写、近景延长时间 (2)动作之前留出情绪反应时间 (3)动作之后留出情绪延续时间 (4)空镜头的运用
视听语言
主体静止 根据画面造型因素及内容需要选择 主体静止 编辑点 主体运动 上一运动完成后,与下一镜头组接 主体静止 需要选上一镜头的静止因素 主体静止 上一镜头从静到动以后,与下一镜 主体运动 头组接 主体运动 根据动作并结合画面造型因素选择 主体运动 剪辑点
视听语言电子版
![视听语言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fc925cad02de80d4d840c7.png)
视听语言(1~8讲)第一讲人的视听感知特性一.视觉暂留现象人眼观看物体时,感觉到物体的像.当物体移去时,是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一段时间,人眼的这种特性称为”是觉暂留现象”.1825年英国人帕里斯”幻影”转盘.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拉托的发现:视觉暂留现象的时间为0.1-0.4秒(具体值因人而定)(一)电影的工作原电影中图像的基本单位为格,摄影机的拍摄频率和放映机的放映速率均为24格画面/秒(二)电视的工作原理重要概念:1帖:视频影像中最小单位的单幅静态画面,相当于电影胶片上的一格画面2帧率:即画面更新率,是指视频格式每秒钟播放的静态画面数量(中国电视25帧/秒)3像素:任何一帧图像都可以划分成许多大小相等而明暗、色调不等的最小单位,这些构成视频画面的最小单位称为像素二.似动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三.心理补偿机制心理补偿是指银幕上没有完成的形象,观众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在他心里上把它完成了,这就是观众的“参与”心理补偿机制让观众看到了屏幕上没有的东西。
实现方式之一:情感认同库里肖夫实验实现方式之二:省略运动(1)常规运动(2)创造性运动实现方式之三:利用声音实现方式之四:镜头队列第二讲镜头一.镜头的三种含义1 物理学中的“镜头”2拍摄的谈到的镜头3摄影机每一次从开机到关机之间所摄取的那一段连续画面二.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三.分镜头剧本导演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构思,将需要表现的内容分切为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第三讲景别一、景别的概念被摄主体在画面框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五分法: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广阔空间、开阔场面(乡村田野)全景:人物全身或场景的全貌中景: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近景: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特写:肩部以上或被摄对象细部注:1景别所划分的对象应该是被摄主体2中近景:腰部以上,俗称“半身像、半身镜头”二、各种景别的作用(一)远景的作用:1表现较开阔的场面,如群众集会、战争场面等2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3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4用在影视段落开头和结尾,形成舒缓的节奏。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d5fc36cc7931b765ce15d1.png)
名词解释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
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
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
中间调,又叫标准调。
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11焦距12景深:13甩:14主观镜头:15空镜头:.16硬光:17:柔光:18轮廓光:光: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所以主光又称“塑型20副光:22场面调度:(摄影机)调度。
23轴线:线规则:反拍:26内反拍:29画同步画分离: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声画对位从特定的艺术目的出发,在同一时间让声音与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有意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气氛、情绪、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相互对立,从而深化主题。
