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了解地球公转特点1.观看四季变化图片2.交流讨论:四季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吗?教师活动11.播放四季变化图片2.提问:我们前面了解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会绕太阳公转,你认为四季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吗?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图片提供,丰富学生对四季变化的认知,形成对四季变化显著特征的认知,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地区公转与四季变化联系的趋势,顺势引导学生进入了解公转特点的探索活动中。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了解地球公转1、独立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
思考:①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②地球倾斜的方向会改变吗?③地球公转轨道性转是怎样的?2、小组交流分享地球的公转有哪些特点?3、汇报成果小组交流分享成果学生活动3: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思考并讨论: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我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模拟地球同时自转和公转呢?2、对照地球运动特点展开模拟实验(1)准备一个塑料小球,在球上画一条“赤道”。
(2)再准备一个圆盘作为公转的轨道。
(3)让小球在圆盘中运动起来,观察小球的运动。
3、交流讨论:通过模拟,你对地球的公转有什么认识或问题?教师活动2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小组组员交流分享地球的公转有哪些特点。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3、板书总结学生汇报成果,并出示示意图进一步掌握地球公转的特点。
①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②地球倾斜的方向不会改变。
③地球公转轨道形状是椭圆形。
教师活动31、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我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模拟地球同时自转和公转呢?2、介绍实验方法,并引导学生利用材料来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交流讨论:通过模拟,你对地球的公转有什么认识或问题?学生活动4:研讨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成因1、思考: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四季交替与地球公转有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活动帮助卡4.播放三种制作地球模型的指导视频,指导学生小组商量后选择其中一种进行制作。
(采取小组自愿与教师分配原则,保证每种地球模型都有2组及以上小组进行制作,便于后续研讨)活动意图说明:本部分内容有2个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是学生利用气泡图整理已知的丢球知识,通过整理和分析已知的知识让其结构化,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还为模型制作提供正面的引导。
探索活动2是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来表达已知的地球知识。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4:展示交流地球模型1.展示交流制作的模型。
要求:(1)汇报时声音洪亮,描述全面细致(2)认真倾听,思考其他组的地球模型与小组制作的有何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还可以怎样改进。
2.想一想,说一说:不同模型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的模型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活动41.组织学生分组上台展示交流制作的模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汇报:①地球模型是怎么制作的②制作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什么知识?③制作的地球模型可以如何改进?2.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不同的模型,总结不同模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的模型表达的地球知识是不同的;选择的材料、制作的方法不同,使用的范围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模型都有着地球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球体)3.提问: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我们的模型?(①让模型更精确表达地球知识②让模型更美观③从材料方面改进制作方法④增加表达的知识内容以增强模型功能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交流研讨,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制作过程以及模型所表达的地球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模型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评价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改进地球模型。
环节四:拓展(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5:观察分析地球仪1.看一看,说一说:常用的地球仪和我们制作的模型有哪些不同之处?它又表达了哪些知识?教师活动51.提问:观察常用的地球仪,它和我们制作的模型有哪些不同?它表达了哪些知识?2.小结:我们制作的模型只能展示地球的部分特点,而真正的地球是涵盖了以上所有的特征,因此模型是需要不断完善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课题昼夜交替现象(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展示各种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解释方案,暴露原有认知,并按照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后修正解释。
一是学生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二是像科学家一样研讨、交流我们的解释;三是做模拟实验,初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四是交流实验结果,修正解释或提出进一步的研究问题。
【学情分析】基础:学生对于昼夜交替现象非常熟悉。
障碍:学生熟悉昼夜交替现象的特征,但对现象成因的理解比较模糊,缺乏探究经历。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发展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
2.通过提出有依据的假设、制定探究方案、开展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但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并认识到许多自然现象是有科学解释的。
