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病机研究进展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诊治现状
2 病 因病 机
毒 , 以透 热凉 营之 品, 伍 以达气 营两清 , 方用清瘟败毒饮 加减 。
② 阴虚 内热型 , 多见 于 L N的亚急性 或轻度 活动期 , 主张 以滋
中医治疗 并不 能很好的控制疾 病的发展 , 使疾病不易控 制与缓 解, 降低患者 的生 活质 量。中西 医结合 治疗 L 常可 优势 互 N,
补 , 同奏功 , 协 以取得较好 的治疗 效果 。王柏 丁等_] 1通过 中西 2 医结合治疗狼疮性 肾炎 的疗 效观察 发现西 医对照组 4 ( 0例 激
脏病理类型 的不 同, 现代 医学在临床 上多采用激素 、 细胞毒 类 药物 、 生物制剂 、 细胞 学疗 法 、 造血干 细胞移植 等方法 , 但价 格 昂贵 , 副作用 较多 , 中医 中药 在改善症 状 , 解病情 上有独 特 缓 的作用 , 现将近年来 狼疮 性。 肾炎的中医诊治现状综述如下 。 1 病名 狼疮性 。 肾炎在古 代 中医文献 内无确切 对应 的名称 , 根 但
存在一些问题 , : 如 中医的病名 、 证型 、 效评价在 近几 年虽有 疗
当以清热泻毒 , 而大量的激 素为“ 阳刚之 品” 在 L , N激素诱导 治
疗期 , 大剂量 的“ 阳刚之 品” 进人 人体 , 导致 阳亢 耗 阴, 阴液受
损, 表现出阴虚火 旺症状 , 治疗上应 及时予养 阴清 热。在激 素 撤减 阶段外源性阳刚之 品减少 , 自身 的皮质 激素功能长期受 而 抑制未能恢复 , 患者常 由阴虚向气虚 转化 , 表现 为脾 肾气虚 、 气
素标准疗 程联 合环 磷 酰胺 治疗 ) 有效 率 为 7 , 发率 为 总 5 复 2 . , 67 中西 医结合组 5 例( 1 激素标 准疗 程联合环磷 酰胺联合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中 医药治 疗狼 疮性 肾炎 的研 究 进展
向彩春 曾礼 华 ,
( .广 西 中医学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 西 南宁 5 0 2 ; .广 西 中医学院 , 西 南 宁 5 0 0 ) 1 广 3 032 广 3 0 1
[ 键 词 】 狼 疮 性 肾炎 ; 医药 关 中 [ 中图 分 类号 ] R 5 32 2 0 9 .4 [ 献标 识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0 —8 4 (0 0 0 ~0 7 文 0 8 8 92 1 }6 74—0 2 辅, 可调 节 免 疫 , 进 肾脏 病 理 进 一 步恢 复 , 止 复发 [ 促 防 引。
病 后 期 则 与一 切 。 病 发 展 至 终 末 期 时 的 表 现 相 类 似 , 分 肾疾 可
为 阴 阳两 虚 证 、 阴上 逆 证 。 黄 谨 武 _ 在 常规 激 素 加 免 疫 抑 浊 9
制 剂 基 础 上 以 中 药 辨 证 治 疗 此 病 。热 毒 炽 盛 型 常 见 于 活 动
期 , 以 清热 解 毒 , 表方 有 犀 角 地 黄 汤 、 营 汤 等 ; 治 代 清 阴虚 火 旺
型 常见 于 大 剂 量 激 素 治疗 首 始 阶段 , 以滋 阴降 火 , 表 方 有 治 代 知 柏 地 黄 丸 、 至 丸 、 补 阴丸 ; 阴 两 虚 型 常 见 于 激 素 减 量 二 大 气 阶段 , 以益 气 养 阴 , 表 方 为参 芪 地 黄 汤 、 补 元 煎 ; 虚 兼 治 代 大 气 阳虚 型 常 见 于 激 素 维 持 阶段 , 以 益 气 健 脾 、 阳 补 肾 , 表 治 温 代 方 为金 匮 肾 气 丸 、 君 子 汤 等 ; 滞 血 瘀 水 停 型 治 以活 血 化 四 气 瘀 、 气 利水 , 用 血 府 逐 瘀 汤 加 减 。陆 艳 萍 等 _ _ 分 型 治 行 方 1按 0 疗 , 毒 炽盛 证 为 L 急 性 活 动期 , 以 清 热 解 毒 、 血 , 攻 热 N 治 凉 以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制狼疮活动 , 减少尿蛋 白及改善 肾功能方面有其优 势, 但却存在诸如价格 昂贵 、 有些治疗方法疗效 尚需 进一步 评估 、 长期 使用 副作 用 多 、 停药 后 复发率 高等 问题。近年来 , 中医药治 疗及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L N
取得 一定疗 效 , 显示 了广 阔的 前景 , 日益受 到 了人们 的重 视 , 就 近年来 有关研 究情 况综 述 如下 。 现
J4 G I O R L O R D TO A H N S D C N I N X J U  ̄4 F T A II N L C I E E ME I I E
狼疮 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 展
★ 王 志敏 ( 浙江 省 台州 市 中心 医院 中医科 台州 3 80 ) 100
中 图分 类 号 : 5 . 1 R2 6 5 文献标识码 : A
狼 疮 性 肾 炎 ( u u e his L 是 系统 性 红 L p sN p ri, N) t
1 分 期论 治
斑狼疮 ( yt uu rte tssS E) 常 见 且 Ss m lpseyhma u ,L 最 e o 严重 的 内脏 损害 。S E是 一种 自身免 疫性 结 缔组 织 L 病 ,N是 s 及 肾脏 所 引起 的一 种 免 疫 复 合 物 L I E累
地黄汤 、 杞菊地黄汤 、 麦味地黄汤加减 ; 减量应用激 素期则常表现为脾 肾阴虚或反跳现象 , 可用五苓散 、
实脾 饮 、 真武 汤 ; 而应 用 免 疫 抑 制剂 时 , 表现 为 气 多
我国肾活检病例中占继发性 肾脏病之首位 … , 而约 2 %患者将在五年内发展为终末期 肾病 。因此 L 0 N 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 , 西医多使用糖皮
( 8 高凤霞. 1] 针刺 酉 、 原穴 为主治疗小 儿抽 动秽语 综合征 3 会 赢脏 2
病例讨论-狼疮肾炎PPT
狼疮肾炎治疗原则及预后评估
治疗原则
狼疮肾炎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SLE活动、保护肾功能、延缓肾损害进展和降低复发风险。具体措施包括糖皮质激 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控制血压、降低尿蛋白等。
预后评估
狼疮肾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肾脏病理类型、治疗反应、并发症等。一般来说,I型和II型预后较好,III 型和IV型预后较差。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生化检查
免疫学检查
蛋白尿(+),红细胞 (+)。
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 高,血清补体C3降低。
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 DNA抗体阳性。
诊断依据及初步诊断
诊断依据
患者青年女性,反复发热、关节 疼痛,面部红斑,实验室检查提 示蛋白尿、血尿、贫血等狼疮肾 炎表现,免疫学检查阳性。
初步诊断
狼疮肾炎。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 查,如肾穿刺活检等,以明确诊 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控制情况。
生活指导