太奇”:“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它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本是建筑学上的术语,意思是构成、引申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即电影导演或剪辑师将拍在胶片上的一系列镜头及录在声带上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34蒙太奇节奏:节奏可以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
第一章视听语言
![第一章视听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4de8df42767f5acfa0c7cd0e.png)
三、电影结构方式的出现
1900年,卢米埃尔公司的摄影师威廉 逊拍摄了《在华教会被袭记》
1904年的美国人鲍特拍摄了《火车大 劫案》
特征
1、多个空间、多场景完成了叙事;
2、平行蒙太奇的出现; 3、出现了类型片(西部片)
四、完整视觉语言的形成
完整视觉语言的形成与一位电影天才密
不可分——大卫· 格里菲斯
4,视听语言的单个影像的意义是不确 定的,而日常文字语言的单个文字的意 义则是比较确定的。
5,日常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是线性思维 而视听语言则是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 的结合。
四、视听语言的学习
学习视听语言的目的在于掌握一个 工具,用这个工具去分析别人的作品, 从而培养出一种视听思维,改变线性思 维的惯性。
二、语言与符号
语言本身是一种符号,不具备意义, 只有人们把它和现实中某种事物联系起 来,它才具有了意义。它能代表或指称 现实语言现象 符号是约定俗成的社会 交际工具。
索绪尔
二十世纪,语言 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 的进展,瑞士的语言学 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 个符号系统,符号系统 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 概念:能指(signifier )和所指(singnified )。
大卫· 格里菲斯
代表作品 《一个国家的诞生》 《党同伐异》
特征
1、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等蒙太 奇手段的广泛运用
2、景别作为一种电影手段被广泛采用
3、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进入电影的讨 论范畴
视听语言的两种追求
纪实性—电影的真实性—长镜头 表现性—电影的假定性—蒙太奇
视听语言是由活动画面组成的影像系统 它与日常文字语言有着本质的不同:
1,在视听语言中,视觉形象本身具有 直接的表现性,日常文字语言是符号组 成,语言符号本身没有直接的表现性。
视听语言完美1版
![视听语言完美1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fb1de65ef7ba0d4a733b74.png)
名词解释:①影调:影调是由光来构成的,形成影调有3个因素,即光的强弱、光的方向、光的性质。
光的强弱左右画面影像、影调高低的不同、光的方向形成影调规定情景气氛不同。
光的性质是指形成不同光线色温的效果不同。
(元老师原话:了解色温和我们感官正好相反)②简述环境创作中,绿色产生的电影联想。
绿色是一种养眼的颜色,看到绿色视网膜不会扩张和收缩,在色彩群中它不前进也不退缩,它是生命色彩,绿色可以使人联想到幸福、有爱、自然、幼稚、公平。
②文开篇:一般是指影片开端时,运用冷静、平静,去除动作以及激烈矛盾冲突的开篇方法,推出片头。
文开篇从形象造型上显得温文尔雅,娓娓道来。
多从交代事件背景展现人物关系,环境关系等引导观众循序渐进,进入到情节中来。
③对抗:是戏剧最本质的因素,电影即如此,电影编剧和导演通常是利用对抗手法揉搓调控观众情绪,这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对抗是情节的发动机,是戏剧的核心娱乐元素。
没有对抗,情节就会停滞不前,对抗一般分为三种,一般分为三种:主角与对手对抗,主角与超自然力和环境对抗(《大白鲨》和《天外来客》),主角与心理对抗。
④未见悬念电影是直观动作、造型艺术、视和听、形和动作是其整体传播的重要元素,利用这种视听优势和动作特性来传达叙事、表现人物是它最大的特点。
未见悬念正是规避凯视觉造型优势将本应该可以看到的具体动作、只管造型特写,用藏的手法进行隐蔽处理以达到使观众产生猜想的悬念目的。
未见悬念一般是以剧中人物的主观交代(《二次曝光》:宋琦交代了刘健)主观交代为代表方法,做到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只闻其人未见其声。
