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 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 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 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骑着骏马猎射驰 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骋,谁还记得我当年豪壮的军旅生活?那些无聊酒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 。 做渔翁。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 江边有八尺轻舟。撑着低低的三扇篷,独自享受长 光。 满蘋草的水边景色,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 适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赐与不可呢? 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炼字
•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 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 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 物或表情达意。
• 炼字表达效果 • 1、 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 画面,传递感情。 • 2、 形容词——形象特点,营造氛围,体 现意境。 • 3、 数词——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 ② 夸张渲染。 • 4、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 调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 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5 分)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 反折杨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 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 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所以,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 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 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
语文古诗赏析-炼字
思考探讨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 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 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 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 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 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 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高考题举例二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 (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 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 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 境/表感情/谈作用)
高考题举例一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 龙:指世俗欲念。
——清· 沈德潜
复习回顾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炼字——诗歌鉴赏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 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比较鉴赏)
炼字题如何解答?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参考答案
答: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 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 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 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 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第二种类型: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第三种类型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
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 “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
参考答案:
关于“一字师”的典故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4、特殊词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 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轻风 A、摇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复习
炼字
考点知能
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 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 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 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炼字的类型
(1)炼动词:动词用得好,可以一字传神,或摹写出对象 炼动词:动词用得好,可以一字传神, 的特征,或传达人物的丰富感情. 的特征,或传达人物的丰富感情. 入夜, 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炼形容词: 可以从形、 (2)炼形容词: 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传达出形 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炼副词: 使龙城飞将在, 教胡马度阴山。 (3)炼副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课后练习
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答题步骤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 释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描景象,摹情态 描景象, 描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 情,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 ——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点情境/ 点情境 表感情/
诗词鉴赏——炼字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步骤一)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例文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 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 意上的作用。
答案:(1)“空”字是白白的意思,主人公久久地站立 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 立盼望。(2)这个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寂寞惆怅的画面。(3)“空”字是主人公内心的 独白和描摹,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 (4)这个字更好的抒发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 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2.炼诗眼的字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 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 全篇、全联、全句的词语。
常见的命题形式: ①请分析第×联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②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全诗“诗眼”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诗眼(作为诗眼的词) 第二步:分析作用:(表现情感,营造意境、诗歌结 构) 第三步:分析内容: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炼字角度
3.炼以动衬静的字
【答题步骤】 (1)指出诗句中动态和静态的景物,结合词语分析。 (2)分析动景和静景各自所写的内容。 (3)分析动静结合在写景中的关系及其作用。
诗歌鉴赏——练字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弄”字而境界全出。风弄花影,词人把云、月、 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使云 月花影意象流动传神。同时,"弄"字化静为动,使宁 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 充满生机与情趣。
(四)抓词类活用
春风又隐隐传出了 江南春来早的讯息,令人赏心悦目.
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 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二、如何鉴赏诗歌当中的炼字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 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 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 自照,却是衰鬓”已”先斑,两相比照,何等 悲怆?
问:请问本诗的诗眼是哪两个,为什么? 答:“逐”和“带”是诗眼。“逐”追逐的意思,带 是带着的意思, (步骤一)
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 气。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上哀鸣,诗人却 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他们,同样是化被动为 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了秋日之柳的不幸 (步骤 二)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诗人迟暮之感。(步骤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 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 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闹用了拟人的手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 赞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不 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 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 似乎有声
诗歌鉴赏之炼字
诗歌鉴赏之炼字目录•炼字概述•诗歌中的炼字技巧•炼字与诗歌意境的营造•不同类型诗歌中的炼字特色•著名诗人作品中的炼字案例解析•如何进行诗歌鉴赏之炼字分析01炼字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炼字是一种修辞方法,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特点炼字强调字词的精准与生动,追求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
通过炼字,诗人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内心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提升诗歌表现力塑造诗歌意境传承文化精髓炼字有助于营造诗歌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产生更深刻的审美体验。
炼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30201炼字的重要性炼字起源于先秦时期,如《诗经》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等句,已体现出对字词的锤炼。
先秦时期唐宋时期是炼字的鼎盛时期,诗人如杜甫、李白、苏轼等均在诗歌中大量运用炼字手法。
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炼字手法在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和表现力。