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包括饮 食、运动、防晒等方面的建议,以 降低复发风险。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患者建立 积极的治疗信心。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途径探讨
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讲座、宣传手册等途径, 向患者普及狼疮肾炎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
抗双链DNA抗体(dsDNA)
与狼疮肾炎活动性和预后密切相关,是诊断的重要指标。
补体C3、C4
狼疮肾炎患者补体水平通常降低,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新型生物标志物
如抗C1q抗体、抗磷脂抗体等,在狼疮肾炎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具有潜 在应用价值。
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肾炎新策略探索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辨治探讨
【 关键 词 】 狼 疮 性 肾炎
病 因 病 机 中 医辨 治
阖不 利 , 小便 点滴 、 少 , 量 四肢 肿 胀 , 发 为 L 而 N。正 如 《 诸病 源候
现, 应属 “ 肾痹 ” 。尽 管 这 些 病 名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反 映 了 L 的 部 分 N
L 的中医辨治 , “ N 与 红蝴 蝶 疮 病 ” 相 似 之 处 , 亦 有 不 同 。 有 但
这 是 因 为 L 是 S E发 展 到 一定 阶段 才 出现 的病 症 。 N治 疗 分 N L L 为 诱 导 期 治疗 和维 持 期 治 疗 。诱 导 期治 疗 主要 是 为 了尽 快 控 制
居多 。
2 辨证 论 治
期 肾 衰 竭 (S D)严 重 影 响 到 患 者 的 生 存 率 。 ER ,
1 病 因病 机
Hale Waihona Puke S E属 中 医学 “ 蝴蝶 疮 病 ” “ 阳毒 ” “ 毒 发 斑 ”等 范 L 红 、阴 、温 畴 , 据 L 临 床 症 状 ,虚 劳 ” “ 肿 ” “ 痛 ” 根 N “ 、水 、腰 等病 症 可 做 为 其 辨证 论 治 参 考 【。 L 虽 然 没 有 具 体 病 名 , 而 在 古 代 医 学 文 献 3 N J 然 中却 早 有 记 载 。 《 济 方 ・ 如 普 肾脏 门》 “ 肾脏 风 毒 流 注 腰 脚 者 , 日 夫 其 状 腰 脚 沉 重 , 脉 拘 急 , 作 寒 热 、 为疼 痛 、 发 疮 疡 是 也 ” 筋 或 或 或 。 强调 了 L 浮肿生疮等 临床表现。《 问 ・ 热穴论》 “ 者 胃 N 素 水 日 肾 之 关 也 , 门不 利 , 聚 水 而 从 其 类 也 。 上 下 溢 于皮 肤 , 为 跗 关 故 故 肿 ”说 明 L 日久 , 阳 衰 微 , 化 不 利 , 液 泛 溢 皮 肤 , 为 水 , N 肾 气 水 而 肿 。近 代 眭书 魁 等 认 为 L 累及 肾脏 , 有关 节 疼 痛 等 l 表 N 且 临床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阶段 治法 : 即强 的松开始治疗阶段 , 采用养阴清 火 , 热解 清 毒, 活血化瘀 为主 ; 强的松减量阶段 以补益肺肾阳气 为主 , 佐 以活血化瘀 ; 强的松维持量阶段以温 肾助阳, 阴填精为 滋
两 者 常 相 互 影 响 。可 见 本 病 乃本 虚 标 实 之 证 , 肝 肾 亏 虚 为 本 , 毒瘀 结 为 标 。 热 2 辨 证 分 型 论 治
2例, 0 有效 1 例 , 1 总有效 率 9 .% 6 7 。赵从禄等[ “ 采用活血 化瘀 方 ( 丹参 、 赤芍 、 川芎、 益母草、 桃仁、 红花) 辨证治疗 2 5 例, 总有效率 9 .% 6 0 。陈湘君 等[ ] 1 运用补肾 固精方 ( 5 主药:
生地 黄 、 黄 芪 、 螵 蛸 、 生 桑 白花 蛇 舌 草 、 参 、 术 、 樱 子 丹 莪 金
等) 治疗狼疮性 肾炎 (N 。研究表明: L) 前者的临床疗效 明显 优 于后者, 同时在 降低 2 4小时尿蛋 白、 血沉 、 d -N 抗 sD A抗 体, 高 c 水平 , 提 。 减少激素用量 方面 , 前者也优于后 者, 提
溺毒为病变进展之危象 。陈以平[ 纠认为本病辨证特 点是本 虚标实 , 以先天 肾阴亏损、 阴虚火旺为本, 因主要是阳邪、 病
热 邪 、 毒 之 邪 的侵 袭 , 致 体 内 阴 阳平 衡 失 调 , 血 运 行 火 导 气
显效者 1 例 , 7 有效者 1 例 , 4 无效者 5例, 总有效率为 8.% 88 。 刘学耀等[ ” 采用滋肾热解法 , 药以怀牛膝 1 , 5 生地黄 1 , g 0 g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并 弥补 了西 药 治 疗 的诸 多欠 缺 , 示 了 良好前 景 。现 就 近 展 年 来 狼疮 性 肾炎 的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进 展 做 一 综 述 。 l 病机 本 病 为本 虚标 实 , 虚实 夹 杂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阴 虚 、 毒 、 血 是 本病 的关 键 。 叶 任 高 _认 为 L 肾 热 瘀 如 2 ] N 虚 为 本 , 毒 为 标 , 瘀 血 阻 滞 是 其 病 理 改 变 的关 键 一 热 而 环 。 不 同学 者 对其 病机 认 识 有 不 同侧 重 点 , 梅 笑 [等 认 盛 3 ] 为本 病 以 肾虚 为 内在 基 础 , 毒 为 重 要 诱 因 , 热 与 瘀 血 热 湿
治 疗 多 主 张 根 据 病 情 轻 重 , 选 用 激 素 或 ( ) 胞 毒 类 在 和 细 药 物 、 型 免 疫 抑 制 剂 等 西 医 治 疗 同 时 重 点 进 行 中 医 辨 新 证论治 。 陈湘 君 认 为 L 大 致 分 为 脾 肾 气 虚 、 肾 阳虚 、 ] N 脾
贯穿于整 个病程 , 病情 发展演 变的关键 因素 , 湿、 是 水 湿
综 合 大 量 文 献 发 现 较 公 认 的 L 中 医证 型 为 : N 热毒 炽 盛、 阴虚 内 热 、 肾 阴 虚 、 阴 两 虚 、 肾 气 ( ) , 瘀 肝 气 脾 阳 虚 而 血则 贯 穿 于 本 病 发 展 的 始 终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2 1中 医辨 证 治 疗 . 对 I 的 N
质 的 变 化 可 以 相 互 转 化 , 互 夹 杂 , 论 治 上 要 有 整 体 相 在 观, 临证 当灵 活 掌 握 。另外 指 出 L N有 一定 的 发展 规 律 可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病机及分期论治
山 东中 医 杂 志 2 0 0 2年 4月第 2 I卷第 4期
・1 99 ・
狼 疮 性 肾 炎 的病 因病机 及 分 期论 治
李宝丽 , 鸿 贤 庄
( 天津 医科 大学 总 医院, 津 3 0 5 ) 天 0 0 2
[ 要 ] 狼 疮 性 肾炎 是 系统 性 红 斑 靛 疮 最 常 见 的 脏 器 损 害 , 医认 为肝 肾 眠 虚 、 热 瘵 毒 为 其 病 机 特 点。 确 立 摘 士 血 j 凉血 、 毒 化 察 的 治疗 原 则 。 临康 根 据 活 动期 和 鹱 解 靳 , 及 病 人 兼 证 的不 同 , 皿 方 药 不 尽 相 同 。 彗阴 解 以 治 j 关 键 词] 系 统 性 红 斑 狼癌 ; 狼疮 性 肾炎 ; 囤病 机 } 证 论 治 病 辨
