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整体阅读与诗人情感态度的把握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一、明确考点和考纲要求: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解析考纲: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二、学习目的:能在考试中快速读懂一首诗歌。

三、学习重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过程:一、考试情况分析:诗歌中的第二问,难度偏大,全班平均分是1.9分,16个同学得零分。

存在的问题:读不懂诗歌或对诗人的感情把握不准确或不全面。

二、解决方法:掌握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基本方法(一)“读”——鉴赏诗词应以读为主1、读题目和注释诗题对诗歌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出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

(1)如果题目直接点明或暗示感情,可以从题目提示的感情入手去理解作者运用了什么典型细节和景物来表达感情。

尤其注意诸如“怨、恨、送、别、忆、赠、吟、怀、寄”等字眼。

(2)如果题目点明了描写对象,可以从描写对象的特征着手去把握作者的情感。

2、读作者(知人论世)了解著名诗人的时代背景、个人遭遇和诗歌内容和流派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读诗歌中的景、物、人,把握他们的特点。

景物的修饰词和描写诗中人动作、语言、外貌的词语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歌的情感。

(二)“抓”——鉴赏诗词应学会抓主次1.抓关键词关键词又称“诗眼”“词眼”(往往是指一句诗、词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这些词能间接透露出诗歌的旨意和作者的情感。

2.抓中心句(主旨句,一般在诗词的最后位置,是作者感情的凝结点,也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三)“找”——鉴赏诗词应找出核心意象、典故,弄懂它们的基本特点、象征义和比喻义。

三、例题:市2测诗歌解析牡丹李商隐锦帏初卷卫夫人○1,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2,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3。

○1卫夫人:指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这里比喻刚刚绽放的牡丹花。

如何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何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辨题材看提示明意象品语句——如何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王林晓诗词鉴赏是中考试题的难点,其中体会情感是中考的必考点。

怎样读诗词、品诗体、悟感情呢?下面谈几种常见方法,供考生借鉴。

一、辨题材,明感情诗词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因此,体会诗词感情可从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

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及情感有: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人的思念;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示时弊,同情人民;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

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诗,是一首田园诗,此诗通过结庐人境、采菊见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反映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和恬淡闲适的心情。

再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写景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二、看提示,析感情。

诗词的标题、作者、注释、背景、诗派等,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我们要细读、细品,把它们作为打开诗词感情之门的钥匙。

有些诗词题目本身就有提示性: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个“送”字,抓住这个关键词,就知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由题目知,这首诗将咏雪与送别巧妙结合,表达诗人应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游山西村》中一个“游”字,就能看到山西村风土人情景色幽美。

抓作者,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风格,能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思想感情,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经历,我们自然可以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快速把握古代诗歌情感讲解学习

快速把握古代诗歌情感讲解学习

快速把握古代诗歌情感一、导入:读诗如读人。

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古语云:“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情感是诗歌的核心,所以,好精准的了解诗歌就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明确考纲(1)初步鉴赏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简要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抓住考情热点:形象、语言、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关注学情问题:读不懂,不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让大家学会以最快的速度理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刘勰《文心雕龙》)意思是说: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态,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

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被人所理解。

要把握诗歌情感,就要抓住诗歌的文辞。

但是,诗歌是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深沉的情感,他的语言是非常含蓄隽永的,所以才会给我们鉴赏诗歌造成一定的困扰。

不过,一首诗中总会有些有效信息帮助我们很快的把握情感,这些信息都是比较直接、明显的,不需我们大费周章去揣摩的,从字面上就可以直观把握诗歌情感倾向的。

这些信息是什么呢?三、教学过程(一)标题显情感问题一:从下面这首诗歌的题目我们能不能体会到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情感?(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点拨: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鉴赏诗歌的切入点。

诗歌中包含了很多有效信息:《念奴娇·赤壁怀古》、《春夜喜雨》、《登岳阳楼》总结:诗歌揭示了诗歌的创作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的心情及诗歌的题材等等,可以说标题是鉴赏诗歌情感的导向。