元明清时期现代汉语诗歌在继承传统炼字手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语言元素和表达技巧,使炼字手法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现代汉语诗歌炼字的历史与发展02诗歌中的炼字技巧动词的锤炼精准表达动词在诗歌中能够精准地表达诗人的意图和情感,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既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又展现了江南的生机盎然。
生动描绘动词的锤炼能够生动地描绘出诗歌中的场景和人物,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月光下的摇曳生姿。
情感传递动词还能够传递诗人的情感,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形容词的修饰描绘形象01形容词能够描绘出诗歌中人物和事物的形象特征,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娉娉袅袅”,描绘了少女的柔美身姿。
渲染气氛02形容词的修饰还能够渲染出诗歌的气氛和情感基调,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急”、“高”、“哀”等形容词,共同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1、炼动词。
例2: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3: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例4: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2、炼形容词。
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3、炼数量词。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4、炼虚词。
(三)炼字题的语言表述: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诗歌鉴赏——炼字
返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
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
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念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
以动衬 静的词
以动写 静的词
Hale Waihona Puke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 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好地表现了 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字,将静物动态 化,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以实写 虚的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既是绘景, 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 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 活泼神情。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 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 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 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 曾在这里驻守。
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C.颈联用“终日”和“连年”写连年不断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戍
边将士忠诚坚贞、保家卫国的情怀。
D.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
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 解析:A 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 成冰的程度”;B 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 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 项,应该是表 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
诗歌鉴赏之炼字
三、特殊词: 1、叠词: 作者借助语言本身的音韵、节奏 抑扬顿挫来传达生活中的音响,表达 杂的思想感情。 作用: A、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感 B、起强调作用加强抒情性 C、描摹声音形态,使诗文生动形象, 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例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例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 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二、修饰语: 1、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 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 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 作用: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 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例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字细密缠绵,贴切形象地写 出了春雨的特征和诗人喜悦的心情。 例2: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老”和“肥”都是形容词的使动 用法。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其动 态,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 人。
“绿”字指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 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 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北来人二首(其一)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 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 国之痛,情景交融。
2、颜色词: 颜色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 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 情感。欣赏时,抓住能表现色 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 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 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 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 节奏感。 例2: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 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 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炼字
舞 摇 轻风 扶 细柳
隐 映 淡月 失 梅花
析:“扶”字把风人格化,描绘 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 与“轻”、“细”相宜,和谐自 然,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在月光照映下,晶莹的梅花 与月色融为一体。 “失”字勾画 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字妥贴,则全篇生色。 ————严羽《沧浪诗话》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 字的表达效果。(4分) “入”表进入,“摩”字是擦、蹭的意思, 描写了黄河入海、山上达天的情景, (步 骤一,1分) “入”表现出河的生气 ,“摩”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高峻。(步 骤二,2分)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之情。(步骤三,1)
问题?增分点?增分方法?
(1)“野渡波摇月”一句中的“摇”字 用得很妙,试作简要赏析。(3分) “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 在水中随波荡漾,(步骤一)以动衬 静,(步骤二)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 时环境的凄清冷寂。(步骤三)
增分方法:
强 化 三 大 意 识
• 1、主题统帅意识。真正读懂诗歌,准确 把握情感基调。炼字的目的是炼意,对诗 歌中炼字的答题,都要考虑到该字对意境、 主题的表达作用,最终归结在“主题”这 个终结点上。 • 2、答题全面规范意识。
例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穿”化静为动,描绘了陡峭不平的石 壁插入天空的景象,突出了乱石的陡峭、 险峻。
例四: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
“闹”写出红杏花满枝头,竞相绽放之热烈之灿烂。 “闹”有喧闹之意,不禁让人联想到杏花丛中蜂蝶飞舞, 春鸟和鸣,不仅有色,仿佛有声。春意为虚,红杏为实, “闹”字化虚为实,以实显虚。
高一诗歌鉴赏之炼字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照我何时还。” (《泊船瓜洲》王安石) 提问:此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 “绿”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 之下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 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了。作者借此景表 达对家乡无限思念之情。
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 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①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 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 穿行。②“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 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 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③两个动作传神地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古诗炼字的作用及炼字类型。 古人写诗“一花一叶见世界,一字一词总关情”,
(2)①“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
强烈的色彩对比,②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 之情。③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 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 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 要分析。 ①分别是“明”和“出”。②诗人在这里用了
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炼字,主要有以 下几种类型:
一、炼形容词 二、炼动词 三、炼数词 四、炼虚词 ……
一、炼形容词
(1)形容词具有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 的特点。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直: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异景观,烽火台上的浓烟就 格外醒目,“直”写出烟的坚毅挺拔之美。圆:广阔的长 河背景,更加衬托出落日之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 合在一起,画面壮观。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 象。 (2)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 如: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中,“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正是通过樱桃变 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炼字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时,应联系诗歌创作的背景,从词性、词义、修辞、意境、情感等不同方面层层地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之妙处。
一、炼字分类:炼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1、动词(使意向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一语双关,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表颜色的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