只闻其声未见其形的猜想的悬念效果。
客观的旁述或剧中人物主述也是违建悬念的一种。
尤其是让剧中人物主述引起观众对幕后人物的期待。
择机先生,也是隐蔽悬念的常见方法之一。
(《黎明之前》)⑤追逐技术:早期电影导演经常使用的宣泄情绪技巧之一,同时也是导演用来拖延时间的一种技巧,追逐一般用于某一蒙太奇片段的高潮部分。
视听语言(讲义1)
![视听语言(讲义1)](https://img.taocdn.com/s3/m/8431c2ee551810a6f5248641.png)
(3)景别越往远景系列,画面时长越长,景别越往近景系列,画面时长越短(从信息交代的角度看,观众对远景系列需要更多的时间观察和选择,节奏较慢,而近景系列景别则节奏明快)
1.2景深与焦距
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标准、长焦距、短焦距)
同样景别的画面,用不同焦距镜头拍摄和被拍摄主体的距离不同。长最远,广角最近。焦距越长视角范围越小,画面清晰范围越小,背景越虚;焦距越短视角范围越大,画面清晰范围越大,背景越实。
焦距是导演对画面视觉中心、造型效果控制的重要手段。
短焦镜头(广角):35mm电影摄影中,焦距35mm是短焦距镜头
中焦镜头(标焦):35mm——50mm
中景:人物取到膝盖以上,中景比较中性、平稳、客观,比较沉闷,缺少感情色彩和视觉冲击力(例数影片中景别运用的种类和次数,比较分析中景与其它景别的重要性)
近景:胸部以上,中近景,腰部,突出主体,强调细节,制造交流感,展示人的内心,刻画人物心理
特写与大特写:拍摄重要的物件细节和人物瞬间的神态变化,表现人物的神态特征,捕捉细微表情变化,有强制性
(2)视觉中心:“黄金分割率”构成画面的四个交叉点,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
(3)趣味中心:不以视觉因素的结构为主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以被摄体动作、表情、形态、事件的情节点为中心来吸引观众注意力。
三、构图规则
构图的视觉要素有形状、线条、光线、色彩、景深、透视等,构图的主要目标是组合上述要素,来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行程视觉中心。(让观众的视觉注意力集中到导演所要表现的主体上去,引导观众去看导演希望他们看到的)
一、视听语言所具备的特征
1.有意义的形象:
视听语言1 画框与构图
![视听语言1 画框与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a2c835de3186bceb19e8bb13.png)
(4)不平衡、不稳定
5、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 各元素在画框内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差异,也会 造成力量的对比,有时候,也会用以表达特定的内 涵。
6、光影、颜色的变化。由于照明、色彩的不同, 会在画框中形成区域不同的光斑、色块,不同的光 线强弱、色彩对比,也是构图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之一。
构图的重要原则 1、平衡原则 2、变化原则
3、动态构图原则
1、线条。 观察画面中是否存在明显的线条与轮廓。
空笔 间直 的的 透线 视条 关集 系聚 。到 远 方 一 点 , 有 利 于 塑 造
线条也可以用来表达力量冲突、对比。
2、几何形状
观察画面中是否存在明显的或潜在的几何图形。
构图中的几何图形或者具有审美的意义,或 者承担叙事的功能。
3、水平与垂直的关系。 观察画面中的地平线有没有倾斜。
特殊情况下,也会利用倾斜的构图,制造特殊的审美效 果,表达特定的含义。
4、位置、重心、平衡。 各元素在画框内的布局、位置不同,也 会造成构图的重心差异。
(1)、 平衡式构图 平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整,安排巧妙, 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二)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
画框把空间分隔为“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
以下,我们来看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 这些方法也属于场面调度的范畴: 1、拍摄对象出入画
(可以让观众产生对画外空间的 想象)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3、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2)对称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缺 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语言
39
5. 对话的剪辑 .
