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科 学 论 坛
l ■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 i e w
非小 细 胞 肺 癌 患 者 化 疗 前 后 血 浆 D
聚体 测定 的 临床 意 义
孙 成龙
( 安徽 省 第二 人 民医 院肿 瘤科 合肥 2 3 0 0 3 8 )
患者 D ~ 二 聚 体水 平较 正 常人 明显 升 高 , 化疗 后 达到 有 效 的患 者血 浆 D ~ 二
聚体水 平较化 疗 前明显 下降 , 差 异显 著( P <O . 0 5 ) , 这说 明 肺癌 患者 本身存 在 出
I v 期l 8 例, 化疗方案采用NP 方案, 每个患者均做完2 个周期化疗, 两组化疗
本研 究检 测了6 O 例肺 癌患 者化 疗前后 血浆 D ~ 二聚 体含 量 , 结果 表明肺 癌
1资料 与 方法 1 . 1一 般 资料6 0 例肺 癌患 者 均为2 0 1 1 年1 月 至月2 0 1 4 年6 月 的住 院 患者 , 均 经病 理或 细胞 学检 查确诊 为 非小 细胞肺 癌( NS C L C ) , 其 中男 性3 2 例, ; 其 中腺 癌2 5 例, 鳞 癌3 5 例; I I +I I I 期4 2 例,
疗 效 判断标 准 均参 照wHO 标准; 1 . 2检 测方 法采 集患 者空 腹静 脉血 2 ml 用枸橼 酸钠 抗凝 , 3 0 0 0 r / ai r n 离心 1 0 ai r n , 4 A , 时 内完成 检 测 ; D -- - 聚体 检 测用 美 国C OUL T E R 公 司AC L -a d — va n c e 全 自动 血 凝 分析 仪 , 用 单 克隆 抗 体 免 疫 透 射 比 浊法 测 定 , 均 使 用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1 . 2 疗 效 评 价 按 R E C I S T 疗 效 评 价 标 准 分 为 完 全 缓 解
对照组 ( n= 2 0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P < 0 . 0 5 ; 与化疗前 比较 , P< 0 . 0 5 , △ P< O . 0 1
1 21 .
7 Ka io f K, P i c k e r i n g T G, Ma t s u o T, e t a 1 .S t r o k e p r o no g s i s nd a a b n o r ma l
n o c t u na r l b l o o d p es r s u r e f a i l s i n o l d e r h y p e r t e n s i v e s . Hy pe r t e n s i o n, 2 0 01,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7 3 8 6 . 2 0 1 3 . 0 4 . 43 0

临 床研 究

晚期 非 小 细胞 肺 癌 患 者化 疗 前 后 血 浆 D 一 二 聚体 测 定 的临床 意义
程 少会 曹军丽 付 占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 1 一般 资料
我 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 3 9例 , 均经病理
学或细胞学确诊 , 并排除严重心脏 、 肝脏 、 。 肾脏、 血栓性 疾病等。
其 中男 2 7例 , 女 l 2例 ; 年龄 3 5— 7 2岁 , 平 均年龄 6 4岁 ; 临床分 期 Ⅲ、 Ⅳ期 , 无手术适应 证 , 均具有 可测量 病灶 , 预计 生存期 大 于 3个月 。化疗方案主要采用 紫杉 醇、 吉西 他滨等联合铂类方 案, 每个患者均完成 2个周期 化疗 。对 照组 2 O例为健 康体检 者, 男1 2例 , 女 8例 ; 年龄 2 5— 7 7岁 , 平均年龄 5 5岁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沈洪远;王妍;黄红宇;马宁;韩志君;严子禾【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4(32)4【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77例初诊NSCLC患者及98例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检测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D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术前血浆D-D水平与NSCLC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术前血浆D-D水平为(1.04±0.71)mg/L,显著高于术后第9天的(0.62±0.47) mg/L(t=4.350,P<0.01);也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37±0.11 mg/L(t=9.294,P<0.01).初诊NSCLC患者血浆D-D水平随着肿瘤临床分期递进而增加(F =9.028,P<0.01),而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F=0.532,P>0.05).血浆D-D为≤0.87 mg/L的NSCL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D-D>0.87 mg/L的患者(x2=9.72,P<0.01).结论 D-D水平对NSCLC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总页数】3页(P259-261)【作者】沈洪远;王妍;黄红宇;马宁;韩志君;严子禾【作者单位】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无锡21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J], 曲洪澜2.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J], 任志宏;王文灏3.血浆D-二聚体与内毒素水平对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 [J], 赵文杰;周洪兴;曹琦;王苏建;吴建康;王家平;张平4.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J], 邱素娟5.血浆 D-二聚体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及肺栓塞发生的影响 [J], 王佳丽;袁开芬;张洪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2虫璺塞旦匿型!!!Q生!旦筮!!鲞箜!期£塾i望!盟』垒竖翌!!!!旦!!堂!型丛鲤i堕塑丛!!:!!!!:!!!:!!,№:i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成英王秋月【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 SCL C)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9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对肺癌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与癌症病理类型以及疾病分期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2.40±2.07)¨∥r nl]较健康对照组[(0.28±0.09)“g/m1]明显升高(P<0.01),其升高程度与肺癌临床分期有关,与癌症病理类型、是否咯血无关。