[ 中图分类 号]R5 3 2 9.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0 5— 5X(0 20 —1 90 2 73 8 2 0 ) 40 9—3
狼 疮 性 肾 炎 ( p sn p r i. N) 系 统 性 红 1 u e h is L 是 u t 斑 狼 疮 (y tmi lp se yh mao u , L 常 见 s se c u u r te ts s S E) 的 临 床 表 现 , 为 主 要 致 死 原 因 之 一 。 学 者 对 北 京 并 有 协 和 医 院 住 院 并 接 受 肾 活 检 的狼 疮 性 肾 炎 病 人 的研 究 发 现 , 床 狼 疮 性 肾 炎 的 发 生 率 与 病 程 长 短 有 临
该病 的基本病 机 。
常 见 的 。免疫荧 光检 查 及电镜 下 可见沿 肾小管 基 ]
底膜、 问质 、 曼囊 与血 管壁 有免 疫球蛋 白及 补体 沉 鲍 积 。 镜下 可见 间质炎症 细 胞浸 润 , 光 严重 时 可见小 管 萎缩或坏死 , 肾小 管 基 底 膜 变厚 及 纤维 化 , 般 认 一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因全身免疫失调导致多脏器损伤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狼疮性肾炎(I )是SLE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内脏并发症,是最常见的继发性。
肾小球疾病,也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现代医学以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多种新方法(血浆置换、干细胞移植、生物制剂,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疗法)治疗LN,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复发率高、副作用大、价格昂贵。
中医药治疗在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减少复发和副作用等方面,获得满意疗效。
本文就中医诊治LN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中医学对LN的认识中医学无SLE、LN记载,以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的“发热”、“红蝴蝶”、“日晒疮”、“水肿”、“虚劳”、“悬饮”、“关格”等范畴。
究其原因,盂如认为LN的病因多与感受邪毒有关,热毒为患是关键,热毒伤阴可致阴虚火旺。
在内则素体阴虚,易感邪热。
虚热与实火,两热相加,同气相求,肆虐不已,戕害脏腑,损伤气血。
刘霞认为,阴虚内热,肾元不足是本病发生之内因,内伤外感是其外因,热煎津液,血行不畅,瘀血停滞,故热毒瘀是该病的主要病机。
即内热、肾虚是LN发病基础,热毒内侵是发病的诱因,热毒炽盛、瘀血停滞是贯穿疾病始终的特征性病机,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左芳等认为LN的病因病机总属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劳倦、七情过极、饮食不当导致耗伤正气,导致阴阳气血失调,肝肾亏虚,邪毒乘虚浸淫筋骨经络,流窜脏腑,久之化热,气血热盛,热盛耗气伤阴,煎熬血液,血脉凝滞,气血失调,损伤肾脏而发病,故热、毒、湿、瘀是其病理变化的关键因素。
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本虚当以肾虚为主,标实则以热、毒、血、瘀为主,邪毒内侵,耗气伤阴,又因肾精亏虚,无力托邪外出,导致阴阳两虚,因而致病。
2 辨证论治2.1 分型论治边天羽将SLE辨为五型,即气血热盛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分别采用凉血消风汤加减、疏肝活血汤或狼疮2号方、红斑性狼疮方、脾。
中医药辨证论治狼疮性肾炎的研究概况
狼疮性 肾炎 (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最常见 的 L 并发症 ,也 是决定狼疮 患者预后 的重要 因素。狼疮性 肾
炎 目前仍是我 国继发性肾小球 疾病 的重要原 因之一 。 随着对疾病 的深入认 识和 新型免疫 抑制剂 的应用 ,
狼疮 性肾炎患者 的存活时间 已经从 2 O世纪 5 0年代 的 4 年存 活率仅 5 %,提高到 目前 1 0 5年 的存活率达 8 %, 0 1 O年存 活率也 已达 9 %以上[。尽管狼疮性 肾炎患者存 0 1 ] 活状 况 已经有 了显著提高 ,然而狼疮性 肾炎的病死率还 较高 。 N 的治疗策略虽在循证医学基础上有 了长足 的发 L 展 , 仍需要根据 患者具体状况给 予辨证 的个体化论治 。 但 因此 ,如何进一步 改进治疗方案 ,提高疗效仍存在重大 挑战 。 1 狼疮性肾炎的免疫抑 制治疗现状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仍 是狼疮性 肾炎 的 基本治疗用药 。糖 皮质激素 能有 效地控制 临床症状 ,减 轻 肾脏病变和保护 肾功能 ,但对 于重型 L 单用激素效 N 果并不理想 , 且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有激素有较多副反应 。 因此 常需加用免疫抑制剂 以减轻 免疫反应 。 环磷酰胺 ( T C X)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烷化剂 , 可 以抑制 T淋 巴细胞和 B淋 巴细胞增殖 ,亦可抑制淋 巴 母 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研 究表 明,口服泼尼松联合 C X冲击 治疗 ( T . g ,每 T C XO7 / 5 m2 个月 1 ,连用 6个 月,然后改为每 3个月 1 ,直至 次 次 完全缓解 ) ,具有较好的 肾脏保 护作用 , 为治疗增生性 成 L 经典治疗方 案。环孢素 ( s 通过抑制活化 T细胞 N C A) 合成 白介素. 2和其他淋 巴因子 ,从而抑 制 自身 反应 T细 胞 的活化和 B细胞合成 自身抗体 。霉酚酸酯 ( 仃 ) M , 通 过选 择性抑 制淋 巴细 胞 鸟嘌呤 核苷 酸的经 典合 成途 径 ,阻断 D A 和 R A 的合成 ,进而抑制 T淋 巴细胞、 N N B 淋 巴细胞 的增殖和抗体形成 。硫 唑嘌呤 ( Z A A)是一 种抗代谢 药物 ,可通 过竞争性抑制 嘌呤合 成酶而 影响嘌
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原
性 别
。
11 4 凋亡基因 ..
矗
摄 人物
免疫细胞凋亡是免疫 系统 克隆和免疫
系统 耐 受 形 成 的 重 要 方式 , 研究 发 现 MRL lr /p 鼠携 带 有 Ir p 狼 疮 促 进 基 因 , 码 为 F s 子 。缺 陷 性 F s 体 分 子 ( a1的 编 a分 a配 F s)
11 2 易 感 基 因 ,, 主 要 包 括 MHCⅡ类 分 子 、 体 基 因 、 补
尽 管本 病 的确 切 病 因至 今 尚未 明 确 。然 而 , 多 的 流 行 病 模 型 。 众 学 、 子 生物 学 、 子 遗 传 学 的 研 究 强 烈 提 示 : 传 缺 陷 、 境 分 分 遗 环
1 1 1 家族 聚集性 ..