3.在有依据的假设、模拟实验、交流研讨过程中,能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形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的意识。
【评价任务】1.通过交流讨论,能描述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检测学习目标1)2.能够根据昼夜交替现象提出有依据的假设,制定较完善的模拟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能发现三种及以上的解释方案。
(检验学习目标2)3.积极参与实验交流讨论,能根据他人的阐述进行有依据的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检验学习目标3)【学习准备】教师准备:PPT、班级记录表分组材料:班级记录大表、彩色笔记录学生假说、学历案。
学生准备:科学书、手电筒、地球仪【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1.观察并思考:白天的天安门与黑夜的天安门有什么不同?2.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这种自然现象。
教师活动1引入:(出示图片。
)观察思考白天的天安门与黑夜的天安门有什么不同?(明暗不同)2.谈话:猜测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这种自然现象(预设:假设地球自转;)3.揭题:(板书:昼夜交替现象)活动意图说明:了解学生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相关知识的前概念,引导学生尽量从不同方面尽可能多地进行描述,为分类整理信息作铺垫。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案
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XXX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师寄语】新课堂,我自主,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3)研讨:①怎样组合放大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②观察时,组合凸透镜的摆放位置不同会对观察到的图像产生的影响?学生活动31.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来观察餐巾纸和自己选择的其他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的区别,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上。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所得。
观察物体名称肉眼看到的现象自制“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我发现:3.研讨: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在放大倍数上有什么不同?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活动4 认识实验室显微镜的结构1.认识光学显微镜。
观察视频,然后分组研讨光学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完成下列图表。
度的前提下,尽量让图像的放大倍数更大,此时两个凸透镜之5.谈话:用手拿着凸透镜测量很不方便,手一但动了,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就会随之发生改变,导致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的变化。
有没有办法固定两个凸透镜,再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呢?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小结后,组织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6.小结:两个放大镜上下平行组合,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就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根据这个特征,我们把这个组合凸透镜也称为简易显微镜或自制显微镜。
教师活动31.指导学生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记录身边的物体,对比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2.组织学生交流新发现,汇报观察的发现,并填写记录表。
引导学生思考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两个放大镜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通过对多个对象进行观察及观察方式的对比,进一步发现自制的显微镜能有效提升放大的倍数,同时也认识到放大倍数的提高能够让我们发现事物更多的细节。
教师活动41.谈话:早在16世纪,来自荷兰的詹森父子就已经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能使图像放得更大,2.小组讨论: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的哪个部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根据这个发现,他们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显微镜(PPT配图),和我们做的有什么相似之处吗?2.播放并引导学生观看介绍光学显微镜的视频,初步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导学案1《使用工具》导学案【学习目标】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阅读课文思考】一、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工具,你能说一说这些工具能做哪些事吗?二、应该选择什么工具来完成下面的工作?说说选择的理由。
【同步达标训练】一、填空题1.是能使我们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
3.用可以比较方便的把从木头中取出,用可以比较方便的把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
4、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了自己的,延长了人类的。
5、使用工具要十分注意。
二、判断题1有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2、螺丝刀可以用来钉钉子。
()3、用剪刀可以轻松地将木头里的钉取出来。
()三、选择题1、把铁钉从木头里取出来,应选用的工具是()A..羊角铁锤B.钢丝钳C.螺丝刀D.镊子2、把螺丝钉从木头里取出来,应选用的最好是()A..羊角铁锤B.钢丝钳C.螺丝刀D.剪刀3、打开汽水瓶时,我们一般可以用A.. 螺丝刀B开瓶器 C. 小刀 D.剪子四、连线题把油桶搬上车用撬棍当杠杆去撬把大石头搬开用绳子和轮子组成定滑轮把国旗升到旗杆顶上用木板当斜面五、简答题1、机械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作用?2、《杠杆的科学》导学案【学习目标】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阅读课文思考】一、观察分析羊角铁锤、钳子、剪刀、天平、锥子、擀面棍等是不是杠杆类工具,说说你的理由。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4.说一说:通过两组实验,我发现了。