诗人通过樱桃、蕉叶转绿的动态,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又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情绪,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3、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
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特殊的形容词、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例:“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叠词“纷纷”二字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而且生动地描写出蜂忙蝶乱的景象。
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拟声词“萧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落木瑟瑟飘落的声音,以动衬静,突出了周围环境的凄清。
“滚滚”则状写出长江汹涌澎湃之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渲染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二、提问以及答题模式: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诗歌鉴赏---炼字课件
❖ 【答案】同意。
(1)看,在诗中指回望。(释含义/明 手法)
❖ (2)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 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描景象)
(3)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 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 字,就生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中“引”字用的妙,为 什么?(6分)
(1)引”在文中有“带走”之意,运用了拟 人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2)大雁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 月出山口,仿佛是大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描景象)。
(3)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李白 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并与下句互相对仗、映衬, 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表感 情/谈作用)。
感谢聆听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吹,扯,抚
照,吻,亮
轻风 扶 细柳, 淡月 失 梅花
柔弱,纤细 意境淡雅,浑然一体
诗歌鉴赏 ——炼字
❖一、例题讲解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 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
❖二、答题步骤
❖ 1、释含义,明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 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 或修辞手法,如拟人、通感等。
❖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 中描述景象。(解释诗句意,多加修饰词)
❖ 3、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 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助于塑造 了怎样的形象,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诗歌鉴赏---炼字太子头上的诗歌鉴赏---炼字板块一炼字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是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蓼”也是一种水边生长的草,味辛辣。
一“白”一“红”,色彩鲜艳,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恬美幽静、令人心醉的美景图。
“蓑”比喻为新绿,新颖别致;“映”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向子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能见出诗人所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依托诗句展开联想,体味语言的妙处。
“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宇,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无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丰茂繁密的长势。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1、考题的提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南浦秋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题:①、“看”在诗中指回望。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3、鉴赏炼字类题目的一般角度①、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修辞手法、活用等)。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容词作动词,化静为动。
②、抓住景物的特征。
如: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诗人为什么要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月呢?→诗人抓住了“平野阔”这个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一样,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起一样,故用一“涌”字,而“涌”字又带有一种强烈的动感,不是从江中浮起,而是“涌”起,又因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赋予春意以动感。
③、体会所写事物的情趣(情意)及情感。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个“低”字,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一个“低”字赋予了景物以感情,诗人为何不说“人近月”而说“月近人”,除了要符合音韵、格律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日暮客愁新”,所以“月亮”成了一个能理解诗人痛苦和愁情的伴侣,它主动靠拢来陪伴、安慰漂泊流浪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炼字诗歌鉴赏---炼字板块一炼字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是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蓼也是一种水边生长的草,味辛辣。
一白一红,色彩鲜艳,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恬美幽静、令人心醉的美景图。
蓑比喻为新绿,新颖别致;映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向子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能见出诗人所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依托诗句展开联想,体味语言的妙处。
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宇,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无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丰茂繁密的长势。
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运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3.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有人说,颈联中的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对全诗的理解,本诗颔联写大自然的景物,颈联则写人世的悲欢。
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啜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因丈夫远行而望月长叹。
考生作答时应注意独与空所蕴涵的情感。
答案: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
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表达到了极致。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
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6.(2012·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细读全诗,包括题目和注释。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杜鹃的啼声,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颔联描绘了贪夫及远客听后的感受。
贪夫不愿意听,无奈低首。
远客初听已断肠,夸张地写出其思乡之情。
一个空字把那种无可奈何的惆怅传达得淋漓尽致。
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板块二诗眼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从弟:堂弟。
越吟:越人庄舄(x),在楚国为官,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杜:即杜若,香草名。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是夜越吟苦中苦的妙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一步,突出该字(词)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本诗以描写为主,能表达情感的词只有苦。
从全诗来看,它是全诗感情所在。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荏苒几盈虚反映的是时光的流逝;澄澄变今古暗含着朝代的更替;是夜越吟苦,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千里共如何,诗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
这一切都在诗人心中归结为凄苦的心绪。
第三步,从该字(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苦实际是全诗画龙点睛的词语。
答案:苦字言简意丰,吟者借此感慨时光流逝、朝代更替、异地飘零、故乡难回、友人命运等,感情凄苦,此一字为全诗感情所在,可谓点睛之笔。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锁字是第二句中的诗眼。
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3.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有人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抒写思乡之情。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
本诗是怀友诗,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
(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注】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
琼糜:琼浆玉液,比喻精美的食品。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历来被认为是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两句,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
该题要求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两句的特色,所以考生要在认真阅读诗歌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
答案:从形式上看: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儿时,对仗工整,对比鲜明。
从内容上看:侵字点出了岁月之无情,生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记忆,体现出诗人慨叹岁月无情、人生易逝的心情;有味二字体现出诗人一生以读书为乐的情趣。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三闾大夫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字或词,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诗眼是怨。
从结构上看,怨紧承上句,既写出了江水的长流不尽,也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怨又领起后两句,既让眼前的秋风与枫叶景中含情,又让人联想起屈原笔下的秋风与枫叶,让人体会到屈原诗中浓重的怨情。