Hoh eg等_ 在 7 cbr 5 』 7例 S E病人 的 L
界的高度重视 和广泛深入研究。今就 S E L L 、 N病 因学 , 病机 5 1 一 级 亲 属 中 8个 家 系里 发 现 S E 9例 , 对 照 组 5 0例 发 4位 L 而 4 的亲属中仅 1 例女性患病。A t等在 1 met 9个多病例 S E家 系 L 中的 22位亲属 中发现 S E者 2 3 L 4例 , 患皮肌炎等 自身免疫性 病者 7 4例的事实证 明 S E的发病规律符合盂德尔主效 应基 因 L
见、 多发 的 自身 免 疫性 疾 病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证 实 , 国 、 国 、 免 疫 征 象 , D A 阳性 , 雌 鼠几 乎 全部 死 于 狼 疮 肾炎 的结 果 美 英 抗 N 其 澳大利亚 、 日本 、 典 人 群 患 病 率 为 0 5 ~0 7 , 国 略 高 于 证 实 ,L L 的发 病 机 制 以遗 传 易 感 性 极 为 强 烈 ;2 人 类 的 瑞 .% ,% 我 S E、 N () L L () L L 欧美 , 为 1 根据临床病理及 尸检证 实 ,0 约 %, 9 %以上 的 S E病 单 基 因缺 陷可 致 S E、 N 易 感 ;3 绝 大 多 数 S E、 N 病 人 带 L 人 均 有 肾脏 炎 性 损 害 _ 3。据 此 推 算 , 国 10万 S E病 人 有 多 个 遗 传性 易感 基 因 ;4 在 许 多人 群 中 }I —D 2和 HL 1  ̄J 我 2 L () { A R A 中 , N就 约 有 8 L 0万 ~ 10万 人 之 多 。 由于 S E L 给 人 类 带 0 L 、N
张鸣鹤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验案一则
张鸣鹤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验案一则作者:杨娇付新利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年第02期摘要: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代表性的脏器损害,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影响较大,张鸣鹤教授创新性提出了“清热解毒法作为一切风湿性疾病治疗的基础”的观点,认为狼疮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急性期重清热解毒,缓解期侧重于补肾调理,病程中贯活血化瘀。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张鸣鹤;验案中图分类号:R758. 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5 )02-0005-02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脏器损害,其主要临床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并伴有血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
肾功能衰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狼疮性肾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影响较大。
张呜鹤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毕生致力于医学临床工作,创新性提出了“清热解毒法作为一切风湿性疾病治疗的基础”的观点。
张老认为狼疮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急性期重清热解毒,缓解期著于补肾调理,病程中贯活血化瘀。
张老虽已高龄,但仍工作在临床一线,学生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跟随付新利教授读研究生期间,有幸随诊张老,现将张老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验案一则整理如下。
1 典型案例禹某,女,9岁,因“颜面斑疹伴发热1月,持续蛋门尿半月”于2013-09-02就诊。
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双颊部现红色斑疹,无痛痒,伴持续发热,体温38℃左右。
曾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抗炎治疗,效果不理想。
半月前就诊于某地级市中心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
遵医嘱服用强的松(30mg/日)、羟氯喹、帕夫林及钙片。
刻下症见:面部皮疹好转,双颊仍有散在红斑,体温可,余无不适,纳眠可,二便调。
舌质紫暗,苔薄白。
脉弦细数。
查体:双手雷诺氏征(+)。
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测定定量:均质型1:1000;抗双链DNA抗体(+);血常规示:白细胞3. 63×109/L,血红蛋白66 g/L,血小板67×l09/L;补体C3 0.23 g/L,补体C4 0.05 g/L;铁蛋白827μg/L;尿常规:尿蛋白(3+),尿潜血(3+)。
从热毒血瘀探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从热毒血瘀探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周燕妮1,汤水福2(1.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级博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广东广州510405)摘要:中医认为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理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内之根于脏腑阴阳失调,以肾阴亏损为主,外之因于热毒和湿热,而瘀血贯穿于狼疮性肾炎的始终。
文章从热毒血瘀与炎症细胞因子探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认为热毒血瘀与狼疮性肾炎的炎症细胞因子存在相关性,是疾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临床上应注重对热毒血瘀的防治。
而狼疮性肾炎的热毒血瘀证与伏气温病存在相似之处。
因此,提出可以用温病的清养透为治疗原则辨治狼疮性肾炎,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热毒血瘀;炎症细胞因子中图分类号:R593.2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2-0252-02收稿日期:2012-07-09作者简介:周燕妮(1983-),女,湖北钟祥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脏疾病。
通讯作者:汤水福(1962-),男,福建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脏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狼疮性肾炎(LN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约50%以上的SLE 患者临床上有肾脏受累[1]。
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等方法延缓疾病的进展。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同时也存在着副作用明显,停药后复发率高等方面的不足。
中药虽然在控制狼疮性肾炎活动方面不如西药,但在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减轻免疫抑制剂副作用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狼疮性肾炎较单用西药或中药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2,9]。
因此,从中医的“整体观念”、以外揣内,结合西医的“微观分析”、以小见大,探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寻找出能共同交汇的认识点,对于指导临床辨证论治,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狼疮性肾炎中西医分期治疗进展
狼疮性肾炎中西医分期治疗进展严小倩;鲁盈【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人群患病率为70/10万,其中女性达113/10万.几乎所有SLE患者在病程中将出现肾脏损害,同时肾脏的受累也是影响SLE预后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五年来国内对于本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狼疮性肾炎(LN)及自身抗体两个方面[1].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仍是难点,国内外一直在努力探索各种LN新疗法,一方面强调免疫抑制剂方案选择、剂量和疗程的个体化,另一方面联用或开发一些辅助用药,尤其是中药,以期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药物副作用.西医将本病的治疗分为诱导期治疗与维持期治疗两个阶段,但目前中医学界对LN的治疗方案尚未统一,常见方法有分期治疗、辨证治疗等.笔者认为,以西医的两个治疗阶段为纲领分别进行辨治的方法,符合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现对近年相关文献综述如下.【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年(卷),期】2012(035)001【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综述【作者】严小倩;鲁盈【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310053;杭州市中医院 3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人群患病率为70/10万,其中女性达113/10万。