学生活动3——“地球椅”体验活动(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1.回忆并思考:当我们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时,树木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2.小组合作完成“地球椅”体验活动,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活动4——“地球模型”验证活动(模拟谁先迎来黎明)1.运用材料进行模拟实验,观察、归纳并得出结论。
4.交流讨论:通过两组实验,有什么发现?总结板书教师活动31.提问:大家都有坐过汽车的经历,当我们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时,树木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2.组织学生完成“地球椅”体验活动,思考:当我们坐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周围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3.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41.出示地球模型,引导学生在地球模型上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
在地球模型上再次模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昼夜变化。
2.总结并板书结论。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明确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是完成本实验和模拟实验3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多次举例强化,帮助其归纳出“相对运动”中“相反”这一规律。
让学生在模拟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论证观点的能力。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5思考并讨论:①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一座城市先迎来黎明?我们是如何知道的?②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教师活动5提问:1.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一座城市先迎来黎明?我们是如何知道的?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交流讨论、总结汇报,解决地球自转周期的问题,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
环节四:课末练习(根据教学活动选择使用)(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6一、填空题1.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是由于产生的。
2.北京和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后看到太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3 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3 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1.猜一猜:搬运这块大石块,运用了什么工具?2.找一找:撬棍在使用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点,请你找一找。
3.写一写,在下图标出这三个点的位置,并将三个点的名称写在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11.课前进行工具认识的前测(工具包括:羊角锤、烧烤夹、园林剪、铁锹、撬棍、锄头)2.展示大石块图片,提问:搬运这块大石块用了什么工具。
3.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支点、用力点、助力点。
用力点:手使力的位置。
支点:垫起撬棍的位置。
阻力点:重物压住杠杆的位置。
活动意图说明:联系生活实际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原来杠杆装置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更加清晰地掌握杠杆装置的基本结构,能自己找到杠杆装置的特点,成功画出杠杆装置的示意图,为接下来探索活动的记录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2、3)学生活动2 (用手指撬动大石块)1.做一做:用手指撬动大石块,感受支点在不同的位置,手指用力的变化。
2.说一说: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在小组内说一说。
3.小组总结汇报学生活动3(杠杆模拟测试实验)1.做一做,完成杠杆模拟测试实验。
2.填一填:实验过程中,完成下列实验记录表格。
支点位置用力大小(N)判断省力情况(在括号里打√)3次数值取中间值A省力()费力()教师活动21.提供活动材料包括:木条(提前标记好4个支点的位置)、石块、小木块。
2.教师示范如何用手指撬动石块。
3.出示活动要求:(1)操作轻;(2)感受细;(3)用不同位置做支点时,关注手指用力变化;(4)时间:3分钟。
4.小结:不同支点的位置用力情况不一样。
教师活动31.提供新材料:拉、压两用弹簧测力计。
2.播放模拟实验演示视频。
3.强调注意事项:(1)操作时,两只手乡下压,这样测力计更稳。
(2)测力计底部垂直于木条。
(3)刚好撬起石块时,作好测力计的示数。
4.展示记录表。
ABCD( )N用力( )N自重B省力 ( )费力 ( )C省力 ( )费力 ( )D省力 ( ) 费力 ( )活动意图说明:采用拉压两用测力计代替小石块,具体测量出撬动过程中杠杆的省力情况,直观感受杠杆能省力,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杠杆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估,体验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在不同情况下的省力情况是不同的。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导学案
六年级科学(上)课堂导学设计(第一单元)六年级科学(上)课堂导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上)课堂导学设计1、像水龙头这样,()和()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机械叫做()。
2、在轮轴()用力能够省力,轮()越()。
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轮轴有()等【合作探究展示学习】1、轮轴作用研究思考:把一些大小不同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轮大小对轮轴作用影响。
(1)、体验: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在轮轴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3)、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发现了什么规律?【评价提升学习】选择1、下列机械中属于轮轴是()。
A、天平B、剪刀C、扳手2、下列机械中属于杠杆是()。
A、剪刀B、螺丝刀C、方向盘3、下列机械中属于杠杆是(缝纫机踏板)。
A、自行车车把B、拧螺丝螺丝刀C、缝纫机踏板4、下()情况能平衡。
列5、如图下面扳手转动同样螺丝帽先用()更省力。
我学会了:还有疑惑是:六年级科学(上)课堂导学设计导学时间导学内容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学习目标我知道定滑轮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移动而移动;动滑轮是可以随着重物移动而移动;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不相同。