(二)作者推情感问题二: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同是登岳阳楼,诗人李白与杜甫所抒发的情感如此迥异?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第四板块 现代诗歌阅读 第六讲 把握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解析版)

第四板块  现代诗歌阅读  第六讲   把握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解析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现代诗歌阅读专题第六讲把握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知识精讲】古人说:“诗言志。

”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感情和态度的。

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本突破点就是指导考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方法抓住主线,体会感情;深挖内蕴,把握态度。

把握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要通过厘清诗歌的情感主线和深挖诗中隐含的意蕴来实现。

诗人往往是通过选取生活中典型的景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或场面,凭借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

把握这条线索,就能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人的观点态度往往隐藏在含意深刻的语句中,需要考生深挖其中的意蕴,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

2.步骤第一步:审清题目的含义和答题指向。

第二步:找出关键句、主旨句。

第三步:结合全诗,探究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具体表现。

第四步:分点列出答案。

3.答题规范指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超过一点要分条陈述。

【对点精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河床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

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

我老远就听到了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

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

我让那些早早上路的马车,沿着我的堤坡,鱼贯而行。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

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

那些裹着冬装的唐古特车夫也伴着他们的辕马谨小慎微地举步,随时准备拽紧握在他们手心的刹绳。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是的,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我是滋润的河床,我是枯干的河床,我是浩荡的河床。

我的令名如雷贯耳。

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

我创造,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考点分析】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

理解、概括文章的主旨,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进而加以概括。

在各类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它是文章的主脑,整个文章都要围绕它选材、组材、构思、行文。

归纳文章主旨,必须要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设问方式】把握文章主旨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本文中作者的感悟是什么?2、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4、文中画线句是议论抒情句,你读出什么情感?5、仔细品味文中暗含作者情感的句子,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本文的主旨有以下几种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技巧点拨】一、概括文章主旨概括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阅读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其次,要根据文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理解。

概括文章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②从分析文章中一些关键语句入手。

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会有一些暗示或点明文章中心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常是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③从概括内容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④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有的文章在分析文章的中心时,还需要了解、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高中语文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基础知识点

高中语文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基础知识点

高中语文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基础知识点古诗词的鉴赏一般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所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寄寓于诗词的字里行间。

要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浏览题目。

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如《春夜别友人》中的别字,表明该诗属于送别诗;《咏怀古迹》中的古迹,说明它是一首怀古诗。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作答时就有了针对性。

2.分析作者。

知人论世是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原则。

由于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诗人的思想观点、政治主张、理想抱负都各有特点,比如陆游的爱国情怀,王维的田园情思,孟浩然的怀才不遇,李煜的亡国之痛等。

了解这些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很有帮助。

3.品味意象。

意象是饱含情感的物象。

古诗词中很多意象常含有特定的含义。

如月亮,常寄托思念;梅,往往寓含坚贞;梧桐,常表现凄苦。

平时可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

另外还有很多诗歌意象的含义是不固定的,可以通过诗人的形容和描绘来判断。

4.重视小注。

诗歌后面的小注,有的介绍作者与朝代,有的交代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抓住小注对理解诗词内容很关键,能帮助你解读诗词,甚至有的还可以暗示相关问题的答案。

我们一定要重视诗歌后面的小注。

5.联系时代。

文章为时而著,歌诗为事而作。

每个时代的现实总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它的痕迹。

比如同是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感情大多豪迈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感情大多感慨深沉。

6.提取关键。

要抓住最能体现思想感情的词句,这些关键词句一般是抒情或议论性的,在诗词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只要抓住了何日是归年,就很容易得出诗人思乡的情感。

高考语文突破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重难点技巧要掌握

高考语文突破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重难点技巧要掌握

高考语文突破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重难点技巧要掌握我们都知道,以往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范围多以唐宋诗词为主,体裁上以律诗绝句为主,兼顾元明清代的诗歌。