几乎所有SLE患者在病程中将出现肾脏损害,同时肾脏的受累也是影响SLE预后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五年来国内对于本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狼疮性肾炎(LN)及自身抗体两个方面[1]。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仍是难点,国内外一直在努力探索各种LN新疗法,一方面强调免疫抑制剂方案选择、剂量和疗程的个体化,另一方面联用或开发一些辅助用药,尤其是中药,以期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西医将本病的治疗分为诱导期治疗与维持期治疗两个阶段,但目前中医学界对LN的治疗方案尚未统一,常见方法有分期治疗、辨证治疗等。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等, 治疗 7 4例, 完全缓 解 2 4例 , 显著缓解 3 4例 , 部分缓 解 1 3
例 , 效率 9 .% =郑 氏 l 为 热 毒 炽 盛 、 虚 内熟 和 气 阴 有 59 l分 0 阴 两 虚 三 型 . 别 以 清 热 解 毒 凉 血 止 血 、 阴 清 热 和 益 气 养 阴 分 养
制剂 , 近叉出现 了新 型免疫 抑制剂及 一些 生物制 剂 , 新 血浆 置换 、 干细胞移植疗法也逐渐开展 , L 使 N的治疗有 了长足进 展, 但仍存 在价格 昂贵 、 疗效 不确 切等问题 , 临床普及 还有很
大距 离 。 近 年来 . 中医 药 治 疗 L N方 面 的 临 床 研 究 取 得 了 一
关键词 :狼疮性 肾炎( N ; L ) 中医药; 综述
中 图分 类 号 : R 299 24 5 3 7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7—13(02 0 34 20 )5—04 —0 97 3
狠疮 性 肾炎 ( uu ehis L 是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Lpsnp r , N) i t (yt i l u o hm t t,L ) Ss mc u s 'e a sssE 最常见且严 重的 内脏 损 害, e p et ot
摘要 :田顾分析 了近年来 中医药治 疗狼 疮性 肾炎( N) L "的进 展概 况 , 发现 中医治疗 L N多以调补 肝 肾、 清热 解 毒、 活血化痹 为主 , 能够配告用免疫抑制剂或分 阶段 夸后 临床研 究的方 向, 中药作 用的机理 尚有待作进一 步探 讨 。 而
维普资讯- . ? 々 ●
综
述・
中 医药治 疗狼疮 性 肾炎 的研 究进展
Re e r h P o rs fL p sNe h i sT e t y C n s sa c r g es o u u p rt i ra e b d e eM e ih e d cl
狼疮性肾炎中医药研究进展
治 。 张 鸣 鹤 热 毒 炽 盛 、 虚 内 热 、 阴 两 虚 、 肾 阴 。 分 阴 气 肝
注 意 。 随 着 现 代 医 学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和 狼 疮 性 肾炎 发 病 机 制 的 深 入 认 识 , 素 、 磷 酰 胺 、 孢 菌 素 、 悉 的应 用 激 环 环 骁 及 血 浆 置 换 、 细 胞 移 植 等疗 法 的 开 展 , 疮 性 肾 炎 的 治 干 狼 疗 取得 了长 足性 进 展 , 仍 存在 疗效 不一 、 副作 用大 、 但 毒
叶 任 高[ 1 分 为 四型 , 盛 炽盛 型 宜 清 热解 毒 、 血止 等 热 凉
血 , 选 犀 角 地 黄 汤 , 肾 阳 虚 型 施 以 真 武 汤 , 虚 内 热 方 脾 阴
临床难 以普及 等弊端和不 足 。而近年来 , 中医药及 中西医
结 合 在 防 治 狼 疮 性 肾炎 方 面 取 得 了 较 好 疗 效 并 弥 补 了 西 药 治 疗 的诸 多 欠 缺 , 示 了 良好 前 景 , 综 述 如 下 。 展 现 1 病 因病机认 识 祖 国医学并 未有狼疮 性 肾炎之名 ,
之 为 病 , 赤 斑 斑 如 锦 纹 … … 阴 毒 之 为 病 , 目青 , 面 、 面 身
低于对照 组 。聂爱 玲 。等将 L 分 为热 毒炽 盛 、 N 阴虚 血
亏 、 阴两 伤、 热伤肝 、 阴亏虚 、 肾阳 虚六 型施 治, 气 邪 肾 脾
痛如被 杖 , 咽喉痛 , 据狼疮 性 肾炎的 临床 表现 , 依 求诸 文
狼疮性肾炎中医病因病机探析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4,V o l .32N o .7相应配穴,达标本兼治之功㊂参考文献[1]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 ].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赵妍,鞠奕.老年头晕/眩晕患者的诊断评估和治疗[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1):123-126.[3]李达,马进.以风论治眩晕理论探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9):43-45.[4]范翠莲,朱林平,杨扬.痰火作眩浅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8):1461-1465.[5]王雨燕,张立德,程岩岩,等.北方高血压的发生与瘀血的关系[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9):1599-1601.[6]高翔,马撒叶,魏本君.基于李东垣脾胃学说探析晕车症[J ].甘肃科技,2022,38(19):83-86.[7]佟佳馨. 无虚不作眩 学术思想研究溯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2):165-167.[8]杨琳琳,刘一晗.王晓燕教授治疗眩晕临床经验探析[J ].河北中医,2021,43(5):726-730.[9]闫玉琴,刘红旭.刘红旭教授辨治老年高血压性眩晕的经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3):572-574.[10]伊慧敏,于顾然.基于 肾-髓-脑 理论浅析多发性硬化发生的机制[J ].中医药信息,2022,39(8):14-17,22.[11]李岩,孙景波.从 肾亏-督虚-脑空 探讨脑小血管病的病机[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1):120-124.[12]湛清扬,孔繁一,张博,等. 益肾健脑 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现代科学机制研究概述[J ].中医药学报,2022,50(11):107-111.[13]麦威,周开斌,梁天佳,等.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4):610-613.[14]王晔博,李红奇,胡雨桐,等.高玉瑃教授重视督脉学术思想的经验[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1):6-9.(收稿日期:2022-12-14)[编辑:白晓晖]җ基金项目: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2017136):高常柏,E -m a i l :183********@163.c o m第一作者:高松,E -m a i l :17094500090@163.c o m狼疮性肾炎中医病因病机探析җ高松1高常柏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1)ʌ摘要ɔ 狼疮性肾炎(L N )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死因素,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㊁血尿㊁蛋白尿㊁高血压㊁发热㊁皮疹等症㊂中医药治疗L N 具有增效减毒㊁防止疾病复发㊁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优势㊂准确把握疾病病因病机是辨证论治的前提,该文主要探讨L N 的病因病机,以期为L N 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发挥中医药的优势㊂ʌ关键词ɔ 狼疮性肾炎;阴阳毒;肾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中图分类号:R 2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706 狼疮性肾炎(l u p u sn e p h r i t i s ,L N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的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性肾炎,临床表现多类似于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出现水肿㊁血尿㊁蛋白尿㊁高血压㊁发热㊁皮疹等症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的并发症和致死因素[1]㊂目前西医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㊁抗疟药㊁免疫抑制剂等治疗L N ,可延缓肾病发展,降低死亡率和复发风险,但长期用药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㊂中医药治疗L N 具有独特的优势,准确把握L N 的病因病机,精准辨治,可收获良效㊂本文主要探讨L N 的病因病机㊂1 中医对L N 病名的认识虽然L N 在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特点可归属中医 阴阳毒 肾痹 等范畴㊂‘金匮要略“载: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5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7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4,V