三镜头法是剪辑镜头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 指使用主镜头(或成双人镜头)、正拍的特写 镜头、反拍的特写镜头加以组合进行表述的剪 辑方法。
视听语言
40
视听语言
41
视听语言
42
视听语言
43
视听语言
21
第二节 镜头和运动
一、镜头 镜头:电影摄影机从开机到停机之间的一次 完整地不间断地摄取的、连续的、留有影像画 面的胶片片段,它是影片的基本单位,对它的 组接就构成了电影的语言问题。 镜头有长短之分,所谓长镜头,并没有时间 标准,只是相对于它前后的镜头长度而言的。
视听语言
22
镜头的概念衍生出了“画面”的概念。 画面的属性: 是导演为观众开设的一个窗口; 是二维形态,但能表现三维空间; 有一定的边框约束。1:1.375; 1:2.35; 等等。
一、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 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 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与传播所使用的 语言。
视听语言
4
视听语言就是电影的语言( Audio-visual language)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 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
视听语言
3
主体静止
主体运动
4
主体运动
主体静止
视听语言
36
4. 关于动作组接
(1)动作的分解和组合 ——摄像根据内容的要求,在拍摄活动的人和 物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景别拍摄成一组镜头。 每一个镜头在完整的动作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代 表性和相关性,选择不同角度、景别拍摄一个动 作过程就是动作分解;把单独而零散的分解动作 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组合成连续活动的视觉形 象就是动作的组合。
5
“视听语言” “影视语言” “镜头语言” “视听语言”偏重工具性。 “影视语言”侧重于艺术性。 “镜头语言”或“画面语言”则侧重于技术 性。
视听语言
6
二、语言的基本结构 语言符号的形式: 字,词(词组),单句,句群,段落,篇章 影视语言符号的形式: 镜头,镜头组,镜头段(段落),作品
视听语言
7
视听语言
15
视听语言
16
视听语言
17
前苏联导演蒙太奇理论的形成: 维尔托夫:电影的眼睛 库里肖夫:库里肖夫效应 普多夫金:表现蒙太奇探索 爱森斯坦:叙事蒙太奇理论
视听语言
18
谢尔盖·爱森斯坦(苏) 《战舰波将金号》 1898~1948
视听语言
19
普多夫金 1893----1953 《母亲》
视听语言
25
3. 镜头的位置 仰拍、平摄、俯拍 4 镜头代表的视角 客观镜头、主观镜头,(导演视角) 5 .镜头的内容 “实镜头”,空镜头
视听语言
26
三、镜头的长度
(一)镜头的叙述长度 1、镜头的叙述长度 在剪接中,决定镜头长度时主要考虑将内容叙述清 楚,这种镜头的有效长度叫镜头的叙述长度。 2、要点:(1)内容表达完整(2)注意画面内容 的繁简程度(景别) 景别对镜头长度的要求: 全景 近景 5-8秒; 中景 2-3秒: 特写 3-5秒 1-2秒
景别 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全景系列镜头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 抒情的、写意的 抒情的、 画面强调“ 画面强调“势” 表现人物“形体”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 空间“ 空间“实”写 大景深、 大景深、背景实像 地平线与人物关系很重要 画面气氛十分重要 环境为主人物为辅 构图更注重绘画性 画面角度不太重要 近景系列镜头 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叙事的、纪实的 叙事的、 画面强调“ 画面强调“质” 表现人物“神态” 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 空间“虚”写 小景深、 小景深、背景虚像 地平线与人物关系并不重要 画面构图十分重要 人物为主环境为辅 构图更注重随意性 画面角度十分重要
视听语言
23
1:1.66/1.85
* 构成画面的因素还有:景别,构图,色彩
二、镜头的类型 1. 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 运动:这里是指摄像机的物理运动和在组接镜 头的蒙太奇剪辑中的叙述运动。相对于固定镜头, 运动镜头有推、拉、摇、跟、移、升、降七种基 本类型。
视听语言
24
2. 镜头的景别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影视视听语言
李 文
2010. 9
电影为什么能被人看得懂? 为什么有的电影又看不懂? 我们怎么制作能让人看得懂的影片?