我笔记: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滑轮工作原理。
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导学流程【独立自主学习】1、像旗杆顶部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滑轮叫做()。
定滑轮作用是()。
2、像塔吊吊钩上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滑轮叫做()。
定滑轮作用是()。
【合作探究展示学习】1、研究旗杆顶部滑轮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状态我们发现六年级科学(上)课堂导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上)课堂导学设计1、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2、研究不同坡度斜面填写实验计划表实验目研究不同坡度斜面作用预测要改变条件不要改变条件实验设计【评价提升学习】选择A B C1、上面()最省力。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使用工具、学习目标:知道各种装置如: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简单机械。
在生活中被习惯的称为工具。
学习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学习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知识链接:查阅相关资料回答下了问题:1.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2.我们在生活中使用过哪些工具?三、知识应用:1、羊角锤可以做()、()使用。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或的装置叫作。
、、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
四、能力提升:连一连:1、将下列工具和用途用线连接起来:裁衣服螺丝刀起钉子钉钉子羊角锤拧螺丝开酒瓶剪子削水果皮起图钉镊子夹药棉撬石头水果刀剪头发开瓶器撬棍五、课外延伸: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主要用途。
六、自我评价:第二节:杠杆的科学学习目标:1、知道杠杆的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知道三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学习重点:1.知道杠杆的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知道三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学习难点:知道三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并能区分清楚生活中的具体工具有哪些。
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回答下了问题:1.你了解的杠杆有哪些特点?2.生活中你用到哪些杠杆,举出例子。
三、知识应用:1、杠杆的三个要素是()、()、()。
2、生活中有三种杠杆,它们是()、()、()。
3、省力杠杆的特点是()。
费力杠杆的特点是()。
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特点的是()。
四、能力提升:连一连:将下列工具和杠杆的种类用线连接起来:筷子省力杠杆羊角锤天平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镊子撬棍费力杠杆钳子铁皮剪子理发剪子五、课外延伸: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六、自我评价:第三节: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学习目标:知道杠杆种类及应用,能区别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杠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活动意图说明: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以科学的思维有逻辑的梳理知识,揭示课题。
环节三:课末练习(根据教学活动选择使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选一选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发现并命名细胞的是()A.列文虎克B.培根C.罗伯特·胡克2.填一填和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3.想一想,判一判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4.访谈测评你了解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吗?有哪些?教师活动4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2.全批全改。
1.引导学生回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2.了解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意图说明: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通过对放大镜和显微镜的研究和使用,开启了对微小世界的认知。
知道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板书设计】微生物与健康肉眼能看到较小的物体,但看不到细微特征人类探索微生物成果放大镜能观察到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细微结构医药方面光学显微镜能看清楚细胞和微生物食品工业电子显微镜能看清楚病毒以及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污水和垃圾处理……第一单元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导学案四、随堂练习:(根据教学活动选择使用)1.选一选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发现并命名细胞的是()A.列文虎克B.培根C.罗伯特·胡克2.填一填和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3.想一想,判一判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4.访谈测评你了解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吗?有哪些?学后反思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获得的知识有:2.关于微小世界我还想知道:。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05
教学资源与工具准备
教学资源准备
教材分析
对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 学全册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包括 教材内容、结构、重点和难点等
。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确定本学期科学教 学的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相关的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实验、活动 等。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验证所学知识 ,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归纳小结环节设计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加深学生的印象。