78%(45/58)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升高与41%(24/58)患者血清癌胚抗原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升高,病情越重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越高,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

因此,可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判断及是否给予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D一二聚体;高凝状态C l i ni cal s i g ni fi cance of pl a sm a D——di m er l e ve l det ect i on i n pat i ent s w i t h non——s m al l cel l l u ngca nce r C H E N G yi增,W A N G Q i u—yue.D epar t m ent of R es pi r at ory M edi ci ne,t he Fi nt A f fi l i at e d H ospi t alof C hi na M edi ca l U ni vers i t y,Sh enyan g110001,C hi na【A bs t r a ct】0bj e ct i ve T o i nve st i gat e t he cl i ni ca l si gni f i canc e of pl a s m a D—di m er l e ve l det e c—t i o n i n pa t i e nt s w i t h non—s m al l cel l l u ng cancer(N SC LC).M et hods T he pl a s m a D—di m e r l e vel s of58N S C L C pa t i e nt s and19heal t hy cont rol s w er e det ect ed by i m m unol—ne phel o m et r y.The re l at i onshi pbet w een pl a s m a D—di m e r l ev el and t he pat hol ogi c al t ype,cl i ni ca l s t a ge of N S C L C pa t i ent s w er e a na-l yzed。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討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于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观察组(化疗前48 h、化疗2个周期后14 d)及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化疗后,观察组病情改善39例,改善率为78.00%(39/50),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非改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改善组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中,Ⅲ(ⅢA、ⅢB)~Ⅳ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中,>70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70岁32例;病程1~8年,平均(5.38±1.52)年。

另选取同时期于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37~85岁,平均(53.28±6.21)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年龄35~90岁,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乙肝、结核等病史;②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靶向药物耐药处理共识》[3]中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颅脑CT、腹部CT或B超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且均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

(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者;②治疗依从性差、药物耐受度差者;③备孕阶段和孕期妇女;④过敏体质及有药物过敏患者;⑤经临床诊断为小细胞肺癌的患者;⑥治疗前1个月内曾接受手术治疗或抗凝药物治疗、凝血功能异常者;⑦治疗前14 d内曾接受放化疗者;⑧重度感染者;⑨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研 究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研 究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通过对患者群体及检测方法的描述,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相关性,探讨影响因素,并展望其临床应用前景。

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研究还指出了一些影响因素和局限性,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

本研究认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加大研究力度,以提高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D二聚体、血浆、预后评估、患者群体、检测方法、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临床应用、前景展望、局限性、重要性、进一步研究、临床意义、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NSCL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案等。

研究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临床应用前景,对于改善NSCLC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NSCLC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可能影响因素,并展望该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N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依据,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前人研究现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研究已经发现,D二聚体是一种血浆中常见的凝血蛋白,其水平可以在肿瘤患者中升高。

研究人员认为,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可能与肿瘤患者体内的凝血活性增加有关,这可能是肿瘤患者出现血栓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先前的研究还发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高水平的D二聚体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风险、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等指标呈负相关。