而在中学时期如李白、杜甫、苏轼等一线诗人我们已经相当熟悉了,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二三线诗人的作品。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主旨内容的评价2、思想感情的评价3、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而常见的设疑方式有以下几点:1、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2、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本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在答题思路上,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其中包括对文化常识、物象意象、历史典故以及诗人的生活经历的关注。

2、区分情感类别:哀愁、激愤、忧郁、欢喜、向往、别离等。

而真正答题时,许多学生会因为考试的紧张气氛而无法思考的很全面,在这里我教给大家一个一句话答题技巧:关注尾句、先总后分、联系原诗、知人论世。

在绝句和律诗中,往往尾句和尾联是全诗情感主旨的集中体现,而除此之外,在了解诗人生平后做答可以减少答案的偏差。

比较熟悉的一线诗人的生平要日常积累,仔细了解,但不熟悉的诗人可以通过题目所给的注释寻找蛛丝马迹。

把握情感:找准路径,直抵诗心核心内容,导图概览借题发挥,突破核心答好古诗思想情感题需要在读懂、审题、答题等方面全面努力,但对于解决“会而不全”“概括分析不准、不全”等问题,最主要的是找准分析概括的具体路径,并走好它。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

作为阅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分析概括情感的最准确最便捷的路径。

虽说一轮书中已经讲过,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强调几点: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分析诗歌情感,首先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

中考古诗词鉴赏_古诗词内容理解与情感把握

中考古诗词鉴赏_古诗词内容理解与情感把握

1.古诗词鉴赏:古诗词容理解与情感把握二、专题精讲例题1:如梦令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8、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答复。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明确】第7题,第8题的A选项和C选项都可以采用析词义的方法来完成。

〕参考答案:7、酣睡 8、B例题2: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阴里白沙堤。

7、钱塘湖即_______,因为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此湖还有个别称__________。

8、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交代春行地点,描绘了从孤山寺远望所见的早春精致。

B颔联“争〞“啄〞二字以禽鸟之乐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

C颔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及诗人的感受,给人以清新之感。

D尾联“缺乏〞二字最为直接地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明确】本首诗的题目就是对该诗主要容的概括,。

〕参考答案:西湖西子湖 D三、专题过关检测题1: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自可留。

6、诗中的“王〞指的是 _。

〔2分〕7、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欣赏。

C. 诗歌所绘风光如画,清新自然。

D. 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参考答案:6、作者自己 7、B检测题2:望洞庭湖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分〕7、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知识点—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共19页

知识点—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共19页
知识点—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 感态度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如何在高一语文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何在高一语文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何在高一语文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对于刚刚踏入高一的同学们来说,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那究竟该如何做到呢?首先,我们要重视对文本的精读。

很多时候,作者的情感态度就隐藏在字里行间。

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不能匆匆浏览而过,而是要逐字逐句地去读,去感受。

比如,在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通过对这些语句的仔细研读,我们能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刘和珍等青年烈士的悲痛与敬意,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怒和批判。

在精读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作者使用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

这些往往是作者情感态度的直接体现。

比如,“爱”“恨”“喜悦”“悲伤”“愤怒”等情感色彩鲜明的词汇,或者是一些表达强烈情感的感叹句、反问句等。

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个“不宁静”就为整篇文章奠定了情感基调,暗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其次,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是把握其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

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比如,杜甫的诗歌大多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这与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自身又历经坎坷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我们学习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如果了解到他当时的贫困处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他在诗中所表达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深沉的忧思。

再比如,学习辛弃疾的词,我们需要知道他生活在南宋,一生渴望收复失地,却壮志未酬。

因此,他的词作中常常充满了豪迈的爱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再去读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能更好地理解他借古讽今,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己抱负无法施展的愤懑。

同时,注意文章的体裁和写作手法也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群文阅读——如何体会诗歌情感