重点强调
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强调,让 学生更好地掌握。
布置作业
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 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
备。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针对性
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提供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
03 鼓励性
以鼓励和肯定为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 力。
评价结果运用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 略,提高教学效果。
家长沟通
将评价结果与家长沟通, 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
个性化辅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 个性化辅导,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
科学知识
涵盖生命科学、物质 科学、地球与宇宙科 学等领域的核心概念
和原理。
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 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
力。
科学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实验、推理等方式探
究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 趣、好奇心和责任感
。
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传授科学知识和原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2 斜面》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2 斜面》教学设计1.说一说:怎样从上往下搬运重物更省力?2.先做一做,再记录。
分别将一堆鹅卵石从高处直接拿下来和通过塑料槽滑下来。
斜面测试记录表(一)序号任务目标是否完成任务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任务1 沿斜坡滚落石块任务2 直接用手从高处拿到低处3.谈一谈:你有什么感受?4.认识工具——斜面。
5.谈一谈:你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斜面?1.问题引入:古人是如何将物体从高处搬下?2.谈话:搭建斜坡为什么就更省力呢?3.梳理学生的回答:(1)直接将鹅卵石从高处搬运下来费时费力;(2)通过塑料槽滑下来不用借助人力。
4.小结:通过这样的斜面从上往下运输物体省力。
5.谈话:其实这一工具很早就被发明出来了,古代人通过连筒运水,现在很多山区还可以看到这种工具。
除了这些你还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斜面”?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用塑料槽将石头滑下来的活动,让学生建立起利用斜面从上往下运输物体可以省力的直观印象;通过古代人使用的“连筒”介绍斜面这种工具;通过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见到的斜面再一次巩固他们对斜面的认识。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2、3、4)学生活动21.想一想:同样的高度,通过斜面运输上去和直接将物体提上去,哪一种方法更省力?2.说一说,怎样在实验室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活动31.完成以下两个任务,并做好记录。
任务3:将木块和钩码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教师活动21.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斜面从下往上运输物体是否也会更省力?2.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3.总结学生的回答,明确接下来的任务:用塑料板搭一个斜面,模拟搬运物体的过程。
教师活动31.提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2.出示任务要求:(1)用测力计时,整个过程,动作要缓,用力均匀。
(2)拉式提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可以反复注意:不改变的高度。
③观察比较两颗“螺丝钉”的螺纹紧密情况。
1通过制作、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螺纹是一种变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4 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4 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任务目标工具是否完成任务所用时间用力情况水溢出量搬运重物注意:水溢出量用(较多/较少)表示。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两个活动4个任务,让学生在实地测试中感受车轮带给我们的便利。
环节三:拓展(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4:(生活中的杠杆)1.说一说。
观察书本上的三种车轮,它们存在着哪些区别?2.想一想,说一说。
生活中轮轴的应有也有很多,同学们有哪些例子?教师活动41.观察书本上的三种车轮,它们存在着哪些区别?2.教师定义轮轴:车轮是一种轮轴,轮轴由轮和轴组成,生活中轮轴的应有也有很多,如:水龙头、扳手、门等。
3. 提问:生活中轮轴的应有也有很多,同学们有哪些例子?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发现车轮的变化,并能够知道这些变化都是科技不断进步所引发的。
环节四:课末练习(根据教学活动选择使用)(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51.选一选(1)在比较推车和平板运输重物的效果时,为了使实验更加公平,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推车走直线,平板走曲线B.推车运输的重物比平板上的重C.两位推车的同学一位强壮,一位瘦弱D.两种工具同时从起点出发(2)以下机械中,属于轮轴的是()。
A.天平B.剪刀C.扳手D.螺丝刀(3)下列做法不能让运输过程更加省力的做法是()。
A.用带轮子的推车运输B.运输轻一点的物体C.用平板进行运输D.在光滑的场地上推车2.能力提升(1)轮轴是由轮和轴组成的可以共同转动的机械。
标出下列工具的“轮”和“轴”教师活动5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2.全批全改。
第三单元《3-4 改变运输的车轮》导学案标成任务时间量搬运重物注意:水溢出量用(较多/较少)表示。
三、拓展学生活动4:(生活中的杠杆)1.说一说。
观察书本上的三种车轮,它们存在着哪些区别?2.想一想,说一说。
生活中轮轴的应有也有很多,同学们有哪些例子?四、随堂练习1.选一选(1)在比较推车和平板运输重物的效果时,为了使实验更加公平,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为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__月__日星期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