晚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晚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晚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谢世超【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11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晚期肺癌组,选取同期11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比较晚期肺癌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有无转移与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关系,比较血浆D-二聚体阳性及阴性患者化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晚期肺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晚期肺癌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ⅢB期患者(P<0.0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期肺癌转移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P<0.01);血浆D-二聚体表达阳性的患者的中位PFS明显短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转移与否密切相关,血浆D-二聚体水平阳性的患者PFS更短,故可作为晚期肺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another 110 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plasma D-dimer level was detec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stages,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trans-fer or not and D-dimer level were compared. The 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lasma D-dimer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Results The plasma level of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was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stageⅣthan at stageⅢ(P<0. 01), and it was obvious-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with metastasis than those without metastasis(P<0. 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dimer among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P>0. 05). PF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positive patients than in negative patients(P<0. 01).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umor stage and metastasis and D-dimer is shorter, so it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6(021)004【总页数】3页(P632-634)【关键词】晚期肺癌;D-二聚体;分期;转移;预后【作者】谢世超【作者单位】514000 广东梅州,梅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血浆D-二聚体是在纤溶酶作用下交联纤维蛋白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正常人体血浆内含量很低,其含量上升时提示血浆发生凝固反应,故血浆D-二聚体被广泛应用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病情监测中[1,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研 究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研 究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研究1. 引言1.1 疾病背景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常见类型,占据了所有肺癌病例的85%以上。

它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肺部的上皮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这种类型的肺癌通常在晚期被诊断,因此预后通常较差,治疗困难。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但患者的预后仍然不容乐观。

1.2 研究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一种常见类型,占据了肺癌患者的大部分比例。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增加,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NSCLC与其他类型的肺癌相比,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NSCLC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和化学治疗等,然而由于肿瘤的侵袭性和耐药性,NSCLC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血液中的D-二聚体水平往往会发生改变。

D-二聚体是一种纤维蛋白溶解产物,通常用于评估血液凝结活性的指标。

一些研究表明,NSCLC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检测NSCLC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评估患者的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N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患者预后评估的关联性,以提高对患者疾病进展和生存期的预测能力。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找到血浆D—二聚体作为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我们还将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前景,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和治疗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废』主垣堂苤查呈Q!兰至!!旦箜!!鲞笠!!塑坠i塑!!鱼!型!!!Q些!!!赶,盟!!:呈Q!呈:!!!.!!,№.!!
・1009・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10029
南京
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科徐春华,于力克,张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NscLc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为