群文阅读——如何体会诗歌情感

体握诗情唱和共鸣——群文阅读《如何体会把握诗歌情感》(一)主题:体会把握诗歌情感议题:如何体会把握诗歌情文本:(一)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1)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2)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3)怜:爱。

滋:湿润。

“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4)堪:能。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这里指月光(二)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卜算子”是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

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

’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②断桥:残破的桥。

③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④更:副词,又,再。

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更著:又遭到。

⑤苦:尽力,竭力。

⑥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

⑦碾(niǎn):轧烂,压碎。

(三)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2)凄切:凄凉急促。

(3)都门:国都之门。

中考古诗词鉴赏之把握诗词情感(主旨)

中考古诗词鉴赏之把握诗词情感(主旨)

中考古诗词鉴赏之把握诗词情感(主旨)【答题指导】1.常见思想感情。

抒情类①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钱塘湖春行》②借古讽今的情怀《赤壁》③青春易逝的伤感晏殊《浣溪沙》④仕途失意的苦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江城子·密州出猎》山水田园类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游山西村》②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生活的追求《饮酒(其五)》③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归园田居(其三)》思乡怀亲类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爱国忧民类①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春望》②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③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己亥杂诗(其五)》送别类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前途艰辛的担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塞类①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使至塞上》②渴望建功立业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渔家傲·秋思》③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渔家傲·秋思》咏史类①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将史实与现实联系到一起,感慨个人遭遇(怀才不遇),或抨击社会现实《泊秦淮》②对历史、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等做冷静理性的思考与评价《山坡羊·潼关怀古》③感慨昔盛今衰,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悯农类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抨击《卖炭翁》2. 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答题步骤】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中考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

中考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

中考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学习目标: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

课型:专题复习课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具:多媒体、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

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生大笑)师: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情感(师板书课题)【导入方法二】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痴如醉的艺术神魔,它就是我国古代诗歌。

尤其是古代诗歌的情感光芒能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激发读者的灵感,感召读者的人生。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代诗歌,一起触摸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吧!二、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师:理解古诗词情感是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常考点,也是应试中的难点。

古诗词语言精炼典雅,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这给理解古诗词情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其实,只要掌握了方法,找到解读情感的切入点,如同有了开启情感迷宫的钥匙,就能够登堂入室,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有了破译古诗情感密码,就能领略古诗词艺术殿堂的华美。

(一)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一读题目-----把握作者情感的流向。

师:题目,是流露作者情感的一双眼睛。

诗题对诗歌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出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

比如送别诗的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怀古诗则多用“感、怀、忆”等字眼,这些字眼直接点明了诗歌的题材、思想内容。

高考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高考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3.重视诗句中的情语 直抒胸臆是诗人常用的一种抒情方式,即使是写景 抒情诗,有时也用“愁”“思”等情语词点明情感态 度。阅读诗歌,重视诗中情语能有效地把握诗歌中情 感态度。如潘大临《江间作(其三)》:“西山通虎穴, 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 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尾联“最羡 渔竿客,归船雨打篷。”直接抒情,表明自己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之情。
(2)感受意境氛围。 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有时候是对作者的情感和感受的 一种认同,比如林黛玉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 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 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每读这 首诗,总会被林黛玉的悲情所感染而不能自已。 “狗吠深 巷中,鸡鸣桑树颠”虽叙平常景,但对乡村生活喜爱之情 已溢其中。理解作品的情个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就 能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辨明象征意义 托物言志是诗歌常用手法之一。在理解时,注意把 握诗歌所塑造的事物形象,这一形象所具有的特征常 常与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相关联。如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 使人愁”,“浮云蔽日”与“小人蒙蔽国君”相似。 诗人借此忧虑之情,并且表明忧虑的原因。由此可见, 尾联表达的是诗人忧虑小人得势、蒙蔽君主以及贤才 不被重用。
刘禹锡在诗的开头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 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 经二十三年了。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 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 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 “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 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 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 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如果不能理解这个典故意义,无法把握诗歌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阅读与诗人情感态度的把握编稿:李静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D。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要求对古典诗歌从表达形式上给予理解,包括对词语的解释、对句意的理解,对内容的概括、对常见的修辞方法、写作手法和典故运用的分析,以及对意境、风格的体会。