视听语言
2
影视画面和声音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因 此与人类的语言系统有相似之处。 “视听语言”就是研究这种“语言”的规律与技巧 的领域。
视听语言
3
第一、 三章) 绪论 (第一、二、三章)
视听语言
32
2. 注意事项: # 两极镜头不宜进行组接; # 同机位同景别镜头不宜组接; # 动接动,静接静; # 注意轴线原则。
视听语言
33
3. 关于“动接动、静接静”: 关于“动接动、静接静” (1)固定镜头与固定镜头组接
上镜头 1 2 3 4 组接方法 下镜头 原则 静接静 静接静 动接动 动接动
28
(三)镜头的比较长度 1、节奏 节奏是指影视作品中用来表示镜头感染力强 弱程度的曲线。它由内容和剪辑两个因素决定。 2、剪接率 剪接率是指在一定长度的放映时间里包含的 镜头个数。
视听语言
29
3、镜头的比较长度 在剪接中,通过逐步加快剪接率,使镜头长 度有规律地一个比一个简短,从而加快节奏, 这种镜头的长度叫做比较长度。一般只限于景 别相近、内容分量相当、共同表现同一事件或 同一思想感情的一系列镜头。
27
视听语言
(二)镜头的情绪长度 1、镜头的情绪长度 在剪接中,以人物的内在感情或景物所表达的情 绪因素来确定的镜头长度,叫做镜头的情绪长度。 2、要点:通常比同内容的叙述长度要长。 (1)特写、近景延长时间 (2)动作之前留出情绪反应时间 (3)动作之后留出情绪延续时间 (4)空镜头的运用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30
(四)决定镜头长度的其他因素 1、亮度因素 2、动静因素 3、运动拍摄因素 4、声音因素
视听语言
31
四、镜头的组接 1. 镜头组接(句子内)的原则: A. 符合客观规律和逻辑关系; 视线,对话,事情发展的固有过程 B. 保持视觉效果的流畅 以动作、情绪或内容变化的交接点作为 剪辑点。
视听语言
35
(3)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组接
上镜头 1 2 主体运动 主体静止 组接方法 根据主体运动并结合画面造型因素 造型因素上考虑的重点 A 运动方向一致 “动接动” B 运动方向相反 “静接静” 以下镜头为主结合镜头运动快慢选择 剪辑点 A “静接静” B “动接动” 上镜头主体运动完成时进行组接 下镜头 主体运动 主体静止
视听语言
12
• 电影使用明星来演出。 ——林戴,卓别林。
视听语言
13
•
开始重视美术、摄影等造型方面的内容。
表现形式与风格 ——先锋派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
视听语言
14
格里菲斯的“原始综合” (20-30年代): • “生活中的场景”+“戏剧的夸张与技巧”。 • “平行蒙太奇的”的剪辑技巧。 • 电影故事层面的平行与复式结构。 《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三、语言的基本功能 叙述、议论、说明、抒情
视听语言
8
四、影视语言的 早期发展(1900年 前后) 在电影诞生的初 期,对电影胶片的 组接只是个技术问 题。
视听语言
9
卢米埃尔——人物和物体的调度。 ——
视听语言
10
梅里爱——特技摄影。
视听语言
11
对于电影的叙述功能的探索:(1910-1930) • 电影的创作有了分工,编剧,导演。 ——法国百代公司。
主体静止 根据画面造型因素及内容需要选择 主体静止 编辑点 主体运动 上一运动完成后,与下一镜头组接 主体静止 需要选上一镜头的静止因素 主体静止 上一镜头从静到动以后,与下一镜 主体运动 头组接 主体运动 根据动作并结合画面造型因素选择 主体运动 剪辑点
视听语言
34
(2)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组接 采用“静接静”方式--在运动镜面,以便用于“静接静”的处理。
视听语言
20
常规蒙太奇剪辑( 第四章 常规蒙太奇剪辑(一) 关于剪辑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剪辑 剪辑,film editing, schnitt, montage.将拍摄的胶片 组接到一起。 最初的剪辑目的是为了将导演要述说的一个故事说 明白就成了。 当电影创作者开始意识到,把各种组接方式会带来 不同的效果,电影语言就这样产生了。 剪辑分:创新者的剪辑、匠艺师式的剪辑。
视听语言
37
A. 解析法 ——解析法是把一个完整的动作折解成几个片断,选 择几个有代表意义的进行拍摄,通过这些片断表现动作的完 整过程。 B. 插入法 ——先用一个镜头完整地拍摄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然后再从中选择出一些高潮动作和片断进行重复拍摄,从而 较完整地表现动作过程。
视听语言
38
(2)动作衔接(接动作)的要点 选择适当的时机 , “适当的时机”一般指动作姿态、 方向、速度明显变化的时刻。 比如:起身、落座、拥抱、握手、脱帽、回头、抬头、 低头、转身、弯腰、直身、开关门窗…… 避免不必要的动作重复 动作方向性 选择适当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