negative
D—dimer(5.7%),the difk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median sunrival fb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D—dimer before chemotherapy was 8.7 months,which was shorter than those with was
者1年随访结束时45例存活。化疗前血浆D一二聚
体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7个月,血浆D一二聚 体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8个月,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JP<0.05)。 3讨论 D一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的 终末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分子标志物 之一,是唯一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指 标,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恶 性肿瘤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升高是因为肿瘤细胞释 放各种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级联反应,产生凝血酶, 促进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和凝血酶能刺激肿
negative
D—dimer(1 2.8
to
months),the difference
staging and
can
statistically
to
signmcant(P<0.05).
Conclusion
The plasma levels of D—dimer is closely related
tumor
recorded,
and median survival of pa“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was measured.
D—dimer levels of NscLc gmup,benign 1ung disease group and nornlal control group were(1.73±0.26)mg/L,(0.26±0.03) plasma
(P>0.05)。
2.4
肺结核或肺炎患者,无肿瘤合并。男性50例,女性
40例,年龄32~70岁,中位年龄55.8岁。(3)正常 健康对照者60例,均为门诊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 40例,女性20例,年龄37~68岁,中位年龄54.7 岁。3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差异(P> 0.05)。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检测方法研究对象均空腹无菌抽取外周静 脉血5ml(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化疗患者化疗 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分别采血),用0.11mol/L枸橼 酸钠抗凝,抗凝剂与全血之比为l:9,3000r/mir・离 心10min,分离血浆2h内完成检测。D一二聚体酶联 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购于上海太阳生物技术 有限公司,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酶标仪测定结 果,检测波长为492nm。D。二聚体正常值为≤
析。计量资料以孟±s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 比较用y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万方数据
!垣鏖盟垣堂苤查兰Q!呈生!!旦笠12鲞箜!!塑鱼丛鲨!!g!世!塑Q些!!!赶:堕!!:垫!兰!y!!:!!!盟!:!! 瘤细胞和正常内皮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 使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j。研 究表明,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转移密切 相关∞一。文献报道,在肺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恶 性肿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17增J。李 瑁等。9 o研究发现肺癌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显著 高于良性肿瘤患者;肺癌T,期患者显著高于T.及 L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显 示,NSCLC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肺部良 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鳞癌患者D一二聚体的水 平高于腺癌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 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高于I~Ⅱ期患者,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随疾病进展而 升高,与肿瘤分期相关,但与病理类型无关,与钱纪 银等¨u-报道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表明,NSCLC患者术后血浆D一二聚 体的阳性率显著下降,提示其水平可能与肿瘤负荷 相关。分析认为,肿瘤切除后患者的病情好转,出 凝血机制的紊乱得到纠正,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 降。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较化疗前无显著 性下降,考虑纳人的患者多处于晚期,肿瘤细胞较 多进入血液循环,刺激m管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组织 因子,激活凝血系统,继发纤溶亢进。由此提示,血 浆D一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尚不能作为评估化疗疗效 的指标。 近年的研究结果”。2I表明,凝血纤溶系统的异 常普遍存在于肿瘤患者中,且这种凝血功能异常可 能促进肿瘤的转移,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预后。 对本组肺癌患者随访1年的结果显示,术前血浆D一 二聚体阳性患者的复发或转移率均高于术前阴性 患者,而出现复发或转移的病例均为术后D一二聚体 仍为阳性的患者,提示这些患者术前已有肿瘤微转 移,因此预后差。术后血浆D一二聚体仍为阳性的患 者可能提示体内有肿瘤细胞残留,冈此复发转移率 更高。以上表明血浆D一二聚体的检测可以作为预 测患者复发的指标,对于术后血浆D一二聚体阳性的 患者应给予多模式综合治疗,以改善预后。本研究 中,患者化疗前血浆D一二聚体阳性者的中位生存期
Plasma
leVel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dimer in
non-smaU
ceU Iung cancer patients
Xu
C^un一^uo,l,U £i一无e,
z日AⅣG
地.
Depnrt玎tent
q厂ReSpirⅡ£ion,^k珂ing C^es£fkspi£of,Ⅳo毡豇ng
one
Methods

Plasma
measur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was
year.
The
rates
of relapse and ResIllts The
metastasis in operative pa“ents
plasma D—dimer levels ofⅢ一Ⅳstage NSCLC patients
rates
was(2.31±0.34)mg/L,which
was
higher than(0.87±0.38)mg/L in the I一Ⅱstage patients(P<0.05).The positive
210029.C九in血
【Abstract】
cal significance. were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lasma levels of D—dimer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pa“ents and its clini— D—dimer 1evels in 215 NSCLC patients,90 patients with benign lung disease and 60 healthy people
also be used
determine effbcts of surgery and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Diagnosi8;
【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D一(1ime。;
Prognosis
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隐 匿,病死率高。大约75%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是 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寻找理想的肺 癌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D一 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
tients was
of D—dimer after operation in 105 NSCLC pa—
But
28.6%(30/10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10wer than that of preoperative patients(49.5%).
rates
there was
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在正常人体血浆中含量很低, 其水平增高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作为播散
性血管内凝血及血栓性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
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与肿 瘤存在密切的关系,纤溶活性的改变与肿瘤患者病
万方数据
・1010。
』直废肚瘤堂盘查兰Q!垄笙!!旦筮12鲞箜!!塑g!i塑!!g!型!!!Q望!!!!赶!!!!:!Q!!:∑!!:!!:堕!』!
mg/L
and(0.23±0.01)mg/L,respectively.The levels
of
NSCL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benign lung disease
gmup and control
gmup(P<0.05).The
o.3mg/L,>0.3mg/L判断为阳性。
】.3评价指标 (1)分析NSCLC组、良性肺部疾 病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2) NSCL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血浆D一二聚体水 平以及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3)分析 NscLc患者手术前、后及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 的随访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版软件进行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