o l.32N o.7痛,唾脓血㊂ ‘医宗金鉴“提出: 适中人之阳,则为阳毒,适中人之阴,则为阴毒㊂ 根据患者虚实寒热的不同,分为以阳热邪盛为主要特征的 阳毒 ,以及以阴寒邪伏为主要表现的 阴毒 ㊂‘素问㊃痹论“载: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㊂ L N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且活动受限[2]㊂2中医对L N病因的认识2.1禀赋不足‘灵枢㊃本脏“提出: 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㊂ 表明禀赋不足是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本病病位在肾㊁脾㊁肝,表现为以脾肾亏虚为本,以热㊁毒㊁瘀为标的本虚标实证[3]㊂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中精气阴阳对先天脏腑气血的生成和后天脏腑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㊂先天禀赋不足则肾精化生不足,生长发育功能减弱,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异常[4]㊂2.2外感六淫‘素问㊃至真要大论“曰: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㊂ 表明外感六淫是本病发病的外因㊂四时不正之气由腠理而入,与气血相合,阻滞经络,日久化热,灼伤阴液,以致热毒壅盛;或阳光曝晒,热毒直中,耗伤阴血,生瘀化热,瘀热互结,气血阴阳失调,发为本病㊂2.3情志异常五脏主五志,藏五神,情志对于维持人体阴阳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㊂朱丹溪指出 五脏各有火,五志激之,其火随起 ,情绪突然变化或长期情志异常,可导致五志过极,化火伤阴,耗伤阴津,五脏失于濡养[5]㊂气血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有赖于气机的调控,五志过极可导致全身气机升降失常,进而影响多个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㊂2.4饮食失节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饮食失节可导致脾胃损伤㊂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以充养脏腑,过食肥甘厚味则易内生痰湿,损伤脾胃升清降浊功能,使运化失常,气机逆乱,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6]㊂3中医对L N病机的认识3.1正气不足说陈湘君教授认为,脾肾亏虚,水湿不能运化,精微不得固摄,加之脾虚内生湿热,或肾阴亏耗,虚热内生,迫泄精微,水肿之势难退,发为L N; L N发病以脾肾不足为本,以湿热或虚热为标[7]㊂李宁等[8]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肾精不足㊁元气亏虚,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肾的敛藏功能,增长元气㊂本病早期以肝肾阴虚为主,晚期可出现气阴两虚证或阴阳两虚证㊂基于治病求本的原则,本病治疗关键在于补虚,应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随意堆砌补虚药以致痰浊内生㊂3.2风湿扰肾说鲁盈教授认为外感风湿热毒㊁机体正气不足㊁气血阴阳失调均可发为L N,其中风湿扰肾是L N发病重要的病因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9]㊂‘素问㊃风论“提出 风者,百病之长也 ,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可影响各个脏腑正常生理活动㊂风邪外袭,首先犯肺,肺失宣降,无法通调水道,母病及子,循经伤肾,肾失开阖,则水湿泛溢肌肤,发为水肿㊂肾失封藏,则精微不固,表现为血尿㊁蛋白尿㊂风邪久病入络,潜伏于肾,故病情反复,风邪内侵,搅动肾水,风与水结,形成风湿㊂‘素问㊃经脉别论“曰: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㊂ 表明正常水饮代谢有赖于脾脏的运化㊁肺脏的输布和肾脏的排泄㊂水湿困脾,则水液失于调节,津液不归正化,气血精液乏源,日久肾失所养,则启闭失常[10]㊂风湿之邪日久入络,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肾络瘀痹,肾的气化功能衰减,最终导致毒邪内留,进而影响多个脏腑的功能㊂L N风湿扰肾证活动期以风湿㊁湿热多见,症见血尿㊁蛋白尿㊁关节游走性肿痛等,缓解期以虚为主,晚期可出现肾络瘀痹,使肾功能下降,进而发展为尿毒症,治疗以祛风除湿为主,晚期加活血㊁补虚之药㊂3.3伏气温病说‘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言: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㊂ 认为伏寒的存在必然会引发春温,为后世伏气温病说的历史源头㊂狭义伏气温病指外邪潜伏于体内待时而发,广义伏气温病指致病之邪伏而不即发[11]㊂刘红姣等[12]认为从伏气温病角度,L N属本虚标实证,素体不足㊁真阴亏损为本虚,伏邪(胎毒㊁热毒)及外感毒邪为标实㊂伏邪致病具有以下特点:起病隐匿,易反复发作;初起以里热证为主;疾病复发多因外邪引动伏邪;虚实夹杂,累及多个脏腑㊂伏气温病说不仅诠释了L N发病的特点,而且在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㊂根据伏邪性质与正气强弱可分为3个阶段:伏邪轻浅㊁正气未虚者,治疗应以祛邪为主,中病即止;正虚邪伏者,治疗应在祛邪的基础上兼顾扶正;邪气内伏㊁复感外邪者,多预后不良,治疗应首先祛除外邪㊂3.4肾虚毒瘀说金实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6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7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4,V o l .32N o .7病本质为内外合邪作用于人体,属本虚标实证,肾阴亏虚为发病之本,邪毒(火毒㊁热毒和瘀血)为发病之标,病机关键为肾虚瘀毒,基本治法为补肾化毒[13]㊂曹式丽教授认为肾虚是L N 发病的基础,风邪可诱发或加重蛋白尿,热毒是发病的重要诱因,湿热㊁瘀血是主要病理因素,贯穿疾病始终[14]㊂毒邪并非特指某一病因,而是泛指一切可以导致机体功能失调,并产生相应症状的致病因素,可分为外感之毒与内生之毒,外感之毒包括外感六淫化毒及疫疠之毒,内生之毒可为痰饮㊁瘀血所化㊂邪气蕴结可以化毒,毒可生瘀,瘀血日久亦可化毒,毒瘀互结为L N 的病理关键,解毒化瘀应贯穿疾病治疗始终㊂在疾病不同阶段其病机侧重点不同,活动期应以祛邪为主,但应避免温燥太过耗伤气阴,缓解期应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以甘温㊁甘润药物为主,慎用苦寒之品以防化燥伤阴㊂3.5 亢害承制说 刘维[15]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机为毒热瘀亢为害,肾元亏虚,承制不及,治疗应以调和阴阳㊁补益肝肾之阴治其本,以清热解毒㊁活血化瘀通络治其标㊂‘素问㊃六微旨大论“言: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㊂ 亢害承制论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生态平衡之理,同时也是对人体生理病理的高度概括㊂‘医学正传㊃医学或问“曰: 制者,制其气之太过也㊂害者,害承者之元气也㊂ 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肾阴亏虚,水亏无以制火,承制不及是发病之本,外感六淫㊁七情过极㊁饮食劳倦致毒热瘀盛为害是发病之标,二者相合使气血阴阳受损,发为本病,临床治疗应以维持正常的承制关系,使体内气血阴阳维持正常水平为重点㊂4 小结L N 作为一种易反复发作的继发性肾病,其临床症状错综复杂,疾病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中医证型表现,明确辨证与精准把握病机㊁病位是治疗的关键㊂当代医家对L N 病因病机的认识存在差异,但普遍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本虚是指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尤以肾阴虚为主,在外感六淫之邪和/或内伏之邪作用下,合而发病㊂临床诊疗L N 多将辨证论治与分期论治结合起来,活动期辨以热毒炽盛证为主,多以清热解毒㊁活血化瘀中药配合激素治疗,以控制疾病发展,缓解期辨证多见脾肾阳虚证,治疗以温补扶正为主,避免疾病复发㊂中医药治疗L N 具有增效减毒㊁防止疾病复发㊁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优势,也存在不足之处,临床对于L N 的发病机制㊁辨证分型㊁治疗方案及疗效判定标准尚未达成共识,后续应加强相关研究,以发挥中医治疗L N 的优势㊂参考文献[1]董雅倩,卢宪媛,唐斓,等.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㊁生物标志物及治疗现状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018,34(10):1605-1609.[2]姜晨光,汲泓.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名之论[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4):59-61.[3]陈薇薇,苏励,苏晓,等.当代医家中医药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思路和方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4):922-924.[4]黄建波. 肾为先天之本 的理论质疑和创新发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8):4447-4450.[5]黄芳琴,黄钊炜,曾苹,等.基于情志因素的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22,33(5):1188-1190.