鉴赏和评价两种能力,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的基本内容的赏析,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命题趋势从这几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来看,考查材料的选取上有诗有词,以唐诗宋词为主;考查的命题形式上有客观有主观,以主观题为主;考查目标的设置上有鉴赏有评价,以鉴赏为主。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包括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知识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原则四看一品一把握。

四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题干;一品,品味意象;一把握,把握诗歌情感四看一看题目题目是对诗歌内容或诗歌情感类型的直接概括,也是准确理解诗歌的第一步,所以读诗首先要充分挖掘出题目所蕴含的信息,分清类别。

初步分辨出诗歌内容类型是属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还是咏怀古迹或是羁旅行役、边塞征战诗?也可进一步推测诗歌情感类型属于感时伤己、建功报国还是思乡怀人、长亭送别?如,《枫桥夜泊》可推知诗歌所描绘的为枫桥的夜间景象,“泊”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二看作者看作者,主要是为了知人论世。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还可以推知时代风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三看注释有的注释可以提供与诗歌相关的背景,有的注释可以为诗歌解释难点,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诗歌内容。

当然并不是每首诗歌都会有注释的,但如果有,就一定要充分注意注释所提供的信息。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

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

②“青帘”指酒旗。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

【答案】(1)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

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2)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

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

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

【解析】阅读这首诗,一定要注意注释所给提示,从而理解诗人此时因改革处于低潮、又面临家庭变故而感情凄苦、心情悲凉的深意。

这首诗可以按“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律来把握。

首联“起”,点明季节特征,说明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一片迷茫。

“云容薄”三字很好地点明了早春云雾的特点。

颔联“承”,以极其对仗的句式,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

其中“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叫人想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来。

颈联“转”,由静景而至于动景。

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叫人感到一阵寒冷。

“压”,低低地垂挂着。

“片”,不能理解为大雨,它准确地描绘出春雨的特点。

尾联“合”,点明诗人对景物产生如此感受的原因,借此抒发了感情。

“未尝辜”是说诗人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是诗人情感和人格的表露。

“病”字一语双关,既写了身体状况,也写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四看题干看题干是答题的前提,明白题干要求,就可以按照要求规范答题,避免在得分点上失分。

一般来讲:(1)问答型:认真审题,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2)综述型:在明了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

①概括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观点)。

②紧扣住题目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③揭示这样写的好处。

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型:①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同点。

②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注意:①对作品理解、评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②抓住重点,即抓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根据题干要求而定),不要面面俱到,不要节外生枝,不必与试卷外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不必引经据典(如果用到的是课文中学的典故,则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③不能写成翻译的文字,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

一品品,主要是品味诗歌意象,这是鉴赏诗歌的中心环节,也是重点和难点。

诗歌在情感表达上往往是藏而不露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所以品的过程也是咀嚼鉴赏的过程,必须认真考虑: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组合在一起构成怎样的意境?通过这些意象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在这个环节中要特别注意的是修饰限定意象的词语和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成为整个诗句的诗眼,透过这些就可以很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释】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

本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时应结合诗句内容进行描述,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景物罗列出来;回答第二问应在第一问景物描述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如“潺潺”、“瑟瑟”、“平”、“细”等细细地品味并概括景物特点。

一把握对诗歌的理解最终是为了把握诗歌的情感,在准确把握诗歌意象基础上,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释】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答案】(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

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

(2)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

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

【解析】这首《村行》是北宋王禹偁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

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

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

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

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

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打伏笔,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

诗人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过程,正从这“两结合”中传神地反映了出来。

这是一首风物如画的秋景诗,也是一支宛转动人的思乡曲。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