[6]王瑞昕,刘玥芸.基于李东垣 脾胃胜衰论 探讨饮食不节所致脾胃不调的病机与调摄[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2939-2941.[7]杨昕,茅建春,陈湘君.陈湘君扶正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并发症经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2,56(4):2-5,18.[8]李宁,廖映烨.从 元气学说 论系统性红斑狼疮[J ].河南中医,2014,34(10):1875-1876.[9]张丹君,鲁盈.鲁盈教授祛风除湿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探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2):171-174.[10]周胜元,刘玥,付滨,等.孟祥震从湿辨治糖尿病肾病[J ].河南中医,2017,37(1):58-60.[11]程婷,杨文明.伏邪学说理论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2):86-89.[12]刘红姣,彭剑虹.从伏气温病论治狼疮性肾炎[J ].中医杂志,2008,49(2):101-103.[13]刘晓炜,郭潇,李鹏飞,等.金实从肾虚瘀毒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J ].江苏中医药,2022,54(2):23-25.[14]李仕仪,林燕.曹式丽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J ].河南中医,2022,42(7):1026-1031.[15]刘维.从 亢害承制 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因机治要[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7):2004-2007.(收稿日期:2022-12-01)[编辑:周荣荣张思思]7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7期。
狼疮的病因与治疗进展
狼疮的病因与治疗进展引言: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反应,导致慢性全身性损害。
本文将重点讨论狼疮的主要病因以及近年来在治疗领域取得的进展。
一、狼疮的遗传因素通过基因和家族调查发现,存在高度遗传倾向,但并非单一基因决定。
HLA区块和多态核苷酸多态性(SNP)被认为是参与自身免疫反应调控的关键基因。
许多基因作用于信号通路和免疫调节分子中,如CD40信号路径、MHC类环肽载体肽2(HLA结构区3)等。
二、免疫失调与环境影响免疫失调被认为是促发和维持系统性红斑性 lupus (SLE) 的重要机制之一。
感染、药物、阳光曝晒等外界环境刺激可能加重或诱发自身免疫反应。
感染与SLE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病毒感染(如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致残带菌等)。
阳光下的紫外线(UV)也被认为与SLE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三、免疫复合物沉积自身抗原与产生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在体内沉积并激发免疫反应,并引发SLE。
这些免疫复合物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和应激细胞释放促进炎性介质的化学因子来诱导损害。
四、治疗进展4.1 传统治疗方法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角质酸盐类制剂(如羟氯喹或氢氯胺)以及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NSAIDs 可降低关节炎性反应,缓解关节压力和刺激;氢氯喹可通过改变溶菌酶水平作用于折叠所需,减轻淋巴细胞与免疫反应的作用,调控体液和免疫功能。
然而,长期使用NSAIDs可能导致胃肠道损伤;虽然DCQ常用于轻型SLE治疗,但其药剂量因个体差异较大,可引起视网膜毒性等不良反应。
4.2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为缓解系统性红斑性 lupus 病情加重、减少皮质激素使用而发展了许多新型免疫抑制剂。
靶向B族细胞药物 (如利妥昔单抗) 抑制B细胞活化并减少B密度; 靶向T 淋巴细胞 (如硫唑嘌呤、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减少自身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其他抑制生物靶向信号功能的分子(如rapamycin及二甲双氮脒),也显示出对SLE有类似的免疫调节作用。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中医辨治思路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中医辨治思路
祝昌昊;杨精华;王耀光;刘远航
【期刊名称】《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24(26)2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治用药规律,为诊治LN提供思路与方法。
首先从先天禀赋、外感六淫、日晒毒、药毒及情志失调等方面探讨中医病因病机,并结合诊治LN的临床验案,分析辨治思路及用药特色。
笔者认为LN病因复杂,本虚标实为其基本病机,标实以热毒、湿浊、血瘀为主,本虚以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亏虚为主。
运用中医药治疗LN,不仅能够明显改善病情,同时能够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总页数】5页(P159-163)
【作者】祝昌昊;杨精华;王耀光;刘远航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感染后咳嗽的病因病机和辨治思路
2.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特点与中医辨治思路
3.狼疮性肾炎中医辨治思路
4.岭南医家对流行性霍乱病因病机和辨治的认识
5.前列腺痛中医病因病机辨治的再认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9-01-25 ※通信作者E -mail :lixiaolan96@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2018S145)要进一步定位高危人群,在做好家庭内密切接触者体检工作的同时,要把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家系成员纳入追踪体检的范畴,同时要加强长期外出高危人群的监测随访和返乡体检工作。
③ 发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这与陈国铭[5]的分析相一致,可能与男性社会活动范围大,劳动强度大,流动频繁,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多有关,也可能与男性比女性容易接受检查有关。
④ 民族以苗族和壮族为主,可能与文山州主体民族构成有关,也可能与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有关,提示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边疆少数民族的特点开展麻风科普知识宣传。
⑤ 职业以农民(含农民工)为主,学生病例占病人总数3.45%,提示我们要继续把农村、农民作为工作重点,同时做好麻风疫村学校学生的体检工作。
⑥ 从疫源地分布来看,10年内疫村发现病例13例(44.83%),10年以上疫村发现6例(20.69%),普通自然村发现10例(34.48%),且15例流动人口中有11名为疫村村民。
在普通自然村发现的10例病例,只有1例病人所在村委会无疫村,提示相关工作人员在麻风疫情严峻的地区,围绕重点地区开展扫荡式的“消麻运动”是早期发现病人的有效手段。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力度,强化线索调查工作质量,尤其对离疫村较近的自然村,应加大乡村医生线索调查工作的督查力度,及时发现可疑线索,确保早期发现病人。
⑦ 从发现方式来看,以被动发现方式为主,这与四川省报道的以被动发现方式一致[6],这是多年反复开展“消麻运动”和普及宣传的后续效应。
但主动发现病人的力量也不能忽视,要加大专业队伍发现病人的力度,尤其是要落实好国家对麻风病采取报病有奖、免费救治的鼓励和关怀政策,消除社会歧视。
⑧ 新发现病例中II 级畸残比是病例发现延迟的重要指标,II 级畸残比越高,提示病例发现越迟[7],确诊时Ⅱ级畸残比为3.57%,低于《云南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的标准,且早期病例有17例(58.62%),晚期病例只有5例(17.24%),平均延迟期13个月,比国家要求的24个月低11个月,说明文山州制定的各项防治策略是行之有效的,防治工作扎实,早期发现病人的工作质量好,要进一步持续推进。
目前,在缺乏针对麻风致病因子采取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的前提下,全球麻风的防治主要策略仍然是早期发现麻风病例并提供规则的联合化疗[4]。
因此,文山州在今后的麻风防治工作中,要以发现病人为抓手,保持高效、扎实、彻底的消麻运动持续推进。
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要进一步围绕高危地区、高危人群开展扫荡式的“消麻运动”,要进一步加强长期外出高危人群的追踪随访和监测力度。
同时,强化基层医务人员及皮肤科医生麻风防治知识培训力度,提高麻风防治技能,减少病人的误诊、漏诊及辗转诊治。
加大麻风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麻风核心知识知晓率,在消除社会歧视的同时促进患者主动就诊。
总之,要精准定位高危地区、高危人群,全面覆盖,不留空白,坚持主动与被动发现相结合,重视“三早”预防,保护人民群众健康。
参考文献:[1] 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0.[2] 吴风志,何珺,郑买红,等.云南文山州2009~2015年麻风病新发病例特点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30):4354-4357.[3] I CS11.020C59ws291-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S],2,16.[4] 孙培文,余美文,严良斌,等.中国2010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32(2):155-159.[5] 陈国铭.21例新发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大家健康,2015, 9(8):26-27.[6] 刘杨英,宁湧,王皓,等.2000~2014年四川省麻风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4):362-365.[7] 马璐,周健,杨琴,等.贵阳市2006~2015年麻风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11):1248-1251.常见的死亡原因包括其病程进展至肾功能衰竭[4]。
病理分型按2003年度ISN/RPS分型标准[5]可分为:Ⅰ型(系膜轻微病变性LN);Ⅱ型(系膜增生性LN);Ⅲ型(局灶性LN);Ⅳ型(弥漫性LN);Ⅴ型(膜性LN),如合并Ⅲ或Ⅳ,作复合性诊断,如:Ⅴ+Ⅲ,Ⅴ+Ⅳ;Ⅵ型(严重硬化型LN),不同病理分型之间可相互转化。
需要警惕的是不同病理类型中Ⅳ型LN进展至ESRD的危险因素最高[6],而ESRD的发生被认为是对LN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有限和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
故上诉复杂易变的病理分型以及LN多靶点治疗的理论依据都与LN多样复杂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LN发病机制现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和综合分析,以期为LN的多靶点治疗和病理分型提供理论依据。
1 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es,IC)沉积是导致LN发病的必要条件,这是目前公认且核心的环节。
该过程主要激活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诱导肾组织细胞损伤和局部分泌炎症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同时IC在肾脏沉积的位置、免疫系统对IC的反应以及引起局部炎症损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每个患者LN 的病理分型和临床结果[7]。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CIC)沉积性肾炎 SLE患者自身免疫紊乱及免疫耐受丧失,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在体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通过血液循环在肾小球内沉积,包括肾小球的系膜区、血管壁、内皮下、基底膜内及上皮下等,通过一系列免疫炎症反应,引起肾小球病变。
1.2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性肾炎 血液中抗体直接与肾小球本身的抗原成分或经血液循环植入肾小球的抗原反应,在肾小球内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是狼疮性肾炎发病过程的重要机制[8]。
研究表明,肾小球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系膜细胞、基底膜及系膜基质的抗原可以和从狼疮小鼠或SLE患者的血液和肾脏,核小体是细,并且有可能与这。
而层粘连蛋白β1(Glomerular Basement,并在原位充当核小体配体。
另一方面,核小体具有多个抗原表位,包括DNA、组蛋白等抗原靶位,可诱导机体产生不同特异性抗体,例如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等。
以上两个因素使核小体介导自身抗体与肾脏结合,诱导补体活化、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因子释放,诱发LN[7、10]。
2 补体系统异常补体系统异常与SLE发病、病情进展相互关联影响,其中IC和补体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关键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低补体血症:SLE患者体内形成广泛且大量的IC,而IC主要经过补体系统运输到肝脏脾脏最终被巨噬细胞吞噬,IC 大量消耗补体,导致低补体血症。
②遗传性补体系统缺陷:补体系统各成分因结构和/或功能缺陷,最终导致IC和凋亡细胞清除受阻,这些物质可能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诱导SLE的发生。
③抗C1q抗体:SLE患者体内形成抗C1q抗体,使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不能激活,不能有效清除IC和凋亡细胞。
在SLE发病的基础上,补体系统清除IC对SLE 和LN起到保护作用,但同时可造成组织病理损伤。
一方面,补体系统通过经典途径清除IC的过程中,会形成攻膜复合体(MAC),MAC穿越肾组织细胞的细胞膜,形成中空的跨膜通道,该通道可使水、离子及可溶性小分子等跨膜自由流动,而肾组织细胞内胶体渗透压较胞外高,导致大量水分内流、肾组织细胞肿胀破裂,肾脏滤过膜受损。
并且该过程还会合成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例如可溶性蛋白C3a、C4a、C5a等,招募更多免疫细胞浸润,例如浸润的白细胞通过白细胞补体受体与这些补体结合,从而导致白细胞释放促炎介质和组织损伤因子,包括活性氧和组织降解蛋白酶等,伴随着MAC的形成,共同损害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和足细胞,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丧失,诱发LN,继而出现血尿、蛋白尿和无菌性脓尿等临床症状;另一方面,IC大量消耗补体导致低补体血症、遗传性补体系统缺陷及抗C1q抗体与C1q结合所致的补体C1q水平降低,三者都会使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激活受阻,最终导致IC和凋亡细胞清除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自身抗体,加重肾组织损伤[11-13]。
3 免疫细胞异常及细胞因子变化机体的免疫应答是否正常与免疫细胞,包括固有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功能是否正常及各免疫细胞间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有关。
SLE的发生是免疫内环境失衡造成的,这主要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有关。
SLE患者B、T细胞免疫耐受功能丧失,自身反应性B、T细胞多克隆活化,B、T细胞数量增加。
同时,SLE患者细胞凋亡异常且凋亡细胞清除障碍,导致大量自身抗原产生。
B细胞为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组成表达MHCⅡ类分子。
一方面,免疫耐受丧失的B细胞将自身抗原处理加工,通过MHCⅡ类分子分别提呈给CD4+/ CD8+T细胞识别,激活T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一些致敏T细胞通过Ⅳ型变态反应损伤肾组织细胞。
另一方面,被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Lymphocyte,Th)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与B细胞表面相应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使B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分泌大量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这些IC在肾脏沉积,并通过Ⅲ型变态反应导致肾组织细胞损伤[14、15]。
此外,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也与LN的发生及进展有关,其亚群主要包括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
Th1细胞可分泌TNF、IL-2和IFN-γ等细胞因子,主要促进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可分泌IL-3、IL-4、IL-5、IL-6和IL-10等细胞因子,主要促进体液免疫应答。
有研究表明Th1/Th2失衡与SLE患者的肾损害相关,且二者比例是LN病理分型的关键因素之一[16]。
同时Th1/Th2失衡会导致上述这些细胞因子的失衡,这些细胞因子的失衡不仅直接引起肾组织细胞炎症反应,而且还间接吸引各种炎症细胞在肾组织浸润,活化炎症细胞,增强炎症细胞与肾组织的粘附性,活化的炎症细胞合成并释放炎症介质,加重肾组织细胞损伤[17]。
Th17细胞可分泌IL-17、IL-6和TNF等细胞因子,有研究表明LN的发病与Th17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18]。
Treg细胞则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包括天然调节性T细胞(Natural Treg,nTreg)和诱导型调节性T细胞(Inducile Treg,i Treg),能抑制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